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通知:【啥咪!藻礁鯊魚出沒?】
#國際瀕危紅肉ㄚ髻鯊幼鯊出現在大潭藻礁
#藻礁生態研究成果記者會
時間:7月2日(星期一)上午9:30
地點:文化大學推廣部 忠孝館 801室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忠孝東路ㄧ段 41號
(新聞聯絡人 陳昭倫)
說明:
#啥咪?#大潭藻礁鯊魚出沒?還是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瀕危」(Endangered)的紅肉ㄚ髻鮫(Sphyrna lewini)的幼魚!而且不只ㄚ髻鮫,還有黑邊鰭真鯊(Carcharhinus limbatus)跟龍紋鯊(Rhinobatos hynnicephalus)也在大潭藻礁附近海域被發現。
桃園大潭藻礁由於面臨台灣中油觀塘工業區(港)和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開發案的威脅,受到公民團體長期的關注,並四處奔走陳情,希望中油能夠放棄開發,將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移往台北港。而去年6月8日世界海洋日在大潭藻礁G1與G2區發現ㄧ級保育類的柴山多杯孔珊瑚之後,整體大潭藻礁缺乏基礎生態與生物多樣性資料的窘境才逐漸浮現檯面,也因此造成在支持中油開發的學者和公民團之間對於大潭藻礁生態好不好與生物多樣性高不高爭議不休。
有鑑於此,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與國內相關大學相關生態與社會科學學者組成研究團隊,接受農委會林務局的委託與中研院經費的挹注,從2018年3月起進行10個月大潭藻礁生態、生物多樣性、水環境與社會經濟方面相關的研究。截至目前為止,所有的資料皆指向大潭藻礁的G1與G2區是目前桃園沿岸藻礁生態最為完整,生物多樣性最好的區塊。而接續之前已在大潭藻礁發現的裸胸鯙等大型魚類族群之外,此次由研究團隊發現的紅肉丫髻鮫的幼鯊與黑邊鰭真鯊,不僅提供建構完整藻礁生態系最高消費者的科學資料,更顯示大潭藻礁所蘊藏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很可能是這些幼鯊重要的孵育場,凸顯大潭藻礁對於台灣海洋生態與漁業資源保育的重要性。
本次記者會將邀請中研院、東海大學與台北大學參與此次研究計畫的學者現身說法,分享桃園大潭藻礁最新的研究成果。
#記者會將提供大潭藻礁生態、#紅肉丫髻鮫等相關照片和原版影片,竭誠歡迎媒體朋友蒞臨採訪。
辦理單位: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附:記者會流程
9:30 司儀開場 陳昭倫 說明記者會主旨
9:32 主持人 湯森林 研究員(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副主任)
9:35 溫國彰(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 助理教授)
9:40 陳湘繁(國立台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助理教授)
9:45 林惠真(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 特聘教授)
9:50 陳昭倫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研究員)
9:55 記者提問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