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an Gosling 曾數度公開表示,Saoirse Ronan 非常特別,她是一個天才,是一顆鑽石,是一個大師級的演員,甚至可以說是梅莉史翠普的另一個化身。今天才滿 26 歲的她曾擦肩而過露娜羅古德以及緋紅女巫兩個重要角色,卻已經參與演出五部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的作品,並同時三次提名最佳女主角、一次最佳女配角,至今寫下如此驚人的紀錄,Ryan Gosling 的盛讚當之無愧,Saoirse Ronan 也是我個人最喜歡也最看好的新生代女演員。
「那不是工作,比較像是一種熱忱,可以從中得到許多樂趣,也在一天結束之時讓你感到滿足,你覺得你真正做了一些有益的事,真正完成某些目標。演戲就是那種你無從透過言語描述的事物,就像是,你為何會愛你的父母?你就是愛,找不到理由。」
《贖罪》、《愛在他鄉》、《淑女鳥》和《她們》四部皆為人生愛片之一,那一雙空靈的雙眸演什麼像什麼,無論是古典氣質的愛爾蘭女孩,中二衝動的美國女孩,甚至走出《小婦人》書裡的兩種喬馬區,從男孩子氣漸漸變得沉穩優雅,判若兩人的詮釋更顯奪目,每一個角色都像是平行時空獨立存在的個體,卻又重疊出各種面向的 Saoirse Ronan,她演活了無數女孩們內心曾經掙扎、衝突過的不同階段的模樣,似乎成為我們這個世代試圖表達難以言說的矛盾情感的另一個出口。
「有一天太陽會升起,你會發現你的人生就在這裡。」
《愛在他鄉 Brooklyn Movie》是觀影時流下最多淚水的一部,一個離鄉背井的女孩隻身前往紐約,深刻的無助、失落從她的肢體語言傾瀉而出,過去理所當然的一切成為巨大的孤獨感,直到遇見了真正屬於自己的歸屬感和生活重心。後來母親一句:「他人好嗎?」情緒頓時潰堤,我們也曾分不清何者是「回」、何者是「去」,有切不斷的根,也有不得不遠走的理由,看似熟悉的愛爾蘭早已不是記憶裡的家鄉,而遠在另一端的紐約,卻有她一步一腳印靠著己身力量走出來的人生,以及心安理得的生活。
「萬一這就是最好版本的我了呢?」
《淑女鳥 Lady Bird》只見一個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青春期少女,磕磕碰碰摸索自我定位那一段笑淚交織的過程,不喜歡父母給自己取的名字,隱瞞自己不體面的家境,深怕洩露自己的普通與庸俗,嘴邊成天掛著對成長之地的不滿。固執的媽媽生出一個固執的女兒,一個固執的不肯軟化,一個固執的不肯妥協,母親寫了又揉、丟了又寫的親筆信最終沒能親手拿給她,是爸爸偷偷塞進行李箱希望她能理解媽媽的拙於表達。車子暫停在出境大廳時,母親一張臉裝的堅強冷漠,實則不敢看著孩子一步步遠離,深怕整理好的情緒會失去控制,畏懼眼眶裡的淚水會不聽使喚,在痛哭失聲的長鏡頭之中,在不捨與後悔的淚水之間,我們看見了為人父母永遠放心不下的愛和掙扎。
總是這樣,繞了一大圈才發覺現實與想像的落差,花了很多時間才領悟朋友依舊老的好,尷尬分手後也不見得無法再次真誠擁抱,嘗遍酸甜苦辣才明白平淡的可貴,離家了之後才懂得家鄉的熟悉親切無可取代,經過各種冷暖才體會天底下再也找不到父母這種不求回報的愛。以媽媽開車載著女兒開始,最後則是象徵能夠獨當一面的自個駕車作結,穿插的過去與未來象徵今昔的成長,繞著曾經巴不得擺脫的家鄉盡纜美麗暮色,即將展翅、準備離巢的鳥兒心境頓時蛻變,她讀懂了目前為止的人生,有幸擁有一個完整的家庭、盡心的父母、交心的摯友,還有一點也不酷而且音樂品味又普通的自己,不是眾所矚目的焦點也找到平凡樸實的美好青春,即使住在鐵道錯誤的一端卻充滿了獨一無二的成長記憶。
過去叛逆的 Lady Bird 可以隨時消失,而沒有了爸媽給的 Christine,沒有了 Sacramento,自己誰都不是。
「女人有自主思考力,有靈魂,也有感情;女人有野心,有天賦,也有美貌。我厭倦聽到大家說,愛情就是女人的全部。..... 可是,我真的好寂寞。」.
