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快笑翻了,現在我爸媽已經欣賞過本演員出道作品,而且我媽現在都叫我新聞局長😄。
第一次拍戲真的超有趣,我一輩子看戲但我都沒有想過,為什麼我可以一下子看到主角左邊一下子看到主角右邊,然後都看不見攝影機,原來同一場戲要錄好幾次!
我在國際橋牌社第二季裡面有三場戲,只是三場戲喔,我就拍了一整天,而且我拍完出去才發現!路斯明站在後面看!!!!超帥的,路斯明帥到爆,而且他在橋牌社二演得超好,超有氣勢,因為這個角色比較複雜,比先前他拿到的角色都難演,我認為這是他目前最好的演出,這個角色真的有令人念念不忘。我本來就有在注意他,沒想到那天他有在等戲的時候看我們那場!
好的,以後有空再專門開路斯明一篇(他的爸爸也應該開一篇),現在當然是要介紹新生代最具實力女演員胡采蘋。就原來拍戲是要一場戲從好幾個角度拍,要演好幾次,而且特寫的時候攝影機根本就已經用機器手臂架在我眼前了,非常近,我幾乎就是演戲給攝影機看,竟然是這樣拍出來的。
那我們平常看孤味、親愛的房客那種爆哭戲,陳淑芳在計程車上哭,我跟你講,那個攝影機絕對就是離她很近,她要這樣哭這樣演內心戲真的很難,因為攝影師就在你前面你可以摸到他的,一堆人在你旁邊拍你,這要怎麼入戲啊!還有武打片,那個不就是要打很多次,哇噻,還好我演技很精湛,不然真的拍不完!
我出現的集數是第三集跟第九集,這次我演新聞局長,現在台灣沒有新聞局了,可是以前新聞局真的是國家的門面,宋楚瑜、胡志強、錢復,張艾嘉的外公魏景蒙,還有DPP時代的林佳龍、鄭文燦、姚文智、謝志偉,都是擔任過新聞局長的人物。而我在這次橋牌社裡面,就是演夏靖庭夏哥(陸中華)的新聞局長。
這次橋牌社二是以1995-96台海飛彈危機為主軸,我的戲就是著名的李登輝總統「空包彈演講」,震撼各界,而我必須出來替我的總統收拾善後。沒想到可以參加這麼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場戲,我看了很多其他大咖客串演員的戲都沒這麼歷史性耶哈哈。(因為我演技好啊顆顆)
跟夏靖庭夏哥一起演戲很棒,他演好幾次台詞完全一模一樣,不像我每一次演都不一樣,而且夏哥說了一些他對連戰(陸中華角色原型)的看法,他怎麼想這個角色,很有意思。而我看剪出來的戲還穿插了他跟路斯明的對手戲,我演的時候覺得這不會有點乾嗎,原來後面的剪輯會有很多處理,看的時候倒是覺得很精彩。
另一場戲我跟之前在炮仔聲爆紅的范宸菲對戲,范宸菲看起來小小的,現場演出也是很自然,好像沒在演的感覺,但後來看剪出來的戲,莫名的很吸睛,覺得演得好好,這好奧妙,現場我沒感覺她有什麼異樣,但剪出來我就發現她有設計眼神,好有趣。范宸菲的表現很不錯,演活了這個角色,而且我發現她竟然是政大外交系的,也是我們政大特殊系畢業的校友。
好的,接下來你該做的事情就是點進本Emmy的連結(在留言板),立刻支持橋牌社,然後點進第三集跟第九集先看我,再從第一集看起顆顆。
#感謝當天所有演員大家真的很棒
(我拍完大家還一直跟我再見超可愛的)
#現在就去國際橋牌社網頁:
https://isnation.tw/立刻支持國橋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李芷婷Nas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美麗舊世界》👂 數位下載 鏈接🔗https://www.soundscape.net/a/12288 *建議開啟CC字幕及調到最高4K畫質觀看* - 不要抗拒內心的呼叫!意識到你已經覺醒。 當美麗的舊世界逐漸凋零,全人類陷入迷惘 自我放逐到未來的道路上,剩下的只有勇敢 我預見了勇敢將會指...
「介系詞前面加什麼」的推薦目錄:
- 關於介系詞前面加什麼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介系詞前面加什麼 在 敏迪選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介系詞前面加什麼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介系詞前面加什麼 在 李芷婷Nas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介系詞前面加什麼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介系詞前面加什麼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介系詞前面加什麼 在 [心得] 為何英文關代that前面不加介系詞或逗點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介系詞前面加什麼 在 介系詞片語整理的評價費用和推薦,EDU.TW、DCARD 的評價
介系詞前面加什麼 在 敏迪選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昨天我看到資深媒體人趙少康臉書上這樣說:
「蔡政府昨天向紐西蘭送件,台灣正式申請加入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時機的選擇明顯跟大陸有關。
其中最被關注的是,為了換取日本開綠燈,我們很可能要被迫開放核食進口,蔡政府問過台灣人的意見嗎?
而即使在蔡政府執政的此時,還是沿用國民黨時「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名稱申請加入CPTPP,奇怪了,不是一天到晚搞「台灣正名」,力拚駐美代表處改名「台灣代表處」?正值日本擔任輪值主席,真有機會展現「愛台灣」的實力時,又放棄以台灣為名,過去痛批國民黨「自我矮化」的氣焰怎麼不見了?」
.
看到這些內容我真是氣到xx都要彈出來。(我說食指)
我知道你們應該都跟我一樣,
可以一眼看出這樣的言論各種邏輯不通之處。
但是偏偏昨天我的IG就收到一則私訊,
這位讀者問我:
「敏迪,台灣現在才申請加入CPTPP,是不是慢半拍啊?會不會是看到中國有動作,才會去申請?」
當我看到這則訊息時,我就知道不能坐視不管。
我必須要針對「台灣用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申請加入CPTPP」做個解析。
要不然輿論真的會被帶著走,搞得明明一件喜事卻被當笑話唱衰。
.
#為什麼不用台灣申請
首先,我們先來回應名稱問題。
你知道現在台灣唯一一個以「正式成員」身分加入的大型國際組織是哪一個嗎?
答案是世界貿易組織WTO。
那你知道台灣是用什麼身分加入的嗎?
答案是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
是的,就這麼哀桑。
台灣唯一一個正式加入的國際組織,使用的還不是國名或台灣,
正是趙先生調侃執政黨的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
為什麼只能用這個名字,你知我知獨眼龍也知,
就是因為全世界只有「一個中國」原則,
不可能在單一組織內同時存在Republic of China(中華民國) 和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中華人民共和國)。
所以在各國都不願意承認我們的ROC名稱下,
我們從1992年開始就使用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繞道而行。
.
不這樣做,就無法突破封鎖。
.
所以你說這個名字是我們自己願意使用的嗎?
怎麼可能。
正是因為我們成功實驗出了「WTO模式」,
知道唯有使用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才能成功,
不得已只能繼續這樣運行著。
就像胖虎每天都在大雄上學的路上堵他,
大雄不得已只好改一條比較遠的路只求順利上學,
然後你現在反而笑大雄愚蠢喜歡繞遠路?
所以趙先生這番話簡直是本末倒置,
他是沒有東西可以批評了,才用名稱大作文章。
.
#真的是被中國趕鴨子上架嗎
再來是「送件時間點」的疑慮,也一併回覆這位讀者。
加入CPTPP不是你們新聞上看到「送個申請表」就可以的。
中華經濟研究院說,
加入CPTPP總共有四個程序:
Step 1:完成事前諮商、
Step 2:正式遞交申請、
Step 3:成立工作小組、
Step 4:執委會通過。
所以申請只是第二步驟,
前面必須要先和所有現有成員進行個別諮商,以爭取支持。
簡單來說就是先拜碼頭啦,拜託現有大老讓我們加入,
大老們說好,我們才可以「提出」申請。
所以難道台灣政府是「看到中國提出申請」,才在這一週趕緊填寫報名表送出的嗎?
你以為是報名多益考試嗎?
能夠提出申請,就代表前面已經積極和個別大老打過照面,完成協商程序了。
我隨手一查就看到去年12月的新聞:
【台灣加入CPTPP至今沒有進展?王美花曝真實進度】
中央社2020-12-28 11:20
「經濟部長王美花強調,都在積極與CPTPP會員國進行非正式諮商,待時機成熟就會正式遞件申請。」
.
也就是說,我們一直都有在進行CPTPP的申請,
只是前面協商階段道阻且長,也沒什麼新聞點,就無法大聲宣揚我們正在申請。
但沒新聞,不代表沒做事。
再次強調,外交就是鴨子划水。
我們看到的「成立台灣辦事處」、「台美經濟論壇」、「捷克議長來台」,
這些通通是無數個外交官在外拚搏好幾月好幾年的成果,
背後需要付出的時間和努力比我們看到的新聞畫面多太多倍了。
.
而為什麼台灣會在中國宣布後發出申請呢?
