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9 新北市議會業務質詢🔸
今天特別在議場跟教育局長分享雨蓁看的電影,前幾天也在臉書分享並推薦族人們去觀賞,電影的名稱叫「無聲」,改編取材自2011年人本基金會揭發的《台南啟聰學校集體性侵事件》。
會特別提到這部電影,是想提醒教育局,
校園單一事件(霸凌、性侵、歧視...等)的處理若不即時有效,
或處理過程草率,用息事寧人的方式,很容易就會演變成更大問題。
重大安全事件的發生,事前一定有肇因,
加上弊端沒有被即時處置而導致的嚴重後果。
加上最近有許多族人家長不斷反應,
學校老師對於原住民族孩子教育上、言語上的歧視行為,
不管其出發點是否良善,但教育本身的目的不是分數的高低,
或是刻板印象認定孩子們一定具備什麼能力,
必須要朝著既定的道路發展...
教育真正的功能是讓孩子們知道如何做人處事,怎麼與社會各階層、不同族群相處,並 #懂得尊重和包容。而學校老師們的言行舉止對孩子們來說都是最直接的影響的,如此漠視並由上而下的隱形歧視或言語霸凌,只會造成更多的悲劇發生。😢
所以雨蓁強烈建議教育局局長,帶著一級主管們一起去觀看這部電影,
反思、了解教育的意義和抑制霸凌的重要性,能更包容多元文化,並著重師資的教育及培力,以及校園事件通報系統的完善,盡一切力量維護校園友善及安全環境。
很驚喜得知,侯市長相當重視教育和孩子,特別安排電影院包場,請所有各局處同仁共襄盛舉,一起去看這部電影,也一起反思扮演每個重要位置的我們,還能做些什麼讓市政更順暢、民眾更滿意、社會更安全!
#鐵漢柔情侯友宜
#教育局 #無聲
#捍衛原權 #誰雨蓁鋒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賢賢的奇異世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荒野大鏢客2 #Red Dead Redemption 2 #西部牛仔 荒野大鏢客2裡面的故事是真的嗎?究竟狂野西部牛仔的歷史裡面是不是真的有范德林幫呢?Red Dead Redemption 2, HenHenTV奇異世界 42 各位大家好,歡迎收看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原住民各族長相 在 林務局-森活情報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防疫優先!芬多精島民 療癒登場】
島上每日都有加強環境清潔與消毒,請安心上島。
18座島任你遊,島中充滿芬多精、負離子、活氧,漫步島上呼吸清新空氣,享受大自然的洗禮,做好體內保養,提升自我免疫力!病毒退散去!
芬多精島民護衛隊,Let’s breathe!
– 呼吸順順小隊:吸~吐~吸~吐~,鎮靜提神好舒暢!
– 頭好壯壯小隊:一~二~一~二~,強身健體抗病毒!
– 蟲蟲GG小隊:Defence~Defence~,防蟲除蟎最天然!
登島祕辛:
島民特徵:芬多精島民,長相可愛賣萌、個性活潑充滿正能量,喜歡結伴而行,自組護衛隊,目標療癒緊繃的身心
島中尋寶:雨林植物、瀑布、步道、花朵、鳥兒、動物、秘密場域
入島守則: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每日入島人數限制
登上五星島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賞櫻、觀日、看雲海、賞夕陽、登山健行,買套票上島享優惠。
–「知本國家森林遊樂區」
少見的熱帶雨林樣貌,還有一座面積300多坪、種植50多種芳香藥草的「花見知本百草園」。
–「富源國家森林遊樂區」
廣達30公頃的樟樹造林地,彷彿電影《阿凡達》中異星球森林的美妙場景。
尋訪更多國家森林遊區
因不同的海拔高度,各島呈現獨特的森林樣貌,都非常值得前往探索!
