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大減速》部落格文章末,抽書兩本
想像一下,你正坐在一輛高速前進的列車上面,當列車突然剎車的時候,你會感覺整個人被往前拋。只有在事後回顧過去,你才會察覺,自己已經不再像以前那麼快向前移動了。我們就像是被往前拋的乘客,誤以為世界仍然在加速,卻沒察覺到周遭的一切已經開始放緩。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slow-down/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大減速》的作者是牛津大學的社會地理學教授丹尼‧道靈(Danny Dorling),他的研究領域涵蓋住宅、健康、就業、教育和貧窮。在這本書裡,他揭露了一個人們很難察覺的事實:「世界並非加速前進,而是開始慢下來了」。這些成長趨緩的領域包含人口、經濟、債務、數據和科技進步的速度。
近代的人們覺得快速成長是常態,但是作者以實際的數據顯示,趨緩的成長和穩定的步調才是世界得以永續生存的條件。而綜觀各項領域的指標來看,各國的發展漸漸邁向更加緩慢、穩定和平等的狀態。只是在這些樂觀的背後,仍有一道不能忽視的難題:世界平均溫度的增溫速度持續加快。
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告訴我們趨緩的成長是好事,不需要因此擔憂,而我們需要將注意力轉往真正重要的事。這本書多達480頁且偏內容「硬」,篇幅有大量的圖表和資訊,讀起來並不輕鬆。但是書中呈現的「事實」反而很有意思,因為它刷新了我的老舊認知。以下針對書中概念導讀並且列出我覺得有省思的部分。
.
#鐘擺效應
.
這本書多達67張圖表,作者在他的官方網站公開全部的圖片,並且都有「GIF 動畫」的呈現方式。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搭配這些動畫,讀起來更加生動。要讀懂這本書首先要懂一個叫做「鐘擺效應」的原理,如同下圖所示,當鐘擺擺盪從左邊的「高點 1」逐漸加速擺盪到「低點 2」的時,速度最快。當鐘擺從「低點 2」擺盪到右邊的「高點 3」時,速度緩慢下來直到靜止為零。
作者透過這本書要傳達的觀念就是,人類在近代工業化和數位化的年代,一直體驗到了「高點 1」到「低點 2」的「加速時代」。可是自從1970年代開始,世界的各項指標其實漸漸地減速,變化越來越慢,實際上是走入了「減速年代」。只是人們的心中仍然有一種錯覺,覺得時代會越來越加速,變化會越來越快。但實際的情形卻剛好相反,這本書就是在說這件事。
.
#獨特的時間線圖
.
這本書中使用了一種很特殊的「時間線圖」來詮釋所有的資料。比起常見的只看「時間vs.總量」的趨勢圖,這種時間線圖可以表示出數值的「變化的速度」,用這個方式更能清楚顯示各種趨勢的演進。在這個時間線圖中,Y軸仍然代表數量的絕對值;X軸則用來代表「變化的速度」,越往右邊的資料點代表「增加的速度越快」,越往X軸左邊的資料點代表「減少的速度越快」。接下來的各項討論會引用作者官網的動畫來說明。
.
#趨緩的人口數量
.
作者直言,從來就沒有「人口定時炸彈」這種東西,世界的人口成長必定會持續趨緩。作者的這項觀察,也同樣在讓我對世界的發展趨勢大為改觀的《真確》書中被詳細提及。
以下這張圖呈現了聯合國對世界人口的成長預估,從2017年以來人口的成長速度持續放緩,來到了2090年人口會達到110億人。作者針對世界各國的人口成長做了更細緻的統計,他認為聯合國高估了這個成長,真實的人口數字到了2090年應該只是會落在90億人左右。
作者分析了中國的人口狀態,不同於我之前以為中國還會有人口紅利,現在中國呈現了一種「穩定」的階段,就像鐘擺已經擺到頂端,人口增加的速度正準備降低了。另一個我們熟悉的國家日本,則已經正式走入了「減速」的階段,人口的增加速度持續降低。放眼望去,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的人口成長都即將邁上這兩種階段。
同樣減速的還有「生育率」。整個世界的公共衛生的進步、嬰幼兒死亡率的降低,讓人可以少生好幾個小孩。當人們相信社會有辦法照顧你,會生得更少或只生一個,因為不再需要養兒防老。尤其當女性接受的教育和擁有的權利提高之時,她們有權提出與傳統父權社會不同的聲音,她們能夠自己決定要不要生、要生幾個。
根據數據統計,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試圖提升生育率,但是幾乎都以失敗告終。我回想到前陣子網路瘋傳的「台灣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一』政府推優惠措施 前景仍不樂觀」這類新聞,這究竟是「經濟不景氣」貨「政府不爭氣」惹的禍?還是「全民教育程度高」和「女性擁有更平等的權利」?從書中的資訊給我的想法是,人口和生育率的趨緩,不是一件壞事,它本身就是世界必然的趨勢。
.
