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ēSEN曾經跟大家介紹過焦慮症的症狀,可能會有睡眠障礙、頭痛、心悸、注意力難以集中等狀況,然而焦慮症並不只是單純的緊張、害怕,或是心跳加速、手抖等外顯症狀,在美國精神疾病學會的定義上,通常是維持或反覆一段長時間的強烈與害怕,並且難以控制的狀況,甚至在旁人眼中緊張的程度是與實際的危險脫節的。
焦慮症的成因還未被完全瞭解,目前普遍認為是腦中杏仁核與海馬迴過度敏感的結果。一般來說,這兩個部位受到刺激後所引起的神經活化能幫助我們感知並逃離危險,是從原始的狩獵社會演化而來,但當過度敏感時,就可能造成情緒上的過度波動。不過這只是一種推測,實際成因還是要等更進一步的研究喔!
目前認為可能塑造焦慮症的因子包括生活壓力、遺傳、疾病、藥物濫用或是曾經經歷與目睹傷害等。這些因子聽起來十分常見,也表示我們與焦慮的距離並不遠,可能許多人身上都曾發生過焦慮症,只是自身沒有察覺而已。
所以若是身旁朋友產罹患焦慮症,請不要因此疏遠或是產生歧視,成為他的支持團體絕對是幫助他的最好途徑。當然若有必要,也記得輔導他尋求醫生的協助,讓彼此都知道,在這世上並不孤單。
@你的朋友們,讓他明白在這世上並不孤單。
-ēSEN
_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疫情焦慮 #緩解心慌 近來最熱門的話題就是「嘉玲」來了嗎? 從口罩之亂、衛生紙之亂,到解封之亂,為了防疫及保護最愛的家人,大家每天盯著新聞報導,不免感到擔心、焦慮,甚至心慌!但疫情當前,緩解焦慮,讓情緒穩定是重要的一環,當我們在焦慮中掙扎時該怎麼辦?今天就讓宜婷和雅惠一起帶大家解鎖焦慮!🔜🔜 #分...
杏仁核與海馬迴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3Y有情緒就賴地上?要別人的東西就用搶的?好好提醒都無效怎麼辦??」
羅老師你好:
我目前請育嬰假在家自己帶小孩,我的寶寶目前一歲三個月,但他最近開始出現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會賴在地上哭鬧,以及跟別人互動時,遇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會動手去搶等狀況⋯⋯對於他情緒的當下,我目前有時候都會先盡量不處理,等他冷靜時告訴他哭哭不能解決問題、不能搶人家的東西⋯等,但依照他目前以自我為中心的狀態下,每次的提醒似乎都沒有什麼效果⋯⋯⋯想請問老師針對這年齡孩子的情緒問題,我應該如何引導比較適合呢?
PS:最近深刻體會帶小小孩開啟人際互動的過程真是不簡單呀!
……..
您好我是羅老師。
「依照他目前以自我為中心的狀態下,每次的提醒似乎都沒有什麼效果⋯」-
您的孩子現在年齡為一歲三個月,請注意以下:
1. 在孩子情緒時跟他討論是一定無效的,因為在當下孩子大腦被情緒腦(杏仁核與海馬迴)所挾持,暫時無法啟動理性腦(大腦皮層與前額葉)來調節情緒;同時,我不確定您說的「會先盡量不處理」意思是「打岔冷漠對待孩子」還是「同理但不處理」,因為這跟孩子是否能透過您的應對來平復內在情緒有關。有關「同理但不處理」,您可以看我書上的說明,或在臉書、youtube上搜尋「Henry 羅寶鴻老師」的相關教育影片,在此就不多說。
2. 「沒有什麼效果」- 意思是提醒完之後他還是會再犯,是嗎?
