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隱藏版學歷】
上大學,是個奇特的歷程。
1970年,我考上了交大計算與控制工程學系(現為電機系),同時修課方向也選擇偏向當時很新的資訊工程領域,這等同是第一屆資工系。因為很新,所以也很擔心未來的出路問題。
在這種忐忑的情況下,我一直在思考探索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同時也思考除資工知識外,我需要那些「輔助」的知識(supporting knowledge),才能讓我順利發展職涯?
交大管理科學系是1971年設立的,那時想到不論是企業要運用電腦來營運公司,或者是自己在企業工作,都需要知道企業的營運管理是怎麼一回事。因此,我從大二開始就去修管科系的課。
到了大四,多數同學都是在準備出國、考研究所或考預備軍官,我反倒因為發覺很多資工丶管理的課很有趣,而拚命選修。没想到畢業時,我居然修了許多管理方面的課程,其中包含6學分的會計學,總畢業學分達到166個超高的學分數。
不止如此,還在畢業時買了當時許士軍教授最新翻譯─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的著作「管理:任務、責任、實務(Management: Tasks,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帶到軍中去K。這是一本超過80萬字(註)、談論非常全面完整,甚至包含到創新丶策略規劃丶企業社會責任……等觀念的管理大作。前一陣子我重新翻閱這本書,每一章節都可看到當時自己劃重點、作眉批的痕跡……(見附圖)
從這些課程丶書藉所學習到的觀念,不知不覺中,成為深植我內心的管理素養;像是我的基因般,在我的職涯中,潛移默化的發揮了關鍵功效。
這些影響,不管是初期讓我不陌生的融入職場,或者是當我走向管理丶走到經營的角色時,自然而然具備管理意識與重視機制建立……對我都變成是理所當然的事。這也是我經營聯強,之所以能夠從小到大,逐步擴展到國際,變大而不亂,變大而更有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一個理工背景,為了職涯發展而修了很多管理課程,在幾拾年的事業發展後,回想這樣的經歷,不禁莞爾而感謝的說:「這是我的隱藏版學歷」。
(註)目前出版一本書約5.5~6萬字,80萬字大約為14本書的內容
#連結閱讀:
1. 傾注全力 得到受用一生的收穫
https://bit.ly/3d2YwA9
2. 從考上大學的那一天,就開始為未來做準備
https://bit.ly/33XAEd9
3. 閱讀,在預知過往未曾經歷的事物與知識
http://bit.ly/34E6T26
🌏聯強國際為亞太第一大、全球第二大資通訊通路集團,2019年全球營收規模突破台幣1兆3,500億元。
🎯知識與經驗的分享,是我們回饋社會的方式。
企業管理研究所出路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第1044集 - 「排碳者付費」時代 (03/02/2020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採訪/撰稿 張岱屏
攝影 陳添寶 張光宗 顏子惟,剪輯 陳添寶
2015年,世界各國簽署巴黎氣候協定,希望在本世紀末之前,將全球增溫控制在2度C以內。巴黎協定通過後,各國紛紛提出自主減碳承諾,但是全球碳排放還是快速增加,2019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突破415ppm,隨著碳排放增加,極端氣候也在各地釀災。
為了落實巴黎協定的減碳目標,國際氣候峰會年年召開,實際的成效卻讓人失望。許多環保人士認知到,要寄望政治人物推動減碳,希望渺茫,如果能由下而上,發揮消費者的力量,或許是一條出路。
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認為,要用消費者的力量推動減碳,第一步是要求業者,清楚標示產品碳足跡,第二步是鼓勵業者達到碳中和。
李堅明和新北市鶯歌一家陶藝店合作嘗試推廣負碳商品,原本一個陶藝品碳排放720公克,購買國內風電產生的碳權一公斤後,變成負280公克。中部這家茶葉生產商,除了在製茶過程中,想辦法減碳,也購買國外的碳權,讓自己的茶葉達到碳中和。
然而不管是減碳或負碳商品,分散在賣場中很難被消費者辨別。李堅明決定在台北大學進行實驗,和校內的便利商店合作設置負碳商品專櫃,架上商品都有碳標籤,再透過購買碳權包裝成負碳商品。學生利用手機APP掃描負碳商品的標籤,就可以在碳帳戶內累積碳權。
李堅明指出,負碳商品的購買有如個人的碳交易,累積碳權同時鼓勵更多企業或民間社團減碳。但這項實驗能不能成功推廣,達到減碳目標,還有待時間驗證。
國際間也有來自非政府組織的壓力,要求企業對減碳做出承諾,其中一個就是由聯合國全球盟約(The United Nations Global Compact)、國際碳揭露計畫(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等組織,共同創立的「科學基礎減碳目標」(SBTi)。
目前台灣有兩家企業通過SBTi的審定,其中這家科技大廠,承諾在2025年要比起2014年減碳56.6%。業者計畫藉由節能、綠能及購買綠電憑證等方式,逐步達成減碳目標。雖然在短期內會增加許多企業成本,但業者很清楚地認識到,在國際壓力下,這已經是一條非走不可的路。
2019年底,歐盟也發布綠色新政,目標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其中一個策略,是計畫對歐盟境外高碳排產品的進口,課徵「碳邊境稅」。
