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冇!點!你!]我在Patreon 8月20號已經寫王維基隻 HKTV 1137 應該會入北水名單(左下)。有冇人早過我?然後出完業績8月26號我再寫多咗次(右下)。
TLDR:Patreon一早有寫,有冇人早過我? 所謂先知,就係知早你少少
==============
月頭訂最抵!一週年!比別人知得多。subscribe now(https://bityl.co/4Y0h)。Ivan Patreon,港美市場評點,專題號外,每日一圖,好文推介。每星期6篇,月費100,已經1900人訂! 畀年費仲有85折,20/40年費VIP 送本人著作一本。
==============
邁向2000人訂!Two thousand people can't be wrong!(扯,幾百萬人冇訂添!).搵人填埋佢,下一個目標當然係3000!
1. 就算你冇訂,都可以照睇返兩篇文嘅題目,對返日期,絶無呃人。又或者你見我在「今日寫呢啲」都有貼個題目出嚟,但當然冇話你知係邊隻。
2. 8月20號咩事?恒指季檢。咁你個個都只係留意邊隻染藍邊隻踢出,忽略咗「恒生綜合指數」都同時執位。固然「恒生綜合指數」唔係「恒生指數」,正如「神聖羅馬帝國」唔係「羅馬帝國」。陳瑞祺喇沙唔係喇沙(*)
3. 但,入「恒生綜合指數」,係入「港股通」aka北水表叔買貨名單(**)嘅先決條件,pre-requisite.
4. 咁再加埋幾個條件:第一,要夠50億市值,留意當時夠唔代表即時入到,要持續12個月月尾平均都夠(***),咁冇問題丫,我心算(!)都計到。第二就要成交夠,咁冇問題丫,「我都唔識計」,講真的,星展年代都係踢畀尊尼亞整,因為計法都十分煩。
5. 咁結果,8月20號,我咪話你知會入北水咯!8月26號出完業績我再寫多次。然後就入咗。上帝話,讓夜裡有光!
6. 但你話,車,今日(星期一)跌5% 喎!係喎,我唔知咩!
7. 咁我只能答你:扯,唔係升就跌架啦。你覺得廢?咁你有冇更好嘅提議?你走去講「好消息出貨」,聽落好似有內容,其實咪仲廢!
8. 講過好多次,股票呢啲嘢,三分科學七分藝術。固然幾時都不可測,但長期易啲(廣島都易),短期就難好多。正如你睇美股都好,一日升嘅機會,都只係52%少少,但拉到一年嘅,升嘅機會就去到65%!短線近乎冇得捉,長線就好啲—所以嗰啲不停炒短線嘅人,其實係同自己過唔去,十分笨七。(*****)
9. 同樣地,即係總有啲人又要講,「唔係喎,我聽好多人講,好消息都跌,即係隻嘢好貴喎」「埃汾你都有講過」。冇錯係,但大佬呀,邊有得一條定律用死。「扯咁任你講啦」,所以咪三分科學七分藝術。
10. 跌?冇驚過!表叔都未開始買!同時間星期一成交亦唔係特別大。
11. 況且,再跌咁點?冇乜點架。唔輸得架?買股票梗有蝕錢,有時蝕到趴街添。(可以睇返我魚缸溫度計嘅文(https://fbook.cc/3asM)),咁咩曼城利物浦德國巴西都會畀人大炒啦,但重點係,你唔係每隻都蝕到趴街嘛(你係嘅,咁幫你唔到,或者下次買乜話聲我知)
12. 最緊要係諗下個最壞情況係乜。「就係輸晒100%」。廢?唔廢,因為有啲產品,你可以唔止輸100%。正如你去做槓杆嘅,都可以輸唔止100%。
13. 重點係,一隻股票最多可以跌100%,但可以升幾百倍喎。所以長期沽空嘅人一般都係腦殘的
14. 又,今日下面堆**寫得好多,可以寫多幾篇文。有時間的話。(寫得呢句多數最後都冇時間寫)
(*)無意冒犯,呢個gag當然係陳瑞祺喇沙嘅朋友話我知的。
(**)當年甚麼港股直通車,某大行報告真係寫my cousin 定 my uncle’s shopping list
(***)所以有個陰謀論話 月尾會mark價,我望過,好似真係有個別公司會。拿,幫你諗埋Master dissertation 寫乜呀—博士論文寫呢啲就太垃圾了,呢啲垃圾題目,留返垃圾MSc dissertation 寫啦。(****)
