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見域作品回顧
新年快樂,一起來回味一下2020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下列哪幾格你也和我們在一起?
▌#地方知識刊物
🔸《貢丸湯》Vol.21〈市場Tone〉
•把最生猛有力的市場搬到你家!
🔸《貢丸湯》Vol.22〈心向大山〉
•一本刊物,邀請你走入新竹週遭的大山。內斂的雷射膜後加工,只要輕輕調整角度,便能看見彩虹圖樣。這也像是山上快速變化的雲霧,為你帶來每一分、每一秒不同的風景。
🔸《豐收北埔》
•一本記錄北埔米食文化的小誌,除了記錄博大精深的客家米食文化,也深入採訪三間北埔老店,包含隆源餅行、蔡合春餅舖與彭家粄糕,最後更收錄多間北埔在地米食店家。
🔸《坔坔坔》
•連續三年與品墨設計合作「竹塹三態子守護祭」,由見域工作室協助採訪編輯的專刊《坔坔坔》聚焦於「土壤及地下水」。過去兩年分別製作了《水水水》與《海海海》,一起來關心你我週遭的環境怎麼了。
🔸《Smaaaaa,han(原來是司馬限啊)~部落誌》
•與苗栗縣泰安鄉的「司馬限部落【Maibagah】」,與居民深度互動,歷經四個月共創的刊物作品。
▌#風土商品設計
🔸津采酒業All Together Beer酒標
•All Together Beer是為了關心因疫情受影響的餐飲業者而開放的公益酒譜。一張擺滿豐盛菜餚的餐桌,讓我們期待能夠再同桌歡聚喝酒的那天。
🔸鴻安堂平安皂
•設計取自水仙宮的壺型窗花,將「安定、祈福」的宮廟意象帶入,在材質上選用描圖紙與冷燙的低調手法,傳達默默守護、不鋪張的核心概念。
🔸老鍋米粉酥
•以辦桌時常一併出現的「野臺戲」做為主要設計元素,並轉化不同口味的炒米粉酥內容物,創作出既傳統又現代的視覺包裝。
🔸書中自有黃金屋走讀新竹縣零錢包
•由老牌帆布包品牌「一帆布包」車縫製作,將客家方口獅、湖口天主堂及北埔酸柑茶三種圖案以細膩刺繡型式表現,只給勇闖13鄉鎮圖書館的愛書人。
🔸東風音樂祭視覺
•將傳統麻將圖案以新竹元素重新詮釋,城隍廟脊化作條、竹為白板、迎曦門柱飾等為筒,色彩輔以朱、黃、碧綠等宮廟色彩,重新構築屬於新竹的聽東風。
▌#社群活動執行
🔸溪咖:探索大溪生活指南
•將地方文化轉譯為參與者可高度互動的「五感體驗論壇」,打破以往論壇只能「聽」,而無法「身歷其境體會」的困境。我們介入地方,試著依循舊有脈絡,長出屬於當代的生動故事。
🔸「舊市愛搞怪」新竹社計營
•透過專業團隊帶領學生們學習設計技能,並媒合在地店家擔任業師參與課程,讓學子們能實際聆聽店家需求、進行訪問調查,並完成最終設計品。今年度以「刊物設計」為主題,邀請新竹市文創手作協會共同合作。學員們用兩周的時間製作出介紹手作品牌的小刊物。
🔸風城新手綠洲市集
•2020清華新生領航活動,邀請從事生活風格產業的在地商家與校友扮演新竹沙漠裡的綠洲商人,於市集中展現新竹不同以往的城市面貌,為今年的新生提供於新竹求學所需的生活資訊與裝備,讓初次登入新竹的清華新生身心靈吃飽喝足,迎接四年求學生活的挑戰!