#趨緩的經濟成長
.
隨著人口增長的趨緩,許多人一定會認為經濟恐怕就此完蛋,會不會經濟的發展因此趨緩了?對,一定會。作者統計了世界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指某一特定時期在某一特定地區內,所有完成的貨品和提供的勞務之總值),整理成以下這張圖。
顯而易見的事實是,世界整體的GDP總值雖然持續上漲,但是成長的速度都已經慢了下來。其他的經濟指標例如學貸、車貸、房貸和國債,總額雖然持續增加,但是增長的速度都出現了趨緩。如同動畫的鐘擺一樣,經濟的成長也開始減速。在新冠疫情之後,經濟的成長更加趨緩,但是這對地球的生態永續反而是好事,更少的製造、更少的汙染、更少的浪費。這或許是一個經濟成長趨緩但即將變得更好的世界。
這個經濟趨緩的過程,在西方常被誤認為是經濟下滑,或者跟中國的崛起扯上關係。實際上,從書中的資料不難看出,中國正出現史上最大的生育率趨緩,中國的經濟成長率也同時在急劇減速。作者對這件事下的結論是,這其實只是資本主義轉型結束的新狀態。因為資本主義強調的成長和擴張本身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穩定狀態」。
我從書中的各類觀察發現,作者從英國學者的角度去分析美國、歐洲、亞洲、大洋洲各國的狀態,其視野更顯得宏觀。歐洲(尤其北歐)各國已經開始適應這種趨緩,打造許多對應的社會福利和機制,而且人民幸福指數高居世界之巔。只有美國老大哥認為自己的經濟砸鍋是中國的錯,這也不難看出美國想要奪回世界霸權地位的別有居心,但我認為即使美國最後「贏了」這場經濟對抗,資本主義的歡樂派對將無以為繼。
.
#趨緩的知識數量
.
作者認為,全世界的「數位數據總儲存量」雖然持續呈現指數級的成長,但是有意義和值得留存的「知識資訊量」並沒有以指數成長。數位訊號讓我們容易「複製」、「傳遞」和「儲存」,但光是儲存大量無用、過時、多餘的資訊,對於人類知識的增進其實沒有太大幫助。
維基百科從2001年開站以來,條目數量的增加速度急速攀升,到了2007年增加的速度達到最高峰,但是從這個時間點開始反轉。自此之後的每一年,條目數量的增加速度都持續減緩。雖然到了2019年的條目總數超過了600萬筆,但是者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察,全世界大多數的人感興趣的事情介於100萬到200萬件之間(百科全書紀載的數量都遠少於100萬則),因此之後增加的條目都比起以前的「更不有趣」。現在追加的新內容,充斥著一堆只有條目的標題和簡介、卻沒有詳細內容的「小作品」等著別人去補充資訊。垃圾資訊量的成長速度遠高於真正的知識資訊量。
還有另外一個跟知識資訊量有著類似趨緩跡象的東西:「書籍」。根據書中的數據,可以發現新書數量的增加速度也持續在減緩,看起來新數據和新想法的產出速度都在減緩下來,作者評論道:「這是越來越沒有新東西的洪流」。我自己反思的事情是,不要隨著資訊洪流起舞和追隨「更多」的資訊,反而要仔細篩選、挑揀高品質的內容。要去主動連結和創造出自己的洞見,或許,「少」即是多。
.
#加速中的地球暖化
.
作者談了人口、經濟、債務、數據和科技進步的速度都正在「減速」,這對地球永續是好事,對社會公義是好事,但是有一個無法忽視的危機:「地球的平均溫度上升的速度越來越快」。從下圖可以發現,溫度的變化一直往右上角發展,代表增溫越來越快。這個數據跟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呈現很強的關聯,遠在2010年左右還有許多反對地球暖化的學說,但如今科學家們面對實際的數據,幾乎沒人在辯駁暖化效應正在惡化的事實了。
作者引用了世界自然基金會執行長 潭雅.斯蒂爾(Tanya Steele)說過的一句話:「我們是第一個知道自己正在毀滅地球的世代,也是最後一個還能做些什麼的世代。」雖然人類對於衛生、貧窮、教育等方面作出重大努力,也克服了許多難關,但是對於溫室效應的挽救,卻顯得束手無策。
如同最近發生在全球各地的極端氣候和災難,其嚴重程度不斷打破歷史紀錄,這不是偶然,而是平均溫度上升的必然。最令人憂心的是全球溫度上升的速度,至今仍然沒有半點趨緩的現象。只能祈禱美國和中國的對抗戲碼盡快落幕,或是美國什麼時候才要覺醒帶領世界各國一起迎戰真正的敵人「地球暖化」?人類是否能團結起來打贏這場戰役,或者事後回顧去奚落當初的無所作為?
.
#後記:放慢不是壞事
.
