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1日,台北市萬華區漢口街和中華路口西南隅,正在建構中的西門町最高建築(地上28層)已經成型,將於2023年夏天完工。(張哲生 攝)
這棟新大樓的前身是1977年落成的台北中華大樓,最初是國泰集團設立的國泰百貨公司,國泰百貨於1985年轉讓給豐群集團後,沒多久便結束營業,之後這裡開過「龍太外銷成衣商場」、「弗頓星球」、「HANDS 台隆手創館」(2000年開幕,2004年遷移至微風廣場)、美華泰流行生活館(2004年開幕、2018年7月15日歇業),其餘樓層則是國泰集團的辦公室。最後,進駐其中的國泰集團辦公室在2018年6月底全數撤出,而在一、二樓營業多年的美華泰流行生活館也在2018年6月21日至7月15日舉行出清特賣後歇業,然後台北中華大樓於2018年11月12日開始進行拆除工程。
日本九州的私營鐵路巨擘「西日本鐵道株式會社」(西鐵集團)在2017年12月與業主達成協議,並於2018年3月簽署為期20年的租賃協議,由西鐵集團以旗下的飯店品牌「Solaria」經營,公開宣布將在台北市西門町以6億日圓(約新台幣1.6億),打造一座地下5層樓、地上28層樓,擁有300間客房的「Solaria西鐵飯店 - 台北西門」旅館,預計在2023年的夏天開幕,其地點就在已拆除的台北中華大樓所在地。
先讓我們來回顧44年前,台北中華大樓的開始~國泰百貨公司。
1977年10月6日上午10時,由國泰集團設立的國泰百貨公司正式開幕,開幕典禮由國泰集團創辦人之一的蔡萬霖(1924-2004)揭幕、基隆顏家的顏欽賢(1902-1988)剪綵,現場還請來百人大樂隊演奏,聲勢浩大。
國泰百貨公司在行銷上強調「不以打折為噱頭,不打折比打折便宜」,並以「新的風格、新的氣派、新的服務、新的滿足」為經營宗旨,力求不斷推出各式新穎服飾百貨,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當年國泰百貨公司所在的台北中華大樓,位於台北市中華路一段88號(中華路與漢口街口),由國泰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起造、蔡柏鋒與陳昭武設計、三井工程負責營造;於1976年3月15日開工、1977年8月20日竣工,工程造價約為新台幣5,394萬元,是一棟11層樓高的鋼筋混凝土造建築。
國泰百貨公司在台北中華大樓內的營業樓層為地下一樓以及地上一至四樓,共有五個樓層。
地下一樓包含三個營業部分:備有各式流行服裝飾品的「繽繽服飾」、供應各種物美價廉的日常用品的「半價廣場」與供應各式冷熱飲的「甜蜜走廊」。
一樓為「集錦大街」,設置各式華洋百貨;二樓為「芙蓉女裝街」,備有各式新穎女裝;三樓為「新潮摩登街」,供應高級男裝、玩具、唱片,與手工藝品等;四樓為「福泰酒樓」,供應正宗粵菜與港式飲茶。
1977年10月6日開幕的國泰百貨公司,是國泰集團史上跨足百貨業的第一間據點;同年,國泰集團與大來關係企業合作,在同樣位於西門町的武昌街與昆明街口,籌設「來來名店百貨公司」(後改名來來百貨),國泰集團創辦人之一的蔡萬春(1916-1991),還出席了來來百貨所在的台北西門大樓之動土典禮。
位於台北市武昌街二段77號的台北西門大樓,由國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起造、羅維東設計、樹德工程負責營造;於1977年3月8日開工、1978年6月10日竣工,工程造價約為新台幣6,369萬元,是一棟10層樓高的鋼筋混凝土造建築。
1978年11月25日,國泰關係企業「來來名店百貨公司」正式開幕,以「讚美的焦點、流行的焦點、歡樂的焦點」為營業主軸。
當年,國泰集團在台北百貨一級戰區的西門町,一口氣設立了兩間百貨公司,象徵百貨事業開始起飛。但是好景不常,1985年2月,爆發十信弊案,嚴重影響國泰集團的經營,亦令其將旗下的百貨公司,轉讓給豐群企業集團。自此之後,國泰集團不曾再涉足百貨事業。