🔸市場踅 - 蔬果紙箱的秘密絹印DIY工作坊
•用不一樣的形式,讓傳統市場裡的美好風景,擴散到整座城市。
🔸Shopping Design Award 2020 台灣設計 BEST 100
•今年度主題為「我們需要的設計」,檢視設計之於「我們」的可能性。見域工作室榮獲「年度在地文化推廣貢獻」,希望在地方做的種種擾動,可以被大家持續需要。
▌#議題線下策展
🔸重修舊好:修復職人展系列活動
•從衣物首飾到鞋靴玩具,邀請市民一同認識這些深藏在城市已久的修復職人與技藝。並重新思考,如何在快速工業的時代,透過修復激盪創意,再次恢復生活的溫度。
🔸除了哀悼之外|2020新竹二二八與白色恐怖系列活動
•從二二八到白色恐怖,台灣社會也歷經了不同的轉變。走在新竹的街道,我們透過現在可見的事物重新回到過去的情境中,讓我們一同討論「人權」於當代的台灣社會中,該如何以此為起點來面對每個人的價值。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北辰》
•讓美走入生活。改版的《北辰》季刊以輕鬆有趣的專題訪問,深入淺出地分享種種文化政策如何落實於你我生活中。
🔸公會堂的12種表情
•請12位新銳創作者,以不同媒材或表現形式進行創作,展現新竹公會堂的建築立面,希望讓古蹟更貼近生活。
🔸REAL新竹區域接地支持實驗室
•今年見域工作室成員加入了清大USR計畫,透過研究助理及引路人的角色與課程教師共同設計課程,並舉辦讀書會、老照片尋寶地圖等活動引導學生走出校園,更加認識所生活的地方。
▌#展覽策畫協作
🔸《城市放送Hsinchu On Air》展覽
•以文化地景的概念,發掘新竹音樂場景從傳統到現代的發展脈絡。想像在舊城區裡日常路過的風景伴隨著聲響,如同切換收音機頻道一般,放送出不同的旋律。
🔸《竹塹三態子守護祭》展覽
•以「看不見的水」與「海廢市集」為主題,陳列於竹蓮市場,讓民眾買菜時可以更了解培植蔬菜水果的土壤養份、認識地表下的地下水,在旱季來臨,了解水資源的珍貴。
🔸2020台灣設計展《大車站進行式》
•走入時光隧道,透過不同角度來思考車站的未來,將藝術家廖國成繪製的新竹城市地景製作為可靠可躺的沙發,一起躺下重新發現新竹市的美!
🔸2020台灣設計展《有種新竹 Of Things 》子展區「有種意思」
•從觀察每天接觸的人們開始,新竹人穿什麼?用什麼?喜愛什麼?什麼又是新竹人必備的物件?最終我們轉化服務設計領域常用的「Persona(人物誌)」方法,在「有種 意思LIFE_OF THINGS」這個子展區裡,和策展單位討論出九種新竹人物形象,包含左腦人、右腦人、挑貨人、一個人、一群人、挑嘴人、活動人、腳踏實地人、風城求生人九種有意思的人!
🔸好好園館常設展策展
•好好園館是位在台中沙鹿的一處創新高齡共居基地,有別一般的長照機構,他們不僅完備最基礎的居住需求,也設想到生活層面的滿足。我們決定以輕鬆有趣、富有生活感的方式來呈現整體展示設計,以簡化圖示讓觀展者一目了然。除了靜態展區,也設置感官展區,和好好園館既有的空間與服務互相結合,讓此次常設展不僅是對外賓的簡介,也能提供住民服務。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40的網紅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龍柱#石雕#台灣龍柱 現存台灣清朝龍柱共有63 對左右,從乾隆到光緒時期每一對龍柱的造型皆不盡相同,故也豐富了台灣龍柱文化的面貌和造就值得駐足觀賞的價值。 推薦的10大龍柱分別立於如下廟宇中: 01.台北北投關渡宮 02.新北新莊廣福宮 03.新北淡水鄞山寺 04.新北新莊慈祐宮 05...
