▍思考框架是創造力背後的推手
我們心中,本來就有各式各樣的思考框架,我們思考的方式就是如此。這些思考框架有的簡單、有的複雜,有的精確、有的粗略,有的美麗、也有的邪惡。但不論如何,都會呈現現實的某些面向,協助我們提出解釋、抓住重點,做出決定。
例如,民主制度是一種思考框架,而君主制度也是一種思考框架。在商業產業上,精實生產(lean manufacturing)是一種思考框架,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標與關鍵結果」,因英特爾與谷歌的先後採用而聲名大噪)也是一種思考框架。宗教是一種思考框架,世俗人文主義(也就是不信神的道德觀)也是一種思考框架。法治是一種思考框架,「強權即公理」也是一種思考框架。種族平等是一種思考框架,種族主義也是一種思考框架。
在我們的種種推理上,思考框架不但是重要基礎,而且應用極為廣泛。近幾十年間,從哲學到神經科學,各式各樣的領域都曾研究人類的思考框架,只是用來描述的術語有所不同,包括:模板、抽象概念、再現(representation)、基模等等。
時至今日,不論是硬科學或社會科學領域,多半都已經接受「人類透過心智模型來思考」的概念。只不過,這其實是相對晚近的概念。在二十世紀初,多半還只有哲學家在思考「人類如何思考」的問題。佛洛伊德對大腦的奧祕深感興趣,但他是當時的例外,而非常態。到了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像是卡西勒和維根斯坦等哲學家,則是以心智所操縱的符號與語詞為基礎,以此來認識心智。這確實是邁出了一步,讓人以更理性的方式來瞭解「認知」,但一切仍然只是理論,沒有實證。
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開始有實證科學家研究人類的心智—心理學家接手哲學家的研究,特別是開始思考大腦內部的認知過程。一開始,學者認為認知過程就像是嚴格的邏輯運算,但實證研究並無法支持這種論點。大約在1970 年代,「心智模型」的概念開始流行,眾人也開始認為人類的推理並非邏輯形式的運作,而更像是在模擬現實:我們評估各種選項的方式,是去想像可能發生的種種情況。
如今,這種觀點已經由許多心理學家與認知科學家經過眾多實驗得到證明。近年來,由於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能夠即時視覺化呈現受試者的腦部活動,就連神經科學也踏入了這項研究領域。舉例來說,研究顯示,人類構思未來的時候,會啟動那些和空間認知與3D 思考相關的大腦區域。可以說,其實就是在有目的、刻意的做夢。
這項研究成果,讓我們對人類如何思考的理解,開始默默改變,瞭解了心智模型是人類認知的基本構件。不論我們任何的所見、所知、所感、所信,都始於我們對宇宙萬物的思考方式。我們如何理解世界,會受到我們「相信」世界如何運作所影響,包括:事情為何會發生、未來會如何發展,以及如果我們採取行動之後又會如何。
.
▍「解釋」帶來的好處
因果框架要求一切必須有說得通的解釋,這點除了讓我們得以歸納類推,也讓我們得以學習。這是一項重要特點,而且也是一項相對較新的發現。一般來說,學習是發生在得到資訊的時候—聽到老師講課、看到書上的描述、或是學徒動手修修補補的時候。但在做因果解釋的時候,那位提供資訊和解釋的人其實也在學習。這項觀點是由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倫布羅佐(TaniaLombrozo)提出,她是這個學術領域的熠熠新星,引領著一套關於「解釋」機制的新科學。
倫布羅佐從大學時期開始,就發現不論在心理學、社會學、哲學,處處可見關於解釋的想法。雖然這似乎就明擺在眼前,但事實證明,關於「解釋」這件事本身,科學界的研究都還不夠深入。舉例來說,為什麼我們會覺得某些事值得解釋、又有某些事不值得解釋?解釋能讓我們如何有所成就,或者如何讓人誤入歧途?倫布羅佐的研究從心理學和哲學出發,填補了一些我們關於解釋的知識空白。