《她們 Little Women Movie》或許就是最愛了,喬總是嚷嚷著要成為一位偉大的作家,願能自立更生,願能養活家人,卻為了報酬盡寫些連署名都沒有勇氣的空洞文章,曾以為可以永遠灑脫的她一度陷入迷惘,一度對忠言逆耳的朋友惱怒,一度擱筆放棄初衷,卻於陪伴貝絲最後一段路的過程裡尋回創作的動力。
Saoirse Ronan 演繹一個女孩無比豐富的堅強、剛烈、可愛、脆弱、溫柔、孤獨、不服輸的過去時與現在時,「為某人而寫」,「為某人而寫」,成為所愛之人堅強的理由,那一瞬間紅了眼眶,只見幾名女性的身影緩緩在時空中交錯,在瞳孔上重疊, 我們為何提筆,我們想說什麼,我們和誰對話,我們生命的依歸在哪,我們未來的期許又在哪?目光用不著放的太遠,努力展翅的原因或許近在眼前,當足以為某人而寫的時候,才有能力書寫自己的人生故事。
現在只想在那似曾相識的女孩身上多停留片刻,有布魯克林,有沙加緬度,有麻州小鎮,有無數個逝去的懵懂歲月,謝謝為我們道出這些故事,即使才 26 個年頭,已無比感激這世界能有妳的存在,很想說聲,生日快樂。
美國女孩 普 級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從今年的書單,特別選評10本好書推薦給你!你在2019年讀過最喜歡的書是哪一本呢?迎接2020年想先讀哪一本呢?
🔗圖文好讀:https://readingoutpost.com/2019-favorite-books/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距離去年分享2018年最喜歡的10本書之後,剛好時隔一年,回顧去年寫下的文字,現在讀來更有感觸「第一次動筆獻給這種主題寫的竟然是書。對於在而立之年以前,渾渾噩噩不太喜歡看書的我,2018年才培養出閱讀的習慣,有種脫胎換骨的感覺。」
2019年接續著這個信念,除了保持閱讀的習慣,也將所學所聞整理成實踐心得和簡單書評,先前分享的這篇心得〈養成這3個習慣,一年讀50本書和40篇書評〉也帶來很多意見回饋和熱烈迴響,算是達成了個人的里程碑。今年,閱讀帶給我的感受,是思想上的「煥然一新」。
以下是今年我閱讀過的59本書裡面,再挑選出10本特別喜歡的書,說明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以及我獲得了哪些思考上的改變。大部分書已經整理成閱讀筆記,底下會附上文章連結,推薦給同樣愛書的讀者朋友們(Google Sheet 書單)。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這本書對我最有幫助的概念,是如何建立「心智模型」(或心智框架)。作者的思考模式,並不是從單點突破,而是像網狀的脈絡,整合不同學科和領域的知識,對於一件事情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和思考。為了強調跨學科領域的重要性,這句話在書中大概被提過十次:「在手裡拿著鐵鎚的人眼中,世界就像一根釘子。」
作者還有一個思考模式讓我印象深刻,就是他總喜歡把事情反過來想。例如大部分人好奇的都是:成功的秘訣是什麼?作者想的卻是:失敗的秘訣是什麼?做哪些事情會導致失敗?又該怎麼避免?應用到投資理財上,就是要學習如何避免失敗的投資策略。
《高手思維》裡面的這句話,完美地詮釋這個思考模式:「檢驗一流智力的標準,就是看你能不能在頭腦中同時存在兩種相反的想法,還維持正常行事的能力。」我想毫無疑問地,作者就是那種擁有一流智力的人。
他也極力建議讀者,一定要透過「親自摸索」去搞清楚,而不是透過別人的轉述死記硬背,對那些思想的掌握才會比較牢固。更重要的是,這種樂趣永遠不會枯竭。對我自己而言,消化閱讀的內容後,寫下筆記跟整理成心得,有助於加深理解和強化記憶。
《一個人的獲利模式》
我讀完之後最大的震撼就是,我幾乎挑不出什麼缺點,對於裡面提到的觀念也非常認同。這本書的前身是《獲利時代》,讓我非常讚嘆的地方在於,只要使用很簡單的一張商業模式圖,把九個格子的特性和功能搞懂後,幾乎可以解構任何的商業模式。