這也是有外交手腕的考量。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台灣問題專家宋文笛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說:
「台灣知道自己處境艱難,所以很多時候會盡量以體貼其他合作夥伴的角度出發來選擇時間。減少讓他們被迫表態的情況。
歐洲最近剛剛提出他們的印太戰略,要加強和台灣的關係。澳洲最近也在聯邦議會有一系列的聽證會,討論台灣是否應該加入CPTPP成為新成員。
當然,這個禮拜還有聯合國大會,在這個重要的會議期間提出來,外在的大條件成熟了,在此期間提出也有提高議題能見度的作用。」
.
所以說,挑選一個大家都對我們比較友好的時間點提出申請,才是聰明之道。
結果這個時間點反而被反對黨說是「被中國趕鴨子上架」,
這就是明顯的顛倒黑白了。
.
#真的要用毒食物換門票嗎
最後一點,就是反核食議題。
趙先生原文這樣寫道:
「反核食公投在2018年過關,當時對日本核食進口投下反對票的人數高達779萬,雖然公投的2年效期過了,但是不代表民意隨之轉變。」
第一點,公投效期過了就是過了,
如果效期過了政府還不能因應國際格局有所對策,
那我們設定這個兩年效期要幹嘛?
要不要說以前的人認為裹小腳很美,雖然現在不在清朝了,但不代
表民意隨之轉變?
第二點,當初的反核食通投題目就是錯的。
對,我很少用這麼絕對的詞,
但這次我要說要是要說,反核食公投題目就是在混淆大眾。
當時的題目其實是定義「核災附近地區」的食物不要進來,
而不是「食物內的銫含量高於某一標準」的食物不要進來。
也就是說,我們是擋下那地區的「所有食物」,管你食物裡有沒有毒,通通不要進來。
這根本是不論是非對錯的一個做法,
難道你去日本旅行,你會每一頓飯都問餐廳有沒有用核災地區的食物嗎?
所以當出這個題目被提案者塑造成「我們不要吃有毒的食物」,
完全就是在操弄,就是在誤導。
而且我跟你說,不只是題目讓民眾混亂,就連「公投」這件事也是。
我的朋友曾經在2018年九合一公投時跟我大抱怨:
「到底為什麼有這麼多公投題目,然後每個題目的句子都拐彎抹角的,這個政府是不是在整人民?」
對,你聽了覺得荒唐,
但就是有人以為所有公投題目都是政府提出來的,
而且我相信這樣的人不少。
所以你覺得三年前的反核食公投真的有展現出民意嗎?
.
#請認真看待你的民主投票權
「敏迪選讀」會開始,正是因為2018年那場「反核食公投」。
老實說,當時我也不太懂。
所以在公投之後,我開始用每天1500字,寫我覺得重要、會影響台灣的國際新聞。
一方面讓自己搞懂這些事,
二方面把新聞用的有趣點,讓身邊朋友對國際新聞感興趣,跟著我一起讀。
我希望身邊的親友在投下每一張票、做每個決策、傳遞每一段話之前,
都充分理解自己正在做的決定,而這個決定又會怎麼影響台灣。
所以這次台灣申請加入CPTPP,
如果你還看到一些唱衰、笑話的言論,
請你務必告訴他們,事實並非如此。
我們一起把正確資訊傳遞出去,
這才是對台灣最好的方式。
.
全文放於敏迪選讀官網
https://www.mindiworldnews.com/20210924-2/
---我是工商線---
敏迪我推出了一個商品叫國際觀察曆
一年365天,帶你認識全世界所有國家
而且還介紹什麼是什葉派遜尼派、CPTPP是誰發起的、左右派怎麼分
現在正在集資中,預計10月底就會結束集資了
想要和我一起在2022年認識全世界
歡迎參觀選購~
https://bit.ly/3kevH87
介系詞前面加什麼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神父的鹽
.
創造新平台其實沒那麼難.
.
不需要矽谷或是什麼龐大的資源和資金,別忘了,臉書一開始也不過是哈佛的把妹網站,而且還是抄襲別人的.
.
台灣其實也有不少討論區,早期的台灣論壇、yahoo奇摩家族,更早以前的社群,還有pchome貼圖討論區等等,都是成功的例子.
.
他們背後都有資訊公司或是入口網站做支撐,而他們沒落也都有各自的原因,無論是被取代或是受眾人口流失,但其實這些都是表面的理由,那時候還沒有臉書,而且消失前還有一定的使用人口,例如台灣論壇就曾經有網友發起搶救活動,但被經營的公司否決,這些網站即使沒落,仍然屬於一個層次而已,如果經營者認真投入,了解市場並且重新競爭,隨時都有重新點燃烽火的可能,大部分消失的原因是,他們覺得繼續投入成本不符合效益,當討論區開始廣告蔓延、機器人援交廣告大舉入侵,當他們管理人口開始缺乏,或者不想再繼續投入,無論是自然使用者先前產生的各種社會爭議、以及引起的司法案件,這都是開放一個平台讓使用者參與會產生的必然結果,當他們懶於管理,覺得弊大於利,對自己公司沒有利潤,所以「乾脆關了比較快」.
.
換言之,他們缺少了擁有一個龐大的社群網路主事者,應該有的「決心」和「使命感」,甚至察覺「使用者情緒」以及「未來發展願景」的藍圖,簡而言之,他們看不到後面的東西,以至於像祖克伯一樣,擁有一個龐大社群網絡是能怎樣呼風喚雨,日進斗金的視野,他們著眼的是,現在賺不到錢,而且會為我帶來麻煩.
.
自由時報早期也有一個類似讀者園地的東西,後來也是因為這種心態,當收益還沒到時,各種偏激的人在上頭爭執感覺很麻煩,後來也收了,不然,那也是擁有一個新聞時事討論區發酵的潛力.
.
產出一個論壇並不難,其實你只要拿Discuz!的程式架構,套用下去,也可以搞個現成的論壇,其實古早以前很多討論區都是用Discuz!的套裝軟件去改的,這個模組就是你所看到eyny討論區的樣子,臉書以前曾經有多點開花的論壇戰國時期,光之動漫、藍天動漫、Uwants、百合會討論區,都是類似的架構.
.
為什麼說搞一個社群討論區並不難呢?因為之前神父就搞過兩個,一個是掛在某新聞台下,另一個是某人力銀行,請軟體公司重新寫一個新的,提出符合自己的需求,價碼大概100萬,難的地方就在於,怎麼吸引使用者駐留,吸引人氣,進而產生影響力,更重要的,取得使用者的「信任」.
.
你說現在的臉書使用者信任祖克伯嗎?當然不是,不過一開始的臉書獲取使用者信任,的確突破了那個門檻,當初的臉書跟現在的臉書很不一樣,他們很認真的面對自己的使用者,並根據他們的需求提出修正,反映讀者的意見,但現在不同了,說是取得信任,其實只要一開始能騙到就好了,當使用者投資太多的記憶、情感、習慣、人際網絡,我會說,這些都是使用者本身的資產,跟臉書無關,當臉書確定已經攫取到這些「資產」,並經過關鍵期,那麼他就不用顧忌使用者會脫離,甚至也可以不用管使用者的感受了,還能藉由剝削他們獲利,這就像,你已經存了一百萬到一間銀行,如果那間銀行倒閉或者你想拒絕使用那個銀行,改用別的,一百萬就直接損失了,那一百萬還提領不出來,銀行家根本就不用管你怎麼想,還能偷你的錢去做其他的事,這是一個綁架的情境,如果你下定決心,銀行還是會有所損失,但是情境已經變成,要怎麼宰你這隻肥羊又不要宰的過度用力,讓你跑掉,或讓一群人跑掉,這樣子拉鋸的掙扎關係.
.
而他們過往的態度是,想辦法留住你,或讓你贏得更大的面子,讓彼此能共存共榮,以使用者為第一考量,盡可能以不干涉你利益的前提下為自己迎取收益,變成了,以外來出資者的利益為優先,怎麼割你多少肉,流多少血,圖利他們為自己換來收入,這是兩個不同的情境,簡單來說,你從蚜蟲變成了要被切片的植物.
.
所以早期的臉書問題,是過於自由產生的問題,比如廣告詐騙太多,還有能用經營可愛貓貓的名目,騙了一大堆粉絲後,瞬間改名成商業平台,因為粉絲騙得夠多,掉了一堆粉仍然掉不完,早期的問題多是在處理這些使用者糾紛,現在,則是侵犯自由的問題,為了滿足某個「特定客戶」,開始化身成奴隸主,把自己的主人當成奴隸那樣獻祭.
.
所以,「不爽不要用」、「臉書又沒收你錢,你還嫌」、「一邊用臉書還一邊批評」,這樣子你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憑什麼過中國節的強暴邏輯,完全是一種錯誤,甚至是把臉書公司當成是私人企業,而你們只是被提供服務者,所以「廠商為所欲為,使用者只能忍受」,並將之視為一種在商言商的商業邏輯,這樣的祖克伯陷阱,更是大錯特錯,基本上,只要有搞過論壇的都明白,自然使用者才是實際的貢獻者,無論是他們的言論,他們帶來的新聞效益,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記憶,他們的生活點滴,他們吸引來的人,都是「他們的」,想想,一個臉書上面只有一個祖克伯,他每天報導自己如何在網路上罵罵前女友,然後偷竊其他女生的照片放上網品頭論足一番,幫她們打分數,這能吸引多少人?基本上,大概只能吸引到一些仇女廚而已.