《大減速》的作者透過這本書帶出一個觀念:「人類過去生活的環境一直都是停滯和緩慢成長的平衡狀態,就只是沒有像現在這麼『急遽變化』而已。」我們正走向逐漸的減速,只是當停滯到了極點,又會出現下一次的加速變化(不知道我們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
從書中的各類數據看來,以及世界各方面的趨勢顯示,這是一個成長趨緩的年代(除了溫度加速上升)。我們要警覺那些舉著大旗吶喊「加速經濟成長」和「重返成長榮耀」的人物和口號,事實是趨勢早已改變,而且舉世皆然。我們已經不是乘坐在加速的列車上,也不該繼續乘坐下去。
作者認為趨緩帶來的另一項好處,是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質問,那些「我們祖父母和父母輩沒有質問過的事情」,因為他們的年代變化得太快、出現太多新鮮事物了。未來我們遭遇的無論科技、經濟、生活模式的變化速度,都可能會來越慢(看看令人失望的 iPhone13),如何降低自己對加速的期待,過上理想和滿足的生活,成了我們這代人的新課題。
最後,我想引用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Bezos)談打造商業策略的一句話:「與其問未來什麼會改變,不如問未來什麼是『不會改變』的?以這個回答去打造你的事業。」套用到我們自己的人生,享受親人、朋友和家庭的快樂相處時光,或許就是那件不會改變的事情。讓我們放慢腳步,細細思考什麼是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並以此打造自己心中的理想生活。
.
Kobo電子書7折代碼:WAKISLOW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jW9fkV
使用期限:9/26~10/2
.
感謝 聯經出版 提供抽獎贈書
同時也有12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9的網紅前男友!前女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想當年 前男前女有去木柵動物園看動物野合喔~ 分享apple podcast 2021/8/11-2021/8/20 評價 本週性愛新聞主題 #摩鐵房務員見洨崩潰 #曬大屌應援沙灘手球 #短褲露雙蛋公然猥褻? #玩人妻全程直播上熱搜 每週一、三臉紅心跳上線, 想跟我們討論話題請到 【FB搜尋🔍前...
「商業 新聞 podcast」的推薦目錄:
- 關於商業 新聞 podcast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商業 新聞 podcast 在 公視有話好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商業 新聞 podcast 在 飛碟早餐-唐湘龍時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商業 新聞 podcast 在 前男友!前女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商業 新聞 podcast 在 豐富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商業 新聞 podcast 在 前男友!前女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商業 新聞 podcast 在 [其他] 投資理財類-Youtuber、Podcasts清單整理- 看板Stock 的評價
- 關於商業 新聞 podcast 在 [其他] 投資理財類-Youtuber、Podcasts清單整理- 看板Stock 的評價
- 關於商業 新聞 podcast 在 財報狗- 【2020 推薦的6 個投資podcast + 3 個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商業 新聞 podcast 在 財報狗- 【2020 推薦的6 個投資podcast + 3 個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商業 新聞 podcast 在 白話財經EP102|資深出版人的Podcast旅程ft.小馬哥說財經 的評價
- 關於商業 新聞 podcast 在 心得5個商業類Podcast推薦- 謝謝你們拯救每天通勤2小時的我 的評價
商業 新聞 podcast 在 公視有話好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涉己事務 》公視法再不修,董事只能找「神主牌」❓
▍完整節目|https://youtu.be/thKFC9ariyY
▍Podcast|https://link.chtbl.com/ptstalk-2021-09-22
文化部拋出要修 #公視法,除了鬆綁法定預算外,#下修董事門檻 與 #指定董事長 都成為爭議焦點,有學者批評,這將毀壞公視獨立性,但公視董事難產問題,卻也亟待解決。
❓ 四個數字看懂,為何公視「家裡沒大人」?👉https://bit.ly/3EIiOwd
延任近兩年的現任董事、卓新獎基金會執行長 #邱家宜 來到有話,坦言現行董事選任體制早已「走不下去」,也向政府疾呼,應該放下政治企圖,嚴肅面對公視發展。曾經擔任審查委員的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 #莊伯仲 也認為,董事門檻必須修改,但應檢討文化部的政策溝通和法案措辭引發爭議。
.
.
.
👤莊伯仲:
我擔任過第五屆公視董監事的審查委員,那已經是十年前的事了。
我必須說,當時是一個很不愉快的回憶。我可以這樣為這段回憶下個註解:我擋你,你卡我,冤冤相報。
▍超高門檻,也選不出更好的董事
目前公視董事產生的機制很理想化,只要在野黨掌握關鍵少數,就可以卡死,換人執政的時候,又換成另一方來卡。因此,基本上,我支持文化部的草案下修門檻。
只是我很納悶,二十年前支持《公視法》的學者和民代,今天在哪裡?事實上,行政院長 #蘇貞昌、駐日代表 #謝長廷,都是當時在立法院支持法案的立委。然而我認為,當時的立法設計是不食人間煙火。
有一票人反對降低門檻,認為過去幾年,即便辛苦一番,也還是選出董事,表示只是提名人選不夠好,才無法通過 #四分之三門檻。然而,因為人選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刷掉,政府最後常只能提出一些「神主牌」,好讓人不敢刪。
例如五月天的 #阿信、#施振榮 董事長,還有 #童子賢 等人──他們當然都是社會賢達,可是他們懂公共電視嗎?而且公視董事是無給職,在有本業的情況下,他們除了開會共襄盛舉,能夠真正參與多少?
