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我們看更多❤️ https://reurl.cc/K6m3Zg
房東踹共!人家小瓜剛搬走,房租要沙必思一下呀~
#同居世代
#小瓜一搬走就漲租
#芊羽大公主不要再迷信了
芊羽大公主不要再迷信了 在 悲劇了!室友剛走就漲租|EP.43 【同居世代】Roommates 的推薦與評價
訂閱我們看更多❤️ https://reurl.cc/K6m3Zg 房東踹共!人家小瓜剛搬走,房租要沙必思一下呀~ #同居世代#小瓜一搬走就漲租#芊羽大公主不要再迷信了. ... <看更多>
芊羽大公主不要再迷信了 在 段段聊电影- 视频|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劇情簡介:明世宗嘉靖年間,內亂外患頻仍,武林名宿諸葛先生以其弟子無情(吳奇隆飾)、鐵手、追命、雅風(左小青飾)、飄花、柔雪假扮與皇帝有怨恨之人及公主,假意獻 ... ... <看更多>
芊羽大公主不要再迷信了 在 閱讀文章- 看板Chines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明清小說外圍論
作者﹕於平
前 言
江蘇省是明清小說研究的繁盛之地。這裡有眾多的學者和名家﹐每年都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問世。在這樣難得的人文環境下﹐我雖先天不足﹐卻也得天獨厚﹐能夠接觸到許多學術前輩﹐結識許多學術朋友﹐學到許多小說知識﹐並在閒暇的時間內將自己的學習心得和不成熟的見解記錄下來﹐連綴成篇。
翻檢以前所寫的論文難免淺顯、零碎、粗疏﹐但卻有一個特點﹕即總體上側重於客體論的研究。客體論是小說研究中的弱項﹐是跨學科的。為求教前輩和同仁﹐我不揣孤漏﹐大膽將這些嘗試之篇匯文成集﹐出版這本小書。
客體論的研究是很有意義的。文學創造和文學消費是一個組織起來的社會文化過程。這個過程浸潤著社會思潮﹐反映著社會面貌﹐直接或間接地回答社會問題。其間有社會學的視角、文化學的視角、價值學的視角。它還與文學心理學、文學符號學、文學信息學有著不解之緣。
什麼是文學創作的客體﹖客體就是社會生活。然而﹐這個社會生活很特殊﹐它所反映的不僅僅是物質生活和自然觀上的物質世界。文學作為意識活動﹐既可以把物質世界作為創造客體﹐也可以把客觀存在著的特定社會意識、社會心理、文化氛圍、歷史情境和作家個人對生活的體驗作為創作客體。我能夠找到這樣的研究方向﹐其實並不是偶然的。我長期以來做古籍整理研究工作﹐深知資料對於研究的重要性。我有幸師從趙國璋、李靈年等先生做一些工作。1985年我的第一篇習作《評宋元話本市民意識的兩重性》﹐就是在李靈年先生的指導下﹐得以鄙陋之資廁身於"優秀畢業論文"﹐被《明清小說研究》刊出的。自此﹐我便進一步深入到這一領域﹐在前輩學者的鼓勵下間斷地做一些微觀研究。此後﹐我又師從南京大學宋林飛先生學習社會學、心理學﹔師從馬景侖、韓陳其先生學習語言學。雖不能至﹐但心向往之﹐不知不覺中把所學到的一點皮毛融入研究明清小說的思路中去了。
照此看來﹐這本書該叫"明清小說客體論"的﹐但竊以為自己還沒有進入研究的高境界﹐充其量隻在外圍﹐感到還是定名為"外圍論"更妥貼。一來標明本書的理論框架趨向於客體研究﹔二來也表達對自己學術水平的自慚之心。值此﹐我要感謝江蘇省社科院文學所的吳聖昔先生、王同書先生等﹐沒有他們﹐我不會如此認真地來做這件事。研究是一種享受。我時常為能抽暇讀書而感到幸福。我為古代小說家們對生活的理解和表現而驚嘆﹐常常禁不住拿起筆來﹐把一些畫面草繪下來。本書中所選配的幾幅畫正是即時的塗鴉。我深知為文尚在"外圍"﹐為畫更是戲筆。總之﹐不當甚或錯誤之處在所難免﹐誠望各位前輩和同行批評指正。
一、社會論
1、群體與價值意識的整合
--論明清小說的時代性
明清時代﹐是白話小說百花齊放、異彩紛呈的歲月。此時的白話小說不僅數量浩繁﹐而且以其輝煌的成就贏得了眾多的讀者﹐在數千年中國文學殿堂中佔據有很重要的位置。通俗小說能夠成為文學的主流﹐決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自誕生那天起﹐身份就不甚高雅。既無“登高能賦﹐可為大夫”的堂皇遭際﹐又不像“詩言志、歌詠戙D蹦茄□蓯□飼囗□K□蕖熬□笨傘俺紜保□參蕖笆□笨傘罷鰲保□6□聳粲謔浪酌竇洹K□尼繞鵓□□桓鑫難□鈉裘傘12潭齣□□裘晌難□募榪□□獺W時局饕寰□玫拿妊濬□□□誦碌某鞘薪準丁=準妒股緇崛禾逯匭祿□鄭□禾宓募壑狄饈兌脖厝懷魷植豢贍孀□惱□稀7u□□□費□搖1□蘭業□砂遜縊紫骯哂朧貝□□□譜鰲熬□衿□頡保□□擔骸耙□私庖患□帳跗罰□桓□帳跫遙□匭胝□返厴柘□□撬□艫氖貝□□窈頭縊贅趴觥﹗蔽幕□僑巳涸諤囟ㄌ跫□律□嫻謀硐鄭□魏撾幕□加兇約捍嬖詰睦□肥奔□蛻緇崢佔洹3□奔洹3□佔洹3□巳旱奈幕□遣淮嬖詰摹D敲矗□髑逍::到□16讜躚□納緇嶗□誹跫□□希□質怯稍躚□畝琳摺19髡呷禾褰槿虢佽□瓿尚味□系奈難□□□哪兀?
假設文學活動是一個整體﹐那麼﹐它是螺旋式循環的。它由四個環節﹕世界、作者、作品、讀者所構成。人類生活的世界不僅是作品反映的對象﹐也是作者和讀者共同生存的環境﹔讀者這個群體不僅是閱讀作者的人﹐而且是與作者生活在同一世界的人﹐雙方通過作品進行潛在的精神溝通﹔作品是顯示世界的“鏡子”﹐是作者本質力量對象化的顯現﹐又是讀者能動接受的對象。本文所論及的側重點在於小說的客體﹐即作者、讀者群體價值意識的整合。價值觀是社會文化中的最高層次﹐它表現出某個社會群體在特定環境下經過長期生活實踐所形成的心理積澱和心理定勢。然而﹐任何價值觀並非亙古不變。社會的進步、文化的更新最終會動搖價值觀的根基。說到底文化的變遷是價值觀的變遷﹔價值觀的變遷是生產者自身的革命。
白話小說在明清時代的流行代表著一種時尚與群體行為﹐時尚即一個時期相當多的人對特定的趣味、語言、思想和行為等各種模式和標本的隨從和追求。在中國誰不知道《水滸》、《三國》《西遊記》﹖去瓦屻獢撥覀鷁P婀邸貳Ⅰ端翟廊□□罰蝗□樗撩胤謾妒□芳恰煩□荊□負醭閃瞬煌□誦菹小2朗賴鬧匾□絞劍:髑邐幕□謀淝a□誄□□墓□善諶禾逡饈妒僑綰蝸□□模□篩爬u鋈□贍諶藎□疚氖醞即鈾母齜矯婕右孕鶚觥?
