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語言為的是什麼?
為的是溝通,為的是多一扇看這個世界的窗口。
但在台灣,我們最早開始學的外語,也就是英文。不是學來溝通的,是學來考試。
考試必需有個可評定的標準,所以就考選擇題,不考口語說話。因為前者才有辦法大量閱卷,評定分數。評鑑口語說話能力,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
然後,考試決定教學方式。許多學生整節英文課,看課本、背句型、記文法,卻是一個英文句子也沒說過。或是只是照著課本覆述,從沒自行建構一個句子,嘗試用英文表達自己。
這樣學出來的英文,遇到外國人時,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是本應如此,還是令人意外。
有了這樣失敗的第一外語學習經驗,有多少人會願意學第二外語?或者可以在學習第二外語時,跳脫這個失敗模式,成功學習?
《懂語感,無痛學好任一種外語》,就是這個問題的解答。作者建議先藉由聽與模仿,學會說。再學讀跟寫。
會說是最核心的語言能力,藉由聽學會說也是最自然的語言習得過程。
只要會說,你就可以跟外國人交談。用講的表達你的意思,用問的找到你要的答案與協助。
聽說讀寫四個能力,作者將其分為輸入與輸出兩端。輸入是聽跟讀。輸出是說跟寫。
要能輸出,才是重點。
很多人希望自己能說能寫,但整個外語學習課表都是在閱讀跟學單字。這樣也是很認真沒錯。但在錯誤的地方投入資源,不會在正確的地方產生成果。
你要會說會寫,你就要練習說跟寫。
這個似乎淺白不過的道理,卻是很多人外語學習的盲點。
書中列出了範例課表,教一個想偏重口說,或是偏重書信能力的讀者,要如何安排時間。
這本書的討論很全面。一個生活忙碌的成年人,如何抽出時間來學習外語、如何達成持續的效果、動機的重要性。還有各種學習管道的比較都有分析討論。
譬如語言交換,似乎單純而美好,不用花錢,還可以交到異國朋友。
但許多人沒注意到,你是在跟一個未必有語言教學經驗的人往來。有時要嘗試很久,才能找到合適的夥伴。
而且所謂交換,就是譬如兩個小時的會面談話,一個小時他跟你用你想學的外語談話,另一個小時,你則要用中文跟他談。花兩小時的時間,學一個小時的外語。有時候會讓人覺得時間成本高昂。
還有費用便宜的線上大型教學平台。看起來選擇超多,每個老師的介紹都很吸引人。其實這種網路平台讓幾乎所有想當外語老師的人,都可以開課。幾乎沒什麼篩選。
那誰來篩呢?
就是你。
篩得到好老師還好。但假如上過一堆老師的課,卻少有人讓你想再約第二節呢?
有時想要免費或是省錢,結果卻是浪費更多時間跟金錢。
書中關於制定明確學習目標的討論非常重要,也是很多人欠缺的一點。
譬如學習30小時後,可以寫一篇簡單的自我介紹。一個期限與可評估的目標,才可以讓學習者知道自己有沒有在前進。
不要訂下太大太遠的目標。譬如學兩年後,可以跟外國人流利對話。時間太長,回饋來得很慢。假如沒出國,也沒啥機會遇到外國人,很難驗證。
一小步一小步的成就,終究會累積出可觀的成果。
最後的結語有個現實的計算。台灣學子從國小到高中,保守估計每人花了兩千個小時學英文。成效如何?有多少人,外語成為一個實用的工具?
假如能換個更有效的學習方式,會帶來多大的節約與效益。
看到這些討論,綠角又想到投資這件事。
台灣成年人,每年花了多少時間選股跟研究?
台灣加權股價指數從1969年底的110點,到2020年底的14732,是134倍。單純參與到市場的成長,原始投資一百萬,會變成一億三千萬。
(這還只是加權股價指數喔,沒有計入股息的成果。假如計入股息,成果會更可觀。)
假如學習挑選股票,讓人達到比大盤更好的成果。假如學習判斷經濟與市場指標,擇時進出,讓人躲過下跌參與上漲,我們應到處可以看到,現在七十歲以上的資深台股投資人,許多人都可以跟你講述投資台股賺200倍、賺300倍的故事。
有嗎?
還是連股市本身報酬都拿不到的人比較多?
或者你簡單就可以找到家族長輩在股市中虧到不敢再投資的例子?
