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在這種理念的引導下,羅斯格德和他的合伙人創造了世界上首座戶外空氣淨化器「除霾塔」(Smog Free Tower)。它只有23英尺(約合7米)高,看起來像微縮版的鉻合金框架摩天樓。但它的內部有一台功能強大的真空吸塵器,利用電離技術吸入霧霾,濾掉其中的有害顆粒,然後排出淨化後的空氣。羅斯格德稱,這台機器可以在36小時內淨化一個足球場大小的空間內70%至80%的空氣。
這座塔由羅斯格德和各領域的專家共同設計,之後在鹿特丹進行了測試。不過現在它將接受一項大得多的挑戰:中國環境保護部最近委託羅斯格德於9月在北京的一個公共場地臨時安裝這種淨化塔,看看它在淨化有巨大危害的霧霾空氣方面表現如何。這樣的空氣正在令中國最大的幾座城市的民眾感到窒息。之後,它將在接下來的一年裡前往其他四座中國城市,展開一場戰霾之旅,還會舉辦相關教育活動。
中國人和羅斯格德均未抱有幻想,以為這樣一座塔可以讓中國的總體大氣質量產生實質變化。
在環保部旗下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擔任秘書長的劉國正表示,要應對霧霾問題的根源,中國需要進行大膽得多的嘗試。「不過,除霾塔起到的警示作用仍然非常重要,」他說。「它能提醒我們抗擊霧霾問題的使命和責任。」
北京的環保活動人士馬軍也贊同這一觀點。他將除霾塔項目稱作一種「行為藝術」,旨在提高有關大氣污染的意識。
不過,羅斯格德認為這是邁出的第一步。
此外,除了對環境可能產生的影響,除霾塔所代表的創新精神也有其重要性。
「這顯示了城市在尋找新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為創業人士、發明家和居民組成的多樣化社群想出新點子開闢道路,」諮詢機構Citymart的薩沙·哈塞邁耶(Sascha Haselmayer)說。Citymart的總部位於紐約,幫助各大城市應對問題並分享解決方案。
羅斯格德稱,來自中國政府和他所在機構的人員將對這座除霾塔附近的空氣進行監測。它的功率為1400瓦,與電水壺相當。
這個項目的一個副產品與除霾塔本身一樣充滿想像力:從空氣中提取的碳顆粒會被壓縮並封存到亞克力中,製成戒指、袖扣和小方塊出售。由此得來的收益將被用於推進更多除霾塔的研發與建設工作。
現年36歲的羅斯格德說,眾籌活動為除霾塔貢獻了初始的11.3萬歐元(約合83.2萬元人民幣),而這些紀念品就是在這次活動中提供的。捐贈250歐元,即可得到戒指。他透露,自己收到了1600個預訂單,多數是為了訂戒指,價格與之差不多。
項目的原型機基於目前在醫院和停車場淨化系統裡使用的技術。羅斯格德表示,花了兩年時間研發,用了「100萬歐元左右」。除了眾籌得來的錢,鹿特丹市政府、鹿特丹港口、荷蘭的Doen基金會(Stichting Doen)與羅斯格德工作室也提供了資金支持。
代爾夫特理工大學(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納米顆粒物專家鮑勃·烏爾塞姆(Bob Ursem)為羅斯格德工作室擔任了早期顧問。他設計出了一種讓顆粒物帶上正電荷從而從空氣中提取出來的辦法。
羅斯格德表示,除霾塔的想法源於他2013年的北京之行。他那時得知,席捲北京的霧霾極為嚴重,導致一年中有些時候孩子們無法去室外玩耍。
他的除霾塔還引發了其他一些城市的興趣,包括墨西哥城、印度的新德裡和孟買,以及智利的聖地亞哥。
這個項目體現了羅斯格德的完形:具有技術與社會意義,聯通性與詩意結合在一起,從而創造一種體驗都市景觀的方式。「在塔周圍呼吸着較為清新空氣的人會講述怎樣的故事呢?」他問道。「在我的生命中,身體體驗會改變我,讓我產生不同的視角。我的工作就是創造這種氣氛。」
羅斯格德出生在數學教師家庭,在荷蘭西部的鄉村湖區新科普長大。然後,這個鄉下男孩進了城。
「愛上姑娘之前,我就愛上了城市之類的地方,」他說。「16歲的時候,我就想着,『啊,安特衛普!』」
學習了藝術與建築之後,他決定留在鹿特丹,因為那裡「擁有港口城市的進取精神,」他說。「讓我有了環境來嘗試不同的理念,允許我犯錯。」
他開設了羅斯格德工作室,坐落在面積逾一萬平方英尺的廢棄玻璃廠裡,離港口不遠。公司通常雇有15人,由設計師、工程師與後勤人員組成,不過要是特定項目需要添一些專家的話,團隊規模可能漲至30人。
除了除霾塔,羅斯格德另有兩個項目在吸引國際關註:與荷蘭基礎設施服務公司Heijmans合作的智能公路(Smart Highway)和梵谷單車道(Van Gogh Bicycle Path)。兩個項目均採用可以白天在陽光下充電、晚上發光的塗料。
智能公路上用的塗料(試點項目在荷蘭的奧斯市進行)會發出綠光,亮度足以讓路燈變得沒有必要。(在艾恩德霍芬進行的)單車道項目則以梵谷的作品為靈感,色彩繽紛,蜿蜒曲折。
還有一個項目涉及採集產光的海洋浮游生物雙鞭毛藻來生產夜間發光的液體。「我們在努力改進這種生物的生命質量、它的產光強度,同時去掉它的氣味,」他說。「目標是用百分之百的自然光線流來點亮一整條單車道。」
羅斯格德將自己描述為注重當下的未來主義者。
「並不是說,我擁有一切的答案。關鍵是以建議的方式思考問題,而不是妄下判斷。做事的手法是打造東西,把它展示出來。」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