我常提醒家長:三歲以下的孩子,內在衝動比意志力強;這些「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會賴在地上哭鬧,以及跟別人互動時,遇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會動手去搶等狀況」都是這年紀的孩子一定會有的表現。
一般來講孩子在三歲半、四歲後,就不太會在有情緒時賴在地上,生氣時會用說的;動手搶別人東西,通常到了五歲以後,也會逐漸減少,想要別人東西會用講的。這是因為孩子隨著年齡逐漸增長,意志力會慢慢增強,語言能力、社交能力也會逐漸發展。所以,我常提醒家長不要把對五、六歲孩子的期待,放到兩、三歲的孩子身上。因為0-3歲跟3-6歲的孩子發展是差很遠的;更何況,您的孩子還尚未兩歲。
以他目前的成熟度,也只能有您說的表現,無法「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可以好好跟你用語言來表達說明」,或「遇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會有禮貌地詢問別人可不可以借我」。
所以,如果我們想要幫助孩子發展,需要:
1. 瞭解孩子在此發展階段該有的成熟度與表現;
2. 因為瞭解,所以同理與接納他們的情緒與行為,並給予適當的引導。
他們既不是「故意」,也不是「講不聽」,更不是要跟你作對。他們只是因為成熟度還不足以控制自己,用你想要的方式來應對問題。
有時候,當我們對孩子的期待沒有被滿足時,我們會感到失望、沮喪、氣餒、甚至難過、憤怒。
要注意自己會不會因為對孩子有錯誤的期待,而落入了這個誤區。
祝福。
#蒙特梭利教育
#瞭解孩子內在發展需求
杏仁核與海馬迴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3Y有情緒就賴地上?要別人的東西就用搶的?好好提醒都無效怎麼辦??」
羅老師你好:
我目前請育嬰假在家自己帶小孩,我的寶寶目前一歲三個月,但他最近開始出現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會賴在地上哭鬧,以及跟別人互動時,遇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會動手去搶等狀況⋯⋯對於他情緒的當下,我目前有時候都會先盡量不處理,等他冷靜時告訴他哭哭不能解決問題、不能搶人家的東西⋯等,但依照他目前以自我為中心的狀態下,每次的提醒似乎都沒有什麼效果⋯⋯⋯想請問老師針對這年齡孩子的情緒問題,我應該如何引導比較適合呢?
PS:最近深刻體會帶小小孩開啟人際互動的過程真是不簡單呀!
……..
您好我是羅老師。
「依照他目前以自我為中心的狀態下,每次的提醒似乎都沒有什麼效果⋯」-
您的孩子現在年齡為一歲三個月,請注意以下:
1. 在孩子情緒時跟他討論是一定無效的,因為在當下孩子大腦被情緒腦(杏仁核與海馬迴)所挾持,暫時無法啟動理性腦(大腦皮層與前額葉)來調節情緒;同時,我不確定您說的「會先盡量不處理」意思是「打岔冷漠對待孩子」還是「同理但不處理」,因為這跟孩子是否能透過您的應對來平復內在情緒有關。有關「同理但不處理」,您可以看我書上的說明,或在臉書、youtube上搜尋「Henry 羅寶鴻老師」的相關教育影片,在此就不多說。
2. 「沒有什麼效果」- 意思是提醒完之後他還是會再犯,是嗎?