這本書則接續這個概念,延伸應用到「個人」,對讀者對自己的內心做更深入的探討。書名乍看之下是在教你,怎麼樣打造自己的賺錢模式。但是更廣義的來說,它真正的功用在於,幫助你找到人生奮鬥的動機,轉換成有機會獲利的模式(無論是金錢或心靈的獲利)。
讀這本書就像在參加一場研習營,透過步驟的引導,我花了週末兩天時間,慢慢地做練習,每一頁都紮實的去做,最後得到滿意的結果。書中帶你從年幼時期開始回顧,一路檢視自己喜歡與擅長的活動,規劃數年後的生活樣貌,甚至定義自己的墓碑要被刻上什麼文字。
前頭說這本書挑不太出缺點,我認為關鍵在於,這本書由全球300多位專家, 在論壇上檢閱各章節初稿、提供案例及洞見。因此這本書是集眾人的智慧,反覆修正與迭代優化後,淬煉而成的工具書。推薦給任何對職場或人生有所迷茫的讀者。
《FBI談判協商術》
市場上很多關於「談判」或「說服」的書,大多在談怎麼建立關係、培養同理心、雙贏、傾聽,但是在這本書面前,顯得在玩扮家家酒。這本書特別的地方在於,作者本身是FBI人質綁架談判的首席專家,他賴以為生的工具就是跟綁匪談判,順利救出還會呼吸的人質。
這本書的情境跟日常生活買賣用到的談判,例如靠殺價圖個便宜是不一樣的情形。殺價你少殺個100元,想說還好吧,這次就這樣吧。人質談判可不一樣,你談失敗,就是一條人命,甚至好幾十條。所以作者在書裡面提到的觀念跟技巧,可說是集實戰經驗於大成,絕對沒有模糊地帶和妥協空間。
書裡面分成10個章節,每個章節作者都會用一個實際的談判故事,帶讀者去學習用哪一些技巧,採取哪些步驟。在部分章節裡面,作者也會分享他曾經失敗的悲慘案例,以及失敗之後,FBI重新學到些什麼,改善了什麼。
這本書傳達觀念,除了包含常見的同理心、真心傾聽、和建立信任感之外,讓我最有收穫的是:「你得懂的透過提問,來營造出對方擁有主導權的氛圍。畢竟,要讓對方自己說服自己,讓對方覺得你想要的解決方案,其實是對方自己的主意。」
《原子習慣》
這本書對我幫助最大的地方是,透過書中的步驟,一步步戒掉自己社群媒體成癮的壞習慣,建立持續寫作的習慣。作者在書裡面所教的方法,是經過他多年的實踐經驗,以及對習慣這件事情的廣泛研讀,我敢說對於大部分的習慣改變保證有效。
作者從「為什麼要養成好習慣」講起,到如何戒掉壞習慣、擁抱新習慣,全書以故事和方法交叉描述,可以視為一本改變習慣的完全指南,手把手帶你建立任何習慣。作者引用了許多軼聞趣事,搭配對應的步驟和方法,讓人讀來不失趣味又能學到東西。
我最喜歡書中的一段話是:「決定你成功或失敗的,不是你的目標,而是你的系統。」這裡指的系統就是每天最微不足道的習慣,經年累月下來,決定了你離目標的遠近。正所謂,建立習慣的過程,就是成為自己的過程。
但是,成為理想的自己並不如想像中簡單,當我們猶豫著是否能堅持習慣的時候,就是每天內心最激烈的戰鬥。「改變一切的不是重大行動,而是每天生活中最微小的事情。」對於想要在新的一年改頭換面的讀者,這本書是絕佳的良伴。
《子彈思考整理術》
今年讀過的書裡面,對我帶來最大改變的,莫過於這本書了。其實寫「日記」這件事情,說不定很多人在做了,但是對我而言是滿高的門檻,且不曾認真看待過。但是「子彈筆記」這個方法,大幅降低了門檻,同時提高了樂趣,還成了一種在網路上熱絡的分享活動。
怎麼說呢?子彈筆記融合了目標擬定、任務規劃、定期規律省思,集各種必備的工具於一身,完全體現了「追蹤過去,釐清現在,設計未來」的效果。要不是我自己在感情與工作上遇到挫折,恐怕也不會這麼幸運遇去找到這本書,而且認真去實踐它。
回想當初,在網路上隨意讀到某一句話的時候,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那句話是這麼說的:「我們太害怕去承諾、不曾花時間去定義自己真正想要的。我們拖延了自己的夢想。」現在藉由子彈筆記,掌握有意識、有目標的生活方式,這句話讓我對自己不再那麼慚愧了。
終於到了年底,我也開始把舊的內容跟目標,轉移到另一本新的筆記,在有形與無形之間,我感受到:「新的人生篇章就要開始了。」還有什麼比隨身攜帶一本筆記本更酷的事?
