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攜手產學研鼓勵用電端參與供電邁向無碳電網新願景
【記者李嘉祥/台南報導】
2021年5月6日 週四 下午4:41
氣候暖化,推動淨零碳排已是各國施政重點,歐盟預計2023年開徵「碳關稅」,依排碳高低對進口商品課稅;美國與中國大陸今年4月也共同發布「氣候危機聯合聲明」,宣示未來將合作減少碳排放以對抗氣候變遷。因應國際趨勢發展,工研院今日深入臺南科學園區舉辦「能源效率管理暨綠色供應鏈研討會」,邀產學研專家從節能端、管理端、電源端、供應鏈端等四面向分享電力觀念與技術,期望產業能與供電端攜手合作,共同為降低碳排與穩定供電貢獻一己之力,幫助臺灣邁向無碳電網新願景。
研討會邀請思納捷科技總經理莊棨桀、台灣電力公司業務處費率組組長陳建嘉、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經理黃奕儒、工研院綠能所經理楊斐喬與資深工程師黃文輝,分別以「以ESCO能源管理輔助達成智慧工廠關鍵應用」、「因應第二尖峰之需求面管理策略」、「綠電交易之現況與展望」以及「碳權管理及產品碳足跡熱點分析」為題,向產業分享最新電力觀念與技術發展。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隨美、歐、加、日、韓等上百個國家表態支持氣候政策及允諾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淨零碳排已成為全球最關注的重要行動,工研院今年3月率先成立「淨零永續策略辦公室」,將提出台灣2050年淨零碳排路徑與產業技術發展策略藍圖,並宣布全院將在2050年達到二氧化碳淨零排放的目標。在電力發展上,想要降低碳排放又能穩定供電,需建立自己的電力承載順序,於電力系統面對用電量攀升及負載端多樣需求時,除評估電力供給面需求面及相關成本及風險外,也要納入考量降低碳排放的目標,找出最佳電力資源組合,帶動台灣電力永續發展。
劉文雄說,近年全球半導體需求激增,帶動國內科技產業蓬勃發展,對用電需求逐步增加,因此研討會特深入科學園區,希望透過專家分享,讓產業能夠積極參與節約能源、需量反應、分散式電源,實現電力承載順序的思維,讓供電穩定不再只是發電端的責任,藉由所有人攜手合作,產業不但能落實國際減碳目標,還能降低用電成本,創造能源、經濟與環境三贏局面。
思納捷科技總經理莊棨桀指出,所謂「能源技術服務業」是指提供廠商能源效率相關全方位改善服務的一種商業模式。ESCO可透過三部曲幫助產業節能,第一部曲從最基本能源與資源管理優化做起,包括電能監控、需量管理、空調管理、水質監測,將全廠水電油氣納入監管;第二部曲是透過機電設備聯網構成的設備與機台管理,以機聯網或感測器蒐集製程機台資料;最後透過已知的能源資訊與機台資料進行智慧分析與預警來優化產能與良率,逐步打造智慧綠色工廠。
台電業務處費率組長陳建嘉說,隨再生能源持續併入電網系統,供電間歇性將對電力調度帶來挑戰。台電除強化傳統發電能力,也針對電力需求管理推動因應策略。在需量反應方面,短期將配合系統需求抑低夜晚尖峰,中長期則發展多元時段與創新方案,並參與電力交易市場投標。時間電價方面,短期持續提高用戶時間電價的參與,中長期則在用戶最小影響下進行電價時間帶調整,希望透過發電端用電端共同努力,滿足電力系統需求並降低碳排放。
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經理黃奕儒表示,隨台灣電業走向自由化,綠電交易經過近年醞釀發展逐漸開花結果。國內第一波綠電交易案在2020年5月完成,由13家業者共同完成,實際申請轉供容量超過90MW,預估年度綠電總交易量超過1.1億度以上。國內半導體大廠也與離岸風電廠商簽署綠電購電合約,轉供容量高達920MW。今年俗稱「用電大戶條款」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上路,可預期未來產業會有越來越多綠電需求,將可進一步帶動綠電交易的發展。
工研院綠能所經理楊斐喬也強調,各國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將對企業碳排放量予以價格化,但對其投資減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允許轉為「碳權」,可抵換其排放量或販售與其他有需求的企業。產業需密切關注政府與國際間的碳權管理遊戲規則,並掌握自己的碳排與有制度的執行碳權管理。
工研院綠能所資深工程師黃文輝強調,歐盟、美國等碳關稅的潛在壓力,促使產品碳足跡計算開始受到關注,產業要為產品減碳需要先盤查產品的碳足跡,困難處是蒐集上游原料供應商複雜的碳排數據很耗時間和精力,工研院特擘畫「2030技術發展策略與藍圖」,投入淨零碳排相關創新研發,發展出整體解決方案「永續碳管理平台」,除能進行碳足跡盤查、計算、分析,還能協助產品走向減碳設計,也能把碳盤查成果進一步結合企業環境管理系統,幫助企業達到淨零碳排目標,以利打入國際綠色供應鏈,進攻零碳利基市場。
