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所有 #模範父親致意!祝福所有偉大爸爸們,父親節快樂!
溫馨的父親節就要到來,因為疫情無法舉辦慶祝活動,但感謝父愛永不會變!陪同泰山區長、宋明宗議員等人共同拜訪,並且頒贈獎牌祝福每位偉大爸爸、父親節快樂!
每一位模範父親都是有故事的人!其中被選為模範父親85歲的 #李振蓬 先生,承接其父對教育的堅持,作育英才、培養了無數學子,發揮所長、學以致用!用自己的人生對教育付出貢獻。對於地方事務也非常熱心!在擔任福泰里鄰長的十餘年,深得鄰里的支持與尊敬,更是鄰里間父親的榜樣。
另一位高齡94歲的 #張友道 先生,自幼歷經戰亂災禍,孤身一人來台,儘管在養育子女階段並不富裕,但凡子女生活課業所需,都想方設法來操心,一肩扛下了對於家庭及子女的責任,也讓四名子女都事業有成。
無數暖心的故事與記憶都彰顯著父愛無邊的偉大!孟楷擔任父親兩年多,深深體會所有的父親就是希望孩子好,自己就好,這種無私的精神,才是最令我們尊敬的。
向每位尊敬的爸爸們說一聲,感謝您!辛苦了。
#父親節快樂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Esther L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相聚一刻]ep117– 財富與愛的根源 播出:2016年4月18日, 8pm 嘉賓:Billy Cheng/鄭皓文師傅 面相與玄學師父、生命導師 主持:Esther Lee 攝錄:Carlos Tsang - Carlos Tsang Photography 場地:匯智社 內容: 我們經常生...
張英才子女 在 陳建仁 Chen Chien-Je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們大家敬愛的「台灣疫苗之父」李慶雲教授於今日往生,感謝他在偉大的時代寫下偉大的故事。
請求他在天之靈保祐台灣和全球,早日控制武漢肺炎疫情,也讓台灣疫苗揚名國際!
▶向台灣疫苗之父與兒科大師致敬
(兒科大師李慶雲:他的時代 他的故事 序文)
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台灣的公共衛生與醫護體系因連年戰亂而惡化,1950年的零歲平均餘命,男性才53歲,女性才56歲,小兒的主要死因幾乎都是傳染病!預防接種與抗生素治療是防治傳染病的不二法門,因此疫苗的研究發明與製造量產,成為當時公共衛生的重要挑戰!李慶雲教授奉獻一生於台灣疫苗的研發,造福台灣子民甚至全人類,是台灣醫界的傳奇典範!
我在1975年進入台大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班就讀,我的碩士論文指導教授是徐澄清教授和林家青教授。1977年畢業後,當時擔任公共衛生研究所所長的林家青教授,留我下來擔任公共衛生研究所助教。除了協助林東明教授的流行病學教學與研究之外,也協助當時在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的畢思理教授(R. Palmer Beasley),進行B型肝炎的流行病學研究,負責研究資料的處理分析,以及王安電腦統計程式的設計撰寫。
我第一次見到李慶雲教授,就是在畢思理教授的辦公室。李教授的英俊挺拔與溫文儒雅,讓我印象深刻,畢思理教授鄭重向我介紹,李教授是台灣疫苗研發的拓荒者和領航者!1979年4月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因台美斷交撤離台灣,我在當年9月以教育部公費留考奬學金,赴美國約翰霍布金斯大學,攻讀人類遺傳與流行病學博士學位。1982年返國後,回台大公共衛生研究所擔任講師。在這段時間,兩位教授合作執行新生兒B型肝炎預防針接種的臨床實驗,1983年在《刺絡針(Lancet)》期刊發表研究結果:「接受預防接種者,慢性B型肝炎帶原率大幅下降,效果相當顯著。」
1984年台灣展開了B型肝炎的全國預防接種計畫,後來的一系列研究顯示接種過B型肝炎疫苗的出生世代,不僅B型肝炎帶原率大幅降低,嬰兒猛爆性肝炎、慢性肝病及肝硬化、以及肝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也都大幅下降。張美惠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首先在1997年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發表全世界第一篇「疫苗預防癌症」(B型肝炎預防接種降低肝細胞癌發生率)的重要論文。台灣和全世界的年輕世代,能夠透過預防接種避免B型肝炎所造成的肝病死亡,應該要感謝畢思理教授和李慶雲教授合作的臨床實驗。這是一個臨床醫學與公共衛生的典範研究,也為全人類帶來很大的健康福祉!