倫布羅佐對於「透過解釋而學習」的研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實驗中,倫布羅佐請成年受試者看看兩群來自外星的機器人,分別名為glorp 和drent。兩群機器人各有不同的顏色、體型、腳部形狀的特徵,但受試者並不知道真正的重要區別是哪一項。實驗人員請一半的受試者去描述glorp 和drent 各有何特徵,而另一半則是要解釋glorp 和drent 各有何特徵。(兩群機器人都很可愛,但是真正區分的重點並不在於顏色或體型,而在於腳部的形狀。)
結果如何?比起那些只需要描述而不需要解釋的人,那些必須提出解釋的受試者,在找出真正區別之處的表現,明顯高出一截。倫布羅佐做了很多次實驗,結果都類似。她甚至也對小孩做了實驗,結果一樣:如果要小孩提出因果解釋,他們的表現就會更棒。
讓我們把這點再拉回來討論思考框架:我們用因果框架來解釋這個世界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學習,因此我們會更瞭解這個世界,我們也能產生更深入、更準確的見解。而且,向別人解釋這個世界,也能讓自己更瞭解這個世界。這項發現對教育和育兒來說,具有直接的意義:記得要小孩解釋他們推論的過程,而不只是要他們給答案。(這或許也有演化上的意義:比起其他不去解釋這個世界的動物,人類透過解釋的機制,也就學得更快、學得更多。)
這件事能帶來的好處,絕不只是知道怎麼區分glorp 和drent而已。人類從最早的時候,就開始想像出各種秩序的概念,在群星當中勾勒眾神的身形,將各種物種加以分類。小孩會花上幾小時,分類排列著自己的小車車、小布偶、樂高積木,還有萬聖節糖果(直到爸媽半夜偷偷來吃掉)。這種分類和重新分類的動作,靠的就是我們取得抽象概念、進行歸納類推的能力。
要是少了取得抽象概念的能力,我們就會覺得自己碰到的一切都是完全陌生,沒有任何一般法則能夠告訴我們該怎麼做。
.
以上文字摘自
《#造局者》
思考框架的威力
Framers: Human Advantage in an Age of Technology and Turmoil
.
作者:庫基耶, 麥爾荀伯格, 德菲爾利科德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昨天在贈書直播中,談到用過去經驗類比現在或未來未知的處境,是大腦很重要的工作。說真的,這項能力對我們活下來真的幫助很大。
然而,我們昨天也提到,這種思考慣性同時也造成了某些限制。尤其過去經驗本來就比較偏頗,這種慣性要調整,就必須經過有意識的自我教育。
「思考特定議題的時候,我腦海裡如果浮現越多人的立場,最後得到的結論就越讓人信服。」~漢娜鄂蘭
版面上的朋友們,因為常閱讀不同作者的智慧,所以特別能進行討論。這其實更有利於我們看到不同人的觀點,並且選擇適合我們的思考方式,而不只是因循故舊。
今天晚上沒有直播,明天晚上的直播,會再談談傳統教養跟自我傷害的關係。這實在是一種沉重的話題,錯用思考框架,讓我們代代相傳著創傷。
祝願您,能充實我們的思考框架庫,這是能有多元選擇的基礎之一!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阿明@liv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普渡 #七月吉祥月 #結夏安居 #初一十五上人開示 #普度 #七月半 2021.08.08農曆七月初一證嚴上人開示 時光易逝,時日快過 不覺已經是七月朔旦了 時間過得真快 一年十二個月 一個月,一個月過 現在是七月 世俗人的七月 以為是普渡 普渡也沒有普渡眾生 七月的普渡眾生 世俗人以為殺生求...
