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人群不计其数。 卢台长所传授的“心灵法门”,解决了许多医学上都无法 根治的疑难杂症 ... ... <看更多>
Search
Search
益人群不计其数。 卢台长所传授的“心灵法门”,解决了许多医学上都无法 根治的疑难杂症 ... ... <看更多>
#1. 本週廣論消文 - 159903
二從四因發心者 。謂種姓圓滿,善友攝受,悲愍有情,而不厭患生死難行,依此四因而發其心。 二、四因發心. 又發心有四因:. (一)大乘種性圓滿:即指有 ...
#2. 消文(2011/04/07) @ 《菩提道次第廣論》修習部落格 - 隨意窩
謂種姓圓滿 ,善友攝受,悲愍有情,而不厭患生死難行,依此四因而發其心。 p. 21003.
#3. 2015/06/23 – 12秋05廣論研討(84)
從四因發心者 ,謂種姓圓滿,善友攝受,悲愍有情,而不厭患生死難行,依此四因而發其心。 第一因“種性圓滿”:菩薩的種性具足。(大悲)第二因“善友攝 ...
#4. 20170919 課程內容與總結14秋090 – 有計畫就趕得上變化!
–圓滿一切德相發心者,須具足自他二利兩種因緣。 ... 謂種姓圓滿,善友攝受,悲愍有情,而不厭患生死難行,依此四因而發其心。 ... 1、何謂四力發心:自力、他力、因力、加行力 ...
#5. 全球廣論I 20141010-11 - 福智全球資訊網
二從四因發心者 。謂種姓圓滿,善友攝受,悲愍有情,而不厭患生死難行,依此四因而發其心。 第二個解釋一下。「種姓圓滿」,種就是宿種。
二從四因發心者 。謂種姓圓滿,善友攝受,悲愍有情,而不厭患生死難行,依此四因而發其心。二、是由四種因而發心。那四種因呢?(一)、種姓圓滿(具大乘種姓),( ...
#7.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第九十一卷A面
【◎ 二從四因發心者謂種姓圓滿,善友攝受,悲愍有情,而不厭患生死難行,依此四 (p84) 因而發其心。】 第二個解釋一下。「種姓圓滿」,種就是宿種。平常啊,我們這個叫「 ...
#8. 上士道-菩提心次第(二)(208~210) - 長城 的部落格
謂種姓圓滿 ,善友攝受,悲愍有情,而不厭患生死難行,依此四因而發其心。 【消文】:二、是由四種因而發心。那四種因呢?
#9. 廣論消文209 當由自力至誠發心,樹立根本 - 個人新聞台
“初二發心”,指從四緣發心的前兩種,即見聞佛陀神通而發心,以及由聽聞法師講解佛陀功德而發心。 在這兩者當中,沒有見到說以慈悲引發菩提心,而在 ...
#10. 菩提道次第廣論(29)上士道6-1 上士道次修心 - 喇嘛網
... 四因發心者,四因,那四因呢?(210頁)二、從四因發心者。謂種姓圓滿,善友攝受,悲愍有情,而不厭患生死難行,依此四因而發其心。 三、從四力發 ...
#11. 第8 卷 - CBETA 漢文大藏經
《現觀莊嚴論》云:「發心為利他,欲正等菩提。」此說雙求菩提與利他故。 二、從四因發心者,謂種姓圓滿,善友攝受,悲愍有情,而不厭患生死難行,依此四因而發其心。
#12. 2020-03-04 進度: 由依何因如何生起 - 廣論筆記18增455
【◎ 二從四因發心者謂種姓圓滿,善友攝受,悲愍有情,而不厭患生死難行,依此四(p84) 因而發其心。】 第一因“種性圓滿”:菩薩的種性具足。
#13. 菩提道次第廣論法尊法師譯
現觀莊嚴論云:「發心為利他,欲正等菩提」,此說雙求菩提與利他故。 二、從四因發心者,謂種姓圓滿、善友攝受,悲愍有情而不厭患生死難行;依此四因而發其心。
#14.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七- 第二由十二緣起門中思惟分四'支分差別''支 ...