畢思理教授結束在台灣的B型肝炎系列研究後,回到美國擔任德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但是他仍然很關心台灣的公共衛生發展,特別是B型肝炎防治的成效。畢思理教授每次從美國回到台灣,都會拜訪李慶雲教授討論B型肝炎研究,並且閒話家常,我很榮幸有很多次都被邀參加!每次畢思理教授都稱李教授為George。我第一次聽到畢思理教授說:「我的好朋友、老朋友George!」我還愣住了一下,幸虧黃綠玉教授告訴我George就是李教授,我才恍然大悟!直到畢思理教授於2012年辭世,我常能見到兩位大師的情同手足,彼此惺惺相惜!更能從他們的交談中,體會到學術研究的樂趣、攜手合作的珍貴、以及美好友誼的永恆!
我在擔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的時候,曾經和內人邀請畢思理教授伉儷、李慶雲教授伉儷一起用餐。我們談了很多B型肝炎的最新研究,以及臺灣B型肝炎防治的卓越成果,現在已經記不清楚當時談話的詳細內容,反而讓我和內人至今仍然印象深刻的,就是李教授對師母無微不至的體貼照顧。李教授伉儷的鶼鰈情深,真是令人羨慕!唯有如此恩愛的夫妻,才有幸福美滿的家庭,才能培育出很優秀的子女。李教授在接受口述訪問時,提到自己在「神召會」遇到生命中的貴人—師母。他平常會陪師母上教會,但是直到師母過世前一個月,他才接受洗禮,為了兩人在天國再相聚,李教授對師母的愛是天長地久的!
《兒科大師李慶雲:他的時代 他的故事》這一本書,不僅詳細記錄了李教授一生的精彩故事,三位編著者也很用心地把李教授生活的時代背景,做了很翔實的描述,讓讀者們能夠深入了解臺灣醫學教育與醫藥研究的長期變遷,更加欽佩李慶雲教授「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積極奮鬥,以及「培育英才、提攜後進」的用心良苦!深切期盼一代又一代的台灣醫界同仁,都能夠見賢思齊,作出更傑出的醫藥研發與人才培育,讓臺灣醫界繼續在世界上發光發熱,帶給全人類更多的健康福祉!
張英才子女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年寫下了這篇音樂學習紀錄,二年多之後,逸安停止了樂器學習。迪安雖然還未確認,卻隱隱走向音樂專業之路。
安雅除了木笛,還上音樂劇課程與參加合唱團。
而睿安則是鬆散無為地又過了二年多,才考入州立音樂院,真正開始學習鋼琴。目前除了鋼琴與木笛之外,也上打擊樂器課。
教了睿安幾個禮拜,平常幾乎不陪練。一週上課二次,每次15到20分鐘。
每次上課都很享受教他的過程,也很順利。睿安進步也很快,與哥哥當年一樣,雖然起步不算早,但因為身心都準備好了,闖關速度極快,學琴二週就進入雙手同時彈奏的程度,而且欲罷不能,一首接一首,他常彈到不想停下來。
教他時,我是他的老師。很嚴格。
陪他時,我是他的媽媽。很寬鬆。
但因為幾乎不陪練,所以也極少在教與陪的角色轉換間掙扎。
我不會以媽媽的身分,執行老師做的事,因此也沒有衝突點。
許多人在「教」與「陪」之間,覺得無力,或與孩子起了衝突。我只能說,盡可能不以專業眼光去要求孩子一定得做到什麼。
本身是音樂專業的話,更容易有這種傾向:以針對天才與資賦優異的標準去要求才能中等或中上資質的自家孩子。
真的資質卓越,本身也興致高昂,父母就算有點放任,孩子大多數也會自主練習與進步。
若是中等資質,或本身興致不高,硬是強加英才教育,就容易搞得天怒人怨。
硬陪硬練,是絕對會有成果的。只是沒人知道,這樣的路能走多遠。而孩子又會將音樂放在心上的哪個位置呢?