反觀台灣,政府的減碳目標,是在2030年比2005年減少20%,2020年要減少2%,但是還有1%的目標沒有達成,其中工業部門排碳居高不下是主因。環保署環管處副處長黃偉鳴表示,我國目前在制度設計上誘因不足、法規強制性不夠,讓業者在減碳上仍有猶豫空間。環保署考慮透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法,向企業課徵「碳費」,同時溫室氣體總量管制相關規範,也計畫在今年底定案。
面對供應鏈的要求,歐美等國碳稅的壓力,台灣必須盡早建立總量管制或碳費等制度,讓產業對碳排放付出成本,克盡減碳責任,才能避免在下一輪的國際競爭中被淘汰。
我們的島深度報導節目每周一晚間十點在公共電視頻道播出。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ourisland.pts.org.tw/…/%E3%80%8C%E6%8E%92%E7%A2%B3%…
企業管理研究所出路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第1044集 - 「排碳者付費」時代 (03/02/2020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採訪/撰稿 張岱屏
攝影 陳添寶 張光宗 顏子惟,剪輯 陳添寶
2015年,世界各國簽署巴黎氣候協定,希望在本世紀末之前,將全球增溫控制在2度C以內。巴黎協定通過後,各國紛紛提出自主減碳承諾,但是全球碳排放還是快速增加,2019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突破415ppm,隨著碳排放增加,極端氣候也在各地釀災。
為了落實巴黎協定的減碳目標,國際氣候峰會年年召開,實際的成效卻讓人失望。許多環保人士認知到,要寄望政治人物推動減碳,希望渺茫,如果能由下而上,發揮消費者的力量,或許是一條出路。
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認為,要用消費者的力量推動減碳,第一步是要求業者,清楚標示產品碳足跡,第二步是鼓勵業者達到碳中和。
李堅明和新北市鶯歌一家陶藝店合作嘗試推廣負碳商品,原本一個陶藝品碳排放720公克,購買國內風電產生的碳權一公斤後,變成負280公克。中部這家茶葉生產商,除了在製茶過程中,想辦法減碳,也購買國外的碳權,讓自己的茶葉達到碳中和。
然而不管是減碳或負碳商品,分散在賣場中很難被消費者辨別。李堅明決定在台北大學進行實驗,和校內的便利商店合作設置負碳商品專櫃,架上商品都有碳標籤,再透過購買碳權包裝成負碳商品。學生利用手機APP掃描負碳商品的標籤,就可以在碳帳戶內累積碳權。
李堅明指出,負碳商品的購買有如個人的碳交易,累積碳權同時鼓勵更多企業或民間社團減碳。但這項實驗能不能成功推廣,達到減碳目標,還有待時間驗證。
國際間也有來自非政府組織的壓力,要求企業對減碳做出承諾,其中一個就是由聯合國全球盟約(The United Nations Global Compact)、國際碳揭露計畫(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等組織,共同創立的「科學基礎減碳目標」(SBTi)。
目前台灣有兩家企業通過SBTi的審定,其中這家科技大廠,承諾在2025年要比起2014年減碳56.6%。業者計畫藉由節能、綠能及購買綠電憑證等方式,逐步達成減碳目標。雖然在短期內會增加許多企業成本,但業者很清楚地認識到,在國際壓力下,這已經是一條非走不可的路。
2019年底,歐盟也發布綠色新政,目標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其中一個策略,是計畫對歐盟境外高碳排產品的進口,課徵「碳邊境稅」。
反觀台灣,政府的減碳目標,是在2030年比2005年減少20%,2020年要減少2%,但是還有1%的目標沒有達成,其中工業部門排碳居高不下是主因。環保署環管處副處長黃偉鳴表示,我國目前在制度設計上誘因不足、法規強制性不夠,讓業者在減碳上仍有猶豫空間。環保署考慮透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法,向企業課徵「碳費」,同時溫室氣體總量管制相關規範,也計畫在今年底定案。
面對供應鏈的要求,歐美等國碳稅的壓力,台灣必須盡早建立總量管制或碳費等制度,讓產業對碳排放付出成本,克盡減碳責任,才能避免在下一輪的國際競爭中被淘汰。
我們的島深度報導節目每周一晚間十點在公共電視頻道播出。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ourisland.pts.org.tw/content/%E3%80%8C%E6%8E%92%E7%A2%B3%E8%80%85%E4%BB%98%E8%B2%BB%E3%80%8D%E6%99%82%E4%BB%A3
企業管理研究所出路 在 商學院畢業出路,王達昌老師來解答!研究所科系怎麼選?(企 ... 的推薦與評價
05:38 我適合讀商研所嗎? 07:16 商科畢業生有必要讀 研究所 嗎? 09:39 商學院 研究所 ,最推薦大碩! #商研所# 企研所 #財金所#經研所#國企所# 研究所 考試# ... ... <看更多>
企業管理研究所出路 在 問企研所出路- 研究所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爬了ptt 跟版上很多資訊,看到有一篇在說考上政大企研不等於得到好工作,包括課程學的沒有財金所等來的精、有很多海歸會來搶工作,整體工作環境已經跟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