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如何用Heptabase軟體實踐卡片盒筆記法? ... 今天這集非常具體,我直接用這部影片的腳本產出,拆解我是怎麼運用Heptabase,進行卡片盒筆記法的... ... <看更多>
「使用heptabase實踐卡片盒筆記法」的推薦目錄:
- 關於使用heptabase實踐卡片盒筆記法 在 [心得] 《How to Take Smart Notes》延伸閱讀- 看板book 的評價
- 關於使用heptabase實踐卡片盒筆記法 在 如何做卡片盒筆記法?用影片腳本實際示範給你看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使用heptabase實踐卡片盒筆記法 在 用入選知名加速器的台灣新創軟體實踐卡片盒筆記法(上) 的評價
- 關於使用heptabase實踐卡片盒筆記法 在 Heptabase學習討論區| 卡片盒筆記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使用heptabase實踐卡片盒筆記法 在 【資訊圖卡】數位筆記工具Heptabase實踐卡片盒筆記流程 的評價
- 關於使用heptabase實踐卡片盒筆記法 在 [心得] 《How to Take Smart Notes》延伸閱讀- 看板book 的評價
- 關於使用heptabase實踐卡片盒筆記法 在 Obsidian 筆記PTT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使用heptabase實踐卡片盒筆記法 在 Obsidian 筆記PTT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使用heptabase實踐卡片盒筆記法 在 Obsidian 筆記PTT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使用heptabase實踐卡片盒筆記法 在 notion手機版中文的推薦,YOUTUBE、DCARD 的評價
- 關於使用heptabase實踐卡片盒筆記法 在 notion手機版中文的推薦,YOUTUBE、DCARD 的評價
使用heptabase實踐卡片盒筆記法 在 用入選知名加速器的台灣新創軟體實踐卡片盒筆記法(上) 的推薦與評價
這個影片我會介紹如何使用超強台灣新創筆記軟體Heptabase來實踐卡片盒筆記法以及打造第二大腦。Heptabase有最佳化的筆記視覺化體驗,這讓實踐卡片盒 ... ... <看更多>
使用heptabase實踐卡片盒筆記法 在 Heptabase學習討論區| 卡片盒筆記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更新於2022.12.28,因為我本身是Heptabase重度用戶,故社團重心會先以Heptabase為主,不過當然也歡迎所有使用卡片盒筆記法的朋友加入這個社團,一起學習討論。 ... <看更多>
使用heptabase實踐卡片盒筆記法 在 【資訊圖卡】數位筆記工具Heptabase實踐卡片盒筆記流程 的推薦與評價
看完《卡片盒筆記法》(How to take smart note),下午用了忘形流簡報技巧,做了「數位筆記工具Heptabase實踐卡片盒筆記流程」的資訊圖文, ... ... <看更多>
使用heptabase實踐卡片盒筆記法 在 [心得] 《How to Take Smart Notes》延伸閱讀-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正確使用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的六個關鍵步驟完整補充《How to Take ... 網友實踐之後的分享文章,整理成這篇我對於卡片盒筆記法的完整理解。 ... <看更多>
使用heptabase實踐卡片盒筆記法 在 Obsidian 筆記PTT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另外,為提供更高的舒適性,置腕處使用黑曜岩天鵝絨(Obsidian Velvet)材質,並 . ... 用流行的筆記軟件實行卡片盒筆記方法【卡片盒筆記法#4】. ... <看更多>
使用heptabase實踐卡片盒筆記法 在 Obsidian 筆記PTT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另外,為提供更高的舒適性,置腕處使用黑曜岩天鵝絨(Obsidian Velvet)材質,並 . ... 用流行的筆記軟件實行卡片盒筆記方法【卡片盒筆記法#4】. ... <看更多>