新竹水仙宮 在 劉康彥(小白)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農曆十月十日.水仙尊王.聖誕千秋〕
今天是農曆十月十日,是水仙尊王聖誕的日子。位在北門大街、主祀夏禹的水仙宮,不論是貿易商或船員都經常來拜拜;因為大禹善治水,我也會專程來水仙宮上香,祈求新竹市風調雨順、四時無災。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留意到水仙宮正殿柱子上的對聯:
#懋遷有無化居烝民乃粒
#正德利用厚生三事惟和
上聯出自《尚書‧益稷》,大意是說:貿易往來,使有無互通,流通積聚的物資,這樣百姓便能安居。
下聯出自《尚書‧大禹謨》,意思是端正德行、物盡其用、民有所養,做到這三件事,則無不和善、和諧。
上聯,與北門郊商貿易本業相呼應。「烝民乃粒(指百姓安居)」正是眾人對生活的基本想望。
下聯,則是水仙尊王對百姓的德化與政績,且「和」字正應「長和」之意。
上下聯整體觀之,不僅可以道出對大禹的崇敬,更顯示郊商對竹塹民生安定、民風淳厚的期盼。
#下次拜拜再注意看 #水仙宮
#竹塹先民涵養之深
新竹水仙宮 在 劉康彥(小白)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城隍廟廣場(昔日稱龍鯉廣場)在歲次庚子年農曆七月,新竹都城隍廟虎門開的前夕正式啟用,最重要的精神象徵「龍鯉」雕像依然矗立,還多了活水和八尾鯉魚。
竹塹城素有地靈人傑、文風鼎盛的美譽,據說正是因為有「鯉魚穴」之故。這個傳說故事,在幾年前被市府拍成《新竹遇到愛》的行銷短片,讓更多年輕人認識新竹的歷史紋理。
今年六月我應西門國小之邀,替三年級的孩子上社會課,主題是家鄉的傳說故事,我便以鯉魚穴為題跟大家分享。
由於竹塹地理形似畚箕,相傳南海觀世音菩薩蓮花池中的神物鯉魚游進新竹平原,才形成鯉魚穴脈,先民便在穴脈上建立主祀觀音佛祖或水神的廟宇,祈求庇佑。
仔細觀察地圖,魚嘴就在竹蓮寺、魚頭龍王廟、魚鰓關帝廟觀音廳、魚腹城隍廟法蓮廟、魚尾則是在長和宮、水仙宮、竹安寺。
我在議員選舉期間也在當時的「龍鯉」廣場舉辦過一場「11月11日不要讓11號劉康彥Lonely Party」,想必我一定是受到鯉魚穴的庇佑才順利當選。
今天晚上11點子時過後,虎(福)門大開,象徵農曆七月正式到來,邀請眾善信大德一同來到都城隍廟參香,替自己、家人、朋友祈福,萬事吉昌。
新竹水仙宮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龍柱#石雕#台灣龍柱
現存台灣清朝龍柱共有63 對左右,從乾隆到光緒時期每一對龍柱的造型皆不盡相同,故也豐富了台灣龍柱文化的面貌和造就值得駐足觀賞的價值。
推薦的10大龍柱分別立於如下廟宇中:
01.台北北投關渡宮
02.新北新莊廣福宮
03.新北淡水鄞山寺
04.新北新莊慈祐宮
05.新竹北埔慈天宮
06.彰化開漳聖王廟
07.雲林北港朝天宮
08.嘉義新港水仙宮
09.台南開基天后宮
10.台南興濟宮
礙於影片長度,故僅挑選其中10對較為精采或具有重要文化價值之龍柱推薦,無法一一列舉,尚請見諒。
#延伸閱讀:台灣清朝與北台灣日治時期龍柱造型分析(一)https://tom20030208.pixnet.net/blog/post/311678264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圖像拍攝過程經驗分享
2006年開始研究台灣龍柱,歷經四年的時間,過程中曾蒙國家文藝基金會美術類研究與調查補助,走訪台灣三百多間廟宇,拍攝超過兩萬多張的照片,最後撰寫了14萬餘字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且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審訂,華香園出版社發行。
因為是龍柱圖像造型研究,所以現場拍攝是無法避免的工作,有時一天要跑四、五間廟宇,拍到手酸到不行,不過這樣的過程也是讓自己重新認識台灣文化的契機。
有時下午三點過後,就會發現陽光會透過天井,照耀正殿,此時的廟裡充滿了神光普照的視覺氛圍,也是最適合拍攝正殿龍柱的時間。
