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紀律不如談自律】
杜書伍靜坐在辦公室,沈思著緩慢地說,「我對紀律的看法和別人不一樣,我不認為表面上的服從、說一動做一動就是紀律。紀律,如果想得比較徹底,應該不是壓迫性的命令所形成的,而是深思熟慮後的自我要求,然後變成自己的習慣。」說這些話的杜書伍,其實企圖要把「紀律」兩字演繹成他心目中的「自律」。
儀容整肅是自我要求
這是杜書伍多年的習慣:總是好整以暇,談結構、談思想。遠在四十年前的交通大學時代,他就以「少年老成」出名。「我們在大學時代上課穿汗衫、球鞋、短褲的,就只有他(杜書伍)穿西裝打領帶,不叫他老杜那要叫什麼?」杜書伍的大學同學這麼說。
但是針對老友的消遣,他也有深入的分析。首先,他答辯說,因自己出身公教家庭,他的母親要求小孩服裝儀容整潔是理所當然的事;至於穿西裝打領帶是他對自己身為大學工程科系學生的自我要求,是他給自己定下的紀律。
他甚至充滿危機感,在大家都還在做黃金四年的美夢時,他就想到要去低一屆的交大管理科學系去修會計、心理學、行銷、庫存管理等實用的商科課目,「所以那時候我修的課,事後想想,是比較有計劃的!」他坦承。
思考必須內化為習慣
從小注重儀容的杜書伍,遇到領導的議題,凡事也有退而三思,不想透徹,不會行動的好習慣,或者說,好紀律。
「瞭解一個觀念、理論並不難,但是瞭解與應用之間,往往存有不小的差距。觀念不是被拿來談論的,而是應該被應用。知而不行,可說一點用處都沒有。既然要用,就必須內化而成為習慣,如此才能產生持續的效果。」他在對全球聯強員工固定的談話,刊登在內部「聯強EMBA」的文章,曾如此強調。不瞭解他的個性的人,往往覺得他的話「玄之又玄」,總是講到非常抽象的比喻。但是如果懂一點他的閱讀嗜好、品味,就不難掌握他的理路。
他年輕時愛讀心理學,覺得能夠知己知彼,有一種洞察人心的快感;從事科技業後,縝密的思緒,洞察機先的市場嗅覺,使他一路在集團快速被拔擢總裁的重要位置。
自律才能從心所欲
但是他可不是一個只喜歡談論理論的思考者。事實上,他律己甚嚴,從1976年9月到神通電腦擔任研發工程師以來,他就告訴自己,「既然我學的是科技,我該要在實務上好好歷練。本來打算在研發方面鑽研二年後,再轉往行銷部門歷練。」結果因為內部人事流動,九個月後他就同時接下行銷工作。在那個一個人當兩個人用的年代,他白天跑業務,晚上要教客戶如何使用電腦,客戶上完課他還要自我進修、K資料,因為明天又要拜訪新客戶。
杜書伍自律甚嚴的紀律,以及終身不斷的自我鞭策、學習,讓他雜學豐富,學富五車,丟到哪一個位置,都能遊刃有餘。「我從來都沒有刻意去學些什麼才藝。」杜書伍說,年過50之後,他發現最常做的是,無論在書房、或辦公室,他已經有點提早到了《論語》所說的「從心所欲,不踰矩」,他說,思考讓你清醒,只要能想透徹,紀律自然形成,完全不假組織的「胡蘿蔔和棍子」(獎賞和懲罰),就可以調整自己的行為到組織目標所要求的「紀律」,至少他一直都是這樣自發性地要求自己。
管理者要先自律才能律人
他一直不覺得自己是絕頂聰明、可以臨時抱佛腳的人,所以他總是維持某種程度的認真去應付「正當性」較高的例如「學業成績」;但是進入社會後,這種危機感又讓他步步為營,所以凡事就變得非常投入,因為投入,所以細心。他自承,剛出社會時,由於求好心切,上級長官給他定義的工作,他不會依樣畫葫蘆,只把份內做好就好,他還會觸類旁通,把工作擴大化,自然學到更多經驗。
在這個跳槽如家常便飯的時代,杜書伍給30多歲年輕人的忠告,出乎意料地,竟是一句閩南語俗諺──「戲棚下站久就是你的」。他以身作則告訴青年們,紀律第一步是要來約束自己的,然後等到你坐上主管的位置,才有資格來約束屬下。紀律就是自律,而比較不是他律。(本文摘錄自《遠見三十雜誌》,作者游常山)
#連結閱讀:
1.從考上大學的那一天,就開始為未來做準備
https://bit.ly/33XAEd9
2.傾注全力 得到受用一生的收穫
https://bit.ly/3d2YwA9
3.不停換工作,只會浮在半空中
http://bit.ly/3qkxJow
🌏聯強國際為亞太第一大、全球第二大資通訊通路集團,2019年全球營收規模突破台幣1兆3,500億元。
🎯知識與經驗的分享,是我們回饋社會的方式。
俗諺大全 在 早安健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咳血半年一日治癒!懷疑肺癌卻找無病因…竟是食物卡氣管
【防肺癌飲食大全📝:】俗諺說:「醫生怕治嗽。」就知道「咳嗽」這個毛病有多棘手😖!五十歲黃姓男子,半年來胸口時常感覺不舒服,咳嗽的痰偶爾有血絲,害怕自己是不是罹 #肺癌💢,醫院一間一間換就是查不到。沒想到,竟是「這件事」惹禍...👇
