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在南海的戰場經營
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發布最新一期「國防安全即時評析」所發表
南海有四個主要進出孔道:巴士海峽、巴拉巴克海峽、爪哇海、麻六甲海峽
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是南海四個主要進出孔道最北且可直接進入西太平洋,寬度近300公里,俱重要戰略地位。
為有效抑制共軍在南海及其周邊海域擴展與威脅,美軍在南海以「兩線一帶」演練,併將進一步強化威懾力,封鎖共軍活動。
(延伸閱讀)
國防院:抑制共軍威脅 美軍將強化南海威懾力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108290072.aspx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學影像製作出身的黃嘉俊,原本打算退伍後要前往美國深造電影,但軍中生涯因921大地震發生後,前往救災,而有了截然不同的體悟與轉向。處在救災現場的他,眼前的煉獄景致開始讓他思考生命的價值究竟為何。親眼目睹災民的重建、修復過程,也黃嘉俊對生命的脆弱與堅強,有了一番深刻的感受,視野全然地被打開。於是,黃嘉俊...
太平洋 寬度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新幾篇文有提到小孩,被不少人詢問是不是有喜了。很抱歉,沒有。I wish. 既然已經同意生育,我希望速戰速決。
有的話我一定會和大家分享。肚裡有娃,罵老公有理。怎麼罵都不過份,他還得笑著幫我揉腳。
我現在會想比較多,是我認為本來就該想這麼多。生兒育女是勞命傷財的事情,這和上戰場的嚴重性差不多。我不能理解為啥那麼多人覺得「等懷孕了再想這些也不遲」。難道你會等轟炸機在空中盤旋再思考怎麼辦嗎?
計劃趕不上變化,可你如果連計劃都沒有,只能任由命運宰割。
我說個最基礎的關聯性:女性與工作。從媒體到隔壁大媽都在強調「女人經濟要獨立」,可是事實就是生育影響事業,事業影響收入。就算妳不打算生育,也沒有比較平順。
我認識一中小企業主,私下透露他故意避開聘僱 30~40 歲未曾生育卻已婚的女性員工。「萬一她突然懷孕怎麼辦?一堆頂客族都嘛後來意外懷孕。有小孩的員工我還能和她討論加班頻率,跟孕婦能討論什麼?她用勞基法就能壓死我。」
聽著我內心在淌血。我們該怪誰呢?怪商人無情,還是萬物不平等。
幾年前我首次被逼生的時候,本想著要配合,去看了次醫生。診間的牆上寫著備孕建言:男性減少壓力、女性解除壓力。我問醫生為什麼差別這麼大,他頭也沒抬地回我:「誰叫子宮長在妳身上。妳的情緒波動和壓力累積,對卵子質量、胚胎質量、著床難易度、流產機率、胎兒健康等等等,都比男性的重要程度大那~麼~多。」他終於抬起頭,對我比了下太平洋寬度。
耳邊響起一段粉絲曾給我的留言:「女人的事業起步發生在生育完成以後。只有少數幸運女性,可以兩者兼顧。以經濟學和生物學的角度,女人的人生軌跡應該是大學一畢業就結婚生子,生完兩胎後結紮拼事業。迎來事業高峰,再雲淡風輕地勸誡其他女性,女人要經濟獨立!!!」
只談獨立,不談犧牲,比耍流氓還可恨。
備孕期間,我謝絕高壓力案子,進修計劃暫停。我個人的經濟損失,我都記在小本本裡。我這年齡生育,有風險。除了健康風險,還有經濟風險。最要命的是旁人還會勸:有必要計算嗎?