自己喜愛的事,感染給孩子,我們一起走。
而自己都無法享受的事,就不強加給孩子。
不鞭策不督促,也不挑剔不陪練,只有無言陪伴與滿心欣賞,這是我面對孩子們習樂的原則。
這原則提供了身心沃土,讓演奏及練琴如識字看書般,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也讓孩子本身的資質發展到極致。
孩子們的表現,不是因為陪練或敦促而好的。
而是他本來就好,而家長被宇宙允許參與那個美好的歷程,用欣賞的心灌溉出孩子的一切美好。
2018年舊文:
『孩子們最近的音樂學習紀錄/我對幼童鋼琴啟蒙的教學原則』
我一直覺得, 學樂器就像孩子們寫字塗鴉,是基本素養。音樂之路上,我們沒有「望子女成龍鳳」的野心,也不想以「學音樂沒前途」這種消極想法來打壓他們的興趣,更不先入為主地只叫他們「玩玩就好」。
而是因材施教。只要感興趣,我們就支持。若是真的只想玩音樂,我們也縱容。好比逸安,是家中四個孩子裡,花在樂器與學音樂支出裡最高的,還同時學小提琴和薩克斯風。但是他不喜歡練琴也不想上台,只想每個禮拜去上課,偶爾摸一下樂器就好,甚至有音樂會演出還要求我們不准去聽,我們也由著他。
因此之前在音樂學習上偶爾有特別狀況才會紀錄,後來由朋友處才知道,因著我和我的他都是音樂家的身分,而四個孩子都學了樂器的情狀來說,其實對好些於此感興趣或正在迷惘掙扎中的朋友來講,這些絮叨居然有點參考的價值。比方什麼是專業與業餘學習的分野,音樂家的生活到底是如何,練琴怎麼練,身為父母/老師該秉持怎樣的態度等等,所以有時間時,我就簡單紀錄下來,也好讓我們自己從中檢視思考。
畢竟在工作及家務中,想持續自我成長,還要兼顧四個孩子的品格教養、課業、休閒生活與音樂學習,讓他們對音樂保有興趣並發揮天賦,加上我們自己的工作還與此相關,其中的時間安排,與角色分寸拿捏,實在不算容易。一般來說,要支持一二個孩子學樂器,都是樣挑戰了。我們也是亦步亦趨且戰且走十來年才找到平衡,得出些許心得。
因為此次的奧地利全國音樂比賽沒有古典吉他獨奏形式,迪安確定將以二重奏與室內樂的組合參賽。
而且,參與的是三組。
一組是吉他長笛二重奏,第二組是吉他木笛六重奏。
而第三組則是完全的意外之喜。
三週前的週日早餐桌上,安雅突然說道:「木笛老師問我要不要去比賽耶,我跟她說我要考慮一下。」
安雅並沒有問我們的意見,彷彿我們的看法並不能左右她的決定。雖然她才八歲,但我們知道,有些事情她「可以」也「應該」自己選擇。至少我們願意很開放地聽聽她的感覺。
不過這不妨礙我們說出我們的看法,因為知道,無論再怎麼篤定獨立,八歲的女孩兒還是需要父母的支持肯定。
最終,她喜滋滋地決定出賽,並風掣雷行地立刻取出木笛吹了一首曲子以明心志。
在與她的木笛老師討論之後,因爲木笛聲音略為單薄,加上獨奏曲目需求,演奏時肯定需要伴奏,後來決定不加入鋼琴或大鍵琴伴奏,而是吉他。
於是哥哥迪安義不容辭地接下這個重大的任務,將在妹妹的木笛獨奏比賽中替她擔任伴奏職責。
也因此,迪安目前手裡有五套曲目:
1. 跟爸爸學習的古典吉他曲目
2. 跟另一位老師上課的爵士及流行即興歌曲
3. 吉他與長笛二重奏比賽曲目
4. 吉他與木笛六重奏比賽曲目
5. 為妹妹的木笛獨奏比賽而伴奏的曲目
如果要培養紮實的能力,就要學習如何合理分配時間精力去分頭練好這些東西,這是以專業態度面對樂器學習的初步試煉。
無法學會分配時間的技巧、克服惰性、盡可能穩定身心、再怎麼緊張都不丟失基本演奏能力、並超越那些精神壓力及體力挑戰的話,也不用再提專業音樂之路,就開心以業餘愛樂者的角度去玩耍就好。