台北中華大樓的國泰百貨公司在1985年轉讓給豐群集團後,沒多久便結束營業,後來有「龍太外銷成衣商場」、「弗頓星球」、「HANDS 台隆手創館」(2000年開幕,2004年遷移至微風廣場)、美華泰流行生活館(2004年開幕、2018年7月15日歇業),其餘樓層則是國泰集團的辦公室。
至於武昌街的台北西門大樓,在來來百貨於2003年2月10日歇業後,則由誠品進駐,以「誠品武昌」之名在2004年12月1日開幕;2010年,誠品將武昌店閒置的高樓層(5至10樓)出租給國賓飯店,委由國賓開設平價旅館「台北西門町意舍酒店」,於2012年2月開幕。
看完它的歷史之後,我們緊接著來瞧瞧這裡的未來。
這個都市更新案名為「國泰一號中華大樓都更案」,其更新單元位於台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一段以西、漢口街二段以南、漢口街二段20巷以東及漢口街二段20巷以北所圍之街廓;範圍包含臺北市萬華區福星段二小段149地號等1筆土地,面積共1,720平方公尺,為台北市「修訂臺北市萬華區都市計畫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案」所載「實施都市設計地區-中華路林蔭景觀區」範圍內,更新單元內建物屋齡已達30年以上,結構設計不符現今耐震救災等公共安全需求,原始空間規劃及結構設計亦已不敷現今商業使用需求,希冀藉由都更推動健全商業機能並改善都市景觀。
辦理進度如下:
2015/5/25 核准自劃更新單元
2015/10/20 自辦公聽會
2015/10/30 申請事業計畫掛件
2016/5/11~25 公開展覽
2016/5/24 公辦公聽會
2016/8/11 都更幹事會
2017/5/9 都更幹事會複審
2017/7/5 環評審查會議
2017/9/6 都更聽證會
執行此案之團隊:
更新規劃:財團法人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
建築設計: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鑑價機構:麗業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
個案概要:
所在地 | 萬華區福星段二小段149地號
面積 | 520.30坪
使用分區 | 第四種商業區
實施方式 | 協議合建
以下為負責建築設計的潘冀聯合建築師對「國泰一號中華大樓都更案」之說明:
基地座落於萬華區,西門商圈人行徒步區的北端,周邊歷史文化舊街區以及活躍商業活動形成豐富的都市紋理。為提升都市環境良好品質,如何在高密度的商四用地中充分發揮土地強度、創造都市更新最佳效益成為本案最關鍵之設計課題。
基地四面臨路,為順應原有都市街廓紋理,於主要臨街面留設騎樓;南面留設開放空間步道系統與既有西門商圈人行步道串連。建築量體發展受限基地形狀,呈現瘦高之細長量體,分為底部裙樓、中部塔樓、上部塔樓三部分;裙樓的高度與周圍老舊街區高度相互呼應,中部塔樓的高度可與周圍新建築物相比擬。這樣的量體分配也呼應了內部使用機能,裙樓為零售商場、塔樓為旅館,其房型以面積6-7坪的雙人房為主。燈光設計依照商場及旅館各自機能設計,揮灑豐富的夜間表情;商場燈光採參數式色彩漸變設計饒富變化,旅館則強調垂直帶狀燈光簡約之美。
本案成功解決了細長比例的挑戰及高層建築空地留設之限制,將土地利用最大化,期能滿足複合式商業空間最高使用之坪效,並創造尊重環境和諧與都市紋理的西區建築焦點。
座落地點: 台北市萬華區
基地面積: 1,720m²
建築面積: 899 m²
總樓地板面積: 38,640㎡
層數: 地下5層,地上28層
設計時間: 2014.11 迄今
房間數: 314
