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認真對待你的年度計劃
又到了總結逝去的一年,規劃新一年的時候了。你的2018年年度計劃實現了多少,2019年的年度規劃又想做些什麼呢?
最近看到的一個段子:“ 2019年我的目標是:完成2018年那些本該在2017年完成的我在2016年就信誓旦旦要完成2015年制定的目標!”
希望你的年度計劃不會是這樣。好好規劃年度計劃,對人生會有意想不到的影響。
▍制定明確目標,知道為何活著
一種理想,就是一種力。一個明的人,一定是一個有理想、有追求、有上進心的人,一定有明確的奮鬥目標,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為什麼活著。
哈佛大學有一個著名的關於目標對人生影響的跟蹤調查,對象是一群智力、學歷、環境等條件都差不多的年輕人:其中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3%的人有清晰且長期的目標。
25年的跟蹤研究結果顯示,他們的生活狀況很有意思。占3%的人,25年來幾乎不曾改過人生目標,他們幾乎都成了社會各界的成功人士,如白手起家的老闆、行業精英等;占10%的人,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他們不斷達成短期目標,生活狀態穩步上升,如醫生、律師、工程師等;占60%的人,幾乎都生活在社會中下層,過著安穩但沒什麼成績的生活;至於那27%沒有目標的人群,他們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失業、抱怨是他們的生活常態。
目標對人生有巨大的導向性作用。你選取什麼樣的目標,制定什麼樣的計劃,就會有什麼樣的成就,有什麼樣的人生。設定一個好的目標,是人生一次心靈的旅行。我們最終出現在什麼地方不是偶然,而是我們內心的願望得以實現。
無論是工作、學習、家庭,如果你缺少目標,沒有計劃,你就會感覺缺少了前進的動力,沒有了目標,就像在茫茫大海中失去了方向,沒有方向,你怎麼努力怎麼付出?所以不是你不能成功,而是缺乏目標。
▍制定計劃的6個關鍵
•目標明確
有個人經過一個建築工地,問那裏的石匠們在幹什麼?三個石匠有三個不同的回答:第一個石匠回答:“我在做養家糊口的事,混口飯吃。第二個石匠回答:“我在做整個國家最出色的石匠工作。”第三個石匠回答:“我正在建造一座大教堂。”三個石匠的回答給出了三種不同的目標,世界上沒有懶惰的人,只有缺少明確目標的人。
• 目標可行
很多人在制定計劃時,通常壯志淩雲,給自己提出很多要求,但在執行時就發現有些是做不到的,大多數人會因此全盤放棄。我建議不妨挑一件可行但有難度的去做,尤其是第一次。人總是需要靠著一些小小正面的成就感,慢慢建立自信。
心理學家克裏斯•哈特說,大部分人設定的是達不到的目標,根本算不上年度計劃。像在年內結婚、中彩票等。這些不是決定,而是願望。因此,年度計劃的目標必須是可控的,實際的、現實的和積極的。成功的秘密在於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且放棄面面俱到。還有就是當你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時一切就豁然開朗了。
很多人最終沒有成功,並不是因為他們不夠努力,而是因為一開始的目標出了錯。一個恰當有效的目標,是指引自我心靈的明燈和助推劑。
• 計劃具體
制定一個目標時要儘量具體化、可衡量。例如,不要將目標訂為「多做善事」,這不夠具體,也無法衡量,可改為每個月到老人院做義工一次。如果你的年度計劃是在2019年戒煙的話,你必須說明在哪一個月完成。如果是減肥,你必須具體到減掉多少分量和要花多長時間。
加拿大卡爾登大學的心理學教授蒂莫西·皮曲爾認為:新年計劃是一種“文化拖延症”,是人們徹底改造自我的一種嘗試。人們制定計劃是為了激勵自我。但人們往往尚未準備好改變他們的習慣,特別是那些不良習慣;而這是年度計劃失敗率高的原因。
彼得赫爾曼教授及其同事已經鑒別出他們稱之為“虛假希望綜合症”的心理狀態;這意味著那些人的計劃極為不現實且與他們內心中對自我的看法不一致。這一原則反映了積極肯定的原則。當一個人對自己做出的積極肯定是自己都不能相信的那種時,那些肯定不僅無益,而且有害自尊。
哈特博士建議人們夢想可以宏大,但是計劃要具體。“寫下你的各項計劃,在每一項後面注明要實現該項計劃你需要完成的具體任務,還要加上詳細的時間安排。”
• 計劃慎做
我們常常選擇先去做緊急的事,例如明天就要考試,一定會花時間去準備,不必靠年度計劃來督促自己。但人生中有太多重要卻不緊急的事,年度計劃必須挑選對人生有影響力,或重要的事,例如健康、前途、累積學識、人際方面成長相關的計劃。
學好英文是個典型的例子,從人生學習的角度來說,學好英文很重要,但沒有急迫性。尤其離開校園後,如果不在外商,或是工作上用不到英文,就可能鬆懈,十分可惜。
•計劃要堅持
改變一個習慣大約需要三個星期,通常困難重重。往往人們失敗的原因就在於:不願堅持到底。他說,“你會經歷焦慮、迷惑、喪失動力以及懷疑自我。然而這些都是你取得進步的跡象。假如你堅持,你也許會實現自己的年度計劃。”
另外還提醒大家不要只想著果實,而忘了制定基本規劃:達到目標需要的那些活動。
• 計劃要結果導向,要總結
計劃要重視結果導向,而不只是過程。例如,1 個月減重1 公斤,而不只是每天早上不吃飯;或託福成績提升50分,而不只是每天花時間背單字。Time-based 有時間性,在某段時間內完成計劃。
要找到一個合適的目標,你需要首先反思自己過去一年的生活。可以列一份清單:“你是否完成了年初的計劃?較之一年前,你是否更健康、更快樂、或更成功?你是否更喜歡自己?如果答案是‘是’,你是走在正軌上。但是假如你感覺進退兩難,你需要問自己有哪些事情要改。歸根到底,重復同樣的事情如何能夠讓你進步呢?”對自己的計劃有一個總結。
▍個人分享
我分享一個擴展人際關係的年度計劃。多年前,我從中國調回美國微軟總部,為了拓展社交圈,我計劃多認識新朋友,雖不像Mark一天認識一位,但我規定自己每週和一個新朋友吃飯,或喝茶。
