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列車》(Snowpiercer, 2013)是我看的第一部奉俊昊電影,第一次就愛上,之後只要有奉的電影,每部都看。如果你曾經喜歡2019年的《寄生上流》,那肯定也要再追看《末日列車》,其顛覆三觀與凸顯人性矛盾的驚駭,絕不亞於《寄生上流》帶給觀眾的衝擊。
《末日列車》是部末世預言故事,改編自法國漫畫 Le Transperceneige,討論社會結構、政治操作、還有黑暗人性等議題。
#末日列車上眾星雲集
《末日列車》的男主角寇帝斯(Curtis Everett),是由飾演《美國隊長》(Captain America: The First Avenger) 的克里斯伊凡擔任,不過伊凡在《末日列車》的形象,與美國隊長的陽光英雄完全不同,是個充滿矛盾的黑暗人物,甚至,根本稱不上什麼英雄,而是個有種蟑螂堅韌生存本能,而且深諳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時勢英雄(時勢所造就的英雄,而不是真正的英雄)。
《末日列車》裡,其他演技精湛的演員還有 1) 在《寄生上流》飾演父親的宋康昊,2) 在《奇異博士》飾演上古尊者的蒂妲絲雲頓,3) 獲得奧斯卡四次提名的艾德哈里斯(也就是在HBO電視劇《西方極樂園 West World》裡的老威廉),4) 在《姊妹》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 奧塔薇亞史班森,以及 5) 以《駭人怪物》獲得韓國青龍電影獎最佳女新人獎的高我星。
其中,以蒂妲絲雲頓所飾演的梅森最為亮眼,是個跋扈狂妄又貪生怕死的權力應聲蟲,讓觀眾恨得牙癢癢,卻又讓粉絲不得不驚嘆。
.
#末日列車是冰封世界的諾亞方舟
在2014年的7月1日,酷熱的夏天讓全球暖化遇趨嚴重,科學家決定使用最新科技降溫地球,於是發射 CW7 製冷劑直至雲層。結果,沒想到 CW7 一劑就把地球給迅速凍成酷寒的冰河時期,除了少數逃到一列由威佛(哈里斯 飾)創造的環球列車之外,所有人類與文明都覆蓋在死寂的皚皚白雪。
全球只剩下威佛列車上的人類活著,簡直宛若奇蹟。這輛列車的創造者,肯定要如神一般的聰明有智慧,才能創造出如此永續燃燒且能源不絕的穿雪列車,因此,列車創造者威佛將自己神化,讓列車中的人類由衷崇拜,也甘心接受威佛的安排。
(倘若有天馬斯克成功帶著地球人前往火星,會不會在飛往火星的太空船上,也有神話馬斯克的宣傳影片,然後整艘火星太空船上,都是關於馬斯克的神話傳說呢?)
.
#18年的環球慶生
#此段之後有雷_請謹慎閱讀_此段之後有雷_請謹慎閱讀
故事發生在列車進行到第十八年的第一天,元旦,一切準備迎接「開始」。
這是奉俊昊的幽默,尤其是在慶祝元旦開啟的時刻。此時,整個車廂明明是大屠殺,卻為了經過凱薩琳大橋 (Yekaterina Bridge) 而暫停殺戮,大家先來場迎接元旦的新年快樂歡慶會。但是,緊接著跨年的倒數,就是最殘忍的斧頭屠殺。
.
#奉俊昊的獨特幽默
又例如,正當身懷六甲的小學老師,微笑地歌頌著威佛的神聖偉大,並且與孩子們分享著熱呼呼水煮蛋的同時,則是另一場殺戮的開端。
這就是奉俊昊的幽默,在看似風平浪靜的溫暖時刻,可能恰巧就是最瘋狂殘忍的煞那;看似相互理解的雙方,卻是衝突最為激烈的死對頭(整部電影的最後一車廂)。
就是這種矛盾的幽默,最讓我喜歡奉俊昊。那種幽默的嘲諷、看似有理的詭辯、還有溫情下的殘暴,血淋淋地揭示我們早已習慣的文明世界——充滿著假惺惺的虛偽。這種虛偽在《末日列車》,最具象的畫面,就是放在梅森頭頂的那隻破鞋子。
.
