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語片的開播至今已經六十周年了!你知道台語片在臺灣有過真空期般地消失過嗎?
追蹤Buchi最新影片【訂閱】 ▶http://bit.ly/2dDcY6Q
快來和Buchi聊聊天【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LinBuchi/
【囧星人帶你欣賞臺語片】
囧星人 ▶ https://youtu.be/er2TQlKCvVc
○●○●○●○●○●VIP沙發區○●○●○●○●○●
這次與國家電影中心、囧星人合作這支「台語片六十周年」的影片
才發現原來一個臺語片有那麼多我不曉得的事情呀!
有興趣的捧由,可以點進國家電影中心的首頁看更多資訊唷!
我是林辰Buchi
報告完畢。
○●○●○●○●○●○●○●○●○●○●○●○●○●○●○●
註解:
1. 客語版配音已經是在1966年之後的產物,也就是《薛平貴與王寶釧》上映十年之後別人才重配的客語版,且並非配製作團隊原班人馬配置。
2. 早在1955年就有一部16mm規格、由邵羅輝導演製作的《六才子西廂記》,事實上對於激起後人想拍台語片的貢獻也不小。
3. 根據盧非易(1998:圖11a),國語片在1963年的數量為七部。
4. 《陳三五娘》是否為「最後一部台語片」,有些研究者持保留態度。例如《玫瑰玫瑰我愛你》、《悲情城市》,有一些新電影還是用台語,一開始提到的《總舖師》、《大尾鱸鰻》、《眼淚》等等亦然。
5. 部分學者認為,與其說台語片是被電視打垮,不如說是台語影人主動選擇在電視上發光發熱,因為政策限制沒辦法拍彩色片打國語片,就用「台語電視」成功反擊「國語電影」,或許在態度上更正面,也更符合當時的影人想法和現實情形。
6. 1963年之後反而又開放合法進口途徑,所以才會讓台語片重新大量興起的這個背景,因此某種程度上,底片應為「暫時」失去合法途徑。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