(****)再講一次,香港讀taught master,完全係嘥錢嘥時間,呢篇係我極受歡迎嘅medium文,雖然寫得唔好。遲下我會寫多篇,「其實外國都係」—你係亞洲人過去浸鹹水學陽澄湖大閘蟹就冇所謂,但你本身係YC嘅(hate speech,大家自行想像,但你回文估答案搞到畀FB ban唔關我事),就不用多此一舉啦。持別係純文科嘅MA,嘥錢嘥時間就梗,最仆街係根本連知識同學習都冇,連教授同MPhil班友都睇唔起你班友,當你水魚養佢地咋,聽聞仲要係好難上PhD嘅,根撚本自己學校都睇你唔起,「即係副學士咁」
(*****)題外話,即使外行人,都可能聽過傳奇嘅耶魯基金,傳奇嘅Swensen。其中一個啟示,就係佢刻意利用咗大學基金可以極長期坐,又唔會點畀人贖回嘅特點,去買啲冇liquidity 嘅嘢,換嚟更大回報。點解可以咁?簡單嚟講,因為一般人都要liquidity,咁冇liquidity自然平啲。時間係普通散戶嘅優勢,係你朋友,但你選擇去短炒嘅,即係自己讓人半球先,情況等於圍棋你讓人地先咁(係喎,埃汾連圍棋都識捉)
==============
月頭訂最抵!一週年!比別人知得多。subscribe now(https://bityl.co/4Y0h)。Ivan Patreon,港美市場評點,專題號外,每日一圖,好文推介。每星期6篇,月費100,已經1900人訂! 畀年費仲有85折,20/40年費VIP 送本人著作一本。
==============
邁向2000人訂!Two thousand people can't be wrong!(扯,幾百萬人冇訂添!).搵人填埋佢,下一個目標當然係3000!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賭Sir【杜氏數學】HermanToMat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杜氏數學 官方網站: http://www.HermanToMath.com 賭Sir 幫你急救 DSE 數學: https://HermanToMath.skx.io ---------- ?️賭Sir是杜氏數學Herman To Math的始創人 ?全港唯一「完爆」【DSE Core+M1+M...
「指數定律題目」的推薦目錄:
指數定律題目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推舊文】《進擊的巨人》物理學(下):巨人的密度和科幻的意義
編按:在上一篇文章「《進擊的巨人》物理學(上):變身巨人的那一刻就註定了人類的勝利?」討論了如果巨人和人類等密度的話,可能不只會被自己的體重壓垮,還會引發全球的能源危機!這次就讓我們來討論,如果巨人質量不變,他的密度又是多少呢?
指數比巨人更恐怖
在我們的世界中,以現在人類對大自然的科學知識,還沒有辦法進行高維度的物質傳送。因此就必須要憑空產生出額外的物質,無可避免地用到愛因思坦的質能互換定律 E=mc2。可是,這又會引起另一個問題:產生質量的能量太過龐大。這是因為質量與高度立方成正比,所以變出越來越高大的巨人所需的能源是以指數上升的。
讓我來說個比巨人更恐怖的故事。從前有個國王想要賞賜黃金萬貫給他的大臣。其中一位大臣說,我不要黃金萬貫,只要一個棋盤,第一個方格上放一粒米,希望國王能夠答應每天賞賜比前一格多一倍的米就足夠了。國王聽了說沒問題,這不太簡單了麼,我國糧食儲備十年也吃不完!就著人給了這位大臣第一天的賞賜:一粒米。
第二天,大臣來領賞賜,於是拿到了第一天的兩倍:兩粒米。第三天,四粒。第四天,八粒。第五天,十六粒。就這樣,大臣每天都來領米,國王覺得這位大臣真的傻了,有黃金萬貫不要,只要區區的幾粒米!
過了三個禮拜,負責糧倉的官員來找國王,說大事不妙了,我們快沒有糧食了。國王就問,怎麼可能?我們的儲備十年也吃不完啊!官員就說,沒錯,第一個禮拜,大臣只拿到了兩百五十四粒米,可是第二個禮拜就已經三萬二千七百六十六粒了。今天,他剛拿走了二百零九萬七千一百五十二粒米,總計已拿了四百一十九萬四千三百零二粒米了。棋盤有六十四格,可只是到了一半即第三十二天,他就會拿到共八十五億八千九百九十三萬四千五百九十粒米!到了最後一天,我們就得給他總共三千六百八十九京三千四百八十八兆一千四百七十四億一千九百一十萬三千二百三十粒米!