#懦弱的躲藏者
《末日列車》裡的寇帝斯,不是我們想像中的救世濟民的時代英雄,與《美國隊長》裡的超越式英雄迥然不同。
伊凡在 《末日列車》的前幾個車廂,會讓我們以為他是個憂鬱落魄卻又同時仁民愛物的理想領導者。此時,他有個好夥伴艾格,也有位精神指導(老人吉連,John Hurt 飾演),艾格與吉連如同推動寇帝斯大革命的左右手。
但是,當寇帝斯與列車工程設計師南宮民秀(宋康昊 飾演)來到車頭的門口,寇帝斯總算在極度懊悔與極度渴望的膠著矛盾痛苦中,吐露真心話。這一長串的內心獨白,才讓我們看清楚這位眾人拱捧的英雄,是如何地矛盾與無助。
(可惜伊凡雖然很想演得極致,但是我想像如果此時的主角是李奧納多.狄卡皮歐或是克里斯汀·貝爾,那戲劇的張力肯定會更強大,寇帝斯內心的一切矛盾與痛苦,肯定都能更能細膩地呈現在皮卡丘或是貝爾的面部小肌肉。)
.
#顛覆性的內心獨白
「你去過後區嗎?你知道我們上車時,後區發生什麼事嗎?情況一片混亂。對,我們是沒凍死,但我們連感激的時間都沒有,威佛的軍人過來把一切都奪走了。一千多人在鐵盒子裡,沒食物、沒有水,一個月後,我們吃掉虛弱的人。」
「你知道我最恨自己什麼嗎?我知道人肉的味道,我知道嬰兒最好吃。有個女人,跟她的寶寶躲起來,結果一些男人帶刀來,他們殺了她,搶走她的寶寶。接著一個老人,跟她非親非故,就一個老人,站出來說,『把刀給我,』大家以為他要親手殺了寶寶,結果他拿刀,砍下自己的手臂,然後說,『吃這個吧。如果你們這麼餓,就吃我的手,放過寶寶吧。』」
「我沒看過這種事,然後那些男人就把刀放下了。你可能已經猜到那個老人是誰了,而那個寶寶就是艾格。我是拿刀的男人。我殺了艾格的媽媽。然後一個接著一個,後區的其他人開始割掉手腳,貢獻出來,這簡直就像奇蹟,我也想這麼做,我試過了。一個月後,威佛的軍人拿了蛋白質棒來,我們從此就吃那個鬼東西。」
.
#跪在引擎室的懦弱男人
故事最讓觀眾跟著疑惑與矛盾之處,就是這位眾人眼中的英雄,在面對權力與犧牲之前,相當無助脆弱。當他跪在代表權力與特權的引擎室,那一路革命的雄心壯志,頓時如同癱軟的陰莖,整個趴在獨裁特權的美味牛排腳底下。
如果不是南宮民秀的女兒衝進來跟寇帝斯要回最後一根火柴,敲醒寇帝斯幾乎已被牛排香與權力慾沖昏的傻頭,寇帝斯還真的會換個位置換顆腦袋,接下威佛的假神地位。
也還好,終究寇帝斯還是為了拯救譚亞(史班森 飾演)的兒子提姆,而斷了他的一隻手。雖然並非出於自願,但是,還好他還是在被迫斷手的儀式中,陰錯陽差地成為列車革命的一名英雄了。
《末日列車》 細節好多,多看一次多懂一點,真是百看不厭的讚電影。
.
.