《主管這樣帶人就對了》
這本書是兩位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軍官寫的,講述領導人最重要的特質是擁有「絕對責任感」,背景故事情節則圍繞在伊拉克戰爭。這本書的架構非常簡明,10個章節各由戰爭故事、領導理論、企業案例組合而成,你會從每個章節學到一個重要觀念。
我自己開始當主管後,深深體會到責任感的重要性。例如,在某一些老闆的身上,你會看到那種有肩膀、有擔當的樣子,這種人總會讓人死心塌地的追隨,奉獻自我且發揮最大的潛力,不會怕自己做了什麼錯誤而被當成代罪羔羊。但有些老闆就沒有這種責任感,當你出了什麼小差錯,絕對第一個把你推出去送死。
另外,我從書中學到一個很重要的心態,當一個主管,一定要把上級的命令「消化吸收成自己的東西」,絕對不要上面說什麼,你就直接當傳聲筒對下面傳話。人只有在懂得為何戰的時候,才會願意發揮自己最大的潛力,以及保持最佳的動機。為了達成目標,會採取各種不同的手段,有時甚至充滿創意。
面對下屬,書中也給我一個重要的啟發,那就是懂得「虛心受教」。遇到比你專業的同事或下屬,虛心跟他請教,不要裝懂,或者擺官架子,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你在玩哪一招。當一個軍官跟小兵問:「你怎麼做的?可以說明一下原理嗎?我不太懂,你可以教大家嗎?」他得到的只會是尊敬。
《安靜,就是力量》
這本書帶給我許多心靈上的力量,尤其原本就身為內向者的我,對自己以前不是這麼愛發言,稍微有點害羞,一直是成長與求學過程中的難題。總是會有聲音告訴你,你要外向一點,你要活潑一點,你要跟大家打成一片。最後就變成了,戴上一張社交的面具,擠出歡笑,去參與人群,去假裝樂在其中。
讀這本書以前,總會在夜深人靜時,覺得自己好像有點虛假,或者太過客套的自我質疑。讀了這本書之後,看到作者訪談各式各樣的內向人士,聽他們內心的想法與經驗,我才漸漸地感到有點釋懷。原來,「內向不是什麼需要被治療的東西」。內向者有它適合的舞台,也有可以發光發熱的地方。
若應用到職場,其實外向特質在某些情境仍占有優勢。作者鼓勵內向者嘗試一些舒適圈外的外向活動,例如講課教學、公開演講、主持會議討論。為了達成一些目標,仍值得鼓起勇氣跨出這一步去發揮全力,直到精疲力竭後再縮回安靜的地方,靜下心來享受自己的獨處時間。
最後,我很喜歡書中對於內、外向的這段描述:「人的性格並不是非黑即白,內外向反而更像光譜兩端之間,我們會因為不同時刻外在環境和內心想法的差異,而動態地座落在光譜中的區間。」最棒的時刻,或許就在於培養出能力,去決定當下的自己是光譜上的哪個顏色吧。
《為一般人而戰》
本書的作者是個特別的人物,他是美國史上第一位參選總統的華裔候選人,也是一位成功的連續創業家。但他感受到強烈的不安,知道自己活在玻璃泡泡般的菁英階層中,同溫層之厚讓他難以看到世界正在起火燃燒。他對自己拋出兩個問題「美國究竟發生什麼事?」和「為什麼我會成為這樣的一個工具?」
這本書會告訴你他為什麼要出來選,以及他在美國的大小城市之間奔波,實地見到、親身體驗到的真實情形。作者非但不會告訴你世界正在變好,反而點出了很多問題,用很紮實的數據去證明,美國社會的崩壞正在發生,而且絲毫沒有減緩的跡象。
他從實際社會科技的發展狀況看到,自動化大量地取代人力,幾乎是不可回頭的趨勢。人工智慧將掀起的革命,也會顛覆藍領甚至白領階級的許多工作機會,但這些工作正在大舉消失。還有個有趣觀點,並不是每個工作都很適合人類,有些完全規律化、一成不變的工作,根本不符合人性,更不用說提供人生意義。