然後國王就被嚇死了,這就是指數的力量。
我們世界裡的巨人 竟然會比空氣密度更低?
延續著上一篇文章「《進擊的巨人》物理學(上):變身巨人的那一刻就註定了人類的勝利?」的討論,就讓我們看看巨人究竟有多重吧!
《進擊的巨人》的作者諫山創也曾想過巨人如果與一般人類密度相同是否會太重的問題。於是在漫畫之中,也曾明示過「巨人比想像中輕」。
60 米高的超大型巨人身高是 1.7 米高的人類的 60/1.7=35.29 倍,即約 2 的 5 次方多一點。再把這數字立方,即是 2 的 15 次方,即是國王故事裡差不多兩個禮拜的倍數,大約就是幾萬。可是,E=mc2 帶來的能源問題,並不是把巨人變輕一點點、或者輕幾倍、幾十倍就能解決的。這是因為光速實在太快了:使用國際單位制時,光速的數值是 3 後面跟 8 個零。所以,即是變出每 1 公斤的質量,就需要 E=(1)c2,即 9 後面跟 16 個零這麼多的能量。
所以,我們不要忘了還有 c2 這個因子,因此我們必須再在幾萬後面補上 16 個零(還要乘 9),得到的就是有 20 個零以上的天文數字了。我們就算有 20 個零好了,就算你把超大型巨人變得「比想像中輕十萬倍」,也還有 15 個零。
結論是,我們的現實中沒有高維度物質傳送,也不可能用 E=mc2 去變出巨人。所以這次我們就不是假設密度不變,而是質量不變。跟上次一樣,我們只要使用密度=質量/體積,就能夠計算出各種巨人的密度。
對於一個 3 米級的巨人,其體積是一個 1.7 米高的人類的 5.5 倍。如果要維持質量不變,那麼 3 米級巨人的密度就是人類的 1/5.5=0.18,即是只有人類的18%。以人類平均密度大約為 0.95 g/cc 去計算(g/cc 即是每立方厘米克),3 米級巨人的密度就是每平方米 0.17 g/cc。順帶一提,一個大氣壓力下、攝氏 15 度的水的密度是 1 g/cc,這就是為什麼人體是會浮在水面上的原因。而巨人受到的浮力就更加強了,想潛水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
那麼 15 米級的巨人呢?體積是人類的 687 倍,密度是人類的 0.1%,即是 0.0014 g/cc。一個大氣壓力下、攝氏 15 度的大氣密度是 0.0012 g/cc,所以 15 米級巨人的密度原來跟空氣差不多,被其打中應該就像颱風時站在街上的感覺吧⋯⋯
最後,當然少不了大家最關心的超大型巨人了。體積是人類的 44,000 倍,密度就只有人類的 0.0022%,即 0.00002 g/cc。這不就是只有大氣密度的 1.8% 嘛⋯⋯這樣的話,如果超大型巨人真的出現,我們頂多也只會看見一團非常輕薄的肉色氣團,被打中也是不會有什麼感覺的。而且,因為其比空氣密度更低,所以會慢慢升上天空,很恐怖的說⋯⋯哇,什麼時候變成鬼故事了?
科幻是科學的翅膀
在前一篇的文章刊登後有許多的討論,有人曾評論我說「不尊重科幻作品」,我尊重他們發表意見的權利,亦欣賞他們對科幻作品的熱誠。我相信,這種熱情亦是推動好奇心的源動力。而我同時認為,如同《進擊的巨人》這樣好的科幻作品,是能夠激起人們思考科學、社會問題,再應用於我們所生存的這個世界之中的。
我希望藉著有趣的動漫題目,吸引各位思考科學原理。這當然就不是說我要破壞原作者的創作。誰不知道在作品當中,作者就是神、就是物理定律?我們會不會把科普文中提到的科學問題傳給作者叫他修改作品?不會,因為我們明白探討的題目是「如果在我們這個世界打出一記認真拳/打出龜派氣功/變身成為巨人,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就如同從前科學仍未發達的時候,登陸月球被視為幻想。有小說作家幻想登上月球,我們不會去攻擊他「不科學」,而是把這個幻想當成思考科學問題的機會,改善我們的科學技術。想必有些人曾經思考過「如果我們真的能夠飛上月球,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最終,阿姆斯壯踏出了人類的一大步;幻想,成了真實。
科幻絕不應只幻不科。其實,我自己也是《進擊的巨人》的粉絲。吸引我的,除是了那些刺激的戰鬥場面外,也是那些叫人反思現實的情節。高牆和巨人,都一一暗喻了許多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社會問題。我們會把作品中對社會的描寫化作現實的反思,為什麼我們不能把作品中的科幻化作現實科學的思考?這樣,科幻才能成就科學。
我相信,這就是科幻的意義。
指數定律題目 在 賭Sir(杜氏數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課程入口:
http://hermantomath.skx.io
.
