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品蔥,中國湖北出身的部落客)
逃離武漢的我,有什麼想問的嗎?
我是老家在武漢周邊城市的小鎮居民,在武漢工作,昨天早上武漢封城前回家了,離開前無發熱症狀,目前已自行隔離。
身邊有不少在武漢生活的本地人同事(大於100人),似乎都沒有太大危機感,至少到目前沒看到他們流露出負面情緒,他們對政府依然信心滿滿,且支持封城,認為最多幾天的事。
朋友圈里他們依然歲月靜好,樂於轉發官媒毒雞湯,也會去餐廳吃飯,開心拍照,封城了過年照舊。
不過因為他們是本地人,幾乎都有房有車有囤糧,切斷交通短時間對他們的影響的確不大。
還有不下十人在封城前就自發退票,響應市長所說的武漢人不要到外面去的號召。
被困在武漢的外地人,特別是病人,真的不會太好過。住房要錢,吃飯要錢,打車也要錢,問題是在過年期間,有錢也難吃到飯,打到車;當然了,政府雖然把你關起來,吃喝拉撒是沒義務替你考慮的,統統自費,沒有優惠,不漲價就不錯了,當然,在監管不到的地方,漲價依然進行著。
22日晚,政府明文禁止不戴口罩出行,而在快遞停運,武漢封城,全國口罩售罄的前提下,對武漢不太熟悉的外鄉人來說,真的有點難買到口罩,封城幾天還能撐過去,封城一周以上的話,我為他們捏把汗。
打車時遇到一位本地的士司機大叔,那時候是早上6點半,他甚至都不知道武漢要封城。
中老年人不常上網,而武漢關於疫情的通知基本通過網絡傳達,總得來說,他們獲取關於疫情的信息相對滯後。和司機大叔閒聊時,他並不認為會封城很久,
「最多兩三天」他淡然的說到。
昨日下午,武漢周邊8個城市陸續被封鎖。
直到此時此刻,封城過去了一天零一個小時,我沒看到武漢政府,湖北省政府有任何實質性作為,省長在封城後接受採訪,淡定的對著鏡頭說,武漢市物資充足,人人都有口罩帶,然而實際呢?
封城這個做法我不去評價,但從疫情開始,整個政府就欠人民一聲對不起。12月初疫情開始了,卻被政府強行壓下,1月初,華南海鮮城59人感染,政府親自出面辟謠不是非典,1月5日,官媒記者現場採訪照常營業的海鮮城,以安撫民心。
因為他們的疏忽大意導致疫情加劇全國人心惶惶,因為他們的欺上瞞下1月20號依然宣稱肺炎在控制範圍內不會人傳人,無數人照常來到武漢或離開武漢。
人民信任政府,政府卻一而再再而三的踐踏人民,甚至事態嚴重到封城的地步(實質是政府用一千多萬人的健康與自由為他們的錯誤買單),人民依然感恩戴德,政府依然高高在上沒有一絲愧意。這樣的政府,為何人民不會憤怒,還要前僕後繼的洗地?
我不知道政府是昏庸無能還是準備放棄這個省,我寧願是前者。
因政府失職造成的封城及交通封鎖,最起碼政府得提供免費口罩,社區消毒,大折扣的食物補給,及醫護人員上下班免費班車,病患免費就醫通道……且應該在封城前就布屬好。這些是一個政府承認過失的基本誠意。
然而,什麼都沒有,只有冰冷的公文(禁止不帶口罩上街,有沒有想過快遞停運,口罩斷貨,要從哪裡買?禁止口罩商哄抬物價,現在口罩單價飛升到在10-500元一個,漲價是合理行為,但無良商家卻在這種時刻,還用毫無防護作用的棉口罩忽悠不懂內情的中老年人…)
微博上滿屏雞血,醫護人員和病人卻要在寒冷的冬天街道上步行或騎自行車去醫院(公共交通停擺,政府又不提前安排專線車輛)
今天凌晨,政府又通告限制出租車,那麼家裡沒車的人該怎麼辦?飛去醫院嗎?