類別: 旅館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微風 廣場 前身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年2月6日,臺北市萬華區漢口街和中華路口,國泰集團正在興建一棟地下5層、地上28層、擁有300間客房的旅館大樓,預計於2023年夏天開幕。(張哲生 攝)
畫面中正在興建的大樓之前身,是1977年落成的台北中華大樓,曾開過國泰百貨、龍太外銷成衣商場、弗頓星球、HANDS 台隆手創館,和美華泰,在國泰集團辦公室和美華泰流行生活館於2018年第三季撤出後,便進行拆除工程,並在2019年3月底被夷為平地。
1977年10月6日上午10時,由國泰集團設立的國泰百貨公司正式開幕,開幕典禮由國泰集團創辦人之一的蔡萬霖(1924-2004)揭幕、基隆顏家的顏欽賢(1902-1988)剪綵,現場還請來百人大樂隊演奏,聲勢浩大。
國泰百貨公司在行銷上強調「不以打折為噱頭,不打折比打折便宜」,並以「新的風格、新的氣派、新的服務、新的滿足」為經營宗旨,力求不斷推出各式新穎服飾百貨,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當年國泰百貨公司所在的台北中華大樓,位於台北市中華路一段88號(中華路與漢口街口),由國泰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起造、蔡柏鋒與陳昭武設計、三井工程負責營造;於1976年3月15日開工、1977年8月20日竣工,工程造價約為新台幣5,394萬元,是一棟11層樓高的鋼筋混凝土造建築。
國泰百貨公司在台北中華大樓內的營業樓層為地下一樓以及地上一至四樓,共有五個樓層。
地下一樓包含三個營業部分:備有各式流行服裝飾品的「繽繽服飾」、供應各種物美價廉的日常用品的「半價廣場」與供應各式冷熱飲的「甜蜜走廊」。
一樓為「集錦大街」,設置各式華洋百貨;二樓為「芙蓉女裝街」,備有各式新穎女裝;三樓為「新潮摩登街」,供應高級男裝、玩具、唱片,與手工藝品等;四樓為「福泰酒樓」,供應正宗粵菜與港式飲茶。
1977年10月6日開幕的國泰百貨公司,是國泰集團史上跨足百貨業的第一間據點;同年,國泰集團與大來關係企業合作,在同樣位於西門町的武昌街與昆明街口,籌設「來來名店百貨公司」(後改名來來百貨),國泰集團創辦人之一的蔡萬春(1916-1991),還出席了來來百貨所在的台北西門大樓之動土典禮。
位於台北市武昌街二段77號的台北西門大樓,由國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起造、羅維東設計、樹德工程負責營造;於1977年3月8日開工、1978年6月10日竣工,工程造價約為新台幣6,369萬元,是一棟10層樓高的鋼筋混凝土造建築。
1978年11月25日,國泰關係企業「來來名店百貨公司」正式開幕,以「讚美的焦點、流行的焦點、歡樂的焦點」為營業主軸。
當年,國泰集團在台北百貨一級戰區的西門町,一口氣設立了兩間百貨公司,象徵百貨事業開始起飛。但是好景不常,1985年2月,爆發十信弊案,嚴重影響國泰集團的經營,亦令其將旗下的百貨公司,轉讓給豐群企業集團。自此之後,國泰集團不曾再涉足百貨事業。
台北中華大樓裡的國泰百貨公司在1985年轉讓給豐群集團後,沒多久便結束營業,後來有「龍太外銷成衣商場」、「弗頓星球」、「HANDS 台隆手創館」(2000年開幕,2004年遷移至微風廣場)、美華泰流行生活館(2004年開幕、2018年7月15日歇業),其餘樓層則是國泰集團的辦公室。
至於武昌街的台北西門大樓,在來來百貨於2003年2月10日歇業後,則由誠品進駐,以「誠品武昌」之名在2004年12月1日開幕;2010年,誠品將武昌店閒置的高樓層(5至10樓)出租給國賓飯店,委由國賓開設平價旅館「台北西門町意舍酒店」,於2012年2月開幕。
2018年6月底,台北中華大樓裡頭的國泰集團辦公室全數撤出,而在一、二樓營業多年的美華泰流行生活館也在同年6月21日至7月15日舉行出清特賣後歇業。