(1)小傳統加強﹐大傳統弱化
每一個民族文化中都有大傳統和小傳統﹐我們稱雅和俗﹐即俗文化和雅文化﹐有文野之分。一個社會有上層文化和下層文化﹐有精英文化和民間文化。分野是知識分子和統治階層中流行和傳播的文化﹔在基本群眾當中和在統治階層中流行的文化。兩種文化風格各異﹐內容形式不同﹐也不完全同步﹐但兩種文化處在同一個社會共同體中﹐它們之間有一種交流關系﹐大傳統文化通過各種渠道浸透到民間文化﹐小傳統文化又通過各種渠道升華為上層文化。小說一詞在漢語中出現最早見於《莊子》雜篇中的《外物篇》﹐莊子所說的“小說”﹐是指與“大達”對舉的小道理。東漢時桓譚《新論》中也談到“小說”﹐但已不是指那種難登大雅之堂的“小道理”﹐而名之各種篇制短小、無法歸類的雜書。一直到班固《漢書‧藝文志》提出“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如淳注曰﹕“王者欲知閭巷風俗﹐故立稗官﹐使稱說之。”小說的定義才與近現代的小說有了某種聯系。《余嘉錫論學雜著‧小說家出於稗官說》寫道﹕“小說家所出之稗官﹐為指天子之士﹐即天子為察民之好惡﹐便使士采傳言於市而謗譽於路﹐士所傳民語便謂之小說。”可見﹐無論是“小道理”、“雜書”﹐還是“稗官”﹐小說都處於末流而為雅所不賞。它們不能與中國文學的大傳統相提並論。中國文化的大傳統是風騷。“三百篇”被抬上了“經”的寶座﹐並極力將其俗部分雅化﹐整理刪定箋注訓詁。騷辭則更是經雅人主體化的產物。從四言為主的雜言﹐到漢魏五言﹐詩的形式越來越嚴整﹐再經過南唐和初唐文人的反復雕琢﹐以近體律絕為標志﹐盛唐時已登上了古典詩歌的頂峰。其後的宋詞和元曲﹐其演進的模式也是強辟蹊徑﹐反復雕琢的。因而﹐這種陽春白雪隻為文人學士和上層社會所生產和欣賞。它們是中國文學的正宗﹐其態勢的不斷強化與封建社會儒家文化的群體規范和價值意識相輔相成。
然而﹐下層民眾也在我行我素地創造著裡巷歌謠﹐南腔北調“下裡巴人”。我國最初的白話小說出現在宋代。講史和話本的創作者和欣賞者都是底層文化的大眾。俗文學創作者大多是瓦市、瓦舍或瓦肆的說話人﹐欣賞者則是市鎮裡的那些小商販、官匠、雇匠、店員、船工、苦力以及市井醫生、民間藝人、商女、流氓、貧民等。瓦市的演出是市民群體所喜聞樂見的﹐因此聚集了大量的聽眾和觀眾。如此竟造就和養活了一支龐大的民間藝人和通俗文藝作者的隊伍﹔形成了我國封建社會後期大眾化的市民群體的娛樂方式。他們除了維持溫飽外﹐在閒暇時隻要花費幾文錢就可得到藝術享受﹐消除生活苦悶﹐彌補精神空虛﹐還可間接獲得寶貴的生活經驗。話本雖然不雅﹐卻成為大多數受眾的精神食糧。以至於連落魄的文人也來問津了﹐一些“書會先生”長期生活在下層市民當中﹐受到市民階層思想意識的浸染﹐成為市民階層的代言人。早期的通俗小說﹐比如元刊本《全相三國志平話》文筆粗疏簡單﹐詞不達意﹐粗具梗概﹐後來的羅貫中、施耐庵、吳承恩等人以自己的“雅”侵染俗文學﹐使小說文采斐然﹐面目一新。逐漸雅起來的俗文學蓬勃興旺﹐任何鄙夷、壓抑和焚毀都被都置之度外﹐無濟於事。更讓人注目的是征引“演義”的典故入詩入文的事越來越多。風氣所及﹐文人們自己唱起“下裡巴人”來。比如《儒林外史》越出俗文化的范疇﹐如同“世說”一般﹐成為雅文化的補充和組成部分。
俗形式雅文學的文學格局從社會性來看已不是典型的封建社會的上層建築﹐它是宋代社會以來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關系的變化所帶來的變化。社會群體在群體規范和價值意識方面的變化無疑是深刻的。
(2)真性意識加強﹐理念意識弱化
宋明之際﹐隨著儒文化理念的僵化﹐理教對人的禁錮越來越多。可是﹐下層意識仍然在不斷覺醒﹐促使俗文學沖破層層禁錮﹐茁壯發展起來。被朝廷和地方稱作“壞人心術”的淫詞小說和戲曲傳奇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浸入上流社會沙龍的。在中國﹐“文以載道”的思想源遠流長﹐千年傳統的禮教、倫理在人民的心上形成了堅固、厚重的沉澱﹐因此﹐自然本能、合理的欲念與儒家的綱常禮教常常發生激烈的沖突。
宋元話本的作者首先覺醒了。他們熟悉市民生活﹐飽諳人情事故﹐他們的作品多取材於日常生活﹐以故事來闡發下層社會的人生哲理。他們總體上表現出兩個毫不隱諱﹐其一﹐羨慕榮華富貴﹔其二張揚人性解放。二者一是傾向於物欲﹔一是傾向於情欲。這與程朱理學的“存天理、滅人欲”完全背道而馳。比如通過對個人的肯定﹐塑造了卓然獨立的平民形象。《史弘肇龍虎君臣會》寫鄭州開笛藝人閻招亮慧眼識人﹐發現窮困潦倒的軍兵史弘肇有“四鎮令公”之儀﹐便把妹妹嫁給他﹐又發現無業遊民郭威有“堯眉舜目﹐禹背湯肩”﹐“紅光罩頂﹐紫霧遮身”﹐非常仰慕﹐毫不輕慢。後來兩人果然發跡。“帝王將相寧有種乎﹖”大富大貴的奇跡也會降臨在普通百姓身上。平民百姓們異想天開了﹐他們的扭扭捏捏少了。觀念上發生了革命。
在宋元話本中流露最多的是肯定血肉之軀。擬話本有許多作品不光寫愛情﹐而且寫情欲﹐寫以生理為基礎的性愛。比如《張生彩鸞燈傳》、《張舜美燈宵得麗女》寫越州人張舜美上元觀燈﹐與少女劉素香私自相愛﹐遂私奔同居﹐表現出市民對私通、艷遇的興趣。捸撳齛轜忖羶w勻擻□坪醺□砣蕁15□擰F涫擔□<溴□系牧叫怨叵滴娜搜□懇參幢夭桓行巳□□□撬□青笥淞胺10跚櫓購趵褚濉鋇拇□乘枷耄□桓易髁芾煬≒碌拿櫳礎6雜諗□遊□撤飩g窠痰木俁□□□桓冶硐殖鮒□稚躉蚋杷獺?