這些投入研究的時間與精力,用錯方向,拿到比市場更差的成果,都是浪費啊。
學生時期在錯誤的學習方法中浪費時間,成年後在錯誤的投資方法中浪費時間。回首一生,虛擲時光,所成甚少。
這難道就是台灣學生跟台灣投資人該走的路嗎?
面對問題,要從正確的角度下手。而不是只會埋頭苦幹,一心以為有付出必有回報。在錯誤的地方付出,是力倍功半。
投資,我選擇指數化投資。
語言學習,《懂語感,無痛學好任一種外語》提供切中要點的解答。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6萬的網紅JJ Lin林俊傑,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數位聽歌連結:https://JJLin.lnk.to/MIABFA --------------------------------- 在那一天來臨前 我願意一直在這裡等待 來自靈魂的message,流竄著每一個音符 傳遞著 2017林俊傑 JJ Lin 以「真實」為驅動的赤裸撼動 林俊傑 ...
付出 有回報 英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上週這本書來到我家,我三口氣看了引言+三篇文章。覺得很痛快。引言很精彩。
我想借用書中文字,用自己的思維來整理一下。以下未必是作者的意思。
1。Live Vs Evil
Live 是生活或者活著。讀到書中所說的Evil,讓我覺得 Evil 就是倒轉的活著,會帶來痛苦。
Evil(惡)這詞,根據牛津辭典是指「超出適當程度」。所以惡(Evil)產生了傷害,讓我們痛苦,而無法好好活著(Live)。
何謂惡,就是痛苦的一切根源。暫且用直線性的思維,惡就是因,痛苦就是果。
2。無意義痛苦(pointless suffering)
我記得我曾有一位臨終病人對我說過:「我不怕承受痛苦,我只怕這痛苦沒有意義。」
這本書的作者,同樣的也把類似的痛苦狀態稱為無意義痛苦。
人生有一些苦難,對人來說,是好事。然而有一些苦難毫無意義。這也為何有些人痛,不苦。有些人又痛又苦。
有一句英文語句,我常用也喜歡:「Pain is inevitable,but suffering is optional。(痛是無可避免的,苦卻是可選擇。)」
我想整個人類就是在尋找這個活著的境界:「#痛,#不苦。」
3。要如何從痛苦中找到意義呢?
這也為何這麼多哲學家、宗教家、心理學家,要我們從痛苦中找到意義、給痛苦一個全新的看法、你從痛苦中磨練到什麼。這些都是他們教導我們的。
要如何從痛苦中找到意義呢?
讓我們回到「惡」Evil的概念,來開始談。
4。你與「惡」的距離有多遠?
以疫情的日子來說,Covid19就是「惡」,也是痛苦的來源。
你發現這惡讓你的生活倒轉、不舒適、超出預期,差生受傷,導致痛苦。
再加上,這兩天,疫情數字上升到一種,你不禁懷疑人生:「#馬來西亞是不是只有我自己在Lockdown?」
好多五味雜陳的情緒在內心翻攪,生氣、害怕、無力、無奈。
苦嗎?苦!
為什麼?#因為這痛苦沒有意義。
#因為自己的lockdown沒有看到預期的回報及成果
#期待完全落空
而且你也知道繼續把自己關在家裡,或許也是無意義的重複活著、一個沒有回報的付出。而你又不得不繼續關著自己,為了保護自己的生命。
你只能默默讓每天所公布的疫情數據,決定了自己每天的情緒起伏。
這,苦。
5。來,我們繼續。
看到苦了,先別說我們如何找到意義,我們先觀察自己如何看待痛苦?
我們如何看待痛苦?是人類一生中的事。
好多老師們用不同方式教我們。
~苦,是拿來消滅的。
~苦,是拿來共存的。
~苦,是拿來磨練的。
~苦,是拿來戰勝的。
~苦,是拿來避開的。
~苦,是拿來轉化的。
等等等。
姑且沒有分好壞對錯,
你自己是屬於哪一類概念來對待苦?
6。
我突然覺得我們活著都很功利,大部分的我們,把惡及苦都是拿來消滅的。其實也無可厚非。因為畢竟,大部分的惡與苦,都是可以消滅的。
然而,消滅不到的苦呢?
就好像目前還未解決的全球問題,covid19?
