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底下的惡夢,石化高雄
11日前鎮區發出乙烯異味至今,我們尚未得知氣體的漏點何在。環保局昨天表示,原住民故事館地下室的地下水有汙染物,至於汙染物的來源,還須待經發局做管線最後確認。
長文討論之前,我們先把幾項重點簡短整理。
➜ 氣體洩漏未察覺,顯示管線管理或有不當之處,若遲無法確定事發原因,應廢管停用,供應量由中油管線替代運送。
➜石化業者應依規定儘速裝設「LDS即時洩定位監測系統」;工業區應補強加設FTIR紅外線監測儀器。
➜ 加速二港儲運專區建設,中島儲運及中油前鎮儲運中心儘速遷移,減低人口稠密區及亞洲新灣區安全風險。
➜啟動大社降編準備作業,確保廠區調整後,勞工勞動權益獲保障。
➜加速履行大社工業區降乙編、遷廠承諾(可廢除管線16 條)。
➜ 加快大林蒲遷村作業,根本減低高雄管線風險,推動城市永續安全。
--
要擺脫城市底下恐懼蔓延的老舊石化管線,同時肩上仍得扛著台灣石化供應的重大責任,兩個核心問題是:大林蒲遷村與大社工業區降乙編。
高雄坐擁全台最佳的天然良港,工業腹地等自然與人文優勢,因此從日據時代開始,高雄就成了台灣材料產業的發源地與重鎮,發展至今,北高雄有仁大工業區,中高雄有十大建設開發的全台最大煉油廠—大林煉油廠,南高雄則有林園工業區與中油的輕裂廠。
於是,用物質流來分析,原油用海上浮筒裝卸到中油大林煉油廠,煉製出來的汽柴油再透過地下油管往北輸送到中油全台(台中以南)各油庫,再由槽車轉送到各加油站及下游業者。
而煉油的副產品—石油腦再用地下管線輸往高雄最南的林園工業區,生產出來的乙烯、丙烯等石化原料再用管線輸送到林園及大社等工業區。也因為這樣不合時宜及城市發展的產業區位,造成目前石化管線南北貫串高雄市區、這個不安全的城市現況。
其中,高雄工業管線接收端大宗的大社工業區至關重要。
仁大廠區內所生產的化學材料有60%都供應給國內產業,若大社由特種工業區降為乙種工業區(供公害輕微之工廠使用為限),國內每年必須進口約600億元的工業原料,以滿足國內需求。換句話說,廠區內11家廠商、每年約900億元的產值、2700位員工和其背後的家庭,若未來降乙編後將面臨產業存續「困境」,整個高雄石化業將面臨斷鏈危機。
另一面來看,守著石化大業的高雄,就是與空污、有毒物質、工安意外、氣爆…這些生命中無法承受之重的危機一起生活。
高雄市衛生局於2014公布一份,針對左營、楠梓、仁武、大社石化工業區居民進行健康風險評估。研究發現,從1971年至2010年的40年間,左楠仁大工業區的男性在40~49歲年齡層的癌症死亡比,顯著高於全台。而且不論男女性,在高年齡層的癌症死亡率皆高於全台灣和高雄市其他非石化曝露區。
石化工業除了影響健康,這些藏在城市底下、老舊又缺乏有效監測的管線,就像是不定時炸彈。
根據高雄市既有工業管線資料,接收端在大社工業區的石化管線至少16條(其中11條是使用狀態),全長共計163.5公里,共輸送8種化學原料,包含乙烯、丙烯、丁二烯、氫氣、苯等;2014年81氣爆是由於其中一條4吋丙烯管線破洞,這次前鎮乙烯外洩事件發生後,周圍有3條華運運送乙烯管線洩漏可能性較大,市府已要求業者停止運送,但最令人擔憂的是,目前仍無法確定漏點。
很顯然,高雄城市產業區位重整、產業轉型已是當務之急也刻不容緩。
---
要解決高雄市區石化管線纏繞夢魘,同時必須兼顧經濟發展與就業機會,根本之道是將管線源頭仁大工業區遷出,移至高雄西南外海填海造陸的土地,也因如此,首當其衝的大林蒲遷村必須加速進行。
大林蒲遷村若未順利進行、大社工業區降編無法遷移,那麼南北貫串高雄的16條石化管線仍對城市造成危害。這些產業區位調整環環相扣,我們該朝著這個共識的大方向前進。
行政院既然已核定大林蒲「循環經濟園區」,接下來也該儘速對產業、低碳、低汚染、低耗能、低廢棄物的產業入園標準,提出計劃,對「循環經濟」要有明確定義;而考量產業轉型、就業衝擊,我要求市府也應對大社工業區中,哪些公司願意轉型遷循環園區進行調查,並擬定延遲過渡期間的工安及降汚計劃,而且必須經過大社居民同意。
上述是長期產業轉型的治本之道,但眼前燃眉之急仍待解決。
目前情況來看,我們對於管線未知程度過高,遲遲找不出漏點的情況下和其他事發原因時,凸顯工業管線管理問題,管線管理單位無法以科學證據提出讓市民安心的說明及應變措施,以及市府各局處仍缺乏明確的指揮體系與SOP之際,我建議先行停用乙烯管線,在這段管線遷移重整的過渡期,不足的供應量可暫時向中油購買。
因為現階段中油和台聚等廠商進口乙烯的路徑,是從前鎮河口輸送,該處199座儲油槽本來就計畫於民國110年前,全數遷到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二期計畫區內(能否遷移,前提也是要大林蒲遷村案順利進行),等同為安全緣故提前一年廢管。
這次乙烯外洩意外暴露整座城市對石化管線仍有防備不足之處,當前固然有些檢討措施可以「亡羊補牢」,但追根就底,我們再也無法承受被不安全的石化產業包夾,對生活、生命財產所造成的風險。
「台灣氫能發展現況」的推薦目錄:
台灣氫能發展現況 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嗨各位粉絲好
👏👏👏👏這是G-Times第二期👏👏👏👏
本週國際上有兩項與綠色振興有關的重磅消息,趕快來看看!
