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很會自己找樂子的妡妡,
默默的自己在紙上寫手稿,
寫完請我幫她拍報新聞:
頭條是新冠肺炎疫苗研發進度?!😲😲
再來是帶你認識台灣原住民,
你知道現在台灣原住民有幾族嗎?
最後還有貼心天氣預報,
提醒你明天該帶什麼出門❤️
看妡妡很認真的播報,完全不被亂入的堂弟打擾😂,媽媽決定幫你配上專業片頭😎

(連假早上去原住民文化園區,晚上的現學現賣,不錯不錯👍🏻👍🏻👍🏻)
#非常妡安
https://youtu.be/opMzvF7RUFU
同時也有8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烙野孩imyeahh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第一百零六部影片,我們自己找到的地方 烙野孩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E7%83%99%E9%87%8E%E5%AD%A9-108421374001542/ 烙野孩IG:https://www.instagram.com/im_yeah_hi/ 好想野營! ...
「台灣原住民有幾族」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灣原住民有幾族 在 Chun偶包媽咪勁量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灣原住民有幾族 在 阿米斯音樂節 Amis Music Festival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灣原住民有幾族 在 鄭弘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灣原住民有幾族 在 烙野孩imyeahh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灣原住民有幾族 在 吳鳳Rifat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灣原住民有幾族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灣原住民有幾族 在 什麼,你也愛台灣原住民?!We Love Taiwanese Aborigines 的評價
台灣原住民有幾族 在 阿米斯音樂節 Amis Music Festival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阿米斯國度 入境心得 16】
我來自都市長大的Amis wawa(阿美族孩子),部落在台東,阿美族名字叫Afih,中文意思是米糠,我的族名來自我家族中的長輩傳承下來,對我來說名字是承載我慢慢追尋自己根源的開端。
兩年前,我加入了拉志工,也是在音樂節背後默默付出的一群熱血的人,大家一起度過疲勞轟炸又難忘的音樂節,拉志工這個組織一直在發酵,或多或少我們的人生都被影響了不少。而我則是被受啟發,展開不同的工作領域挑戰,內心更不淡忘對於土地對於文化的感情與熱愛。
我很喜歡音樂節的那塊台灣拼圖,這塊土地上本來就有多元聲音與文化是值得被看見聽見的,而自己也從阿米斯當中的看見,從自身開始實際行動投入參與。絕大多數人都只是從教科書上,知道台灣原住民有幾族?有哪些祭典?能接觸文化的機會不多,在傳統主流社會中更是有多數刻板印象與誤解。
阿米斯國度把這些文化重新活化,「當文化能被重新活化,才能找到文化在當代綻放的模樣。我們在這片土地上,真實的體會土地最美的樣貌。」也代表我們有重新認識文化的可能。音樂節的第二天,我跟著一群熱血青年,一早就到都歷海洋教室 T.O.S Torik Ocean Surf n Rent,一起淨灘、一起滑SUP,雖然有越來越多人認識這塊土地,但我們也要還給土地乾淨的樣貌,以尊重愛護土地的心,一起守護它。
今年度我也開始,把我追尋自我身分認同的課題邁向到實際行動,從「族服登百岳」這個想法出現後,在自己熱愛的戶外運動中結合行動,實際的揹著自己完成製作的族服登上台灣百岳,過程中不斷反問自己,「我能為我的身分、文化做些什麼?」,或許這個小小行動只是一個開頭,未來有更多的可能繼續讓文化的精神延續下去。
台灣原住民有幾族 在 鄭弘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現場後,弘儀哥也沒休息,迎來新上任的行政院發言人 Kolas Yotaka,一上麥克風,發言人就立刻被考試「台灣原住民有幾族?!」
究竟Kolas能不能正確答題呢?
明天17:00請準時收聽(看)
#寶島全世界
------
全台收聽頻率:
北部地區|FM98.5
中部地區|FM99.1
雲嘉地區|FM91.3
花蓮地區|FM90.5
台南線上|FM90.3
台灣原住民有幾族 在 烙野孩imyeahh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第一百零六部影片,我們自己找到的地方
烙野孩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E7%83%99%E9%87%8E%E5%AD%A9-108421374001542/
烙野孩IG:https://www.instagram.com/im_yeah_hi/
好想野營!
好想野營!!
好想野營啊~~~!!!
這次心裡想的目標,有水、車好到達、有腹地能夠整理、沒有落石風險、不會因大雨而暴漲......,要的越多,越不好找......
原本心中有預選兩個地方,後來都不夠好,再加碼去兩個地方,還是不夠好,有的水太濁,有的路斷了,有的車無法到達......
就在絕望之際,想說有個地方沒進去過,進去看看吧,哇~~~
太棒了,就是我們這次過夜的地方!
車子可以到達,水面緊鄰路面,用石頭可以簡單造出深池,不會太深,有水流卻不會太強,不會危險,又有些許腹地,簡直是......
完美!!!