我覺得我們人類要尋找重新如何看待痛苦這件事。
畢竟有些惡(covid19)會變種、(upgrade)、
有些人為(政客)的惡會持續、(惡化)
所以痛是不會消失的。
這也為何尼采(德國哲學家)這麼的不屑於功利的資本主義,它知道這主義其實只是把我們放在一個對痛苦沒有省思的狀況,而且我們共同把痛苦給隔離。過了一段日子,我們會逐漸對痛苦失去免疫力。我們追求的幸福,往往都是不堪一擊。
就好像進擊的巨人裡,人們紛紛建立高牆,為了抵擋巨人的攻擊,誤以為世間天下太平了,其實是讓自己變成弱勢的囚犯。
惡、痛、苦依然存在,
只是我們把它隔離而已。
7。
消滅不到的痛苦,
會促使人類尋找苦的意義。
這也為何作者有一句話,寫的真的很好。他說:「#無意義的痛苦是創造意義的旅程開始的地方,#也是它結束的地方。」
也就是說,對於尋找痛苦的意義這件事,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
惡無所不在,痛也消滅不到,苦本來就無意義,直到你找到意義,到足夠時間你還是發現原來苦是沒有意義的。
這個時候,就是徹徹底底消化所有的惡、痛及苦。
我讀到這裡的時候,自己忍不住喊一聲:「精彩!」
8。
說到這裡,我想到最近讀到一個哀傷學家的說法。
「哀傷並沒有因歲月的增長而消失,反而是我們內心的空間足夠大了,大到可以裝得到那些哀傷。」(並沒有直接翻譯,只是說我自己消化後的看法。)
我覺得痛苦也一樣。你把哀傷這個字,換成痛苦。它照樣 work。
所以 keyword 是內心的空間。
也就是佛家常說的,要修。
9。
所以,當惡的到來,當痛的無可避免,我們需要的是回到自己的思維,讓自己的視野有更多的角度觀看人生。豐富自己。
或許有那麼一天,那痛,那苦,你吞得下去了。(另:照單全收是楊蓓老師的說法。我也很喜歡。)
也或許,當你吞不下,喊苦,你就一步一腳印,走了過去。
也或許,你吞不下去,不過你笑了。因為你的內心空間足夠龐大。無限大。
10。有惡、有痛,卻不苦。
這是我們每個人最近很渴望的狀態。
以上。說完了。如果你還能閱讀到這裡,真的很謝謝大家。祝福大家、也祝福我自己。
以量
10/07/2021
#關於痛苦的七堂哲學課
Seven ways of looking at pointless suffering
#ScottSamuelson
#北京燕山出版社
付出 有回報 英文 在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後記:智慧與慈悲 – 養兒育女必須知道的21件中醫知識
將近五年前,為人敬重的前輩、人生智慧暢銷書「當孔子遇上哈佛」作者李克明先生(前元大國際資產管理及元大創業投資董事長)鼓勵我出書。在他的催促下,我決定先開始寫淺顯實用的養兒育女系列文章,打算以後整理成書。本來計劃大半年內完稿,沒想到事情繁忙多變,這個系列文章一拖再拖,網頁同名書「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都已經出版了,才突然覺醒,趕緊把養兒育女系列文章寫完,好對一直關注這個系列的讀者們有個交代。
在養兒育女系列文章的寫作過程中,許多讀者及病人和我分享他們教養下一代的故事及問題,我們也從各種角度討論許多相關的題材。在眾多的討論中,最常跳出來的問題是「為什麼要有小孩」。是的,如果不生小孩,人生輕鬆很多,把時間和金錢留給自己,也省掉了很多年的擔心及煩惱。養兒防老,在現代社會裡早就已經不適用了,教養小孩的花費累積起來,遠遠超過支付養老年金的費用。當你年邁走不動時,兒女可能遠在世界的另一端,偶而和你視訊一下,就已經是最大的欣慰了,畢竟他的人生伴侶及小孩才是他生活的重心,這也才是生命延續的主軸。做為父母的你,早已如告老還鄉的開國功臣,在孩子的生活中越來越變得有名無實。
那麼,為什麼要生小孩、養小孩?每個父母或許有不同的理由,也或許沒什麼特殊的理由,只是順著大多數人的生活軌跡,求學、上班、結婚、生子一路走下來。然而,當我們不斷地深入探討,撥開層層關連,我們會發現,養兒育女的真正意義是「讓我們更深入體會人生的真諦」。
為什麼這麼說?那就得先回答一個更深奧的問題,那就是「人生的真諦是什麼」。很多人從小到大不斷思索人生的意義為何,即使我們無法確定為什麼會來到這個世界,既然已經來了,那我們人生應該尋求什麼。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然而,從各種古老文化、哲學思想、宗教、甚至現代科學等等來找尋共同點,不難發現人生的真諦至少包括及環繞著「智慧」與「慈悲」兩件事,或者可以說「人生是尋求智慧與慈悲的一個過程」。