還有那些仍在為醫護人員和病人提供生活服務的人,要怎麼上下班呢?政府認為武漢城裡人人都有車還是人人都會飛呢?
我沒看到政府的任何動作,他們彷彿除了發通告的時候醒著,其他時候都睡著了。
我只看到因為醫療防護品急缺,醫生把一件一次性防護服穿五次,協和,同濟等政府指定接受肺炎病人的醫院,紛紛繞過上級政府,尋求社會人士的支援。
政府組織大規模消毒,做消毒的老爺爺連個口罩都沒得帶,還有很多中老年人,因為節儉,一次性口罩多次循環使用,更沒有消毒洗手的概念,樂衷於走街串巷,到處走親戚聚餐。政府對疫情的宣傳引導工作,可以說毫不到位。
至於醫院,早在封鎖武漢之前就爆滿了。此刻的武漢面臨以下問題:試劑盒數量不夠、確診艱難、床位短缺、高度疑似患者仍在自由流動。醫療超負,病人無法得到很好的治療。
前同事的媽媽感染了,醫院不確診,轉了兩三個醫院也沒人收。甚至本院的護士感染了,本院都不收,太多不確診了……報上去的都是確診人數,那麼不確診的呢,要麼回家自行喝藥隔離,要麼多跑幾家醫院碰運氣,很多不確診但患病的,依然穿梭在人群中,試圖尋找求生的機會,在無意間,他們又傳染了更多的人……
要怪誰去呢?病人?醫生?其實他們都是受害者!
這些只是武漢的一個剪影罷了,然而武漢卻是湖北省最大的省會城市,那麼湖北省其它小鄉鎮呢?
昨天我回到家,街上有1/3的人帶口罩,多是城市回來的年輕人,45歲以上的人很少帶口罩,大家開開心心的聚在街頭巷尾,談天辦年貨,讓我彷彿覺得,武漢肺炎,封城,都是一場錯覺。
然而我注意到,不算鎮中心的,一個臭烘烘的垃圾堆旁,有堵牆上用漿糊貼著兩張白紙,走到10釐米處才看得清,上面用發灰的墨水,端正的毛筆字寫著:「關於新型肺炎的通知……」(大概是這名字,記不清了)
最後的最後,那位大大,在疫情初現就第一時間竄到雲南訪問,保命技能Max。
從1月1號到1月24號,只在1月20號那天通過新華社發過一篇關於武漢肺炎的公文,要知道大大在雲南,一天可要三四篇公文記錄行程+大合照,去部隊視察掀人家鍋蓋這種事也要拍個小視頻發B站上且禁評啊。在那位大大的朋友圈里,歲月依然靜好。
在昨日發佈的春節團拜會上,大大蘊含磅礡力量的十句話,沒有一句捨得提到武漢,或許在大大眼中,武漢還不如那個鍋蓋重要吧。
樣子還是要做的,連樣子都不做了,是把人民都當做圈地裡的羊,毫無敬畏之心了嗎?
#除夕夜的封鎖
湖北省全線封鎖,我居住的小鎮,也於今天下午封停了所有公交、巴士、網約車、動車等交通工具。
或許是宿命,逃出了武漢,依然逃不脫這紅色病毒。
武漢形式不太樂觀,同事的老公在政府部門工作,帶來了很多大家不想聽的真相,那些被正義小粉紅抨擊成造謠的爆料,80%都是真的。
醫生很累,護士很累,病人也很累。
在超負荷的運作下,醫護用具與交通工具依然稀缺,即使這樣,醫護人員還得打起精神,擔當求援自救的重任。
那麼衛健委,武漢政府,湖北政府,此時此刻又在做什麼呢?