使用heptabase實踐卡片盒筆記法 在 Obsidian 筆記PTT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另外,為提供更高的舒適性,置腕處使用黑曜岩天鵝絨(Obsidian Velvet)材質,並 . ... 用流行的筆記軟件實行卡片盒筆記方法【卡片盒筆記法#4】. ... <看更多>
使用heptabase實踐卡片盒筆記法 在 [心得] 《How to Take Smart Notes》延伸閱讀-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正確使用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的六個關鍵步驟
完整補充《How to Take Smart Notes》書中尚未說明清楚的部分
圖文好讀 https://readingoutpost.com/zettelkasten-6-steps/
在發表了獲得熱烈回響的這篇文章〈風靡歐美的卡片盒筆記法是什麼?12 個法則和重點
整理〉之後,我試著把這套「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整合到自己的筆記和寫作
流程裡。在整合的過程當中,我對這套方法的諸多細節產生了疑惑,即使反覆翻閱《How
to Take Smart Notes》這本書,仍有尚未釐清之處。因此,我決定延伸閱讀 Luhmann 寫
過的文章、其他學者的論文、網友實踐之後的分享文章,整理成這篇我對於卡片盒筆記法
的完整理解。
1.快閃筆記(Fleet Note)
「快閃筆記」(Fleet Note)指的是你對於讀到、聽到、想到的任何資訊,產生想法之後
,進行快速紀錄的筆記。例如你吸收了文章、書籍、影片、Podcast、與人談話、演講…
等,當下得到的靈感或想法,也可能是散步或做家事時的靈光乍現。
如何捕捉到更好的 Fleet Note?你可以嘗試帶著「輸出的前提去輸入」,在吸收資訊時
心裡想著:「當我吸收這些資訊之後,我要寫出一篇可以公開發表的筆記(或文章)」,
這會讓你在吸收資訊的時候更專心、更有目標性、更想要理解透徹。
你可以用手寫的方式寫在卡片或筆記本上,也可以用錄音或錄影的方式記錄在手機裡面。
內容可以是:零碎片段的重點內容、值得記錄下來的事情、倏忽即逝的靈感、尚未成熟的
想法。
不用遵守什麼特定格式,也不需要有完美的脈絡,Fleet Note 不是用來記錄細節,而是
用來「提醒」未來的你,曾經在腦袋裡面想過哪些事情。快閃筆記採用的「媒介」本身並
不重要,只要能快速捕捉、容易檢視、定期回顧,就是好方法。
2.文獻筆記(Literature Note)
「文獻筆記」(Literature Note)指是當你在閱讀文章和書籍、收看影片、聆聽
Podcast 和演講的時候,在一張紙上記錄的內容(當然也可以用數位筆記做紀錄)。
用條列式的方式,寫下這則文獻帶給你的想法、值得紀錄的重點、以後會用到的素材,然
後在筆記的尾端註明詳細的文獻來源細節。註明清楚文獻的出處,是為了讓未來的自己和
讀者,對這些內容得以進行檢驗和驗證。這也是一種筆記內建的回饋機制。
撰寫 Literature Note 的時候,需要注意這四點:必須要很有選擇性地決定寫下哪些內
容、文字要簡短扼要、用你自己的話描述而非照抄(加深記憶力的關鍵:不要求記得,而
是求理解)、註明文獻的名稱、作者、年份和頁數。
文獻筆記的格式
我在閱讀《How to Take Smart Notes》的時候,心中一直有一個問題沒有獲得解答:「
Luhmann 到底是怎麼寫 Literature Note?」我後來在專門討論卡片盒筆記法的德國論壇
的一篇討論串找到了相關的細節。Luhmann 在閱讀任何書籍和文獻時,並不會直接在紙
上劃線、也不會在邊緣寫字。他會把任何值得紀錄的、當下的靈感、自己產生的想法,寫
在另外一張 Literature Note 上面。
短篇幅的 Literature Note 的筆記上面只有一個想法,在底端寫下文獻的「名稱、作者
、年份和頁數」。
中等和長篇幅的 Literature Note 則是標註「頁數、想法」,每一條重點只有一到兩行
的文字敘述,然後一連串排列下去。
不同於 Permanent Note 採取「橫式」的方式書寫,Luhmann 的中、長篇 Literature
Note 是採取「直式」的筆記紙來書寫。
然後,他會把這些筆記全部收納在另一個卡片盒裡(Literature Slip-box),以文獻作
者名稱的字母排序。如同他在這篇文章〈Learning How to Read〉說過的:「我們要怎麼
