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核救家園〉核四就廢了吧 每年還在花8億!!! (11/07/2017 自由時報)
文/劉黎兒
Q:我看報導,台電今年又再度偷渡核四封存預算了,而且最近3年每年還編7、8億養550人,未免太驚人了,全民還要繼續去填核四這個不能用的大錢坑到什麼時候?
A:是的,沒想到即使政府高喊非核家園,以環保團體名額當上不分區立委的主婦聯盟出身陳曼麗居然還護航核四預算,令人難以相信,結果台電因此繼續還在封存核四。
不僅如此,2016年的立院就已經決議不准台電再編列封存預算,台電卻居然連續兩年偷偷在2017年及2018年編了預算,去年編了8.5億預算,今年編了8.17億元,完全藐視立院。
核四已經進入封存,至今3年了,依然維持原來的人力編制,目前每年還支出薪資8億多元來養550名人力,而且拖到今年年底才要刪減成415名;內部員工踢爆,這些台電高薪員工根本沒事做,每天複製重貼文書資料,最重要的維護機組工作都外包,如此浪費稅金。
核四已經製造了2838億大錢坑,而今封存不用了,繼續讓全民買單,真的如立委高志鵬所批判的,這是「錢坑永續」,去年偷渡預算是被黃國昌發現的,今年則希望所有國會議員徹底刪除乾淨,而且不容台電挪用別處預算來繼續封存,這與全民願望及政府方針不合,也是不尊重立院決議的做法。
台電表示所以封存核四是因為可能改建或變賣,才需要編預算維護,甚至現在也有環保團體開始護航台電,在散布這樣的肖話,真的非常可悲,許多NGO居然換了政府就換了腦袋;因為核四興建已經廿幾年,許多機器根本已經是破銅爛鐵,唯一可能稍微值錢的核四燃料棒,號稱值80億元,一直說要轉賣,但是還沒找到買家,燃料棒也有規格問題,而且在採購時運費、抽成等也驚人,要回收40億元大概也很困難,而且這跟封存需要人力毫無關係。
既然核四燃料棒都號稱今年底要開始運回美國,更是不需要封存了,最主要的還是英賴要趕緊宣布廢止核四,展現非核政府特色。
行政院長賴清德才剛在10月下旬表示對非核家園這目標是有信心的,因為科技進步,太陽能效率會越來越好,根據第三次工業革命研究的理論,價格還會越來越低;事實上綠電成本降低是各國早已事實證明,不再僅是理論層次而已了,既然有信心,更應早日宣布廢止核四。
每年花費8億多的核四550名米蟲,別抱怨沒尊嚴,未來的廢爐大業正等著你們,台灣有6個高輻射汙染的反應爐以及無法解決的高階核廢(用過燃料棒)等都還等著收拾,但是如果沒有好好再進修以及改變藐視輻射傷害的,也無法把這些會危害子孫以及汙染這塊土地的大業交給你們。
文章內容資料原始來源:
http://news.ltn.com.tw/news/supplement/paper/1149715
♡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決戰熱蘭遮:中國首次擊敗西方的關鍵戰役」新書介紹 專訪企劃:林進韋 本書特色: 這場戰役,改寫了台灣百年的命運 開創中西軍事史的新領域,史景遷高徒歐陽泰,以嚴謹的考據、活潑的論述,揭開近代史上第一場中國戰勝西方的故事。 一六六一年,鄭成功復明事業受挫,從南京撤退...
第 三次工業革命 特色 在 陳良基的創新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讓我們一起翻轉台灣高等教育吧! (五之一)
詩人紀伯倫曾說過:「我們常因走的太遠,以致忘了出發的初衷。」 (We already walked too far, down to we had forgotten why embarked. -- Kahlil Gibran)
在思索如何翻轉臺灣的高教之前,我們必須先要深刻思考:大學設立的初衷到底為何?
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於學校
上世紀重要的數學暨哲學家 Alfred North Whitehead 曾說過:「大學的任務在創造未來。」 (The task of a university is the creation of the future.) 前康乃爾大學校長 Frank Rhodes 更進一步詮釋:「大學的任務在追求學習-但不只是被動的傳遞資訊,而是傳遞火炬、分享火焰。」 (The task in which universities are engaged - the pursuit of learning - is not the passive conveyance of information; it is the passing of the torch; the sharing of the flame.) 中國教育史學家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論學校章節中述說:「學校,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於學校,而後設學校之意始備。」以白話文來說,大學應該是社會創新的原動力!這應該是設立學校的重要目的之一。
「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於學校」,這個「具」,可以是工具、技術、法則、理論、也可以是泛指所有的經營手法,經由智慧淬鍊後的理念,成為帶動社會進步的基石。我們該有辦學一貫的初衷-不僅只是讓學生具備進入職場的工作力-而是啟發學生學習,使其具備思辨 (critical thinking)、以及真正解決未來人生中面對各種問題 (problem solving) 的能力。這也就是教育部即將推出「高教深耕計畫」的基本理念!