是在新聞聯播上光明正大的說謊
「武漢市物資充足」
是在官媒里義正言辭的辟謠
「嚴厲杜絕一切造謠者」
是在公文中面無表情的遣詞造句
「武漢市要動用各級力量,千方百計增加隔離留觀場所和定點醫院床位,對所有疑似患者一律無條件收治,並進行有效隔離,加強分類診療,優化診療流程,保障發熱病人及時得到收治。」
該有的依然沒有,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政府。
時至今日,我想用力的說,在沒有完整部署,優越的政府機關執行力,及充足後勤保障的前提下,倉促封省,是愚蠢又蔑視生命的做法。
一個政府,理所當然該為人民做的事,不僅大喇喇的不做,還要人民為他那廉價的雞湯感恩戴德。
武漢市極度缺乏醫資,護具,床位及交通工具,卻把病人、醫生、健康的人拘在一座城裡,彷彿在養蠱,醫院一床難求,許多感染了的病人,醫生並不給他們確診,只開了藥讓他們回家自行隔離;
而免費醫治,只是笑話,節選一段採訪稿給大家參考,內容保真。
『21號他去武漢市第六醫院看病,醫院臨時建起了發熱門診,建築工人還在釘彩條布。他查了血,被確認是病毒感染。又做了CT,醫生告訴他,他肺部已經被病毒感染,又加了一句:「且不能排除是新型冠狀病毒。」他接著問:「不能排除,那能不能確診?」醫生回復,這家醫院無法確診。按這位醫生的說法,整個武漢市只有漢口醫院、金銀潭醫院和武漢肺科醫院有資格確診。
黃子傑打聽了金銀潭醫院的情況,它是武漢第一家專門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但金銀潭醫院給黃子傑的回復是:只收確診的病人——其他醫院不能確診,有確診權的醫院,又不負責確診,只負責收治。在這樣一個醫療資源極緊張的時間點,這樣尷尬的情況出現了。各種消息在患者間流傳,但很多事情都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究竟該誰來確診?如何確診?到現在為止,是困擾眾多老百姓、引起老百姓恐慌和不解的一個重大問題。」
另一個尷尬的事情是醫藥費,之前曾有規定,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患者可以免醫藥費。但1月22日,黃子傑去武漢紅十字會醫院看病時,醫生的說法是:只有確診了,才能免費。又回到了老問題:沒有試劑盒,無法確診,怎麼免費?』
我們只想拼命活下去,而政府卻在千方百計的掐斷我們的生路。
窗外的煙花,似乎比去年小聲很多。
朋友圈里,同事歲月靜好的動態也平添了一絲憂鬱。
那位大大,你終究捨不得讓現實照進你的盛世夢。
品蔥:https://pincong.rocks/question/16003
愚蠢造句 在 WanChi's Time 晚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想在可以耍笨的年紀盡情耍笨
還在公司的時候,我提了一個挖空腦袋的自媒體行銷案給主管,夯不郎噹的耗了八個多月。過程中我一邊執行手上影片的拍攝、剪輯案,一邊構思整體案子的進行策略,還要搭配每週和主管開一次三到四小時的討論會議,記得每次會議ㄧ結束,整個身心靈就像被催狂魔吸乾,只能虛脫躺在辦公室的椅子上耍廢半小時才能繼續運作。
而這個案子終於在中階主管間拍板定案了,但最後也沒成。因為向上呈報的時候,公司經營政策說,暫時不需要了。
恩,你現在想像我當時是什麼表情,就是那個表情再負面乘以五倍之多。
離開公司之後,心不甘的我誇下海口,要把整個行銷案的概念,轉換成個人部落格的方式進行。所以我開始架設網站、弄粉絲團(就是現在這個粉絲團),還怕大家因為我的美色才喜歡,所以很少放自拍照在版面上(想太多)。剛開始還沒轉換心態時,把每個月的目標訂得很高,但才發現一個人的力量能從企劃到執行做到心目中完美的一百分,真的好難。經歷很多自我懷疑的階段,甚至是找逃避失敗的理由來搪塞自己,那段時間就像每天內心都像在演灑狗血的八點檔一樣,直到現在偶而還是會這樣。