記得自己讀過的東西?其中一種可能是,用人物的名字排序來記憶。」
另外,Luhmann 在寫 Permanent Note 的時候習慣以「人名、年份、頁數」的順序註明文
獻出處,這也顯示了他書寫和使用 Literature Note 的流程。
3.永久筆記(Permanent Note)
「永久筆記」(Permanent Note)可以翻譯成,這則筆記本身,只能代表一個完整的想法
,一則筆記就代表一個脈絡(context)。在不需要多餘的前、後文補充之下,你就能夠
看懂這則筆記的內容。
寫 Permanent Note 的時候,要假裝你是寫給「別人」看的。用完整的句子、揭露你想法
的來源、寫下明確的文獻、試著寫得精確且簡短。
第一步,是透過回顧,去「轉化」那些你曾經寫過的 Fleet Note 和 Literature Note,
去思考它們跟你現在的思考和興趣有什麼關聯。撰寫的時候不要只是「蒐集」那些別人講
過的話,而是去「發展」自己的論點,跟其他的想法進行「討論」。Literature Note 是
條列式的重點文字,Permanent Note 比較像是書寫的散文。
完成之後,你就可以把 Fleet Note 丟棄,或者把 Literature Note 收藏到專門存放文
獻的卡片盒(如果你使用數位筆記,可以歸到一個特定的分類,或者收進專門掌管文獻的
軟體例如 Zotero)。
第二步,是把這個寫好的想法,跟「舊的」Permanent Note 建立「連結」。找出相關的
舊筆記,然後問自己以下三個問題,並且把答案寫在新的筆記上:
- 新筆記是否能夠反駁、更正、支持或新增到我已經知道的事情?
- 我如何組合這些想法,產生出一個新的想法?
- 這些新的想法,觸發了什麼新的問題?
隨著卡片盒裡面的筆記數量不斷增多、彼此的連結不斷被建立起來,它的價值才會真正被
顯現出來。如同 Luhmann 曾經說過:「每一則筆記都是一個元素,它的質量高低,只來
自於它在系統裡的網路連結和反向連結。」3
如果你沒有替這則筆記建立任何連結,它遲早會被你遺忘掉,且不具備任何價值。
文獻筆記和永久筆記的關係
全新的真知灼見不會天天發生,靈感也不會每天到來。但我們可以透過「轉化」文獻筆記
的過程,去提高自己發現洞見的機率。作家 Eva Keiffenheim 曾經在一篇文章分享過,
她如何把 Literature Note 轉化成 Permanent Note 的方法。
「Literature Note」vs.「Permanent Note」的關係:
- 事實和理論 vs. 這個事實和理論與你生活、工作、好奇心的關聯
- 作者對於事實和理論的解讀 vs. 你對於作者對於事實和理論的解讀
- 回答作者問題的代表資訊 vs. 回答你自己問題的代表資訊
- 你需要原始資訊才能瞭解這則筆記 vs. 你不需要原始資訊就能瞭解這則筆記
- 你從文獻的文字上重述想法 vs. 你從自己的心裡重述想法
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實用的轉換方式,將焦點放在「自己」身上,把文獻的所見所聞,
轉化成跟自身相關的筆記。透過這樣的過程,就能夠把吸收的資訊「內化」成自己知識庫
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Permanent Note 並非寫了一次之後就不能修改。Permanent Note 也是一
個「過程」,你在日後都可以隨時更新這則筆記。如同 Eve 說的:「永久筆記真正的意
義是它對你永久『有用』。」把 Permanent Note 當成一個會隨著你一起成長的東西。
用「別人」看得懂的文字書寫,用跟「自己」相關和感興趣的事物去連結。
4.索引卡片(Indexing Card)
Luhmann 對 Permanent Note 的分類方式,並不是用傳統「主題式」的字母排列。他採用
的是「索引編號」(Numeric Index)來替每一張卡片命名,然後寫下這張卡片跟其他卡
片的連結。這種對卡片的命名方式稱之為「索引卡片」(Indexing Card)。
如下圖所示,其中一則筆記命名為「1」,如果他下一次新增的筆記跟「1」有關連,就接
續在後面命名為「1a」。如果新的筆記跟「1」的關聯比較強,他會命名為「1b」;如果
跟「1a」的關聯比較強,他就命名為「1a1」。他這些卡片上面,還會寫上連結到其他卡
片的索引,例如在「1」的卡片裡面,可以寫上連結到「2a2」或任何一張卡片(就像手寫
版的超連結)。
實體卡片盒和筆記紙的用途
Luhmann 的卡片盒擁有數萬則的筆記,他是如何「回想」自己寫過的筆記?當他要直接找
出一則筆記的時候,他怎麼知道要「打開」哪一個卡片盒抽屜?他怎麼知道要「抽取」卡
片盒裡的哪一疊筆記?