2018年11月12日,台北中華大樓開始進行拆除工程,並於2019年3月下旬被夷為平地。之後國泰集團將會在此興建一棟地下5層、地上28層的旅館大樓。
日本九州的私營鐵路巨擘「西日本鐵道株式會社」(西鐵集團)在2017年12月與業主達成協議,並於2018年3月簽署為期20年的租賃協議,由西鐵集團以旗下的飯店品牌「Solaria」經營,公開宣布將在台北市西門町以6億日圓(約新台幣1.6億),在原台北中華大樓所在地打造一座地下5層樓、地上28層樓,擁有300間客房的「Solaria西鐵飯店 - 台北西門」旅館,預計在2023年的夏天開幕。
看完歷史之後,我們緊接著瞧瞧這裡的未來。
這個都市更新案名為「國泰一號中華大樓都更案」,其更新單元位於台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一段以西、漢口街二段以南、漢口街二段20巷以東及漢口街二段20巷以北所圍之街廓;範圍包含臺北市萬華區福星段二小段149地號等1筆土地,面積共1,720平方公尺,為台北市「修訂臺北市萬華區都市計畫細部計畫通盤檢討案」所載「實施都市設計地區-中華路林蔭景觀區」範圍內,更新單元內建物屋齡已達30年以上,結構設計不符現今耐震救災等公共安全需求,原始空間規劃及結構設計亦已不敷現今商業使用需求,希冀藉由都更推動健全商業機能並改善都市景觀。
辦理進度如下:
2015/5/25 核准自劃更新單元
2015/10/20 自辦公聽會
2015/10/30 申請事業計畫掛件
2016/5/11~25 公開展覽
2016/5/24 公辦公聽會
2016/8/11 都更幹事會
2017/5/9 都更幹事會複審
2017/7/5 環評審查會議
2017/9/6 都更聽證會
執行此案之團隊:
更新規劃:財團法人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
建築設計: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鑑價機構:麗業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
個案概要:
所在地 | 萬華區福星段二小段149地號
面積 | 520.30坪
使用分區 | 第四種商業區
實施方式 | 協議合建
以下為負責建築設計的潘冀聯合建築師對「國泰一號中華大樓都更案」之說明:
基地座落於萬華區,西門商圈人行徒步區的北端,周邊歷史文化舊街區以及活躍商業活動形成豐富的都市紋理。為提升都市環境良好品質,如何在高密度的商四用地中充分發揮土地強度、創造都市更新最佳效益成為本案最關鍵之設計課題。
基地四面臨路,為順應原有都市街廓紋理,於主要臨街面留設騎樓;南面留設開放空間步道系統與既有西門商圈人行步道串連。建築量體發展受限基地形狀,呈現瘦高之細長量體,分為底部裙樓、中部塔樓、上部塔樓三部分;裙樓的高度與周圍老舊街區高度相互呼應,中部塔樓的高度可與周圍新建築物相比擬。這樣的量體分配也呼應了內部使用機能,裙樓為零售商場、塔樓為旅館,其房型以面積6-7坪的雙人房為主。燈光設計依照商場及旅館各自機能設計,揮灑豐富的夜間表情;商場燈光採參數式色彩漸變設計饒富變化,旅館則強調垂直帶狀燈光簡約之美。
本案成功解決了細長比例的挑戰及高層建築空地留設之限制,將土地利用最大化,期能滿足複合式商業空間最高使用之坪效,並創造尊重環境和諧與都市紋理的西區建築焦點。
座落地點: 台北市萬華區
基地面積: 1,720m²
建築面積: 899 m²
總樓地板面積: 38,640㎡
層數: 地下5層,地上28層
設計時間: 2014.11 迄今
房間數: 314
類別: 旅館
微風 廣場 前身 在 一個平凡醫學生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同學投稿】大城小店記(1)- 七月咖啡
我長大的社區叫深井。說起深井,除了燒鵝(或許還有耗資70萬的巨型鵝雕塑【註1】)和嘉頓麵包,大家又知道多少關於這個地方的前世今生呢?