他的解決方案,是全民基本所得、機器人税…等,也列舉出執行的方針,期望改善這個社會的基本體質。無論你是否支持他最後的政見,都非常推薦讀這本書,看他爬到山頂看到了什麼景象,也看他文字間流露出的人性關懷,這是機器人和人工智慧不會提供給我們的。
《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
這是個乍看之下,非常令人匪夷所思的真人真事:一個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的美國女孩,透過自學而成為劍橋大學歷史博士。發生在作者身上的事情,讓我感到不可思議,怎麼會出了車禍,嚴重燒燙傷,甚至都頭破血流了,父母還堅持不讓自己的家人到醫院接受治療。
作者在原生家庭成長,受到父親不斷地壓抑、貶低、以及喜怒無常的對待,母親想挺身而出但總缺乏最後一絲勇氣,還有會對她施虐的哥哥。她多年來的奮鬥,為的就是要認識世界的道理,去體驗真實的生活,架構出自己的思想和價值觀。
從小到大,作者被原生家庭束縛著,沒辦法活出自己最真實,最有好奇心,想探索這個世界的模樣。我很喜歡作者突破繭縛後,體悟到的事情:「不要用別人描述自己的話語,來定自己的人生,而是自己去決定生活的意義,掌握人生的最高話語權。」
讀這本書的時候,就很像進到了一個嚴重扭曲的世界。在這個邊緣世界,從作者的視角體驗她遭遇的一切,去品嘗她的心路歷程,如何承受這麼艱難的心理壓力之下,還能鼓起勇氣探索自我,達到她所謂的蛻變、虛假、背叛。或許,應該稱之為「教育」。
《以母之名》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當紅脫口秀主持人,他是出生於南非的混血兒,但在種族隔離政策下,不同階級的父母生下他的行為,被判定一出生就有罪。他把種族隔離政策,對自己與親人們造成的傷害,描述地極其深刻,讓讀者身歷其境去感受他度過的荒謬生活。
另外讓我感到很衝突的地方在於,儘管生長背景是這麼樣的困苦、挑戰、充滿歧視與偏見,但是透過他幽默自嘲的口吻中,我們卻能像個局外人一樣,用輕鬆有趣的態度,去認識這個對我們來說非常陌生的世界。
書中有一段話讓我印象非常的深刻:「我們總是要別人去作夢,但你只能夢到你可以想像的事情。你從哪裡出生,夢想大小你會因此受限。」我們很可能在狹隘的視野下,就妄想著定出偉大的目標與崇高的理想。
我可以確定的是,在閱讀的這條路上,會吸取許多經驗和知識的養分,不斷地認識以前不曾見過的光景、不曾想像過的世界、不曾在乎的事情。不要讓自己現在的眼界,成為了思想的無形枷鎖而不自覺。最後,推薦這個笑中帶淚的故事,相信你會從作者的詼諧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溫暖視界。
-
分享完我最喜歡的書了!你今年讀過的書最喜歡哪本呢?
美國女孩 普 級 在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知道很多人都看過一段視頻,那是美國的一名女孩Lauren Singer親身實驗的零廢棄生活,我在荒野夢二書店的粉絲頁曾經分享過,反應非常好。你知道嗎?她四年來製造的垃圾量,只用一個空的玻璃罐就可以裝得完,就好像是超市的康寶果醬大小,簡直不可思議。
我們當前的社會,人們對於很多事有著說不出的無力感,是這種無能為力的沮喪感,讓我們在某些事物上停滯不前,抱怨是很容易的,匿名去指責別人,或把過錯推到我們所期待的某個政治人物身上,或是觀賞那些可以肆無忌憚批判他人的談話性節目,好抒發自己內在的壓力和不滿,這些都很容易做得到,或許有的人每天都在做,已經習以為常,不覺得這有什麼奇怪,但這些動作,可以帶領我們去到更好的地方嗎?讓這個社會獲得更多公平與正義嗎?