世俗人 在 小黄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白居易曾在《长恨歌》里写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从这句诗词里,让我们感受到了坚贞不渝的美好爱情。
从古至今,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和织女的美好爱情故事,一直备受人们的追捧,他们的爱情故事不仅被传为一段佳话,而且还成为了无数人心中所追求的典范,以至于每个人都想找到心中完美的另一半。
为此,他们在茫茫人海中一直在苦苦等待,只是希望能够遇到心中的那个她(他),两人一起共度余生,享受着爱情的快乐和幸福。
所以,任凭时间从他们身边流逝,他们也不愿意选择将就,认为美好的爱情,终将不期而遇,而黄秀群就是这样一位女子。
在她没有找到心中的另一半时,她一直选择单身,虽然她受到了来自亲人的压力,可是她依然不愿选择将就,以至于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心中的另一半,并说到:「除了他,别人都是将就」,一句话让我们看到了她对爱情的执着。
本以为,她的爱情会得到亲人的美好祝福,可是却不被人看好,只是因为她找了比她大27岁的男人,同时这个男人不仅没有钱,而且还是一位65岁的环卫大爷。
那么,当时的她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火车偶遇、一见倾心
当时的黄秀群是汨罗市的一位女教师,虽然她已经38岁了,可是岁月并未在她脸上留下痕迹,反而在她身上散发着独特的气质。
就是这样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自然身边追求者众多,可是她没有看上眼的,还是坚持一个人生活。
正是她的坚持,让她得到了回报,在一次机缘下,她在去往北京的火车上,遇到了人生的另一半——陈碧波。
当时的陈碧波由于是在9号车厢的下铺,而黄秀群则在上铺,按理说,两人不会有任何的交集,可是,黄秀群却把行李放在了下铺,还没来得及去拿,陈碧波就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这样两人因为行李结缘。
随后,由于旅途漫长,再加上两人又是老乡,于是便开始闲聊了起来,通过简短的交流,双方才知道各自的名字,以及他们的工作。
虽然,只是一次很短的交流,却注定了两人的缘分,后来,他们便留下了对方的联系方式。
就这样,随着他们两人交流越来越频繁,让两人知道了更多彼此的故事。
此时的黄秀群才真正地知道了陈碧波的故事,虽然现在的陈碧波是一位环卫工人,可是他年轻的时候,却是有着不平凡的经历。
原来,陈碧波曾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不仅有钱,而且还有幸福的家庭生活,可是,随着后期他破产,让他的家庭开始走向了支离破碎的地步。
不仅妻子离他而去,而且他还欠下了债务,最后迫于无奈的陈碧波便找了一份环卫工的工作,来养活两个双胞胎儿子。
当黄秀群知道陈碧波的遭遇后,非但没有远离他,反而认为陈碧波有责任心、心地善良,虽然已经65岁了,可是他心态很年轻,对他很是欣赏,同时还认为他身上有一种独特的气质,正是这种气质,让黄秀群产生了好感。
不惧流言、共度余生
随后,又通过两个多月的交流,黄秀群知道,自己已经爱上他了,于是,她不想让自己的爱情就此错过,便大胆地向他表白。
可是,对于陈碧波而言,他不敢接受,认为两人不仅年龄上相差了27岁,而且自己还欠下钱,感到配不上黄秀群,所以便拒绝了。
但是,黄秀群认为,自己就是爱他,两人有共同的语言,不仅可以畅所欲言,而且还是灵魂伴侣。
于是,继续和他交流,还给他写信,曾写道:「「去散步回来的路上,抬头看见一轮洁白的月亮挂在天上,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也经常看着月亮发呆,而今年,月亮依旧,可我此时却多了一份牵挂和依恋。 此时此刻,我多想依偎在你的怀里,跟你缠绵私语......」
正是一封封发自内心的话语,让陈碧波感动不已,可是他依然不愿接受黄秀群的爱意,认为她还年轻,可以找到更适合她的。
可是,黄秀群还是一如既往地对他示爱,最后,为了表明自己的那颗真诚之心,她还搬进了陈碧波的家里,不仅细心地照顾他,而且还帮他做饭、打扫为生等等。
就这样,陈碧波被她的真心所打动,两人决定共度余生。
随后,他们在一起的事情,被亲人得知,自然是没有人支持的,可是他们两人情比金坚,用实际行动去证明两人是真心相爱。
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双方的亲人也被他们的爱情所感动,而他们两人也过着快乐的生活。
虽然,还有人不看好,可是他们用时间去诠释了这一切,如今他们还是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每天他们的脸上都是发自内心的露出快乐的表情。
罗兰曾说:「当两人之间有真爱情的时候,是不会考虑到年龄的问题,经济的条件,相貌的美丑,个子的高矮,等等外在的无关紧要的因素的」。
而黄秀群用行动,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美好的爱情,正如陈碧波所说:「这是我几辈子修来的福分,是一种旷世奇缘」,可见他是十分珍惜这份感情的。
如今的两人跨越了年龄、世俗等因素,如愿地走到了一起,这不仅是他们两人的缘分,而且更是他们对爱情的一种坚持。
对于世俗人而言,他们的爱情不是对等的,可是对于他们两人而言,只要他们心灵和精神上能够互相一致,这就是对等,毕竟每个人对爱情的理解不同,他们能够共度余生,不仅有着共同的语言,更是一种心灵上的契合,这样的爱情岂不是最美好的吗?