二從四因發心者謂種姓圓滿善友攝受悲愍有情而不厭患生死難行依此四因而. 發其心. 三從四力發心者謂由自功力欲大菩提是名自力由他功力希大菩提是名他力昔.
#15. Re: [讀經]《菩薩地持經》發菩提心之四緣,四因,四力-2
《菩提道次第廣論》(p210+2)文:「第二、從四因發心者,謂種姓圓滿、善友攝受,悲愍有情而不厭患生死難行;依此四因而發其心。」 此中,四因 ...
#16. 菩提道次第廣論 - 觀自在禪寺
四、又大乘人依菩提心,假若此心僅有解了,大乘亦爾。若有此心德相圓 ... 二、二從四因發心者,謂種姓圓滿,善友攝受,悲愍有情,而不厭患生死. 難行,依此四因而發其 ...
#17. 菩提心觀修方法之探究- 以《菩提道次第廣論》為研討 ... - nhuir
種性的增長必須靠悲愍有情多生培植,所以要圓滿這個功德必定在生死當中,不厭. 患生死難行,由於這四因而發心。 三、從四力發心者(作用力). (一)自力. 由自己發心要 ...
#18. 《大乘集菩薩學論》CBETA 電子版No. 1636 集布施學品第一之一
受。若善法友攝受已。則常脩習廣大善。若常脩習廣大善。則得成辦大因力。若得成. 辦大因力。 ... 未圓滿。以要言之。佛言。大王。唯一發菩提心者救度一切眾生故。
#19. 依此發心謂念所住所修菩提有大威力,雖無如是若見若聞而由 ...
第二如何發生此心道理分四'由依何因如何生起"修菩提心次第"發起之量"儀軌受法 ... 二從四因發心者謂種姓圓滿善友攝受悲愍有情而不厭患生死難行依此四因而. 發其.
#20. 2020 年2 月– 22增991幸福田學習樂園
二從四因發心者謂種姓圓滿 ,善友攝受,悲愍有情,而不厭患生死難行,依此四 (p84) 因而發其心。 三從四力發心者。謂由自功力欲大菩提,是名自力。
#21. 3.发菩提心的因缘 - 净莲上师佛法网站
二从四因发心者 。谓种姓圆满,善友摄受,悲愍有情,而不厌患生死难行,依此四因而发其心。 二 ...
#22. 广论卷八上
如《摄波罗蜜多论》云:“无力引发世间利,毕竟弃舍此二乘,一味利他为性者,应趣佛乘 ... 二从四因发心者,谓种姓圆满,善友摄受,悲愍有情,而不厌患生死难行,依此四 ...
#23. 40
這是約有情的慚愧心,將菩薩戒的四種功德略攝二種相的第一個道理。從他正受、善淨意樂合為一法,生起慚愧;由慚愧故,離諸惡作,於持戒時 ...
#24. 显密佛网>> 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03
二 、从四因发心者,谓种姓圆满,善友摄受,悲愍有情,而不厌患生死难行,依此四因而发其心。 第二、从四因发心,指种姓圆满,得到了诸佛菩萨善知识等 ...
#25. 菩提道次第直授— 趣入一切種智速疾道
如前所說修習皈依發心、四無量心以後,以不忍有情被苦所逼的強烈悲心為. 動機,思維:為利一切如母有情,無論如何我當速疾速疾證得圓滿佛陀的寶位,為. 此我當趣入甚深的上 ...
#26. 《現觀莊嚴論略釋細目》
發心 與教授,四種決擇分,正行之所依,謂法界自性,. 諸所緣所為,甲鎧趣入事,資糧及出生,是佛遍相智。 〔略釋〕:. 表示一切相智之體者有十法:. 01 誓願意樂,謂發 ...