去哪兒找那麼多人吃飯啊?我教你我的秘密:每次和新朋友吃飯,談話中留意有沒有什麼他的朋友是你希望認識的,吃晚飯前務必請他再介紹一位朋友給你,增加你的社交圈。
其實人生有很多機運,不是靠著最要好朋友的“強”關係,而是維繫你的上百個“弱”關係; 如果能夠掌握更多人脈,也可以帶來更多的機會。如何認識新朋友?可以請朋友引介關於新技術、產品管理、投資領域中的佼佼者,這樣既能認識新朋友,也能增廣新知識,拓展新視野。
人總是有惰性,喜歡窩在自己的舒適圈,要想成長,就必須改變。當你訂下年度計劃,認真執行一陣子後,你會發現,任何新目標都可以變成生活中的一部分,不需再刻意執行。想要改變,就先從自己做起。
「美國律師考試難度」的推薦目錄:
- 關於美國律師考試難度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美國律師考試難度 在 CloudMile 萬里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美國律師考試難度 在 堂前燕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美國律師考試難度 在 [心得] CA Bar加州律師考試策略及備考心得- 看板studyabroad 的評價
- 關於美國律師考試難度 在 分享美國紐約州律師準備心得- 法律人板 的評價
- 關於美國律師考試難度 在 Point Bar Review 美國律考顧問中心 的評價
- 關於美國律師考試難度 在 Point Bar Review 美國律考顧問中心's post 的評價
- 關於美國律師考試難度 在 [問卦] 美國律師考試沒過很丟臉嗎? 的評價
- 關於美國律師考試難度 在 律師考試難度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 ... 的評價
- 關於美國律師考試難度 在 律師考試難度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 ... 的評價
- 關於美國律師考試難度 在 美國律師考試難度的費用及心得,PTT、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美國律師考試難度 在 美國律師考試難度的費用及心得,PTT、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美國律師考試難度 在 【美國律師考試】 點解要考New York Bar Exam? |香港考生 ... 的評價
- 關於美國律師考試難度 在 [問卦] 美國律師考試通過率怎麼那麼高? PTT推薦- Gossiping 的評價
美國律師考試難度 在 CloudMile 萬里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AI時代的變革比每一次工業革命都快!李開復博士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人工智能焦點論壇上談到,人工智能的未來將預見未來的大規模的職業轉移和人力重新佈署。但同時人類將有更充裕的時間體驗更優質的娛樂(舉例:虛擬實境)。
【AI時代的變革比每一次工業革命都快】
達沃斯時受邀與MIT Media Lab(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負責人伊藤穰一(Joi Ito)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閉幕日的人工智能焦點論壇上探討人工智能,本文由創新工場工友根據現場錄音整理。
——————————————————
對談嘉賓:
李開復博士,創新工場董事長及CEO、創新工場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長
伊藤穰一(Joi Ito),MIT Media Lab(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負責人,曾任Creative Commons CEO、Six Apart日本分公司主席、風險投資公司Neoteny創始人兼CEO
主持人:
蒂姆·布拉德肖(Tim Bradshaw),《金融時報》駐舊金山科技記者
————————————————————
主持人蒂姆:今年我首次來到達沃斯參與世界經濟論壇,感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下簡稱AI)在今年大會已然成為炙手可熱的焦點。現在當人們談及AI和它所引發的生產力進步時,往往會一道談及AI可能引發的倫理和政治議題,甚或爭辯AI的終極價值。我希望今天咱們能換一種觀點來討論AI。
伊藤:我覺得AI確實變的熱門了,這種變化從去年底開始,2016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連許多非計算機領域的科學家都開始提出他們的觀點,而非像過往單純質疑AI。
李開復:的確,如今AI已經被全社會所更廣泛地接受了。人們開始認識到,AI正在為現實生活服務。自2016年初AlphaGo戰勝李世石一役,為大眾揭示了一個無法否認的事實,那就是AI確實能以極高的效能掌握特定垂直領域。AI能夠為我們的生活提供許多超越當前產品與服務水平的解決方案,AI能開始正式為人們提供服務。
圖:AlphaGo VS 李世石
蒂姆:所以,您認為這項變革的動力來自技術領域,還是外在的實體環境?
李開復:我認為它屬於技術引領的變革。數十年來,人們普遍把AI視為一項技術,確實在AI發展的同時,經濟、政治等外在環境也發生了一些改變,但我不認為實體環境的改變和AI技術的發展具有直接相關性。
蒂姆:前不久,IBM與微軟都捲入了一項重大討論,那就是AI技術是否會對人們現有的工作造成威脅,人們是否會因此失業?他們認為,AI的目的是增強人類的智能,而非替代人類。兩位認為上述論點成立嗎?