【綠盟嚴選 ,國際新訊】
📍國際醫護撐綠色振興!若要保障人們的健康,必須先確保地球的健康
200個醫學團體、代表4千萬的世界各地的衛生專家,於周二向G20的領袖們發出公開呼籲。要求數兆經濟振興的資金,必須要投注在公共衛生、乾淨的空氣與水資源、穩定氣候、發展再生能源等,藉此建立韌性,避免未來的健康危機。因為「減少空污、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能建造對抗未來疫情的韌性,同時也增加更多永續的工作機會」
石油、天然氣、燃煤同時是全球暖化與空氣汙染的始作俑者,聲明強調「一個真正健康的經濟模式將不會允許汙染持續蔓延在我們呼吸的空氣、和我們飲用的水源中。」 世界醫學協會的主席Miguel Jorge更表示「有健康的星球,才能有健康的生命。我們需要一個全面的途徑,一個健康且邁向綠色經濟的振興,刻不容緩。」
#HealthyRecovery
📍歐盟經濟振興方案出爐!以綠色新政為主軸的振興策略
歐盟執委會於27日發布經濟振興提案,強調振興過程必須具有永續性,為打造一個公正的社會經濟轉型而努力。這項新的振興方針名為「下一代歐盟(Next Generation EU)」,達7千5百億歐元,未來納入2021至2027年長期預算,總規模將來到1.85兆歐元。歐盟委員會預計在七月以前快速取得政治上的共識,進一步推動相關措施。
歐盟執委會主席烏爾蘇拉· 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此振興方案能將我們面臨的巨大挑戰轉化為契機,歐盟綠色新政和數位化進程將會創造就業機會、強化社會的韌性,並改善環境。」
歐盟的聲明強調,經濟振興的目的並不是社會回到危機前的狀態,而是透過復甦讓社會往前進步。除了修復現況下短期的危害外,也必須投資在更長遠的未來,而綠色新政,將是歐盟經濟振興的核心策略,協助各國升高氣候中和的轉型力道,其中幾項計畫重點包含大規模建築翻修、納入更多循環經濟、藉此創造更多在地就業機會;推動包含風力、光電、乾淨氫能等再生能源;更乾淨的交通與物流系統:包含裝設一百萬根電動汽車充電柱、鼓勵各城市區域間的鐵路旅遊與潔淨運輸。
#NextGenerationEU #GreenRecovery #BuildBackBetter
📍未來半年:台灣綠色振興關鍵期!
未來幾年世界各國都將面臨同樣的挑戰:如何修補在疫情過後疲弱的經濟、以及如何盡快採取行動,避免氣候危機這一個更大災難的降臨。很明確地,綠色振興是一個能同時為以上兩種難題提供解答的方案。
回到台灣,環保署將在月底提出綠色振興報告,下一會期立院也將決定新一階段的前瞻計畫預算,因此,未來半年將是台灣的關鍵期,決定我們是否能選出正確的改革方案,打造具有韌性的經濟發展,避免過往的錯誤再度發生!
---------------
全球衛生專家向G20領袖公開呼籲:世界需要「綠色振興」:https://reurl.cc/qdozjN
全球4千萬醫療衛生工作者向G20領袖喊話:打造健康、綠色的振興:https://reurl.cc/7Xn9QQ
歐洲關鍵一刻:為下一個世代做好修復與準備(歐盟新聞稿):https://reurl.cc/GVQZYZ
遵守「零傷害」原則:歐盟振興資金納入綠色新政原則:https://reurl.cc/Y1G7on
以上為本期G-Times內容,感謝你閱讀到這裡~
如果想更了解「綠色振興」,歡迎留言或私訊我們哦!
閱讀G-Times,讓你不再錯過國際新知👍
#研究員破天荒沒有拖稿唷
#催稿鯨鯊本期不用出場好開心
#GTimes
台灣氫能發展現況 在 SEMI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推動氫能發展不遺餘力的行政院張景森政務委員,也在 Energy Taiwan 2019 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期間到展場參觀!
除了試乘氫能機車外,也與現場重點太陽能、風能展商交流,了解產業最新技術能量及發展現況!
#發展再生能源 #為地球永續盡一份力 #EnergyTaiwan #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
台灣氫能發展現況 在 SEMI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 推動氫能發展不遺餘力的行政院 ... 的推薦與評價
除了試乘 氫能 機車外,也與現場重點太陽能、風能展商交流,了解產業最新技術能量及 發展現況 ! # 發展 再生能源#為地球永續盡一份力#EnergyTaiwan # 台灣 國際智慧能源週. ... <看更多>
台灣氫能發展現況 在 未來能源大國「產氫不產油」 台灣氫氣發電挑戰多|十點不 ... 的推薦與評價
為了達到淨零碳排目標,現在全球都在積極投入 氫能源 應用研發, 台灣 自然也不能缺席。 ... 不過 發展氫能源 的困難在於, 台灣 目前沒有能力自行生產氫氣,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