這一創作傾向的巨大變化表達了市民階層朦朧的民主要求﹐並開創了人情小說的傳統。使中國文壇得以產生《金瓶梅》、《紅樓夢》這樣的巨著。
(3)群體意識的加強﹐個體意識的弱化
魯迅把宋元話本的出現稱作“小說史上的一大變遷”。變遷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文學的大眾化﹐大眾化的文學藝術必定是產業化的﹐在供求關系上是“市場經濟”。創作文體必須迎合接受主體﹐才能爭取消費者、創造經濟效益。這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供求關系﹐它不同於藝術為宮庭、官署或貴族士大夫家的演出﹐對象是有一定消費能力的廣大市民群眾﹐性質純粹是營業。既然作者、演出者、消費者之間的關系是一種經濟聯系﹐為了體現商業原則﹐市民文學作品必須是通俗、有趣並具有娛樂功能的。如此﹐作者作為一種新型文化消費的創作群體﹐必須弱化自我表現的個體意識﹔服從於聽眾需求的群體意識。
群體意識表現在作品的內容上﹐當然要表達市民群眾大多數人都感興趣的群體情趣﹐諸如對人情世俗的玩味﹐對風流艷遇的企望﹐對達官貴人的仰幕﹐對實用主義的崇拜……同時﹐表現在形式上﹐與知識分子文學唐宋傳奇不同﹐話本語言不能是典雅的文言而必須是通俗生動的白話。當時的民眾沒有受教育的權利﹐即使是都市裡的商人所具有的書寫和運算能力﹐掌握的人也不多。要使市民能聽懂說話人的故事﹐話本必須是通俗的、“婦孺能解”的。話本、擬話本的結構形式吸收了唐變文的特點﹐由入話、頭回、正話、篇尾四個部分組成﹐處處為了方便聽眾接受而精心設計。這種結構程式是凝固的、公共的﹐甚至是媚俗的﹐根本沒有作者個人為表現自己的思想與情懷﹐為了內容的需要而創造的新的結構形式的空間。於是﹐作者個人意識不得不弱化到最低限度並聽從於、服務於聽眾的群體意識。
(4)近距離觀照加強﹐遠距離寄托弱化
從社會意義上看﹐明清小說作者、讀者的群體價值意識還表現在更加貼近生活。寫實主義的興起﹐縮短了小說與生活的距離﹐並帶來了創作方法的根本性轉變。黑格爾在《歷史哲學》中說﹕“中國人從來都把自己看作最卑賤的﹐自信生下來是專給皇帝拉車的。”從民族心理和價值觀念來看﹐我國古代歷來有歷史崇拜的習慣。在原始共產社會﹐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權力之爭﹐倫理道德上是一種原始的崇高風范。奴隸社會初期﹐統治者比封建社會顯得寬厚仁慈。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奠基人孔子以“信而好古”作為自己的原則。他把文、武、周時代稱為“小康”﹐把更遙遠的堯舜時代稱為“大同”﹐表示要“祖述堯舜﹐憲章文化”。自孔子之後﹐崇拜歷史便成為漢民族的一種社會心理。以古聖人為楷模塑造自己成了社會改制、重建社會的標準。凡文人雅士作文的永恆題材就是崇拜古人﹐侈談古事。《東京夢華錄》中所記載的北宋說話的五個科目中“講史”、“說汾”、“五代史”﹐三個科目都是講歷史故事的。《都城紀勝》中所記載的南宋說話中的“四家”其中有兩家講史。“說鐵騎兒”、“說經”中也有許多話本的內容發端於歷史。聖人、英雄的故事象磁鐵一樣引人們的情感共鳴。這便是中國人生存狀態、覺醒程度和心理需求的定勢。
西方現代小說家享利‧詹姆斯認為﹕“小說生存的唯一理由是力圖再現生活。”百姓們憧憬能在聖君賢相的統治下出現一個世道公正、安居樂業的清平世界﹐反映了百姓對君主的依賴。但是封建社會皇帝昏昧、姦臣弄權、土豪橫行、兵燹連綿﹐一而再﹐再而三打破了百姓們的迷夢。由真命天子君臨天下的太平盛世﹐由賢相忠臣締造維持的公正世界﹐從永恆的理想變成了可望不可及的鏡花水月。在這種情況下﹐君權思想的強大牢籠﹐再也鎖不住近代民主主義的曙光。從宋元話本開始﹐白話小說顯示出現實主義的某些端倪﹐其內容漸次全轉換到百姓們的日常生活。白話小說的創作思維的定勢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標志著作家覺醒的代表作品是《金瓶梅》。
《金瓶梅》是源自近距離生活的所得所感而創作的。它托言於宋代﹐其實寫的都是十六世紀後期的社會生活。它毫不客氣將《三國演義》、《水滸》、《西遊記》中籠罩在人物、事件上的理想主義一掃而空﹐代之而起的是對世俗人生毫發不爽的真實描寫。自此﹐中國白話小說的主流便沿著寫實主義的道路坎坷向前﹐一路西去。
《紅樓夢》繼承了《金瓶梅》的傳統﹐並且在思想藝術上大大超過了它﹐這是人所共知的。《儒林外史》則把寫實主義的方法發展到近代的現實主義。它的意義在於不僅寫世態人情﹐而且摒棄了《金瓶梅》對低級的自然主義描寫。它消毒了市民階層的低級情趣﹐提純了愛情﹐貫注全書的是對知識分子畸變靈魂和由這些知識分子所支撐的封建政治腐敗因素的批判﹐充滿了嚴肅深沉的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近代寫實主義作品的成熟對封建社會全部上層建築是深刻的反思和改造。從啟蒙文學到文學啟蒙﹐中國人文主義的曙光出現在東方地平線上。
一、社會論
2、評《宋元話本》中市民意識的兩重性
當西方文學還在中世紀黑暗的籠罩下﹐反復詠唱著神權、帝王、騎士、貴婦時﹐我國封建經濟高度發展的宋代已別開生面地興起了用白話寫成的以"市井細民"為主角的文學樣式--話本小說。它的最初出現﹐至少比法國《列那狐故事詩》等城市文學早半個世紀﹔更先於但丁的《神曲》、薄伽丘《十日談》兩三百年﹔與日本的平民大眾小說"御伽草子"相比﹐則幾乎早了六百年。它的誕生﹐意味著在最古老的封建土壤上形成了新的民主思想萌芽。世界上一切事物無不具有兩重性。凡中外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家、作品都鮮明地反映了當代自己那個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上激烈的新舊之爭。作為一定社會在人們頭腦中反映的產物的文學作品﹐相應地呈現出時代的復雜色彩﹐不自覺地成為明暗雜揉、瑕瑜互見的矛盾體﹐這是不奇怪的。但丁站在歷史的分界線上﹐《十日談》為歐洲近代小說開端﹐《浮士德》總結了封建文學﹐"御伽草子"表明平民登上了貴族世襲的"物語"領地﹐托爾斯泰成為"俄國革命的鏡子"﹐都是因為它們的時代、世界觀、作品中"有著沒有成為過去而是屬於未來的東西"。既使"他們的殿部帶有舊的封建紋章﹐"但是﹐其自身反封建的光芒是遮掩不住的。他(它)們的著稱於世﹐在於他們預示著未來的曙光。
