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 宇峰教育機構 Stealth Institution Ltd. SRE 孕產國際研習課程第一天,我很感動整個團隊很用心的安排課程流程與每個細節,以及盡最大的努力確保每一個參加的學員都有被照顧到、與完整接收到 Jen Dugard老師想要傳達的訊息。 也很驚喜的發現,在瑜伽以外的領域,有專業的老師這麼關照女性的情緒為身體帶來的影響,尤其是對那些在人生面臨巨大變動的新手媽媽們的重視。第一天課後我還收到了一份 2018 年的中文文獻,標題是 『臨床文化能力的渴望:再思台灣產後憂鬱。』看完文獻,時光好像瞬間被拉回2011,兒子誕生的那一年,也是我決定鼓起勇氣踏進瑜伽教室,開啟我瑜伽旅程的同一年。
我不確定當時若有去求診,是否會真的被界定為『產後憂鬱』,但那一年經常性的半夜起來大哭、懷疑自我定位與人生價值、甚至曾經想像躍入捷運軌道的一了百了、還有架上那本『後悔當媽媽』的書,應該都顯示了某些跡象,所以今晚想來跟大家分享,現在回頭看看那段時光,歷經近年對女性議題與骨盆的學習過程,加上教學中得知的其他女性經驗種種,所帶給我的啟發。如同文獻中提及的,產後憂鬱很多時候除了生理賀爾蒙變化,還有很多文化上、關係上、心理上交織的複雜原因。 文長慎入(笑)。
1.) 從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皇后娘娘縱身一躍成為僕人?
如果妳上過我的骨盆照護工作坊,一定聽我開過這個玩笑,產後的瞬間,這個本來我們身心最需要被照顧關懷的時刻,東方社會的新手媽媽們,身份卻往往從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皇后娘娘,縱身一躍谷底成為奴婢,搞得我們好措手不及啊! 大家的焦點從妳有沒有吃好睡好開不開心,瞬間轉向,只關心妳有沒有盡好照顧新生兒的本分,小孩打噴嚏、沒長肉、睡不夠、哭不停都是媽媽的疏漏,那麼,若是一個本來就不太確定自己人生價值在哪裡的母親,只因為社會文化集體意識,認為結婚生子好像是人生必經之路,而非經過思考後的自主選擇,就會馬上面臨身份認同與自我定位的強烈挫折。恩,當時身為產婦的我的確就是這一種。
這一題怎麼解,我曾在 CAREHER 專欄寫過一篇文章,擇日再給大家參考,先鼓勵女孩們嘗試思考以下幾個問題:妳的核心價值為何?人生夢想或使命為何? 結婚生子的意義對妳來說是什麼?如果決定要生孩子(或是凍卵),是為了什麼? 妳是否嘗試學習了解這個選擇伴隨而來的生命變化?
2.) 生了孩子,妳就必須是個100分的慈母?
鼓起勇氣誠實說,我熱愛認識自己、發揮天賦、與對這個社會做出貢獻的程度,幾乎等於我愛我的孩子,但好像沒有幾個人可以打從心裡接受這樣的坦承,不知為何,一種強大的社會氛圍與文化價值總說著:女人當了母親,就要為了孩子犧牲奉獻,不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就是個自私且不稱職的,必須帶著罪惡感做所有自己熱愛的事,又或著必須放下內在真正的渴望,強迫自己定位於慈母的角色。又或著每日在結婚生子的選擇中天人交戰,帶著生子期限的倒數時鐘,恐懼的活著。
孩子的出世,是女性認識自己旅程的新頁,也是學習扮演這個角色從0到1的開始,我由衷感謝這個旅程帶來成長與啟發,感謝與孩子共同成長過程中的勇敢與反思。但這裏我更想說的是,人們能否嘗試學習用一個比較客觀中立的角色看待身為母親這件事,意思是,有無可能,母親這個角色並非是每個女人最喜歡、最擅長、也最醉心的那個。如果不是,我們能否對這樣的女性展現包容、尊重、甚至肯定她有勇氣顯露自己既脆弱又不完美的那一面呢?