伊藤:所有事物的價值都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檢驗,而並非一段短暫時間內的觀察。宏觀角度來看,我們無法否認人們會因「新技術總會導致人們失業」而恐慌,但隨著新技術的發展,某些領域又會誕生新的工作。例如在美國,高中畢業生如果想當護士,就必須就讀社區大學考執照,而AI技術能夠達到護士必須學習的操作流程技能,使得費時且昂貴的職業資格考試變得不那麼重要。護士這一職業還將存在,但將不再受限於繁瑣的操作任務和流程事務,對於想從事護士一行的人來說,這是一大利好。對於許多職業而言,立刻要談立即被AI技術取代還言之尚早。但是顯然,許多工作領域的問題正被解決也正被改變。
主導AI技術研發的各大科技巨頭,如果能為人們樹立一種正確的態度,驅散人們心中對AI技術的恐懼,也將會是一大利好。畢竟人們對AI技術的恐懼,絕大部分來自於對於AI的不解。
要消除恐懼,我們需要在兩個方面努力,其一,是消除人們心中情緒化、非理性的恐慌心理;其二,則是理性解決問題。例如,我們必須對當前的教育體系,以及職業資格認證等體系進行改革,這取決於未來機器發展的速度有多快。
在接下來數十年甚至很長時間內,AI技術都將會不斷發展。但現實是,我們的教育體系和人才市場仍然一成不變。我預見各項既有制度的僵化與缺乏彈性,將成為比AI技術本身更大的阻礙。
李開復:大體上我同意,不過我認為,我們需要更為急迫的喚醒社會集體意識來理解並準備AI時代的到來。
當今時代變革的速度,比以往任何一次工業革命時期都要快。隨著AI技術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工作如今開始被AI技術取代。舉例來說,中國有一批AI創業公司正在研究人臉識別,這類技術已能批量辨識20到30萬張人臉,這是一般人類不可能達到的量級和精准度,諸如保安、邊防等從事辨識任務的從業人員,也勢必會被取代。在另外一些領域,AI處理人際和人機關係的能力確實還不如人類,醫療行業是最好的例證,醫療檢測中的某些涉及影像識別的崗位很快也會被AI技術所取代,但那僅僅是醫療專業的一小部分。
圖為曠世科技face++人臉識別自動解鎖
所以大體上來說,人們的工作必須具備足夠的深度,需要讓自己強大到不會輕易被機器所撼動。我不認為現在正在從事這類有足夠深度工作的人們,會輕易被AI取代。
當前有兩項重大的任務等著我們去解決。其一,是思考如何調配未來二十年大量被AI技術替代的工作者;其二,是我們的教育亟待改革。我們需要對我們的子女、下一代子女進行再教育,分析哪些工作不會被輕易替代,而不僅僅去幻想從事目前看似光鮮亮麗的工作。
投身服務業可能是其中一個選擇。我們希望能鼓勵更多人參與人際間的交往互動,建立機器人與人類的交流溝通模式,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這一點,而這些對於服務行業來說至關重要,AI技術能夠使未來的服務業更被人們期待和尊重。
伊藤:日本人對於服務行業的看法就很有意思。日本人認為,服務業是與人打交道的工作。在日本很少有人帶著好萊塢夢,為了將來成為明星而在餐廳打工,他們單純就是喜歡在餐廳工作、熱愛著他們的顧客,這樣的態度完全刷新了我個人對於工作價值的認知。
我們有必要重新設定價值的評價體系。過去我在日本的時候,日本還是一個經濟發展至上的國家。但如今,人們的觀念已經發生了很大轉變。在以前,工作只是為了獲得金錢,而金錢是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的標準。
但如果你基於你對工作技藝的精通程度去評價你是否熱愛這份工作,同時改採你對工作的熱愛程度來衡量成功,那麼很多被歸結為服務行業的職業其實都相當成功,服務本身可能談不上偉大,也不在創造什麼新事物,但這些當下從事的工作讓你明確目標,支撐著你的生活結構,讓你找到人生的意義。
我們應當少關注一點工作產出的經濟效益,而更關注工作的目標和意義。舉例來說,育兒應當是國家GDP的組成部分,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只被視為家務,養育下一代對全社會而言至關重要,如果每個父母都能在育兒領域多花些時間,社會將會變得更好。我們在比較人和機器的勞動產出時,多半僅僅用勞動價值和工時長短來衡量人類的產能,卻忽視了工作背後潛在的社會價值。這也是為何許多非計算機領域的科學家自去年起,也開始提出他們的觀點。
李開復:另外一個重點在於,人類的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層次。人們在競爭中,將選擇更好的雇主和工作,同時取得工作技能與深度上的提升,逐漸成為各類專業能手和頂尖人才,甚至最後成為特定領域的首席科學家、最有價值的金牌球員、最受饕客追捧的明星大廚等。
但機器也擁有著屬於它的全新定位。我們要做的是去思考在AI時代來臨之際,如何保留一手的經驗,如何為人類提供成長的空間,從而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為人類共同的未來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
蒂姆:那麼隨著AI技術的普及,社會上的職業構成、各類職業對經濟貢獻的性價比會不會隨之改變?例如,一個人周遊世界開另類雜貨鋪,會不會比在辦公室當一名白領賺得多?
伊藤:這正是另一個關乎整體經濟的重要問題。 如果AI真能把整體社會的生產力無限提高到一個極其充沛的程度,那很多人可能根本就不願意繼續從事現在的工作,如今包括政府公務員在內,很多人在崗位上過度勞動,薪水卻巨低無比。這些職業的確需要政策扶持和薪酬相關的補助,才能鼓勵人們考慮選擇那些看似低回報的工作。
古希臘的雅典城邦就是一個例子。當然我們現在沒有那時代的奴隸制,但想象我們處在一個充滿了藝術家、哲學家的社會,那時公民們關心的,會是資源分配是否公平、收入是否均等。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再需要工作,否則就太不符合現代的經濟法則。社會仍然需要人類勞動力,但人們將變得更富裕、更能投身內心真正渴求的工作,將會有更多的音樂家能心無旁騖專注他們熱愛的創作、廚師們方能每天精心烹調讓人贊嘆的美食,他們周遭人們的生活體驗,將會因此更為多彩豐富。
蒂姆:說到剛才的音樂家,如今他們掙錢的道路似乎更辛苦了。您覺得該由誰來支付這種額外收入?是政府?還是科技公司?
伊藤:目前的音樂行業,正隨著流媒體技術、更趨完善的數字版權制度蒸蒸日上,可預見的是,數字音樂不會在近期沒落,產業規則和行業規模隨著技術平台而生了重大變革,整體音樂行業反而是在上升的。但是,我預見音樂產業各種獨家約束制度仍然是個發展瓶頸。上世紀後期,在電視和傳統音頻媒介當道的時候,巨星經濟、高銷量唱片和企業壟斷形成了當時的市場格局。但現在,這種體系已經過於複雜、而且不符合當今以技術平台為主流的發佈體系。
李開復:不僅是音樂行業,其他的行業也存在著明顯的問題。例如,專欄作家和記者們的前途也值得憂慮,他們依循傳統媒體遊戲規則都曾經歷過獲利頗豐的年代,而對於新的技術平台分發規則、更為AI自動化的媒體模式他們仍未做好準備,記者編輯們的專業地位也需要被重新檢視與定位。未來型的AI技術公司將有機會賺得較高的經濟收益,這些創新公司甚至能和前沿政府緊密合作,共同為未來世界的工作結構和薪酬制度,進行前瞻的規劃和準備。
我們過去專注在培養數理化人才,為了訓練符合上個時代需求的工程師、醫師、會計師、律師等等專業人才,我們已經投資龐大的社會資源,導致很多人打從學習階段其實就開始偏離了他們的核心潛能而毫不自知。在不久的未來,許多工作都能被機器取代,人們將從這種演進中被釋放,真正投入我們擅長、我們熱愛的領域。
蒂姆:讓我們再來談一下當前AI技術帶來的經濟收益。由於AI技術對於大數據存儲、從業人員技能、輔助設施研發等領域提出了高門檻的要求,是否因而大部分收益都將集中在屈指可數的幾家大型科技公司中?對於其他小型的創業公司,由於缺乏機器、缺乏數據集,AI技術的研發成本無疑是巨大的,您認為AI技術對經濟結構有什麼影響?