.
這些使用者,才是論壇的本身,甚至是論壇的靈魂,少了這些人,臉書根本什麼也不是,所以你是一個經營者,或曾經管理過討論區,你必然知道的鐵則是,「你必須為自己的使用者負責」.
.
前面提到的許多興盛的台灣社群,就是因為「懶於負責」,所以才導致論壇消失,在道德上,他們還算是比較好了,乾脆關掉,誰也不欠誰,在臉書上,祖克伯幹的事是「責任移轉」,不是我要對你負責,而是你要對我的營收負責,繳不出保護費你就消失吧,不欠你一個,我的肥羊很多,就算你繳了保護費,給我錢,還是沒用,因為你給的不夠多,我的大金主,才是我真正要負責的對象.
.
因此,若我們要下一個真正的「商業邏輯」,真正的道理是,如果你遲早都會實行言論審查,並且圖利獨裁者,販售使用者的自由,那你一開始就要說清楚,在使用者的契約講明,「嘿,你他媽用我的臉書以後就要接受習近平的審查」,然後讓使用者勾選「同意」,所謂「不爽不要用」才能建立,這就像,你奪走了別人的東西,還要更多,然後你應該要負起責任的事情變成你們這些人得有滿足我的義務,這是典型的渣男思想,是說,祖克伯本來就是個渣男無誤.
.
對於英語的語境使用者,祖克伯還不敢這麼囂張,我不認為他會對於外國的facebook使用者,進行同等的言論審查,例如4xx之類的數字,這若套用在英語使用者一定會引起暴動,可能有些人只是提到自己的生日就被禁止發言,這般荒謬的事,只在中文使用者身上,或是針對台灣使用者,你能想像拍攝了四百二十六公里的路標就被臉書警告嗎?我相信國外也有這樣的路標,而臉書顯然對台灣具有針對性,一出現關鍵字馬上被警告,無論你該文有無產生影響力,甚至只有自己看到的狀況也會被限制,這已經超出了一般社群處理問題言論的界線,只是純粹的在找碴,刺激使用者的情緒,甚至可以說是在挑釁.臉書基本上已經隔開了兩個世界,東方與西方,這也是當他審查西方的川普和武漢肺炎的時候,東方世界反而有些被遺漏掉,甚至可以明顯看出是被牽連的,而西方世界對於東方世界中共式的言論審查,似乎一無所知.
.
回到台灣的社群平台問題,其實台灣現存早有不少社群討論區,例如ptt,低能卡,mobile01,eyny,巴哈,比較冷門小眾的如糟糕島,也繼續存在,事實上,經營一個討論區並不難,你只要有10個常駐上線的使用者,這個論壇基本上就算「活著」而且繼續「生長」,以台派使用者為例,有一個外獨會討論區(外省人台灣獨立促進會)http://www.1949er.org/chat/index.php
算是一個神奇的例子,他的存在搞不好比ptt還古老,使用的還是pchome時期的留言板形式,堪稱是奇蹟了,至今還有許多美國、瑞典的會友在上面活動,他是一個討論政治的板,沒有其他東西,這在討論區歷史中,必須靠色情、盜版品、學生、男女交友等吸引人的基本配備中,特立獨行的玩意兒,他在2018年台北市長選舉時,還發揮了一些影響力,當所有社群一片舔柯的時候,這裡卻是一面倒的挺姚,並上了新聞.
.
總而言之,創造新平台絕對不是難事,要不要去做而已,當爆料公社都有一個完全抄襲臉書的社群網站,而且ui還設計的挺不錯的,每篇文章還有幾百個讚,像是一個個人社群綜合討論區的集合體,那沒道理其他人不行,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上面我感覺不到「人味」,也就是自然使用者的氣息,過去神父參與經營的討論區,改幾個讚,一個人留幾百個留言也不是難事,所以,困難的點,並不在於創建,而是在於「駐留」,以及「一個適合的地方」.
.
舉例來說,在臉書上的台派使用者群集,絕對是一個具有豐富性、生命力甚至多樣性的群體,有人負責提供國際觀點,有人擅長思辨,有人喜好貼些搞笑的東西,遇到特定事件,馬上有插畫家奉上圖,各種迷因,多才多藝,一樣不缺,可以這麼說,那就是一群肥美有旺盛水草的阿瓦隆(Avalon),麻煩的是,當我們這群人腳下的土地開始鬆動,我們找不到一個「適合之處」可以移入.
.
舉例來說,我們很難想像這群人移入到低能卡,會是什麼樣的情景,低能卡是以大學生居多,以男女交友世俗瑣事為考量,他們已經有自己的文化,就像ptt初時的樣貌,並不是說上面都沒有台派,不過臉書的台派移入,到某一個子討論區,我不認為這是合適的,甚至能發揮台派的風采,影響力,都是個問號,可能格格不入居多.
.
所以,「適配度」顯然就是個問題,又比如說,台派使用者轉入到ptt去,這適合嗎?第一個問題,就是人們普遍對這裡反感,ptt比較像是一個已經崩壞的地方,那裏的使用者基本上綠共、塔綠班地說個不停,如果用一個征服者的姿態或者委曲求全,我想,對於兩者的使用者來說,恐怕是不願意的.
.
比如有人說,神父,你怎麼不回ptt發文,這個嘛,也不是不行,事實上我早就在那邊發過了,不過我已經跟那邊的使用者沒什麼交集了,發了,也不會令人感覺到當初的「神父」就在那裏,基本上,神父已經成功地轉移到臉書了,並且和原地的柯糞與母豬教徒結下不可解的仇怨,基本上,不是他們滾就是我亡,雖然他們在自己的地方吶喊神父過氣許多年,但在臉書的神父聲勢卻越來越旺,神父也樂得在臉書上打爆柯糞,完全不想回去糞坑.
.
Ptt是一個鳩佔鵲巢的例子,換言之,2014年太陽花學運以後,那裏發生了大量的社群替代,大量的使用者出走,過去三位一體的黃金年代,已不復見,各個網路名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政治文,而且是最偏差的那種,反台獨,反民進黨,反覺青,兩岸一家親的存在.
.
可以這麼說,他們墮落至此,也有某種正當性,那就是有一部分原始使用者是自願的,自願的變成那樣,從一個太陽花的支持者變成柯糞,藍綠一樣爛,至於其下混入的五毛,柯文哲攜入的網軍,這都還在其次,有一群使用者的確陷入在一種被害者情節,阿北都是被誤會的,就好像我被誤會了一樣,他們不願承認自己的選擇錯誤,即使認知到柯文哲是一坨屎,自己仇綠仇到腦殘而且親共,因為「都是你們逼我的」,過去人們芥蒂的親中、五毛、賤畜等等,現在他們可以毫不見怪,自然而然地接受,並以為是合理的,因為,只要能反民進黨就好.
.
他們陷入到一種防衛機制當中,並且自居主流,比起認清自身錯誤這點,那些提醒他們是錯誤的人,比什麼都來的可恨,即使認知到自己被詐騙了以後,比起騙自己的人,使他們意識到自己被騙的人更令人憎惡,因為他們認為,是這些人使自己陷於錯誤,而不是自己有啥不對的地方,「我沒有錯」.
.
當陷入這種極度自私的情結,基本上是無解的,只能等待他們厭倦了會發現自身的利益開始被侵害為止,而這群在ptt的人正在式微中,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現象集中在八卦版,出了八卦版以後,他們基本上是被排擠的,而政黑板目前也有人在試圖守住防線,我們所說的墮落的ptt,基本上,集中在八卦版上,在其他版,這些自然柯糞基本上也會裝無知,若無其事的和其他人一起討論,他們也會害怕被貼上柯糞的標籤.
.
這種社群替代現象,也和ptt本身衰弱有關係,ptt本身有依靠一大票自然使用者發起的管理群,當這個學術網站人逐漸凋零,各個班級看板開始廢棄,這些管理人群也開始缺乏,並且缺乏內控和防弊,原本權力較大的管理者又過於僵化與怕事,導致錯過了可以糾正這個社群替代的時機.
.
這些改變看板生態的柯糞版主,其實跟當初母豬教徒入侵女版,當上版主,說要改變女版一樣,誠如韓國瑜所說「選舉就是票多的贏,票少的輸」,當這些操著不正常心態,也不是出自於維護該看板的利益,又無法證實背景和投票者是否灌票嫌疑的人,當上版主,並且一個版接著一個板擔任,還能去檢舉其他正常使用者,例如boyo,他們相比其他正常使用者,有較強的動機還有較多的時間,甚至還能當成一種工作,很快的,正常的人們就會逐漸脫離,甚至不想回去,即使,構築這ptt討論區的信度者,真正有貢獻的人,並不是他們,而是歷代使用者累積的記憶和智慧結晶,但他們就像後來居上的寄生蟲,當他們說話比誰都大聲,散播的情緒比誰都還要負面,甚至,自我中心到比誰都還要執著,那麼,他們就會是贏家,也是最後的輸家.
.
