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 消文中士道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菩提道次第廣論白話翻譯,廣論消文長城,菩提道次第廣論淺釋在2022年該注意什麼?廣論消文中 ... ... <看更多>
「廣論消文上士道布施波羅蜜」的推薦目錄:
- 關於廣論消文上士道布施波羅蜜 在 [讀經]《菩提道次第廣論》布施波羅蜜(33) - 精華區Buddhism 的評價
- 關於廣論消文上士道布施波羅蜜 在 軍事資訊站- 廣論消文上士道布施波羅蜜的推薦與評價,PTT 的評價
- 關於廣論消文上士道布施波羅蜜 在 廣論消文中士道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廣論消文上士道布施波羅蜜 在 廣論消文中士道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廣論消文上士道布施波羅蜜 在 《菩提道次第廣論》每日10分鐘聽聞共修-第176天**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廣論消文上士道布施波羅蜜 在 廣論消文 57輯修習軌理|我是好命的嗎?暇滿人身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廣論消文上士道布施波羅蜜 在 淨蓮法師廣論白話譯本評比內容在591、樂屋網、mobile01網友火 的評價
廣論消文上士道布施波羅蜜 在 廣論消文中士道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廣論 消文中士道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菩提道次第廣論白話翻譯,廣論消文長城,菩提道次第廣論淺釋在2022年該注意什麼?廣論消文中 ... ... <看更多>
廣論消文上士道布施波羅蜜 在 《菩提道次第廣論》每日10分鐘聽聞共修-第176天**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謂修種智方便有二,謂密咒大乘及波羅蜜多大乘。此二攝入上士法類。】 我們要想修無上菩提,修無上菩提就是「 ... ... <看更多>
廣論消文上士道布施波羅蜜 在 廣論消文 57輯修習軌理|我是好命的嗎?暇滿人身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廣論消文 57輯修習軌理|我是好命的嗎?暇滿人身,成佛道上的有暇及圓滿,看佛法如何帶你真正認識自己、善用今生|菩提道次第 廣論 62頁01行-63頁05 ... ... <看更多>
廣論消文上士道布施波羅蜜 在 淨蓮法師廣論白話譯本評比內容在591、樂屋網、mobile01網友火 的推薦與評價
入菩薩行論廣解隆蓮法師三字經易解小淨土文略說會性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 ... 廣論上士道消文淨蓮法師廣論白話譯本菩提道次第廣論pdf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廣論 ... ... <看更多>
廣論消文上士道布施波羅蜜 在 [讀經]《菩提道次第廣論》布施波羅蜜(33) - 精華區Buddhism 的推薦與評價
《菩提道次第廣論》〈上士道.布施波羅蜜〉 pg276L4~pg276L10
寅一、學習布施 卯一、布施度性
初中分四:一、布施度性;二、轉趣發起布施方便;三、布施差別;四、此等略義。
科判:{卯三、布施差別─辰三、布施自性所有差別}
───────────────────────────────────────
【方便善巧者,謂諸菩薩先於所有一切資具,以淨意樂迴向十方諸佛菩薩。譬如苾芻於法
衣等為作淨故,捨與親教、軌範師等而守持之。由如是捨,雖復貯蓄眾多資具,亦名安
住聖種菩薩,增無量福。此於如是一切資具,如佛菩薩所寄護持。見乞者來,若施與彼
此諸資具,稱正理者,應作是念:諸佛菩薩無有少物不施有情,思已而施。若不稱理,
即當念先作淨施法,由已捨故,告言:賢首,此是他物,不許施汝。軟言曉喻,或以紙
價二倍、三倍施與遣發,令他了知菩薩於此非貪愛故不施於我,定於此經不自在故,不
能施我。如是行者,是巧慧施。
───────────────────────────────────────
.“方便善巧”,即菩薩首先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資具,為了作淨的緣故,以清淨意樂
捨給十方諸佛菩薩。譬如,比丘對自己的法衣等物,為了作淨的緣故,而捨給親教師、軌
範師等,然後才守持。同樣,菩薩由此清淨施捨的因緣,雖然積蓄了眾多資具,仍然稱為
“安住聖種菩薩”,並能增長無量福德(即對此常常思惟的緣故,一切時中福德都在增長
)。有人問:菩薩積蓄了眾多上妙資具,為什麼說他安住聖種,產生無量福德?答:菩薩
將所有資具都奉獻給諸佛菩薩,而安住於捨心中,當然是安住聖種。而且,由於菩薩每天
如是回向,雖然積蓄資具,但不僅不會被享用信財的罪業染汙,還能增長自己和施主的福
德,因此是“增無量福”。這樣對一切已作淨的資具,都像諸佛菩薩寄存一般地護持。既
然一切都屬於諸佛菩薩,自己只是佛菩薩的保管員,因此有人前來乞求時,應當善加觀察
施捨給他是否合理。見到乞者來乞求,如果佈施這些資具給他,與正理相符,則應想:諸