跟好友們開心的過了一夜~
剛到達時,遇到在地的住民5口之家,相談甚歡,很開心與他們交流&小酌幾杯,聽聽他們以前在這裡的故事,這些年來的變化~
過了一夜,天亮後有不少當地人前來戲水,都很友善,讓我很喜歡這裡的家庭~
不過......
離開之前,一群小朋友前來玩水,留下了不少垃圾,同樣的問題又浮現腦海,常有人說,要保護原住民族常活動的區域(或者是祕境),不要公開,不然很快就會被破壞,被玩壞......等
真的是這樣嗎?
我認為(其實以前也講過了),沒有什麼原住民族不原住民族之分,大家都是在這塊土地上生長&生活的人,只有重視環境的人與不重視環境的人的區別,沒有是不是這裡人的區別,重點還是在”教育”
希望資訊的進步,網路的發達,讓原本不知道或覺得沒關係的事,在一點一滴的潛移默化之中得到認識,這就是一種”教育"。
我不認為把一個地方禁了或不說出來,這個世界就會變更好。提升民眾的認知,提升素質事個不錯的途徑。
這次也跟大家玩個小遊戲,就先不說出這是什麼地方了,如果影片有10000個讚or 30萬觀看,我在來提示大家吧~
簡單的地方,就容易有垃圾,大家記得"帶什麼來,就帶什麼走",應該很簡單吧~加油!
瀑布溯溪路線每年都不一樣,山裡的狀況也每年都不一樣,出發前記得做好功課。
離開時要帶走垃圾,最好可以帶袋子幫忙撿垃圾。
對影片有問題可以在下方留言,有幫助的話🙇懇請按讚訂閱分享。
#Taiwan#台灣#野營#祕境
#Waterfall#瀑布#溫泉#Hotspring
#outdoor#戶外#旅遊#露營#Camping
#烙野孩#imyeahhi
台灣原住民有幾族 在 吳鳳Rifat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我在土耳其的家鄉是面海的一個小城鎮,那裡幾乎沒有山,只有海。所以我每次看到台灣的山區就覺得很特別,也很美!
這次全家一起來到花蓮瑞穗,這裡是台灣東部最漂亮的地方之一,我猜大家都知道牧場跟溫泉。不過我們的旅行這次有新的景點,一定要跟大家分享。
我們第一站是果子俠,這裡的果園很舒壓,小孩子可以體驗農村生活,包含找竹筍、烤麵包、認識生態。這裡也有很多天然農產品,像是柚子茶很值得品嚐。
第二站是三代務農,這裡春天有樹葡萄樹,秋天有落羽松可以欣賞。而且旁邊是腳踏車步道。跟我們一樣有小朋友的話可以體驗,好好玩❤️
第三站是奇美部落,這裡是大家應該聽過,因為泛舟的休息站也是這個部落。秀姑巒溪太漂亮。阿美族的朋友幫我們準備石頭火鍋,連餐具都是用葉子跟竹子做的。這裡的生活太神奇了,值得親自去體驗。
最後一站是馬立雲部落,這裡是撒奇萊雅族居住的地方。當天我被長輩們唱的歌感動到,幽美的聲音跟旋律讓我們有回到大自然的感覺。最後我們還一起體驗做「會唱歌的麻糬」就平安的完成2 天一夜的旅行❤️
歡迎看我們的影片,下次記得安排自己的瑞穗旅行🚗體驗不一樣的東部❤️
#遇見kohkoh瑞穗部落小旅行
#三代務農
#果子俠
#奇美部落
#馬立雲部落
遇見kohkoh-瑞穗部落小旅行:https://www.facebook.com/23.5trip
IG連結:https://www.instagram.com/ruisui235trip/
FOLLOW 吳鳳 Rifa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ifatkarlova/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ifatshowman/
Website: www.rifatkarlova.com
台灣原住民有幾族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我們日常:
「臺灣人」是由原住民族與先後多批的移民所組成,這些不同時期的新舊移民豐富了臺灣人們的群體。也因為臺灣從暫時歇腳與避難求生的地點,進化到不同國族相中為前進或反攻的基地,幾百年來歷史的曲折把相異背景的人們,帶到同一個小島上,各自努力尋找安身立命的過程就不可能很順遂。
雖然是來自不同成長背景的族群,但「公共的我們」在這塊同樣的土地上,服膺於時間的長流與突發的事件所架構成的歷史脈絡,慢慢地開始擁有類似的成長過程,形成了我們雖相異又相似的成長背景。從兒童、少年、到家庭,從農牧的日常,到各行各業工作的人,從鄉間到都會,我們一起面對考試、遊戲、運動、大眾娛樂,不論是布袋戲或是棒球,大家一起歡笑,一起成長。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台灣原住民有幾族 在 什麼,你也愛台灣原住民?!We Love Taiwanese Aborigines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 到底有幾族原住民族?新正名的族群都住在哪裡呢? 從現在開始,丟掉你以前在課本、在別的網站上所看到的原住民族分布圖,請以這張為準吧!── 連新正名的卡那卡那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