李開復:我覺得目前的體系會持續促使大型科技企業不斷發展。他們有能力壟斷資源、壟斷數據,在商業利益和激烈競爭的驅使下,他們會不斷競逐更為精進的技術能力,為公司賺取更大的利益。對於較小企業,進入AI市場的難度的確比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創業高出非常多。
我呼籲行業需要大力推動AI生態系的開放性。創新工場北京總部和我們所投的創業公司體系中,已經啓動了全新的AI技術相關研發工作,近期我們成立了人工智能工程院,帶著孵化中國AI生態系的目標投入大量資源,招聘培訓一批年輕工程師入門AI領域,展開可公開數據集的採集和標注,我們也積極尋求在中國和全球資本市場的融資和成長機會。
全球AI競技場上,美國市場有Google、Facebook、微軟,中國市場有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行業巨頭,激烈的市場競爭導致他們的技術極低程度會考慮開放出來,創新工場希望能夠借此成為AI領域開放發展的倡議者和實踐者。
蒂姆:我們之前提到,誰擁有數據上的優勢,誰就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創新能力。那麼非技術型公司什麼時候能夠真正採用AI技術,亦或是只能運用像IBM、Google、微軟等公司的平台?
伊藤:隨著世界愈發緊密互連,要以「贏家通吃」的玩法去壟斷市場是越來越難。現在,如果某個個體試圖進行壟斷行為,會自動觸發市場機制。市場競爭會形成限制:如果某方採取壟斷動作,對標競爭的另一方會花數百上千萬美元去找到超級優秀的AI博士們來迎頭趕上。現今人才培養的源頭已經到位,但我擔心,當某個企業實現了壟斷甚或做上了寡頭的時候,自然而然能順勢招募AI領域的全球才俊,吸引能夠負擔他們百萬美金酬金的投資人,種種多方因素都正匯聚在一起。市場單方面依賴競爭機制進行調節並不完善,因此,我對開復和創新工場在中國推動的開放做法特別感興趣。
接著我想說下一個經典的「電車難題」,雖然看起來有點偏題,但其實這個跟我們的討論挺相關的。這個研究大概就是詢問人們,如果街上一輛滿載乘客的電車馬上就要撞上一大群人,它應不應該立刻轉向,犧牲車內乘客的生命,還是放任讓車輛撞上人群。結果大多數的人都說,當然應該犧牲車內乘客的生命來保全更大一群人。但如果按照這個標準設計一輛無人駕駛汽車,你們會不會買具備這種人性道德的汽車?我是肯定不買。所以其實這就意味著,當我們只把責任交由市場機制,人們普遍都是自私的。
而且,就像開復所說的一樣,資本主義的市場競爭是不會激勵大家分享數據、資源和市場的。傳統的政府監管方式過去曾經行之有效,但在面對互聯網的開放和動態結構,這種傳統的監管方式將會失效。現在這些AI、比特幣和其他所有領域中的問題,都不是過去十年二十年間學者們研究的題目,而是真正在資本市場能夠快速賺錢的技術。然而相較於開放的互聯網,行業不曾充分在開放場域來探討這些技術衍生的問題和現象,這是我的擔憂所在。
李開復:我們倒是嘗試採用實務並直接一點的方法,用大公司跟大公司來抗衡。比如某巨頭企業說他們能夠提供數百萬美金的資金,另一家巨頭企業便說我們可以提供一個昂貴的開放平台。我們不知道這個方法是否有效,但畢竟我們都是敢於冒險的資本家,這個策略肯定是值得嘗試的。作為風險投資家,我們理解商場上凡事皆求回報,我們試圖串聯各方利益點,聚合成一條具有共通性的利益鏈條。
蒂姆:現今大家都能看到AI產出已經開始變得極具說服力,那麼投入方面狀況如何?誰在編寫、改進算法,我們又怎麼知道這些算法何時會被使用?AI技術的透明性又如何?市場能否避免AI這樣的黑科技遭受偏見誤區,或者避免AI技術被濫用?
李開復:我覺得目前有些公司採取所謂公開透明的做法,其實是很討喜的宣傳手段。但我也確實擔心,下面這種兩難問題會不會出現:一些公司選擇通過自律或推動立法來限制錯誤發生,但另一些公司不會這麼做。自然而然,比較規範自律的公司由於發展顧慮更為周全,相對發展速度上可能放緩;而較不顧慮錯誤發生的企業,反而可能成為最快速或最成功的那一方?
例如在無人駕駛技術的開發上,Google很小心謹慎,把保護駕乘人員和行人放在了極其重要的位置上,技術不成熟就不推廣;相反,特斯拉的AutoPilot就很激進,會直接把測試版產品拿給公眾進行試驗。然而現在看來,特斯拉造出好無人駕駛車的可能性還要更大一點。所以這個難題對任何規模、任何階段的企業,都是一個道德層面的決策。
伊藤:偏見同樣會影響到產品開發。曾經有某家企業開發麵部識別系統的時候,僅用他們自己的工程師作為訓練數據庫的模板,但發佈演示產品的時候,這個產品竟然認不出一位黑人女性的臉,正因為他們的工程師全都是白人男性。很多偏見,是你在日常職場中不容易意識到的。
過往許多公司會去蒐集信息、理解客戶,然後給出個解決方案。如果要做一個真的對社會有益、解決問題的架構,就只要想著把這個工具做得更好、更有用就可以了。我喜歡舉會計和電子錶格的例子,在VisiCalc發佈以後,這個蘋果公司自己都不知道該賣給誰的軟件出乎意料獲得會計行業的巨大歡迎,這讓他們欣喜萬分。於是他們在VisiCalc中投入了更多的靈感,VisiCalc 的開發者都沒有設想過它有如此多的可能性。
我們需要的不是企業銷售人員出去收集客戶需求,然後回頭要求工程師做出什麼,我們需要的是賦予人們自己打造這些工具的能力,這不會是目前主導AI領域那些科技巨頭的商業模型和運作方式,反而更可能來自像開復您所投資的實踐型的創業者。
蒂姆:數據和最終的成果歸屬之間是否有條清晰的界限呢?比如說如果某個商業公司使用Google的演算法找到公共部門數據中有利可圖的部分,例如運用某些醫療數據而大賺一筆,會發生什麼?會因為來源是公共數據而把這樣得來的利潤回報給政府呢,還是因為用了Google算法而成為其產品的一部分呢?畢竟沒有公共數據就不會有這一結果,目前這些數據相關的行業規則是如何制定的呢?