先讓我們來看看以色列的經驗。 2016年世界經濟論壇 (WEF, World Economic Forum) 對全球各經濟體的排名,以色列於「創新」大項指標列全球第二,「大學產業合作研發」和「創新能力」兩項分項指標分居全球第三、第四。以色列在創新創業的發展能如此領先全球,高等教育即扮演關鍵的領頭羊角色。臺灣和以色列類似,小國寡民、缺少天然資源,但卻創造經濟與科技奇蹟,不僅是全球半導體第二大生產國,也是資訊與通信科技 (IC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產業的全球領先國家,同樣也是因為我國具有優質的高教人才資本。
再從另一個面向來看,著名的《自然》 (Nature) 期刊在2016年2月刊出〈為何2040年將令人類震驚〉的報導,作者描述屆時不只人人都能擁有機器人,就像今日人人有智慧手機一樣,現代化的科技更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創造我們難以想像的新世界。美國矽谷的未來學科技專家們,包括 Google 的工程總監 Ray Kurzweil ,都認同當前的一些前瞻預測,特別是像機器人、人工智慧 (AI) 、生物科技、奈米科技、3D列印等將有顯著進展改變人類世界。可想而知,我們正生活在和我們父母及祖父母完全不同的世界,而未來我們的子孫,更將會面臨一切都可能翻轉的巨變大時代。目前國內大學的教學、制度,仍是因應第三次工業革命以來,技術及知識密集及工業製造之需求而發展的,如何能培育面對未來時代需要的下一代?全世界正以跳躍式指數驚人的成長,我們必須靠教育自立自強,因此臺灣的高等教育系統也亟需大幅翻轉,以創造學生的新價值,維持國家競爭力。
回顧歷史,臺灣的高等教育自從1996年起,當時的教育部長大力提倡高教第二國道,無限制的讓高職升格專校、又讓專校升格科大,開啟臺灣高教無節制擴張的噩夢至今,全臺大學逼近一百七十所,密度創全球第一。過於快速的校數擴張,師資根本來不及升級,造成教學現場品質堪慮,教育部只好於2000年左右,開始導入大學評鑑以便控管品質,然而齊一化的評鑑指標,又將本應各自發展特色的大學高等教育,辦成教育部大學。並由於過多學校分散高教資源,削弱臺灣各大學之全球競爭力,教育部於2005年起再起爐灶,推動「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全力拉拔學術研究力道,希望集中資源以研究提升臺灣產業及國際競爭力。然而,在這一切佈局中,完全忽視或輕忽少子女化浪潮的來襲、以及產業往創新經濟升級的趨勢,使得高等教育現場險象環生。偏偏可能有不少政策錯誤,絕大多數源自教育部的失策,也許是心虛,導致近年來教育部面對各類教育關切的壓力,往往只有屈服,因此教育政策左支右絀,幾乎喪失了辦教育該有的理想性。
對比於1994年前,臺灣現有的大學生人數是二十年前的兩倍之多,但是,我們的人才競爭力、產業創新力,有二十年前的兩倍嗎?難怪嚴長壽先生在近年來出版的幾本書中:《教育應該不一樣》、《在世界地圖上找到自己》,不斷對「教育一定要改變」發出呼籲,郭位校長也著書提問《高等教育怎麼辦》,戴伯芬教授等人更是悲觀的寫出《高教崩壞》的警示。綜觀這段臺灣高教的歷程,可以發現從招生、教師升等、評鑑、教學、邁向頂尖、典範、技職再造等等,許多因素已糾結在一起。
第 三次工業革命 特色 在 新唐人亞太電視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3D列印的極限挑戰】太強~什麼都可列印"製作"出來?!
