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複習。不過是說林熊徵的死因沒有被記載得很詳細啊ㄎㄎ。
-\-\
“當年國民黨來台劫收,都直接把台灣人殺掉,然後自己吞掉,像華南銀行,本來是板橋林家經營,後來國民黨直接說你台獨,把當年板橋林家林熊徵抓去刑求,然後把華南銀行股權都吞掉(林熊徵沒被殺死是因為他太太也是浙江人,叫作盛關頤,但沒多久林熊徵還是死了,推測是被刑求受內傷,傷重不治)
此外還有陳炘,哥大經濟博士,留學美國之後回台,戰後日本離開,留下的日產國民黨想拿走,但陳炘不想把日產交給外國人(事實上中華民國至今沒有取得台灣主權),所以成立大公企業收購日產,結果國民黨來台,228就把他殺死了
裕隆當初來台灣,在竹北創立台元紡織,但竹北土地也是國民黨劫收來的。後來1960年裕隆成立車廠,說要做汽車,結果國民黨說除了裕隆以外別的公司都不能設車廠,因為要共體時艱,結果其他車廠幾乎通通倒光
然後當年台灣人有買日本車,這時候1962年,國民黨又規定計程車通通不准開進口車,通過「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計程車只能開國產車,但其他車廠都被禁掉了,只有裕隆青鳥,所以全台灣的計程車都只能買裕隆,而且賣超貴。
之後各種保護各種補助,1974年還禁止日本車進口,逼大家只能買國產,雖然後來又開放了,但各種高關稅保護
然後你說這跟國民黨有什麼關係?喔,對,嚴慶齡是國民黨中常委,所以你就知道了
我直接說,國民黨就是敗類就是渣,是台灣的毒瘤,裕隆也是台灣的毒瘤
所以台灣應該跟日本統一,以後TOYOTA就是國產車,一台30萬有找,再也不用忍受裕隆,因為納智捷最便宜一台也要快60萬,所以跟日本統一,台灣人有車開,裕隆就甲賽”
#小編支持台灣獨立
#台灣國產車一台四十萬就可以了
#不需要跟什麼美國日本中國統一
台灣國產車一台四十萬就可以了 在 一台國產汽車可以開多少路程?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我自己是覺得如果有按時保養,該換什麼換什麼,這樣開到6-7十萬應該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我的目前里程數17萬多,如果都不換車再開二十年好像也沒什麼 ... ... <看更多>
台灣國產車一台四十萬就可以了 在 裕隆機械工廠,為台灣汽車工業的發展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政府成立「汽車工業督導小組」,改善國產車品質。 ... 國瑞汽車大型車生產累計一萬台達成。 ... 汽車進口關稅調降:小型車自42.5%降至40%,大型車自48%降至45%。 ... <看更多>
台灣國產車一台四十萬就可以了 在 [討論] 為什麼台灣一定要有國產車? - 看板car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板上關於國產車的議題又吵了起來
大多是以消費者的觀點來做切入
以消費者的立場來看 國產車又貴又沒撞測
明明少了關稅 為什麼還會賣到和進口車一樣貴?
這些在板上都討論到爛掉了
但如果以製造商的立場而言呢?
為什麼製造商非得要在台灣國產汽車?
國產化汽車 要不是車市規模夠大
要不然就是人力成本夠低
台灣兩個都沒有 年銷量只有40萬 人力還不便宜
(福特有說過在台灣的生產成本是亞太第二高 第一高的是澳洲 但是島了)
以focus舉例 全世界只有三個國家有國產focus:德國 中國 台灣
德國focus可以賣到全世界 歐洲汽車年銷量1500萬
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 年銷量2500萬
台灣只有40萬 產能基本上是全內銷
才1000台就好棒棒甚至產能不足
台灣國產車有沒有競爭力從外銷也能略知一二
台灣製造的車子要外銷 不是說出口就出口 要母廠同意 還要和國外所有製造廠競爭
當然規模 人力 成本 都拼不過國外 所以產能基本上是全內銷
(不過神A有出口到中東 眾所皆知Toyota在土耳其也有設廠 國瑞是怎麼說服Toyota 出口車
輛到中東的?)
所以國產車越來越少 一堆品牌乾脆收掉產線全進口 例如遠古時代的雷諾 福斯 SUBARU
近年則是SUZUKI BUICK 再來是MAZDA
三年前日本Nissan也有說過希望裕日車轉全進口
Ford差點被關廠 好在新世代focus Kuga賣的還可以
HYUNDAI Honda棄守轎車 只國產休旅車
(板上都說國產車多好賺 那為什麼現實是車商都不國產了?)
對於消費者和車商來說 似乎沒有誘因 沒有非得國產的理由
條件和台灣相同(人口兩千萬 車市四十萬) 甚至更好的國家 也都是進口車輛
台灣能夠國產汽車 放眼全世界反而是少數
更何況全世界第一大汽車製造大國就在隔壁
第三大也在台灣不遠的地方
為什麼不把國產車收掉改全進口
對消費者 車商都是一大利多?
PS:以上言論不適用Toyota 我相信Toyota是真的很好賺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137.116.6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625648726.A.45B.html
保障國安 就業率
但是那也不關車商的事吧?
而且近年國產車節節敗退 政府有什麼應對嗎?
目前只看到關鍵零件要降關稅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