關於筆記的提取方式,《How to Take Smart Notes》書中並沒有特別著墨,因此我在把
卡片盒筆記法轉換成「數位卡片盒筆記」的過程中,遭遇了一個問題:「數位筆記的強項
就是超連結,看起來就不需要替每張卡片做索引編號了。但是,如果我單純仰賴『關鍵字
』去回想筆記,這種方式可靠嗎?」
的確,單純仰賴關鍵字的回想,就像在一片散亂的拼圖裡面,試圖找到正確的那一片。我
認為,Luhmann 回想他的筆記之所以快又有效,必定存在著除了關鍵字之外的元素。後來
,我想起了探討學習與記憶的《最高學習法》這本書中,有一項關於記憶的重要元素:「
空間位置」。
我認為,筆記放在卡片盒的「實體」空間位置,很重要。
空間可用於引導提示,幫助回想
人類大腦有一個叫做「海馬迴」(Hippocampus)的部位,這是一個形狀很像海馬的組織
,位在耳朵後面的大腦中央。人類為了形成長期記憶,訊息必須經過海馬迴上面數百萬計
的微小組織「位置細胞」,這些位置細胞會把我們形成記憶時的空間位置,埋藏在每一個
新生成的記憶裡面。
就像你在讀一本紙本書的時候,紙頁上的資訊會存在一個明確、靜態、不會改變的三維空
間裡。例如書中的某一句名言,可能印在這本書大約四分之一厚度的紙上、靠近頁面頂端
的位置。當你試著記憶這句話的同時,你也把它在書中的位置記了下來。日後,如果你要
回想這句話,那麼這個位置,就成為了這項回憶的引導提示。
因此,空間位置可以作為一種引導提示,幫助我們回想過去曾經學習和經歷過的資訊。我
認為,筆記被放在卡片盒的位置,就是記憶的一部分。單純的索引編號不會讓我們形成深
刻的記憶,但是筆記和卡片盒的位置可以達到這個效果。
卡片盒筆記法的索引編號有什麼用途?
根據標準的卡片盒筆記法,我們必須對每一張筆記分配一組「獨特且唯一」的索引編號,
例如 1/a, 1/a1, 1/a2, 1/b …等。我認為這個做法有兩個用途:
第一個最顯而易見的用途,就是建立紙本筆記之間的「超連結」。Sönke Ahrens 和其他
學者認為這是最重要的目的,這個索引編號就像是筆記的身分證號碼,可以讓 Luhmann
快速找到每一張實體的筆記卡片,也可以在不同筆記之間,建立起任意的超連結。
第二個用途則鮮少被提到,那就是用來回想筆記的「空間位置」。想像今天有一個編號
7 的卡片盒,它的前幾張卡片代表某一個學科領域。如果我們新增了一張編號 7/1a 的筆
記,放到對應編號也是 7 的卡片盒裡面,塞到盒子前緣三分之一的位置。之後,當我們
要在回想這一則筆記時,就可以藉助卡片盒實體的「空間位置」作為引導提示,在整櫃卡
片盒右下角的盒子裡,前端的三分之一處,就有我們想要找的那張卡片。空間可用於引導
提示,幫助回想。
因此,當我們採用「數位筆記」的方式來做卡片盒筆記的時候,雖然不用再煩惱超連結的
問題,可是真正有助於回想筆記的關鍵,正是筆記的空間位置。人腦很不擅長處理一堆數
字和零散的關鍵字,但是,一旦這些資訊跟空間有了連結,回想和記憶就顯得容易許多。
想要發揮卡片盒筆記法的全部潛能,挑選一個內建「空間功能」的數位筆記是非常重要的
。
5.關鍵字索引(Keyword Index)
由於卡片盒筆記法的 Permanent Note 是用依照「索引編號」(Numeric Index)的字母
順序來排列,主題的分類是「由下而上,而非由上而下」。在這種缺乏固定層級(fixed
hierarchy)的主題結構下,我們該如何回想起特定的筆記呢?