十世紀末﹐趙宋王朝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生產力得到較大發展﹐商品經濟的活躍使城市日益擴大繁榮起來。聚集在城市的市民階層﹐一旦壯大﹐便頑強地要求表現自己﹐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頁。出身於市民階層、站在市民立場上的小說作者﹐說話多取材於當時市民的生活﹐表現他們的理想、願望。即使說的是前代﹐或其它階級、階層的故事﹐也無不與當代市民的喜怒愛憎息息相關。南宋羅燁的《醉翁談錄》中這樣生動記述﹕"說國賊從懷姦從佞﹐遣愚夫等輩生嗔﹔說忠臣負屈銜冤﹐鐵石心腸也須下淚。講鬼怪﹐令羽士心寒膽戰﹔論閨怨﹐遣佳人綠慘紅愁……"從一側面形象地表明了話本小說與市民階層生活和思想意識的血肉聯系。
但是﹐在政治上﹐當時的統治階級對人民的剝削壓迫有增無減。在意識形態方面﹐除了有一千多年儒家正統思想的枷鎖﹐有與中國傳統倫理合流的佛教"鴉片"外﹐更有根據宋代統治集團的需要來闡述儒家思想的程朱理學的新的鐐銬。凡此種種嚴密的思想統治﹐使新興市民階層的思想意識不可避免地雜揉著兩種互相聯系又互相排斥的矛盾傾向。一方面﹐經濟地位的低下使他們萌發思變的願望﹔政治制度的不合理導致他們對理想的追求﹔封建禮教的束縛加劇了他們對自由的向往﹔宗教迷信的勸世使他們渴望個性解放。而另一方面﹐與封建經濟的密切聯系又生成了他們的依賴性﹔政治法權的威壓使他們妥協動搖﹔封建道德的貌似公允讓他們常懷著負罪感﹔他們的痛苦隻能在讖緯迷信中暫時緩解。
從流傳至今的為數不多的宋元話本篇目可以看出﹕小說話本的主題以表現愛情、婚姻、家庭生活的最多。在題材選擇上我們不難發現﹕市民民主思想的萌芽是選擇了封建統治階級忌諱最甚但鞭長莫及的領域最先突破的。這在當時具有很大的進步意義。同時﹐又一定程度地表露出市民階層把個人幸福、個人利益看得至高無上的狹隘性。話本小說的作者和話本中人物形象身上的雙重意識和雙重性格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
(1)借助神意的外衣﹐肯定人的感情的價值
表現出人道主義傾向與封迷信色彩之間的矛盾種種維護封建制度的倫理、宗教﹐實質上都宣揚"天道不變﹐死生有命"的唯心主義世界觀﹐要人們甘心忍受現實的苦難﹐做俯首貼耳的羔羊。而人有沒有享受現世幸福的權利﹖有沒有爭取到幸福的可能﹖宋元話本在小說的領域裡首先提出了疑問。《勘皮靴單証二郎神》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中婦女的不幸命運。宋徽宗後宮的普通妃嬪韓夫人﹐因不堪忍受禁閉式的生活﹐在明媚的春光裡奄奄成病。隻一偶然的機會﹐她見到了木雕泥塑的二郎神﹐竟會生出一段愛慕之情。結果﹐讓壞人鑽了空子。韓夫、ㄐ撕k系筆芷□□灰蛭□□□儆謝□嵊□行越喲□□□5那楦械貌壞繳旆Ⅰ6□實酆蠊□鍶戳□□湃□□庋□母九□﹗噸境險胖□堋防鋦□煬□乘□跽行□鰷□男》蛉耍□晃?"一句話說得破綻些"說被"情願白白裡把與人"嫁給了"須眉皓白"的胭脂絨線舖老板張員外。出於愛惜青春和對買賣婚姻的不滿﹐她主動去追求店裡青年伙計張勝並私贈錢物與他。但終因處處越軌﹐願望不遂﹐被迫自殺。對於韓夫人、小夫人的可悲遭遇﹐作者的態度基本上是同情、不平的。客觀上控訴了封建制度扼殺人性的罪行。
在中國封建社會裡﹐一方面有統治階級公開合法的淫亂﹐作為封建婚姻的補充﹐另一方面又有板著面孔的孔孟之道﹕"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逾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張生彩鸞燈傳》中的劉素香、張舜美無媒自合﹐在一個燈宵之夜相愛。舜美愧己在窮途﹐無纖毫奉報。素香卻說﹕"我愛子胸中錦繡﹐非圖你囊中金珠。"情願與舜美私奔。他倆感情深沉、專一﹐與"男女無媒不交﹐無幣不相見的儒家倫理﹐"與"滅人欲而存天理"的程朱理學完全背道而馳﹐也說明了愛情並不象佛教所宣傳的那樣是一種罪惡﹐而是一種可以啟發人的智慧、鼓舞人去爭取幸福的可貴情感。《玉通禪師私紅蓮記》不無諷刺地寫道﹕臨安府水月寺住持玉通禪師相傳為古佛出世﹐修行已經五十二年﹐眼看就要修成正果﹐卻被一個妓女一番哄騙就破了色戒。這是客觀上向禁欲主義挑戰的一篇作品﹐寫出了佛門的清規戒律抵擋不住人的正常情感﹐多少表現了對宗教藩籬的沖擊。
可惜﹐在宋元話本中﹐對封建禁錮的宣戰﹐缺少一種理直氣壯的氣勢。揭和尚的瘡疤是為了宣揚"前世欠宿債﹐今生轉來還"的因果報應﹐說明佛法無邊。張舜美的散而復聚則更是神的一手安排。藉著神的幫助和指點﹐他們才得遂生平意願。作為意識形怴慼撒汍鶞ヸ盌豸羸w蛻緇崍α懇孕榛玫叩溝男問皆諶嗣峭紡災械姆從場I袷譴叢斐隼吹模?"神權"其實又是人的願望和意志的體現。宋元話本的作者當然不可能有如此清醒的認識。他們不是無神論者﹐沒有膽量宣布"神"根本不存在。在冥冥中﹐他們要尋找一個証明自己正義的力量。於是就很自然地借著神靈的光圈﹐把自己的意願說成神的旨意。人權和神權本來是矛盾的兩極﹐而話本作者在宣揚神意不可違時﹐已經偷偷地把神意篡改成市民階層的人意了。他們的兩重性就在於﹕自覺地宣傳人對神的迷信﹐結果卻不自覺地讓"神意"被"人情"牽著鼻子走了。
(2)用悲劇的結尾﹐來歌頌反抗禮教的戰士