因此,如果門檻再不修改,接下來恐怕只能請出證嚴上人、星雲大師或是林義雄這種等級的人了──即便他們被選上,能不能對公視發展有所幫助,也要打個問號。文化部有勇氣來面對問題、予以解套,值得肯定,因為公視不能再空轉下去。
▍「指定董事長」風波,缺乏政策溝通
但是我也要譴責文化部,草案過程太過粗糙,幕僚工作不足。
文化部草案用「#指定」董事長,引起很多反感。但事實上他也要經過三分之二的審查,根本和提名董事是同一回事,沒有那麼可怕。因此,法案條文應該寫成「提名董事時,一併提名董事長」,大家心裡就舒服很多。畢竟在民主時代,「指定」聽起來總有威權意味。
文化部的修法草案,也是公布在網站上、新聞報導後,我們才知道的。文化部在公共政策的形成過程,有沒有廣徵民意?文化部長是否投書媒體、下廣告或接受聯訪,來說明目前的困難?條文有沒有找產、官、學界舉辦座談,或是從焦點團體凝聚意見?好像都沒有,突然就蹦出來了。
此外,我認為另一亂源是審查委員的組成方式。我不是針對審查委員本人,但委員會以 #政黨比例 組成,誰在立法院席次多,就可以推派更多代表,這就注定無法與政治干預脫鉤,董事審查將永無寧日。如果日後維持這種組成方式,我對後續發展不樂觀。或許可以思考由政黨比例佔其中一半,另一半由民間團體組成,會比較多元。
---我是分隔線---
👤邱家宜:
▍指明董事長,也是公眾監督?
在這次《公視法》修法的藍圖中,攻擊的矛頭看起來都指向「董事長產生機制」的部分。但是在我看來,這反而不是最重要的。
董事長的產生,雖然過去是董事互選,但坦白講,大家在拿到董事名單的時候,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董事長人選放在哪裡。也因此,過去在互相政治杯葛的時候,只要看到像是董事長的候選人,就會馬上被砍掉。
董事名單應該是一個整體治理的團隊,包含各種不同角色的人,但在這樣的結果之下,總是無法作為一個團隊被呈現。這是過去經常發生的事。
因此,未來如果董事長人選「提前曝光」,大家提前聚焦,讓候選人在審議階段,就以董事長被提名人的身分接受檢視,這反而有利於領導者的問責,其實並沒有不好。因為社會大眾較難理解,所以很容易被導向說這是「#政治干預」,畢竟董事長是最明顯的指標。但這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
最急切的,仍是董事審查門檻的下降,以及預算的鬆綁。要不然,公視其實已經走不下去了。
▍下修門檻,仍是嚴格審查
公視已經沒辦法在這個體制中走下去了。因為在台灣當下的政治品質和文化之下,這是一個行不通的體制,已經有很多例子告訴我們,我們將會被這個制度玩死。
公視每一次董事換屆的時候,都要卡一段時間──我們這屆還不是最久的,第四屆換第五屆董事的時候,甚至卡了將近三年。往事不堪回首,簡直是公視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我不知道,我們會不會變成「次黑暗」的一頁?
事實上,將審查委員「四分之三」門檻調降為「#三分之二」,也還是很難通過的。以現況來講,綠營推薦有八席審查委員,要達到三分之二,至少還要再兩票。這也並不是很容易的。
三分之二同樣是高門檻──這是政治現實。我們不能夠假裝政治現實不存在,但我們同樣也該從良善、向上提升的角度,去思考能夠帶公視走上國際舞台、讓大家服氣的人選。台灣難道沒有這樣的人?我不相信。只是執政者要沒有私心,不要把公視董事提名當作「分封諸侯」,而在野黨則要能以大局為重。
▍政黨不青睞,永遠長不大?
