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小說六部曲:你只能變成五千年沙漠裡的一粒砂】
妳去過沙漠嗎?可能很少人有過這種體驗:眼前是一片不可思議的金黃,延伸到無邊無際,甚至超出妳的想像力之外。那壯大的視覺奇觀,很容易令妳誤以為,整座星球早已經被這片沙漠覆蓋。
這種震撼甚至強大到令妳屏住呼吸……而當妳的自主神經開始發揮機制時,隨著空氣順勢鑽進鼻孔的細砂,將會刺痛妳的鼻腔。當妳發現,這刺痛其實意味著妳正呼吸著這奇觀的一部分時,也代表著妳正在接觸、接納、與不由自主地化為沙漠的一部分。
也許妳沒有去過沙漠,但妳仍然可以透過眼睛「吸一口」沙漠——閱讀《沙丘》六部曲,妳就能成為遙遠銀河裡那顆沙漠行星的一部分,享受壯麗、華美、殘酷、失落與茫然,彷彿最終身心都變成了一粒砂,飄散在千年宇宙帝國的空氣中。
很難用文字或影像形容沙漠,而很難想像小說家法蘭克赫伯特,是如何用文字構築這片虛構的宇宙沙漠。50 年代,美國政府農業部研究如何透過植披來防治沙漠化現象,而赫伯特原本要以此為題,寫篇分析論文,但是他研究地越深,卻對這個「植物 vs 沙漠」的概念越發著迷。
最終這篇論文一直沒寫完,赫伯特倒是寫了一本新小說,描述遙遠星際裡的沙漠星球上,武裝勢力搶奪香料的浩瀚史詩。這個《沙丘》的誕生緣起有種無心插柳柳成蔭的趣味,但是這片柳蔭卻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複雜、還有野心、還要漆黑。
江湖傳聞,喬治盧卡斯借用了《沙丘》的元素,寫成了《星際大戰》的故事。史詩人人會寫,卻不是每篇史詩都能輕易抄襲,更何況是無法用一句話形容的《沙丘》——上段「浩瀚史詩」云云只不過是極為浮面的形容。
很難想像法蘭克赫伯特的經歷,因為單從《沙丘》看來,這位小說家應該有地理學家背景、歷史學家背景(應該特別了解英國玫瑰戰爭時期的宮鬥歷史)、生物學家背景(了解沙漠動植物生態與演化)、宗教學家背景(對於政教合一制度時代與宗教如何影響宮闈知之甚詳)等等,這讓《沙丘》描述的不止是一段冒險故事而已,而是一個栩栩如生、設定完備的宇宙。
那裡有前所未見的珍奇異獸、特殊的風土民情、政治經濟宗教三方角力的社會氛圍。你能說《沙丘》是科幻小說、是戰爭小說、是歷史小說、是超能力少年冒險小說、是王子復仇記、是宇宙版的《冰與火之歌》與《三國志》……用一句話形容《沙丘》,誰都辦不到。
法蘭克赫伯特曾說過:「有人說(《沙丘》)是一部宗教批判小說……很多人說這不是科幻小說,而是一套哲學小說。以我的觀點,我能接受它被稱為科幻小說……但無論如何,我不關心他們怎麼稱呼《沙丘》、我不關心他們會不會把《沙丘》放在寫著『科幻類』的書架上。」
赫伯特沒說的是,《沙丘》系列要說得更多。
好吧,我們可以很不禮貌地說,《沙丘》就是一部塞滿各種奇想設定——而且不像維基百科那麼枯燥、仍然很好看的小說。但這樣仍然代表著我們小看了《沙丘》,因為《沙丘》還有續集:《沙丘:救世主》。
在前集法蘭克赫伯特已經鋪陳好一個完美的沙丘宇宙,搬演一套亡族王子復國的傳統戲碼,但到了《沙丘:救世主》,已經成為銀河裡最有力量的王子保羅,卻仍然要與其他勢力拉扯,甚至與自己拉扯——以他偉大的形象為名,一場聖戰已經爆發,而渴望平凡生活的保羅,必須著思如何找到自己的接班人,並讓自己的帝國長長久久地延續下去,最終讓保羅不再是「保羅」。但是這個把沙丘星球扛到全銀河最高高度的偉人,怎麼能夠一走了之呢?而身邊他最親近最關心的人們,又怎麼能不受到波及呢?