俗諺大全 在 杜書伍 聯強集團總裁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談紀律不如談自律】
杜書伍靜坐在辦公室,沈思著緩慢地說,「我對紀律的看法和別人不一樣,我不認為表面上的服從、說一動做一動就是紀律。紀律,如果想得比較徹底,應該不是壓迫性的命令所形成的,而是深思熟慮後的自我要求,然後變成自己的習慣。」說這些話的杜書伍,其實企圖要把「紀律」兩字演繹成他心目中的「自律」。
儀容整肅是自我要求
這是杜書伍多年的習慣:總是好整以暇,談結構、談思想。遠在四十年前的交通大學時代,他就以「少年老成」出名。「我們在大學時代上課穿汗衫、球鞋、短褲的,就只有他(杜書伍)穿西裝打領帶,不叫他老杜那要叫什麼?」杜書伍的大學同學這麼說。
但是針對老友的消遣,他也有深入的分析。首先,他答辯說,因自己出身公教家庭,他的母親要求小孩服裝儀容整潔是理所當然的事;至於穿西裝打領帶是他對自己身為大學工程科系學生的自我要求,是他給自己定下的紀律。
他甚至充滿危機感,在大家都還在做黃金四年的美夢時,他就想到要去低一屆的交大管理科學系去修會計、心理學、行銷、庫存管理等實用的商科課目,「所以那時候我修的課,事後想想,是比較有計劃的!」他坦承。
思考必須內化為習慣
從小注重儀容的杜書伍,遇到領導的議題,凡事也有退而三思,不想透徹,不會行動的好習慣,或者說,好紀律。
「瞭解一個觀念、理論並不難,但是瞭解與應用之間,往往存有不小的差距。觀念不是被拿來談論的,而是應該被應用。知而不行,可說一點用處都沒有。既然要用,就必須內化而成為習慣,如此才能產生持續的效果。」他在對全球聯強員工固定的談話,刊登在內部「聯強EMBA」的文章,曾如此強調。不瞭解他的個性的人,往往覺得他的話「玄之又玄」,總是講到非常抽象的比喻。但是如果懂一點他的閱讀嗜好、品味,就不難掌握他的理路。
他年輕時愛讀心理學,覺得能夠知己知彼,有一種洞察人心的快感;從事科技業後,縝密的思緒,洞察機先的市場嗅覺,使他一路在集團快速被拔擢總裁的重要位置。
自律才能從心所欲
但是他可不是一個只喜歡談論理論的思考者。事實上,他律己甚嚴,從1976年9月到神通電腦擔任研發工程師以來,他就告訴自己,「既然我學的是科技,我該要在實務上好好歷練。本來打算在研發方面鑽研二年後,再轉往行銷部門歷練。」結果因為內部人事流動,九個月後他就同時接下行銷工作。在那個一個人當兩個人用的年代,他白天跑業務,晚上要教客戶如何使用電腦,客戶上完課他還要自我進修、K資料,因為明天又要拜訪新客戶。
杜書伍自律甚嚴的紀律,以及終身不斷的自我鞭策、學習,讓他雜學豐富,學富五車,丟到哪一個位置,都能遊刃有餘。「我從來都沒有刻意去學些什麼才藝。」杜書伍說,年過50之後,他發現最常做的是,無論在書房、或辦公室,他已經有點提早到了《論語》所說的「從心所欲,不踰矩」,他說,思考讓你清醒,只要能想透徹,紀律自然形成,完全不假組織的「胡蘿蔔和棍子」(獎賞和懲罰),就可以調整自己的行為到組織目標所要求的「紀律」,至少他一直都是這樣自發性地要求自己。
管理者要先自律才能律人
他一直不覺得自己是絕頂聰明、可以臨時抱佛腳的人,所以他總是維持某種程度的認真去應付「正當性」較高的例如「學業成績」;但是進入社會後,這種危機感又讓他步步為營,所以凡事就變得非常投入,因為投入,所以細心。他自承,剛出社會時,由於求好心切,上級長官給他定義的工作,他不會依樣畫葫蘆,只把份內做好就好,他還會觸類旁通,把工作擴大化,自然學到更多經驗。
在這個跳槽如家常便飯的時代,杜書伍給30多歲年輕人的忠告,出乎意料地,竟是一句閩南語俗諺──「戲棚下站久就是你的」。他以身作則告訴青年們,紀律第一步是要來約束自己的,然後等到你坐上主管的位置,才有資格來約束屬下。紀律就是自律,而比較不是他律。(本文摘錄自《遠見三十雜誌》,作者游常山)
#連結閱讀:
1. 人分三等,你是哪一等?
https://www.facebook.com/SYNNEXTU/posts/992550790941985
2. 「紀律」就是專業,「專業」就要紀律
https://www.facebook.com/SYNNEXTU/posts/764081533788913:0
3. 沒有紀律,就沒有積極度
https://www.facebook.com/SYNNEXTU/posts/764083677122032
◎聯強國際為亞太第一大、全球第二大資通訊通路集團,2018年全球營收規模突破台幣1兆2,400億元。
◎知識與經驗的分享是我們回饋社會的方式,如您認同杜書伍的觀念專欄,歡迎交流及分享1️⃣按讚👏🏻👏🏻2️⃣分享👬👬3️⃣追蹤粉絲專頁--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