#27. 佛教基本知識(下)
4 、「捨他利益,無悲愍故」:諸天神等,於一切有情所,無悲愍心,故不能平等饒益,而棄捨利他。 ... 若俱因二種者,但設供養,天神攝受,諸所祈願,悉應果遂。
#28. 第四編大乘通學(卷5) - 漢文大藏經
從過去三祇修行,及現在八相成佛乃至未來設立塔廟,其間經過無數量劫發菩提心,從凡夫地至究竟成佛度生;這是顯然把釋尊本生的內容特色都表現出來了。 丁 ...
#29. 優婆塞戒經講錄之一太虛大師著
鹿母為大富婦,施構竹林精舍以供養佛,即於大乘優婆塞戒修行者;優婆夷發心修大乘行,亦可依此經也。又、此經係佛因善生之問而說,然善生經有數譯本,亦佛為善生長者子所說 ...
#30. 菩提道次第广论手抄稿:旧版第九十一卷A面
【◎ 二从四因发心者谓种姓圆满,善友摄受,悲愍有情,而不厌患生死难行,依此四 (p84) 因而发其心。】 第二个解释一下。“种姓圆满”,种就是宿种。
#31. 菩提道次第略論
總之,我為一切有情事故,求得作佛,欲得佛果,當修其因,故須聽聞正法,憶念思惟,發菩提心。既知聽聞勝利,須起勇猛,斷器等過,而為聽聞。 乙二說者之規律分四,丙初 ...
#32. 李通玄華嚴思想研究 - 中興大學
最後,以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作為修行的次第,也就是託善財童子作為依人證入佛. 果妙境的實際示範。其實,善財童子並非只如經中的特定人士,祇要肯發大心,. 行普賢願,人人皆 ...
#33. 目錄
二)在佛菩薩的心行中,統攝一切功德,無不成為大乘的特法。 ... 故,雖不受生死苦惱,於菩薩根鈍,不能疾成佛道,不如直往菩薩。 ... 於此生愍傷而發深悲心.
#34.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第五册(73) - 自由微信
二 、从四因发心者,谓种姓圆满,善友摄受,悲愍有情,而不厌患生死难行,依此四因而发其心。 第一因“种性圆满”:菩萨的种性具足。按 ...
#35. 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以發一切如來菩提心,而為必定成佛,稱此謂之一切如來必定印。 ... 悟自心本無生滅,遂悲六道枉受沈淪,己雖未證菩提,然願眾生解脫,於是廣發同體大悲,盡未來行四攝 ...
#36. 法住山雨
益人群不计其数。 卢台长所传授的“心灵法门”,解决了许多医学上都无法 根治的疑难杂症 ...
#37. 現觀莊嚴論略釋講義
一謂發菩提心. 法身有四種,謂自性身,圓滿受用身,如. 是所餘之化身,並智慧法身及所作事業。 是發心,依譬喻門分為二十二種:. 從大乘資糧道乃至佛地。 , ...
#38. 喇嘛網全球顯密圓融最佳平台介紹藏傳佛教、藏傳佛法、大師法談
二瞋者.緣於有情及兵器棘刺等諸苦所依處.起憤恚心. ... 死時善不善二心者.何多修習。彼即現起. ... 七因果者.謂圓滿佛果從菩提心生.彼心從增 ...
#39.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八作者:宗喀巴 - 推书吧
二从四因发心者 ,谓种姓圆满,善友摄受,悲愍有情,而不厌患生死难行,依此四因而发其心。 三从四力发心者,谓由自功力欲大菩提,是名自力;由他功力 ...
#40. 如何對境提昇 - 廣論學習與佛學分享
二從四因發心者 。謂種姓圓滿,善友攝受,悲愍有情,而不厭患生死難行,依此四因而發其心。 照著佛陀所說方法去做?或是照自樂去做?
#41. 菩提道次第廣論手抄稿
二從四因發心者 。謂種姓圓滿,善友攝受,悲愍有情,而不厭患生死難. 行,依此四因而發其心。 第二個解釋一下。「種姓圓滿」,種就是宿種。平常啊,我們這個叫「種.