這看來讓故事進入了開國君主的治國困境裡,但是《沙丘:救世主》不只如此。換個角度,它同時也在分析服從與領導的議題:
為什麼我們會死心塌地的服從一個被我們稱為「領導」、「皇上」的人?而為什麼我們願意為這個領導犧牲一切?而當領導做出了與我們價值觀截然不同的決策時,我們又該堅持這份忠誠到什麼時候?
赫伯特從多個面向深入一個已經很複雜的故事架構,試著在這些角度裡解釋他對於現實社會議題的論述:如同他曾批評劃地為王的美國邪教教主吉姆瓊斯,瓊斯讓自己的 900 多名信徒集體自殺,釀成震驚社會的「瓊斯鎮慘案」。
《沙丘:救世主》的故事發生在《沙丘》的 12 年後、而下一本小說《沙丘之子》故事發生在《沙丘:救世主》的 9 年之後 、再來的第四集《沙丘:神皇》發生在《沙丘之子》故事的 3,500 年後……乃至第六集《沙丘:聖殿》結束為止,這六本由法蘭克赫伯特撰寫的《沙丘》系列小說,講述了超過 5 千年的銀河歷史,赫伯特的創意從有形的社會文化與動植物設定,延伸到形而上的意識、概念、生死等等議題。
儘管我們早在第一集的《沙丘》裡,就見識到保羅因為香料而啟發的超能力有多麼驚人:他可以看到無數個尚未發生的未來、他甚至可以心念一動就改變自己身體的分子結構。但如果讀者因此感到驚訝,那他們驚訝地太早了:
《沙丘:救世主》出現了可以保存人類意識到永久的生化技術,甚至可以將已死之人的意識轉存到生化人身上,使他永遠地「活下去」;而《沙丘之子》裡,意識與肉體甚至可以穿越物種的隔閡,讓渺小的人類與巨大的沙蟲合為一體,成為能有自由意志又刀槍不入的宇宙最強存在。
《星際大戰》、《冰與火之歌》、《時間之輪》、或是《戰鎚 40,000》這些由《沙丘》啟發而成的後世作品,都像是《沙丘》系列這條宇宙長河裡的一瓢江水而已。沒有小說能像這個系列涵蓋了這麼多的題材與議題,而且這個系列的六本小說,每一本都在顛覆或超越上一本小說的格局,更大、更壯觀、更虛無飄渺,它絕對能挑戰讀者想像力的極限,但另一方面也向讀者展示了人性的極限:
《沙丘》系列展示人類的多樣情緒,而後分解與剖析這些情緒,將它們放進時間長流之中,看看這些能夠操控人類做出各種舉動的情緒,在時間無情地沖刷之下,如何變質、衰退、轉化成新的樣貌。
我們曾經相信的愛、信任、與忠誠等等信念,也會在錯綜複雜的情節裡,合情合理地轉變成我們認不得的模樣。有人說,偉大的小說最終都會碰觸到佛家思想,而在《沙丘》系列裡,無論是多邪惡的詭計、多正直的信念、多麼難以割捨的愛情與親情,最終都如佛家說的:「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照見五蘊皆空」。
就像我們開頭提到的,「彷彿最終身心都變成了一粒砂」,閱讀《沙丘》系列很難不感受到如墜五里霧中的漂流感。赫伯特一定清楚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可能陷入的無助感,他在《沙丘》裡留下了這句話,彷彿在安慰讀者們不用擔心,既來之則安之:
「你不能透過停下整個過程去了解這個過程,而必須隨著過程的推進繼續理解、必須繼續參與、並隨著過程進行下去。」
隨波逐流、隨波逐流。你會在電影《沙丘》裡持續聽到這句台詞。
赫伯特對自己設計的世界觀與文字功力的自信心可見一斑,而事實上也真的是這樣,第一次閱讀《沙丘》系列小說時,未必能夠很清楚每個橋段裡真正想要傳達的意義是什麼——你必須了解,要描述一個能看透未來、過去、與無數平行宇宙的角色的心智是多麼困難。
但是,後來的劇情幾乎都能穩穩地接住掉隊的讀者,至少讓妳清楚這些橋段之間的因果脈絡,並且依然讓妳得到該有的感動或心碎。
多年來,台灣讀者一直沒有辦法親近這套赫伯特的曠世巨作:從來沒有台灣出版社出齊全六本的《沙丘》系列——我還記得拿著《沙丘:神皇》原文小說一個字一個字查字典的痛苦回憶。
如今,這片宇宙沙漠終於蔓延到了寶島,這當然是讀者之幸:因為我們有了一個放飛自我的機會。這片沙漠正在招呼著你,吸引你進入一片浩瀚的未知,引誘你拋開所有成見(還有大把時間),陷入、沈迷、困在《沙丘》系列的上下 5 千年的歷史之中,然後樂不思蜀、然後想到赫伯特沒寫出第七本《沙丘》就離世,不禁哀痛莫名。