附圖:工研院於南科舉辦「能源效率管理暨綠色供應鏈研討會」,工研院院長劉文雄也出席,分享產業界如何為供電穩定與減碳盡份心力。(記者李嘉祥攝)
▲工研院於南科舉辦「能源效率管理暨綠色供應鏈研討會」,工研院院長劉文雄也出席,分享產業界如何為供電穩定與減碳盡份心力。(記者李嘉祥攝)
資料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E5%B7%A5%E7%A0%94%E9%99%A2%E6%94%9C%E6%89%8B%E7%94%A2%E5%AD%B8%E7%A0%94%E9%BC%93%E5%8B%B5%E7%94%A8%E9%9B%BB%E7%AB%AF%E5%8F%83%E8%88%87%E4%BE%9B%E9%9B%BB%E9%82%81%E5%90%91%E7%84%A1%E7%A2%B3%E9%9B%BB%E7%B6%B2%E6%96%B0%E9%A1%98%E6%99%AF-084159025.html
碳足跡計算 產品 在 阿詹愛吃素-美味素食分享專頁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什麼是Vegan?從純素飲食到純素保養,你一定要知道的6大重點
Vegan翻譯為純素,也就是杜絕動物性成分,不只落實在飲食,還包含Vegan保養等生活各層面,究竟Vegan從何而來?6個重點一次掌握。
Vegetarian是英文初級單字,但近幾年你更常看到的可能是Vegan──純素。Vegan保養、飲食崛起,根據Google數據,2012年起,Vegan的搜尋量首次超越vegetarian,之後連年再創新高,但你真的懂這個爆紅關鍵字嗎?
1. Vegan一字從何而來?
Vegan最早出現在1944年,由英國人華森(Donald Watson)提出,他將vegetarian的頭三個和最後兩個字母組合成新字Vegan,代表「vegetarian的開始與結束」。
華森曾目睹一頭豬在家族農場遭宰殺而感到恐懼,14歲起就成為素食者。後來他認為乳品的產製過程同樣剝削動物,於是在1944年出版一份名為「Vegan News(純素新聞)」的刊物,提倡排除所有動物性成分,Vegan一詞於是誕生。
華森同時創立「英國純素協會(The Vegan Society)」,並界定Vegan不只著重飲食,而是擴及生活各層面。
Vegan是一種態度和主張,Vegan和vegetarian的差異詳列如下:
2. Vegan飲食有哪些好處?
友善環境:
全球四分之一溫室氣體排放來自食物,而其中逾一半來自動物性食品。飼養牛對環境的衝擊最大,到2050年,養牛所消耗的飼料和水就足以供養20多億人口。牛消化過程中還會產生大量甲烷,是比二氧化碳更具破壞性的溫室氣體。
假使每週吃1~2次牛肉,一人一年下來產生604公斤溫室氣體,相當於開著汽油車行駛2,500公里。牛津大學馬丁學院(Oxford Martin School)研究指出,如果全球將飲食轉為Vegan,到2050年可減少70%的溫室氣體排放。
維護健康:
蔬果富含纖維、維生素、礦物質,且飽和脂肪與膽固醇較低,被認為可能降低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上述同份研究表示,假使全球採用Vegan飲食,到2050年,每年可避免810萬人死亡。
但長期Vegan飲食也可能導致omega-3脂肪酸、維生素D與B12攝取不足,採用Vegan飲食前請諮詢專業醫生建議。
保育動物:
每人一生當中平均吃下7,000隻動物,其中數量最多的是魚,共4,500尾,雞則是第二高,共 2,400隻。
即使不食肉,一杯蜂蜜檸檬也有意想不到的衝擊,蜜蜂儲存花粉和蜂蜜是為了生存過冬,而非供給人類。商業養蜂可能危害蜜蜂生命,一個遭受破壞的蜂巢中就有2 ~8萬隻蜜蜂,而蜜蜂是授粉昆蟲,蜜蜂減少代表植物也將受波及。
3. 除了飲食,生活中還能怎麼實踐Vegan?
Vegan一字誕生時,就是以保護動物、尊重生命的信念出發,因此在生活各層面都希望杜絕對動物的剝削與迫害。
「Vegan Calculator」計算,光是維持一個月的Vegan生活,每人平均可拯救30隻動物生命,你可以實踐的方式包括:
抵制動物實驗:
包括醫藥、清潔、美妝等各產業都可能涉及動物實驗,但目前已有人體實驗或細胞培育、電腦模擬等技術可取代,請認明Leaping Bunny、PETA,以及CCF標章等無動物實驗標章,慎選產品。
拒用動物性成分:
蜂蠟、皮革、蠶絲、羊毛、膠原、胭脂蟲等成分都來自動物,存在於保養、彩妝、成衣、配件等各類產品中,但多數都有替代性成分可取代。
拒絕剝削動物的娛樂:
賽狗、賽馬、牛仔競技、馬戲團等可能以不當方式對待動物,或剝奪其自由。可改為參觀流浪動物之家或捐款給保育單位,換另一種形式給予關注。
購買需要的而不是想要的:
人與動物共享地球資源,人類的過度消耗同樣是對動物的剝削。選用永續、低碳的商品並理性購物,讓更多資源回歸大地。
4. Vegan的限制似乎很多,如何才能無壓力地實踐?
任何習慣如果太令人痛苦,就不容易養成。與其全面性地快速改變,「自然而然」、「循序漸進」地嘗試,是較可行的方案。
例如可從「7日蔬食」起步,以少肉→無肉→無任何動物性成分的方向逐步前進,或從減塑開始,漸漸達成零塑的終極目標。一步步建立與環境、動物共好的知識脈絡,自然能有意識地做出每次的消費選擇。
過程中可參考網路的豐富資源:
YouTube頻道:
夠維根Go Vegan、找蔬食Traveggo
FB粉專:
友善動物Kindness to Animals、綠色餐飲指南、Greenpeace綠色和平
碳足跡計算:
環保署氣候變遷生活網碳足跡計算器
國外網站:
The Vegan Society、The Vegan Review
更重要的是尋找「替代品」,
例如以豆製品取代肉的口感並補充蛋白質、以植物纖維取代蠶絲衣料,或以植物萃取、植物油取代蜂蠟、甘油、角鯊烯等動物性成分,達到對皮膚一樣好的保養效果。
5. 動物性成分真的能被取代嗎?
動物性成分並不是非用不可,以保養為例,歐洲的芳療、亞洲的草藥都有長期使用植物的紀錄,包括蘆薈、金盞花、薄荷、薰衣草等功效都已被認可。例如金盞花含有類胡蘿蔔素及生物類異黃酮,能減少發炎並加速傷口癒合,能很好地修護皮膚。
植物油的潤澤效果也極佳,更可能含有對肌膚更加分的物質,例如玫瑰果油含天然鞣花酸,能促進膠原蛋白形成;葵花籽油則帶有相當SPF 28的天然防曬系數。
要注意的是,不含動物成分的Vegan保養品不代表100%純植物萃取,例如許多醫師推薦的鎖水成分凡士林,就可以使用於Vegan保養品中。
6. 如何挑選優秀的Vegan產品?
Vegan產品除了不做動物實驗,也不能使用動物性成分,在美妝保養領域中,就必須排除蜂蜜、蜂蠟、蠶絲、角蛋白、甘油、角鯊烯、羊毛脂、膠原、胭脂蟲等。
其中蜂蠟常用來表現唇膏的質地、顯色度及滑順度,在調香領域也有定香功能。要捨棄蜂蠟,必須投入大量人力時間反覆試驗,目前市面上能做到的品牌並不多,AVEDA是其中之一。
AVEDA自2021年1月起正式成為使用100% Vegan 成分的美妝保養品牌,正因為Vegan的核心是與動物、環境共好,因此從原料到包裝都全力符合永續精神:
AVEDA全面使用Vegan原料,所有商品、調香、染膏及沙龍專業用品項,皆不含動物性成份,也不進行動物實驗。
AVEDA採取Soil to Bottle從土壤到瓶身的生產標準,與產源明確且符合永續標準的原料供應商、契作農場合作,確保每個環節都能友善環境和當地人民。
例如與印度農場契作,輔導成為有機耕作農地,並提供合理收購價格,讓婦女孩童不用遠赴都市工作,也保障了教育機會。
全產品來自100%風力發電生產。
2020年,AVEDA新增3.6英畝的太陽能發電機,電力可供給50%產品製造所需,一年為地球減少1100公噸碳排放量。
「回收材質最大化、包裝體積最小化」是AVEDA致力的產品包裝標準,並透過加工賦予回收材質第二生命。目前除了紙盒及玻璃製品,其餘包裝瓶身皆使用八成以上的回收塑料,一年可省下逾600噸全新塑料。
人類和地球萬物本是一體,善待地球和善待自己一樣重要,透過每次消費做出最佳選擇,往更令人嚮往的未來邁進。
碳足跡計算 產品 在 葛望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謝謝 葉副署長❤️🙏
第一次跟葉副署長見面是2014.11.28日在環保署與英國駐台代表處的國際記者會上,環保署推動「台英產品碳足跡標籤相互驗證機制」歐萊德洗髮精是第一個通過的案例。環保署:透過「碳足跡計算服務平台」推動台英雙方認證,就像蓋捷運一樣,英國是碳足跡的先行者,也是各國仿效對象,與英國搭起橋樑,互相驗證機制也較容易擴及其他國家;現在捷運蓋好了,歐萊德是第一個成功的試乘者,希望引領更多人搭乘。
「綠色環保也可以賺錢,享受這個品牌帶來的價值」─ 前環保副署長 葉欣誠
 #歐萊德《從沙龍到聯合國》3/10新書發表
#歐萊德全球美妝第一個零碳企業
#全球最綠美妝 #你的美麗零碳排
歐萊德品牌書 3/10 新書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