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應該都知道語言界的大消息
旅日作家李琴峰獲得日本文學芥川賞肯定🎉
其中最讓語言學習者佩服的當然是她的日文寫作功力!年約31歲的她,大學畢業才赴日求學,兩年前一篇PTT文章中分享了成就秘訣
我讀來興味盎然,因為培養英文功力也是一樣的道理!
注意⚠️我不是說「學外語」,我用的詞是培養功力,箇中觀念落差很大,可能決定你的語言路途是否平順
還有❗️關於「用什麼語言思考」這題是我在演講常遇到萬年題,她怎麼回答?
「請問原po寫日文小說的時候 思考是用日文還是中文?」
「這問題很難回答,簡單說是中日夾雜,日文為底但偶爾會摻進一些中文,然後我便要設法將中文轉換為日文表達出來。有時比起『思考』,更先出現的是『心象』,也就是想描寫的情景,
然後我便要設法以日文來描繪出腦中的心象。」
耶,我的口譯實戰班其中一個教學重點就是「視覺化」,語言的共通性很有意思🤓
李琴峰的日文寫作練功訣竅大公開:
https://www.ptt.cc/bbs/JapanStudy/M.1546700283.A.C67.html
大學畢業 重 考 ptt 在 哈母太忙:享受生活二三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會選擇360萬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切最近一個新聞:大學指考放榜之後有兩位分數足夠上台大的學生,選擇就讀亞洲大學並獲得360萬的獎學金。
網路上掀起許多的熱議和討論,我覺得這是一個蠻有趣的話題,我自己也關切了這個新聞;當事人透過PTT的回應可以感覺得出她是一個目標很明確、了解自己,而且是經過思考後的決定,因為她已經把未來的方向都設定好了,過程似乎一點都不重要,我想她已經看到了終點線上她想要的結果。
——————
如果換作是我、抑或是我的孩子,我會做這樣的決定嗎?我可以接受孩子做這樣的選擇嗎?
我想了想,答案是否定的。
——————
上次跟閨蜜聊天她問了我ㄧ個問題:如果有一個機會可以重返一個時間點,妳願不願意重新來過?她自己的答案是否定的。而我想了想,如果時間真的可以重來~我願意!我心中有兩個遺憾的時間點,我都好希望可以重新再做一次選擇!
😢
第一個遺憾,如果時間真的可以重來,我ㄧ定會好好的讀書、拼死拼活也要考上ㄧ個普世價值裡所認同的好大學。我並不是一個有名校迷思的人,但是在我長大之後才感受到自己失去的不僅僅是更多的資源、還有更寬廣的眼界!在我小的時候其實成績不好也不壞,我們那一代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靠著讀書而脫貧,千萬不要像他們一樣這麼辛苦,當時最常聽到父母對我們說的ㄧ句話就是:「趕快去讀書!」我覺得很可惜的是,如今回想卻從來沒有人告訴我「為什麼要讀書」?不只是父母沒有給我們想像、包括老師也一樣,讓我們追求高分的同時卻沒有給夢想的翅膀和努力讀書之後能夠有機會實現的藍圖。長大成人之後,聽聞更多、見識更多之後我非常相信唸書、閱讀、考上好學校,不僅僅是所謂脫貧的方式而已,更重要的是透過了這些過程的培養,我們的人生可以擁有更多的選擇權,好的學歷絕對不能保證一切,但好的學歷偶爾可能是一張門票,有了門票之後如何選擇操之在己,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不使用它!學習的過程裡,享受到更豐富的教育資源、更多元的學習環境、來自四面八方更優秀的人才!
小時候媽媽努力讓我們學許多才藝,包括舞蹈、畫畫、心算、書法、游泳⋯,如今回想起來那是多麼用心的培養,是每一對父母對於望女成鳳的期待。可為什麼想起來卻沒有任何一樣持之以恆的呢?是不是當時的我就跟所有孩子一樣?孩子真的是很容易因為辛苦或3分鐘熱度而放棄!父母真的要幫助孩子去篩選、檢視、抑或是發掘孩子的天份和熱情之所在,「放棄」永遠都該最後的選項。
那麼我人生第二個遺憾的時間點呢?
我在大三的時候遇到母親生病住院,當時家裡有一部份的親人希望我可以休學留在醫院照顧臥病的母親;而另一部份的親人覺得媽媽的病已經確定是一場長期抗戰,我只剩下一年的時間就要大學畢業,應該要好好的把書唸完才對。
當時我選了後者,如今我真的後悔了,時間若重來我一定會選擇前者,珍惜每分每秒陪在媽媽身邊的時間。
大學畢業 重 考 ptt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Q:從國小跨到國中,小孩學習的方向與目標,應該要做哪些調整嗎?
這個就牽涉到我們家長的價值觀,你到底希望你的小朋友,怎麼過生活?
什麼東西是最重要的?我是認為是讀大學,你還是要能夠找到你對什麼東西有興趣,然後去那個領域裡面,把自己學得還不錯,出來(大學畢業)的時候,比較有辦法讓這個社會需要你,然後你能夠找到一個工作。
以這個東西回推的話,其實以現在台灣的大學,大概 5 成以上是用申請的,你的功課當然是要顧,可是不用顧到變態等級,15 級分你能夠有 13 級分,其實可以填的國立院校已經幾乎是全部了。
國中要找到自己的方向,我自己對什麼東西有興趣,在小學的時候,當然是什麼都讓他們碰,他們慢慢的就會有區分。
像姐姐她對語言、她對畫畫,其實是比較有興趣,在這方面她如果要投資更多時間,或者是參加比賽,我們就是盡量地去協助她。
在中學這 3 年,就是讓她去探索自己,適合什麼樣的科系,那高中就很重要,等於是要為了你的申請大學那一關,去思考我要呈現一個怎麼樣的履歷。我今天想要讀機械,那我可能就是要參加機器人相關的比賽。
我的看法是,中學 3 年是廣泛嘗試,然後高中 3 年可能就一定要做出成績。
--
《#素養教育工作坊》講者陣容
【蔡依橙】
專業課程開發與整合者,現職新思惟國際 創辦人、蔡依橙部落格 小孩教養專欄 作家、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 專頁管理人。兩個孩子的爸。女兒國一,兒子小三。跟老婆一起帶,一起討論,一起努力。
--
「素養」是最近很夯的詞,尤其關心十二年國教課綱方向的家長,多少都有聽過,卻都不清楚其定義以及「該怎麼做」。但又隱約知道,這似乎是未來公民在面對未知世界時,所需要的重要能力。
簡單歸納,「素養」就是「作為一個人,對世界上任何議題若感到好奇,懂得自行尋找資料、評估品質、吸收資訊、實際行動、與人合作、整合輸出,並在這個過程中形成想法,形塑自己的獨特性,甚至改變周遭的環境。」
素養的英文,是 literacy,過去常被認定為「識字」,但在現代社會,只「識字」顯然是不夠的,而是必須能整合各種能力,去面對變動快速且充滿未知的世界。這就是「素養」教育的本質。
我們常聽到一種說法,「教小孩哪有那麼複雜,就跟我們以前一樣長大就好了啊!」但我們長大的年代,電視只有三台,報紙只有兩家;現在的消息來源多到像宇宙大爆炸一樣,從 PTT 到 Facebook,從新頭殼到 CNN,甚至還有大量內容農場。我們長大的年代,「聽話」是核心價值,但孩子面對的世界,需要他們「有自己的想法」。
時代進步 30 年,已經完全不一樣了。「素養」教育,正是他們生存的重要核心。
《素養教育工作坊》最新活動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