「智慧」,指的是對這個世界的真實理解。無論是佛教解釋的虛幻空有和人的貪嗔痴、基督教講的上帝創造世界及人的原罪、現代科學尋求的理論和實驗證明、哲學探討的人類善良助他和貪婪自私、做人做事的道理及賺錢養生的方法等等,雖然各種路線有很不一樣的方向,都是為了人們探索這個世界背後隱藏的真實道理而產生的思想與行為。人們窮其一生,經由面對各種不同人事物的經驗來體會及理解這個世界,洞悉其背後道理的智慧,是人生最核心的指引。
「慈悲」,這兩個字借用於佛教的詞句,中文翻譯有其歷史的因緣,英文翻譯為compassion。不過,中英文翻譯都不是很到位,慈悲和compassion給人的感覺是針對比自己不幸、比自己遭遇差的人的一種同情心、同理心及關懷,似乎隱藏了上對下、幸運者對不幸運者的意味。比較好的翻譯為「無條件的愛(unconditional love)」,意義是對所有形式的生命及其生存的環境都保有無條件的愛。無論是貧窮不幸或富裕幸福的人、有權勢或失落潦倒的人、熟識的親朋好友或千里之外的陌生人、喜歡或不喜歡的人、對我們有回報或沒有回報的人,我們都保持「All is one」的心態,給予基本的尊重及關懷。基於大家言語的習慣,在這裡我們還是使用「慈悲」這兩個字來代表其中的含義。
當我們了解人生的真諦在於尋求智慧與慈悲後,我們就不難理解養兒育女的過程裡,我們會有更多的機會、自願或被迫地去體會人生的智慧與慈悲。雖然小孩子不一定算是父母的老師,父母會經歷一個生命從微小脆弱到完整自主的整個過程,由自己成長的主觀角度轉變為旁觀小孩子成長的客觀角度,一步一步地往前走,父母自己的學習遠大於小孩子成長的學習。換句話說,生小孩並不是為了傳宗接代、延續人類的生命,畢竟這個世界沒有了人類也還是會繼續往下運行。養小孩更不是為了增加自己擁有的東西及快樂,畢竟父母不斷地付出後,終究得學會放手,讓小孩子獨立尋求他們的人生。
當然,不生小孩不代表無法深入探討人生的真諦,人生有很多不同的機緣來尋求智慧與慈悲。然而,養兒育女就好像參加了不可退出的長期課程,不管你高興還是不高興、精神飽滿還是精疲力盡,每天都得上課,也常常有意想不到、焦頭爛額的事情跳出來激發你的毅力。
總而言之,養兒育女,不要老想著「我這麼辛苦養育孩子,孩子為什麼不知道感激與回報」,因為生養小孩本來就不是為了孩子的感激與回報。當一個生命從老天的手中轉到你的手中,教養這個生命是你的責任,最大的回報是豐富了你的人生、強化了你的人生探索。如果孩子感激你的教養,成為你一輩子最親近的人,那是錦上添花,或許代表你做對了什麼事情。如果孩子與你越走越遠,也不要太難過,回頭好好思索人生該尋求的智慧與慈悲,下一次做好一點唄 ….. 如果下一次還有意願和機緣再從老天的手中接來一個生命。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http://andylee.pro/wp/?p=9976)
付出 有回報 英文 在 JJ Lin林俊傑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數位聽歌連結:https://JJLin.lnk.to/MIABFA
---------------------------------
在那一天來臨前
我願意一直在這裡等待
來自靈魂的message,流竄著每一個音符
傳遞著
2017林俊傑 JJ Lin 以「真實」為驅動的赤裸撼動
林俊傑 2017 全新專輯「偉大的渺小」
林俊傑詞曲全創作 唯一英文歌曲
Until The Day
*A JJ Lin Composition (music & lyrics)* *The only English track*
*"Until The Day"*
_No longer naive_
_We grew amidst pain_
_No longer ourselves_
_And finding our way again_
_We reconcile with ourselves_
_When we let our hearts take lead_
_Fearless_
[With my music and soul, I bare myself] - JJ Lin
JJ conveys through music his reflection of life and relationships in this cosmic yet intimate track - "Until The Day"
「這是一張不管作或唱,都是在掏空自己的作品…」
----- JJ Lin
離開了天真
在受傷裡長大
離開了自己
再被自己找到
當我們傾聽內心
即可重聚
不懼
--------
林俊傑 2017 全新專輯「偉大的渺小」中的每一首歌,彷彿都是來自靈魂的深刻訊息,每一個音符都撼動著心靈,讓人無可自拔地沈溺其中,無盡地探索著這浩瀚的音樂宇宙。
兩年的時間,我們仍在螢光幕上,
看著他活躍地穿梭著,也再度獲得金曲獎男歌手的肯定。
然而,關上門,之於創作,他會往哪裡去?
