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想法就能有不同結局】
我們都認為,「壞事」或「導火線」會直接導致我們經歷的「結果」。但 #心理學家 阿爾伯特・艾利斯提出奠基於理性情緒行為療法,讓我們可以透過 #轉念,改變「壞結果」。
例如,媽媽早上起床穿了新衣服,準備出門上班。但進到廚房發現女兒昨天煮義大利麵,骯髒的碗盤、到處黏著的紅色醬汁,讓她非常不高興。後來,她開始轉念,從女兒的角度看世界。
#退一步海闊天空
📸遠見IG分享好照片:http://bit.ly/2HvEoJk
👉掌握新知!加入遠見LINE好友:https://bit.ly/2xL03L4
🔔訂閱遠見雜誌YouTube,記得開啟小鈴鐺!http://bit.ly/2FcCknT
📰追蹤遠見Google news,給你最新資訊:https://bit.ly/3cOC6l5
心理學abcde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父母往往以自己固定獨特的信念來要求孩子的行為,並且習慣把孩子使我們失望的原因轉換成個人的意義。如此的循環結果造成了父母的情緒起伏。
當子女表現與父母期待的不同的時候,父母產生挫折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合情理信念的父母會誇大受挫的情緒,並且將自己的挫折感及無助歸咎於子女,而產生負面情緒。
一件事情發生後,會隨著我們對這件事情的想法,例如:假設發生的原因、這件事情的意義是什麼、我們或他人應該負的責任等等,產生一連串的情緒。這些不同的情緒一層一層疊加上去,就會使心情擺盪,最後想法情緒糾結成一團而理不清,導致心情低落挫敗,高興不起來。
這些想不透的心結,如蠶絲般堆積上的想法逐漸使我們失去愛人的條件:不願去瞭解孩子的困難;拒絕聽我們眼中的歪理(他們的理由);很難去饒恕他們的不完美;沒有力氣給孩子面對錯誤再次學習的機會……
取自《別當除草機父母》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晚安:
我很喜歡這本書裡面的一個標題「新手媽媽的苦惱,怎麼這麼累啊!──因為你愛的人增多了」,我想把它改寫成「為什麼有了孩子之後,經營家庭變得這麼難?!──因為你愛的人增多了!」。我猜,這或許能讓某些朋友多些力量,繼續面對每天生活的挑戰。
作者的筆法很「理性」,這是我喜歡REBT的重要原因。當我們生活遇到困難,「理性」記得拿出來用,可以幫我們一點忙。
祝願您,能用理性,讓感情更親密!
.
ps. 今天晚上沒有直播,歡迎參加明天的贈書直播
p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hotos/a.248192138530437/4108912505791695/
... ... ... ... ... ... ... ... ... ... ... ... ... ... ...
親子互動中隱藏的合情理與不合情理的信念
【文/ 武自珍】
父母往往以自己固定獨特的信念來要求孩子的行為,並且習慣把孩子使我們失望的原因轉換成個人的意義。如此的循環結果造成了父母的情緒起伏。親子互動中有些想法是合情理的,有些是不合情理的。
一、家庭中不合情理信念的特點是:
1沒將事實考慮在內的處罰原則。
家中成員犯錯的時候,就應該受到嚴厲的責罰或處罰,不考慮他的真實情形如何。另一個與這個信念相關的想法是子女犯錯一定要處罰,才能避免下一次犯同樣的錯。而不看事實上是否有效?