可以這麼說,當母豬教興起了這一種污染其他看板的模式,最後,母豬教仍然被柯糞這個新興群體所取代,母豬教徒基本也算是ptt使用者,柯糞就不太是了,他們當中有大宗應該是從line群組或者藉由柯網軍轉介而來的新使用者或者俗稱的買帳號,配合少數不肯認錯的自然柯糞汲取正當性,最後成為難以割除的ptt公害.
.
不知道母豬教主是否健在呢?事實上,柯糞一詞也是他發明的,這有點像塔利班被伊斯蘭國取代的情景,母豬教主曾經也力戰柯糞過,這也不得不佩服他了,基本上,母豬教徒攻佔看板,只是因為好玩(他們聲稱),柯糞攻佔八卦版,到萬華版散布罷免林昶左,這就很明顯具有政治動機了,而背後,可能來自特定政治人物的指令,而且有組織和系統,甚至還有文宣,聲明他們控制這個看板符合民主.
.
回到正題,我們都知道是杜奕瑾創造了ptt,那麼,杜奕瑾可不可以創造另一個ptt?
.
我想,很難.
.
正是因為討論區或社群,有其不可替代性,各有其獨特的個性和文化,這一點,不只是社群,也反映在社群人口,因此從一個地方移入到另一個地方,必然會產生「容器」問題,他可能不至於衝突,但會影響使用者意願,理論上,bbs當初也不只ptt一個討論區而已,有中山美麗之島,不良牛等等,只要找個學網下的bbs,台派人口大規模移入就行,但是,關鍵在於「習慣」,習慣使用臉書的介面是否能習慣bbs的介面呢?無論如何,必然對台派群集產生某種消耗和折損,而這些論壇之所以壯大而具有現在的規模,也都是白手起家的類型,例如巴哈姆特原本也是bbs,浮上瀏覽器介面成為一個討論區,當初,甚至兩方還試圖同步,不過漸漸地,巴哈姆特取代了巴哈姆特bbs,而成為現在的巴哈姆特,新陳代謝一番,也要花費數十年.
.
當初經營創造兩個討論區,神父也認識到了某些現實,討論區是成功做出來了沒錯,而且介面也很好,但關鍵仍在於如何吸引人駐留,神父的初衷也很簡單,那時,我還是個ptt名人,就是建立一個台灣本土的討論區,以防ptt沒落,或者被臉書綁架,神父進的第二間公司,他們有一個資訊部門做支撐,而且準備投入大量行銷費用,該資訊部門負責人甚至有打倒臉書這樣的理想,他也的確設計了一個如同linkin那樣的東西,做出個人社群融合討論區這樣龐大架構的形式,當神父被叫去說服高層,甚至臉不紅氣不喘地說,「因為玩社群的都是像我這樣的魯蛇,都沒在工作的,所以,當我們有了社群討論區以後,也會連帶著用公司的網站來找工作,創造雙贏的局面.」
.
不過,關鍵在於,我的能力並不足,我害怕擔負風險,對於資訊,神父只懂一些皮毛,而最大的危機感來自於,我無法掌握討論區的自主性,誠如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些企業想要搞社群,也是為了營利,無論是像祖克伯那樣掌握個資販售,或是藉由完全不會用臉書的客戶,服務他們,控制他國輿論來謀取自身公司的利益,其實我想這個不證自明,臉書上大多宣稱台灣商品販售,很多都是中國假網站投放的詐騙廣告,臉書上管制的仇恨言論,多是配合中共需要,小粉紅們定義的「辱華」,其他政治傾向,如統派仇恨言論,中國網軍的血洗台灣,他們基本上不管,這是明顯的雙重標準-我審查你腳下的灰塵有幾毫米,無視背後臭氣熏天的垃圾堆積,然後說,我這是在維護人們的健康.
.
記得某齣日劇有這樣的劇情,經營一個討論區的成功人士,他像朋友炫耀他怎麼營利的,他掏出手機,用管理者的名義刪除了一則貼文,因為那貼文的內容是在罵某某企業虐待勞工,接著,他的手機噹的一響,收到了一筆天價的入帳,來自於那個企業.
.
試想,如果劇中一個企業是如此,何況是有獨裁者用一個國家的資源挹注呢?
.
對於過去經營討論區的神父來說,不可能將一群支持台獨的人,移轉到兩岸交流的網站,同樣的,我也不可能因為企業的需要,而欺騙自己的粉絲,對於神父來說,我那幾萬的粉絲的優先順序,永遠比我被派發的工作還來的重要,所以神父儘管經營過兩個討論區,不過始終沒有將自己的身家性命賭下去,把我神父的臉書,用來為這個企業委託的討論區服務,賭上自己的信用,而我的能力不足,權力微小,兩方都是我自己創造的東西,但我拋棄了其中一個,成為失敗的員工.
.
因此,假使台派想建立自己的新平台,這完全是可行的,事實上,被臉書荼毒的,不只是台派群集而已,甚至連韓粉或是泛藍群集,也是高喊「民進黨控制臉書」的對象,但他們十分愚蠢,問題不再於民進黨,而是在於臉書,facebook,他們對於中文語境的使用者,基本上,採取的是放任給一群謎樣的獨裁者集團服務的商業模式,所以,他們並不是為了台灣島上任何一種思維服務,也不在乎台灣島上的每個人立場,他們在乎的模型,目前是繞著中國本位,在進行旋轉,因此,砍一個韓粉的臉書,就會刺激他們進攻民進黨,也符合他們圖利特定對象的目的,如果他們的客戶的用意,是在使台灣社會對立/分裂/混亂的話,與之目標相反的群集,也是他們利用的對象,他們也會毫不在乎的出賣韓粉或者深藍族群的利益,我們可以這麼說,不合理的言論審查,用仇恨歧視作為藉口,本身就是歧視的來源,因為他只針對你,也是製造仇恨的原因,兩方都是他試圖激化的對象.
.
所以,只有台派需要一個新平台嗎?我想,泛藍族群也挺需要的.
.
現在解決臉書箝制言論自由的問題,大概有兩條,第一條,請立委諸公或政府,效法澳洲或加拿大,對臉書的行為提出掣肘,這就是一個談判的過程,除了請他們停止言論審查以外,還有其他的解決方法,例如,申訴的機制,懲罰的機制,要知道,如果你是一個論壇經營者,你受理檢舉的人應該要和受理申訴的人一樣多,簡單來說,你有本事關多少人,就要能放多少人,如果你不能受理申訴,那就停止檢舉,只有單方面的檢舉,整體來看,就是對所有使用者進行整體言論自由的縮限,很容易淪為報復式的檢舉,這只是在出賣整體使用者的權益.
.
再來,臉書判定違規次數,基本上是不能消除的,是永久刑罰,一般討論區的處理方式,應該是限制發言天數後即可釋放,臉書則有永久案底,今天一次不合理的罪名成功掛在你身上,他就會逐步的累積,直到你的帳號消失為止,當你被檢舉辱華兩次後,第三次可能因為一點錯誤,而被整體砍除帳號,「因為你過往的罪,所以很合理」.
.
第二條,就是創建新平台的道路,這絕對是可行的,就算短時間內不可能,需要長時間慢慢培養的社群,也好過「什麼都沒有」,當然,我們現在鼓吹關閉臉書,轉移到某某社群,這絕對對台派是一個巨大傷害,因為你明年就是選戰了,現在才想放棄唯一能抵抗親中勢力的武器,說要造一個新的,根本是緩不濟急,而且可以說是自殺行為,應避免簡單思維,要就全要,不要就全不要,要移轉到新的平台,就得徹底不使用臉書,或者,只能繼續被祖到任人魚肉,連一點新平台的發想都不被允許,這些,都是因噎廢食,正確的作法是,一面保留現有的工具,一面試著養自己的,把他養大,這就是戰備物資的概念,你要打國外疫苗,也要培養國產疫苗.
.
新的社群平台,是否只能寄望私人企業?民間組織?未必,低能卡當然是個例子,不過他明顯無法容納大量的使用者,以及符合主流使用者的習慣,ptt是另一個例子,講白了,他原本是台灣學術網路的資源,以學術性質為原始目的,是吃公家飯的,不過被一群柯糞惡搞成反政府兩岸一家親的極端討論環境,這根本不正常,如果民間有免於言論審查恐懼的需求,政府在公家單位上提供一個平台,也是可以的,是說,農委會都能為了農民,架設代購平台;唐鳳也能為兩千三百萬人,設計出疫苗登記網站,為了國民的需求,為了免於恐懼的自由,政府提供一個言論自由的平台,又有什麼困難?
.
今天是為了避免被境外勢力搞言論審查,社群媒體公司搞言論壟斷,這樣成立的理由,已經具有十足的正當性.
.
至於,「社群移轉」也不是絕對不可能的事,舉個例子,比如徐閉被臉書封鎖,和被瘋狂檢舉後,她移轉到推特,而且短時間就得到龐大的受眾,比她原本的臉書還多,這是一個成功例子,和她的個人特質有關,她的粉絲願意跟隨她到另一個自己不熟悉的地方,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像神父切斷臉書去推特大概會吃土,因為推特限制了字數.
.