政府也不該讓公視永遠長不大,然後放在一邊不理。公視產出優質內容,培養演員、導演、技術人才、新聞記者,記錄台灣的自然、人文,也肩負少數族群語言文化保存,維護兒少、聽障者的權益,近年又為東南亞移民製作母語新聞……。
但公視預算卻因種種政治因素,和早年規畫的 60 億樓地板相差很遠,為什麼?因為公視要「獨立於政治之外」。
「公共電視」是一個好東西。就像便宜又好的公立教育體系、全民享有的健保,這些都是台灣的好東西,而且不是市場能夠給你的,好的媒體內容也一樣。不是商業的東西不好,但是它要將本求利、它有各種的誘惑和考量,必須要有一個基於公共價值的體系去平衡它。這不是反對自由市場,而是不能只有自由市場。
這在全世界社會發展都很清楚,不只是學理,也是常識。我也要鄭重呼籲政界和社會大眾,嚴肅看待公視的發展。不應該成為了多數黨,就總想著要「整碗捧去」,更不應該為了對付政敵,就要把什麼好東西全部砸爛。
大家還記得 #宇昌案 嗎?,因為選舉的相互陷害,讓台灣的生技產業延宕了好多年,許多人都視為慘痛經驗。難道我們要再讓一個台灣的好東西,成為政治鬥爭延伸的犧牲品嗎?那會是非常讓人痛心疾首的。
整理|汪彥成
設計|蔡欣佩
商業 新聞 podcast 在 飛碟早餐-唐湘龍時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的財經產業趨勢單元,邀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講座主持人 王百祿來到空中,帶大家導讀書籍《台積電為什麼神?:揭露台灣護國神山與晶圓科技產業崛起的祕密》/ 時報出版。
台積電市場佔有率超過整體產業的50%,是關鍵產業中的核心企業。掌握全球各技術密集產業,電腦、電子、通訊網路、精密機械、汽車、航太、國防、智慧家電等動脈,所有這些產業的核心組件主要供應中心!世界級大廠三星電子、IBM,半導體巨人Intel,中國中芯半導體,都在旁虎視眈眈,但是未來十年內,哪幾項優勢也許可以趕上來?哪些還要花十年以上,甚至難有機會超越?
📻聽重播按這裡!https://youtu.be/H57UG1GrRho
▶ 飛碟聯播網 YouTube《飛碟早餐》頻道 http://bit.ly/2QVQsFh
▶ 網路線上收聽 http://www.uforadio.com.tw/stream/stream.html
▶ 飛碟APP,讓你收聽零距離
Android:https://reurl.cc/j78ZKm
iOS:https://reurl.cc/ZOG3LA
▶ 飛碟Podcast
SoundOn : https://bit.ly/30Ia8Ti
Apple Podcasts : https://apple.co/3jFpP6x
Spotify : https://spoti.fi/2CPzneD
Google 播客:https://bit.ly/3gCTb3G
KKBOX:https://reurl.cc/MZR0K4
◎內容介紹
台積電市場佔有率超過整體產業的50%,是關鍵產業中的核心企業。掌握全球各技術密集產業,電腦、電子、通訊網路、精密機械、汽車、航太、國防、智慧家電等動脈,所有這些產業的核心組件主要供應中心!世界級大廠三星電子、IBM,半導體巨人Intel,中國中芯半導體,都在旁虎視眈眈,但是未來十年內,哪幾項優勢也許可以趕上來?哪些還要花十年以上,甚至難有機會超越?
台積電為何是護國神山?
◤台積電之所以「護國」:具備非常關鍵性的技術,現代進步國家都需要它,日常生活、工商業及國家安全防衛都少不了它,並且,它幾乎是獨占性或是處於絕對優勢,難以有替代性。如果它斷了供應鏈,那麼不僅影響了生活、工業許多方便與秩序(例如iPhone、車用晶片斷鏈後……)更引起了大國國安軍事的精密武器零組件運作問題,這些國家為了維護這個重要資源源源不斷,必需強加衛護。以此觀之,台積電確實符合這個情境分析。
台積電未來十年還是護國神山嗎?
◤台積電的美式制度台式管理、兩萬資深研發技術團隊、一流而實在的企業文化、卓越技術與資金智慧財產權布局、完整的產業供應鏈、高度競爭力的報價制度、創新的服務模式,這些關鍵能力,深入了解,就會明白台積電未來十年,為何會繼續保持晶圓代工龍頭老大地位,以及毛利率維持超高水準的核心因素所在!
◎作者介紹:王百祿
曾任網傳顧問公司總經理、美商邦捷董事、台灣資訊智慧財產權協會祕書長、行政院僑委會華文網路教育諮詢委員、行政院研考會網站評審顧問、經濟部海外人才諮詢委員、宏碁集團第三波資訊公司外部董事、中國時報系時報資訊公司總經理、NII產業協進會執行長、工商時報記者、召集人、副主任、即時新聞中心主任、ROC科技記者聯誼會會長、中華民國科技記者聯誼會會長、台灣科技記者美國訪問團團長、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常務理事、中美技術合作會祕書長……等多項重要工協會重要職務。
商業 新聞 podcast 在 前男友!前女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想當年
前男前女有去木柵動物園看動物野合喔~
分享apple podcast 2021/8/11-2021/8/20 評價
本週性愛新聞主題
#摩鐵房務員見洨崩潰
#曬大屌應援沙灘手球
#短褲露雙蛋公然猥褻?