那天和一個雜誌編輯碰面,我提了這件事,她說:「整個概念很好,但這個年代妳沒有錢,又是一個人,要做到真的是不可能。世界太快了。」後來從那棟大樓離開後,站在基隆路邊,看著下班時間的人們擠在捷運站口,整個心裡異常平靜。就像是為了圓滿偷吃的行為躲在桌子下吃著垃圾食物,為了怕吃東西聲音太大,一邊還嗚著嘴巴。直到某人幫妳移開桌子,狠狠把體重機擺在眼前讓妳選擇。妳明知道妳會因此多幾公斤,但妳依然繼續拿起餅乾往嘴裡送。
剛剛起床後,翻了一下粉絲團、網站近期的貼文成效,數據對比線上的前輩,當然就像小蘋果比大西瓜。但卻發現每篇文章開始有陌生網友分享轉載出去了(雖然看不到分享名單)。以前我會為了數字上的成就,感到興奮、開心,藉此認同自己的努力。但今天分析完,內心卻是滿滿的踏實感。
求的人生不是獲得誰的掌聲,也不是有人告訴我「妳很棒,妳以後會很棒。」我知道沒有人是斷口直言算命師,一昧徵求好感和稱讚也是因為對於自己不夠有自信吧。
這個年代的年輕人大致上對於未來相對較悲觀,因為現在看似擁有的美好一切,可能在下禮拜歸零。
我常常幻想,可能一年後,還是無法做到當初企劃案的目標。不過至少這段時間,對自己的不足、不切實際非常誠實。未來的自己,希望妳會非常感謝現在自己的愚蠢。
自己以後會說出「早知道我就…」的後悔式照樣造句嗎?我不知道,我爸媽不知道,學校老師不知道,掌握國家大事的總統也不會知道。
有人說找個發展好的工作,好好存錢,有人說你一定要衝破舒適圈突破自我。是啊,都沒錯,只是沒有人的人生經歷是相同的,也不是每個人感到舒適的生活方式是一樣的。
至少我現在清楚當下的自己站在哪裡,就算被身邊的人說在說夢話、耍笨,就算偶而懷疑自己、感到迷惘。等某天夢成真或醒來,還是會感謝年紀小愚蠢的自己,我應該也不會因此而對過去感到惋惜吧。
結束的好像有點沈重不夠正面,我應該要寫一個比較和時事相關又貼近你我心情的輕鬆結語。那…大家,
「趁豬瘟還沒來,多吃點滷肉飯吧。」
(從一落地就想吃滷肉飯的女子敬上。)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elloimwanchi/
Blog:https://wanchi.blog/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wanchi.s/
愚蠢造句 在 XXY 視覺動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無雷影評 #三個建議與劃重點 #氣象戰
《氣象戰》 Geostrom
人類好危險,世界...還是毀滅好了...
1. 天災?還是人禍?
《氣象戰》的故事設定在不久的將來,世界各個透過一種衛星網絡系統控制全球天氣,改善了今日溫室效應引發的全球極端氣候問題。這種以非常科幻的故事元素,作為新型態的災難電影劇本作為出發,確實在過去我們以自然災害為主的災難電影而言,是一個值得挑戰的議題。然而,導演-狄恩戴夫林作為過去長期與災難片大導-羅蘭艾默瑞奇合作,《氣象戰》作為他的首部編劇執導的電影作品,似乎像是照樣造句、換句話說般的將過去災難電影中常見的元素拼拼貼貼。
而個人認為,狄恩戴夫林所做出的突破,則是將天災與人禍間的界限模糊處理,並透過幻想科技所達到的控制天氣即掌握世界的概念結合,確實是在劇本上有很好的發揮空間,也展現了他在災難片領域上的創意,卻硬生生加入了過多故事旁支線而無法在劇情上加以深化,實為可惜。
.
2. 中規中矩,缺乏驚喜的情緒
全球性的災難電影作品,《氣象戰》在故事的設定在片頭透過簡報式的描述手法,將所有建構完成的世界觀完全交代,等於宣告了「現在開始我說了算」的概念,任何電影中出現的誇張情節將完全合理化。
劇情中加入了諸如父女親情、兄弟不合、上屬下屬摩擦等關係,而沒有深入加以營造,反讓原本聚焦在人造災害的世界觀上失去重心。失衡的情緒營造以及角色關係描述,讓觀眾無法有效體驗災難所帶來的危機感;模版式的劇情解釋,反而讓故事落入俗套,無法製造驚喜,更甭提有關災難電影該有的緊張氣氛,或是過去一再提及有關「人類是渺小」的內涵了。
或許,狄恩戴夫林應該思考的是精緻、專注在人造天災以及未來時代可「操縱」天氣的道德批評。全部都想要的結果,反倒是炒出一盤大雜燴,盤子裡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但就是沒辦法細細品嘗到每個食材帶給味蕾的滋味,只能填飽肚子而已。
.