#42. 瑜伽師地論。菩薩地| PDF - Scribd
菩薩化為轉輪聖王,以生死之身於世間教導有情,故說第一;而於出世間願成佛果,超過二乘的修行人,故亦第一,所以說為最勝。 2)釋發心異名(分四) 菩薩發心,從不同角度觀察 ...
#43. 《菩提道次第廣論》 - 見悲青增格西説法
設作是云,若入波羅蜜多大乘,雖須劣乘法藏所說諸道,然於趣入金剛乘者度彼岸乘,所有諸道非為共同,道不順故。此極非理,以度彼岸道之體性悉皆攝入,意樂謂於菩提發心,行 ...
#44. 成佛之道講義 - 印順文教基金會
《成佛之道》立五乘共法、三乘共法、大乘不共法,廣攝一切佛法而指. 出菩薩道之修學綱要,詳述眾生根性不同,發心、修行、證果也有所差異。 下品人發增上生心,修布施、持 ...
#45. 佛教基本知識(下) - 佛經電子書。佛經音樂。心經mp3下載wiki
學佛必從受三皈依起,三皈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 4、「捨他利益,無悲愍故」:諸天神等,於一切有情所,無悲愍心,故不能平等饒益,而棄捨利他。
#46. 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上士道入大乘门 - 显密文库
【二从四因发心者。谓种姓圆满,善友摄受,悲愍有情,而不厌患生死难行,依此四因而发其心。】 发菩提心的初因是「种姓圆满」,种就是宿种,换句话说这个人善根够,是 ...
#47.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一
由是度越自他諸部宗海彼岸,故是無倒解了一切教正法中樞要處者。 獲得證德事理者。總佛一切教法聖教,三藏寶攝,故證聖教亦須攝入三學寶中 ...
#48. 瑜伽論記卷第二十 - 佛弟子文庫
瑜伽論記卷第二十(之上)(論本第七十四至七十五) ... 因緣名相從心而生。 ... 即依他。以是有為依因緣故。以體變異非圓成實。楞伽及中邊論如如正智俱攝第三性者。
#49. 華嚴經行願品疏- 維基文庫 - Wikisource
真當故受者之心自然篤矣。略有二類。一佛自入師子頻申。總明果定攝德無盡。如本會說。二者善友所入因定。或入不入。以表動寂皆法界故。如末會說。
#50. 勸發菩提心文講記 - 善書圖書館
但以佛法住世來說,在佛教極度衰微的時代發菩提心,較之佛世時的發大心者,尤為難能可貴。 中國一向所流行的佛法,不但是大乘佛法,而且是最上一乘,一般佛法行者,照理都 ...
#51. 菩提道次第廣論 - 臺灣藏傳佛教聞思修佛學會
依三毒因身等三事,其罪自性謂我所作,此復具有親自所作,及教他作,或于他作而發隨喜。總攝一切說「諸惡業。」應念此等所有過患,悔先防後,至心懺除,則昔 ...
#52. 初階廣論- 嘉15春26青年廣論班
次應…的形式表現,由此可以了解傑仁波切將現階段的修持次第分為三部分。首先應該思惟依止善知識的殊勝利益,譬如能夠很快成就佛位等。以及不親近善知識的所有過患, ...
#53. 入行-1菩提心的利益 - 忘憂
二 、從四因發心者,謂種姓圓滿、善友攝受,悲愍有情而不厭患生死難行;依此四因而發其心。 1.3.從四力發心. 三、 ...
#54. 華嚴「一真法界」思想研究 - 中國文化大學
在佛教經典中最初接觸的是《佛說無量壽經》,此經乃《大方廣佛華嚴經》. 的精華版、綱要版。為了瞭解經義,深知宇宙運作變化,契入生命理想境界,透.
#55. 入法界品》「童子」研究指導教授:李治華老師 - 華嚴專宗學院
故事中,不僅參訪者善財是童子,很多善知識的角色也以童子的形象出現。比如 ... 一部,從發心修行,到成佛的生活指南,也是有志為華嚴行者的修學寶鑑。20. 第二節.