《我要數學合硬格》課程適合以下兩類學生:
1. 初中的時候還未發力,沒有打好基礎,現急須重溫,求奪2至3。
2. 一直用功讀書,但基礎概念現已逐漸淡忘,求穩坐4至5,再望摘星。
.
課程內容根據以下三大考量因素精心編排:
1. 最容易獲得分數
2. 最短時間能夠掌握
3. 最常考
.
課程完結後,你能夠改善:
1. 解題理解力
2. 運算準確度
3. 搶分速度
.
課程大致內容分為:
1. 概念精華
2. 答題格式
3. 人機合一
.
課程重點參考七大DSE官方試卷的考問趨勢,包括:樣本試卷 (Sample Paper) 、練習卷 (Practice Paper) 及2012年至2017年Past Paper,嚴選出「12大執分課題」。
.
一次過 K.O. 卷一 40-60分
唔理你的數底有幾差
平均每個課題 19.5 分鐘
就可以即學即用
.
在這歷屆試卷中,其中有 11 個課題,出現頻率異常地高!
課題當中,統計(Statistics)課題更於多份卷的SectionA1、Section A2、Section B 各見一題,佔分極多。
以上 11 個課題雖然每年掌控接近40至60分之多(取 2 的指標約為 40 分)
根據教學經驗,以我的講解手法,不管學生的數學底子有多差,每個課題平均 19.5 分鐘便能夠學識。
還有 1 個課題:捨入(Rounding),雖然於 7 份卷裏只出現 1 題,但由於非常容易掌握,根據經驗,不出 5 分鐘已經學識,因此也加入此課題。
.
以最短時間,保住最多分數,就是速效。
.
唔夠時間溫,你更應該要策略搶分!
.
經歷無數考試的你,有沒有客觀地分析過考試的本質?從而想出應對考試的策略?調整應對考試的心理質素?
.
雖然升讀大學取決於香港中學文憑考試 (DSE) 成績,但DSE考試並非拔尖的入學試,而是將學生按能力分級的程度試。
.
若然你清楚DSE具此本質,你便會明白為什麼DSE雖為中六考試,卻仍有不少初中程度的題目,還有近一半「攞分唔使識得計」的多項選擇題,手持計數機便能夠光速取得答案。
.
這個事實隱含兩個啟示:
.
你不需要追到中六程度,才有好成績。難題的一分計一分,淺題的一分都是計一分。若然你追得上中六程度,卻忘了初中基礎概念,你的分數與只追得上中三至中四程度的考生,不會有太大分別。
.
唔夠時間溫,要策略搶分!
.
教學內容
課程目錄
Rounding 捨入 (17 分鐘)
Law of Indices 指數定律 (33分鐘)
Changing Subject 變換主項 (46分鐘)
Inequalities 不等式 (27分鐘)
Profit/Loss 盈虧 (28分鐘)
Simultaneous Equations 聯立方程 (20分鐘)
Variation 變分 (40分鐘)
Statistics統計(53分鐘)
Probability 概率 (54分鐘)
Coordinates 坐標 (23分鐘)
Factorization 因式分解 (34分鐘)
Polynomial 多項式 (51分鐘)
課程總時數:426分鐘
指數定律題目 在 賭Sir【杜氏數學】HermanToMath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杜氏數學 官方網站: http://www.HermanToMath.com
賭Sir 幫你急救 DSE 數學: https://HermanToMath.skx.io
----------
?️賭Sir是杜氏數學Herman To Math的始創人
?全港唯一「完爆」【DSE Core+M1+M2】、【IAL 12科Maths】、【AL Pure+Applied】、【CE Maths+A.Maths】的數學導師
?全港第一最多訂閱粉絲的數學教育YouTuber
?YouTube觀看次數超越700萬、訂閱粉絲超過50000人
?著作:《YouTuber新手到網紅》、《5**數學男人嫁得過》、《碌葛男人嫁得過》、《賭波男人嫁得過》(獲Google嚴選2018年度50大最佳書籍)
----------
賭Sir收集著數派街坊:
❤️YouTuber Go網絡課程 全港最平+獨家 報讀優惠:
?報讀初班 $600 (原價$800):https://www.youtubergo.com/payment/b-hermantomath-0600.html