(原文刊於《沙丘》小說六部曲導讀附錄本)
◈◈◈◈◈◈◈◈◈◈◈◈◈◈◈◈◈◈◈◈◈◈◈
我覺得沒有人能把《沙丘》說得清楚,事實上也不應該說得清楚,那片沙漠的全貌,需要你自己感受……所以本來我很抗拒寫的XD
我昨天說過了,我覺得電影拍得很好。但是,電影畢竟是導演丹尼維勒納夫的一種「個人解讀」,這片沙丘該長成什麼樣子,在你的腦海裡可以是完全不同,而這是你翻開書頁就能在內心開始構建的工程。
這套六部曲終於出齊,第一集書皮是電影海版,堤摩西柴勒梅德無論過去有多帥,這部電影裡他又帥出新海拔。不過,小說原本設計的封面也很美,而這層電影海報書皮是可以自由取下的,一書雙封面的設計真是感恩感謝。
不過我自己私心覺得,儘管六本大書擺在書架上真是氣派氣質,但是、但是、《沙丘》超過七百頁的厚度真的是折煞手腕,我還是推薦看電子書比較環保……不是環保、是「體保」、保護您的玉體。而且誰能帶著七百頁上山下海呢?我用一隻手機,就能把沙丘星帶著走、帶到馬桶之上(每次都用馬桶舉例實在是……
《沙丘》是大王最喜愛的長篇(實在太長了)科幻小說系列,6年前大王第一次寫,陸陸續續地寫到現在,內容乏善可陳,實在沒把握能把諸君推落深坑,可能還讓各位誤會一直洗版。現在終於有機會,大家可以親自品味這個系列,看看大王說的是不是又過譽了🤣。
大家出版 Common Master Press 購書訊息:
📙 沙丘六部曲【限量書盒珍藏版+導讀手冊】
🔔 網路通路目前預購熱銷一空,可改訂購 #無書盒一般版套書。若仍想珍藏書盒版套書,9/8正式上市時,可前往全台實體書店購買。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江湖 大 夢 維基 在 歷史時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965年香港 五十五年前 看當年在美國極受歡迎 電視偵探片I Spy尋找往昔香港。☆(中文註解位置) HD清晰新版(影片在香港拍了十多集,但在香港未播影過)
第一集外景→跑馬地,景賢里,虎豹別墅,旺角亞皆老街,石硤尾巴域街,旺角廣東道街巿,尖沙咀九廣鐵路總站,上水火車站,大埔墟火車站,大埔元洲仔,大埔「灰沙圍」大埔石橋,落馬洲邊境,香港仔等,住昔香港。
〔景賢里〕由香港富商,望族李陞家族成員李寶椿在戰前出資興建。於1937年,禧廬興建落成,落成後李寶椿送景賢里給妹妹,即李陞的女兒李寶麟及李寶麟丈夫岑日初。香港早期,香港島半山區至山頂一帶主要是富有的英資洋商或達官貴人的住所,而李陞家族成員,以及擁有顏成坤大宅的顏成坤是早期少數,有財力於半山興建大宅的華人。
1977年,「話梅大王」邱子文以2,400萬港元購買禧廬,並且將其更改成為景賢里。不少電影都曾經借用景賢里大宅拍攝,例如1955年,荷李活明星奇勒·基寶主演的《江湖客(英語:Soldier of Fortune)》及由汪明荃和劉松仁主演的無綫電視劇《京華春夢》等。
★【灰沙圍】(Fu Sha Wai)位於香港新界大埔泰亨鄉,大窩西支路側,是泰亨文氏聚居的圍村,亦為現今泰亨兩圍一村之一。這裏有400個文氏後人,族長文燦和,現任村長為文仁炳。該圍建於十七世紀,圍牆及炮樓由青磚灰沙建成,是大埔區現存最完整及最宏偉的古老圍村。另外,圍中門樓雖經重修,但圍牆已於2010年被列入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
新界文氏始祖文天瑞為南宋丞相文天祥堂弟,於南宋末年逃避元兵移居東莞,五傳至文蔭遷至泮涌立村,族人至明初定居泰亨。根據族譜記載,泰亨文氏分三大房,長房文培桂堂及二房文青暉堂的後代居於灰沙圍。(資料維基百科)
↓
#歷史時空
江湖 大 夢 維基 在 自然醫學博士 王永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們人生的目的是來學習與追尋無限的愛嗎?】
.