3. 少了災難的危機感?
既然電影的故事將災難定位成人造的災難,超乎常理的科技,和炸好炸滿、破壞力到最大值的災難情節,也就不足以為奇了。而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過去眾多災難片諸多元素場景呈現,包括《明天過後》中的龍捲風、冰雹、冰凍;《火山爆發》中的火山活動引發氣爆(還偷渡了高雄氣爆的空拍畫面);《2012》中的巨型海嘯等。在視覺特效的場景上,電影技術實現了眾多人們害怕的破壞場面,但在整體的故事比重上無法取得平衡,使得災難橋段變得輕如鴻毛。
而狄恩在劇中用了大量「世界存亡,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的一貫法寶,讓不論是國際太空站、或是地球上的決策者們不斷發生驚險情節,將劇本呈現公式化的套路,消磨了整體災難的危機氣氛。加上劇本不時穿插老掉牙的情感關係、時而認真時而玩笑的不確定調性,詭異的氣氛下徒留尷尬。這讓人不禁思考,這麼高科技的系統,人類卻無法掌握自己愚蠢的人心,那這世界倒不如毀滅一次,讓人類受到教訓,或許還會比較有用一些。
有趣的是,電影中將衛星系統取名為「荷蘭男孩」,取自荷蘭當地一個民間傳說,描述一個男孩經過水壩時,發現水壩上滲出海水而以手指堵住洞口,並奮戰一整晚,直到隔天早上被人發現,拯救了全村。這樣的故事套用到《氣象戰》的整體電影故事十分貼切,因為故事的重點已將目前的災難轉變為「人定勝天」的概念,彷彿那個堵住水壩的男孩一樣:一個小問題可能引發大災難,因此需要男孩這個英雄出馬拯救世界。但人們卻忘記的是,為什麼水壩會滲出海水?如果當天男孩沒有發現水壩滲水而滅村了呢?難道我們在面對現今極端氣候的環境中,還只能將希望寄託在一個英雄人物上:《氣象戰》這個故事設定的出發點,從現在眾人需要面對的「極端氣候」出發,卻用一種完全超乎想像的科技想要解決「天氣」問題。除了凸顯編劇在科學設定上的不用心,也凸顯了這種追求娛樂性的電影,帶給人們的反而只是追求視覺聲光效果,背後所需要帶給人們的內涵卻毫無重點,讓我這位憂心環境議題的人而言,不禁冒出一身冷汗。
.
整體而言,《氣象戰》的故事不是描述現今世界各國極力解決的環境議題做出發,反其道而行,以一種超乎想像的衛星系統解決所謂的「極端氣候」。但衛星系統的操作方式,卻是利用地球上局部的「人造天氣」,想要解決長時間累積的「氣候」問題,在科學的立足點上十分薄弱,也凸顯了部分決策者對於「環境議題」指放眼短時間的近程、而非永續經營的長期計畫。也正因為如此,《氣象戰》所描述的災難型態,已跳脫了過去災難電影所描述的天災,反而是人心角力戰的人禍,模糊了天災與人禍間的界線,是本次狄恩戴夫林在劇本上的創新概念,值得鼓勵。但卻在角色塑造,以及故事劇情的琢磨上明顯缺乏重心與深度,讓整部電影彷彿一場大型的遊樂園體驗秀,不時加入不合時宜的尷尬笑點,以及詭異的對話,在執行上有非常大的進步空間。
.
.
幕迷影評文章傳送門:
http://www.movier.tw/post.php?SID=133706
.
.
#我不是工讀生
#我是你的好朋友
#XXY
#寂寞超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