?報讀初班+中班 $1500 (原價$1800):https://www.youtubergo.com/payment/bm-hermantomath-1500.html
官方網頁:https://www.youtubergo.com/
❤️無限操數王(epractice) 全港最平+獨家 優惠(可同時使用):
?50%OFF 半價優惠碼:MC83-AI93-NFW0-331E
?25%OFF 額外邀請碼:J7N9-RDRP-NFAH-OH13
官方網頁:https://www.dsemth.com/
❤️Tidebit全港最穩妥的比特幣(Bitcoin)交易所:http://bit.ly/2LIWA4J
❤️Uber免費送你$25優惠:https://www.uber.com/invite/2utyzr
----------
杜氏數學 官方網站 https://www.HermanToMath.com
----------
陳名老師 官方網站 https://cmmath.com/
陳名老師 YouTube頻道【CM Math】 https://www.youtube.com/user/myhidejmouse
----------
Ice妹妹 YouTube頻道【nanice.com】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t4sFqtRbQaRRWFQKC65fkg
----------
謝謝我的朋友,全台灣第一微補習數學老師,CM Math,陳名老師,
把台灣的數學考卷寄給我,我做了民國106年,還有107年的學測。
這條影片,我會用香港的數學DSE考卷,跟它做一個比較,
分析以下的四大範疇:考試範圍、題目難度、刁鑽程度、公平程度。
我還會找一位香港的中六學生,即場做一次107學測,你猜她會拿多少分呢?
第一:考試範圍
台灣勝!
DSE有兩份考卷,卷一是長題目,需要寫步驟,有20題左右;
卷二是選擇題,ABCD四選一,有45題,總共有60多題。
但是學測,只有一份考卷,單選題、多選題、選填題,共有20題。
不過!題目的多少,絕對不能反映考試的範圍,因為學測考的數學知識,
絕對比DSE還要多,不只是多,而是好多、很多、好很多。
我們來做個訪問,這是另一份106學測,請問你知道什麼是「」嗎?……
第二:題目難度
台灣勝!
DSE的考卷,是由淺入深的,一年級到六年級的題目都有。
理論上,讀完三年級的學生,都可以及格。
舉例說,看看這條2017年DSE的第一題,是非常基本的指數定律,
如果這題都不懂的話,應該不好意思說讀過數學。
但是學測呢,一來就很難,根本上沒有難易之分,
而是所有課題,都想盡辦法出題考你。
舉例說,陳名老師說,107學測的第一題,好多學生,已經卡關了。
這條概念題,完全沒有數字,是考幻想力,概念不清的話,很容易選錯啊!
另外,還有一個重點,為什麼香港學生考學測,很大機會WATERLOO呢?
因為DSE可以帶計算機,但是,考學測是不可以用計算機的,
你在試場唯一的小幫手,就只有考卷後面的公式表,連加減乘除都要自己來。
還有,多選題的題型,因為5個選項當中,可能有多於1個答案,
所以DSE卷二的單選題技巧,全部都用不著,完全收皮!
我們又來訪問一下ICE,這個第2題,我看你是懂的,
為什麼選的時候,會想那麼久呢?
「如果我可以用計算機的話,我都會懂啊!」
對香港學生來說,不可以用計算機,也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第三:刁鑽程度
台灣勝!
DSE題目都很直接,就算有刁鑽的題目,因為卷一是用結構式題目,
會把難題分成很多個小部份,引導考生發現當中的竅妙,
就好像是提示一樣,所以不太刁鑽。
但是我認為DSE很刁鑽,只是DSE的刁鑽,不在於數學,
而是在於閱讀理解,舉例說這題,一大篇文章,閱讀理解不好的學生,
可能會被文章坑了,甚至連計什麼都不知道。
至於學測,我做106和107的時候,大部份題目都很有Brain Teaser的感覺,
所以當我看到竅妙的時候,我非常開心。
舉例說,106學測的第6題,cosxo cosx,一看就覺得刁鑽呢!
一般的香港學生,都不用學radian;選了M2的學生,才會學radian。
但就算M2的學生,懂得radian,這條題目把radian和degree結合,
相信也會難倒好多人,簡直是奧林匹克數學的題型。
第四,公平程度
台灣勝!
DSE的卷一,是要寫步驟的,所以寫字不好看的學生,說不定有麻煩,
老師看不出來,就可能當錯。(你在說自己嗎?)