表現出對統治者必然地反抗與中間階層習慣的妥協之間的矛盾"政權、族權、神權、夫權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教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縛中國人民特別是農民的四條極大的繩索。"這四種封建權力幾乎聯系著中國封建時代的一切社會問題。封建家庭是封建社會裡生產和生活的基本單位﹐所有的社會問題總是又集中地體現在封建家庭關系上。《快嘴李翠蓮記》中小康人家的女兒李翠蓮敢於在封建家庭的湖面上投下一塊反抗的石頭。她姿容出眾﹐書史精通﹐又是幹家務活的行家裡手。但偏偏"生得有志氣"﹐能說會道﹐事事都有自己的主張。封建禮教規定婦女要"三從四德"﹐隻有做家庭奴僕的義務﹐而李翠蓮在出嫁前後的短短三四天裡﹐卻絲毫不肯逆來順受。她針對禮教的種種不合理約束﹐放開喉嚨﹐發泄不滿﹐事事爭取自決權。頓時﹐在全家掀起了混亂和騷動的波瀾。公婆、叔嫂、小姑個個指責她。但她寸步不讓。即使被丈夫休了﹐仍堅信自己行得端﹐走得正﹐不悲傷﹐不後悔。
李翠蓮對封建禮教的反抗﹐直接沖擊著夫權。《鬧樊樓多情周勝仙》中的女主角周勝仙對封建門閥觀念的反抗卻與父權(即族權)發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她在金明池的茶坊裡與青年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視﹐俱各有情﹐"就機智地假裝和賣水人吵架向范二郎暗示愛慕﹐這樣的行為已大大超過了禮教的范圍。然而當她要求以正式的方式與范二郎結合時﹐卻敵不過父權的淫威了。周大郎是個販海商人﹐屬於上層市民﹐既看中金錢﹐又看重門第。他本想通過自己的財富和女兒嫁給大戶人家﹐擠進封建統治階級的行列﹐沒想到女兒要下嫁給"高殺也是個開酒店"的范二郎﹐從根本上妨礙了他的利益。於是﹐他就蠻橫地利用封建家長的特權﹐破壞女兒和范二郎的婚事﹐把女兒活活逼死﹐還大罵她是"辱門敗戶的小賤人"。周勝仙死後剛剛活轉過來﹐就又不舍不棄地去尋找范二郎了﹐直至做了鬼﹐仍然設法和情人夢中團圓。
《白娘子永鎮雷鋒塔》中的白娘子﹐在民間傳說中原是一個妖怪形象。由於人民的喜愛和肯定才從一個蛇精發展成具有進步的市民情操的反封建婦女形象的典型。她追求的愛情是自由婚姻。夫妻互敬互愛﹐完全不同於妖怪的淫欲。婚後﹐她對許仙既關心照顧﹐又忠誠忍讓﹐更說明她是以人的身份建立家庭﹐並希望與丈夫"百年偕老"的。她的有情有義使許仙和"妖怪"自由結合後竟生活得十分美滿。然而﹐封建勢力卻不允許他們過下去。道士看出"妖氣"﹐想畫符鎮白娘婦﹔李將仕要在肉體上佔有她﹔法海宣傳色即空﹐兇殘地把她壓在塔下﹐都是企圖鞏固封建統治的精神基礎--等級觀念。為了保衛自己和許仙的幸福生活﹐白娘子奮起反抗。直到被收入砵中﹐仍然不肯自行現出本相﹐這種堅強不屈的精神相當動人。令人痛心的是﹕白娘子竟是被自己的丈夫收入砵中的。小店員許仙身上既有小市民善良老實的一面﹐又有自私膽小的一面。他的一再輕信和對李將仕的容忍都是佐証。盡管白娘子對他那麼好﹐他仍然反恩為仇﹐表現出動搖的負心漢的面目。這種軟弱顢頇的性格在小市民中頗有代表性。如李翠蓮的父母﹐見女兒被婆家休了﹐面子上不好看﹐便終日埋怨﹐迫使女兒隻好出家。又如范二郎對周勝仙的生死追求根本不能理解﹐勝仙費盡苦心好容易與他相會﹐他卻把她當作鬼魅不分青紅皂白地打死了。市民中比較平庸的人物許仙、翠蓮父母、范二郎與市民中優秀分子白娘子、李翠蓮、周勝仙之間的愛與懼、恩與仇的矛盾﹐本質上是市民的願望與封建勢力之間的矛盾。許仙等人最後成為敵人的幫兇﹐從某程度上概括了中間階層的特點﹕處在被統治者地位﹐具有必然的反抗性﹐但反抗極其有限﹐一旦受到封輿論和封建勢力的重壓﹐便不擊自敗。正因為他們把自己的妻子、女兒、情人視為異物﹐而把官紳僧道、封建禮教視為神聖﹐封建勢力才可能通過他們發生作用。李翠蓮的嘴終於被封住、周勝仙第二次被釘進棺材、白娘子遭到永鎮塔底﹐這樣正面人物被反面化﹐反面人物被如法海卻被當作"真僧"的結局也反映了作者的愛憎不甚分明。
(3)寄希望於當政者賢明﹐以求實現進步的生活理想
表現了創造新生活的覺悟與安於舊秩序的麻木之間的矛盾宋人話本《碾玉觀音》訴說得是一對男女青年為擺脫奴役、爭取自由和封建強權發生沖突的故事。養娘璩秀秀本是市井勞動女子﹐工於刺繡。隻因做裱褙匠的父母"家寒"﹐哪討錢來嫁人"﹐決定了她"隻有獻與官員府第"當奴婢的命運。在大官僚咸安郡王府裡﹐她愛上了碾玉匠崔寧﹐並雙雙逃走﹐在自家門口掛著"行在崔待詔碾玉生活來"的招牌﹐過起自由的、獨立的經營的個體生產的生活來。她追求的理想是經濟獨立、婚姻自主﹐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本來﹐咸安郡王已有過等到賣身期滿就把她嫁給崔寧的許諾﹐而她卻不肯馴順地坐等封建統治者的"恩準"﹐害願冒著生命危險去當逃奴。這反映了她對封建人身佔有制的不滿﹐對封建統治者的不信任。盡管這一對青年觸犯了統治者的尊嚴﹐遭到一再討代﹐最後隻有到另一個世界去做鬼夫妻﹐但是﹐他們創造新生活的主動性﹐卻透露出市民階層要求民主權利的強烈願望。《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寫的是上層市民大工場主汪信之的"事跡"。作者意在反映汪信之與封建統治階級之間的一場可悲的誤會。然而﹐卻通過對他"豪俠"的歌頌﹐客觀上肯定了一種有異於封建領主的生活方式和自信心。首先﹐汪信之的財勢不是承襲祖業﹐而是帶著冒險性質的白手起家﹐依仗的是手工業的興起﹐商品經濟的發展。他早年隻身從家中出走﹐全部財產隻有一把雨傘﹐一路靠表演武藝﹐收幾個唱彩錢﹐才來到有"耕冶可業"的淮慶。他在山上伐木﹐在廟中安身﹐糾合無業遊民﹐燒炭冶鐵﹐出市發賣。後來又開酒坊﹐辦漁場﹐變成個大工場和大地主。表現出早期工商業者的創業精神和經營管理才能。他"使所用之人﹐各有職掌﹐恩威並著"﹐"以致湖內漁民、四方窮民﹐歸之如市﹐解衣推食﹐人人願出死力。"顯然﹐他的行為具有一定的歷史進步意義。其二﹐他不在其位﹐要謀其政﹐與封建士大夫的觀念有天壤之別。他有一定的政治眼光﹐上書極言和議之非﹐要求率兩淮忠勇為抗戰出力﹐在民族矛盾危深的年代﹐表現出了不可多得的英雄氣概﹐但因用世心切﹐於無意中得罪惡了小人﹐招致殺身之禍﹐從一側面反映了上層市民要求參預政治的積極願望和必然遭到的悲慘結局。其三﹐他仗義疏財﹐在生死關頭犧牲自己﹐保全朋友和全家。這固然是受封建宗法觀念和江湖義氣的支配﹐也反映了新興階級的寶貴品質。其四﹐他的膽略、計謀也反映了大工商業者的特殊傾向。他獨霸鄉裡﹐拉擾官吏﹐打擊勁敵﹐手法狡猾冷酷。發起暴動時搞得驚天動地﹐在天荒湖巧設迷魂陣﹐儼然是一個出色的軍事家。凡此﹐都描繪出一個豪強、機智的人物形象。