3.) 人生沒有完美的平衡,只有持續動態中的取捨
從瑜伽人的角度來看,每一個選擇都是中性的,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有伴隨而來的不同生命影響與結果,每一個人來到地球這裡都有著自己設定好的使命要完成,有的可能跟孩子有關,有的,可能就無關,而每一天裡每個選擇的當下, 就是不斷持續動態取捨的過程。我漸漸學習到,如果我們能在每個當下順從內心的真實渴望做出選擇,不但最節省能量、比較有機會朝著你的使命前進、也很可能減少很多不需要的掙扎與消耗。
回到女性角色的身上,還是骨盆課程中一再重複的老話,問問自己,身為女性,妳的感覺如何? 你是否意識到文化、社會價值、成長經歷、各種關係帶給你的影響,喜歡的部分我們好好收著,不喜歡的部份,我們能否有意識的:覺察、接受(已經無法改變的)、學習(自己給自己力量),然後,在接下來的人生裡,面對每一天的選擇時,練習傾聽自己內心真正的渴望,更勇敢無懼的做出選擇,更好的活出自己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樣貌,我當然知道很不容易,這也是為什麼我還一直還在墊子上練習,也一直還在這裡陪妳們努力著!♥️
Safe Return to Exercise
#beyourowngoddess #betheinspiration 🦋
#bethecgangeyouwant #livethelifeyouwant
#慢老 #身心療癒 #壓力管理 #正念 #好睡 #感恩 #SoulSpeak
產後照護文獻 在 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只要是女生就一律扣分!」這聽起來匪夷所思的做法,居然真實發生在 #東京醫科大學 的入學考試中。根據讀賣新聞報導,東京大學從 2011 年開始,私下對女性考生的入學成績動手腳,讓女性合格率從 2010 年的 10% 左右,下降到 2011 年的 4%,並且在那之後一直到 2017 年,從沒有一年女性的合格率超過 6%。
事情爆發之後,引起日本社會一片譁然!而東京醫科大學內部的理由是:女生畢業後可能因為結婚、生育等因素離職,#導致醫院人力不足 的問題。
在日本自己醫學院的畢業生,許多會進入自己醫學院體系的附設醫院工作,因此東京醫大可能是透過這樣的做法,希望確保自己的醫師人力穩定。
但會有這樣的狀況,其實並不是「女性」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的勞動條件,以及社會價值觀的問題。說真的,女生除了「懷孕」還有產後的一小段時間,因為生理的狀況,跟男生會有比較明顯的差異,其他多數時候,至少在醫學領域,女性的表現都不會比男生差。甚至我們之前就回顧過一篇美國醫學會發表的文獻,統計了 158 萬個住院病例,結論甚至是給女性醫師照護的品質是比較好的。
有人可能會認為,女生如果在住院醫師訓練階段懷孕,會影響到訓練的結果,或者是輪班的人力。也有些女生會在生產後全心照顧家庭,因此 #浪費了醫學教育的成本。但真的是這樣嗎?
說到最後,這最可能還是 #社會的性別刻板印象,導致的結果。如果社會普遍認為,男生可以全力衝刺事業,不用管家事不用照顧子女,而女生就有義務承擔這些家庭和子女的責任,那當然結果就是女生比較可能會在結婚生子後離職啊!
如果只單純是人力的問題,其實這都可以透過制度的修正來改善。有些人會說,女生會請育嬰假,但其實男生也可以請育嬰假啊!只是在現有的職場環境下,不少女醫師不敢請,男醫師更是不敢請這種假。但生育兒女,本來就是男女共同的責任,為什麼男醫師請育嬰假,就要被投以異樣的眼光呢?
假如女生想要從醫的可能性,會因為性別的因素,就被系統性地刻意降低,那我們怎麼期待這個社會有什麼公平正義呢?
這個事件,我們不覺得只是個 #女性被壓迫 的問題,而是 #男女都被各自的性別標籤壓迫 的社會價值問題。坦白說,我們就認識有些男醫師,其實是很希望請育嬰假好好陪伴孩子,至少在一段短暫的時間內,可以給予比較完整的陪伴的。假如我們可以把生育兒女、照顧家庭的各種事務,不要再用性別的標籤去區分,在男女都有照顧家庭的義務下,相信這種不公平的事情就會少很多了。
但這種所謂的 #社會價值 和 #社會觀感 要改變,真的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只能靠著和我們有相同價值的朋友,一起努力去改變這個社會了。
--
□ 給男醫師還是女醫師照顧比較好?美國醫學會雜誌統計 158 萬住院病例研究
https://www.medpartner.club/jama-male-vs-female-physicians…/
--
面對媒體失能的年代,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https://youtu.be/ewMJ4T0qQ5c
一天不到 5 元,為台灣拼出全球第一的中文醫療保健新媒體!