更多資訊請參考「台灣山林悠遊網」
http://recreation.forest.gov.tw/
想瞭解森林療癒,也可以聽聽在原住民族廣播的節目-Misaniyaro部落生活旅行 第25集、第26集喔! http://alian963.ipcf.org.tw/programs_view.php
原住民各族長相 在 CUP 媒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暗黑料理:蝙蝠烹飪史】
文:Billy Tong
這次武漢肺炎大爆發,不少人懷疑病毒由蝙蝠傳染給人。很多人就歸咎於當地人吃野味所致,其中一名內地女網紅吃蝙蝠的影片,就在全球瘋傳,後來證實該影片是在太平洋島國帛琉拍攝,但影片已經加深了對華人的種族歧視。其實,蝙蝠料理比人們想像中來得普及,讓我們梳理一下蝙蝠烹飪史。
根據國際蝙蝠保育組織,現時全球共有超過 1,390 種蝙蝠,約佔全球哺乳類動物 4 分 1。據悉早在數以萬年之前,人類就已經開始食用蝙蝠。在夏洛特公主灣(Princess Charlotte Bay),澳洲的石洞壁畫就顯示,數以萬年前,原住民就已經食用蝙蝠,並用於宗教儀式。蘇美爾時期的美索不達米亞古城邦波爾西帕(Borsippa),人們就會以鹽醃蝙蝠,然後當沙律吃。現時在部分亞洲、非洲國家和太平洋島國,例如中國、泰國、印尼。依然有人進食蝙蝠。在美國關島,當地人就會烹煮瑪利安娜狐蝠,其中查莫羅人更視吃蝙蝠為重要的身份認同一部分。
在東非坦桑尼亞奔巴島(Pemba Island),人們便經常捕食奔巴大狐蝠(Pemba flying fox bat)。奔巴大狐蝠是現存最大的蝙蝠,展翅長到達 1.6 米,如人一般高。奔巴人差不多晚晚吃大狐蝠,因為過度捕獵的關係,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一度把奔巴大狐蝠列為瀕危動物。1976 年出版的 Unmentionable Cuisine,記載了薩摩亞人如何煮食果蝠,他們會先去掉毛和皮,切除內臟,再把蝙蝠斬件,然後烘烤,或者以鹽、胡椒和洋蔥炒。已故美國暢銷作家 Jerry Hopkins,一生撰寫 39 本書,不少有關地方風俗和飲食。在 2019 年,有出版社就再版其著作 Extreme Cuisine,當中詳細記錄了他在 1993 年到訪胡志明市一間餐廳的經歷。侍應主動向他推介喝果蝠血,點餐後,侍應抓來一頭活果蝠,然後用小刀割喉,鮮血直流到玻璃杯,一眾客人就這樣生喝果蝠血。
Hopkins 分析指,進食蝙蝠的歷史如此悠久,是因為蝙蝠很容易捕捉。人們在洞穴架起漁網,輕易就有收穫,一個獵人用散彈槍的話,每次可以捕獲到 20 至 30 隻;而且蝙蝠脂肪含量低、蛋白質含量高,是一些山民和島民重要的營養來源。另外,各地人們相信食用蝙蝠能有神奇功效,很多人覺得吃蝙蝠可以壯陽,而有柬埔寨人認為吃蝙蝠可以治咳補眼。
不過,在很多文化中,蝙蝠是不祥的東西。在聖經利未記 11 章,有提到蝙蝠是「雀鳥中你們當以為可憎、不可吃的」(蝙蝠其實是哺乳類動物)。蝙蝠在美國、愛爾蘭、印度,都被視為死亡的象徵。在很多民族傳說,惡魔以蝙蝠的形象出現。史杜克知名小「德古拉」(Dracula)中,吸血鬼德古拉的造型便參考了蝙蝠。除了不潔之外,人們不吃蝙蝠也因為牠們長相實在太猙獰,而且牠們的肉不多,若非把蝙蝠原隻上碟,否則要花很多頭才可以弄好一道菜,煮蝙蝠的過程也會傳出刺鼻的氣味。
除了文化和觀感考慮,更大問題是吃蝙蝠會帶來健康風險。2017 年,科學家證實沙士病毒的源頭是菊頭蝠;2019 年,科學家的研究推斷,果蝠是伊波拉病毒的天然宿主。除此之外,塞拉里昂的果蝠,也被指帶有跟伊波拉病毒相似的馬爾堡病毒;在馬來西亞,醫生發現蝙蝠會透過唾液把立百病毒(Nipah Virus)傳到生果或者其他動物。除了上述的致命病毒外,2003 年一篇醫學報告指,關島查莫羅人得到 ALS-PDC 認知障礙症的比率,遠遠高於島內其他族群,原因相信跟他們常常進食狐蝠有關。狐蝠以蘇鐵樹的種籽為糧食,體內就累積了很多蘇鐵樹的神經毒素。
圖片來源:BAY ISMOYO/AFP via Getty Images
詳細全文:
http://bit.ly/2uakSxS
延伸專題:
【陶傑:沒有港獨藏獨,只有「武毒」和「中國病」】
http://bit.ly/2GvETBh
【武漢肺炎 —— 東南亞佛系抗疫原因:中國】
http://bit.ly/2UmgztR
【疾病政治學:為何疫病是個政治問題】
http://bit.ly/2Rddqth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 http://bit.ly/2XdWXqz
原住民各族長相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荒野大鏢客2 #Red Dead Redemption 2 #西部牛仔
荒野大鏢客2裡面的故事是真的嗎?究竟狂野西部牛仔的歷史裡面是不是真的有范德林幫呢?Red Dead Redemption 2, HenHenTV奇異世界 42
各位大家好,歡迎收看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最近開始玩荒野大鏢客2,或者叫荒野狂殺2 ,Red Dead Redemption 2。對於狂野西部的時代真的可以說是著迷了~究竟牛仔時代是怎樣的呢?那這牛仔精神如何變成可以代表美國人的精神呢?