佛菩薩沒有一物不施給有情,這些是諸佛菩薩的財物,我做為保管員應當代施。這樣思惟
之後再佈施。如果佈施給他不合理,則應憶念先前已作淨的佈施法,因為先前已經施捨的
緣故,就可以告訴他:“賢首!這是別人的東西,不能施捨給你。”如此以柔軟、溫和的
語言開導他,或者以紙價兩倍或三倍的財物佈施給他,讓他知道“菩薩並非對此貪愛而不
捨得給我,一定是他對此無權支配才不佈施給我的。”這樣做,就不會讓眾生心生惡念,
這是菩薩巧慧行施。
■ 解說──
請看文,「方便善巧者,謂諸菩薩先於所有一切資具,以淨意樂迴向十方諸佛菩薩。
如比丘於法衣等為作淨故。」
善巧方法是什麼?一般,菩薩行者在心中,早已將自己的身軀﹑財富﹑受用﹑善根等
以清淨意樂布施了,例如《毘奈耶》講到比丘﹑沙彌不該擁有兩件法衣﹑兩個缽等物品,
若有第二件,要作加持,心中要想:「這是要送給另外的比丘沙彌等使用的,我只是暫時
保留而已。」心中要想著這個東西已經迴施給別人了,不該有將它擁為己有的意樂。菩薩
雖未實際施捨出財物,但在心中並無「尚未施捨」之意樂,心中只有「已施捨」之意樂。
請看文,「捨與親教軌範師等而守持之,由如是捨,雖復貯蓄眾多資具,亦名安住聖
種菩薩,增無量福。」
《毘奈耶》這樣講﹑這樣規定,到底有什樣好處?這樣能「貯蓄眾多資具,仍安住聖
種,」,使出家眾認命﹑知足粗糙物質,安住聖者種姓中;心中認為是自己的東西非常少
,心想所有東西都是他人的,因此可增長無量福報。從外表看似貯存很多物品,卻增長無
量福報,他雖然保留東西,但不為個人保留,是為有情保留,故福報增長。看似貯存增長
貪欲的物品,實際不是如此,實際是認命﹑知足於粗糙物質,故福報增長。
請看文,「此於如是一切資具,如佛菩薩所寄護持。」
因為已將一切物資都施予十方諸佛﹑菩薩﹑有情,所以所擁有的物質就像是諸佛﹑菩
薩﹑有情眾暫時寄放的物品。
從第七世達賴喇嘛的傳記可知,他居住的布達拉宮中,有很多金製﹑銀智等各種各類
的珍寶,但他說「我的心中從不認為那些是我的東西,那些全都是西藏政府﹑西藏人民的
東西,屬於我的只有法衣﹑祖衣而已」。若這樣做,保留一天就增長一天福德,若不是,
保留一天就造一天的罪惡。
對所擁有的物品,因為從內心中已真心供養給諸佛菩薩了,所以,這些物品就像是諸
佛菩薩暫寄的,只是幫祂們保管而已。這樣對來乞討者就很好回答了。
請看文,「見乞者來,若施與彼此諸資具,稱正理者應作是念,諸佛菩薩無有少物不
施有情,思已而施。」
若有乞討者來,要布施時應想著:「諸佛菩薩無任何一物不施與有情。」
如此施捨時,就容易作了。
請看文,「若不稱理,當念先作淨施法,由已捨故,告言賢首,此是他物不許施汝,
軟言曉喻。」
乞討者來,若不想給他,那也很好回答,就軟言曉喻說:「這是別人的東西,不是我
的」。雖不直接說「不給」,但對方也會知道「不給」的意思。
剛才說的是一種方法,下面講另外的方法:
請看文,「或以紙價二倍三倍施與遣發。」
不給經卷,而以買經卷的價格,紙張價格的兩﹑三倍錢給他,應使對方了解不給經卷
,是因為沒有給予經卷的權利,若有權利定可給予。因此以買經卷的價格兩三倍錢給他。
請看文,「令他了知菩薩於此非貪愛故不施於我,定於此經不自在故,不能施我。如
是行者是巧惠施。」
要讓對方了解菩薩不是因為貪愛經卷而不施與,是無給予經卷的權利,這樣做是行者
的善巧惠施。
問題:第274 頁第四行講到「若是魔眾或天來求就不該給」,那麼,是不是所有菩薩
都可以認識哪些是魔所變現的呢?是不是一定要修行到某一個層次才會認識呢?
回答:當然要認識後才可以這樣做,一定要先認識才行。什麼時候會有這種認識的能
力呢?資糧道中品以上就一定有這種能力,資糧道小品就沒有這個能力,那時的菩薩也不
允許布施自己的身體,現在講的這個階段是已經允許可以將自己的身體布施出去,只是因
為對方的緣故而不可以布施。
問題:這裡問的是「雖復先以正言曉喻,令其於施生歡喜」的「其」是什麼意思?
回答:布施僕人或兒子給他,他當下會非常高興,之後他卻完全都不會對待像親友一
般的親近,而且以後會對待送給他的兒子或僕人不好,這種個性者是不好者。當下因為他
很想要,就表現得很高興,後面卻對表現得很生疏而不親近。另外有一種的個性是非常差
的,就好像魔鬼加持過的一般,對個性這麼不好者,就不該把子女給他。
問題:第275 頁倒數第三行,對經卷還不了解就不能布施,這是不是因為時空背景的
關係,因為在古代他也許只有一本《廣論》,但,現代的印刷術很方便,是不是允許將經
典贈送給他人呢?
回答:這裡講的是:我布施出去之後,我手上就完全沒有《廣論》,若布施出去之後
,手上還有很多的《廣論》,那當然是沒有問題的。
問題:第276 頁第五行的「捨與親教軌範師等而守持之」是什麼意思呢?
回答:這裡講到「譬如比丘於法衣等作淨故」,就是說:比丘若擁有第二件法衣,就
應加持這第二件法衣,心中想著:「這第二件法衣是其他補特伽羅的。」這邊的「作淨」
就有「加持」的意思,要加持法衣必須到親教軌範師之處請他們加持,在加持完之後,這
件法衣就等於是迴向給他人了,在這種已經迴向給他人的狀況之下,幫他保留這件法衣而
守持之。中文應該改為「譬如比丘於法衣等,由親教軌範師等作淨迴向而守持之」,這樣
會比較對。
-摘自《菩提道次第》雪歌仁波切講授 法炬法師翻譯
此文稿為自他學習而做,僅供參考,容有疏失,懇請指正。
道次世界:https://www.lamrimworld.or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205.66.24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09102567.A.05B.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