所有人,眾所期待。
一直以來,他是個目標導向,不顧一切往前衝的男孩。
這些日子,他低下頭,擁抱著周遭生活發生的起起伏伏,認識的,不認識的,他聽著、看著、感受著每一個人在生命裡奮戰過的創傷與勇氣。讓他從心出發,勇敢地將潛藏內心已久的情感,呈現作品,獻給每一個身邊重視的人們,譜成這張獨特的音樂意念,以「真實」為驅動的全新專輯。
本次專輯在音樂上也有一個極具話題性的創舉,專輯首波同名主打「偉大的渺小」與專輯中唯一英文歌曲「Until The Day」同步於全球數位上架,象徵多次獲得金曲獎肯定的亞洲天王林俊傑,在這張專輯中將更進一步用音樂與國際接軌,不僅在亞洲,更在全世界引發話題。
「Until The Day」由林俊傑親自作詞作曲,每個人在生活的世界中面對的痛苦和感受。走過生命中的許多謊言、傷害與痛苦,卻回憶起更多生命中曾經存在過的美好,就像在黑夜中輕撫自己的靈魂,直到一絲黎明曙光來臨、直到那一天到來的溫柔等待。從開始、結束、對未來的期待,愛,可以勝過⼀切。刻劃了對生命、對情感、對世界的呼喊,成就了這一首巨大而磅礴,也細膩地緊貼著靈魂的震撼歌曲。
在製作方面,與從第一張專輯就開始合作的編曲大師吳慶隆老師再度合作,結合JFJ製作團隊,邀請到國際首席愛樂樂團為歌曲融入極具生命節奏的弦樂,聯手創造這首歌的編曲製作。
「Until The Day」作為專輯唯一一首英文歌,企圖是獻給整個世界的深刻作品,製作上精心的音樂配置,在整首歌完成後,有一種與整個世界,整個宇宙相連的靈魂感應,這也是 JJ 在音樂上一直想要傳達的意念。
小小的舉動,會帶來遠大的效應。是 JJ 在心中多年的一個概念,但也因著還不能完美地呈現而一直擱置。這些日子,來自他身旁人生的體悟與深刻情感後,在他的內心漸漸地產生了變化,深刻地以珍貴的情感與瞬間,融入到創作的生命力,屏息著,以「真實」為驅動,記錄著他內心赤裸的撼動 「Until The Day」。
-------------------------
Until The Day
曲:林俊傑 詞:林俊傑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在夜深人靜之時
When our hopes and fears collide
我們的希望和恐懼摩擦碰撞
In the midst of all goodbyes
在不斷的道別之中
Where all human beings lie
人們都交疊著
Against another lie
躺臥在彼此的謊言中
Whisper broken promises
呢喃著破碎的誓言
There we hide
我們隱藏自己
Try to make it seem alright
竭力讓一切看似安好
What goes around again
當一切回到原點
We'd be running from the pain
我們會從痛苦中逃離
Finding shelter in the rain
在大雨中尋找避難之所
Lovers straying seasons changing
戀人迷失在不斷更替的季節當中
Strangers to lovers
從陌生到相戀
What comes around again
一切循環更迭
You'd fall asleep in my embrace
你會在我的懷抱裡安然入睡
Steal a kiss on your little face
偷偷地輕啄你的臉龐
Would have always been that way
一切本應如此美好
But hey
但是
You're never coming back
你再也不會回心轉意
Never coming back
再也不會回心轉意
I'll be waiting anyway
但無論如何我會在此守候
I'll be waiting anyway
無論如何我會在此守候
Until the day
直到那一天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在夜深人靜之時
Lonely souls travel in time
孤獨的靈魂在各處游離
Familiar hearts start to entwine
熟悉的心開始緊繫彼此
We imagine what we'll find
我們想像著在另一個生命中
In another life
我們又會找到什麼
Whisper broken promises
呢喃著破碎的誓言
There we hide
我們隱藏自己
Try to make it seem alright
竭力讓一切看似安好
What goes around again
當一切回到原點
We'd be running from the pain
我們會從痛苦中逃離