#每天陪你宅在家看一部好電影Day39
#第35部電影
#2021年6月23日
#Snowpiercer2013
#末日列車
#奉俊昊
#多看一次多懂一些
#希望是克里斯汀貝爾飾演寇帝斯
火星求生電影 在 澤爸 : 親職教育講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昨天,我們一起看了『絕地救援』的電影,講述一名太空人,在執行火星任務時,因為意外而獨自留在火星上。他必須要靠著意志力與才智,在火星上求生,等待救援。兒子看完了說:「如果我是他,我應該是立刻等死的那一類人吧。」
「這麼沒有求生意志啊!!」我笑笑著說。
「是阿,我沒有辦法像馬克(電影主角)這麼厲害,還能夠在火星上種植馬鈴薯。」兒子說。
「你一點掙扎都不想做啊?」
「至少會把僅有的糧食吃完吧。」他很認真地說。
「要死,也要吃個飽,是這個意思嗎?」
「沒錯,只是,這樣就死了,好像很沒有意義。」
「你覺得,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呢?」聽到他講了這類的感嘆語,趁機來了解他對於這個有點空泛詞彙的想法。
「嗯,有沒有做到什麼有意義的事情吧!」
「是否有“意義”,又是如何認定的呢?」我問。
「應該是自己吧。」
「喔,你怎麼會這麼認為呢?」
「平時的考試,你們都會對我說,學習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獲得金錢 (前一天,我們在討論有同學的成績追求,是為了想得到補習班的獎金或是爸媽提供的獎勵金)。既然是為了自己而努力,我們要跟自己比較,不要跟他人比較。只要覺得有努力了,即使成績沒有很理想,都要欣賞自己,看到自己的付出是有意義的。」
「挖~你有把我們說的話聽進去,爸爸好感動喔。」
--
「爸,既然人都會一死,你認為什麼是活著的意義呢?」換兒子問我。
「我問你喔,我們今天吃50元的便當跟吃2萬元的大餐,明天大出來的,看得出差異嗎?」
「應該看不出來吧。」
「既然我們都會拉出來一樣的東西,我們幹嘛吃美食呢?」
「因為……..吃的時候,感受不一樣。」
「同樣囉,我認為活著的意義,是好好的感受每一天。現在因為疫情的關係,爸爸的工作與收入都減少了,但是,哀怨是一天,接受是一天,我更樂意接受現況,每天跟你們在家創造超棒的回憶。只要感受是好的,這一天就沒有浪費了,都是有意義的。」
「你是什麼時候有這樣的想法啊?」看來兒子受到我的薰陶,很會問問題喔。
「30歲左右就有在思考了。真正的領悟,是我的奶奶去世的時候。那年我35歲……(講述了當年的故事),這也是為什麼我會下定決心轉職成親職講師的原因。」
不知不覺,我們這樣邊吃邊聊,也度過了近一個小時。
--
因為疫情的緣故,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變長了。這樣深聊的次數,也變多了。跟國中的兒子,可以時常如此聊天,是很感恩,也很幸福的一件事。
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靠的是問話、姿態、語調,更重要的是『關係』。
在我心中,與孩子相處的每一刻,有在與他建立著關係,這一分、這一秒,就是有意義的。
#有意義的關係讓孩子安心說出內心話
#少說教多說故事能讓孩子喜歡與我們聊天
火星求生電影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如果人生可以一帆風順,誰會想要整天愁眉苦臉不開心?
沒有任何挫折的人生,想必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生活吧?但,沒有任何波折的人生,真的會快樂嗎?或者該問,如果沒有挫折的存在,人還能夠感受到突破自我時所帶來的成就感嗎?
人之所以為自己所處的困境感到痛苦,是因為困境沒有被解決;只要困境還存在著,痛苦就不會消失,這是大多數人都明白的道理。但,許多人最大的問題是明白了問題在哪,卻不願意去面對與解決問題;用各式各樣的方式來逃避,甚至合理化自己並不需要去解決這些問題,因為那都是別人造成的、不是你的錯。