◕‿◕ 好資訊,歡迎分享給朋友喔~ ◕‿◕
新唐人粉絲頁,按"讚"加入 https://www.facebook.com/ap.ntdtv
【新唐人亞太台2013年4月27日訊】科技的演進,已經大大的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接下來的新聞專題,我們要來帶您瞭解,被稱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3D列印。這項可以進行實體列印的技術,最獨特的地方就在於,甚麼都可以印得出來,小到零件、大到可以列印出一棟房子,甚至是人體的器官,究竟這場革命,會掀起什麼樣的產業位移?又面臨什麼樣的極限和挑戰,這集新聞最聚焦,帶您深入了解這個正在台灣發酵的新產業。
global 16x9節目片段:「從吉他到賽車,甚至是你未出生小孩的模樣,人們藉由高科技的整合,與3D列印而找到新的使用者。」
不用懷疑,這些都是印出來的,只要有3D的設計圖檔,一台電腦,加上一台3D列表機,就能印出實體。這項3D列印的創新技術,也被經濟學人雜誌形容,掀起了第三次的工業革命。
科技公司總經理 鄧盛銘:「半個小時之內,我就可以做好這一個,我馬上就可以做所謂的編修,再重新做,那相對這個成本就差更多,像單獨這一個成本,只需要幾塊錢。」
噴頭隨著設計輪廓,慢慢堆疊出立體的塑料,別於平面式的列印,獨一無二的手機殼,不到30分鐘就打樣完成,類似的大小,以往動輒上萬的開模費用,透過3D列印,縮短製作流程,降低成本。
台灣設計師謝榮雅:「在過去以往的量產技術裡面,常常設計師會遇到一些的,狀況會是這些模具廠告訴你,這個我沒辦法開模,這個我沒辦法量產,因為模具有模具量產的限制,量產有量產的工法供端它的這個條件的因素,但是3D列印似乎沒這個問題了,沒有這個模具所謂脫模的問題,因為它幾乎能夠畫的出來,就能夠被生產,都能夠被列印出來,因為它打破模具的一些條件的限制。」
3D列印,最近在台灣引發熱烈討論。其實,早在30年前,1980年,歐美就興起3D列印的產業,廠商除了販售機器,也提供設計師銷售平台,串聯網路社群,打響品牌,贏得商機。
美國研究機構也預估,2016年3D列印相關產品與服務銷售,將上看31億美元。不用耗費開模成本,減少庫存壓力,3D列印的特色,讓站穩全球第七大金屬模具的台灣,躍躍欲試。
台灣設計師 謝榮雅:「在這一塊3D列印的技術裡面,台灣的設計師或是台灣的產業,究竟要定位在甚麼樣的一個位置,所以現在我們才是,才開始思考,會比較晚一點,那我也有點擔心,那它的起步比較晚,那會造成某些的這個,市場面我們並沒有即時找到,它可能的商業模式。」
長期關注傳統產業、獲獎無數的台灣設計師謝榮雅,期望台灣在這波3D列印產業中,找到立基點。
那麼,3D列印跟傳統模具,究竟差別在哪,多年投入研究材料的台創設計中心研究員柯敏弘,指出關鍵。
台創設計中心研究員柯敏弘:「它其實是用一片,可是你仔細看,它的每一片跟每一片,它是完全連在一起的,那在一般傳統的精工製造裡面,不可能做這樣的事情,所以3D列印它讓設計師可以做的叫,一體成型。對於製造端來說,真的是一個非常具大的革命,因為幾乎,它可以把所有東西是一體成型的,在機器裡面,在他的設計圖稿裡面就完成了。」
從設計,到成型,3D列印不僅給文創產業帶來新的思維,也為生醫產業注入新的思考模式,像是打造義臉、修復車禍破損的頭蓋骨,甚至列印出,人體器官。
台創設計中心研究員柯敏弘:「比如說他要做某一些布建,醫生去幫他做訂做,那他的某一些數據,必定會留在醫療的紀錄裡面,可是當這些醫療紀錄,它沒有辦法保存的很好的時候,其實就是一個智慧財產權上面非常,非常要去注意的,因為萬一你的醫療數據洩漏出去,其實你的很多身體數據,很容易在另外一端設計出來。」
18世紀,第一次工業革命,伴隨蒸汽機的發明和改進,將人力轉向機械化也開啟大規模生產的時代;為了提升製造效率,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進行生產線的專業化分工,電力的應用取代了蒸汽機;21世紀,誕生在數位化時代的3D列印,是否真能帶動,第三次的工業革命。
台灣設計師 謝榮雅:「我不這麼看它有這麼厲害的影響,原因是其實這樣的一個技術,它也不會顛覆掉既有的,這個生產的流程,跟這個形式,生產的形式,並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台創設計中心研究員柯敏弘:「它在機器裡面,直接把它列印出來之後,比如說他只要會簡單的,比如說他只要會車床或是精工,那是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那代表武器就無所不在了,所以我認為這樣子的一個技術,它將來在所有智慧財產,還有在所有領域的管制上面,它面臨的一定是一個,我們接下來認為它是一個挑戰。」
新唐人,不受任何政黨、財團影響的-國際獨立電視媒體,是您誠信正直的好朋友!華爾街日報:" 新唐人比北京早三週公布sars疫情!"