世俗人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白居易曾在《长恨歌》里写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从这句诗词里,让我们感受到了坚贞不渝的美好爱情。
从古至今,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和织女的美好爱情故事,一直备受人们的追捧,他们的爱情故事不仅被传为一段佳话,而且还成为了无数人心中所追求的典范,以至于每个人都想找到心中完美的另一半。
为此,他们在茫茫人海中一直在苦苦等待,只是希望能够遇到心中的那个她(他),两人一起共度余生,享受着爱情的快乐和幸福。
所以,任凭时间从他们身边流逝,他们也不愿意选择将就,认为美好的爱情,终将不期而遇,而黄秀群就是这样一位女子。
在她没有找到心中的另一半时,她一直选择单身,虽然她受到了来自亲人的压力,可是她依然不愿选择将就,以至于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心中的另一半,并说到:「除了他,别人都是将就」,一句话让我们看到了她对爱情的执着。
本以为,她的爱情会得到亲人的美好祝福,可是却不被人看好,只是因为她找了比她大27岁的男人,同时这个男人不仅没有钱,而且还是一位65岁的环卫大爷。
那么,当时的她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火车偶遇、一见倾心
当时的黄秀群是汨罗市的一位女教师,虽然她已经38岁了,可是岁月并未在她脸上留下痕迹,反而在她身上散发着独特的气质。
就是这样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自然身边追求者众多,可是她没有看上眼的,还是坚持一个人生活。
正是她的坚持,让她得到了回报,在一次机缘下,她在去往北京的火车上,遇到了人生的另一半——陈碧波。
当时的陈碧波由于是在9号车厢的下铺,而黄秀群则在上铺,按理说,两人不会有任何的交集,可是,黄秀群却把行李放在了下铺,还没来得及去拿,陈碧波就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这样两人因为行李结缘。
随后,由于旅途漫长,再加上两人又是老乡,于是便开始闲聊了起来,通过简短的交流,双方才知道各自的名字,以及他们的工作。
虽然,只是一次很短的交流,却注定了两人的缘分,后来,他们便留下了对方的联系方式。
就这样,随着他们两人交流越来越频繁,让两人知道了更多彼此的故事。
此时的黄秀群才真正地知道了陈碧波的故事,虽然现在的陈碧波是一位环卫工人,可是他年轻的时候,却是有着不平凡的经历。
原来,陈碧波曾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不仅有钱,而且还有幸福的家庭生活,可是,随着后期他破产,让他的家庭开始走向了支离破碎的地步。
不仅妻子离他而去,而且他还欠下了债务,最后迫于无奈的陈碧波便找了一份环卫工的工作,来养活两个双胞胎儿子。
当黄秀群知道陈碧波的遭遇后,非但没有远离他,反而认为陈碧波有责任心、心地善良,虽然已经65岁了,可是他心态很年轻,对他很是欣赏,同时还认为他身上有一种独特的气质,正是这种气质,让黄秀群产生了好感。
不惧流言、共度余生
随后,又通过两个多月的交流,黄秀群知道,自己已经爱上他了,于是,她不想让自己的爱情就此错过,便大胆地向他表白。
可是,对于陈碧波而言,他不敢接受,认为两人不仅年龄上相差了27岁,而且自己还欠下钱,感到配不上黄秀群,所以便拒绝了。
但是,黄秀群认为,自己就是爱他,两人有共同的语言,不仅可以畅所欲言,而且还是灵魂伴侣。
于是,继续和他交流,还给他写信,曾写道:「「去散步回来的路上,抬头看见一轮洁白的月亮挂在天上,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也经常看着月亮发呆,而今年,月亮依旧,可我此时却多了一份牵挂和依恋。 此时此刻,我多想依偎在你的怀里,跟你缠绵私语......」
正是一封封发自内心的话语,让陈碧波感动不已,可是他依然不愿接受黄秀群的爱意,认为她还年轻,可以找到更适合她的。
可是,黄秀群还是一如既往地对他示爱,最后,为了表明自己的那颗真诚之心,她还搬进了陈碧波的家里,不仅细心地照顾他,而且还帮他做饭、打扫为生等等。
就这样,陈碧波被她的真心所打动,两人决定共度余生。
随后,他们在一起的事情,被亲人得知,自然是没有人支持的,可是他们两人情比金坚,用实际行动去证明两人是真心相爱。
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双方的亲人也被他们的爱情所感动,而他们两人也过着快乐的生活。
虽然,还有人不看好,可是他们用时间去诠释了这一切,如今他们还是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每天他们的脸上都是发自内心的露出快乐的表情。
罗兰曾说:「当两人之间有真爱情的时候,是不会考虑到年龄的问题,经济的条件,相貌的美丑,个子的高矮,等等外在的无关紧要的因素的」。
而黄秀群用行动,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美好的爱情,正如陈碧波所说:「这是我几辈子修来的福分,是一种旷世奇缘」,可见他是十分珍惜这份感情的。
如今的两人跨越了年龄、世俗等因素,如愿地走到了一起,这不仅是他们两人的缘分,而且更是他们对爱情的一种坚持。
对于世俗人而言,他们的爱情不是对等的,可是对于他们两人而言,只要他们心灵和精神上能够互相一致,这就是对等,毕竟每个人对爱情的理解不同,他们能够共度余生,不仅有着共同的语言,更是一种心灵上的契合,这样的爱情岂不是最美好的吗?