#56. 菩提道次第廣論 - Issuu
具攝經咒所有樞要而開示故,所詮圓滿; 調心次第為最勝故,易於受持;又以善巧二大車軌,二師教授而莊嚴故,勝出餘軌。 此論教授殊勝分四: 乙一、通達 ...
#57. 明倫/大乘百法明門論研究/簡智果老師
因此他老人家在因地中所發的四十八條大願,也願願都成滿了!如今我們只要深信佛的話,好好念佛,盡此一生,不得一日暫廢,將來必定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奈何 ...
#58. Commentary on the Yogācārabhūmiśāstra 瑜伽論記
瑜伽論記卷第二十 (之上) (論本第七十四至七十五) 釋遁倫集撰 ... 楞伽及中邊論如如正智俱攝第三性者。 同據不顛倒義。 ... 遍計所執能攝受彼二種
#59. 菩提道次第廣論消文 - 16秋308班班版
由是因緣,以此教授能攝經咒一切扼要,於一補特伽羅成. 佛道中而正引導,故此具足通達一切聖教無違殊勝。 因此,一位真實想要修學佛法的修行人,一定要依止勝妙的善 ...
#60. 南無第二法王無上悲智雪山善巧賢慧普聞文殊應化根本大師宗喀 ...
因. 此論中圓滿含攝顯密深廣之教法,故稱為“大車道”。宗大師見當時修行人因四種過失而遠離智. 者歡喜之妙道,無限悲愍,以此大悲心之策動遂發心詮釋此道次第教法,撰 ...
#61.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四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菩薩以此所裝飾完備的車,用以奉獻給諸佛,和十方菩薩,師父和長輩,同道修行的善 ... 又願一切眾生,常被善知識所攝受,從他修習大乘佛法,培養大慈悲心,對任何人都 ...
#62. 菩薩地-初持瑜伽處-3.覺分持-2.如是學-3.戒品之一
前面失掉正念,犯戒,需要發露懺悔;第四條深敬專念,從來也沒有犯過戒。 a)深敬專念無有違犯者:謂由善淨 ...
#63. 寶藏論 - DocuSky
云何四因。一者種性具足。二者諸佛菩薩善友所攝。三者起大悲心。四者生死苦難行苦。 如是久遠無量諸苦。於此眾苦心不怖畏。種性具足者。所謂無始法爾。善友所攝者。
#64.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八
同樣,已圓滿走完菩提道的佛陀,由大悲教誡大乘種性者,應當徑直趣入大乘妙道,莫 ... 二、從四因發心者,謂種姓圓滿,善友攝受,悲愍有情,而不厭患生死難行,依此四 ...
#65. 智敏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集注菩提道次第广论集注卷八
二①从四因发心者。谓一②种姓圆满,二善友摄受,三悲愍有情,而四不厌患生死难行,依此四因而发其心。 ①从四因发心者:《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五:“云何四因?
#66. 現觀莊嚴論
② 從四因發心從四因發心者,謂種姓圓滿,善友攝受,悲愍有情,而不厭患生死難行,依此四因而發其心。 第因種性圓滿:菩薩的種性具足。 大悲第二因善友攝受:菩薩得蒙 ...
#67. 法華經講演錄太虛大師講述_序品第- 四十二品因果錄
目錄第品軒轅皇帝拜廣成子第二品鳥巢禪師度白侍郎第三品張高張舉因果第四品寒山拾得因果 ... 謂種姓圓滿,善友攝受,悲愍有情,而不厭患生死難行,依此四因而發其心。
#68. 現觀莊嚴論
彌勒調和瑜伽與中觀二宗宗義而寫的現觀莊嚴論,雖然善巧闡明了蘊含於大品般若經中 ... ② 從四因發心從四因發心者,謂種姓圓滿,善友攝受,悲愍有情,而不厭患生死難 ...