也不用過度擔憂,人們只能習慣於臉書的介面和使用方式,所以永遠都要被臉書所支配,人們需要的,或許只是一個新容器,比如神父過去也是ptt重度使用者,也曾一度認為,自己永遠無法戒掉ptt,不過,這其實不難,神父以前根本沒在用臉書,只用ptt,轉移的過程,中間一段時間的確不適應,不過後來很快就習慣了,現在根本沒上ptt,還怕帳號被砍了,所以偶爾會登入然後下線.
.
這始終是風險考量的問題,如果能有一個新的、合用的平台出現,那短時間內,大家說好,並且同時進入,重新創造並且迅速壯大一個新的社群,並非不可能,在對的時機,找到對的對象,遇到對的事件,大家一起往對的方向行走,就能造起一個諾亞方舟,當初川粉的靈的轉移就是一個例子.
.
不過,以現在的時間來說,冒然轉移或廢棄舊有社群,對台派來說,風險實在太大了,必然流失大量同伴,或者,找不到彼此,失去現有的影響力.
.
新的平台的要件,必然是穩定的,至少要保證存在4、5年以上,坊間過去也有想取代line或者臉書的社交軟體,但他們大概開幾個月,不會經營,就直接關閉了,這是短視近利的行銷邏輯,一開始注定失敗.與其說是社群需要龐大資源才能產生,不如說是策略問題.這就像打線上遊戲,如果我玩一個不到一年就倒的伺服器,我怎麼會捨得讓自己上去練功打怪賺錢呢?搞不好練到了一個高等帳號,馬上系統就倒了,我損失慘重,這樣的遊戲,不會有人想玩的.
.
最後的最後,神父還是要說一件事.
.
你創造的東西,來自於你自己,你吸引人的,是你的記憶,你的觀點,你的魅力,你的畫工,你說故事的能力,你的智慧,你和你的夥伴共享的,是專屬於你們的小秘密,而人與人之間所連結起來的,叫做革命情感.
.
讓我們離不開的,並不是臉書.
.
我們離不開的,其實是彼此,brother.
.
.
本篇文章的完成 感謝 #Weitung_Chen #使徒行者 #Jean 的贊助
.
【贊助神父的菸 尋找諾亞方舟】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介系詞前面加什麼 在 李芷婷Nas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美麗舊世界》👂 數位下載
鏈接🔗https://www.soundscape.net/a/12288
*建議開啟CC字幕及調到最高4K畫質觀看*
-
不要抗拒內心的呼叫!意識到你已經覺醒。
當美麗的舊世界逐漸凋零,全人類陷入迷惘
自我放逐到未來的道路上,剩下的只有勇敢
我預見了勇敢將會指引我,找到真正的答案
「放下一切吧!自成一格的宇宙,才沒有盡頭
所以再見了,美麗舊世界;曾經的美好,長存在心裡。」
《美麗舊世界》序章 - 雅攸思的崛起與流放
2000.10.05 致霧社群,德路固部落
這晚,一陣嬰兒的哭聲傳出房門,「薩允,恭喜妳!這次又是個女孩,看起來很健康!」說完薩允便抱著新生的嬰兒流下了喜悅的淚水,瓦力斯與薩允的第二個女兒,就出生在這個四周不環海,長年被籠罩在霧中的山間部落,座落於距離城市超過五十公里遠的高山深處,瓦力斯將這個哭聲特別宏亮的女嬰命名為「雅攸思·瓦力斯」。他用慈父的眼神看著剛出生的嬰兒,喃喃自語念道雅攸思,這是一個古老且不能被遺忘的名字。就在那一年,地球上的各種科技飛速發展,他們稱為千禧年,在這個歷史上的黃金年代,人類初次嚐到網際網路帶來的甜頭,世界的扁平化使人與人之間競爭關係更加激烈。在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戰場上,大部分的人把注目焦點放在功成名就的贏家,落敗者不斷重啟挑戰,一開始勝多敗少,階級關係保持流動,幾次之後,暫時落後成為底層的人,發現越來越難翻身,甚至到最後也逐漸沒有人在乎他們的處境了。就在這個時期,在世界的中心,一道高聳的城牆被漸漸築起,用來區隔出勝者與輸家。
2008.12.31 東大墩市,龍目井區
在分配不均以及資源銳減的社會結構底下,舊世界的遊戲規則已經逐漸失靈,新加入賽局的玩家們則開始陷入迷惘,此時,年輕的瓦力斯與薩允帶著雅攸思與另外兩個孩子來到大城市,幾經波折之下終於成為一名貨運司機,負責為紡織工廠運送製作布匹所使用的原物料,每天穿梭在這座看似欣欣向榮的都市之中,踏實又努力的他,希望能透過自己每天辛勤的工作來養活自己與家人,瓦力斯:「孩子們,爸爸能給予你們的並不多,只希望你們能夠平安長大,當有一天你們脫離這家時,如果可以順利成為政府的僱員,過上安穩的日子,這樣我就心滿意足了」。而當雅攸思開始學習這個世界的一切時,儘管很聽話的依照父親的期望發展,但始終壓抑不住內心對於未來有更天馬行空的想像,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雅攸思在這過程中,默默的發現了只屬於自己的驚人天賦-「預見未來的能力」。
2018.12.11
「好好照我的話做,我說不定,會考慮給你個機會!」。「你們就是因為吃不了苦,所以才沒有價值,我當年…」。「很抱歉,雖然你是最優秀的,但是這個位置前面還排了很多人…」。年幼的雅攸思逐漸長大,在過去十年間,片段的窺看到未來的世界,有一場被稱為世代戰爭的衝突已經無法避免,在反烏托邦的氛圍下,貧富差距造成人們居住的城市一面富麗堂皇,另一面滿佈廢墟,人的痛苦與快樂也往相反的兩個象限極端的發展,雅攸思看到了最終的苦難「掙扎中的靈魂啊,孤單如你,在不得已的世界追求著物質的生存,忘記了生命的目的不僅僅是存在,放下吧!追尋自己內心的聲音,這裡才能找到唯一的解答」。儘管在父母的不理解下,雅攸思決心離開了家。她要告訴跟她一樣純淨的靈魂,如何不被完全只追求物質的世界所污染,如何洗滌自己內心深處的污垢,如何跟隨本心,找到自己的使命。她知道,她的聲音可以做到這樣的事,讓舊的世界,有新的可能性。
2019.08.02 幽州赤縣,東郊城區
當雅攸思的光芒日益閃耀,當年的贏家,也就是現在豎立在舊世界中心的神祇們,看到雅攸思的崛起內心躁動不已,坐在過去光輝時代用黃金與白銀所堆起的寶座上,向雅攸思伸出橄欖枝,希望汲取她開創的小世界換祂光輝時代的延續。「妳是一個特別的女孩,我給妳一個機會,只要你願意奉獻出妳所預見的未來,並將妳的聲音為我所用,相信我,我會傾盡我的所有資源,讓妳成為這個世界的皇后,萬眾的目光將會聚焦在妳的身上。但相反,妳若膽敢拒絕我,在這個贏者全拿的世界,妳將沒有舞台,也不會被記住、妳所做的一切不過是徒勞無功罷了」。這個無法被拒絕的邀約,在大部分人眼中,絕對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但卻也沒有多少人發現,多少年來前仆後繼的新秀們,在答應了條件之後,成為維繫舊世界規則的養分,一個個被消耗殆盡。這個被美麗糖衣包裹著的是毒藥,讓人不僅無法自拔,也無法自救!不過這一次不同了,雅攸思的內心幾乎沒有掙扎,她聽完之後就果斷地拒絕了,並說「在我看到的未來,那裡沒有誰是皇后,也沒有什麼輸或贏,只有傾聽內心的聲音,並且成為正面的影響力,這才是我的使命,我預見,我們會連結起這個世界,建立新的秩序,一個在乎每一個人的新世界,所以,不,就算我會一無所有,再見了,美麗舊世界」。於是,雅攸思選擇了將自己流放,從此一個人漫步在荒郊野外,她該往哪走? 心裏肯定已經有了答案。
2020.06.24 福摩薩島,塔加勒市
雅攸思告別了世界的中心,來到了一個被稱為勇敢之地的城市,在這裡住一群來自各地的勇士。早在很久以前,他們就聽過雅攸思的故事並深深被觸動,並很熱情的接待了雅攸思並許諾成為她的守護者,協助雅攸思完成她的使命,而她隱隱的知道,就是勇敢一步步帶領她走到這裡,並且在這讓她找到了希望。「如果你聽得到我的聲音,請不要抗拒內心的呼叫,意識到你已經覺醒,告別你心中的美麗舊世界,跟我們連結在一起並開始行動吧!從你可以改變的事情開始。」