汪信之難道存心要與官府為敵嗎﹖絕不。他在原料、商品、賦稅方面可能與統治者有矛盾﹐但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他是不會造反的。因為﹐他和話本作者一樣﹐是確信"皇家雨露寬"的。這篇話本的入話寫了兩個與正文截然相反的例子。一個是造得好鮮羹的宋五嫂﹐得到太上皇的好評﹐遂成巨富。一個是太學生於國寶﹐以詞受知太上皇﹐被欽賜翰林待詔。作者因此認為﹐在南宋承平時﹐受到皇家恩澤的百姓不知有多少。象汪信之這樣被小人誣陷激成大禍﹐乃是命也﹐時也﹐不能把帳記在當政者頭上。這種明君清官的幻想很有代表性。如璩秀秀受盡咸安郡王的迫害﹐卻不敢找郡王算帳﹐隻把罪過推到郭排軍的"閉嗑牙"上﹐認為隻要懲罰了郭排軍﹐避開郡王的烈火性﹐便萬事皆休。事實上﹐"為要觸犯當時的社會制度﹐就必須從制度身上剝去那一層神聖的外衣。"可是作者和他筆下的汪信之等人恨的隻是"畏懦刻薄﹐專一阿奉宰相"的姦臣劉光祖和二程﹐所以﹐汪信之謀反後﹐又會自首伏法﹔而新天子即位後﹐又會大赦天下﹐讓汪信之的兒子汪世雄合家團圓﹐祖業盡復﹐這種百姓忠君﹐天子明察的幻想﹐正是市民意識兩重性的又一表現。
(4)做著追求功名財富的夢﹐又恪守俠義、善良的道德準則
表現了勞動人民進步的道德觀與小生產者落後的私有觀念之間的矛盾一定的社會心理是人們對社會生活的一種經驗的反映。當整個社會存在著"交道姦如鬼"的惡劣風氣時﹐受剝削壓迫的下層人民﹐必然會出現對新道德的新期望。《萬秀娘仇報山亭兒》歌頌了俠肝義膽、反抗強暴的行為。茶坊主的女兒萬秀娘被強徒擄掠﹐落入虎口﹐後又被強徒苗忠騙賣給他人。偷兒尹宗"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為了救秀娘逃跑﹐他險些被人用槍戳死﹐回到家﹐又挨了不明真象的老娘三、四拐杖。秀娘為感激尹宗的救命之恩﹐要以身相厞冈遄撚菪^砸遄允眩□賈找願緱孟啻□W詈籩沼諼□□俗約倚悅□R桓□刀□□姓庋□呱械男形□□皇橋既壞摹K□囊寰偈牆□16謨胄隳鎘型□□謀□嗝□耍□□?"天涯淪落人"的感情基礎上。所以與封建統治階級所提倡的愚忠、愚孝、愚義、愚信有一定的區別。而秀娘涇渭分明﹐知恩報恩﹐智報家仇﹐也受到作者的肯定。點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是許多下層市民所遵循的信條。《金明池吳清逢愛愛》中酒店女兒愛愛是又一個好例。一年清明節﹐吳員外的獨生子吳清慕名來到盧愛愛的酒店與之歡會﹐不料被愛愛父母沖散。愛愛相思而死﹐香魂不散﹐竟跟隨吳清做了一百二十天夫妻。吳老員外得知後如臨大敵﹐急忙求救於道士﹐阻塞這"邪鬼"。吳清也聽信讒言﹐欲殺愛愛。善良的愛愛並未因吳清反目就懷恨在心﹐反而是為吳清治好了病﹐救他脫出囹圄。並且為他安排了一個錦繡前程﹕讓他得以與曾在金明池上邂逅、十分愛慕、無緣接近的褚愛愛結成夫妻。懷著深重的情意犧牲自己成全他人﹐這種行為時常發生在市民階層的人身上。
市民階層的道德準則是他們低下的政治、經濟地位的折光。市民階層在道義上肯定俠義善良﹐但是囿於私有觀念﹐又無不歆羨榮華富貴﹐甚至欣賞剝削階級的生活方式和投機取巧的手段﹐表現出不遺余力追求發跡變泰的一面。這在上層市民中尤為突出。萬秀娘的父親萬三官人為了發財致富﹐刻薄至極。他發現自幼在茶坊的傭工陶鐵僧﹐背著主人拿了五十錢﹐就在發雷霆﹕"你一日隻做偷我五十錢﹐十日五百﹐一個月是一貫五﹐一年十八貫﹐十五年來﹐你偷了我二百七十貫錢……"﹐不但趕走了陶鐵僧﹐還招呼襄陽府所有的茶坊都不用他。致使陶鐵僧無處生活﹐鋌而走險﹐當了強盜。這是個公開的反面人物。
最集中描寫小市民渴望發跡變泰的是以歷史人物為題材的《史弘肇龍虎君臣會》﹛S□巖杖肆踮□撂娑□郎窨□□牡眩□謝□嶧襝□泛胝亟□匆歡a岱121涮□□頹□槳偌瓢徒崴□□恍南氚炎約旱拿妹眉薷□□S惺□□□?"結交須結英與豪﹐勸君莫結兒女曹﹐英豪際會皆有用﹐兒女柔脆空煩勞。"作者通過劉詔亮的攀龍附鳳宣揚了一種實用主義的交友原則﹐告訴人們﹐交朋友要瞅準目標。倘若是能夠發跡變泰的人﹐哪怕再陰損缺德﹐也不要怠慢。因為他們終是英豪﹐一旦得道﹐自己也可隨之升天。而沒有福態的人﹐哪怕再柔情似水﹐也不必費神周旋﹐否則隻會竹籃打水一場空。在這裡感情已成為盈利的商品﹐是赤裸裸的市儈哲學。
宋元話本記載了市民階層對封建制度的叛逆﹐暴露和批判了封建統治階級的淫虐和殘暴。其中優秀的篇目﹐至今還能感動和激發我們對人民、對祖國、對美好品質的熱愛﹐對剝削階級腐朽意識的仇恨。但是﹐它畢竟是封建社會的產物﹐不可避免地蒙著一層封建思想的灰塵。市民階層的民主願望再進步﹐也擺脫不了歷史的規定﹐反抗意識再強烈﹐也突不破階級的局限﹔社會理想再崇高﹐也越不出自身經濟利益的范圍。肩負宋元學使命的人們﹐頭腦中通向未來的路為什麼會受到偏見的封鎖﹖究其原因﹐除了他們長期接受封建思想的熏陶﹐不可能有徹底的反封建覺悟外﹐直接的社會原因是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矛盾。市民群眾被封建統治者掠奪屠殺遠不及廣大農民之甚。因此﹐他們的反抗也大遜於反封建反壓迫的主力軍--農民﹐從未達到明火執仗﹐揭竿而起的地步。其次﹐我國封建社會長期停滯﹐市民階層始終沒有形成一個階級﹐他們的意識終究不是社會的主導思想。他們或來自農民﹔或是應仕未達的窮儒生﹔或從統治階級中落魄而來。因而象一盤散沙﹐力量脆弱﹐根據各自經濟地位的高低﹐對封建統治階級或依附或反對﹐且表現為種種不同程度。加伅╮銦慼樣蝥均撳鸉蘁穜O□媯□滄6□慫□潛厝皇親運健1J亍3優車摹?