李開復:我感覺我們正站在一道門前,正打開去探索一個美麗勇敢的新世界,針對上述問題其實行業還沒有定論,也應該好好充分研究一下這個問題。
伊藤:看來科技巨頭們有一套針對現存數據庫、獲取數據的戰略。Google、Facebook或中國的百度、騰訊當然都會收集大眾的數據、從公共的數據中試圖做出成果。但很顯然個人電子郵件就不是公共數據,想要購買這些數據也是不可能的。也有很多人爭論是算法重要還是數據重要,顯然兩個都十分重要,但不同企業由於其業務屬性的側重,將會有不同的選擇。
蒂姆:我在這星期聽到許多關於人工智能未來是不是真的能帶來巨大收益的相關討論,比如增加稅收,幫助政府能讓所有人都開心地生活還不用工作。你覺得AI能緩解社會焦慮、解決其他情況下可能會出現的不平等問題嗎?它會是我們期待的那個靈丹妙藥嗎?
李開復:應該說這是必然的,在可預見的未來大規模的職業轉移即將發生,人才與人力需要重新部署,在AI驅動的工作形態改變之際,有兩部分我自己特別關注:一是孩童和成人的教育體系,舉例前面提到的音樂家、育兒等都將更能彰顯其價值,目前各項專業教育和技能培訓需要檢視其未來的適切性。二是人們有更充裕的時間來體驗享受更優質的娛樂,娛樂行業比如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在未來勢必更為百花齊放。
蒂姆:這是場非常有意義並非常有趣的對談,十分感謝你們參與。
美國律師考試難度 在 堂前燕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荒謬的是,原來小說並不荒謬。
日前通過二讀的醫委會改革草案,一直遭醫學界大力反對,質疑草案通過後,政府會輸入大批內地醫生。有網民發現,內地有教育機構提供輔導課程,聲稱可幫助內地醫生投考香港醫生執業試,更設有工作推薦和移民等一條龍服務。
http://m.mingpao.com/…/article/20160712/s00001/1468321145532
小說:杏林風暴
[2016年1月]
在中環某私人會所的包廂內,立法會議員張予仁今晚約了一位醫生,但並不是以病人的身份,甚至不是作為一個立法會議員,而是作為一名父親。
「張議員,對於你個女想返香港做醫生既事,我諗我未必幫到手。」說話的是方歷山,醫委會委員,也是香港著名醫生。
「我唔係淨係講關於我個女。」張予仁的女兒及女婿在美國攻讀醫科,本來打算讀畢回港執業的他們,卻一又一次倒在醫生資格試上,「我講緊既係,呢個考試根本唔make sense,有乜理由,要一個係外國做緊專科既醫生,去考返佢大學year one 既野,合理咩?你知唔知我個女係外國名校讀醫架,佢間大學,出名過港大中大多多聲,果班所謂考官,憑咩考我個女?話我個女無資格做醫生,佢地又有咩資格考我個女?」
方歷山聽完張予仁的說話只是淡然一笑,說:「1968年,我係北京大學醫學院畢業,當時我黎咗香港,諗住做醫生,你知唔知果時班鬼佬點同我講,佢地話,我地呢啲大陸醫學院畢業既,唔入流。好,我等,等到今時今日,班鬼佬走曬,但係仲有班香港人,當咗自己係鬼佬,帶住有色眼鏡去睇人。回歸二十年,大陸醫學發展一日千里,但直到今時今日,一個係大陸既專科名醫,想黎香港醫院搵份工,都俾人歧視要佢考試,我都覺得好荒謬,但係我乜都做唔到,因為我無呢個權力。」
「咁即係無計啦!」張予仁,嘆一口氣,心理已經打算放棄。
「我睇又未必,不如等我介紹位朋友你識。」
不一會,包廂進來另一個人,令張予仁一看到也感意外,放下了手中的紅酒杯,站了起來。
「我諗兩位都唔洗點介紹啦。」方歷山指著進來的人說,那個人官仔骨骨,穿得很是斯文。
「張醫生,我都唔知原來你同特首辦既人係相識。」張予仁說。
「有時識多個朋友,無壞既。」方歷山說。
「哎,張議員,講明先,今晚我黎呢度既身份唔係特首辨主任,只係作為一個熟悉政策運作既朋友姐。」說話的是歐騰華,特首辦主任,楊震英的副手,也是很多事上代為出面的人。而張予仁這時才感到,今晚這個飯局,已經變得不簡單。
「我諗無論係張議員定係方醫生,都知道依家好多人話唔夠醫生,唔夠醫生,咪係外地搵囉,偏偏個醫生資格試又咁難。作為一個好關心社會既普通市民,我有時會諗,如果有議員提出一個議案,係改革醫委會,再由醫委會改革個醫生資格試,咁就解決到個問題啦,當然,呢個唔係咩方向性既建議,哈,只係朋友間傾吓計,你明白架可,張議員。」
面對歐騰華的目光,張予仁腦中慢慢浮現出一個很龐大而隱蔽的計劃。他知道,如果他答應歐騰華的要求,他日他很有可能陷入一個被追究的境地,但是,在高鐵、領匯這些事件裡,又有哪個真的被清算了?就算被追究,也沒有甚麼事吧?
歐騰華見張予仁有點猶疑,於是向方歷山打了個眼色。
「張議員,我保證,醫委會改革之後,你個女一定返到黎,到時候想去瑪麗定係威院,或者任何一間私家醫院,甚至自己開鋪,都完全無問題,我一定全力支持。」方歷山說。
的確,他們的建議對張予仁來說很具誘惑,但他擔心的是,他怎樣向他的黨友交代,而且,他又不是醫學界,提出這樣一個醫委會改革議案,怎樣爭取支持?難度要他逐家逐戶,逐個醫生去拍門?