#李芷婷 #美麗舊世界 #AfterUtopia
歌曲介紹:
專輯同名主打歌,這是一首描寫李芷婷個人出道歷程的歌曲。出身於賽德克族的傳統家庭,從小,李芷婷心中就一直懷抱著音樂的夢想與天賦,當她好不容易鼓起勇氣,讓自己走出舒適圈時,就像蝴蝶破繭而出一樣,釋放了美麗的翅膀,同時發現了世界的遼闊與現實;接著,來自舊世界的各種試煉與誘惑就開始考驗著她。「聽我的!妳可以成為下一個某某某」「跟我走,我帶妳走捷徑」就像毒蘋果一般香甜可口,卻又致命。令人意外的是,李芷婷始終跟隨著自己內心的聲音,決定走一條自己的路,找到屬於自己的新世界。「放下一切吧!自成一格的宇宙,才沒有盡頭。所以再見了,美麗舊世界;曾經的美好,長存在心裡。」
李芷婷堅定的唱道「我從來不去想結局會是怎樣,也從不在意別人的眼光」,將自己想要表達的信念,確實的傳達到聽眾的耳朵裡,哪怕只是一點小小的微光,也希望能鼓勵這個時代的人們,勇敢的追求自己心之所嚮,不再為別人的價值而活,只為能成全新的世界而感到幸福。
CREDIT
導演 Director:豪貳 Howard K
製片 Producer:調皮 Naughty K
執行製片 Line Producer:何俊毅 Chun-Yi Ho
製片助理 Producer Assistant:賴亭妤 Tingyu Lai、微笑麥克斯 SMILEMAX
攝影師 DOP:塗士謀 ToSmall
攝影大助 1st Assistant Cameraman:鐘啟銘 Chi-Ming Chung
二機攝影 2nd Cameraman:黃煒程 Wei-Cheng Huang
攝影助理 Camera Assistant:簡靖宗 Ching-Tsung Chein、葉辰威 Chen-Wei Yeh
燈光 Gaffer:賴楊文 Yang-Wen Lai
燈光大助 1st Lighting Assistant:張志明 Chih-Ming Chang
燈光組 Lignting Assistant:徐鉦淯 Cheng-Yu Hsu、陳達峰 Ta-Feng Chen
美術 Art Director:周志憲 Chin-Hsien Chou
執行美術:王筱恬 Hsaio-Tien Wang
美術助理 Art Assistant:王家瑜 Chia-Yu Wang、沈昌緯 Chang-Wei Shen、 呂彥霆 Yen-Ting Lu
場務Chiu Grip:林龍輝 Bryan Lin 、林韋廷 Wei-Ting Lin
造型 Stylist:李懿格 YIKOLEE
造型助理 Stylist assistant:李驊娟 EMILY LEE
Makeup:Ginger Chen
Hair Stylist:黑鵝摩沙 / Cheng
攝影器材 Photographic Equipment:用力拍電影有限公司、仰角國際影業有限公司
燈光器材 Light Equipment:利達數位影音科技
特殊攝材:異能影業有限公司
Editor:豪貳 Howard K
Colorist:姜玲玉 LynnChiang
VFX:Artery Vision 動脈視覺
編舞及舞監:
Yu He Lin 林宇禾 (MoveOn)
舞者:
Amanda Lee 李佳蕙
Nineru 邱九儒
Chen-Lun Wang 王鎮倫
Shaddai 陳姵樺
Phill Huang 黃宇麟
Oreo Wong 翁蕊
Jin Kuo 郭靜蓁
kung 宮銘祥
詞:李芷婷/黃建東
曲:楊子樸/潘偉凡/李杰珉
編曲:潘偉凡/李杰珉
和聲:簡愛
電吉他:徐平
電貝斯:吳俊佑
鼓組:許沐恩
弦樂::曜爆甘音樂工作室
混音:潘偉凡/李杰珉
錄音室:唯有音樂錄音室/強力錄音室/荒原錄音室
錄音師:楊敏奇/李詠恩/潘偉凡
母帶後期:Ted Jensen @Sterling Sound
💙 Youtube頻道更新 💙
每周二 《日常不婷更》 20:00
每周四 《芷是想尬聊》直播時間 21:00-22:00
每周六 《即興ONE TAKE未修音》或《LIVE演唱會系列》或《自彈自唱ONE TAKE未修音》12:00
-
\訂閱起來🔔/
▶ 🔎 Facebook
李芷婷 Nasi 官方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NasiLoveMusic/
李芷婷 Nasi 全球官方後援會 ➡️ https://reurl.cc/kdqAXG
▶ 🔎 Instagram
李芷婷 Nasi 官方IG ➡️ https://www.instagram.com/zhiting_li/...
▶ 周邊商品 蝦皮商城🛒
https://reurl.cc/D9X5oO
▶ LINE 貼圖 販賣URL
李芷婷 Nasi ♪ 搞怪日常篇 ➡️ https://reurl.cc/R4OMWn
▶ 芷婷粉絲專屬LINE群
加入後援會後私訊小編!!
李芷婷 Nasi 全球官方後援會 ➡️ https://reurl.cc/kdqAXG
合作邀約
☎️ 02-2564-2595 唯有音樂有限
✉️ jin@onlymusic.tw
介系詞前面加什麼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台北市第8次童軍大露營 活動介紹
07/07 19:00 營區嘉年華 / 相見歡晚會
第一梯次幼童軍時間是7/7到7/10中午結束,無法參加7/10下午的嘉年華活動遊行,所以在第一天的晚上七點,在幸安國小(重熙營區),就辦了營區嘉年華,讓第一梯次幼童軍也能參與嘉年華的活動,當晚共10分團的小狼、小蛙,特地精心打扮,繞行幸安國小操場,並在司令台前用唱跳、歡呼,來展現他們分團的氣勢與精神,並接受評審的評比,最後繞行進入活動中心,開始他們的相見歡晚會,台北市童軍會康宗虎理事長親自出席,並且致詞鼓勵精神飽滿的小狼、小蛙們。
07/08 09:00 營地模組活動 / 廣播真情告白
當天早上開始第一次的模組活動,主持人採訪了許多小狼、小蛙的體驗心得,也訪問了金良興觀光磚廠的磚雕師,看他帶來了什麼磚雕體驗給童軍們,還有訪問消防宣導車、地震體驗車、煙霧體驗室的消防員,談到了打開滅火器的三個步驟「拉、拉、壓」,當火災發生時,要逃離煙霧區,要注意的三個步驟。還有地震體驗車最大可以達到幾級的地震?紙藝工坊的關主 王湘如團長,談如何製作有童軍徽圖案的中國結,還有台灣電力公司也有派人宣導如何節能省電。當然還有漢聲廣播電台的廣播體驗、真情告白,主持人訪問了許多童軍們,讓他們對喜歡的人說幾句話(有人對爸爸、媽媽說話…,有人對團長說…,有人對他心愛的小狗說話…,當然也有人對同學說…)如果是7/08當天早上有進漢聲廣播站體驗的童軍們,就一定要收聽此集。將有你們的聲音會出現在空中。
07/09 14:00 番薯的藤蔓之文穿古今
當日下午主持人到了台北孔廟,這是文化股的路線之一,採訪了關主 #賴佳宏 團長,此站特別的地方是,童軍們在聽了關主的簡單說明後,每人就發下一本探索手冊,一切都要自己找答案,而不是由關主或導覽員解說,一切的答案都在孔廟裡,小隊要自己分工,完成探索手冊裡的全部任務。
07/10 18:00 景福營區各分團採訪
景福營區共有六分團,主持人利用到七點分營之夜之前的一小時,完成各分團的採訪。請童軍們自己介紹他們的營地建設,還有幾天下來大露營的趣事,而且天氣非常的炎熱,晚上睡不著時候,童軍們到底都在聊些什麼事?
這集最後也採訪了資通組系統股的副股長 阮柏銘 (Ruan Bo-Ming),談他羅浮服務的心情,為什麼喜歡服務這幕後電腦系統工作,而不是在舞台上或人群前面的活動組?還有從小生長在童軍家庭下是好事還是壓力?