按照唯物辯証法否定之否定的規律﹐任何事物自身都包含著它的否定方面。市民意識的幼芽是在板結厚硬的封建土壤中孕育出來的。它的頑強生命力給人以啟示﹕任何一種古典文學樣式自身的發展﹐很大程度要受其民主性因素的支配。宋元話本深深紮根在人民群眾之中﹐開了通俗易曉的白話小說形式的先河﹔破天荒地把勞動群眾當作正面歌頌的對象引進藝術殿堂﹐表明文藝走向了為更廣大的人民群眾服務的歷史道路。它的出現為後世湧現出一批充滿民主活力和藝術光彩的優秀作品開了一個泉眼。帶動了明後期短篇小說創作的繁榮﹔直接影響著《水滸》的成書﹔啟發了《金瓶梅》和不朽名著《紅樓夢》對家庭題材的描寫。它又為戲劇在題材、表現手法上提供了借鑒﹐共同形成元明清文學的主流。如果說晚清時期圍繞著文以"載道"或文以"言情"的爭論﹐其意義相當於歐洲的文藝復興﹔那麼﹐宋元的小說、戲劇就是中國"文藝復興"的曙光﹐是封建的載道文學向近代的言情文學過渡的標志。它是宋代理學喧囂中的一聲清鐘﹐是封建文苑爆發出的第一朵迎春花﹐是黎明前來到東方天空的啟明星。
一、社會論
3、《雪月梅》創作意蘊和時代背景探釋
取法《金瓶梅》以主人公姓名聯袂成書名的《雪月梅》﹐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失於臉譜化﹐這大致是其主要弊病。可是﹐《雪月梅》藝術地再現了嘉靖間朝廷與百姓抗倭入侵的史實﹐誠不可多得。雍乾間﹐新起的殖民主義國家覬覦我國領土﹐蠢蠢欲動﹐觸發了國人在小說創作上前事之師的描寫﹐其中當屬《雪月梅》篇幅浩大﹐具體生動。然而﹐《雪月梅》並不是為救國救民﹐欲振聾發聵﹔出於憤世憂時﹐才借古諭今的﹐深諳背面敷粉之法的作者苦心經營的是什麼﹖
(1)紙上"黃樑"的由來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裡﹐有一群人伴隨其主子活躍在社會舞上﹐這就是謀士、門客、幕僚階層。這個特殊的文化階層﹐在思想層次上屬於懷荊負璞﹐有志於大濟蒼生和鴻國之志的精英人物階層。從人格特征上看﹐他們原是具有獨立人格的不同流俗之士﹐卻又把理想寄托在君主統治這張皮上﹐為了登上施展渾身解數的舞台﹐必須首先在高門大戶的屋檐下找到立足之地﹐以拋售智勇﹐促成自身價值的實現。再從他們的社會功能和自身歸宿看﹐其價值的實現很大程度取決於客觀因素﹐如必然的因素﹕一個需要巨人又產生巨人的時代﹔又如偶然的因素﹕不但腹中要有計﹐而且身外要有遇。受困於種種羈絆﹐他們的命運常常是主客觀相脫離的﹐悲劇式的。其結局不是因功高震主﹐"狡兔死﹐良狗烹"﹐就是"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沾襟"。
"史記以文運事﹐《水滸》因文生事"(金聖嘆《水滸》"讀法")。同樣是因文生事﹐言情小說不同於講史可以"七分實事﹐三分虛構"﹐(章學誠《丙辰札記》)﹔亦不象傳奇、俠義﹐可以進行更多的"設幻"﹐它的題材雖為最貼近時代的市井生活﹐卻與朝廷大事和政治形勢保持了相當的距離。《雪月梅》可以說是有悖於常規的。它以岑秀與雪姐、月英、小梅三位小姐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偏偏不入花前月下、才子佳人的窠臼﹐展示的是從邊防到內地縱橫八百裡的廣闊天地﹐蘊動著的是從朝野到敵營四海翻騰的戰爭風雲。聲勢之浩大﹐猶如海嘯山呼﹔人物聲口的逼真﹐又有如古時善藝者上乘的口技表演。其前朝史事出神入畫的借用﹐生動地實踐著"順著筆性去﹐削高補低由我"。(金聖嘆《讀第五才子書法》)的原則。顯然﹐作者是把時代背景當作人生戲劇故事的舞台來搭建的。生活在這個舞台上的人物原形﹐正是那些不甘被埋沒﹔抑或孤芳自賞﹐陶醉在往日的才華橫溢中﹔抑或抱憾與明君失之交臂﹐懷才不遇﹔抑或"非才之難﹐所以自用者實難"(蘇軾《論賈生》)的失志文人。而幕客、謀士又不同於一般失志文人。他們在總體上具有依附人格﹐帶有更多的愚忠色彩。但即便有大樹作蓋好乘涼﹐卻又被濃蔭遮蔽了自由伸展的空間。《雪月梅》創作意蘊可從作者身世、董孟汾的釋評及小說本身窺見端倪。
抒懷之作與遊戲之說。《雪月梅》開篇有詩曰﹕"盛世雍熙崇禮樂﹐萬方寧謐戢幹戈"。"野老清閒無個事﹐拈毫編出太平歌。"月巖氏"讀法"亦稱﹕"凡此作者必有緣故﹐《雪月梅》卻無緣故﹐細細看去﹐是他心閒無事﹐適逢筆精墨良﹐信手拈出古人一二事﹐綴成一部奇書。"似此﹐《雪月梅》被標榜成自娛的遊戲之作。然而﹐就在同一篇"讀法"中﹐月巖氏又自相矛盾地舉司馬遷﹕"詩三百﹐大抵賢聖發憤之作也"為証﹐料定作者"胸中別有許多經濟﹐勃不可遏"﹐定要發泄出來。兩者間的抵牾把讀者引入了泥淖。究竟孰是就非﹖《雪月梅》的作者陳朗一生不利於場屋﹐又久居人檐下﹐年過"杖鄉"﹐發憤著書﹐不平之氣﹐始得噴發。他所扮演的人生角色是一個滿腹經綸卻壯志未酬的官府幕僚。無情的歲月和嚴酷的現實早把他的少年壯志擊得粉碎。當有機會將鯤鵬之志展現在筆下﹐在紙上開出燦爛的花朵時﹐怎麼能不借端於主人公去盡情實現那樁樁未竟的心願﹖若是僅因錄個題目﹐寫出了自家的錦心繡口﹐就把創作時籌畫的樂趣﹐和寄托理想的愉快等同於更深層次的思想內蘊﹐那就要犯認識上的錯誤。李贄、袁宏道就創作動機而言﹐把小說劃分為述懷、借喻、勸戎、解頤四種類型。靜觀《雪月梅》﹐沒有《西遊記》那種在高層次上的幽默和灰諧﹐更不象狹邪小說隻為博人之歡﹐釋人之悶﹐有低級無聊之嫌。從作品中清晰地折射出一個失志文人的辛酸人生和突發奇想。其寄情抒懷﹐消胸中塊壘之意甚明。