#69. 四十二品因果錄 - Fauna Chic
如欲灭去苦因苦果二從四因發心者。 謂種姓圓滿,善友攝受,悲愍有情,而不厭患生死難行,依此四因而發其心。 二、四因發心又發心有四因: 大乘種性圓滿:即指有足夠的 ...
二從四因發心者謂種姓圓滿善友攝受悲愍有情而不厭患生死難行依此四因而發其心 在 Re: [讀經]《菩薩地持經》發菩提心之四緣,四因,四力-2 的推薦與評價
: 《菩薩地持經》卷第一
: 「初發心菩薩有四種緣、四種因、四種力。
───────────────────────────────────────
略述依「四緣」、「四因」、「四力」而生大乘發心
https://cn.t-karuna.com/shangshifabao/daocidijixianguan/2014-11-19/194.html
倉忠仁波切 講授 (2)
(貳)【說明:從四因發心】
以上,已經將「從四緣發心」的道理作概略說明,接著將說明「從四因發心」。
《菩提道次第廣論》(p210+2)文:「第二、從四因發心者,謂種姓圓滿、善友攝受
,悲愍有情而不厭患生死難行;依此四因而發其心。」
此中,四因是:(1)種姓圓滿。即是「大乘種姓醒覺」之義;(2)善友攝受;(3)
悲愍有情。即是大悲心攝持的意思。(4)不厭患生死難行。即是不畏懼難行苦行而能精
進於行持六度、四攝法。亦即是:能忍受難行 苦行之精進。
(1)種姓圓滿。此中,「種姓」是指菩薩種姓;「種姓圓滿」即是「大乘種姓醒覺」
之義。
「大乘種姓醒覺」是意謂,當一位補特伽羅聽聞到大乘教法、菩提心、空性道理、地
道、六度等,即不由自主(自己不自主)的毛孔直豎、淚流滿面,於此補特伽羅的心續中
生起如是功德,並以此功德而生起發心,即名為生起大乘的菩提心。即是說,由「大乘種
姓醒覺之力」而生起發心,是為大乘發心。
(末學註:《入中論》說到堪聞空性義的法器:「若異生位聞空性,內心數數發歡喜
,由喜引生淚流注,周身毛孔自動豎。彼身已有佛慧種,是可宣說真性器,當為彼說勝義
諦。」堪聞空性的法器者,由聽聞了空性法義,而「彼器隨生諸功德,常能正受住淨戒,
勤行布施修悲心,並修安忍為度生,善根迴向大菩提,復能恭敬諸菩薩。」
《修信大乘經》云:「善男子,若諸菩薩不住於般若,我不說彼能信大乘,能生大乘
。」佛陀說,具有大乘種性覺醒的善男子,諸不同道位的菩薩,若不能安住於證(聞思修
三慧證空性)或親證(由聞思修三慧,依於止觀雙運現證空性)般若空性的智慧,佛不說
這樣的菩薩能真正信解大乘、忍許大乘、出生大乘、增上大乘,登移大乘地道功德。)
(2)善友攝受。即是由「大乘善知識攝受之力」而生起發心。也就是,由大乘善知
識教導、開示菩薩道的修行,依此力而生起發心。
(3)悲愍有情。大乘大悲心的所緣是「一切有情」,行相是「欲令離苦」,以如是
悲愍有情的大悲心為主而生起發心,即是由大悲心而引生的發心。這是真的大乘發心。
(4)不厭患生死難行。此中「生死」即指輪迴。為了一切有情,於輪迴中行難行—
—行六度、四攝法等等,對菩薩道的艱難行都能安忍,以此為因而生起的發心,即是此處
所說大乘發心。
以上即是依「四因」而生起發心。此處所說,從「四因」、「四緣」生起發心,只是
詮說主要者而已,並非表示沒有由其他的因、緣而生起發心。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33928555.A.6B2.html
※ 編輯: cool810 (123.205.66.248), 06/10/2015 17:44:0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