Finding shelter in the rain
在大雨中尋找避難之所
Lovers straying seasons changing
戀人迷失在不斷更替的季節當中
Strangers to lovers
從陌生到相戀
What comes around again
一切循環更迭
You'd fall asleep in my embrace
你會在我的懷抱裡安然入睡
Steal a kiss on your little face
偷偷地輕啄你的臉龐
Would have always been that way
一切本應如此美好
But hey
但是
You're never coming back
你再也不會回心轉意
Never coming back
再也不會回心轉意
I'll be waiting anyway
但無論如何我會在此守候
I'll be waiting anyway
無論如何我會在此守候
Till it comes around again
直到一切再次循環
We'd be playing in the sand
我們會在沙灘上嬉鬧
Holding hands just one last chance
最後一次握緊彼此的手
No more hurts no more goodbyes
再也不會傷痕累累 再也不會分道揚鑣
We'd dance
我們會翩然起舞
We're never going back
我們再也不會重蹈覆轍
Never turning back
再也不會回頭
Won't you wait with me anyway
你是否願意和我一起守候
Won't you wait with me anyway
你是否願意和我一起守候
Until the day
直到那一天
What comes around goes around
付出總有回報
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
付出總有回報
Until the day
直到永遠
----------------
製作人 PRODUCER:JJ 林俊傑
配唱製作 VOCAL PRODUCTION:JJ 林俊傑
製作協力 PRODUCTION ASSISTANT:周信廷
編曲 MUSIC ARRANGEMENT & KEYBOARDS:吳慶隆
木吉他 ACOUSTIC GUITAR:黃冠龍 ALEX.D
鋼琴 PIANO:吳慶隆
弦樂 STRINGS:國際首席愛樂樂團
弦樂監製 STRINGS PRODUCER:李朋
小提琴 VIOLIN:劉志勇、龐闊、楊爽、高言、張浩、劉瀟、崔方晗、殷玥、倪冰雪、唐昕、易經明、高學思、崔曉雷、徐航
中提琴 VIOLA:畢芳、米巍、陳欣欣、楊曉宇
大提琴 CELLO:郎瑩、孫藝、王瑤、賀虓
和聲編寫 BACKGROUND VOCAL ARRANGEMENT:JJ 林俊傑、馬毓芬
和聲 BACKGROUND VOCALS:JJ 林俊傑、JFJ合唱團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S:THE JFJ LAB (Taipei)、Lights Up Studio (Taipei)、 YELLOW BOX STUDIOS (Singapore)、TTL (Beijing)
錄音師 RECORDING ENGINEERS:JJ 林俊傑、鐘國泰、XANDER TOH、李卓
混音室 MIXING STUDIO:mixHaus (Encino, CA)
混音師 MIXING ENGINEER:Richard Furch
混音助理 ASSISTANT MIXING ENGINEER:Jorel Corpus
後期母帶處理製作人 MASTERING PRODUCER : JJ 林俊傑
後期母帶處理錄音室 MASTERING STUDIO : Lurssen Mastering
後期母帶處理錄音師 MASTERING ENGINEER : Gavin Lurssen
----------------
■ 更多林俊傑相關資訊:
華納音樂官方臉書:http://www.facebook.com/WarnerMusicTaiwan
林俊傑官方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JJLin
林俊傑新浪微博:http://www.weibo.com/jjlin
林俊傑Twitter:https://twitter.com/JJ_Lin
林俊傑Google+: https://plus.google.com/117042002331104525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