有些人選擇用行動說不,比方說這個美國女孩,四年累積的垃圾量,竟然只有一個450毫升大小的玻璃罐容量而已,她做了什麼事可以獲得這樣的結果,令我非常好奇。她覺得人類因為大量消費所製造的垃圾嚴重破壞了我們的生活環境,她大學念的是環境科學,當她畢業以後,她想試試看,有沒有可能透過一個人的改變,去試著影響其他人也能意識到垃圾減量的重要性。
她開始隨身攜帶環保袋、不銹鋼容器,也盡量不買任何有包裝的產品,連衣服也改穿二手衣,為了做到垃圾減量,她開始學習利用有機的材料手作出自己生活上必須使用到的物品,這些材料用完可以直接回收再利用,或成為土壤的肥料,絕對不占據任何空間,也因此她自學製造了許多有機產品,包括有機的化妝品保養品,吃有機的食物,甚至發明了一些有機的商品,她把自己的實驗變成了一項事業。
我們都抱怨工作很忙,上班很累,家務事很多,沒有多餘的時間,可是往往空下來的時間也不知道要做什麼,所以我們又要努力去填補那些空下來不知道該做什麼的時間,我不曉得你的方法是什麼,當然工作那麼累,有空的話應該睡飽一點,或是假期絕不能浪費,應該去運動,應該去消費,或是應該拿來追劇,應該拿來學習,讓自己充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來打發時間,但是有另一群人並不怎麼想,他們希望自己改變一些事,進而改變一些人,用行動去影響別人。
所以我們通常有個模糊的共識,那就是如果這個社會或國家出了什麼問題,一定是某些人身上出了問題,我們都有好好誠實納稅,所以出問題的時候,要找應該負責的單位要求他們進行改善,或期待有個萬能政府替人民解決各種疑難雜症,這個想法並沒有錯,但有個思考的誤區是,政府不是萬能的,政府不是鋼鐵人,也不是伊隆馬斯克,不是比爾蓋茲,不是賈伯斯,不是貝佐斯,不是馬克祖克柏,不是華倫巴菲特,不是唐納德川普。
每次當我們把希望寄託在某些候選人身上的時候,就會迎來更大的失望,因為改變是政府的事,改變是某些人的責任,改變不是我的責任,我無力改變這個社會,這種想法已經深刻植入我們的潛意識,所以當我們對這個社會對政府感到失望的時候,我們也對自己感到失望,感到無能為力,感到厭世和憂鬱,甚至是憤怒。
一種積極正面的想法是人民應該去監督政府,監督那些代議士,包括民意代表,縣市議員,行政首長,立法委員,監督那些應該要好好做事的人,選舉是一種方式,另一種方法是參與式預算,參與式立法,參與式的公共議題討論與數位化的人民議會制度,未來的世界一定會朝向這些方向發展的,因為科技愈來愈進步,人民也有權去決定自己想要怎樣的政府,想要怎樣的社會制度。
作為個人的單位如何去影響其他人,如何影響社會的改變或創新,改造我們的環境,改造我們居住的城市,改變政府的立法政策,我們從香港將近四個月以來的一連串公民抗命的遊行運動,好像又看見了新的形態,那是一種從反抗政府極權,走向和理非運動,最後朝向武裝革命,要求政府正視人民訴求的震撼教育,香港問題突顯出更為巨大的問題,當政府不是人民想要的,那人民能夠為自己做什麼?