已經擺明了我身為女性,在這課題上站了劣勢。如果我不計算不規劃等到肚子大了小孩生了,才問錢從哪來、我的工作在哪裡、我的父母誰來養、自己的養老規劃又如何,我的處境只會更糟。
有時我很感謝社福的個案們對我坦誠,告訴我她們這一路走來多不容易。看多了前車之鑑,我不允許自己步上後塵。
PS. 備孕女性我建議先從調整支出開始。增加收入是奇蹟方案,做人請務實點。上一篇我已經講了,同樣是 $1000 元美金,我可以選擇拿去換新手機,也能留起來錢滾錢讓它變成小孩十幾年後的教育經費。命運不見得可掌握在手裡,眼下的選擇權卻在我手上。
太平洋 寬度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是美國的福斯電影公司(Fox Film Corporation)於1930年2月15日(農曆正月17日)在臺灣臺南拍攝的有聲新聞影片,攝影師為 Eric Mayell,忠實紀錄了日治時期的臺灣廟宇慶典活動,包括大觀音亭興濟宮恭送天師爺並列位尊神回鑾遶境,以及開山神社(今延平郡王祠)270年祭典活動。在這段影片裡,我們可以看到穿著日本傳統服飾在路旁圍觀的孩童、參與慶典遊行的人力車與轎子,以及北管陣等珍貴畫面。
大觀音亭興濟宮恭送天師並列位尊神路關表 開山神社祭典參加行列:
昭和五年二月十五日(舊曆正月十七日)午前十時本廟神輿出發,十一時開山神社著,正午開山神社二百七十年祭典參加行列遶境順序如下:(○記號表示有送佛)
本廟起行→蕃薯崎→竹仔行→打銀街→上橫街→天公埕○→三界壇○→清水寺→萬川前→府城隍○→戲臺後→岳帝廟→大人廟→車埕→大埔→送火王○→開仙王→郡役所→新路→壽町→停車場→ 本廟口 →五全境→打銀街→三四境○→竹仔街→武廟口駐駕五分間→內宮後→城邊→內新街→開仙宮→西轅門→末廣町→至運河→新町→北頭→南頭→保安宮→三條巷→良皇宮→出大路→法院前→神社→檨仔林→五帝廟→上橫街→大上帝→測候所→至壽像→孔子廟→大路→至開仙王→仁厚境→岳帝廟○→元會境→清水寺→馬公廟→廟邊→柱仔行→永華宮○→出大路→孔子廟→菜市埔→法院前→入下太子○→出下太子→良皇宮→經管埕→總趕宮→東西轅門→下橫街→武廟街→廟邊→赤崁樓○→縣口尾○→縣城隍○→溝墘→小媽祖○→米街○→小公園→大舞臺→牛塭堀→大廠口→草寮後→媽祖樓→試經口→普濟殿後→磚仔埕→粗崎糠→普濟殿○→蔡厝巷→仁和街→杉行街→水仙宮○→北勢街→藥王廟→海安宮→西羅殿○→南勢街→內外宮後→關帝港→大天后宮→武廟前→范進士→三元巷→小上帝→五全境→本廟中午→起行→安祿境→總爺街○→鎮東門→玉皇宮→本廟邊→出大路→陰陽公→福隆宮○→停車場→大路→入廟→平安大吉
1930年(昭和5年),日本政府為紀念荷蘭人在臺灣建城300年(由建立熱蘭遮城,即安平古堡算起),特於10月26日至11月4日一連10天在臺南舉辦「臺灣文化三百年紀念會」,展出臺灣從原住民自由部落開始,歷經荷蘭、明鄭、清領到當代(日治時期)的文化史料與產業展;除了靜態展覽外,還有煙火秀、音樂會、戲劇、電影、詩人大會、主題講座、全島野球(棒球)大賽等琳瑯滿目的慶祝活動。與臺南息息相關的開山神社(主祭鄭成功,今延平郡王祠)也是此次紀念會的重頭戲,10月30日當天舉辦盛大的臨時祭典,還特地將延平郡王鄭成功請出來遶境市區,宛如一場盛大的嘉年華會,盛況空前。
1930年10月26日的《臺灣新民報》之相關報導如下:
臺灣文化三百年紀念會
為紀念荷蘭人興建熱蘭遮城(即安平古堡)300年,由臺南市役所(市政府)主辦,舉行了規模宏大的「臺灣文化三百年紀念會」,活動項目,多采多姿,有煙火、競馬、划龍船、音樂、戲劇、電影、雜技等康樂活動,並有史料、教育、衛生、產業、花卉等展覽會。
「臺灣文化三百年紀念會」聘有10名顧問,連雅堂為唯一的臺灣人。紀念活動最有意義,當為展覽會與演講會,展覽會從1930年今日開始,至11月4日,歷時10天。陳列的文史資料多達好幾千件。
演講會主講學者專家有幣原坦(臺北帝國大學總長)、村上直次郎(臺北帝大文政學部南洋史教授)、粟原俊一(臺灣總督府建築技師)、山中樵(臺灣總督府臺北圖書館館長)、尾崎秀真(臺灣史專家),以及連雅堂等人。
連雅堂於11月1日,在臺南「公會堂」主講「鄭氏時代之文化」,由於「聽者未能詳細飫聞,意猶未盡」,三六九小報社「爰應鄉人之請」,另主辦「臺灣三百年史講演會」,於20日起至29日,每晚七時至九時,在臺南武廟佛祖廳,由連雅堂「開講」臺灣三百年史,從荷蘭人竊臺,以至乙未割日,探原究委,巨細靡遺。
關於福斯影音新聞:
1927年,福斯電影公司便已取得有聲電影的製作專利,其運用李德福瑞斯特(Lee De Forest)於1923年發明的「Phonofilms」系統(在底片上製造音軌然後用攝影的方式記錄聲音)所攝製的「福斯影音新聞」(Fox Movietone News),是新聞界最早出現的有聲新聞影片,而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段1930年拍攝的臺南廟宇慶典活動影片(Formosan New Years Procession / Parade)正是這些「福斯影音新聞」之一。
近年,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Twentieth Century-Fox Film Corporation)將昔日所拍攝的眾多「福斯影音新聞」影片捐贈給美國的南卡羅來納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並將之分享於網路上,而讓我們有機會得以享受這段珍貴的影音紀錄。
1934年12月28日成立的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乃「新藝綜合體」(原名CinemaScope,即一種使用弧形寬銀幕與立體音響發聲的電影)之領導者,該公司由約瑟夫賢克(Joseph Schenck)在1932年創立的二十世紀電影公司(Twentieth Century Pictures)和威廉福斯(William Fox)於1915年創立的福斯電影公司合組而成。
1953年,二十世紀福斯公司改編羅意德.道格拉斯(Lloyd C. Douglas)的暢銷書,推出「新藝綜合體」影片《聖袍千秋》(The Robe,1953),該影片在寬度約為高度二倍半的弧形銀幕上呈現,從此電影邁入寬銀幕的新紀元;其後有《國王與我》(King and I,1956)、《南太平洋》(South Pacific,1958)和《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1965)等電影相繼問世,皆叫好又叫座。
影片來源:http://mirc.sc.edu/islandora/object/usc%3A2099
太平洋 寬度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學影像製作出身的黃嘉俊,原本打算退伍後要前往美國深造電影,但軍中生涯因921大地震發生後,前往救災,而有了截然不同的體悟與轉向。處在救災現場的他,眼前的煉獄景致開始讓他思考生命的價值究竟為何。親眼目睹災民的重建、修復過程,也黃嘉俊對生命的脆弱與堅強,有了一番深刻的感受,視野全然地被打開。於是,黃嘉俊對人產生了興趣,投身於紀錄片創作。
黃嘉俊想要再多凝視、傾聽不同人的故事,實際上參與被攝者生命裡頭的其中一段,也使得他如若多了另一截人生。黃嘉俊認為,每個人生命的寬度或深度都有限的,然則藉由紀錄片,它能夠真實地體驗到千百樣生命的模樣或生活的可能。且紀錄片的保存期限相當長,只要沒有另外一部片能夠凌駕已有作品的高度,它就會持續地觀看、討論,久遠地發酵,黃嘉俊深信這是紀錄片最大的價值。
他的第一部長片是《飛行少年》,主角們是安置機構裡面的孩子,由於身份比較敏感,過去幾乎罕有能夠進行拍攝的機會,大多必須馬賽克、變聲和化名處理。黃嘉俊沉痛地說明,在以菁英教育為主的現有體制下,有一些少年在不斷的分類與篩選下,落到最後方最下面,被人忽略,但這群人不會消失,他們終究存在,這是社會不得不面對的真相,因此萬分需要更多人去正視其人生。是故,黃嘉俊決心長期深入花蓮,與青少年們相處,在《飛行少年》裡探討青少年的成長與犯罪議題,他們跟家庭還有學校之間的關係等等。
而以罕病孩童爸爸所組成的搖滾樂團為主角的《一首搖滾上月球》,則是黃嘉俊對家庭、親情的在場目擊。他直接走進別人的家居日常,眼見那些情感在生死與共的相處或激烈摩擦中,一點一滴日積月累地醞釀、生長,察覺到父母的愛有多深、多濃。黃嘉俊也因此瞭解,人夫、人父這樣的角色是有意義的,他最後也選擇了結婚生子的道路,脫離原有熟悉與安逸的狀態,勇猛地踏進另一種的人生風景。
新作《男人與他的海》的被攝者,是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和水下鯨豚攝影師金磊,黃嘉俊跟著不同世代的兩人,深入海洋,包含2016年與廖鴻基執行黑潮漂流計畫,在台灣的東部,乘筏於太平洋上,隨著黑潮從南到北,漂流7天。黃嘉俊在海中見證了海洋的美麗,以及哀愁,如海底垃圾、海洋污染、魚與珊瑚的消滅。黃嘉俊以為海並不如一般台灣人認定的那般可怕、危險,只要海洋的能力與知識增進,其實海是安全的。他明白,海對台灣人而言是距離非常靠近,唯心理又是無比遙遠的領域,因此總是習慣性地恐懼海洋、背對海洋。但潛水等相關的海洋能力,都讓黃嘉俊對海有更多的感受,並思索著海洋與自身、台灣人的關係。《男人與他的海》對黃嘉俊而言,無疑是生命的壯遊。
小檔案