我常提醒家長:三歲以下的孩子,內在衝動比意志力強;這些「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會賴在地上哭鬧,以及跟別人互動時,遇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會動手去搶等狀況」都是這年紀的孩子一定會有的表現。
一般來講孩子在三歲半、四歲後,就不太會在有情緒時賴在地上,生氣時會用說的;動手搶別人東西,通常到了五歲以後,也會逐漸減少,想要別人東西會用講的。這是因為孩子隨著年齡逐漸增長,意志力會慢慢增強,語言能力、社交能力也會逐漸發展。所以,我常提醒家長不要把對五、六歲孩子的期待,放到兩、三歲的孩子身上。因為0-3歲跟3-6歲的孩子發展是差很遠的;更何況,您的孩子還尚未兩歲。
以他目前的成熟度,也只能有您說的表現,無法「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可以好好跟你用語言來表達說明」,或「遇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會有禮貌地詢問別人可不可以借我」。
所以,如果我們想要幫助孩子發展,需要:
1. 瞭解孩子在此發展階段該有的成熟度與表現;
2. 因為瞭解,所以同理與接納他們的情緒與行為,並給予適當的引導。
他們既不是「故意」,也不是「講不聽」,更不是要跟你作對。他們只是因為成熟度還不足以控制自己,用你想要的方式來應對問題。
有時候,當我們對孩子的期待沒有被滿足時,我們會感到失望、沮喪、氣餒、甚至難過、憤怒。
要注意自己會不會因為對孩子有錯誤的期待,而落入了這個誤區。
祝福。
#蒙特梭利教育
#瞭解孩子內在發展需求
杏仁核與海馬迴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疫情焦慮 #緩解心慌 近來最熱門的話題就是「嘉玲」來了嗎? 從口罩之亂、衛生紙之亂,到解封之亂,為了防疫及保護最愛的家人,大家每天盯著新聞報導,不免感到擔心、焦慮,甚至心慌!但疫情當前,緩解焦慮,讓情緒穩定是重要的一環,當我們在焦慮中掙扎時該怎麼辦?今天就讓宜婷和雅惠一起帶大家解鎖焦慮!🔜🔜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緩解焦慮的四大招?
🔸什麼樣的焦慮需要關注及處理!
🔸焦慮出現時,該怎麼做?
🔸焦慮在我們的大腦及身體產生什麼影響!
#影片大綱
🔸什麼是焦慮
▫個人對於外界壓力反應的主觀感受,會伴隨擔憂及害怕
▫適當的焦慮:激發行動力
▫過度的焦慮:可能會出現身體症狀,進而影響日常生活
🔸焦慮的腦科學
▫和先天(基因、體質、個性)及後天(環境、生長背景)有關係
▫腦科學中,目前研究和前額葉皮質、海馬迴及杏仁核有密切關係。
▫杏仁核:負責情緒部分,如害怕、緊張、焦慮、恐懼
▫海馬迴:提供記憶情境
▫前額葉皮質:控制中心,抑制情緒及衝動
▫當海馬迴及前額葉皮質調節能力變差,杏仁核接受刺激的閾值降低,會對外部環境威脅的敏感性增加,導致情緒調節異常。
▫時間一久,身體壓力荷爾蒙Cortisol會不正常分泌,進而影響免疫功能、血糖血壓調節能力下降、睡眠障礙等
🔸當出現焦慮時,需要處理嗎:適當的焦慮是健康的,但焦慮若出現身體症狀,如胸口緊悶、腹瀉、緊繃疼痛等,或影響到人際關係、工作及生活。
🔸緩解焦慮的四大招
▫維持規律作息:尤其睡眠及飲食
▫學習新的因應方式:選擇適當正確的新聞來源,及用具體及理性的方法面對處境,重新獲得控制感。
▫規律有氧運動:讓大腦有更多資源,使情緒穩定。
▫練習放鬆技巧:如冥想或呼吸練習,以減少焦慮時間。
🔸焦慮是身體重要的保護機轉,我們都要覺察焦慮,不讓過度的焦慮干擾我們的生活及健康,一起從容不迫地面對焦慮吧!