如果你是第一次看我的影片,我頻道主要的影片主要就是一些稀奇古怪,靈異和一些科學無法解釋的題材,當然也有一些我即興想到的主題,好像這次的主題,如果你也喜歡這些題材,歡迎你訂閱HenHenTV,也記得打開旁邊的小鈴鐺,還有在我的頻道的右下方有個FBlogo,點進去like HenHenTV的粉絲網頁,然後在following那裡按see first,那你就可以追踪我影片的最新動向了。
那你準備好進入牛仔世界嗎?
West Cowboy,西部牛仔,顧名思義,就一定是和牛有關,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過後,把西班牙的牛帶到美國大陸去,過後牛群大量的繁殖下,就產生了牛仔這個工作。西班牙人把歐洲飼養牛群的方法帶到了墨西哥去,過後又傳到德克薩斯州去。所謂的荒野那時並不是沒有人住的,在早期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前,其實已經有原住民住在那邊,所以說哥倫布並不是 ‘發現’,而是其實早已經有人住在這裡了,當哥倫布到了美洲大陸,以為自己去到印度,就稱這裡的原住民為印度人(indios)西班牙話,過後後人發現這個錯誤,才開始區別西印度人(就是印第安人)和東印度人(就是印度人)
印第安人,屬於東亞人種的美國支系,和東亞人有著共同的樣子,如果大家有看我亞特蘭提斯的影片,印第安人文明是亞特蘭提斯人創建的,所有在還沒有航海技術之前,原住民早已在這個美國大陸落地生根了。
的確,你如果看印第安人的長相,一點都不像是美國人,比較像是世界各地的原住民,例如沙巴的卡達山人,台灣的原住民,其實都長得有點像。。。大家覺得呢?
我們回到這裡,那時的美洲大陸有著三大文明,瑪雅文明,阿茲達卡文明和印加帝國文明,都在白人來到這個大陸的時候開始滅絕,原因是那時的文明還在做著人體獻祭的文化,對於歐洲人來說是極度野蠻的行為,因此他們大量的屠殺了原住民,並且他們也帶來了致命的病毒,天花。。。這個幾乎把整個美洲的文明滅絕,也就是可以理解為什麼那些文明突然間好像空白了一樣,只留下到至今也無法解釋的遺跡和傳說。那究竟誰才是野蠻民族??