世俗人 在 阿明@liv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普渡 #七月吉祥月 #結夏安居 #初一十五上人開示 #普度 #七月半
2021.08.08農曆七月初一證嚴上人開示
時光易逝,時日快過
不覺已經是七月朔旦了
時間過得真快
一年十二個月
一個月,一個月過
現在是七月
世俗人的七月
以為是普渡
普渡也沒有普渡眾生
七月的普渡眾生
世俗人以為殺生求神拜
這樣才是平安
這是毫釐之差,千里之遙
完全是誤解
修行者四月開始
要專心修行
七月圓滿功德
功德圓滿佛陀歡喜
僧眾的心於法有所得
清楚了明白道理
這是佛陀的歡喜
總共一句
佛陀看到弟子
認真修行心有所得
覺悟道理心就很歡喜
所以七月是佛陀的歡喜日
實際結夏安居
是到七月十五
不過各位菩薩
我們從四月開始,就準備精進
若是有所疏,還沒有精進
現在要趕快要多用功
想想我們生活中所聽的法
所感受的人間事
我們是不是有將法入心
對人間事有發揮我們
利益人群的事有做到嗎?
若有,我們向自己歡喜
若是沒有,我們要加緊用心
把握時間,好好精進
彼此互相要鼓勵
彼此,所以叫彼此
你鼓勵我我也要鼓勵他
修行道場就是要鼓勵彼此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過得快啊
時間這樣快,要殷勤精進
祝福大家要福慧雙修
認真用功,為自己的慧命
也為人間付出,福慧雙修
靜思弟子 恭錄
2021.08.08
世俗人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每年佛誕,大家除了上高登音樂台聽「佛教大典」之外,會否想認識佛教多一點?
何謂「火宅」?所謂的「火宅僧」,在《妙法蓮華經》中有提過火宅意思,就是着了火的家,用來形容世俗人明明身處在着了火的家依然懵然不知,只是一直在貪圖逸樂。而「火宅僧」,便是指入了「火宅」的僧人,即是沒有脫世的和尚。
日本獨有的佛教系統
不過,之所以有「火宅僧」的出現,原來與佛教的傳播和亞洲歷史有相當大的關連。香港新亞研究所博士兼珠海書院歷史研究所文學博士鄧家宙指出,雖然佛教源自印度,但傳入不同地方也有新的演變。今時今日在香港所接觸的是受到中國歷史文化所影響的「中式佛教」,早於唐朝便傳入中國,在佛教中稱為大乘佛法,已經與印度的「小乘佛教」有所不同。而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中,因為戰亂而死的人多不勝數,當時不少人會將其親友葬在附近的廟宇之中,希望可以受到和尚的頌法,後來便衍生出專門接法事的僧人,他們依然過着世俗的生活,但同時學懂佛理,就如道教的「喃嘸佬」一樣。
果籽 :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相關影片:
【港版國安法】續領英國BNO懶人包加疑難解答 持BNO入唔到日本境因印錯國籍 (https://youtu.be/44aJ_QjXzB0)
【逃走他鄉】BNO移民英國$12,000租三層獨立屋 銀行中層變餐廳侍應 居英權二代:要接受由低做起!(https://youtu.be/FLFGdaKUtPo)
【逃走他鄉】居英港人移民自白:BNO平權千年一見,蘇州過後冇艇搭 (果籽) (https://youtu.be/qMufEfTaJWY)
【街市尋寶】旺角明星海鮮檔 罕見有證蘇眉+當造黃油蟹+刺身 仲有上門煮海鮮服務!(飲食男女)(https://youtu.be/9YEBSQJPdPU)
【元朗消夜王者】神級鑊氣炒飯檔重開 日賣70盒 $50/盒即叫即炒 老闆炒到手骹移位:冇理由因為賺多啲而一次過炒 (https://youtu.be/-DjDZdrM1o4)
#僧人 #染髮 #日本 #火宅僧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世俗人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與佛有約 - 佛教造像題記中的祈願與實踐