而且把分數加起來的工作,是要老師來做,每年都發生改錯分數的案例。
但是學測是在答案卡上選答案,然後用機器掃描答案,
就像是DSE的卷二,不同的地方是,學測連長題目都是填充的,
舉例說,在這個選填題裏面,
如果你認為答案是8分之12,那你就在答案卡的18題選1,
在19題選2,然後在20題選8,就代表8份之12呢。
不用人手改卷,避免亂改卷的老師。
雖然我是香港人,但是不可否認,台灣學測比香港現在的DSE好太多呢!
四大範疇的比較,賽果是台灣4:0大勝!不知道陳名老師會唔會同意呢?
我在此邀請陳名老師,也試試我們香港DSE數學考試!
真懷念香港2012年前的ALEVEL考試呢……
----------
# 賭Sir是杜氏數學Herman To Math的始創人
# 全港唯一「完爆」【DSE Core+M1+M2】、【AL Pure+Applied】、【CE Maths+A.Maths】和【IAL 12科Maths】的數學補習導師
# YouTube Channel超過400萬Hit Rate、超過40000 Subscribers
# 全港第一訂閱粉絲最多的數學教育YouTuber
# 全港唯一數學補習YouTuber獲YouTube官方邀請出席首屆FanFest Creator Camp
# 全港唯一於2017年以手機App開L
指數定律題目 在 整數指數定律練習在Youtube上受歡迎的影片介紹|2022年08月 的推薦與評價
2—A基础算术数轴三分律绝对值加减乘除整数指数和根指数定律平方和平方根对数换底公式对数定律运算顺序分配率练习题答案解析2—B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分数分数 ... ... <看更多>
指數定律題目 在 [repost] ⭐️題目: #asc_指數定律。如果對呢個topic...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repost] ⭐️題目: #asc_指數定律。如果對呢個topic 唔熟既話,可以follow 埋呢個tag! - ⭐️根式都係指數既一種。 - ⭐️平時就甘一個根號,個2字可以唔寫, ... ... <看更多>
指數定律題目 在 Re: [求助] 高中指數- 看板tuto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PROQC (跑步去)》之銘言:
: 1.年級:高一
: 2.科目:數學
: 3.章節:指數率
: 4.題目: 是非題 [ (-2)^1/2次方 ] 12次方 > 0
: 答案是(錯)
: 5.想法:我知道有理指數的底數不可為負
: 但我計算的結果:
: 1.(-2)6次方 = 64
: 2.(根號2*i)12次方 = 64*1 = 64
: 3.[ (-2)2/4次 ] 12次方 = (4次根號4)12次方=64
: 都是 64 > 0
: 想請教的:此題是直接說底數不可為負所以錯 ?
: 還是有其他的計算方式可以寫出不大於0的結果 ?
: ,請各位高手解惑,謝謝。
首先針對前篇推文中,我一再使用的"指數函數"用詞不當,造成討論上的困擾而道歉
因為這邊我們只需要討論"指數"及相關的"指數定律"成立與否
condensed 大大說的對
"如果不允許默認某些前提及合理語境,我想國高中一半以上的數理問題
你都能說是錯的"
我們在回答任何一個問題前
問問題的人,與回答問題的人皆須要先確定好我們身處在什麼立足點
我們一致擁有的前提、背景、認知等等是什麼
而此題既然是出在高中教材中
自然默認我們所根據的知識僅為高中三年中會學到的教材去做討論
在高中各個版本的課本中
皆提到下面的事實 (以下以手邊有的康熙版本為例子敘述)
" a^(1/n) 的定義 :
當 a 為正實數,且n為正整數時, a^(1/n) = a 開n次根號
^^^^^^^^^^^^^ 指 n
√(a) "
因此擴張到任意有理數的指數為
" a^(m/n) 的定義:
當 a 為正實數,且n是正整數,m是整數時, a^(m/n) = ( a ^(1/n) ) ^ m "
依照上述對指數的認識
此題
: 4.題目: 是非題 [ (-2)^1/2次方 ] 12次方 > 0
: 答案是(錯)
答案之所以不能選,完全仰賴我們不允許指數是有理數時,底數是負實數
: 5.想法:我知道有理指數的底數不可為負
: 但我計算的結果:
: 1.(-2)6次方 = 64
此步驟的問題在, 當a = -2 < 0 , n = 1/2 in Q 時
a^n 本身即不合定義了, (a^n)^12 = a^(n*12) 此指數律根本就有問題
: 2.(根號2*i)12次方 = 64*1 = 64
根號2*i = 根號(-2) , 而 (-2)^(1/2) 並沒有定義成 根號(-2),所以有問題
: 3.[ (-2)2/4次 ] 12次方 = (4次根號4)12次方=64
同樣地,底數為負的時候,未定義,因此此式依然有問題
: 都是 64 > 0
並且依照這樣的認知下
我們也不應該遇到已經學完複數極式的高三孩子
找我們說:老師,你高一教的是錯的。
因為高三的複數極式都是在問
" 求 x^2 = -1 的根 " 而非問 " (-1)^(1/2) 為何? "
不過
如同前面討論的
當我們的知識領域擴充到複變數函數中
此定義問題也已經有所解決
故此問題在適當的代數結構下,自然是正確(?)