除了卡片盒筆記法的三種筆記之外,《How to Take Smart Notes》書中甚少著墨的「關
鍵字索引」(Keyword Index)筆記,反而是 Luhmann 能夠有效回想其它筆記的關鍵元素
。根據統計,在 Luhmann 龐大的 90,000 則筆記當中,就有 4450 張屬於 Keyword
Index 的用途。
Luhmann 會在一張 Keyword Index 上面,寫下某一個主題,然後把跟這個主題有關的
Permanent Note 「筆記名稱、連結」用索引的方式條列出來。例如下圖的例子:Rh –
Ri,裡面就有好幾條關於「風險」(德文 Risiko)的筆記索引項目。每一張 Keyword
Index 可能會記錄 3~10 條不等的筆記索引,在日後還可以陸續增添新的索引上去。你仔
細還會發現,跟風險相關的這些筆記,其連結「最前面的索引數字」,彼此距離都非常遙
遠(3, 7, 21, 32, 54, 333)。
這種列出關鍵字索引的方法,確保了他每一次對關鍵字的「搜尋」,都會開啟一片廣泛的
筆記「網」。透過這些索引,他可以快速找到「跟關鍵字相關」的筆記,而這些四散各地
的筆記,剛好又勾起了不同「索引脈絡」之下的回憶,讓他在各種異質層面之上對這些筆
記做出新的連結。
從筆記的關鍵字分類看出端倪?
在讀《How to Take Smart Notes》的時候,我心中有一個問題「Luhmann 是怎麼決定卡
片的分類? 」如果,單純仰賴每一張 Permanent Note 的「索引編號」,那麼多繁雜的
英文和數字,我不相信他單純依靠數字或字母來回想起不同的分類。關於這個問題,我們
可以從 Luhmann 龐大的 90,000 則筆記的「類別數量」找到一些線索。
他的第一組卡片盒筆記可以追溯到 1952~1961 年間(他大約 25~35 歲),涵蓋的學科領
域包含了 108 種分類。筆記的模式大部分是在探索和反思,特別是針對一些已經預定的
、詳細的知識領域,例如國家、平等、計畫、全力、憲法、革命、階級、科學、角色、世
界的觀念、資訊…等。
第二組卡片盒筆記可以追溯到 1962~1997 年間(他的餘生),這組筆記的設計更加地「
問題導向」,也很明確地圍繞著社會學這個領域,其結構和第一組卡片盒筆記有相當大的
不同。第二組的最高層級學科領域,只有 11 種分類,包含了組織理論、功能主義、決策
理論、正式/非正式秩序、主權/國家、個體概念/個體問題、經濟、臨時筆記、古代社
會、先進文明。從這些分類當中,我們可以發現它沒有必然的順序和層級,也不像是一本
書的目錄;相反的,它們只是 Luhmann 閱讀和研究興趣的歷史產物。
Luhmann 在這兩個階段的演進順序,讓我回想起《跨能致勝》這本書中提到「通才」型人
才的優勢:在早期先培養廣泛興趣和多元涉獵,反而能養成日後觸類旁通的能力,解決「
專才」難以解決的跨領域問題。他透過早年的廣泛探索和反思,循著興趣前進,然後逐漸
聚焦到社會學領域進一步深耕。
不用去苦惱分類的「數量」該有多少,而是透過關鍵字索引,建立起回想、搜尋和連結的
「脈絡」。
6.如何用卡片盒筆記法撰寫文章
當我把這套卡片盒筆記法整合到自己的「寫作流程」時,會是什麼樣子?