TalkShow :賴宜婷 Bear Lai。汪雅惠 Zona Ya-Huei Wang
內容腳本 :汪雅惠。賴宜婷
後製剪輯: 黃詠荃。 Festiva Hsieh 謝劭玟
#腦科學 #神經很有事 #疫情焦慮症 #睡眠 #杏仁核 #緊繃 #疼痛 #負面情緒 #正能量 #集體焦慮 #團結抗疫 #台灣加油 #情緒管理 #訊息轟炸 #呼吸運動 #鄭淳予醫師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有四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Apple Podcast (iPhone)▶ goo.gl/sGiwZN
🎧 Google Podcast(Android) ▶ reurl.cc/b6N9R6
🎧 SoundCloud ▶ goo.gl/8Tigkr
🎧 Spotify ▶ reurl.cc/Gk4WLy
--------------------------------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杏仁核與海馬迴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12/2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1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猜猜看,我們身體的五大感官,視聽嗅味觸,哪一種感覺最容易讓人聯想起過去的事情?
答案是「嗅覺」
這是因為其他的感覺都要先通過視丘,但只有嗅覺不用。嗅覺走捷徑,讓外界的訊號直接進入杏仁核和嗅覺皮質,然後啟動大腦一連串的反應,辨識、認出、回應,要趕緊掩鼻而去,還是多吸兩下。
也因此嗅覺對身體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他能快速刺激心跳,讓血壓變高,也可以瞬間讓人覺得平靜,感覺幸福、放鬆。
正是因為嗅覺可以直接和腦部的情緒和記憶中心連結,觸發海馬迴,使得氣味是最容易讓人想起過去的事情。
不曉得你有沒有一個經驗,就是很久沒有回老家或奶奶家,但你只要一回去,就覺得屋子裡有某種味道,讓你回想到小時候某個午後。
或是聞到某種氣味,就會想起某個人,所以有一陣子香水廣告還以此做文章,告訴消費者說,如果你希望某個你喜歡的人對你戀戀不忘,一定要使用同一款香水,讓他一聞到香味就想到你,還沒見到你的人,就被你的香味給吸引住。
我自己是沒有用香水的習慣,但對於嗅覺的記憶最深刻的莫過於爸爸的菜,在我家,我媽雖然平時會煮飯,但如果有重要節日或有客人來,下廚的會是我爸爸,加上我爸是跟著國民黨來台灣的老兵,所以特別喜歡吃麵點,他做的水餃,皮薄餡又多,至今念念不忘。有時候,在外面吃到味道很像的水餃,心中都會有一陣悸動,不是水餃真的有多好吃,而是那個味道讓我想起了父親,想念他還在世做飯給我們吃的時刻。
我想這是很多人共同有的經驗,我們之所以喜歡吃某一家餐廳的菜,不一定是那一家的料理有多麽美味,而是他最容易勾動我們的回憶,讓我們想起重要的人事物。
所以就有人說,出外遊子,老愛點家鄉菜,他吃的不是美食,而是鄉愁。
同時,也因為嗅覺這個特性,直接連結到大腦情緒中心,因此,如果我們不喜歡一件事情或某個人,我們也會很明顯的寫在臉上,特別是鼻子上。
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你現在聞到一股刺鼻的阿摩尼亞,你會有什麼表情?是不是皺著鼻子,把頭撇走。