介系詞前面加什麼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動映画製造所 – 動畫聯展
專訪: 野口(策展人)、周予婷(助理策展人)
談論影像與影像共存,面對資訊影像洪流,如何能分辨影像背後所隱藏的含義,冷靜不被吞噬,又該以何樣的態度看待這個我們身處的圖像爆炸時代。
動畫影像的獨特性
近年影像的發展與樣貌隨著科技技術的進步變化了許多,同時不單只是創作的手法或是技術的提升,也間接影響著觀著的閱讀模式與習性。
影像比起過去更為頻繁的出現在我們的周圍,過去能夠接收影像的媒體從電視到現在人手一支的智慧型手機,觀者(現在的我們)更習慣動態影像傳遞與訊息的接收,再加上網路的普及,每分每秒都以倍速產生文字、聲音或是圖像訊息,所追求的視覺刺激強度已與以往不同,這些龐大的資訊不論是直接或是間接都在無形中的傳遞給我們,影像對於人們來說已經不再陌生,不單單是熟悉反而過度充斥,隨著我們對於這些影像的麻痺,加上畫素的提升已看不慣低畫質的品質,觀看習慣的改變使得創作者在創作時在速度、節奏上以及內容複雜度為觀者放入更多考量。
視覺習慣並非以單向線性的方式面對給觀眾或是創作者,而是雙向互動的形式,彼此交錯影響。創作者本身置身於環境之中,兼具觀看與被觀看的身分生活著,差異只在創作者觀看影像時會有著更多的敏感度。因此創作者選擇動畫作為一種用來表達自己的敘事形式,不單是因為動畫的特性能建構出高自由度的動態畫面,劇情也能隨心所與的發展,其特別之處在於,作品的呈現與創作者的經歷環環扣者,綜合過去的體驗、生活喜好及細節觀察,作品會伴隨著創作者經歷的不同而有著幾乎無法複製的面貌,這也是為什麼,即使動畫不像是攝影或是電影能給我們真實又直接的感受,卻依然能夠勾起我們的生活經驗而引起共鳴,動畫利用氛圍的處理,營造出實際拍攝無法達到的效果,讓作品在視覺上有著更強烈的震撼力與刺激感。
這樣層層的關係,動畫可視為一個綜合不同美學的集合體來討論,平面的角度會導出繪畫或是攝影來做比較,若是接成連續影像並組合配音,則會和電影、錄像作品來討論,其高度的實驗特質使得動畫可以被觀看的面相很多,很自由卻也因為可以操作的太多,是一門很考驗創作者的美學及敘事能力的創作方式。
簡單來說動畫就好比夢境,創作者即為做夢者也是操夢者,透過獨特的手法和敘事方式,觀者似乎面對著作品就能窺看作者內心的故事與經歷,然而,人人都能作夢也能動畫,一件好的作品又該如何去定義。
媒介普及,展示放映形式的改變
生活中同時身兼創作者與觀者的多重身份並不稀有,作為本次策展人的我也不一例外,過去對於影像、動畫、電影關注著,同時也思考著這些與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聯性或是影響力。以我為例,小的時候,當時並非智慧型手機盛行的時代,對於觸碰到螢幕的想法是連想都沒有想過,綠色螢幕的翻蓋是按鍵手機是那時最前端的流行,電視稍有價位但也已經算是很普及,而家裡的人也熱愛電影,那時的我最期待的時刻就是做完作業用卡帶看卡通,也會在課本書角化手翻動畫,這些就是我最初理解對動畫的樣貌,很貼近生活並且很容易接觸,所以對於動起來的圖像並不覺得稀奇。
大家或多或少有類似的經驗及回憶,動畫以各種姿態出現在身邊,尤其是近幾年也更為顯著,路上也隨處可見動態大螢幕,智慧型手機、平板的出現,擁有這些產品的年齡層逐漸年輕化。簡而言之,對影像熟悉度提升的原因是因為放映媒介的普及,而這樣生活化的放映特性拉近了我們和影像的距離,進階影響到展示的放映形式,單純播映的方式也成了最底線的呈現裝置條件之一,而伴隨著科技技術改變VR、AR、MR的出現,觀看時身體不再再是靜止,除了思考是不是在未來裡動畫的面貌也會有所不同? 動畫展覽本身的是否也有形式上的再挑戰?值得思考的除了再現的手法或是文件事的展覽是否也有其他可能,不單影片的放映,其製作過程的手稿、分鏡,動畫在創作時的能量是否在展覽裡也能呈現更直覺的被帶出。
最後要談談,扣著創作者和觀眾的角色——展覽,前面提到過去和現在的科技變化到視覺習慣上的改變,並影響到創作的作品表現,由此了解展覽可以談論的動畫主題面向廣泛。以美學為出發做討論,動畫的繪畫性討論、作為實驗的性質存在討論,或是動畫還有哪些不單就畫面可能,延伸到其外部裝置放映、到整個展出展覽的發展性;又或者通過展覽,使得觀眾有更進步的對動畫的認識,並且讓創作者獲得更多交流,甚至促進各個不同學校的動畫系所能有更密切的交集。
由此理解展覽在觀眾及創作者間作為橋樑亦可觸發到的影響有多少,不過將前面所提及的都放進主題討論方向會過於龐大,況且展覽本身每一個環節都該被仔細安排過,為了使其夠完整,需要花上一段或是好幾次分批的抽絲剝繭才能逐一去探討。也因此,今年的展覽不局限於單一方向的主題,透過展出多元類型的作品,以及展出珍貴的手稿,展場另外安排一區可以讓觀眾互動的區域,讓大家可以動手畫,能更貼近作者製作時的歷程。
此外本展直接取用主辦單位「動映画製造所」作為展覽名稱,「動映画製造所」本身即為產出影像場所的意思,很純粹不迂迴,「動」是取用「動畫」一詞,「映画」則是日本漢字為「電影」的意思,將動畫與電影兩個詞彙組合在一起,創造一個並非絕對的詞,也是因為動畫在近年來的改變,沿用原有最早的連續影像切片定義下,依然能將動畫、電影、動態影像、錄像藝術等等區隔開,然而現今的分界已不再清晰,「動映画」也是伴著這些分項微妙的模糊關係而誕生,並且與展覽的主題也存在著相互呼應的關係。
此次動畫聯展作為往後展覽的序幕!希望大家能帶著好奇與期待的心情來參觀這次的展覽,我們也在未來裡繼續討論動畫各方面像的可能!(文:野口)
策展單位: 動映画製造所
策展單位: 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展出日期:2017/07/08-2017/09/03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承德館地址: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介系詞前面加什麼 在 [心得] 為何英文關代that前面不加介系詞或逗點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剛剛在那邊一時興起跟大家討論起版規
才想起來好像去年的同時我有po一篇
幫助大家如何記憶英文 to+Ving這種句型 的文章
那今天就也花一點時間跟大家討論
為何英文關代that前面不會加介系詞或是逗點
看看能不能也幫助一下考生
大家參考參考
以下會有一些語言學術語,但我會力求讓大家都聽得懂
注意!文長!(不要用手機看,排版會亂)
如果你沒時間看那麼多,就直接看最後面的小整理吧!
※本篇歡迎轉載,但不要抄我>_<※
---------------------------------------------------
我們先從大家都能接受的幾個例句出發:
(1) This is the girl who/that loves me.
這個句子大家都應該看得懂吧
這裡學校老師都會跟我們說關代可用that或who
(2) This is the place which/that I sang a song in.
這個句子雖不好,但稱不上完全不能接受
而更高接受度的句子,會需要把介詞in提前:
(3) This is the place in which/*that I sang a song.
(在句法學裡,不被接受的句子會用星號*表示錯誤)
這個句子我們發現,一旦in移到關代前面,那關代就不能使用that
這是that當關代第一個限制:前面不能有介詞
第二個that不能用的情況是:
(4) This is Taipei 101, which/*that is the tallest building in Taiwan.
這個句子的先行詞Taipei 101後面,也就是關代的前面,加了「逗點」
在台灣的文法書裡,老師都稱這叫做「非限定用法」
這是因為台北101「獨一無二」,不用限定
此時,很驚悚地,我們注意到關代竟然也是不能使用that
這是that當關代第二個限制:前面不能有逗點
那到底為何that會有這兩個限制呢?
------------------------------------------------------------
前情提要提完了,這邊開始「打破」大家的思考模式:
其實在句法學裡,一些語言學家都「不」認為that是關代
就只是我們的國高中「文法書」這樣教而已
(為什麼?因為好教啊!老師會跟你說若想知道這些,就等你讀研究所+讀語言學再說呵呵)
句法學認為這些who/which等wh- word,確實是關代,
但它的生成位置是在 Spec of CP
而that並不是關代,它就是一個基本的Comp
生成位置是在 head of CP
這表示who本來就跟that是不一樣的東西
因為生成位置就不一樣
但講這兩個術語其實並沒有多大幫助,
所以還容許我再介紹一下:
----------------------------------------------------------
還有什麼東西,其句法位置也在head of CP呢?
像是英文的:if/whether 「是否」
(當然這有爭議,有些學者認為whether也是在Spec,這邊先姑且不論)
而根據句法理論一個最核心的概念,同一個位置原則上只能擺一個東西
所以你理應可以推測that和whether應該不能擺在一起,例如:
(5) I am not sure whether/*that/*whether that he is fat.
^^^^^^^ ^^^^ ^^^^^^^^^^^^
確實如此,可見這樣的說法並未空穴來風
而我為何要提到這樣的理論呢?
因為我要表明:所謂的that,無須區分名詞子句、形容詞子句等
它們的概念理應是要一樣的,就是他們都「有」基本限制
---------------------------------------------------------
比如說:
一般我們認定的that名詞子句,前面能不能加介詞呢?
答案是不行:
(6) *I like him because of that he is smart.
有努力準備學測的同學,應該也都知道有一個字despite,後面絕對不要加that子句
(7) *... despite that SV
而是要在後面加一個the fact,然後拿that子句當fact的同位語
這就是因為despite是「介詞」
而「只要」是that引導的子句,前面就是不能接介詞
這就是為什麼會有所謂的that第一個限制
根本跟它當不當關代無關,而是它本來的使用限制就是這樣
(that還有很多很有趣的句法現象,例如that cross effect等等)
(都是that才有,有興趣的人不妨可以google看看)
----------------------------------------------------
本篇第一個問題解決了
但看到這裡,應該會有些人覺得我也沒怎樣嘛>_<
好像根本沒解釋什麼
別急:以下才是我的重點
關於第二個限制:為何不能that前面加逗點
其實要跟「常常使用that而非關代who/which」的限制一起看
才會「更具體」:
----------------------------------------------------
複習:
不能使用that: 前有逗點(非限定用法)
傾向使用that的:前有「最高級」、「序數」、「anything/everything」、
「the very」...等
-----------------------------------------------------
不知各位同學看完以上複習是否已有答案了呢?