美的好朋友 #訂閱集資計畫 ▶︎ https://bit.ly/2s0CibA
現在就動手,讓我們成為彼此的夥伴吧!
更多實用的資訊:
https://www.medpartner.club
知識講解實驗破解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MedPartner
立即查詢醫藥營養資訊:
http://line.me/ti/p/%40wyt3898a
產後照護文獻 在 二花小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是Dejavu #產後憂鬱沒什麼?
照片很好笑,但若是當年深陷產後憂鬱的我看到這張照片,肯定崩潰😔
「產後」這件事已經離我很遙遠(眺望),但那萬念俱灰的「憂鬱」,刻骨銘心。
-
現在柔順乖巧的安妮,新生兒時卻極度不安,幾乎24小時都在哭,每30分鐘哭一次,日夜循環。
一個總是在哭、不知道為什麼哭的新生兒,加上新手媽媽、傷口因為縫針不當而疼痛不堪、炎炎夏日恪守月子條款,還有生產前研讀的新生兒照護大全說應該這樣做那樣做,我都照做了,可那無助的小東西怎麼還是撕心裂肺的哭哪⋯⋯
我對自己發脾氣、對沒墊好哺乳墊弄濕了衣服的奶發脾氣、對化膿的傷口發脾氣、對包不好的尿片發脾氣、對彎不下的腰發脾氣、對抬不起的手發脾氣、對著冰箱瓦斯爐發脾氣。 我對必須出門工作的先生發脾氣、對哭得紅通通的小臉蛋發脾氣⋯⋯
只要孩子一哭,我彷彿在她的哭聲中聽到無比的悲傷,她的哭聲明明說著:「妳為什麼要把我生出來?這不是我要的世界,我溫暖安全的小窩呢?我要回去!我要回去!我要回去啊!」
然後,我就會抱著還不滿一個懷抱的幼嫩嬰孩,充滿歉疚、懊悔與無助,一起放聲大哭。
若正巧坐在裝滿水的浴盆邊,我會忍不住想把孩子就這樣沉進浸水裡,和她一起⋯⋯
-
有人說,產後憂鬱沒什麼。
產後憂鬱要是沒什麼,一個母親不會在十多年後寫起這些還會掉淚。
產後憂鬱要是沒什麼,不會有那麼多母親在愛的絕望中滅頂。
產後憂鬱要是沒什麼,不會有那麼多科學文獻、醫學研究試圖為產後憂鬱找出解決之道。
.
產後憂鬱沒什麼。
如果你願意正視它的嚴重性,拉正在用盡全力想爬出泥沼的媽媽一把,而不是怪罪她們情緒化、軟弱、鑽牛角尖、想不開。
產後憂鬱沒什麼。
如果你知道解決它的急迫性,給身心俱疲的母親更多的關心和專業的幫助,而不是只拍拍她的肩說一切都會好起來,以後孩子長大妳就會想念這段時光了。
產後憂鬱不是母親的錯。
身為母親,從孕期不適開始就不是一條容易的旅程。更甚且,從決心求子的那一刻起就是千迴百轉的心酸。
但是疏於照顧母親的憂鬱、憂鬱的母親,是身邊的人,是社會認知的錯。產後憂鬱的悲劇,不是不夠勇敢的母親造成的,而是任由母親載浮載沉卻不及時伸出援手所釀成的。
-
我們是母親,我們願意為孩子做出任何犧牲。
我們不是情緒化、不是不堅強、不是愛鑽牛角尖、不是愛亂想。而是經歷了9月懷胎,身心荷爾蒙劇變、耗盡心力想做個好媽媽又孤立無援,當我們生病了,請不要說:「別人都好好的,就妳這樣」
產後憂鬱,不只這樣。
產後憂鬱是流沙,越是想掙脫,越是深陷,即便耗盡全力仍無力回天。
產後憂鬱,是母親心底最深最痛最無力的傷。
請不要說教、不要皺眉、不要不耐、不要責怪。
產後照護文獻 在 美麗人生產後護理之家| Xinbei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美麗人生產後護理之家, 新北市. 9706 likes · 23 talking about this · 11643 were here. 產後假期,就在美麗人生參觀時間:12:00~18:00 訪客時間:10:00~18:0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