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上次說了鄂圖曼的開國之君奧斯曼。奧斯曼沒有留下一丁點文字紀錄,而到了十五世紀、奧斯曼去世之後一百年,鄂圖曼人才開始對他的歷史有所記載。以至於今天我們幾乎沒有辦法了解奧斯曼的生平。
不過沒有文字記載,並不表示沒有文明。1326 年 Bursa 攻城前後,奧斯曼的兒子 Orhan 成為國君。
他將 Bursa 建設得富麗堂皇,以至於 Ibn Battuta 嘆為觀止。
Ibn Battuta 還接受了一位太監領導的款待,了解到原來鄂圖曼的後宮不僅是佳麗三千,而且太監的官職系統完善。
你可能覺得奇怪,怎麼鄂圖曼帝國也有太監。事實上不但有,而且在數量上、重要性上不輸中國。
Ibn Battuta 是鮮為人知、但卻非常重要的人物。
他可以說是大航海時代之前最偉大的三位探險家之一,另外兩位是鄭和與馬可波羅。
如果大家去杜拜,可能會去一座大型的購物中心:Ibn Battuta,就是以他命名。
可想而知,購物中心就分為世界各大洲。參觀一個下午,就如同環遊世界一圈。
從奧斯曼建國到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鄂圖曼可以說是戰鬥民族,而且戰無不勝。
不過這位 Orhan 除了武功之外,對於制度的建設也不遺餘力。這就得提到他的弟弟 – Alaeddin。
Orhan 本來要將國家分為兩半,給他弟弟一半,不過弟弟拒絕了。從歷史紀錄來看,好像沒有什麼訛詐,兩人還真的創造了鄂圖曼帝國「前蘇丹」時代的文治武功。
除了都市建設以及後宮之外,Orhan 與 Alaeddin 共同創造的功績是禁衛軍Janissaries。
可能出乎大家意料之外,在Orhan之前,歐洲是沒有常備軍的。而Janissaries就是歐洲第一支常備軍。
我們今天所知道的軍團等級如師旅團連班,就是兩位建立的。
而之所以翻譯為「禁衛軍」,主要是後來當中的精銳部隊作為守衛皇室之用。
Orhan 的另外一項功績則是他與東羅馬帝國的關係。我們提過 Bursa 的攻防戰,鄂圖曼獲勝。之後幾場戰役也都是鄂圖曼大勝,其中包含攻下東羅馬帝國第二大城Nicaea(今İznik)。
不過Orhan並沒有無限擴張,相反地,他開始與東羅馬議和,這維持了鄂圖曼二十年的韜光養晦,而專注於內政建設。
我們提過,十四世紀,威尼斯、熱那亞、拜占庭死纏爛打,而後者內部也不斷有王位爭奪戰。
為了維持兵力,拜占庭皇帝請求 Orhan 駐軍、並且進行和親。
皇帝將他的女兒嫁給 Orhan,成為他第五位皇后,兩人相差49歲,不過史料證實,他們恩愛有加,鶼鰈情深。
Orhan 與他的弟弟可以說創造了鄂圖曼的文景之治。
1362年他駕崩,總共統治了鄂圖曼36年。
不過他的繼位者可不是吃素的,進一步開疆闢土。
Orhan與Alaeddin雖然是孔融讓梨,成為人類歷史佳話,但是鄂圖曼之後的宮廷歷史就完全不一樣了 – 是血腥的骨肉相殘。
我們今天的地點是 Hilton Curio Collection 的 Spa。
這原來就有鄂圖曼的建築,經過改建,讓住宿者有了蘇丹一般的享受。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孔 融 讓梨 相反 在 相聲百人一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孔融》
孔融。字文舉,是東漢魯國人。因為官任北海郡相,世稱「孔北海」。孔融是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也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孔融勤奮博學,擅長詩文、書表。深受曹丕欣賞。曹丕所寫的《典論‧論文》——一篇文學批評文章——稱讚孔融作文「體氣高妙,有過人者」。孔融生在時局紛亂的時期,雖然有政治理想抱負,卻始終難以達成。
【讓梨推棗】
孔融在家中排行第六,從小就懂得禮讓。四歲時,有人送孔家一籃梨子,孔融東翻西找,挑了一個最小的。父親覺得奇怪,問他:「你為什麼不挑個大的呢?」孔融回答:「各位哥哥年紀比我大,應該吃大的。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做弟弟的,怎麼能冒犯兄長呢?」家人都誇他懂事。這就是「融四歲,能讓梨」的典故。王泰是南北朝的世家子弟。幼年時,祖母分棗子和栗子給兄弟姊妹,王泰不和人去爭,而是等他們拿完後,才吃剩下的。這個故事和「孔融讓梨」,衍伸成成語「讓梨推棗」,表示兄弟之間謙讓、友愛。
【小時了了】