◕‿◕ 好資訊,歡迎分享給朋友喔~ ◕‿◕
✿ 新唐人電視台,按"讚"加入 https://www.facebook.com/ap.ntdtv
✿ 更好畫質-隨選點播 / 線上直播:
新唐人亞太分台 http://ap.ntdtv.com/
新唐人亞太台 youtube 頻道:http://www.youtube.com/user/NTDAPTV/
新唐人紐約總台 http://www.ntdtv.com/
第 三次工業革命 特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決戰熱蘭遮:中國首次擊敗西方的關鍵戰役」新書介紹
專訪企劃:林進韋
本書特色:
這場戰役,改寫了台灣百年的命運
開創中西軍事史的新領域,史景遷高徒歐陽泰,以嚴謹的考據、活潑的論述,揭開近代史上第一場中國戰勝西方的故事。
一六六一年,鄭成功復明事業受挫,從南京撤退回廈門,準備攻打台灣。他寫信給駐台的荷屬東印度公司長官揆一,表明希望收回父親鄭芝龍「租借」給東印度公司的土地。時值東印度公司統治台灣三十餘年,台灣成為荷蘭海外最大殖民地,作為台灣長官的揆一當然不願拱手相讓。雙方衝突一觸及發,展開長達一年的台荷之戰。
當時,荷蘭在與英國的競爭中勝出,並擊敗西班牙與葡萄牙,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
然而受過嚴格軍事訓練、架駛技術優良、船艦配備大砲的荷蘭精兵,卻輸給他們眼中由海盜與海商組成的鄭軍。原因究竟為何?
聲名鵲起的漢學家歐陽泰,在挑戰全球史領域的重大議題:「為何西方主宰了近代世界的形成?而非中國?」之中,發現了鄭成功與荷蘭東印度公司之戰的重要性。歐陽泰以此戰為主軸,詳細地描述了這場十七世紀中最具世界史意義的戰爭細節,以及台荷雙方在軍事科技及戰略的差異,如何讓鄭成功翻轉本來可能失敗的結局。
透過這場影響東西未來百年布局之戰,我們得以一窺火藥科技發展的堂奧,以及科技對戰爭成王敗寇之影響,並打破過往「十五世紀後西方突飛猛進」之推論,驗證了十七世紀中西實力尚在勢均力敵的年代。
本書融合歐洲軍事卓越主義與歷史修正主義學派的優點,為軍事史研究中的傑作。更難能可貴的是,歐陽泰挖掘大量的文獻,化繁為簡,還原台荷大戰的現場,使讀者彷彿身臨其境,鳥瞰全局。是研究台灣史的學者及一般大眾不可錯過的精彩作品。
作者介紹:歐陽泰 Tonio Andrade
西方漢學界的著名學者,近十年最重要的全球史學者之一。耶魯大學歷史學博士,師承西方漢學巨擘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十六到十七世紀歐洲史專家帕克(Geoffrey Parker)。曾任埃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東亞系系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殖民主義比較研究及中國史與全球史。著有《福爾摩沙如何變成臺灣府?》(How Taiwan Became Chinese)、《決戰熱蘭遮》(Lost Colony)等。
新書《火藥時代》寫作時間原本在《決戰熱蘭遮》之前,以「西方為何能取得現代世界的主導權?中國為何衰落?」為題,探討東西方在軍事發展上的分野與西方為何能產生軍事優勢。描述鄭成功與荷蘭東印度公司之戰的《決戰熱蘭遮》,提供了十七世紀歐洲經歷軍事革命時,雙方實力尚在均勢的最佳證明。《火藥時代》則給予更寬廣的視野,把此問題延伸到「為何西方的軍事優勢產生於工業革命之後?」透過論述西元九一○年至一九○○年東西兩方的軍事科技演變,解答歐洲能撼動近代世界版圖的原因。
第 三次工業革命 特色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陽江十八子集團Yangjiang Shibazi Group在1983年由李良輝先生創立一家多元刀具公司,有中國刀王之稱。業務除了經營煉鋼外,還包括餐飲、貿易、物流、零售、工業製造等行業,而總部位於中國廣東省陽江市陽東縣那霍工業區1號。該公司品牌為「十八刀子」等多元化刀具。從手工生產碳鋼菜刀發展到現代化、機械化規模,生產規格上千種的刀具產品,集科研煉鋼、產、銷、旅遊配套服務一條龍全方位經營的綜合大型品牌企業,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及日、美、加、韓、東南亞、港澳臺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內陽江十八子佔據62%的刀具市場,被譽為中國第一刀。公司主打產品十八子作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被國家商務部列為重點培育和發展出口名牌。在引進先進設備和技術創新,經歷了五次技術革命,奠定了陽江十八子集團有限公司這“中國菜刀中心”的龍頭地位。創業歷史:
1983年創建初期附屬於當時集體小廠“朝陽工藝刀剪廠”,是一個占地面積不足200平方米,只有8名生產人員,資金不足2萬元,以生產碳鋼菜刀為主的小作坊。
1988年徹底脫離掛靠集體小廠,成立 “江城向陽家用刀具廠”正式成為私有性質的企業,擁有工業用地面積達2000平方米,生產人員50多人,當年創產銷值達50多萬元。
1997年成立現代公司機制的“陽江十八子廚業有限公司”,迎來了企業的迅速發展,員工增加到200多人,年產銷值達到200多萬元。
2002年集團企業全方位開發,企業飛速發展,成立了“陽江十八子集團有限公司”。屬下擁有6家子公司(十八子刀剪製品有限公司、十八子廚業有限公司、十八子 工貿實業有限公司、十八子飲食娛樂服務有限公司、十八子材料供應有限公司、十八子精密特鋼有限公司、十八子華翔真空設備有限公司,擁有國內、國外、自製機械設備800多台(套),工業用地及配套設施用地超過25萬平方米,員工超過1500人,年銷售值超過億元大關。
集團公司發展過程中,經歷了五大技術革命,奠定了陽江十八子集團有限公司為“中國菜刀中心”的龍頭地位。
第一次技術革命是1993年首次將傳統焊接刀具改進為連體直出刀具,引發中國刀具第一次革命。
第二次技術革命是1995年參考當時日本、西德刀具的特點,開發創新外觀品種多樣化的符合中國實際的日式多功能家用廚刀,引領刀具市場由單一產品拓展為多類型綜合刀具市場。
第三次技術革命是套裝刀具的開發推廣,借鑒國外經驗,設計推出了傾注“人性化”理念、富有中國特色的通透式套裝刀具系列產品。
第四次技術革命是將軍工材料七鉻十七鉬(7Cr17Mo)及高級國際流行材料不銹鋼複合鋼轉換為民用製造刀具。
第五次技術革命是建設特種合金鋼廠,瞄準國際高級刀具市場,煉鋼、制刀、技術一體化。
第 三次工業革命 特色 在 真電玩宅速配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由Ready At Dawn和Santa Monica工作室合作開發的PS4新作《秩序:1886》在E3展上首次公開遊戲預告囉!本作的時空背景設定在1886年的倫敦,製作團隊特別使用工業革命後的各種元素,讓遊戲內的人物與武器更具特色,系統採用TPS第三人稱的遊玩方式,從預告中看的出來,遊戲似乎能以多人團隊合作的方式進行,而玩家們現在看到的遊戲畫面,都是由繪圖引擎運算出來的,並非另外製作的CG動畫,超高水準的表現值得大家癡癡的等待啊!這次玩家們將要挑戰持續戰鬥了將近100年的神祕敵人,到底是怪物還是變種人類,就要等到更多的情報公開之後才知道囉。
(C) SCEA
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Gamedbfans
休閒平台:http://myfun.gamedb.com.tw
最hot攻略:http://www.gamedb.com.tw/
第 三次工業革命 特色 在 第三次工業革命 的相關結果
第三次工業革命 也叫數位化革命,是指以數字化、人工智慧化製造與新型材料的應用為標誌的工業革命,它直接的表現是工業機器人代替流水線工人,從而引起生產方式的根本 ... ... <看更多>
第 三次工業革命 特色 在 世界歷史上三次工業革命和時間 - 每日頭條 的相關結果
2017年5月1日 —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指18世紀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這不僅是一次技術改革,更是一場 ... ... <看更多>
第 三次工業革命 特色 在 第三次工業革命-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第 三次科技革命又名第三次工業革命、資訊科技革命 :1 、數位革命 :1 、資訊革命、科技革命,二戰後,自動化的電腦提升了生產力,核技術提供了超過石油的發電效率。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