見慣哥哥面對樂器的樣子,有了比賽心理準備的安雅,也更為嚴謹起來了。排時間練完所有參賽曲,還有平時正規曲目,已是她的每日既定行程。除此之外,她參加了音樂院的合唱團,前陣子密集排演練唱,在耶誕期間,跟哥哥們當年一樣,有著數次在超過四百年歷史的老教堂演唱的機會,這讓她興奮雀躍無比。
哥哥姊姊在音樂學習上,都有一些新計劃,那些動靜無形中也影響到睿安。
五歲大寶寶睿安吵著要學鋼琴有好一陣子了。自從木笛演奏初登場後,他就說了,「我好想再上台演奏!」
之後一次次地要求學鋼琴,而自己開琴摸琴的次數也越來越多,已經到了每日數次只要看見鍵盤就會撲上去按幾個音的狀態。
感受到他那對鋼琴無法抑止的熱情,終於在前天,正式為他啟蒙。
20年的教學經驗,這些年下來讓我有著自己的幼童鋼琴啟蒙原則和方向。
我的學生們,一開始是不看譜的,最先訓練的是聽力、想像力與表現力。
以非常非常慢的速度聽聲音和唱歌。什麼曲調都是要聽了唱了後,沒有譜子地自己在琴鍵上摸索出來。
一開始會引導他們一些方法,但之後慢慢減少助力,達到讓他們學會「聽聲辨位」的能力。
而不是照著譜乖乖一個音一個音彈出來背下來。而且一邊彈,還要一邊將曲調或歌詞唱出來。
無論音調有多簡單,曲子有多單調,每個音都要彈得美,也唱得美。手放上琴鍵的那一刻,由開始到結束的每個細節都要完整從容。就算曲子只有四個音,也要有表情,有著起承轉合,而不是不帶感情地砸完音就好。
聽聲辨位並能準確唱出每個音,與無誤地找到他們在琴鍵上的位置之後,接下來就是要移調。(移調的意思簡單來說,就好像我們去KTV唱歌,歌曲太高或太低時讓我們唱得不順,我們就會按升降Key那個鍵來調整,找到一個盡可能讓我們高音飆得上而低音也下得去的調子,起音不同,但整首歌的曲調聽起來還是一樣的。)
所以我的學生們要能將初學者時期學到的每首簡單曲子,都能在每個調子上彈出來。比方,目前學「小星星」,要能從琴鍵上的每個音都可以當起音,把這首歌幾乎一音無誤地移調邊彈邊唱,而不是看著譜學完這首就好了。
像彈C調的話,因為沒有升降記號,所以很容易。但有些調子的升降記號很多,手指必須一直在黑鍵白鍵之間穿梭,就很考驗學生的聽力和專注力,這也需要理解力和記憶力來交相配合。
這樣的教法,想見的,需要比看譜教學多出三五倍的時間心力。一開始進度也非常非常緩慢。
老師沒有足夠的耐心,實在沒辦法重複唱一個音十來遍,還聽著學生為了找一個音就按上十來個錯音,而且還不斷鬼打牆地重複一樣的錯音還聽不出來。😰
但是經過這樣的嚴格魔鬼訓練,學生會擁有比較好的音感,唱歌的基本能力也訓練到了, 日後對於樂曲中的線條、斷句更能夠理解表現。將來就算不再學琴,這些能力都能伴隨著他們。而可以耐得住這幾週到幾個月的孩子,就會留下來。這也是為什麼我多年下來終於擁有「可以挑選學生的自由」的原因,總要老師、學生、家長三方合拍了,才能溝通順暢地繼續學習之路。這第一個關口就是彼此的試金石。
於是,雖然才龜速教了睿安五首極短的曲子,但他已經可以只靠著聽力,將那五首都只有2到4小節的短曲,在每一個調子上做移調。
也慢慢培養,聽到什麼音,不需要譜,自己在琴鍵上摸索出正確的音的基礎能力。
但是不要覺得他天賦異稟家學淵源什麼的,因為這是我將他抱在懷裡十幾分鐘,耐著性子一個音重複幾十次不斷誤試又重新再來而得到的小小進步。
我覺得大寶寶做得最好的是:不斷犯錯還願意反覆嘗試,不鬧脾氣不願放棄。而且,結束了還說,「太好玩了,明天還要彈!」