本次將帶著聽眾朋友第五次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文物陳列館,由此特展的策展人之一曹德啟先生,他同時也是政治大學宗教所博士候選人,來為各個聽眾介紹此展。
本拓片展覽內容主要是石刻佛教造像碑的發願文。石刻造像顧名思義,是指在石頭上雕刻佛像。這是非常慎重,珍貴難得的經驗。造像完成時,刻下發願文記錄緣起過程、時間、共同出資的佛弟子、指導法師、造像內容,最重要的還有個人或眾人發願造像目的。發願是學佛、修行成佛的起點,可稱為初發心。發願造像供養佛陀,同時請佛見證、護持眾人的修行。發願產生的動力既是向上供養佛,也是祈請佛向下護持。藉由造像,發願者與佛陀之間深層地溝通互動,這是我們將發願文的展覽命名為「與佛有約」的原因。
「與佛有約」,約定的內容分為供養與護持。何以造像供養?佛教強調佛形像(色身)莊嚴美好,非世間語言所能比喻。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令觀者無上歡喜,目不能捨,心更嚮往,由此走上學佛之道。可以說在佛教傳播上,文字與圖像並重,尤其是對初階者,佛像莊嚴是直觀入門的捷徑。
佛教又說畢竟空,三界唯心,色身如幻;故《金剛經》說,「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又如《心經》所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是古來名僧大德都深知圖像的重要,《續高僧傳》記載唐代淨土宗大師善導(613-681),造淨土變相三百多幅。日本的雲遊僧圓空(1632-1695),盡其一生日夜雕刻木佛像,行腳四方以佛像與信徒結緣,他刻了十萬尊以上的佛像,至今在各地寺院遺存約五千尊。他們都成功地透過佛像傳播佛法。如展覽拓片內容所見,或個人發願,或信眾相約共同集資造像,表明他們供養佛陀,虔誠修行的心意,與古代高僧的願力沒有兩樣。僧俗積極複製圖像,造像無數的過程,是佛教藝術的特徵之一。
「與佛有約」約定的第二部分是請佛護持,或稱保佑、加持。為何需要請佛加持?發願是修行者實踐的第一步,也可以說是自力,而佛陀加持可以說是他力;自力與他力互為表裏,相互輝映。修行菩薩道者,在實踐生活中唯恐自力有限,智慧不足,故祈請佛力加被,速成佛道。現實世間紛擾不斷,飛來橫禍難以預料,故而需要觀世音菩薩無時不刻的保護,「千處祈求千處應」,滿足世俗人的需求。
佛陀出家,修行證道的初發心是為了解脫無常世間,超越生死輪迴。他證得圓滿正覺,說法度化無數弟子,最後在雙樹之間側臥,宣稱進入常樂我淨的無餘涅槃。弟子們依法火葬荼毗後,將無數的佛舍利子分送天下,造塔供養,流傳佛法。從此佛陀不在世間,進入像法時期。僧眾為了克服佛法即將消失的深刻憂慮,除傳抄經典,講經說法之外,更加強對佛舍利的崇拜。世間護法的皇帝如印度阿育王為弘揚佛法,供養佛陀,在各地造八萬四千佛塔;隋文帝也仿效阿育王,積極在全國各州造立舍利塔。
在無佛的時代,修行者造像祈願,將來往生彌勒菩薩所在的兜率天宮。彌勒菩薩在久遠的未來將下生世間成佛,並且廣大說法,令所有眾生開悟。修行者往生兜率天,將來也隨著彌勒下生,聞法開悟。這是最初往生者的心願。到了南北朝末期,阿彌陀佛西方淨土逐漸取代兜率天,成為世俗信眾臨終往生的標的。阿彌陀成佛前曾發四十八大願,其淨土極樂世界莊嚴光輝,滿足物質需求,修行精進,更方便的是信者臨終前只要發願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十次,必得往生。
從展覽拓片可看出,發願者涵蓋社會各階層,皇帝、貴族、官吏、將軍、士兵、僧人與民眾,不分貴賤,在不同的時空,各自發願,共同參與供養與實踐學佛修行的經驗,此展共分分為六大展區。
• 壹、莊嚴
• 貳、崇因樹果
• 叁、現世利益
• 肆、修行實踐
• 伍、佛法復興
• 陸、淨土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