答案就是你正在讀的這篇文章。
在撰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就是用卡片盒筆記的方式來整理所有的資訊,使用的是
Heptabase 這套台灣新創團隊的數位筆記工具。我在自己的線上課程《化輸入為輸出》教
授的三步驟是輸入、整理、輸出,是對於「單一」資料來源十分有效的方法。而這篇文章
,則是廣泛閱讀了「多篇」相關文獻,通盤瞭解之後才整理出來的內容。以下是我實際進
行的步驟。
數位筆記的軟體畫面節圖
首先,我把自己內心關於卡片盒筆記法的疑惑,全部寫在子彈筆記本和 Heptabase 的
Timeline 上面,目的是快速捕捉。每一則手寫下來的問句或想法,或者是透過
Heptabase 捕捉下來的筆記,都可以視為一個獨立的 Fleet Note 卡片,這個時候的內容
非常粗糙。
接著,針對每一個未臻成熟的卡片,我去尋找相關的文獻來閱讀,然後把那些資料寫成
Literature Note。這時候,我是主動篩選閱讀的資訊,只把那些能夠解決我疑惑的資訊
記錄下來,用自己的話闡述一次,如同示意圖右下角「藍色」的卡片。
然後,將每一張卡片,陸續轉換成 Permanent Note,用自己的邏輯,重新排列組合那些
Literature Note 提供的資訊,然後寫成一則又一則的卡片筆記,如同示意圖右下角「白
色」的卡片。這些筆記,就是之後寫這邊文章的主要素材。
接下來,我在 Heptabase 的 Whiteboard 面板上面,隨意手動拖曳,進行排列組合,把
每一則筆記放到適合的位置,形成一個有架構、有脈絡的卡片組合。這個做法,體現了
Indexing Card 強調「空間位置」的特色,就像是把實體的卡片放在桌面挪動一樣。在這
個過程中,我對於每一則筆記之間的關係,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讓我產生了更多
Fleet Note 的想法,尋找更多 Literature Note 的補充資訊。上述的步驟是一個「動態
」的反覆流程,而不是線性的固定順序。
最後,經過了兩週的整理,把每一則 Permanent Note 調整到語句通順的程度,然後就使
用 Heptabase 的 Tab 功能,把所有的筆記陳列在右邊,把我要撰寫的這篇文章放在左半
邊。接下來的工作就顯得簡單許多,我只要依照脈絡,把所有的 Permanent Note 進行線
性的順序排列,微調段落之間的連接詞,就形成了這篇有結構的文章(Structured
Article)。這篇文章我認為就是「數位文章版本」的 ,本文前面的大綱就是紙本版的
Keyword Index。而在底下展開的完整全文,就是一套完整的思想脈絡,透過文章的方式
呈現出來(這也是數位筆記的好處,內容不會被卡片大小限制)。這份 Keyword Index
如同示意圖右下角「黃色」的卡片,正是串連了所有相關筆記的主要環節。
後記:好玩的體驗
最近這一個月以來,我的文章都是使用卡片盒筆記法搭配 Heptabase 來撰寫,這也是我
頭一次感覺到:寫筆記和文章的過程,可以是一種好玩的體驗(playful experience)。
這種感受有別於以往枯燥的「書寫」過程,它是一種更接近於「遊玩」的本質。
採取這套方法的優點,就是讓自己「循著興趣前進」,樂於主動探索、補充、解構、重組
手邊的卡片筆記。這篇長文也是因為這樣而寫出來,整篇文章的字數很多,可是撰寫的過
程卻十分有趣。最後附上本文的六條重點整理,幫助你充分理解我想表達的意思。
1. Fleet Note:「媒介」不重要,只要能快速捕捉、容易檢視、定期回顧,就是好方法。
2. Literature Note:用自己的話詳細闡述,寫下「條列式」的筆記和想法,標明出處。
3. Permanent Note:用「別人」看得懂的文字書寫,用跟「自己」相關和感興趣的事物去
連結。
4. Indexing Card:索引除了用於超連結的功能,筆記放在卡片盒的「位置」,本身就是
記憶的一部分。
5. Keyword Index:手動整理關鍵字索引的筆記卡,重點在於建立一套方便未來回想、搜
尋和連結的「脈絡」。
6. Playful Experience:使用適合的方法和工具,筆記和寫作可以成為一種「好玩」的體
驗。
如果你對於卡片盒筆記法感到興趣,可以延伸閱讀我的另一篇文章〈風靡歐美的卡片盒筆
記法是什麼?12 個法則和重點整理〉。如果你對我「使用 Heptabase 實踐卡片盒筆記法
」6的方式有任何的問題或建議,歡迎留言告訴我,我很期待能發揮卡片盒筆記法的全部
潛力。
--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一個愛書人的閱讀筆記
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我的說書頻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6.71.15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47869863.A.866.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