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以來,Hell’s Kitchen 有19間旅館飯店被改成臨時遊民收容所,其中還包括Double Tree等熱門觀光客會訂的飯店。晚上繞過Hell’s Kitchen 幾次真的感覺有點像是舊金山市區街道一樣。其實曼哈頓中,我一直蠻喜歡這裡的,又離Hudson River很近,不少餐廳也很有特色。
雖然有人把現在紐約出現的亂象和七八零年代相提並論,但那時候的亂是充滿自發能量的,現在則是一種垂死掙扎的氛圍,而且還看不到盡頭...
=======
「說到地獄廚房,許多人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畫面,應該是名廚戈登不時爆怒砸盤,但真正的地獄廚房其實位於曼哈頓中城西側,走在這一帶很難與地獄聯想在一起。
「地獄廚房」就如同名字裡面的「廚房」,是許多美食料理聚集之地。而「地獄」則是形容這裡過去龍蛇雜處,治安不好的歷史,但在 2000 年後,這裡附近的房地產卻是曼哈頓增值最快的幾個社區之一。
雖然「地獄廚房」的廚房最初是用來形容當地社區的「水深火熱」,和餐聽其實沒有太大關聯,但隨著紐約市的演變,百老匯音樂劇盛行,緊鄰戲院區的「地獄廚房」開始出現許多餐廳,讓看戲的人有更多用餐的選擇。每年五月第三個週末的 9th Avenue International Food Festival 成為紐約市規模最大的美食街坊節,歷久不衰。
只不過,在紐約市疫情趨緩,逐漸開放的初期,「地獄廚房」卻成了違反防疫相關規定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每逢週末各餐廳酒吧外面都擠滿人潮,甚至嚴重到紐約州政府在後來吊銷多家餐廳酒牌,才稍微有點改善。
「群魔亂舞的地獄廚房」,或許就是疫情下的紐約市最寫實的一面吧。
#紐約地途 #紐約 #地獄廚房 #武漢肺炎」
曼哈頓下城治安 在 台南大華的美國移民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紐約客的故事 #我的曼哈頓通勤日記 #第四集
#你試著停下腳步 #但這個城市有太多的魅力
有的時候,也未必真的寫得出什麼故事,
可能腦袋空空,可能疲勞感又來。
但你知道嗎?
紐約這個五艷繽紛的城市,總是有讓你前進的理由。
還記得,我剛開始通勤的日子,
由於我是標準的時薪現金工,
所以,我也希望能掙的更多的工作時數。
所以我要求自己,每天6:05起床,
至少8:00以前就到達辦公室。
從皇后區,搭乘巴士至地鐵站,
再從7號線最後一站,
到達紐約中城後,再轉乘到下城的地鐵,
這樣的總單程通勤時間,
約為1.5個小時。
在剛開始適應的那段日子,
真的生不如死。
但是每到週五,
就是我雙腿力行的日子,
也是我體驗這個城市魅力最幸福的時段。
我還記得,
初期,我會先靠步行,慢慢熟悉這個環境。
慢慢的從中找樂趣,
看人、看街道、看建築。
看什麼都好,
因為每一個轉角,
都有不同的視野。
也或許就是因為這個城市,
帶給我太多的認同感,
所以儘管我不是一個美國人,
我不是一位紐約在地人,
我都可以默默的,
享受在這個城市獨立的感覺。
紐約,其實以整體治安來說,
曼哈頓,真的滿不錯的。
就算你不懂英文,這裡,也很多跟你一樣不懂英文的人;
就算你不懂地理位置,
Google Map也能帶你逛這個大都市。
就這樣,日積月累的,
我在我的Google map上,
曼哈頓島,累積了滿滿滿滿的徒步定點小愛心,
都是我踩過、吃過、看過、體驗過的。
當然還有比較遠的地點,
也屬紐約州內唷(但那是開車的)。
如果有天你們誰要來紐約玩,
記得!
請約我!我願意當地陪🤣。
曼哈頓下城治安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茜的世界周報》美國佔領市政廳運動
【紐約成為回應"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的全美首座大城市,紐約市長白思豪在市府最新財年的預算中,一舉刪減了素有天下第一局之稱的紐約市警局高達10億美元的預算。紐約市警局雇員五萬人,2020年預算110億美元,比許多小國的年度軍事預算都高,過去白人警察暴力執法爭議不斷時,紐約市早就有呼聲,希望能削減NYPD的龐大預算。佛洛伊德事件為這波輿論助長了勢力,甚至演變成一場占領紐約市政廳的街頭運動。所謂占領市政廳,不是真的衝入紐約市府,而是一群平和的紐約客,在紐約市府對面的市政廳公園紮營,這場運動是在網路上發起,最初僅是一百人的靜坐,不到一週便發展為千人的占領活動。與當年占領華爾街有異曲同工之妙,活動現場對警務議題改革的討論此起彼落,雖然紐約市府最終確實刪減警務預算,把資金轉投入可促進種族公平的領域,回應了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的訴求,但由於紐約市警局的警力並無顯著減少,仍舊是一隻規模龐大的警察大軍,抗爭群眾因此不滿而與紐約警方爆發激烈肢體衝突。美國警界的看法是民間的改革呼聲太過理想化,倘若警務預算真的大幅縮水,警力也削減,難保美國治安不會倒退,擔心這些從種族抗爭引發的警務改革,會不會反倒危害了公共安全?】
{內文}