#玩人妻全程直播上熱搜
每週一、三臉紅心跳上線,
想跟我們討論話題請到
【FB搜尋🔍前男友!前女友?】
https://www.facebook.com/exbfgfaresogood/
【IG搜尋🔍exbfgfaresogood 】
https://www.instagram.com/exbfgfaresogood
請我們吃雞排喝珍奶
https://p.ecpay.com.tw/1DE8302
【贊助滿399元,免運贈送前男前女特製大方巾,請記得寫明收件人姓名/地址/並在留言區留下電話】
各種商業雜務聯絡請寄信
exbfgfaresogood@gmail.com
下載MurMur語音直播
https://www.murmur.fun/recharge
每周三晚上10點空中瞎聊,
搜尋 「謎漾前女友」或房間號32021508
商業 新聞 podcast 在 豐富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主持人:阮慕驊
來賓:《商業周刊》總主筆 呂國禎
主題:一兆美元的太空產業商機,為何張國煒看好它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五 5:00pm-7:00pm
本集播出日期:2021.09.24
#商業周刊 #呂國禎
【財經一路發】專屬Podcast:https://pse.is/3k653s
-----
訂閱【豐富】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豐富
按讚【豐富】FB:https://www.facebook.com/RicherChannel
▍九八新聞台@大台北地區 FM98.1
▍官網:http://www.news98.com.tw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News98
▍線上收聽:https://pse.is/R5W29
▍APP下載
• APP Store:https://news98.page.link/apps
• Google Play:https://news98.page.link/play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News98radio
▍Podcast
• Himalaya:https://www.himalaya.com/news98channel
• Apple Podcast:https://goo.gl/Y8dd5F
• SoundCloud:https://soundcloud.com/news98
商業 新聞 podcast 在 前男友!前女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如果你點外賣會失控,還是乖乖自己出門去買吧
想跟前男友進行雲端相親的,請來IG跟FB私訊給我們
分享7-9月的財神爺善心抖內明細
本週性愛新聞主題
#熊熊自嘲網友齊聲Respect
#中國掃娘風波蓄鬍曬肌肉
#屁孩裝高價值男性騙生子
#手機藍芽收不雅照難追緝
每週一、三臉紅心跳上線,
想跟我們討論話題請到
【FB搜尋🔍前男友!前女友?】
https://www.facebook.com/exbfgfaresogood/
【IG搜尋🔍exbfgfaresogood 】
https://www.instagram.com/exbfgfaresogood
請我們吃雞排喝珍奶
https://p.ecpay.com.tw/1DE8302
【贊助滿399元,免運贈送前男前女特製大方巾,請記得寫明收件人姓名/地址/並在留言區留下電話】
各種商業雜務聯絡請寄信
exbfgfaresogood@gmail.com
下載MurMur語音直播
https://www.murmur.fun/recharge
每周三晚上10點空中瞎聊,
搜尋 「謎漾前女友」或房間號32021508
商業 新聞 podcast 在 [其他] 投資理財類-Youtuber、Podcasts清單整理- 看板Stock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好,我是鹿易。
以下是我推薦的投資理財類 Youtuber 與 Podcasts,希望幫助大家減省時間,找到適合
自己喜歡的投資理財類頻道。
內有圖片、連結,希望獲得最佳閱讀體驗者,建議使用網站:
https://louiee.tw/my-recommended-list/media-recommended-list-money-and-investment/
Youtuber:
M觀點 : ★ ★ ★
講者Miula曾任上市公司CEO,因此對於時事的分析,常從公司治理、策略分析與投資理財
觀念常給出獨到的見解。
也是我每一期都會收聽的節目。
<Youtube> 、<Google> 、<Apple>
C&K GO! : ★ ★ ★
這個頻道是一個在澳洲生活的華人女生(估計應該是學金融相關的),因為他有投資美股的
原因。經常會對全球與美國經濟的政策、股市時事,做出兼具數據與理論的時事分析。
<Youtube>
小楠 Curtis 的投資成長空間: ★ ★ ★
在美國的華人,本身是學習會計的大學生,到目前學習投資一年。 因此分享的淺顯程度
,非常適合剛接觸投資的人觀看。
我自己也是每一期影片都會看,了解美股動態與會計相關的知識。
<Youtube>
Better Leaf 好葉: ★ ★ ★
