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青年希望 掃毒聖戰才會贏
2016-10-12 00:28聯合報 許福生/警大警察政策所教授(台北市)
宜蘭縣政府每年到校園進行防毒宣導,青少年吸毒人數仍持續上升。 圖/宜蘭縣政府提供
近來毒品氾濫,檢警訂出戰略目標及工作重點,希望打贏這場「聖戰」。只是政府雖年年掃毒,監所早人滿為患,吸毒人口卻沒減少,新政府想打贏毒品戰爭,還是須回到「首重降低需求、平衡抑制供需」,採取「公共衛生三級預防模式」概念,將反毒政策轉向注重「防止新的毒品人口產生」與「減少原有毒品人口」,將防線推及上游預防工作,從偏重斷絕供給,轉向重視降低需求,不能只靠檢警調大軍。
首重降低需求,需深入了解吸毒原因。筆者長期擔任危毒講習的授課,觀察此波K他命數量居高與新興毒品竄起,主要因素為好奇、無聊、未來無目標、同儕影響、成癮性低;次要因素為抽菸、遊樂型、高風險家庭、輟學、工作怕苦不穩定、無刑責、藥價低。課堂上筆者常問為何要再度使用?回答對K他命的渴求是相當常見答案,若吸菸沒加上K粉,感覺完全沒味道,也就是已習慣於此味道,況且認為拉K是一種壞習慣而已,不像在吸毒。
社會上普遍建議應將現行列為第三級毒品的K他命提升至第二級毒品,以強化刑罰威嚇力。然而,縱使K他命心理依賴性不低,但畢竟其成癮性較低,如改列為第二級毒品,依法應施以觀察勒戒,與現行對於施用第一、二級毒品者係戒除其身癮之目的不同,應以心理諮商輔導為主。
現行成年施用K他命仍可處罰鍰,並限期接受毒品危害講習,採取廣義除罪化型態,即不將其視為犯罪施以刑罰而改以行政罰處之;且少年施用第三、四級毒品,若依其性格及環境可構成虞犯行為,依法仍可由少年法院依保護事件處理,仍有威嚇效果,而非不罰。
在此不確定年代下養成吸毒的壞習慣,青少年需要的是愛與支持,給年輕人未來有希望,才能防止新的毒品人口產生。對於施用三級毒品者,除裁罰講習外,適度引入輔導治療手段,採取多元化的分級處遇,針對再犯、三犯以上採取不同方式因應,才可能減少原有毒品人口,才可能打贏這場「聖戰」。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