張英才子女 在 Esther Le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相聚一刻]ep117– 財富與愛的根源
播出:2016年4月18日, 8pm
嘉賓:Billy Cheng/鄭皓文師傅
面相與玄學師父、生命導師
主持:Esther Lee
攝錄:Carlos Tsang - Carlos Tsang Photography
場地:匯智社
內容:
我們經常生活在兩個世界,一個我們能看見的,就是物質世界;另一個是不能看見的,就是靈(性世)界,由不同的維度、平衡宇宙、空間組成。我們的生命亦被各樣元素牽引,甚至牽制,例如[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十一擇業與擇偶十二趨吉及避凶],還有祖先、父母、自己業力的牽絆。
那麼多的因果業力,如何能在2016這多事之秋,闖出一條康莊大道?為何財富和愛是同一根源?甚至父母子女亦是同根生?當然了,唇齒相依,唇亡就齒寒嘛。不過,今時今日,仲講孝順父母,不可與父母對抗,很old school吧?
繼張天獅師傅(相聚ep24&41)及李英才師傅(相聚ep94,94,105,107),Esther繼續遍尋絕世高人,真是愈來愈難找,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今集找來鄭皓文(Billy Cheng)師傅。鄭皓文(Billy)師傅,香港人,十三歲已開始研究掌相命理,他有非常不一般的人生經歷,他的長闊高深,一直令Esther拜服,嘖嘖稱奇。
數年前,我參加過Billy師傅的工作坊,簡直驚為天人、技驚四座,兼拍案叫絕,Billy師傅當年更即場為一位朋友做家族治療,幾十人一起參與,一起被治療,十分壯觀。我一直想訪問Billy師傅,只是,鄭師傅在中國大江南北週圍飛去工作、進修,非常難找到他,我連他的電話也沒有。今次緣份到,竟給我"生擒"到他,幸運!幸運!
今集Billy師傅非常盡情分享他的人生觀,去到盡,教我們做人、致富、快樂之道。今集,沒有眼淚、沒有客套、沒有迷信,有的是我們的豪情、歡樂,還有智慧的累積和圓融。不用錯過!
聯絡: 鄭師父
WeChat: Billy鄭皓文
張英才子女 在 Esther Le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相聚一刻]ep117– 財富與愛的根源
播出:2016年4月18日, 8pm
嘉賓:Billy Cheng/鄭皓文師傅
面相與玄學師父、生命導師
主持:Esther Lee
攝錄:Carlos Tsang - Carlos Tsang Photography
場地:匯智社
內容:
我們經常生活在兩個世界,一個我們能看見的,就是物質世界;另一個是不能看見的,就是靈(性世)界,由不同的維度、平衡宇宙、空間組成。我們的生命亦被各樣元素牽引,甚至牽制,例如[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十一擇業與擇偶十二趨吉及避凶],還有祖先、父母、自己業力的牽絆。
那麼多的因果業力,如何能在2016這多事之秋,闖出一條康莊大道?為何財富和愛是同一根源?甚至父母子女亦是同根生?當然了,唇齒相依,唇亡就齒寒嘛。不過,今時今日,仲講孝順父母,不可與父母對抗,很old school吧?