「我怕呢個議案唔會通過,同埋,我點向我啲黨友交代?」
「或者咁講,其實我地今晚同你一個人傾,就係唔想你既黨友知道呢件事,至於爭取支持方面,你唔需要擔心,呢方面政府我地會安排,你只係需要提呢個議案就得,而且,楊特首會記住你今次幫手,你係一個明白人,應該理解我講咩。」
飯局過後,歐騰華和方歷山的說話一直在張予仁的腦海中重複,直到他身在外地的女兒來電。
「喂,乖女,你點啊?哎,係個醫生資格試唔好,唔係你問題,放心啦,Daddy一定幫你搞掂,係,信Daddy啦,幾時有呃過你。嗱,Daddy同你保證,兩年之內,瑪麗定係威院,任何一間香港醫院,你中意邊間就揀邊間。」
一個星期之後,立法會議員張予仁提出醫委會改革議案,但令人不解的是,作為飲食界議員的他,為甚麼要提一個醫學界議案?而且連他的黨友,也不知道他要提這樣的一個議案,但最耐人尋味的是,他的議案很快就被政府吸納,並在僅僅四個月的短暫諮詢後,就提交立法會審議,整件事發生的速度,彷彿一切早已經安排好一樣。
[2016年4月]
在醫委會內部會議上,兩個委員爆發激烈的衝突。
「方歷山我屌你老母!」盡管已經六十七歲,但醫委會委員,名醫蔡鏗有火,「總之你話引入大陸醫生,我唔同意!」
與蔡鏗在會上打對台的,是方歷山。
「阿鏗,無人話要引入大陸醫生,我地只係想改革醫委會,你知架,依家啲人,病人組織,輿論打手,個個一有咩醫療事故就鬧我地,醫委會好大壓力架,唔改革,點回應啊。況且我地只係想加多幾個委員,多啲人去做醫療事故審核姐,無人話要郁醫生資格,你唔好咁萌塞。」
「我同你講,你唔好同我玩呢套!加人做審核只係藉口,你只不過係想引入你啲大陸同鄉咋嘛,唔好以為我唔知,當年既事,你一直記到今時今日!」
「阿鏗,我無諗過你會係咁personal,我地今日坐得係度,係為咗做啲建設性既野,唔係俾你發脾氣或者人身攻擊,如果你再係咁,我諗我要以會議主席既身份要求你出去。」
「攞職權黎撻我?好啊,拎埋你個北京政協出黎!」
「阿鏗,我唔怕同你講,改革議案已經獲得政府支持,呢件事勢在必行,你同唔同意都好,都唔會有影響,我尊重你先同你討論,你要記住,當日你都有份投票俾楊振英,今日呢個改革,亦係你都有份造成。」
「我當日投俾佢,係一個錯誤,今日,我就要親手改正呢個錯誤。」
「好啊,我又想睇吓你做得啲咩。」
就在會議的前一天晚上,當蔡鏗在細看醫委會改革議案的文件時,他收到一通來自一個他不怎麼喜歡的人的電話――「阿鏗,Louis史啊,唔好收線住,我知我地有好多分歧,但我想提醒吓你,今次醫委會改革,唔係咁簡單,背後一定有政府既人支持,我收到風,佢地想引入大陸醫生,你要小心啲楊震英呢個人。」
離開會議後,蔡鏗遇到了一個年青人。
「蔡醫生,你好,我叫王任康,係青年醫生組織既代表。」
「唔得閒去做講座,呢排好忙。」蔡鏗沒有因為那個年青人的說話而停下來,因為他有更緊要的事去做,但那個年青人卻不放棄。
「蔡醫生你係咪打算組織反醫委會改革?如果係,我諗我可以幫到手。」
聽到這句說話,蔡鏗停下腳步,看著他眼前的這個年輕人。
「你諗清楚未啊後生仔,依家係打仗,唔係講玩,唔係大學辯論,加入咗,你呢世就無運行,準備成世痞係門診部都得。」
年輕人的眼神很堅定,說:「蔡醫生,我地準備好架啦。」
[2016年4月]
在特首辦公室內,楊振英滿面愁容地迎接他的下屬,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詠文,以及政務司司長林月娥。
「我好唔中意依家呢個社會將所有事都變得好政治化,例如今次醫委會改革,輿論係度係咁打稻草人,又話政府干預專業,又話引入中國醫生,我諗你地都知道呢啲指導係好無稽。」
司長林月娥首先發言:「的而且確係,我建議可以由高局長去主導向公眾解釋議案爭取支持,我會係行政上盡量配合佢。」
楊振英點一點頭,說:「我都同意呢個方法,局長你點睇?」
「呢件事對病人同醫療界都係好事,我無理由拒絕。」
[2016年4月]
在辦公室的歐騰華接到來自方歷山的電話,在電話裡頭,方歷山告訴他,醫委會方面一切順利,只是有個小問題。
「只係蔡鏗唔係幾聽話,不過我諗佢一個人唔搞得出啲咩既。」
歐騰華聽罷,說:「唔怕一萬,至怕萬一,好在我一早同病人組織果邊溝通咗,佢地會全力支持議案,佢地仲搵咗張立基夫婦,即係幾年前因為醫療事故個仔死咗既果個歌手呢,多一手,永遠都無壞。」
但電話裡的方歷山似乎還有個疑問,「咁之前特首先生應承過我既事――」
「你放心,到時候中港醫療聯網會由你作為香港主導,日後聯網成立,你就順利成章成為香港代表,況且我諗修改醫生資格試之後,一定會有好多中國醫生希望黎香港執業,我諗佢地唔介意俾少少錢去學習一下香港既醫療方法,而我諗你係一個好適合既人才去教導佢地。」
「怕唔怕啲人話利益輸送啊?」
「利益輸送?方醫生,你知唔知政府一年開支係幾多?樣樣都輸送,啲人理得幾多啊?不過我要提醒你,呢一切要係楊先生嬴到第二任任期先可以實現,而我好希望你可以爭取整個醫療界支持楊先生連任。」
[2016年6月]
立法會議事堂內,醫學界議員梁嘉留已經拉布兩天,惹來不單是建制派,甚至是泛民裡部份人的不滿。
「從條文上睇,我睇唔到反對既理由,Alvin不如講吓你既睇法?」說話的是議員楊家傑,他剛剛在二讀投下了贊成票,但似乎他的黨友意見並不一致。
「我咁睇啦,」梁岳橋一邊細讀議案條文,一邊在案頭上摘下重點,「如果單純係議案本身,再加上郭醫生既修正案,其實係可以達到改革既效果,至於引入中國醫生,好似傑哥所講,根本唔包含係今次議案,我諗大家對於政府提出既野太敏感,連議案細節都未有睇清楚。」
「聽到啦,毛議員,唔係我一個人咁講,我地律師黎架,做野講邏輯,講證據,唔係吓吓就陰謀論,或者你以前做記者既習慣係咁,但sorry呢度係議事堂,唔係維園,唔係話邊個聲大就嬴。」
在立法會門外,歌手張立基夫婦正在接受記者訪問。談到當年兒子的醫療意外,兩人直到今天都不能釋懷,至於一旁的高詠文,連日來聽到病人組織以及現在身旁張立基夫婦的發言,感到無比愧疚。