2誇大挫折感嚴重性的解釋傾向。
當子女表現與父母期待的不同的時候,父母產生挫折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合情理信念的父母會誇大受挫的情緒,並且將自己的挫折感及無助歸咎於子女,而產生負面情緒。
3認為情緒是無法控制的固執想法。
堅持自己的脾氣是無法控制的,因此也放棄了學習控制情緒的方法。
4將一個行為或一個特殊的狀況的發生認定為全部如此。
例如前天還覺得是不錯的孩子,因為今天一項行為表現就馬上認定他為從來都是不聽話的孩子。
5對子女的期待不能改變。
例如,「我的孩子對父母一定要聽從,我不能接受孩子反對我的意見,不管什麼狀況!」
6期待內容缺乏彈性而且不能創新。
即使事實已經證明某種處理家庭問題的策略是失敗的,但是仍舊堅持家庭成員應該以一貫的方式來互動,不願意嘗試新的家庭問題解決方式。
二、健康的信念是不固執,有彈性,視狀況而調整的
1父母對子女的期望是以「希望、最好是」的思考形式,而不是「一定、必須」。
例如,對子女的期望是「希望他最好能自動自發地選擇用功讀書」,但是也能理解孩子如果不選擇用功讀書而先選擇有趣的遊戲是人之常情。
2願意嘗試新的問題解決方式。
父母積極尋找資源,考慮新的策略;也願意參考自己子女對問題解決的建議。
父母願意檢視自己的想法,保持合理的部分,例如:我的希望動機是好的,但是能夠針對不合實際、不符邏輯的想法重新檢視與做適當的調整。
■ 不作繭自縛
一件事情發生後,會隨著我們對這件事情的想法,例如:假設發生的原因、這件事情的意義是什麼、我們或他人應該負的責任等等,產生一連串的情緒。這些不同的情緒一層一層疊加上去,就會使心情擺盪,最後想法情緒糾結成一團而理不清,導致心情低落挫敗,高興不起來。
這些想不透的心結,如蠶絲般堆積上的想法逐漸使我們失去愛人的條件:不願去瞭解孩子的困難;拒絕聽我們眼中的歪理(他們的理由);很難去饒恕他們的不完美;沒有力氣給孩子面對錯誤再次學習的機會。我們對孩子的期待、解釋,反而使我們產生想放棄的念頭。
當我們對生活中的人、事或自己失望的時候,容易失去信心快樂。多次失望經驗的結果使我們不願再努力,也無心改變。就像心理學所謂的「學習來的無助感」。困境使我們生命停滯,解不開的情緒結使我們對生活失去對這種狀態的耐心,慢慢地,我們把自己的生活解釋為「多麼不如意的生活」。在這種情形下,要能高高興興地度過每一天而不情緒崩潰也不容易啊!
那要如何走出自設的陷阱呢?
心理的健康決定於我們的心情,而心情態度又決定於我們原來思考及反應的習慣。人對事情的預期、事情發生的解釋,有許多的信念左右了我們的情緒及對事情的處理反應。我們如果能對情緒的形成有些瞭解,以及對影響我們情緒的想法有些認識,也許更有機會使自己的想法得到澄清轉變,因而脫離情緒的纏擾,生活中比較可能有幸福的感受。
.
以上文字取自
別當除草機父母:用REBT理情行為治療的ABCDE走出焦慮,教出未來世界最能生存的孩子
▍博客來:https://bit.ly/2Gzi9nx
▍誠品:https://bit.ly/3lmjvB4
▍金石堂:https://bit.ly/3lqdKSX
▍城邦讀書花園:https://bit.ly/3nrfX2c
商周出版
@武自珍
@武自珍—珍心在你我、理情看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rebtjane38/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心理學abcde 在 XUAN 劉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相信過年前多數人都非常忙碌,我也一樣。昨天兩點多才睡,為了將今天恆隆行年會的演講內容,調整成最好的模樣!💪
還記得之前和人資同仁通過電話,和董事長吃飯,聊到了公司企業文化,他們告訴我恆隆行的員工DNA有:Agility、Boldness、Care、Discipline、 Execution,字母組起來剛好就是ABCDE。
結果非常巧的,我們在心理學中也有『ABCDE』,非常適合用來呼應恆隆行的ABCDE,因此演講內容就這麼定案了!
不過除了這五個,今天我還以xuanstyle再加上了F和G 😎
其實...不曉得大家有沒有發現,最後還可以多一個『H』,大家有想到嗎?
就是hengstyle!希望大家可以把ABCDEFG運用在工作生活中,實踐屬於恆隆行的hengstyle!
非常謝謝你們的邀請,也謝謝大家熱情的互動,下次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