黃嘉俊,1974年出生,外號黑糖,世新大學廣電系電影組、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MFA。在紀錄片、廣告及戲劇拍攝工作之餘同時進行劇本、電影及純藝術創作,對人與社會的題材有敏銳的觀察。因為經歷921地震現場救災,讓他開始投入紀錄片拍攝創作,作品風格溫暖清新,卻有深刻沁人的厚度力量。黃嘉俊從事台灣影視幕後工作已有十年以上的資歷,擅於發掘無人接觸的新穎題材,以平易近人的創作風格,呈現自身對社會人文的細膩觀察。
2008年成立黑糖媒體創意公司,專事紀錄片、電視節目、廣告短片製作,同年推出個人首部紀錄長片《飛行少年》,獲頒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爾後作品也常受國內外影展好評。2013年,《一首搖滾上月球》也獲得了台北電影獎最佳觀眾票選獎及金馬獎最佳電影原創歌曲獎。作品另有《來得及說再見》,以及即將在2020年上映的新片《男人與他的海》。
太平洋 寬度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更新版:加入字幕及高清相片)舊金山市政廳(San Francisco City Hall)是美國舊金山市政中心的政府辦公大樓,學院派建築風格(Beaux-Arts),興建於1913年到1915年的城市美化運動中,其巨大的穹頂名列世界第5位。目前的市政廳建築是為了取代徹底毀於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的舊市政廳。它的圓頂模仿巴黎榮軍院的巴羅克穹頂,高達93.73迷,比美國國會大廈高14英寸,直徑366英尺。1954年,喬•狄馬喬和瑪麗蓮夢露在市政廳結婚。
金門大橋(Golden Gate Bridge)是美國舊金山的地標。它跨越聯接舊金山灣和太平洋的金門海峽,南端連接舊金山的北端,北端接通加州的馬林縣。金門大橋的橋墩跨距長1280.2米,建成時曾是世界上跨距最大的懸索橋,寬度27.5米,雙向共6條行車線,橋身呈褐紅色,金門大橋擁有世界第四高的橋塔,高達227.4米,全橋總長度是2737.4米。金門大橋橋身的顏色為國際橘,因建築師艾爾文•莫羅認為此色既和周邊環境協調,又可使大橋在金門海峽常見的大霧中顯得更醒目。由於這座大橋新穎的結構和超凡脫俗的外觀,它被國際橋樑工程界廣泛認為是美的典範,更被美國建築工程師協會評為現代的世界奇跡之一。它也是世界上最上鏡的大橋之一。
藝術宮(Palace of Fine Arts)位於美國加州舊金山海港區,是一座建於1915年的紀念性建築物,最初是為了在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中展示藝術作品而建造的。這是博覽會少數僅存且唯一保留於原址的建築物。藝術宮曾於1965年重建,人工湖和走道的整新,以及加強建築的耐震強度直至2009年初才完成。
美國國會大廈(United States Capitol),別稱國會山莊,是美國國會所在地,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的國會山,坐落在華盛頓特區國家廣場東端。在地理上,美國國會大廈位於華盛頓特區偏東處,但常被看作華盛頓特區及美國的政治中心。華盛頓特區建築物地址的東西南北,都是以國會大廈作為基準。大廈最初由威廉•桑頓博士設計,該建築以一個圓形大廳上的圓頂以及它的兩翼作為標記。每一翼作為一個議會的所在地,北翼是美國參議院,而南翼則是美國眾議院。它是一個典型的新古典式建築。國會大廈是一幢全長233米的3層建築,以白色大理石為主料,中央頂樓上建有出鏡率極高的3層大圓頂,圓頂之上立有一尊6米高的自由女神青銅雕像。
福特劇院(Ford's Theatre)是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一個歷史悠久的劇院,位於西北區10街511號。1865年在4月14日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在此遇刺,在街對面的彼得森住所死亡。此處原為第一浸信會教堂,建於1833年。1861年教堂遷往新址後,此處改為劇院,但次年就毀於火災。1863年重建。林肯遇刺後劇院被封,禁止演出。該劇院後來被用作倉庫和辦公樓,在1893年6月9日部分坍塌,造成22人死亡。1968年修復後重新開放。21世紀初再次修復,於2009年2月12日林肯誕辰二百周年時開業。彼得森住所和劇院現在作為「福特劇院國家歷史遺址」加以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