那牛仔最早期開始時並不是白人,而是非洲籍黑人和拉丁美洲人,過後由於有人集聚的地方就會有城鎮,因此就開始有了牛仔的這個稱號,由於是當時還沒有火車鐵路開始之前,聯邦政府對於這片西部荒野也管不著那麼多,所有他們並不只是趕牛的Cowboy,而是用以暴制暴的方法去維持他們不成文的秩序,那時可以說是無法無天的時代。那你們在電影裡面看到的決鬥和賞金獵人是真的有嗎?決鬥我覺得是電影的橋段吧?如果兩個人為了爭女人而吵架,就要決鬥的話,如果兩個人一起開槍,一起死去。。。那就杯具了~
賞金獵人倒是有的,下一段我們會講到。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組織,這裡不得不提在那裡開始的黑幫,在Red dead redemption 2裡面講的道奇范德林幫是真實存在嗎?在歷史裡面雖然在西部沒有這個黑幫,也沒有道奇。范德林這個人,但是卻有Hole-in-the-wall 幫派,這個Hole in the wall幫派嚴格來說並不是一個幫派,而是幾個幫派在1880-1890暫時性不成文的聯盟,如果有什麼事需要暫避風頭,他們會躲到一個叫Hole in the wall pass的地方。
你可能會想他們黑幫之間會各懷鬼胎,爾虞我詐,但是事實上他們比你想像中更和平共處,他們之間也被嚴禁搶其他幫派搶回來的錢財,更和平的解決幫派內的紛爭。
如果在當代混亂時期,真的有所謂的匪徒名人,那一定非Butch Cassidy布屈。卡西迪莫屬。他是歷史以來最成功的打劫火車的劫匪,在一次的火車劫案當中可以搶6000美金,相等於現在的五十萬美金左右。在1894年時,他因為偷馬而坐牢,出獄後就組織了Wild Bunch,過後著名的匪徒Sundance kid也來加盟,他們倆加上其他幾人一起打劫銀行,火車和一些大公司。在每次搶了錢過後,他們就會各奔東西,等到下次想幹案的時候又再一次聚集起來。聽說他們並沒有在玻利維亞的槍擊案中被政府官員擊斃,反之他們過後去了內華達州。卡西迪在猶他州的藏身地點也因此出名了,取名為卡西迪拱,圖中的就是卡西迪拱,這真的是一個好的藏身處,如果有政府官員接近,卡西迪在高處就會看到。
在Red dead redemption 2的第二個預告片裡面有看到一間叫Dalton賣槍械的店,這個店應該是影射當年令警方頭疼的道爾頓帮Dalton Gang,道爾頓幫剛開始並不是匪幫,而是當地的治安官,他們五兄弟當中的老大費雷德在一起圍剿盜馬賊中壯烈犧牲了。他的兄弟們也開始繼承他哥哥的遺志當上了治安官,但是當時政府不注重治安官,更拖欠他們的薪水,他們逼不得已就落草為寇,開始自己尋找生存和正義之道,當時的政府更用上4萬美金的懲金來通緝他們,可見他們幹的好事真的很多。。。
鮑勃。道爾頓總想要製造新聞出來,於是就大放厥詞jue ci說要在光天化日之下連搶兩間銀行,但是這就是他們的致命傷。。
原住民各族長相 在 leftabo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飛魚雲豹音樂工團「系列八」
布農專輯—林班原住民族的悲歡離合
林班歌-是居住在山林間的神仙們,面對現實困頓時,所賴以抒發的歌曲。五、六0年代,林務局僱請部落青年們上山整理林地,經常上山工作就是一、二個月。晚上烤火無聊時,常常用一把吉他,幾個人哼哼唱唱,就編出一些歌曲出來。
這張專輯裡面的八首林班歌,雖然多是男女對詠的情歌,但卻是原住民族在歷經百年來文化、經濟、社會的巨大破壞後,微弱、自我慰藉的掙扎之歌。
1.東埔之歌
2.三更半夜
3.情人的眼淚
4.牽牛歌
5.獨自行走
6.阿珠
7.難忘的心上人
8.歡迎歌
亞山:國小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唱林班歌了。以前新中橫測量的時候,砍樹、定標。聚在深山一個月,這邊有一個東埔山,他們住在那邊的工寮。從東埔山往下看就是東埔部落,因此做了這樣的一首歌。還有高雄的布農族,像桃源村的人也會來東埔這裡造林,也帶來了這些歌。
師母:以前小時候會好奇林班的工作,但媽媽不准。後來,有的人砍樹,砍到手斷了,我就不敢去了。