正如同標題所說的「如果人生可以一帆風順,誰會想要整天愁眉苦臉不開心?」,若是從個體心理學的角度,用「目的論」來解釋的話,應該改為「為了證明我的人生一波三折,所以需要讓自己看起來心情糟透了。」
快樂與痛苦通常都是相對的,你有多痛苦,當你熬過後就會有多快樂;你現在有多快樂,當你失去這個快樂的來源時,就會有多痛苦。如果你的快樂都是透過很大的成就來獲得,那麼我可以大膽斷言,這波疫情一定帶給您非常大的痛苦,因為您不習慣,或者說不知道如何從小事情上獲得快樂。
在這嚴峻的疫情下除了做好防疫之外,我認為台灣人現在最需要的就是練習「活在當下」,唯有腳踏實地活在當下時,才能夠擺脫不安並且感受到快樂。從疫情大爆發後至今,不論是政治人物的發言、新聞報導或者網路意見領袖、名嘴網紅的言論,絕大多數都是在「鼓勵焦慮」。
假如這一個月來你感覺自己每次開臉書、看新聞都會感覺胸悶、煩躁或憤怒,請您務必冷靜下來,因為您已經中了「鼓勵焦慮」的陷阱。恐懼與憤怒是最容易被煽動的時刻,也是最容易做出不理智決策的時刻,許多的群眾暴動或是群體暴力行動皆是在這樣的氛圍下產生的。
而或許,讓人民因為恐懼或憤怒失去理智,正是某些人希望看到的。
以疫苗來說,「數量不夠」、「緩不濟急」、「高副作用」、「打人家不要的」等等,這些即使煩惱了也無法改變當下任何情況的問題,就是「鼓勵焦慮」的典型操作手法。
而這也是大多數不快樂的人面對自己人生的價值觀,他們只盯著遙遠那無法改變的大問題,不願意低頭看看眼前可以處理的小事情;大煩惱解決不了,小問題越積越多,於是他們總是愁眉苦臉,開口就是人生好難之類的負面能量,因為他們有個巨大且難以解決的問題困擾著他們。
如果看到這裡的讀者有種自己被說中的感受,請記得我的所有個體心理學相關文章,當中所提到的負面感受,皆是以我本人罹患思覺失調與躁鬱症時期的角度下去撰寫的;上述的那些心態,正是讓我精神疾病無法改善,甚至越來越惡化的主要原因。不過,這部分留待未來有機會再跟各位仔細說明。
在電影《絕地救援》當中,主角馬克(麥特戴蒙 飾)因參與太空任務而與其他團隊成員一同登陸火星,在執行任務過程中因為遇上大風暴而提前中止任務撤返地球。
指揮官路易士(潔西卡崔絲坦 飾)賭命在風暴中找尋著被指派去採集火星物質的馬克,不幸的是馬克因為被物體擊中了生命監測裝置,使得所有團員們誤以為馬克已經殉職,為保全剩下團員的生命,指揮官只好下達撤離的指示。
從昏迷中醒來的馬克首先發現自己一個人被留在火星上了,並且他的腹部也被某種細長硬物給刺穿。我們試想如果自己是馬克,除了差一點因公殉職之外還被整個團隊丟包火星,那會是什麼樣的心情?
那不是把一個路痴丟包在西門町那麼簡單而已,路痴至少還能問人如何找到回家的路,除了馬克自己之外火星上根本沒有第二個人,或者說其他的生命體。有限的氧氣;有限的存糧;有限的能源,再加上安靜到近乎絕望的寂寞,你會怎麼辦?
馬克從昏迷中醒來後給自己的傷口緊急做了處置便開啟日誌,他在求生日第一天錄製日誌時提到三個重點,首先他說了自己可能無法撐到獲救的那天;第二點,他說主訊號天線刺穿了他的生命監測器,所以他並不怪罪團員們以為他殉職而撤離。第三點,就算幸運聯絡上太空總署,救援小組趕來也要長達四年的時間,而居住艙的資源只能夠維持一個月。
孤獨是一種比絕症更加可怕的威脅,在另一部同為絕境求生的電影《浩劫重生》當中就能看到,男主角查克(湯姆漢克 飾)為了排解寂寞而創造出威爾森(排球 飾)。
在影片播放結束前,我原以為會看到馬克崩潰的橋段,但由始至終馬克獨自一人在火星上超過四百天的日子裡,唯一一次的情緒失控也就只是怒吼一聲而已。甚至還比我在兩個小時內吼小孩的次數更少。
馬克獨自一人在火星上的第一天處理了自己的傷勢並錄下日誌,第二天開始感受到了寂寞帶來的恐慌,他看著居住艙外的暴風說了「我不要死在這裡」。從這一刻開始,馬克的一切行為目的就是為了活下去。
為了生存,馬克必須活在當下,因為他很清楚,繼續讓自己保持情緒低落的狀態沒有意義,再怎麼怨天尤人怪罪命運也改變不了自己離不開火星的事實;但他也只能等待救援,假如四年才會有救援小組來的話,只有一個月的存糧他要怎麼撐到四年的時間?