(這我不敢肯定,因為複數底數的指數之定義,我只有皮毛認識)
因此對於這題目要如何教導學生
我就是主張
我們要先跟學生確定好我們在什麼數學架構下去討論
當然學生不會懂我說什麼
所以該對學生說明
" 在高中課程的範疇中,因為定義的問題,這個選項不應該選
然而到了未來我們擁有更多的知識背景以後,這個選項卻是合理可計算的 "
這也是為什麼我要說不應該是正確的
因為我們不同人在判斷這個問題上,會有認知的出入,當我們沒有好好地先澄清背景的數
學架構時,這個問題根本沒有對與錯的分別
如同我前面所舉的例子,憑什麼大家都同意不反對 "1+1=0 是錯誤的" 的這個敘述?
還不是因為我們都彼此默認此時的加法是 over R
如果我不先接受這樣的默認
我也可以大聲地喊著大家都錯了
所以我不能理解
我為什麼不能在彼此同意此問題是成立於高中數學範疇的前提下
而判斷此選項不正確
再者
對於此題目在出考題上的適切性
我在一開始原PO的推文就說了我沒有要探討
但是不可否認的
這是一種機會
可以幫助學生體會
數學問題都是建立在各種公設之上才能進行討論的東西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1.6.198
看來看去,您應該還是沒有翻閱正式課本是如何撰寫這部份
首先,看了許多課本以後確實發現沒有一本書有提到或寫到 如 : 27^(2/(-3))
即有理數指數,分母取負整數之狀況
但是
課本 ( 全華、龍騰 ) 卻有提到一件事
" 因為有理數的表示法不唯一,而所有的有理數都可以寫為 m/n 的型式,其中
m 為整數,n 為正整數 "
據此說明加上書中的定義方式,老師可以做下面的解讀並教導學生
由於高中生都可以接受有理數可以擴分,並其值相等
即 2/(-3) 本質上與 (-2)/3 是相等的 ...... 這邊可以說是擴分乘上 -1 倍
而此事實在我們習慣的實數系或是有理數系早已成立
( 因為我們能在有理數系中定義出等價類,而 2/(-3) 與 (-2)/3 在同一個等價類 )
故儘管未定義 ( 事實上也不需要 ) 27^(2/(-3))
但因為 2/(-3) = (-2)/3
因此 27^(2/(-3)) = 27^((-2)/3) ... 因為有理數間的等價關係
= (27的三次根號)^(-2) ... 由定義
= 1/9
-----------------------------------------------------------------------------
希望你不要再問我
既然可以算
那一開始的定義就不要限定 n 一定要正整數,而改成整數就好了
的問題
→ jollic:我不懂你上面的疑惑是一種激問法,還是專業度需要強化而問 11/07 14:15
接著回答
當指數推廣到有理數後,為什麼需要限定底數為正
而關於這個問題
目前我只有看到南一課本有正式寫進課文中,而非其他版本只是放進教師手冊甚至是
沒有提到這部分的討論
南一課本從一開始推廣指數從正整數到整數的時候
即用上了兩個字 "堅持"
說 : 在指數的推廣時,我們堅持指數定律需保持不變
( 在這邊我還記得當年微積分教授也說過,指數函數被創造出來有一個原因是想找找看
有沒有什麼函數可以滿足 f(x+y) = f(x) * f(y) 的性質 )
** 註: 指數定律是 (1) a^m * a^n = a^(m+n)
(2) (a^m)^n = a^(mn)
(3) (ab)^m = a^m * b^m
基於這個觀點
若是我們推廣指數到有理數時,也允許底數為負的話
會發生如
i = sqrt(-1) ... 虛數 i 的定義
= (-1) ^ (1/2) ... 前述有理數指數定義,去除底數限制
= (-1) ^ (2/4) ... 有理數的等價關係
= ( (-1)^2 ) ^ (1/4) ... 指數定律
= ( 1 ^ 2 ) ^ (1/4) ... 正整數指數
= 1 ^ (2/4) ... 指數定律
= 1 ^ (1/2) ... 有理數的等價關係
= sqrt(1) ... 有理數指數
= 1
矛盾出現
是故,在此我們希望去限制底數只能為正實數,以避免指數定律的不成立。
當然,有沒有好的辦法讓底數不要受限,又能讓指數定律成立?