美珠:六月國小畢業後,七月就去林班了,往林班上山賺錢。即使是女孩子也一群人去林班。年長的人會照顧。當時的工錢一天一百多塊,當時的米一包也要一百多塊。上山砍草,砍杉木旁的草,有時候挖地種杉,有時候整地。一去就是一個禮拜,大家都睡在工寮,也不覺得那很苦。還可以玩躲貓貓。
有一次姑媽找我們去林班工作,要去杉林溪煮飯,二樓有燈,和我同行讀護校的同學就帶著錄音機、高跟鞋、漂亮的衣服要去照相,我們以為只是煮飯不需去山上工作。但是我們一到就想哭,暗暗的晚上沒有雨靴。隔天一早就要砍草,只好借姑媽的鞋子。後來我就去桃園的工廠工作。以前在林班工作,沒有喝酒、沒有電視,就是唱歌。晚上感覺暗暗的,唱歌感覺很好。在平地的時候,我們不會唱歌,因為在工廠會怕,看到平地人會怕,因為被欺負過。也有跟姊姊說,不要再去了,但還是又被調到別的地方。
木松:國中的時候和亞山一起到林班工作,都是寒暑假的時候,因為要籌學費,當時的學費都是自己交錢。那時候讀書自己要負擔,家人沒有鼓勵唸書。就只好跟著去林班賺錢。結果有一次被騙了,做了一個月才領三百多塊。 林班的帶工,標的都是平地人,工作的時候還要算時間,會算時間說還有三十秒就要開始了。
當時說累是會累,年紀越小,做的公差越多。年紀最小,大家會要你去拿水等等...。但是年長的人也會幫我們磨刀,所以那時候出公差是應該的。就這樣大概做了三年。當時的生活很很精彩,晚上不知不覺中烤火唱歌,我記得第一次唱 第二段林班生活多麼寂寞,那一段我們就不會唱。
伊曼:和高中畢業後當兵回來回到部落,沒有什麼可以做的,就和木松的妹妹一起去台中工作,一去就沒有回來,因為在台中賺錢比較多。在公司常常和排灣族打排球,就在那時候認識美秀,那時候的美秀很清秀,我還以為她是漢人。
木松:我們那時候有去公司看伊曼的女朋友,我們都說美秀怎麼可能看上伊曼?在公司大家都會到教會聚在一起。也有一些表兄弟會住在一起。
木松:女孩去林班男孩子都會照顧,....
亞山:但也要看長相啊......
美珠: 以前只有我一個小姐啊.....
亞山:美珠以前像猴子..
美珠:有時候我只要負責背便當,每天也有五百塊,但我還是一直跟著木松走......以前和木松還會錄歌,錄林班歌、詩歌,錄了好幾卷,常常邊錄邊哭,那時候也是萬壽負責彈吉他。
伊曼:以前去林班工作會哭,那麼小,長輩砍完草在上面休息,我們還在底下砍...
美珠:以前大人很過份,林班賺的工錢全部給爸爸媽媽拿走,很過份,也不會給我們一點。
王拓南:布農族過去沒有歌,只有八部合音。我們年輕的時候喜歡樂器,發現阿美族等各族群都有自己創作的歌,當時就有樣的感動,應該作一些布農族所創作的曲。於是就和伍清光編譜,我寫歌詞,從那個時後就開始布農族創作的歌,那時候是二十四歲的時候,二十幾年前,退伍後開車,原本要成立樂團,沒有人幫忙。
獨自行走 這首歌要說的是,住在山上人事少,一個人去工作走走,會寂寞,聽到鳥叫,在人憂傷聽到鳥聲會感到安慰。
木松:在林班工作學到要聽老人、長輩的話,畢竟他們很照顧我們。也學會了要刻苦耐勞,雖然很累,但別人可以作的,我們也可以做。晚上老人也會跟我們講關於布農族過去的生活。
亞山:過去在林班工作,長期生活在一起,彼此扶持互相幫忙,現在沒有林班的生活,小孩學不到過去大家族的互助。
木松:小孩子有什麼就是共享,有糖果一伸手,我們就會就會分,即使在石頭上打碎也會分。一定會給旁邊的人。
王拓南:過去在教會經常會有人來訪問,我們沒有布農族的歡迎歌,所以我們兩個人就做了這首歡迎歌。歡迎客人來到教會。
王拓南:作牽牛歌是因為小時候犁田,經常父母親叫去工作,每次要放牛餵牛,跟自然接近。三十年前部落是屬於安靜的現代化後就比較不一樣。
木松:以前不會磨刀、砍草,他們會下來幫忙。便當吃不夠分給我們,大家像大家族一樣彼此尊重,也尊重長輩。以前講話很謹慎,講話比較客氣。以前用狗去追山豬大家都會參與。有時候,一鄰的人全部一起去捕魚,大家在籃球場上分魚。大家也一起採收玉米。這是布農族固有的團結力。
美珠:我知道做這首歌的人在我國小的時候,有一個叫libu的年輕人,他喜歡我姊姊。國小的時候,那年輕人一直跟著我爸爸,但姊姊不喜歡他,他還是一直幫忙,要表現給爸爸看。他做這首歌是在醫院,可能是想她,覺得失戀了。這就叫做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這首歌國小的時候在東埔很流行,那時候大家都會唱,就是不知道這首歌的感情。在民國五十幾年的時候吧!