盡管不遠處是一大群反對議案的醫生和醫科學生,當中甚至有很多是他多年的朋友,包括站在另一方人群之中,自己到今日仍然無比尊重的師兄蔡鏗,但高局長告訴自己,但為了病人,為了做正確的事,他義不容辭,甚至要他背負眾多的罵名,他也絕不退讓。
而在立法會大樓上,政府辦公室的高處,特首楊震英冷眼看著樓下一大眾形如螻蟻的反對人士,在他身旁的副手歐騰華。
「呢場仗我地嬴硬,係時候諗吓下一步。你覺得,如果下一個目標定係法律界,你點睇。」
「法律界一直係我地既死對頭,我諗唔係咁容易。」
「阿歐,無野係無可能,只係視乎你有無決心。」
完
內容純屬杜撰
#堂前燕小說
美國律師考試難度 在 分享美國紐約州律師準備心得- 法律人板 的推薦與評價
考試 準備UBE考試分為三個部分,MPT(類似於寫書狀的應用題,例如請你幫客戶分析案件的可能走向等等,總共2題,占總分20%)、MEE(寫essay, 總共6題)以及MBE( ... ... <看更多>
美國律師考試難度 在 Point Bar Review 美國律考顧問中心 的推薦與評價
考試的難度在於不僅要克服法律的難關,還要克服語言的難關。因此,選擇適合自己的 ... 美國律師考試裡的文章。那麽小夥伴們是否也開始好奇:US BAR 應試考題裡,每位 ... ... <看更多>
美國律師考試難度 在 [心得] CA Bar加州律師考試策略及備考心得- 看板studyabroad 的推薦與評價
我在台灣是法律本科生(法律學士)、法律碩士及律師,工作三年多後來美國西岸念LLM,
畢業後考取加州律師。謹提供給相類背景的人參考,像我一樣以外國律師資格報考加州律
師者,應考資格請洽State Bar of California的官方網站。
在正式分享備考心得前,先說明「到底該考哪一州」的問題。美國各州律師公會規定參加
律師考試的「應考資格」都是不一樣的(考試本身多數州都用UBE,但不符合應考資格是不
能參加考試的!)。紐約州對來美國讀LLM的外國法律本科生另設有特定24學分的限制,加
州則是可以直接用外國律師資格報考(選課上相對自由),華盛頓州則是一定要修過美國
民訴,因此在決定要考哪一州前,一定要先確認自己符合該州的應考資格啊!這會大大影
響LLM在學課程的選課規劃。
我有LLM同學原先打算考紐約律考,在最後一刻才發現不符合應考資格(非法律本科生但有
科法所碩士),大家在埋頭準備考試前,一定要先確認應考資格啊,以免犧牲了選課自由
又無法考試!畢竟LLM學費跟時間可是很寶貴的,建議大家跟學校的顧問或各州公會再三確
認,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規劃,並且趁人在台灣的時候做好相關的資料準備(申請學位證
明、成績單、律師公會證明、駕駛紀錄證明等)。
全美各州的律師考試都在每年二月及七月的某兩天舉行,代表你一次只能考一個州。大部
分州都是使用UBE(Uniform Bar Examination)系統,UBE包含三個部分:(1) MBE(200題
選擇題)、(2) MPT(撰寫法律意見書)、(3) MEE(撰寫Essay題),這些奇幻的名詞請洽
NCBE(National Conference of Bar Examiners)。而我大加州雖然「不使用」UBE系統,
但是採用MBE,所以加州的選擇題跟其他大多數州的選擇題題目是一樣的,只是加州錄取分
數較高。另外,要成為加州律師,除了須通過加州律師考試(California Bar
Exam)外,還要通過NCBE的MPRE(法律倫理考試),以下依照LLM學生會面對到的時序一併
一一說明(不包含道德審查跟宣誓部分)。
一、MPRE
每年會有三次考試機會,分別在3、8、11月。以LLM通常是8月中開學來說,有些人會在開
學前後就先考8月的MPRE。除非時間有餘裕,否則我不建議太早考,一來MPRE成績有效期
(4年),越早考、越早過期;二來LLM剛開學手忙腳亂,不一定能專心準備MPRE;第三,
美國各個補習班看準大多數人會考11月的MPRE,補習班們通常會在9、10月到校園宣傳,讓
大家免費試聽、試用MPRE的教材,所以不急著8月考。
我是在上學期的11月考試,在試用過了Barbri、Themis跟Point Bar之後,發現Point Bar
Review對於我的幫助最大,不只因為是中文授課(當然這也是很大的優點,容後述),他
的講義也跟以前國高中補習班一樣是以主題式的概念去編排,比起美國補習班傳統的
outline式編排,主題式能更快讓我抓到重點。模擬題的部分,Point Bar的真題內容跟模
考介面也跟MPRE實際考試比較像。Themis的題目好像是自己編的,有點太針對他們講義的
內容,比較偏門。Barbri則是整個介面太難操作,很快就被我淘汰,所以我沒有去寫他們
的模擬題。
另外,如果要考NY Bar,法律倫理是必修學分,也可以在選課時搭配11月或隔年3月的MPRE
一起考。
二、補習班的選擇
在美國讀LLM想考Bar,是不可能不補習、自己讀的,因為不管哪一州,律師考試的範圍都
超級無敵大。母語人士JD學生念三年都不一定念的完了,何況是非母語人士又只念9個月的
LLM。所以一定要報一家,不要ㄍㄟ熬。
雖然每家補習班每年給各個學校的package都可能不一樣,但我以Fall 2021入學為例:價
格上B家最貴(而且教材在考完的時候還要還回去),教材上T家最早給(報名早鳥就馬上
可以聽課,教材不用回收),不過我最後在經過MPRE之役的實戰體驗後,選擇了P家。
我不太確定,但約莫在11月左右各家的早鳥優惠就會到期,之後好像會越來越貴(?)
----接下來就是----
萬聖節、感恩節、期末考、LLM成發(比賽誰玩得比較兇,推薦天冷的時候去墨西哥坎昆
泡一下加勒比海海水^^)、聖誕節、跨年
----下學期開學----
Point Bar大概在下學期的3月開始會有課程影片上線、搭配2月收到的紙本教材使用。
LLM最憂愁的地方就是,下學期過得太快,當你正想多認識同學時,你們就快畢業了......
我想說的是,下學期很珍貴,會修更多的課、認識更多的人、去更多的聚會,於是......