其實這個皺鼻子的反應,跟人類的七大共同表情之一的厭惡是一模一樣的,都是一種下意識的排斥眼前的人事物,甚至討厭到共同吸同一個空間的空氣都不願意。
而且有研究發現,某些難聞的氣味,像剛剛提到的阿摩尼亞或消毒水的味道,是為啟動我們鼻子裡的痛覺受器,讓我們下意識地想要打或逃。
因此,能不能辨識出別人身上的厭惡訊號,成為保護自己很重要的關鍵。中文說得很好,「嗤之以鼻」,意思就是對一個人的輕視與不尊重,會透過鼻子展現出來。所以觀察表情時,別只看一個人的眼睛,他的鼻子更能反映出你們關係品質。
我真的遇過有些人,實在不太會看人臉色,對方臉上已經爬滿了排斥、拒絕的表情,他還繼續殺進來,到最後被電得慘兮兮,實在是自找苦吃。
所以簡單的說,鼻子最好不要有什麼特殊的反應,一旦有過於明顯、誇張的變化,都要先當成危險訊號來處理,以備不時之需。
假使你對人類表情有興趣,我有一門課叫「人際回應力」就會針對七種共通表情做分析,告訴你如何辨識出別人的變化,進一步該怎麼回應,才能好好接住對方的情緒,讓關係更靠近。詳細的課程介紹在影片下方都有連結,你可以點開來,看看自己的時間能否安排。
而回到嗅覺,除了辨識別人的表情,當你自己意識到自己也露出厭惡的反應,忍不住皺鼻子時,別急著打或逃,你可以停下來多想一下,究竟是眼前這個人或情況讓你不舒服,還是他啟動你過去的經驗,你把某一些記憶投射到現在了,但其實情況並沒有你想像中的糟糕。
如此,可以讓你更冷靜客觀的評估當前的局勢,而不被習慣牽著走。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杏仁核與海馬迴 在 6YingWei快樂姊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今日影片介紹 ☆
容易情緒失控,其實與你的大腦有關。
當我們受到外在刺激的時候,
在主導理智、邏輯思考的前額葉發揮功用之前,
掌控情緒的杏仁核,就已經搶先一步發出警訊,
將訊號傳送到掌管記憶的海馬迴,
接著,就會勾起你以前不愉快的回憶與經驗,
開始血壓升高、心跳加快。
進入「戰鬥或逃跑」狀態。
這是大腦中原始的自我保護機制。
可以在威脅發生時,救我們一命。
例如:面對朝你衝過來的長毛象。
問題來了,
當杏仁核過度活躍的時候,
就會對人際關係帶來傷害和負面影響。
例如:
今天有一位「看起來」不好相處的客戶朝你走過來,
杏仁核會馬上想起過去不愉快的回憶與經驗。
雖然,過去的事情,你有點忘記了,
但是,大腦早已經編碼成一串敏感的神經元。
客戶的幾樣特質,讓這串神經元又活躍起來,
杏仁核會快速發出危險訊號,讓你產生莫名的暴怒、敵意。
杏仁核是很原始的區域,
他是一觸即發、不經思考的。
他不知道你是在面對長毛象,
還是,你的手機故障
還是,你的老闆要找你
還是,你的另一半約會遲到
還是,你的公婆站在你家門口
還是,你的小孩在大哭
還是,你正要進行高空跳傘
在不斷惡性循環下,
會讓人陷入容易情緒失控、長期焦慮不安當中。
科學證據指出,
我們能透過鍛鍊大腦,調節像杏仁核如此原始、又重要的區域。
麻州綜合醫院與哈佛大學,針對不同領域的人進行研究,
邀請研究對象進行鍛鍊大腦訓練,
最後透過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對腦部進行掃描,
研究發現,參與者們的杏仁核活躍程度降低了。
神經科學家,邀請接受過鍛鍊大腦訓練的人,進行科學實驗。
過程中,向研究對象進行各種情緒刺激,例如:怒吼、聽負面的聲音。
結果發現,參與者在接受到外界刺激時,他們的杏仁核比一般人來得較不活躍。
同時研究指出,當人們鍛鍊大腦的時數越來越多時,杏仁核的活動量就會越低。
想要改變容易情緒失控的自己
就去調節大腦中的杏仁核吧!