li bu:阿珠這首歌他們年輕人喜歡,我不喜歡。以前跟阿珠一起工作,後來到外面工作,出車禍,這首歌是在醫院做的,以前年輕唱的。
總監/張俊傑
製作人/陳主惠
編曲‧配器/陳主惠
演唱/布農文化工作室
Dama Daho(伍保國)
Dama Lo (伍文科)
Gina Hum hum(科月香)
I val(王錦蘭)
Aziman(史亞山)
La ngui(伍美珠)
Aziman(伍治中)
A boos(林美秀)
La niahu(伍木松)
Buni(全明花)
Daho(伍萬壽)
Umav(松金花)
Lini(方良吉)
A boos(全靜茹)
Baisu(王榮貴)
美術設計/周麗鈞
原住民各族長相 在 leftabo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飛魚雲豹音樂工團「系列八」
布農專輯—林班原住民族的悲歡離合
林班歌-是居住在山林間的神仙們,面對現實困頓時,所賴以抒發的歌曲。五、六0年代,林務局僱請部落青年們上山整理林地,經常上山工作就是一、二個月。晚上烤火無聊時,常常用一把吉他,幾個人哼哼唱唱,就編出一些歌曲出來。
這張專輯裡面的八首林班歌,雖然多是男女對詠的情歌,但卻是原住民族在歷經百年來文化、經濟、社會的巨大破壞後,微弱、自我慰藉的掙扎之歌。
1.東埔之歌
2.三更半夜
3.情人的眼淚
4.牽牛歌
5.獨自行走
6.阿珠
7.難忘的心上人
8.歡迎歌
亞山:國小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唱林班歌了。以前新中橫測量的時候,砍樹、定標。聚在深山一個月,這邊有一個東埔山,他們住在那邊的工寮。從東埔山往下看就是東埔部落,因此做了這樣的一首歌。還有高雄的布農族,像桃源村的人也會來東埔這裡造林,也帶來了這些歌。
師母:以前小時候會好奇林班的工作,但媽媽不准。後來,有的人砍樹,砍到手斷了,我就不敢去了。
美珠:六月國小畢業後,七月就去林班了,往林班上山賺錢。即使是女孩子也一群人去林班。年長的人會照顧。當時的工錢一天一百多塊,當時的米一包也要一百多塊。上山砍草,砍杉木旁的草,有時候挖地種杉,有時候整地。一去就是一個禮拜,大家都睡在工寮,也不覺得那很苦。還可以玩躲貓貓。
有一次姑媽找我們去林班工作,要去杉林溪煮飯,二樓有燈,和我同行讀護校的同學就帶著錄音機、高跟鞋、漂亮的衣服要去照相,我們以為只是煮飯不需去山上工作。但是我們一到就想哭,暗暗的晚上沒有雨靴。隔天一早就要砍草,只好借姑媽的鞋子。後來我就去桃園的工廠工作。以前在林班工作,沒有喝酒、沒有電視,就是唱歌。晚上感覺暗暗的,唱歌感覺很好。在平地的時候,我們不會唱歌,因為在工廠會怕,看到平地人會怕,因為被欺負過。也有跟姊姊說,不要再去了,但還是又被調到別的地方。
木松:國中的時候和亞山一起到林班工作,都是寒暑假的時候,因為要籌學費,當時的學費都是自己交錢。那時候讀書自己要負擔,家人沒有鼓勵唸書。就只好跟著去林班賺錢。結果有一次被騙了,做了一個月才領三百多塊。 林班的帶工,標的都是平地人,工作的時候還要算時間,會算時間說還有三十秒就要開始了。
當時說累是會累,年紀越小,做的公差越多。年紀最小,大家會要你去拿水等等...。但是年長的人也會幫我們磨刀,所以那時候出公差是應該的。就這樣大概做了三年。當時的生活很很精彩,晚上不知不覺中烤火唱歌,我記得第一次唱 第二段林班生活多麼寂寞,那一段我們就不會唱。
伊曼:和高中畢業後當兵回來回到部落,沒有什麼可以做的,就和木松的妹妹一起去台中工作,一去就沒有回來,因為在台中賺錢比較多。在公司常常和排灣族打排球,就在那時候認識美秀,那時候的美秀很清秀,我還以為她是漢人。
木松:我們那時候有去公司看伊曼的女朋友,我們都說美秀怎麼可能看上伊曼?在公司大家都會到教會聚在一起。也有一些表兄弟會住在一起。
木松:女孩去林班男孩子都會照顧,....