讓我再給你一個可能的想法/提示:
(8) a. I want a book.
b. I want THAT book.
上面a這個句子,我只是要一本書,「任何書」都行,
但是b這個句子,我只要那本書,所以我有「限定」是那本
------------------------------------------------------
想出來了嗎?
答案揭曉囉
that為何用在形容詞子句時會有上述限制/傾向
就是因為「它就跟你國小學(8-b)這種句子的that一樣,具有「限定」作用」
----------------------------------------------------------------
所以為何that前面不會有逗點?
因為逗點表示非限定用法,表示「先行詞獨一無二」,不用限定
像是Taipei 101全世界只有一座,既然如此,還要限定嗎?
所以逗點(非限定用法)跟that「互斥」
「補充:至於為何英文「會用逗點」來表示非限定,這也是有原因的」
「絕對不是空穴來風,但就讓我先賣個關子,以後再說」
「若你真的按捺不住,可在考完試後去書局找交大劉美君教授寫的「英文文法有道理!」
「裡面有提到類似概念」
-----------------------------------------------------------------
所以為何that傾向跟有最高級的先行詞使用?
因為最高級的用意就是在「限定」某種人,他是某團體之中「最...」的
而這樣的因子當然「喜歡」找也有「限定」作用的that當連接詞啦
----------------------------------------------------------------
所以為何that傾向跟有序數的先行詞使用?
因為序數的用意就是在「限定」某種人,他是「第」幾順位
而這樣的因子當然也「喜歡」找也有「限定」作用的that當連接詞啦
----------------------------------------------------------------
所以為何that傾向跟有the very修飾的先行詞使用呢?
因為the very的語意就是「正是...」,這也是一種「限定」:
(9) These are the very potstickers that I love!
(這就是我愛的那種鍋貼啦!!!= 其他種的我都不愛)
<-- 這就是我最愛的那種鍋貼啦!
而這樣的因子當然也「喜歡」找也有「限定」作用的that當連接詞啦
----------------------------------------------------------------
所以為何that傾向跟everything/anything這種先行詞使用?
因為everything/anything是一個無定義的「整集合」,
其集合內的特色究竟為何呢?
因為這兩個字本身都未告知,
所以後面必須找有「限定」作用的that來幫忙「定義」其特色:
(9) I like everything.
當我這樣講的時候,沒有任何「限定」效果,
這個集合大到就是你任何想到的東西「我都喜歡」,但:
(10) I like everything that is related to potstickers(鍋貼).
當這樣講的時候,就有「限定」這個集合內的東西務必要跟「鍋貼」有關
這就是為何everything後面要加that的緣故
至此
也請同學再比較看看,為何(4)的 Taipei 101,
反而後面就不用that
關鍵就在於 everything 和 獨一無二的 Taipei 101,他們天生「語用」的差別
(無限定) (只有一個,無關限不限定)
----------------------------------------------------------------
當然眼尖的同學可能會問
1. 那難道who/which沒有that的「限定作用」嗎?
嗯,我想who應該沒有爭議
它的本意是「誰」,並沒有指定哪一個人
但是which呢?雖然我們國小學which的時候,
就說which的本意是「哪一個」
用在有限定的範圍
但which本身還是沒講死說到底是哪一個啊!!!
所以論限定作用,必定是遠遠不及that的
2. 那為什麼一般的形容詞子句,which/that都行?
這是一個好問題
我想關鍵還是在「先行詞」
(A) 是否「可以」限定 --> which/that 都行
(B) 是否「必要」限定 --> that
(C) 是否「不能」限定 --> which
3. 那是不是that引導名詞子句時「也有」限定作用?
當然啦,這樣才一致嘛!不是嗎?
而且這樣的推論並不會錯得離譜,因為我們可以依樣畫葫蘆:
I think. ←光這樣講根本不知道「我」在「想」什麼
I think that you are smart. ← 加了that子句才「限定」是想「什麼」
至於前面提過同樣是Comp的if/whether,
它就不像that是「限定一種」情況,
其實呢,你應該要猜到:
if/whether應該是「限定兩種」才對
所以還記得剛才那句sure的例句嗎?
I am sure that he is smart. (O)
I am sure whether he is smart. (X)
I am not sure that he is smart. (X)
I am not sure whether he is smart (or not). (O)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一對一錯的狀況呢?
因為sure這個字是「確定知道...」的意思
所以一旦是 I am sure 開頭
都已經確定知道,那後方一定「只能限定一種」吧!
而若是I am NOT sure 開頭
表示還不確定清楚知道,那後方當然不會用「限定一種」的that囉!
反倒是whether就最棒啦
因為就是有兩種狀況在那邊:他聰明、他不聰明
而我還不知道是哪一個才對嘛!
且whether這個字,造字是有學問的
你不覺得它其實長得有點像which + either嗎?
而either不是就是在「二選一」?
這又再次表示
這些連接詞為何會有種種特性
或許都跟它「造字本意」有關
-----------------------------------------------------
本篇第二個問題終於也解決囉!
頭腦快爆掉了嗎?來看看總結吧!
-----------------------------------------------------------------
總結&小整理:
that引導形容詞子句時,有兩大限制:
1. 前面不可以有介系詞
This is the place in that I live. (X)
This is the place in which I live. (O)
(怎麼記?就記得「只要」是that引導的子句,前面都「不」可以加介詞)
(所以請一起記以下兩句:)
I like him because "of" that he is smart. (X)
This is the place "in" that I live. (X)
2. 前面不可以有逗點(非限定用法,即先行詞獨一無二之時)
This is Taipei 101, that I love. (X)
This is Taipei 101, which I love. (O)
(怎麼記?就記得「只要」是that引導的子句,必定帶有「限定」作用)
(所以不會與「非限定」用法連用)
至於為何會有限定作用?因為它就跟你國小學的:
I want THAT book. 具有限定作用一樣「單純」
that 引導形容詞子句,有幾點傾向:
1. 先行詞有「最高級」、「序數」、「the very」等修飾
This is the tallest girl that(優)/who(可) I love.
This is the first girl that(優)/who(可) I love.
This is the very girl that(優)/who(可) I love.
(怎麼記?一樣!因為最高級、序數、the very都有「限定」的作用)
(所以當然配也有限定作用的that最好啦!)
2. 先行詞是everything/anything/something/nothing ...
I like everything that(優)/which(可) is related to her.
(怎麼記?因為上述everything這些字本身沒有「限定」是什麼樣東西)
(所以配上有限定作用that子句才能更清楚呈現是什麼樣東西)
比較:
I like everything. (任何東西我都愛)(=無限定)
I like everything that is related to her. (要跟她有關的東西我才愛)(=有限定)
-----------------------------------------------------------
打完囉!
語言學真好玩!
歡迎大家到時候推甄選外文系喔!
大家考試加油!
--
●●●●●●●●●●●●●●●●●●●●●
●「所謂的創作, ●
● 並非於紙張上,死板地刻下想說的話。 ●
● 我要的創作, ●
● 是在人人心中,永遠激盪我說過的話。」●
●●●●●Treak/有夢的人才偉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7.88.23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ENIORHIGH/M.1453396935.A.769.html
※ 編輯: stu60912 (114.37.88.232), 01/22/2016 01:31:03
※ 編輯: stu60912 (114.37.88.232), 01/22/2016 02:03:52
我以前句法學是學the Minimalist Program,不是前期的GB
所以我不能很肯定GB是否也這樣認定,拍謝啦
但我想wh-word位於spec這個位置應當是比較沒有爭議的
因為它本來就是從external或internal arguement生成
然後因為C的[Q]feature而copy上去的(在GB會說是move)
當然中間還會受EPP影響,但這不是我所在乎的點
所以我關心的其實不是關「代」
(我知道有一些分析是去看哪些語言用pronoun/gap strategy)
而是那些所謂的關代其實也只是一種wh-word而已
至於一般的名詞子句that是complementizer我想應該或許更是沒爭議的
你可以先參考最基本的wikipedia開始看起: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mplementizer)
至於本篇「預設」的立場是
認定引導形容詞子句的that也是complementizer,不是關代
相關文獻,wikipedia也有提到一些: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nglish_relative_clauses
(請往下看3:That as relativizer instead of relative pronoun)
當然我知道就我所知也是有一些語言學大師諸如Kanye等
不抱持這樣的說法
但這已經超出我此篇所探討的範圍了
至於指稱說that具有限定作用的說法
就跟形式句法比較無關了,畢竟句法分析的方式本來就不會是這樣方式來處理句子
這部份我其實比較是結合語意/語用的層面去考量
(說穿了,就是個大雜燴啊XD)
總之希望能幫到你一些!
我不提這一點是因為這跟that的限定作用無關
純粹是因為先行詞是人+動物
你用表人的who或表物的which都不好,所以才改用that的!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