於是......都沒有時間跟上補習班的進度......
好家在一些MBE的科目,如憲法是LLM的必修課,另外像是Contract law 跟Business
Associations這種課我也有修,算是減輕了一些備考的負擔。
----五月中畢業----
三、專心備考
畢業後約有兩個月到兩個半月的時間可以專心準備律師考試,可以說是:非常不夠!聽上
榜的學長姐說每天至少要讀八個小時,此言不虛!我在五月底才開始比較進入狀況,但即
使拼命聽課程,每天要專心八個小時還是非常困難,我跟同學們約好互相督促,用計時器
記錄自己認真讀書的時間(上廁所、吃飯、玩手機都要扣掉),結果發現一天可以認真讀
五六個小時就很偉大了。
所以如果可以重來一次,我應該會勸自己在三月的時候好好跟上進度。不過使用Point Bar
的好處就是,用中文授課真的可以幫考生省了超多時間,不用在聽課的時候聽到res ipsa
loquitur被嚇瘋、還要去查是什麼意思(謎之音:原來米國法學院學生也要會背咒語呀)
,而且老師會在講課時提到相對應的大陸法系概念,讓人馬上可以理解respondeat
superior大概就是雇用人責任、res judicata就是既判力。
在考前的一個月,Point Bar還會開一個微信討論群,裡面有好幾位助教老師跟上百位講
中文的同學,助教們幾乎是24/7隨時回答同學們的問題,在裡面也可以觀察其他同學提出
的問題、做錯的題目,督促自己趕上進度,或是跟著一起思考別人想到的問題,甚至是跟
著一起崩潰、一起雞湯,我覺得是滿好的支持團體。我最被打動的點,是有一位用學姊分
享「我不想要在考試前一刻想問一個問題,還要先翻成英文!」,誠屬至理名言。
在最後衝刺的兩週,Point Bar推出了一套7天總複習計畫,不論你的上課、做題進度在哪
裡,都強烈建議直接跟上總複習,透過做400多道選擇題,再由老師地毯式講解題目、複習
重要考點,讓你知道每一個選項錯在哪裡、對在哪裡。我必須說,這個總複習課程
。真。的。很。推。薦。
先前我自己做模擬題,正確率從來沒有達到CA Bar所需要達到的7成,但是經過總複習後,
我在考場上真的有種可以大概知道這題要考什麼、陷阱在哪裡的迷之自信,沒有把握的題
目也變得很少。當然,我不是說只靠7天總複習就可以考過,先前兩個月一定也要花時間唸
書、練習Essay、PT才行,只是這個針對MBE的總複習真的是讓我寫選擇題開竅的關鍵。
四、加州律師考試
加州律考考兩天,第一天上午考3篇/3hrs的CA Essay,下午找2篇CA Essay + 1 篇CPT;第
二天考MBE,上下午各100題選擇題。
1. MBE
200題的選擇題涵蓋7大科目,其中包含20題不算分的測試題(但是你不會知道哪些是不算
的),平均一題只有1.8分鐘的做題時間,要從四個選項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所以平時練
習考古題、模擬題的配速相當重要。除了靠基礎知識外,我覺得另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是考
試技巧,寫選擇題本來就是我們的強項,所以一定要把握MBE把分數拉高。Point Bar的總
複習花了很多時間教解題技巧,受用無窮!
2. CA Essay
加州Essay考五題,每題一小時。UBE是考六題,每題30分鐘。所以CA Essay就要寫的比較
多、深入。
除了每年幾乎一定會考加州法律倫理CAPR(這種必考題一定要把握),CA Essay很多科目
跟MBE一樣,所以可以一起準備,不一樣的是會加入一些加州法的小科目,如CA Evidence
、Common Property,不用花太多時間,但是要知道加州法跟其他法律的相異之處。
除了使用補習班的教材外,我個人另外在eBay上買了一本學長姐跟Point Bar都有推薦的藍
寶書Essay Exam Writing for the California Bar Exam (Bar Review) 2nd Edition,出
版社是Wolters Kluwer,他整理的attack sheet跟rule summary 非常好用,我沒有整本看
完,只挑每科薄薄幾頁的整理。另外,沒有時間讀CA小科的話,可以直接看他的整理。
3. California Performance Test (CPT)
PT就是考驗律師解決問題、撰寫法律意見的能力,因此所需的法條、判例都會附在題目的
Library裡,要在一個半小時內看完個案的卷證資料,摘要判例的rules,然後將法律適用
到個案。加州只考一題,UBE考兩題,所以準備加州的同學相對不用太花心力,但是考前至
少還是要練個5篇,熟悉時間配置跟各種題型的模板。我因為在學校有修類似的課程,所以
除了上傳給Point Bar 合作的Bar Graders批改以外,沒有特別準備。
在此特別說明,Point Bar的課程有包含可以上傳Essay跟PT的作業給Bar Graders批改的服
務,雖然我以前對於自己的法律英文寫作能力還滿有信心的,不過我的作業都被母語人士
改得一文不值,焦慮到請Point Bar的助教幫我找出問題在哪裡。只能說,要在寫作上
拿高分真的不容易,畢竟American legal writing自有一套風格,把握好基本的IRAC之後
,剩下的就只能靠選擇題拉分了。
五、結論
加州律師考試真的是爆炸難,難的點在於兩個半月的準備時間太少,畢竟很多科目是LLM上
課也不會學到的東西,所以只能抓大放小,挑重點學習,不要催毛求疵執著於一些冷僻知
識或考點。有人可能會覺得都到美國讀書了,為什麼不用英文教材、英文補習班?
首先,Point Bar的教材也是雙語,有英文跟中文,不是純中文,只是講課的時候用中文,
比較好理解。
第二,LLM平時上課已經都是全英文的環境,我不覺得能幫助我通過律師考試的是...更多
的英文!勿忘res ipsa loquitur XD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國外補習班的教材受眾是JD學生,推定讀者應該已經學過了,
不是專門為LLM打造的,這導致國外的教材編撰上比較像是檢索工具書,從盤古開天講到
最高法院案例翻過來又翻過去,豐富是豐富,但考試不會考那麼細,也讓人抓不到重點。
所以我覺得比較好的準備方式是先聽懂,再透過做題目去發現小的知識點,沒有學過的話
再自己上網查、問老師助教或是跟同學借檢索工具書來看,才有可能在兩個半月的時間內
做好準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6.147.115.186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udyabroad/M.1668219095.A.614.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