亞山:但也要看長相啊......
美珠: 以前只有我一個小姐啊.....
亞山:美珠以前像猴子..
美珠:有時候我只要負責背便當,每天也有五百塊,但我還是一直跟著木松走......以前和木松還會錄歌,錄林班歌、詩歌,錄了好幾卷,常常邊錄邊哭,那時候也是萬壽負責彈吉他。
伊曼:以前去林班工作會哭,那麼小,長輩砍完草在上面休息,我們還在底下砍...
美珠:以前大人很過份,林班賺的工錢全部給爸爸媽媽拿走,很過份,也不會給我們一點。
王拓南:布農族過去沒有歌,只有八部合音。我們年輕的時候喜歡樂器,發現阿美族等各族群都有自己創作的歌,當時就有樣的感動,應該作一些布農族所創作的曲。於是就和伍清光編譜,我寫歌詞,從那個時後就開始布農族創作的歌,那時候是二十四歲的時候,二十幾年前,退伍後開車,原本要成立樂團,沒有人幫忙。
獨自行走 這首歌要說的是,住在山上人事少,一個人去工作走走,會寂寞,聽到鳥叫,在人憂傷聽到鳥聲會感到安慰。
木松:在林班工作學到要聽老人、長輩的話,畢竟他們很照顧我們。也學會了要刻苦耐勞,雖然很累,但別人可以作的,我們也可以做。晚上老人也會跟我們講關於布農族過去的生活。
亞山:過去在林班工作,長期生活在一起,彼此扶持互相幫忙,現在沒有林班的生活,小孩學不到過去大家族的互助。
木松:小孩子有什麼就是共享,有糖果一伸手,我們就會就會分,即使在石頭上打碎也會分。一定會給旁邊的人。
王拓南:過去在教會經常會有人來訪問,我們沒有布農族的歡迎歌,所以我們兩個人就做了這首歡迎歌。歡迎客人來到教會。
王拓南:作牽牛歌是因為小時候犁田,經常父母親叫去工作,每次要放牛餵牛,跟自然接近。三十年前部落是屬於安靜的現代化後就比較不一樣。
木松:以前不會磨刀、砍草,他們會下來幫忙。便當吃不夠分給我們,大家像大家族一樣彼此尊重,也尊重長輩。以前講話很謹慎,講話比較客氣。以前用狗去追山豬大家都會參與。有時候,一鄰的人全部一起去捕魚,大家在籃球場上分魚。大家也一起採收玉米。這是布農族固有的團結力。
美珠:我知道做這首歌的人在我國小的時候,有一個叫libu的年輕人,他喜歡我姊姊。國小的時候,那年輕人一直跟著我爸爸,但姊姊不喜歡他,他還是一直幫忙,要表現給爸爸看。他做這首歌是在醫院,可能是想她,覺得失戀了。這就叫做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這首歌國小的時候在東埔很流行,那時候大家都會唱,就是不知道這首歌的感情。在民國五十幾年的時候吧!
li bu:阿珠這首歌他們年輕人喜歡,我不喜歡。以前跟阿珠一起工作,後來到外面工作,出車禍,這首歌是在醫院做的,以前年輕唱的。
總監/張俊傑
製作人/陳主惠
編曲‧配器/陳主惠
演唱/布農文化工作室
Dama Daho(伍保國)
Dama Lo (伍文科)
Gina Hum hum(科月香)
I val(王錦蘭)
Aziman(史亞山)
La ngui(伍美珠)
Aziman(伍治中)
A boos(林美秀)
La niahu(伍木松)
Buni(全明花)
Daho(伍萬壽)
Umav(松金花)
Lini(方良吉)
A boos(全靜茹)
Baisu(王榮貴)
美術設計/周麗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