升龍柱例的龍首是最難拍攝的,除非用梯子,不然沒有辦法拍攝到完全正面的照片,也就無法精確的做圖像分析的研究工作,但是梯子並不容易攜帶,所以我是先把相機固定在腳架上,再用雙手提高到龍首差不多的高度,最後用無線遙控快門線來幫助按下快門,當然因為不穩,所以都是設定三連拍的模式處理。
拍了這麼多張照片,儲存是一個最大的問題,買了一個桌上硬碟好備份,但是到了後期,因過度使用,結果把硬碟搞壞,萬分懊惱,只好花錢請人把硬碟資料的圖片救回。
修圖也是一份苦差事,背景過於凌亂,就只能用修圖軟體慢慢的塗黑,不過也發現透過如此這般的改造,視覺感受竟然完全不同,那種純雕塑的美感自然散發。當然用鐵欄保護的龍柱就愛莫能助,也就盡量挑選看不出有欄杆的照片,加減使用。
有時候運氣不好,只能多跑幾趟,像北港朝天宮第一次去的時候正逢大修,整個觀音殿是全部拆解編號,龍柱也用氣泡布完全密封。到鹿港龍山寺也是適逢大修,整個廟宇都圍起來,只好拜託廟方人員破例讓我進去拍攝,可惜五門殿那對乾坤交泰的龍柱,四周都佈滿施工用的鷹架,很難拍攝到理想的照片。
清朝龍柱都是單龍盤柱的佈局,一柱一龍,背後偶有八仙四獸,整體造型簡練,氣勢非凡,其中最讓人驚訝的是位在金山老街的慈護宮正殿龍柱下竟然出現螃蟹等水族造像,象徵台灣本土意識的抬頭,具有極為重要的文物價值。
偶爾來一趟台灣古廟之旅,看看那百年龍柱所散發的迷人魅力,也是不錯的文化旅遊新選擇呦!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台灣清朝龍柱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post/164361276
水墨創作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65
水墨材料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00158
藝術生活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38915
台灣龍柱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23
水墨藝術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23594
台灣露營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1
國內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133
國外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4
空拍經驗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208
新竹水仙宮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新竹城隍廟旁 飄香百年竹塹餅
新竹城隍廟對面的老餅店,
這家店已經開張112年,
當年是一位賣肉粽的老婦人,
把粽子餡料包進餅變成肉餅,
由於新竹以前叫做竹塹城,
所以肉餅又叫做竹塹餅。
☞百年找茶達人 製茶一世紀 茶香飄五代
從138年前第一代設立茶莊開始,
就是台南第一家的茶葉行,
累積了一世紀的經驗跟工夫,
老字號的茶葉有口皆碑,
第五代接班人王俊欽,
決定把老店重新開張,
而且要顛覆過去茶行,
給人的老舊印象。
☞蝦湯肉燥原汁原味 擔仔麵走過116年
古早磚砌出來的灶,
空氣中瀰漫的肉燥香,
煮出的這一小碗麵,
名號已經傳響116個年頭,
第四代的洪貴蘭,
就顯露出滿足又自信,
因為一代代都在緊守,
上一代的原汁原味。
☞全球羽絨霸主 收集羽毛艱苦起家
陳家已經賣了102年羽毛,
第四代陳焜耀說,早在清朝末年,
曾祖父就靠著收鴨鵝毛為生,
到了父親這一代,
已經從收集原毛轉型作加工廠,
年收超過50億的羽絨王國,
然而這一位全球羽絨霸主,
光耀門楣的背後的酸楚故事。
■台灣1001個故事 說不完的故事
每周日晚間9點,請鎖定東森新聞【台灣1001個故事】唷!
更多精彩內容鎖定《台灣1001個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user/ettvtaiwan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