☆ 今日名人 ☆
尼采(知名哲學家):
「壞脾氣的消失,可以準確地反映智慧的增長。」
= = = = = = = = = = = = = = =
☆ 關於 6YingWei ☆
噹啷!Hi!我是 6YingWei。
很開心,有機會認識你。=D
小時候沒有什麼優秀表現的我,對比大我兩歲,會跳芭蕾舞、彈鋼琴、牆上掛滿各種獎狀、在學校擁有好人緣的表姊,我常常覺得很自卑。
我總是渴望著:「好想和表姊一樣,擁有良好人際關係。」
過去的我,不懂人際關係、溝通與情緒管理的技巧。
因此,在人際關係上,經常碰壁、與別人發生爭吵。
面對家人,經常和爸媽說不到幾句話,就發生衝突。
在愛情中,常和對方因情緒發生爭吵、傷害了彼此。
在職場中,錯誤的溝通技巧,使我被誤解不好相處。
面對自己,情緒常用否定的方式,使我失去自信心。
處在痛苦、難過中的我,決定脫離充滿人際衝突的生活。
開始到處尋找改善人際關係的方法。
我閱讀了幾十本關於人際關係、溝通和社交技巧的書、花了許多錢參加講座與課程,也還是沒有辦法改善人際關係。
當我覺得,建立良好人際關係是需要天分、
當我正準備放棄改善人際關係時。
我遇見了腦科學。
我開始了解到,原來:
【人際關係、溝通與情緒管理技巧,和大腦密不可分。】
在腦科學幫助下,成功改變了我的人生。
掌握人際關係、溝通與情緒管理技巧後,
我成為快樂、有自信的人。
找回快樂人生的同時,我也找到了人生目標:「傳遞快樂」
現在,正在撒下快樂種子,努力讓快樂在世界各地發芽。=D
拍影片,正是為了實踐「傳遞快樂」的方式之一。
分享和腦科學、人際關係、情緒管理有關的知識影片:
希望透過這些知識分享,能幫助大家對人際互動、情緒、大腦有更多了解。
哈佛大學曾針對「快樂」進行了75年的大型研究。
最後報告指出:
「感到孤獨的人們,大腦功能退化較快,壽命也較短。
擁有良好人際關係的人,活得更快樂也更健康。」
換句話說,人際關係不好,會容易讓人感到不快樂,並且為大腦與健康帶來負面影響。研究證實:不良的人際關係會增加罹患中風、心臟病、高血壓、癌症等疾病的風險,為健康帶來傷害。
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只能改善和家人、愛人、朋友、同事的互動關係,更能直接為健康帶來良好的影響。
祝福你,也能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一起過著健康快樂的生活。=D
☆ 關於腦科學 ☆
人類每天都在依靠頭顱中重約 1.4 公斤,
充滿許多皺褶、凹溝的大腦在生活。
我們知道大腦的重要性,卻很少了解大腦。
拜先進的科技之賜,
近幾年,腦科學終於能揭開大腦的神秘面紗,
一窺看起來不起眼,
卻影響你的人際關係、生活、喜怒哀樂的大腦。
多明白大腦的運作機制和特質,是沒有壞處的。
當我們更理解大腦,就越能清楚知道:
「我們如何與人產生連結、如何做決定、如何成為「你」。
並且,幫助我們更了解他人。」
如果你對大腦感興趣,
歡迎和我一起透過腦科學,
走進人體最複雜的地區【大腦】。
看看大腦,是怎麼一步步塑造我們的個性,以及人生。
☆ 寫信給 6YingWei ☆
謝謝你的閱讀。
如果有任何想發問或想分享的故事,歡迎隨時來信。=D
6yingweitv@gmail.com
(不過睡覺的時候,我可能無法夢遊起來閱讀你的信,哈哈。)
對了!
都還沒向你解釋,
為什麼,在影片中我要稱呼你為【跳躍高手】。
其實以前我無法想像,自己能成為樂觀充滿快樂的人。
正因為曾走過低潮的人生,加上現在找到嶄新的自己。
所以我深深地相信著:
【我的人生充滿無限可能,你也是一樣。】
我和你,都有著能突破困境、向前跳躍到快樂人生的潛能。
所以,我喜歡稱呼你為【跳躍高手】。=D
祝你有歡樂的每一天。Yeah!
☆ 聯絡 6YingWei ☆
・facebook :@6yingwei
・Instagram:@6yingwei
・e-mail:6yingweitv@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