繼張天獅師傅(相聚ep24&41)及李英才師傅(相聚ep94,94,105,107),Esther繼續遍尋絕世高人,真是愈來愈難找,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今集找來鄭皓文(Billy Cheng)師傅。鄭皓文(Billy)師傅,香港人,十三歲已開始研究掌相命理,他有非常不一般的人生經歷,他的長闊高深,一直令Esther拜服,嘖嘖稱奇。
數年前,我參加過Billy師傅的工作坊,簡直驚為天人、技驚四座,兼拍案叫絕,Billy師傅當年更即場為一位朋友做家族治療,幾十人一起參與,一起被治療,十分壯觀。我一直想訪問Billy師傅,只是,鄭師傅在中國大江南北週圍飛去工作、進修,非常難找到他,我連他的電話也沒有。今次緣份到,竟給我"生擒"到他,幸運!幸運!
今集Billy師傅非常盡情分享他的人生觀,去到盡,教我們做人、致富、快樂之道。今集,沒有眼淚、沒有客套、沒有迷信,有的是我們的豪情、歡樂,還有智慧的累積和圓融。不用錯過!
聯絡: 鄭師父
WeChat: Billy鄭皓文
張英才子女 在 Esther Le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財富與愛的根源 ~ [相聚一刻] ep117 Part 1
播出:2016年4月18日, 8pm
嘉賓:Billy Cheng/鄭皓文師傅(面相與玄學師父、生命導師)
主持:Esther Lee
攝錄:Carlos Tsang - Carlos Tsang Photography
場地:匯智社
欲收看所有節目,可成為免費或正式會員繼續收看。
www.togetherradio.net
內容:
我們經常生活在兩個世界,一個我們能看見的,就是物質世界;另一個是不能看見的,就是靈(性世)界,由不同的維度、平衡宇宙、空間組成。我們的生命亦被各樣元素牽引,甚至牽制,例如[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十一擇業與擇偶十二趨吉及避凶],還有祖先、父母、自己業力的牽絆。
那麼多的因果業力,如何能在2016這多事之秋,闖出一條康莊大道?為何財富和愛是同一根源?甚至父母子女亦是同根生?當然了,唇齒相依,唇亡就齒寒嘛。不過,今時今日,仲講孝順父母,不可與父母對抗,很old school吧?
繼張天獅師傅(相聚ep24&41)及李英才師傅(相聚ep94,94,105,107),Esther繼續遍尋絕世高人,真是愈來愈難找,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今集找來鄭皓文(Billy Cheng)師傅。鄭皓文(Billy)師傅,香港人,十三歲已開始研究掌相命理,他有非常不一般的人生經歷,他的長闊高深,一直令Esther拜服,嘖嘖稱奇。
數年前,我參加過Billy師傅的工作坊,簡直驚為天人、技驚四座,兼拍案叫絕,Billy師傅當年更即場為一位朋友做家族治療,幾十人一起參與,一起被治療,十分壯觀。我一直想訪問Billy師傅,只是,鄭師傅在中國大江南北週圍飛去工作、進修,非常難找到他,我連他的電話也沒有。今次緣份到,竟給我"生擒"到他,幸運!幸運!
今集Billy師傅非常盡情分享他的人生觀,去到盡,教我們做人、致富、快樂之道。今集,沒有眼淚、沒有客套、沒有迷信,有的是我們的豪情、歡樂,還有智慧的累積和圓融。不用錯過!
聯絡: 鄭師父
WeChat: Billy鄭皓文
張英才子女 在 陪伴父親——張英才最後的日子 - 每日頭條 的相關結果
陪伴父親——張英才最後的日子. 2018-04-09 由 軍旅警營 發表于資訊 ... 與大多數發小和部隊大院的子女相比. 我們要幸運的多. 沒有留下太多的遺憾 ... 父親骨灰焚燒後. ... <看更多>
張英才子女 在 【牛下女高音】車婉婉現身成黑仔幸運女神曾喪母失聲破宿命成 ... 的相關結果
婉婉的媽媽是60年代著名粵語片女星車綺芬,車綺芬曾跟張英才結婚,至第二段婚姻下嫁美國華僑才誕下婉婉,惜婚姻始終維持不久,兩母女返香港生活,直到 ... ... <看更多>
張英才子女 在 張英才(1934年)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的相關結果
張英才 (英語:Cheung Ying Choi,1934年9月15日-),香港前粵語片、電視劇演員、粵語配音員。1950年出道,至2006年榮休。他入行早期以演出電影為主,往後兼拍電影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