馬克本身是科學家同時也是植物學家,第三天起他清點了居住艙上的所有資源,然後在居住艙裡面自己做出一個溫室來栽種馬鈴薯;大顆的留著吃,小顆的繼續種,就這樣創造出原本短缺的糧食。
在那四百多天的火星求生記當中,馬克始終相信著會有人來救他,而他必須讓自己撐到救援小組抵達;在那些日子裡,除了持續錄製日誌以外,同時也克服了許多為了生存不得不解決的難題。
在最後終於盼到團隊成員們來救他時又遇上了世紀考驗,為了減少小艇的重量,馬克必須將能拆的零件通通拆掉;包括艙殼、控制台等等,讓團員遠端遙控他的飛行路徑。他嘲諷地說著自己絕對不會認為開敞篷車上太空有多白癡。
雖然馬克穿著太空衣,少了艙殼保護他也不至於窒息,但一但進入外太空之後若是發生什麼意外,馬克就是完全沒有任何生存可能了。他知道這是個多麽危險的計畫,但也是唯一讓他有機會獲救的計畫。
在執行前他與指揮官露易士通訊,若這項救援計畫失敗了,請去看看他的父母親,並且告訴他的父母親他不後悔當太空人,而且他始終熱愛他的工作;因為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會是人類科技的一大步。(社會貢獻)
。
幸好,馬克最終順利獲救並且回到了地球,片尾中馬克對著一群準太空人們說了自己在火星是如何存活下來的。
馬克:「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我一個人被困在上面時覺得自己會死嗎?當然會,當太空人必須先了解這一點。我們在討論太空,它不會聽你的。總有一天,一切會失去控制,一切都會失控,而你也只能說:時候到了;我的死期到了。你可以坐以待斃,或是努力求生,就這麼回事。動手就對了,想辦法解決眼前的問題,接著解決下一個,繼續下去。問題解決完了,就能回家。」
我們能夠從馬克身上學到個體心理學想傳遞的幾個重要信念:「信任他人」、「社會貢獻」、「活在當下」
人終將一死,但死亡若沒有迫在眉睫,鮮少有人會去思考自己還有什麼事情沒有完成。
即便是疫情嚴峻如下,絕大多數人其實並非真的感受到死亡帶來的威脅,而是為了逃避眼前的困難所以讓自己陷入恐慌的情緒;因為真的自覺會死的人,不會在乎疫苗是AZ還是莫德納;不會在乎Google meet跟Zoom的毛病有多少;不會在乎破口到底從何而來,又是誰該負起爆發群聚感染的責任。
自覺會死的人,或是已經明白人終將一死的人,不論在多艱難的環境下,都能夠看見自己還可以做的事情;都能夠在一片絕望中感受到幸福的存在;都能夠為自己把當日能夠做的事情通通完成,並且平安活下來看見隔日的陽光而感覺到滿足,且沒有任何遺憾。
想改變總是怨天尤人的自己,就不要一直回顧那些過往的榮光,或是不安於未來會出現的衰退;越是艱困的環境,越是要放眼於當下,做好這一刻你能做的事情。
“我認為除了放下過去,還必須放下未來。如果整天為了日後的事擔憂,就會忽略眼前。既然人生的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明天的課題就留到明天再思考。”《變老的勇氣》,岸見一郎,台北市,平安文化出版,2018年。
“想辦法解決眼前的問題,接著解決下一個,繼續下去。”
好好的活在當下,這樣就夠了。
#阿德勒 #個體心理學 #被討厭的勇氣 #生命的意義 #自卑與超越 #理解人性
👇🏻簡單三步驟加入社團一同學習個體心理學
1.先填寫google表單: https://lihi1.com/lIqUe
2.再去社團按加入: 花花遇見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實際應用
3.等待管理員審核批准(未填表單無法批准入社唷)
火星求生電影 在 T客邦的臉書基地- 即刻分享【AOC x 絕地救援】救援訊息 的推薦與評價
即刻分享【AOC x 絕地救援】救援訊息,寫下最KUSO的火星求生日記! 活動時間:10/12(一)12:00~10/27(二) 23:59 ... 絕地救援】火星求生實錄,威秀電影票及多款限量電.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