說來慚愧,筆者雖然從小成長於深井,卻是在撰寫這篇小記才知道昔日的深井竟是工廠林立的工業重鎮,區內幾個大型住宅花園的前身分別是生力啤酒廠(現址為碧堤半島)、九龍紗廠(現址為麗都花園)、美國聯合碳化公司電池廠(現址為縉皇居)等工廠及其員工宿舍【註2】。
隨著80年代工廠北移,深井搖身一變成為荃灣郊區的的新貴,中產家庭遷入新落成的私人屋苑,與原先落戶深井村的客家人(多為潮洲人)和工人比鄰而居。隨之而來的是餐廳的開業,有西餐、日本菜、印度菜,為深井居民帶來除了深井燒鵝和茶餐廳意外的餐飲選擇。
繞了一大圈終於要介紹今天的主角:七月咖啡(July Coffee & Co.)。開業於2018年,相較其他開業多年的餐館,這家小小的咖啡館是深井相當年輕的居民。所謂人靠衣裝,七月咖啡的年輕首先體現於她的裝潢,店面是一整面的落地玻璃窗,陽光慷慨地灑落在整個室內空間,搭配著白色的桌椅和輕工業風的水泥牆面,彷彿讓人置身於七月天的徐徐微風中,輕輕驅走一身的憂鬱。
七月咖啡的年輕也體現於她的食品。小店主打品質咖啡和輕食,筆者素日最喜歡點一杯「肥威」(flat white),坐在窗邊的位子工作,肚子餓了就點一道野菌和風意大利麵,是樸實而滿足的味道。偶爾感覺需要一點味蕾的激盪,筆者會點一杯手沖咖啡,所用的咖啡豆除了來自南美和非洲單品豆,也有本地烘焙的咖啡豆,喜歡手沖咖啡的啡友們可以試試喲!
咖啡店除了滿足了筆者的口腹之慾,也飽足了筆者的心靈和精神世界。從去年十二月到剛過去的四月,筆者一直埋首備戰畢業考試,但「吊頸也要唞氣」, 每當讀書讀到頭昏腦脹,筆者便會到七月喝一杯咖啡提神充電,漸漸跟老闆和員工熟悉起來,聊著聊著也會分享彼此的一些故事。在得知筆者是臨考學生後,他們不時會送一些小吃食或飲料鼓勵筆者,老闆說自己不是讀書的材料,中學畢業便出來打工,所以每當碰到有年輕人在店裡埋首苦讀,總想給他們打打氣。
小店亦是筆者與朋友風花雪月的聚點。咖啡店自開業以來便成為筆者和學姐一期一會的不二之選,從學姐特別的走路方式到筆者爸爸的退休生活,從《斷臂上的花朵》到《百年追求》,從陳記廣場的重建項目【註3】到塞浦路斯的難民問題,從台灣的二二八到香港的八三一⋯⋯ 咖啡店提供的除了是一個舒適的環境,更是一個自由的空間讓人彼此交流,店裡的空氣不但有氤氳的咖啡香氣,也有淳厚的人文氣息。
這家小小的咖啡店雖然開業只有短短兩年,卻與區內的居民一起見證了深井在大時代下的變遷,區議員由「不玩政治,只做實事」的建制派變成「五大訴求,缺一不可」的民主派、變電站外的連儂牆起了又拆、為數不少的中產家庭離開香港移民國外,我們的未來又會走向何方?
註1: http://blog.ulifestyle.com.hk/travel_blogger/samuelwwl/2013/01/%E8%BD%89%E8%B2%BC%E7%9B%A4%E9%BB%9E%E9%A6%99%E6%B8%AF%E5%8D%81%E4%BA%8C%E5%A4%A7%E7%9C%BC%E5%86%A4%E5%9C%B0%E6%A8%99/
註2: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E6%B7%B1%E4%BA%95%E7%9A%84%E5%B7%A5%E6%A5%AD%E7%9B%9B%E8%A1%B0%E5%8F%B2/
註3: https://ps.hket.com/article/38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