主要是說書內容、自我成長與美股投資,品質很穩定。這個應該是大家都知道的Youtuber
,不知道的人可以直接看看他影片。
<Youtube>
艾爾文 : ★ ★ ★
說書內容、自我成長內容。覺得講著的說故事能力、歸納能力與個人魅力,讓這知識點變
的淺顯易懂。
<Youtube>
老王看世界 : ★ ★ ☆
我認為他解釋的經濟與金融分析深入淺出,有助於非本科生學習理解。尤其去年開始發表
的空頭看法,我認為現在再看也有一番意思。
題外話:感謝這個頻道在2019開始,發表美國股市已走到高點的言落,讓我一直保持在警
戒的狀態。
<Youtube>
跟我一起来谈钱 : ★ ★ ☆
是一個生活在美國的華人,應該是從事金融圈的工作。對於美國金融、稅法等等的主題都
有持續性的分析。但是內容密度不是很高,時常會有點像閒聊,因此建議選擇主題觀賞。
<Youtube>
Yale Chen: ★ ★ ☆
本身也是20歲出頭的年輕人,因此影片內容與投資理財的觀點也是針對年輕人的講解與觀
念。內容大部分都不錯,但是偶有不喜歡的或重複度高的。
建議從觀看高的影片開始嘗試。
<Youtube>
JG說真的: ★ ★ ☆
技術交易相關、操盤手訪談。我因為我個人不是走技術交易的,因此我只是把他聽聽,不
確定實戰效果。
但是對於操盤手的訪談,我認為是非常可看的部分。看看戰場老兵,怎麼看到現在或未來
的台股,可以學到很多。
<Youtube>
王伯達觀點: ★ ☆ ☆
金融、經濟觀點與解說,知識點蠻深的,但是做為理解艱深理論的入門是不錯的途徑。原
本要給二星的,但是考量到近三個月沒更新,因此降一星。
<Youtube>
Ms.Selena : ★ ☆ ☆
不動產投資、理財與商業模式分享相關。這頻道中,我最常觀看的是「理財達人會客室」
的單元,做為「了解別人靠什麼賺錢? 用什麼商業模式?」的資訊來源,我覺得不錯。但
是能不能套用到自己身上或是否真的那麼有用,可能要好好思考。
邱愛莉House123: ★ ☆ ☆
不動產買賣、法規等相關知識。對於不動產精華知識點分享不多,但是做為入門與免費資
源。可以是了解不動產的頻道。
The Rich Dad Channel(英文): ★ ☆ ☆
富爸爸‧窮爸爸的頻道,建議大家如果不想買書或者想了解更多可以看看。但是我認為作
者本身是靠不動產與財商教育起家的,因此在不動產、稅法與投資理財觀念,比較能相信
。但是如果是其他的部分(例如職涯),就當作參考即可。
DanLok (英文) : ★ ☆ ☆
這個頻道主要再講成功學(裡面包含到一絲絲商業),因此常常講成功的人應該怎麼樣。不
一定要完全相信,但拿來衝擊自己的價值觀是不錯的工具。但個人不太喜歡他把自己塑造
成高大上的感覺,大家酌量攝取。
<Youtube>
歐馬克: ★ ☆ ☆
會定期分享說書內容,但是內容密度不高,我自己是選有興趣主題才會觀看。
<Youtube>
Podcasts:
科技島讀 : ★ ★ ★
主要是科技與商業的時事分析,常常會給出不同的觀點,讓我促進更多面向的思考。
不僅會提出理論,也會講到講者自身如何實踐。
是我聽每一期都會收聽的節目。
<Google> 、<Apple>
Gooaye 股癌 : ★ ★ ☆
對於金融市場的見解有一定的專業度也有一定的娛樂性,但是單位內容的密度不高。
適合想輕鬆聽金融節目的人可以聽。
<Google> 、<Apple>
以上是我目前推薦的「投資理財」類的Youtuber與Podcasts,寫完發現因為類型的關係與
「商業時事類」有部分重疊,不過還是稍有不同。強烈建議大家也去參考一下「商業時事
類 」的清單。
https://louiee.tw/my-recommended-list/media-recommended-list-business-and-news/
我給出的建議只是我個人喜好與適合度,希望藉由我的分享,來幫助大家減省時間,找到
適合自己的頻道。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來我的網站或粉專看看:
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louiee.tw/
網站:https://louiee.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15.61.7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586173345.A.7EA.html
... <看更多>
商業 新聞 podcast 在 財報狗- 【2020 推薦的6 個投資podcast + 3 個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2020 推薦的6 個投資podcast + 3 個商業podcast】 Youtube 上有完整的說明和連結,大家可以先聽一下 ... 訂閱《財報狗新聞》,白話產業趨勢:https: ... <看更多>
商業 新聞 podcast 在 [其他] 投資理財類-Youtuber、Podcasts清單整理- 看板Stock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好,我是鹿易。
以下是我推薦的投資理財類 Youtuber 與 Podcasts,希望幫助大家減省時間,找到適合
自己喜歡的投資理財類頻道。
內有圖片、連結,希望獲得最佳閱讀體驗者,建議使用網站:
https://louiee.tw/my-recommended-list/media-recommended-list-money-and-investment/
Youtuber:
M觀點 : ★ ★ ★
講者Miula曾任上市公司CEO,因此對於時事的分析,常從公司治理、策略分析與投資理財
觀念常給出獨到的見解。
也是我每一期都會收聽的節目。
<Youtube> 、<Google> 、<Apple>
C&K GO! : ★ ★ ★
這個頻道是一個在澳洲生活的華人女生(估計應該是學金融相關的),因為他有投資美股的
原因。經常會對全球與美國經濟的政策、股市時事,做出兼具數據與理論的時事分析。
<Youtube>
小楠 Curtis 的投資成長空間: ★ ★ ★
在美國的華人,本身是學習會計的大學生,到目前學習投資一年。 因此分享的淺顯程度
,非常適合剛接觸投資的人觀看。
我自己也是每一期影片都會看,了解美股動態與會計相關的知識。
<Youtube>
Better Leaf 好葉: ★ ★ ★
主要是說書內容、自我成長與美股投資,品質很穩定。這個應該是大家都知道的Youtuber
,不知道的人可以直接看看他影片。
<Youtube>
艾爾文 : ★ ★ ★
說書內容、自我成長內容。覺得講著的說故事能力、歸納能力與個人魅力,讓這知識點變
的淺顯易懂。
<Youtube>
老王看世界 : ★ ★ ☆
我認為他解釋的經濟與金融分析深入淺出,有助於非本科生學習理解。尤其去年開始發表
的空頭看法,我認為現在再看也有一番意思。
題外話:感謝這個頻道在2019開始,發表美國股市已走到高點的言落,讓我一直保持在警
戒的狀態。
<Youtube>
跟我一起来谈钱 : ★ ★ ☆
是一個生活在美國的華人,應該是從事金融圈的工作。對於美國金融、稅法等等的主題都
有持續性的分析。但是內容密度不是很高,時常會有點像閒聊,因此建議選擇主題觀賞。
<Youtube>
Yale Chen: ★ ★ ☆
本身也是20歲出頭的年輕人,因此影片內容與投資理財的觀點也是針對年輕人的講解與觀
念。內容大部分都不錯,但是偶有不喜歡的或重複度高的。
建議從觀看高的影片開始嘗試。
<Youtube>
JG說真的: ★ ★ ☆
技術交易相關、操盤手訪談。我因為我個人不是走技術交易的,因此我只是把他聽聽,不
確定實戰效果。
但是對於操盤手的訪談,我認為是非常可看的部分。看看戰場老兵,怎麼看到現在或未來
的台股,可以學到很多。
<Youtube>
王伯達觀點: ★ ☆ ☆
金融、經濟觀點與解說,知識點蠻深的,但是做為理解艱深理論的入門是不錯的途徑。原
本要給二星的,但是考量到近三個月沒更新,因此降一星。
<Youtube>
Ms.Selena : ★ ☆ ☆
不動產投資、理財與商業模式分享相關。這頻道中,我最常觀看的是「理財達人會客室」
的單元,做為「了解別人靠什麼賺錢? 用什麼商業模式?」的資訊來源,我覺得不錯。但
是能不能套用到自己身上或是否真的那麼有用,可能要好好思考。
邱愛莉House123: ★ ☆ ☆
不動產買賣、法規等相關知識。對於不動產精華知識點分享不多,但是做為入門與免費資
源。可以是了解不動產的頻道。
The Rich Dad Channel(英文): ★ ☆ ☆
富爸爸‧窮爸爸的頻道,建議大家如果不想買書或者想了解更多可以看看。但是我認為作
者本身是靠不動產與財商教育起家的,因此在不動產、稅法與投資理財觀念,比較能相信
。但是如果是其他的部分(例如職涯),就當作參考即可。
DanLok (英文) : ★ ☆ ☆
這個頻道主要再講成功學(裡面包含到一絲絲商業),因此常常講成功的人應該怎麼樣。不
一定要完全相信,但拿來衝擊自己的價值觀是不錯的工具。但個人不太喜歡他把自己塑造
成高大上的感覺,大家酌量攝取。
<Youtube>
歐馬克: ★ ☆ ☆
會定期分享說書內容,但是內容密度不高,我自己是選有興趣主題才會觀看。
<Youtube>
Podcasts:
科技島讀 : ★ ★ ★
主要是科技與商業的時事分析,常常會給出不同的觀點,讓我促進更多面向的思考。
不僅會提出理論,也會講到講者自身如何實踐。
是我聽每一期都會收聽的節目。
<Google> 、<Apple>
Gooaye 股癌 : ★ ★ ☆
對於金融市場的見解有一定的專業度也有一定的娛樂性,但是單位內容的密度不高。
適合想輕鬆聽金融節目的人可以聽。
<Google> 、<Apple>
以上是我目前推薦的「投資理財」類的Youtuber與Podcasts,寫完發現因為類型的關係與
「商業時事類」有部分重疊,不過還是稍有不同。強烈建議大家也去參考一下「商業時事
類 」的清單。
https://louiee.tw/my-recommended-list/media-recommended-list-business-and-news/
我給出的建議只是我個人喜好與適合度,希望藉由我的分享,來幫助大家減省時間,找到
適合自己的頻道。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來我的網站或粉專看看:
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louiee.tw/
網站:https://louiee.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15.61.7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586173345.A.7EA.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