很多宗教與身心靈的派別都說我們來地球這一趟,是要學習與回歸到無限的愛,這是真的嗎?
.
我無法像他們一樣斬釘截鐵的跟你說是,但我可以從遊戲的角度分析給大家參考看看。
.
首先,請思考一下你為什麼要玩(電動)遊戲?或,你為什麼要看一場電影、閱讀一本小說?通常為的都是去探索你現實生活中無法經歷的東西。
.
舉世界上有史以來最賺錢的電玩遊戲,總銷量超過六十億美元的《俠盜獵車手》系列為例好了,這是一款強調超自由度的開放冒險遊戲,讓玩家可以實現無法在現實生活中的美夢與慾望,包括搶劫與殺人。遊戲史上銷售量第一高的是《當個創世神》,遊戲有多種模式,生存模式中玩家必須維持生命並採集資源來打造自己的世界;創造模式中玩家擁有無限的資源並可飛行,大多數玩家會使用此模式來建造大型建築;冒險模式中玩家可在其他玩家客製化的地圖中遊玩。(以上遊戲的說明取自維基百科)
.
不管是賺最多錢的遊戲,或是最多人玩的遊戲,兩者之間的共同點都是「讓玩家可以實現無法在現實生活中的美夢與慾望」。同樣的,這跟你看電影跟看小說一樣,電影《不可能的任務》系列讓你可以一窺特務人生的危險與刺激;電影/小說《哈利波特》讓你探索現實中所沒有的神奇魔法世界;電影《復仇者聯盟》裡面充滿了有不同超能力的英雄,在浩瀚的宇宙中為了拯救地球而與強到不行的滅霸薩諾斯激戰的情節;金庸的武俠小說系列,則是寫出了人人都會武功的武俠世界與江湖之中種種人性悲歡離合與威權鬥爭的故事。這些多姿多采的故事都是多麼讓平凡的我們嚮往與深深吸引著我們啊~
.
宗教與身心靈圈之所以會特別要你去學習或回歸到無限的愛,這就代表他們打從根本上就認定了我們存在的世界是極度缺乏愛的。如果世界充滿愛的話,那還需要特別去強調嗎?因為我們的本質原本就是神性、就是大愛,那麼依照玩家想玩遊戲的概念來反推,我大膽的假設:我們來地球為的就是故意來體驗一場「沒有愛」或「沒有大愛」的遊戲。
.
原本的我們就是天上的神(或其他類似的名詞都可),每天都充滿著愛,除了愛以外什麼都沒有,愛來愛去的好煩好無聊,所以決定走一趟人間,「讓玩家可以實現無法在現實生活中的美夢與慾望」,就是這麼一回事。
.
當然我沒有說我們一定要像《俠盜獵車手》那樣真的去搶劫殺人,畢竟那樣的世界觀也太極端。「人生不如意之事十常八九」,上界的玩家來到這裡,就是想體驗與上界的種種相反,那些他們所無法經歷到的不如意的人生啊。
.
我們原本就已經是愛了,這也就是為什麼在這世上學習與回歸到無限的愛是那麼的困難,因為對上界的玩家來說,那是他們感到最無聊以及最不想碰的東西,跟原本的世界一樣的東西,一點都不好玩。
.
對他們而言,來到人世間的玩耍,就是要努力的去煩惱,努力的困惑,努力的遇到困境。要知道,你這個遊戲裡的角色越是痛苦、越是掙扎、越是諸事不順,這對上界的玩家來說,就越是一場開心、越好玩、越有魅力的遊戲呢。
.
從我的角度來看,學習、追尋與回歸無限的愛,是走身心靈成長完全錯誤的道路,這往往會讓你越走越痛苦,越得不到你想要的。為什麼呢?因為這麼走,你才是真正偏離了人生來到世間的主題與目的,枉費了上界玩家興高采烈的來這麼一趟。
.
#零通靈博士事件簿
#我有破解的方法唷
#可以越走越快樂
#想要愛就是沒有愛
#有愛的人不用追求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