(抗爭群眾)
刪除警察預算
佛洛伊德之死,帶給了美國社會莫大省思。
(抗爭群眾)
刪除警察預算
"刪除警察預算"是應運而生的改革聲量,支持理念的美國公眾認為,警政資金必須重新分配,"轉投資"美國警察暴力執法下的最大受害者,非裔和其他弱勢有色人種,至今全美至少19座城市湧現類似改革聲浪,其中 大蘋果紐約的群眾運動,一度讓人以為開花結果。
(紐約抗爭群眾)
我們要什麼?正義,我們何時要?現在,我們要什麼?正義,我們何時要?現在。倘若我們無法成功,那就關了它
從6月23號開始,不少紐約客開始聚集在紐約市府對街的市政廳公園,響應由民間團體發起的占領行動,目標是希望透過成功組織一場群眾運動,向白思豪市府喊話,千萬不可在佛洛伊德之死,徹底暴露出美國警方經常性對非裔暴力執法,釀出無辜死傷的警務沉痾後,繼續讓紐約市警隊坐擁全美最高警務預算,認為政府該做的是從根本上消弭犯罪,提撥出更多預算來消除美國種族不公的歷史陳痾,例如改善非裔教育環境才是體現真正的社會正義。
(占領市政廳運動發起人之一/威廉斯)
你們知道嗎,我們其實不需要警察,事實上,我們需要的是投資住宅 健保 教育及社會服務,這就是我們的目標
紐約市警局淪為輿論箭靶,在於它是全美"造價"最昂貴的警隊,雇員規模逾五萬人,2020財年預算110億美元,超越任何一個小型國家該有的年度軍事預算,"佔領市政廳"便在這樣的背景下成功蓄積能量,從最初僅百人靜坐,短短數日後發展為為千人紮營的街頭運動,加上參與群眾就警務爭議齊心討論,讓這場抗爭,一度被形容重新體現了九年前,那場抗議全美貧富不均,成功喚起全球反思浪潮的占領華爾街運動。
(占領市政廳運動發起人之一/威爾斯)
我們不想要犯罪,我們不想要槍擊案,至少嘗試一下我們的訴求,看看是否奏效,因為目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如果只需要警察就能解決問題,問題早就解決了,我們請求領袖站出來進行討論,告訴紐約客,這個夏天,我們都經歷些了什麼,我們要做的不是向恐懼低頭,而是要確保我們的預算回應我們的訴求,把警察趕出校園,重新定義公共安全,特別是在非裔及西語裔社區
(紐約市長/白思豪)
我聽見了整個城市呼求正義的聲音,紐約市議會也聽見了,紐約市府會正在行動,回應民意對正義的追求
(紐約市長/白思豪)
紐約市警隊預算有10億美元,已透過不同方式轉移出去了
6月30號,佔領市政廳運動發起的第八天,紐約市長白思豪做出重大宣布,市議會確定削減市警局預算,規模正是群眾要求的10億美元,孰料沒換來市府外守候群眾熱烈掌聲,反倒是與現場警力爆發嚴重肢體衝突。
(佔領市政廳示威者)
我們當然分辨得出來,削減警務預算跟玩弄數字遊戲的區別
爭議關鍵,在於紐約市警務預算雖然大幅減少,如員警加班費便遭削減3.5億美元,且一如民意疾呼般地,投入改善青年教育和遊民環境等輿論關注項目,但校園警務挪由教育局管轄,取消聘用七月應屆警校畢業生,這些看似收緊警力的新政策,對紐約市警的總巡邏警力毫無影響,抗爭群眾不滿市府玩弄得數字遊戲,根本無從減少美國警方令人詬病的暴力執法。
(紐約市議會議長/強森)
對於那些失望的紐約人,我知道有非常非常多的紐約人相當失望,認為府會應該作得更多,我也與你們一樣失望,我希望能刪減更多預算,希望能拿掉更大筆的項目,希望是徹底停止聘雇員警
不少紐約市議員在透過視訊結束年度預算審查後也批評,白思豪市府看似收緊警務預算,其實是新冠疫情造成市府收入萎縮,產生龐大財政赤字後的不得不為,砲轟紐約市府並非真正有心改革,但不管是眼前這波警務改革聲浪,或是先前過度極端而爆發爭議的廢除警察說,全美員警對政界民間理想化的革命起義有話要說。
(紐約市警局巡邏部指揮官/皮察多)
我們在紐約市各個角落,所聽到最大聲的民意呼求,就是要求增派警力,社區居民要求我們作的第一件事
美國員警眼前的執法現實,是改革聲浪縱使波濤洶湧,他們在執法第一線要面對的,
是城市犯罪率節節攀升的不爭事實。
(芝加哥警察局長/布朗)
槍枝後藏著懦夫,槍枝後藏著邪惡的混蛋
芝加哥剛度過60年最血腥一日,單日發生18起兇殺案,在賓州,槍枝暴力案件較一年前暴增57%,威斯康辛州密爾瓦基市的謀殺率,自年初以來上升47%,洛杉磯市治安惡化程度最為驚人,六月第一周發生的謀殺案較前一周整整暴增250%,專家說這些數據遠非美國犯罪率飆升的全貌。
(美國警務科學教授/赫爾曼)
芝加哥 休士頓 夏洛茲維爾市的犯罪率,還不涵蓋在這些數字裡
以紐約市為例,今年才過一半已發生500多件槍擊案,對比去年350餘件其實相當驚人,但佛洛依德案催生出的警務革命辯論,讓太多員警萌生不如歸去之感,紐約市警隊便有272人選擇在風暴中申請退休,美國警界普遍共識,是一但用警力削減來回應民意,過往控制犯罪的努力恐怕付諸東流,城市治安若因此倒退,所謂改革會不會反倒危害了公共安全,從申張種族正義演變為訴求警務改革,爭論警察存在的正當性,美國民意還在拉扯。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點閱【完整版】2020.07.04《文茜世界周報-歐洲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q6SHdojC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