所以當香港問題不僅僅只是北京當局的燙手山芋,香港政府拒絕回應人民的訴求,讓警察和人民每天在街頭對峙,像是城市的遊擊戰(游擊戰一詞來自18世紀的西班牙語guerra(戰爭)的縮小詞guerrilla,意謂著小規模的戰爭)遊擊戰是非正規的戰爭,它的範圍是城市裡的大街小巷,利用城市裡的複雜地形和地下空間來進行有目的地作戰。具有高度的流動性、靈活性、主動性、進攻性和速決性,並能廣泛動員及融入群眾裡。
香港從九七回歸一直相信和理非運動可以改變政府的施政方向,過去或許是有用的,但如今這招已經行不通了,所以當香港政府沒有辦法正面回應人民的五大訴求,結果就是政府關起門來做自己的事,完全對於人民的聲音視而不見,最後演變成勇武派決心以激烈的手段,升級抗爭的力度,警察也從呼籲、制止到以武裝鎮壓,用暴力手段來解決城市的街頭衝突,原本設計用來維持城市秩序和保護人民的警察制度,因為動用了非法的方式,而失去了人民對警察最基本的尊重和信任,當然在長時間執勤的高壓力下,警察內部的群組也有了忍受已到極限,任何人任何事在過激的狀態下都有可能越了界。
村上春樹的名作《挪威的森林》發生在 1968 至 1969 日本東京發生大規模學生抗爭運動的學運年代,你可以從川本三郎的《我愛過的那個時代》這本書裡面找到作家的主觀描述,現在的香港社會就像是那個年代的東京,有很多社會的不公平和政府失能的狀態,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決心罷課,參與改變這個社會的行動,當然內部還有許多思想上的革命和分化的部分,這場名為東大紛爭的一連串抗爭行動,和政府的警察鎮壓部隊「機動隊警察」摃上了,發展成不可收拾的局面,即便那場抗爭早已在半世紀以前結束,但經歷過當年抗爭的青春世代在某個精神層面上,他們完全被影響,這些留下來的思想衝擊以各種小說戲劇動漫畫電影等形式,繼續在影響著新世代的年輕人。
在大友克洋的動畫作品《阿基拉》所描寫的第三新東京市,被核爆毀滅的東京原址,重新建構的近未來巨大都市,依然有著機動隊警察和進行遊擊戰的暴走族(有武裝力量的少年飆車族)在街頭巷尾繼續他們的戰爭,一種安那其式的理想主義正在燃燒,如果政府無法回應人民想要的生活,人民想要的民主政治,那麼就用我們的雙手和鮮血來創造新的政府新的世界,這樣的理念獲得愈來愈多人民的行動支持,這就是現在香港的現況,香港想要恢復以往的榮光,時代革命是年輕一代的想法,未來的香港希望是寄望在這些擁有新思想的青年身上。
過去的香港一直是殖民政府的狀態,人民始終難以為自己發聲,百年前割讓給大英帝國是如此,如今回歸中國的政治統轄也依然如此,香港青年意識到自己的命運不該只是如此,政府的無作為已經令人民沒有辦法好好生活下去的時候,新的革命思潮順應民意孕生,既然人民無法以正規的武器進行對抗,那麼就發展各式各樣的抗爭行動去動搖政府作出表態和改變吧,在高度的團結,無組織有動員的默契之下,香港青年發展出前所未有的城市抗爭模式,他們在互聯網的運作與快速動員之下,令人驚異的走出自己的路線。可以想見,香港模式可能為全球接下來各地的反極權抗爭運動提供相當寶貴的實戰經驗。
回到個人如何影響他人的話題,名為社群網紅(YouTuber、KOL)就是數位時代的全新範式,一個人做出的行為改變或創新實驗,會因為社群媒體快速擴散和複製的特性,去影響跨越種族、階級、語言、國境、性別的真實行為,一個真正的分眾時代來臨,發展快速又多元,好像全世界都在社群媒體裡爭相放著絢麗耀眼的煙火。相對地,媒體的滲透和控制也愈來愈猛烈,媒體的資訊戰一樣是跨越地區性的,一樣充滿了陰謀論和各種政治和商業的意圖,我們身處的環境就是這樣的生態,一個人要去影響他人,改變世界好像已經沒有想像的那麼難,但也沒有想像中容易,世界走向自由和封閉的分歧點,而你有權決定站在哪一邊?
能改變這個世界的只有你,也只有你能改變你自己,當世界沒有想像的那麼美好,起碼你可以從自身的改變,去影響你周邊的人,影響你的生活環境,接著世界也會跟著改變,如果你有想要改變的事物,那就用盡全力去做做看吧,用行動來證明你的想法是對的,用你的經驗去改變其他人的想法,這個世界是屬於那些真心想要改變世界的人。
衷心祝福世界和平
祝福香港時代革命運動
早日實現目標!
文 /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一天擁有25小時的人
20191001 AM 01:52 倫敦‧國王十字車站旅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