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自學紀錄
#放暑假啦🎉
.
常常看到親子專家說,『分數不重要,重要的是…』,但我想說的是,如果你是需要分數的,那它就是重要的,只是分數不代表什麼,它只是一個門檻而已,跨過那個門檻之後,是否能面對更多、更難的挑戰才是更重要的。
.
對於小布的學習,我分成中、英二部分。
.
中文的部分,我其實要求不高,全部科目都讓她open book寫,對我來說,會『主動找答』才是我想要看到的,而不是背答案,因為老實說,三年級的社會,小布問我,我很多都答不出來,足以證明,會不會這些東西,對將來的生活一點也不會影響到,最多就是沒辦法回答小孩問題而己🤣。
.
所以常識型的科目(社會、自然…),多跑外面就會有比課本還更豐富、多元的答案,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的概念。
.
雖然不要求臺灣科目成績,但要同時進行二邊的課業,的確也是很累人的一件事,恭禧小布,終於在學期結束前,完成了二地的學業👏👏👏。
.
臺灣的學期成績是媽媽自己打,然後交給老師;美國的學期成績就是真正的成績,考試來的。之前G3的課程比較簡單,所以小布的分數我沒有很去在意,來到G4下學期,我才開始要求GPA。
.
✨維基說:
GPA, 成績平均績點(英語:Grade Point Average,縮寫:GPA),是大多數大學及高等教育院校所採用的一種評估學生成績的制度,同時也有少量中學採用這種制度。計算方法為把學科所得到的評級,換算成為一個績點,再按照各學科所佔學分比例加權所得的數字。具體算法因國家、地區及學校的不同,形成不同差異。
文章在這兒⬇️⬇️⬇️
https://reurl.cc/pgrzda
.
在國小階段的GPA基本上應該沒有人在意,以前我也沒管的,但G4下開始課程變難之後,我也不想她隨便交差,加上有個規範也會比較清楚應該怎麼做,所以就以前三個學期的平均值(3.79/3.64/3.83)來規定她GPA不能掉到3.7以下(滿分4~4.3),原本是想規定3.8,但太晚說了(學期中後段才決定),分數拉不上來,所以就以3.7為標準,還好有用最後的二科(Math、Science)的考試拉上來,2021-2 GPA 3.74👏。
.
接來下,開始放暑假了,媽媽前陣子也跟小布討論了暑假功課,討論到2個都很興奮🤣🤣。
.
至於G5的課程,還在思考要什麼時候開始,本來想7月開始,但7月有CTY,又有安排的功課,還有CTY的課外活動,所以基本上應該沒什麼時間,所以有想放她一個月的假不用上學期課業(8月再開始),不然太不人道了厚😄。
.
畢竟,媽媽安排的功課也不是那麼簡單,要燒腦的🤣🤣。
.
.
國 外 gpa 算法 在 林暮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林暮雪 13JUL2020
⠀⠀⠀⠀⠀⠀⠀⠀⠀
我想,很多創作者都會有同樣的經驗,我也不例外,就是看著後台的數字,有時被它弄得頭昏腦脹。有時只是演算法的錯,這個沒法子,只好盡量跟隨。有時是蹭熱度晚了,可能是議題不合,也有可能是自己敏銳度不足。不過我應該只是自己懶惰而已。
⠀⠀⠀⠀⠀⠀⠀⠀⠀
去年,我在instagram開始了 #暮雪自言 。基本上,我盡量日更,或這隔天更新。那時候強迫自己多練習寫文章,好像真的漸漸吸引了一些讀者。但是對於現實生活,我卻沒法完全兼顧。拿個數據給大家看:當時GPA從3.7掉到3.3。那是副學士學位的GPA,幸好我還能平均跨過升大學的門檻。不過之後因為大學的壓力變得更大,加上國難當前,創作力好像變得弱了。沒法正面處理情緒是我的弱點。加上有些讀者並不喜歡社會議題的作品,我漸漸與各位走遠了。即便如此,我還是慶幸很多老讀者留下。有些讀者我都認得頭像或者名字,謝謝你們與我,也與這個時代同在。
⠀⠀⠀⠀⠀⠀⠀⠀⠀
看到自己一直經營的這個門牌銹漬斑斑,我覺得不能再擺爛。所以我決定回到熟悉的鍵盤與文檔前,認認真真的寫文章。
單是看後台數據的話,讀者的所在區域也有微小變化。以往超過四分之三的讀者來自台灣,這一年香港的讀者升至27%。雖然我知道這裡的風格很不本土,但我依然感激每位持續支持我的香港人。我也想跟台灣人、馬來西亞人,還有各國的海外華人說些話:有時候我的中文可能有點難明,國語/華語也說得不太好很抱歉。但如果你對香港話很感興趣,我非常樂意跟每個人交流。同時,我也對亞洲地區的不同語言很感興趣,所以若然不介意跟我尷聊其他語言,我也很樂意跟你們學習。另外也想提一下自己的改變。可能因為人大了,也是因為這一年社會的發展硬塞進人生裡,開始明白關注身邊各種事情的重要。當然我不會是評論人,我依然喜歡分享生活,但是生活免不了身邊發生的事。輕則是對路邊的建設、街邊的小店有感,也少不免提及地方選舉、國際形勢等。希望跟着我的讀者都明白,生活與社會息息相關,因為我們就是活在這個世界、這個社會。也希望我們一同成長,創造屬於我們的新時代。
⠀⠀⠀⠀⠀⠀⠀⠀⠀
說起風格的改變,過去一年,我不斷嘗試不同風格。不過我不是為了迎合誰,而是我自己也在尋找自己的定位。一個人失去了定位,就像一艘小漁船在太平洋中央失去方向,失去動力,很容易就會被海浪沖散。不過也許,有些人的定位就是沒有定位。我覺得,總會有這種人,被夾在不同群體中間,不被任何群體完全接納,但也不被所有群體完全拒絕。我是這類人。所以,或者我在這裡分享不同的想法,聚着1.3萬人,也只是一個中轉站,給你也是給我們這些漂泊的孩子,一起快樂、一起悲傷、一起憤怒,還有一起解決煩惱。每個人都是每個人的過客,很榮幸能成為你人生中的一個過客。
⠀⠀⠀⠀⠀⠀⠀⠀⠀
(1089)
-
看完別忘了按愛心,演算法很邪惡,喜歡我的文章的話多跟我互動、留言、inbox都可以。謝謝您。
-
訂閱YouTube 林 暮雪 evsn.h
追蹤Medium @ evsn.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