孔融十歲時,跟著父親到洛陽,他們想拜訪當時很有聲望的李膺,但李膺只接見有才華的文人和李氏親戚。孔融自稱是李膺的親戚,進了李府,李膺見了他就問:「我和你有什麼親戚關係?」孔融說:「我的祖先孔子,和你的祖先老子,李耳,有師生關係,所以我和你也算得上是世交。」李膺和在場賓客,都很驚奇孔融反應敏捷。太中大夫陳韙(ㄨㄟˇ)晚到,聽旁人提起這件事,不以為然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孔融馬上回了一句:「想君小時,必當了了。」「我猜您小時候一定很聰明吧。」陳韙被這樣反駁,說不出話來了。「小時了了」,意思是小時候表現慧黠,長大未必有所成就。
【不脛而走】
孔融性情寬厚,非常好客,也喜歡提攜後進,經常賓客盈門。孔融的好友盛孝章,是江東才子,為人耿直孤傲。孔融時常為他擔心,因為當時孫策出於忌妒,時常藉故殺害有才之士。孔融於是給曹操寫了一封信,推薦盛孝章,勸曹操招納他。信中他寫:「珠玉無脛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況賢者之有足乎?」「沒有長腳的珠玉,都會因為有人喜歡,而落到人們手中,何況賢人能自由來去,如果有尊重他們的人,他們自然會來。」「不脛而走」,沒有腿也能去。指事情不用推廣,也能快速傳播。「脛」,是「小腿」的意思。
但是孔融在政治上時常抱持和曹操相反的意見,而且忠於漢室,處處譏諷曹操的做法,比如曹操曾下令禁酒,孔融就說:「酒是用來完成禮儀的,不應該禁。」曹操視他為眼中釘,最後以「欲圖不軌」、「謗訕朝廷」等罪名將他處死,株連全家。
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w3EECEyL8k
孔 融 讓梨 相反 在 相聲百人一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孔融》
孔融。字文舉,是東漢魯國人。因為官任北海郡相,世稱「孔北海」。孔融是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也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孔融勤奮博學,擅長詩文、書表。深受曹丕欣賞。曹丕所寫的《典論‧論文》——一篇文學批評文章——稱讚孔融作文「體氣高妙,有過人者」。孔融生在時局紛亂的時期,雖然有政治理想抱負,卻始終難以達成。
【讓梨推棗】
孔融在家中排行第六,從小就懂得禮讓。四歲時,有人送孔家一籃梨子,孔融東翻西找,挑了一個最小的。父親覺得奇怪,問他:「你為什麼不挑個大的呢?」孔融回答:「各位哥哥年紀比我大,應該吃大的。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做弟弟的,怎麼能冒犯兄長呢?」家人都誇他懂事。這就是「融四歲,能讓梨」的典故。王泰是南北朝的世家子弟。幼年時,祖母分棗子和栗子給兄弟姊妹,王泰不和人去爭,而是等他們拿完後,才吃剩下的。這個故事和「孔融讓梨」,衍伸成成語「讓梨推棗」,表示兄弟之間謙讓、友愛。
【小時了了】
孔融十歲時,跟著父親到洛陽,他們想拜訪當時很有聲望的李膺,但李膺只接見有才華的文人和李氏親戚。孔融自稱是李膺的親戚,進了李府,李膺見了他就問:「我和你有什麼親戚關係?」孔融說:「我的祖先孔子,和你的祖先老子,李耳,有師生關係,所以我和你也算得上是世交。」李膺和在場賓客,都很驚奇孔融反應敏捷。太中大夫陳韙(ㄨㄟˇ)晚到,聽旁人提起這件事,不以為然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孔融馬上回了一句:「想君小時,必當了了。」「我猜您小時候一定很聰明吧。」陳韙被這樣反駁,說不出話來了。「小時了了」,意思是小時候表現慧黠,長大未必有所成就。
【不脛而走】
孔融性情寬厚,非常好客,也喜歡提攜後進,經常賓客盈門。孔融的好友盛孝章,是江東才子,為人耿直孤傲。孔融時常為他擔心,因為當時孫策出於忌妒,時常藉故殺害有才之士。孔融於是給曹操寫了一封信,推薦盛孝章,勸曹操招納他。信中他寫:「珠玉無脛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況賢者之有足乎?」「沒有長腳的珠玉,都會因為有人喜歡,而落到人們手中,何況賢人能自由來去,如果有尊重他們的人,他們自然會來。」「不脛而走」,沒有腿也能去。指事情不用推廣,也能快速傳播。「脛」,是「小腿」的意思。
但是孔融在政治上時常抱持和曹操相反的意見,而且忠於漢室,處處譏諷曹操的做法,比如曹操曾下令禁酒,孔融就說:「酒是用來完成禮儀的,不應該禁。」曹操視他為眼中釘,最後以「欲圖不軌」、「謗訕朝廷」等罪名將他處死,株連全家。
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w3EECEyL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