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小孩也會中風
1歲多的黃小妹去年母親節與家人外出時總是無精打采,原本媽媽以為她累了,沒想到回家後她突然吐了,接著更出現眼睛上吊、抽搐等症狀,持續了3分鐘之久,媽媽趕緊帶她到金門醫院掛急診,醫師一看電腦斷層片,驚呼「這麼小不會中風啊!」趕緊收治住院,並於隔天轉診至林口長庚就診,確診為顱內內頸動脈狹窄造成的「毛毛樣腦血管病變」,需要開刀救命。
毛毛樣血管疾病相當罕病,統計顯示,我國平均每年有35人罹病,好發於5~14歲孩童和40~44歲成人,小孩發生率又比成人高,發病後死亡率約3%;
毛毛樣血管疾病是因腦內血管「不明原因」的出現狹窄與阻塞,此時身體會啟動保護的代償機制,在該缺血區新長出一些微血管,但這些血管的供氧、供血量,仍不足以滿足人體需求,所以提高缺血性腦中風的機率。
有些比較幸運、沒有出現缺血性腦中風的病童,因為這些新增的微血管「管壁較脆弱」、進而容易破裂,在年紀漸長後,出現「出血性腦中風」機率也比常人高。
「開刀」是治療毛毛樣血管疾病的主要方法,透過電腦斷層和核磁共振,能確定是哪裡血管阻塞,再透過「搭橋」的方式,用原本的腦內血管、或更長的手臂與小腿血管來「接通」,每次手術都會在一小時、甚至20分鐘內完成,避免本身就缺血的大腦再次缺血。
無論是缺血性還是出血性腦中風,都可能出現永久性的傷害,包括手腳無力,記憶力、視力受損等,一旦出現突發性肢體、語言或視力障礙,或頭痛、癲癇、意識不清,便應儘速就醫。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