課本告訴學生,高中階段尚不討論。
(據我們所知,一種解決方法即進入複變數函數的世界處理,這部分當然就太深了。)
從上面的課程布局來看
我也就不懂為什麼會有學完極式的高三學生跑來說高一教錯了的不一致行徑。
就以您提的例子來說明好了
: 令 x = (-2)^(1/2)
: 則 x^2 = -2 => x = √2 i or -√2 i (詳見99課綱選修上冊複數極式)
^^^^
"則" 字在數學用語中,即含有 " 推論 " 的意思
而上面的兩句話,也就是代表
if x = (-2)^(1/2), then x^2 = -2 .
這部份,因為指數定律已經無法使用
那我們究竟要依據什麼理由才能做出這個推論 ?
: case 1. x = √2 i,則 x^12 = 64 > 0 (此過程是有問題的)
: 複數的次方還是複數,此時無法用來比大小。
: case 2. x = -√2 i,則 x^12 = 64 > 0 (此過程是有問題的)
: 複數的次方還是複數,此時無法用來比大小。
---
: 我前面講的是是否有某個東西的平方是-2
:
: 學生會不會有這樣的疑問:
:
: 為什麼"x = (2)^(1/2) => x^2 = 2"對,
:
: 而"x = (-2)^(1/2) => x^2 = -2"卻錯?
在現行的定義下,指數定律在底數為負的時,會出現問題。
: 或者有這樣的疑問:
:
: 為什麼"x = (2)^(1/2) => x = √2"對,
:
: 而"x = (-2)^(1/2) => x = √2 i"卻錯?
在現行的定義下,指數定律在底數為負的時,會出現問題。
---
: 這邊值得注意的一點是,
:
: 課綱中提到底數為正的情況在於指數函數(而且還不能是1),而非指數運算,:
幫補課綱原文:
要介紹指數函數(底數a>0,a≠1)的圖形與性質,包括:值域、單調性(嚴
格遞增、嚴格遞減)與凹凸性,這裡凹凸性僅做割弦在函數圖形上方的直觀介紹
即可。主要的指數函數為2^x 及10^x 。
: 因此學生會不會有這樣的疑問:
:
: 既然指數底數在高中課程為正,
:
: 那為什麼"2^2 = 4 "對, "(-2)^2 = 4"也對?
由課綱的敘述可見,只考慮底數為正顯然是針對介紹指數函數的圖形時所用。
: 又為什麼"[2^(1/2)]^2 = 2"對,而"[(-2)^(1/2)]^2 = -2"卻錯了?
^^^^^^^^^^^^^^^^^
同上理由,指數定律在底數為負的時候
會出現問題,是故無法使用
: 但實際上真的是錯的嗎?
實際上,是對是錯,才疏學淺我也不敢肯定,但至少我從徹尾都沒說過"錯"
只會告訴學生,在現行的數學架構下這部份會有一些我們還沒辦法處理的問題,等到
以後學得更多,有了能力之後,才能做適當的判斷。
但如果學生認為 "不選擇" = "錯"
那千萬要機會教育,不讓學生只會二分法 ---- 即不是對,就是錯。
最後,如果要問,為什麼要堅持指數定律成立,以小弟我個人的解讀 (不一定正確)
1. 滿足指數定律的性質是創造指數的動機之一。
2. 高中課程中,我沒有看見一定非要定義如 (-1)^(1/2) ,底數小於0時候的
有理數指數之後,才能夠解決的問題 (滿足求知欲當然另當別論)。
3. 小弟才疏學淺,尚不能理解課本編輯的教授們之用意。
4. 其他各種我沒想到的原因。
以上
※ 編輯: jollic 來自: 114.25.174.213 (11/08 21:48)
※ 編輯: jollic 來自: 114.25.174.213 (11/08 21:5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