儒家風度與豪俠氣魄。八股科舉導引著清代知識分子紛紛擁擠在通向仕途的羊腸小道上。但是﹐最終能完成"治國、齊家、修身"的讀書人卻寥若晨星。在到達理想境界的跋涉中﹐社會造就了一大批行為不端、靈魂變態的不逞之徒和迂闊之土。《雪月梅》卻從正面下筆來褒揚那些符合封建"標格"的完美君子。儒家風范是其首要標志。他們一為封建統治階級隊伍的後備軍﹐一為其隊伍中的清官。或是如岑秀似的因姦雄迫害被排擠在統治階級隊伍外﹐或象王縣令那樣因不諳貪贓枉法之道放了任又被罷官﹐但美玉之質、長虹之氣卻緣豪不減。他們本來就是天姿俊雅、稟性溫良、事母至孝、篤行好學的賢士。歷經坎坷﹐經國濟世的大志仍堅如磐石﹐萬劫不復。這反映了陳朗希望以禮讓道德來改造社會風氣主張。然而﹐幕客們雖然有時朝為布衣﹐暮為卿相﹐論其出身﹐卻多為一介寒土。於是﹐陳朗把不入規范的市民意識也領進了封建道德的聖殿。因此﹐他筆下的人物呈現出較多的平民面貌。諸如扶困救弱、豪俠仗義﹐感恩圖報、寬宏大度等。這表明了作者根據理想的需要對道德的自我完善所寄予的更高期望﹐以及所做出的種種設想。隱士蔣士奇便是一個潔身自好者。未遇時﹐不肯輕用其鋒。象諸葛亮居身茅廬時﹐躬耕於南畝﹔元代耶律楚不仕時﹐在家裡打坐參禪一般﹐視名利如浮煙。其曠達豪放﹐大有魏晉名士之風度﹔對待朋友卻敦厚樸實﹐掏心挖肺﹐頗具俠士之氣概﹕且通今博古﹐膂力過人﹐可連伏二虎。至使皇帝識其廬山真面後嘆曰﹕如此神勇﹐"幾至埋沒英雄﹐今東西倭寇肆擾﹐若將弁俱得如卿﹐何愁不能殲滅。"更有甚者是鬼丈劉老封君和仙姬之女小梅的描寫。這兩個人身份特殊﹐名份更低﹐有著更濃重的下層社會意味。劉老丈生前是一商賈﹐在鬼域中將六親無靠的孤魂雪姐收為義女﹐庇在廬下。小梅自幼會佔星看相﹐算人通達﹐喜詼謔﹐生性豁達。她是最先與表哥岑秀巧結姻緣的﹐卻親手安排丈夫與有約在先的雪姐結婚﹐並為恩姐月娥作閥﹐三人同事岑秀。由此可見﹐陳朗在道德標準上恪守至善至美的孔孟之道﹔在擇友標準上卻推崇平民式的不論門第﹐真誠待人。最能集中體現作者道德主張的是﹕豪士必網羅人材﹐豪士必受人擁戴。扛鼎之才岑秀便是這樣擇友有方﹐眾望所歸的俊傑。他身上混合著達則兼濟天下的大家氣象和"苟富貴﹐難相忘"的哥們義氣。在他周圍﹐所見略同的英雄相濡以沫﹐作桴鼓之應。最後﹐滾雪球一般地形成一個封建統治階級所需要的知識分子"精英"集團。
天生我才與人盡其才。"立言有本﹐故不覺淋漓婉轉刻劃如生。"《雪月梅》要立的不僅是儒雅的謀士﹐而且是孔武的力士。這些藏龍臥虎之士既能運籌幃幄於軍國大機﹐又有超絕的膽氣和武藝。在《雪月梅》五十條回目中﹐綴有英雄、英豪、壯士、奇才字樣的地方竟有十八處。風雲際會賦予他們以使命感﹐雖遠居鄉野﹐身處微末﹐卻象孔子所說﹕"沽之乎﹖沽之乎﹖吾待沽者。"在表面之退掩飾下的待時以進昭然可見。第十一回中的一段對話是極好的印証﹕
蔣士奇已有幾分醉意﹐便覺得胸中有一段豪雄之氣﹐勃不可遏﹐因對岑公子道﹕"大丈夫處世﹐也須要轟轟烈烈做一場事業﹐庶不虛此一生。若依靠了先人遺下的這幾畝田園﹐老死牖下﹐豈不是與草木同朽﹖"……"如今分宜父子當國﹐又兼有鄢、趙輩為爪牙﹐是非顛倒﹐曲直不分﹐夏、曾、楊、沈之徒濺碧血﹐直堪發豎。必得一蓋世偉人﹐方能掃除姦佞﹐整頓朝綱﹐與普天下忠良吐此一口怨氣。"
岑秀道﹕"物極必反﹐將來自然有肩當大任的人出來補天浴日﹐不過在遲早耳。"
正所謂"何世無英才﹐遺之在草澤"。岑秀們的自視甚高不是與生俱來的﹐天降斯任與我﹐天下事舍我其誰﹖首先源自封建士大夫階層的傳統教育﹐反映了"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憂患意識。其次派生於失志文人隱居不仕的無可奈何。這一切又導致了陳朗在人才觀念上若明若暗的離經叛道。他腹誹那些隻效尋章摘句的書呆子﹐讚嘆那些馳馬射劍、熟習韜略的秀士﹐認為大丈夫當文武兼備﹐才能舉業報國。這種旁門左道當然不容於八股取仕的鐵則﹐現實中的仕途跋前躓後﹐紙上的仕途便繞過暗礁﹐不由正途勝於科甲。《雪月梅》中修成人間"正果"的少年英雄無一是通過八股入選的。中魁的隻有岑秀天資愚鈍的表弟鄭玉璞﹐其能中式還虧岑秀捉刀。作者並未給他戴上英雄的桂冠﹐塑造這個智能中下的陪襯人﹐顯然不無用意﹕即以此說明八股取仕錄用庸人﹐埋沒奇才。作者主張另辟蹊徑﹐人盡其才﹐按才幹高下論官封爵。如品學兼優的"第一人物"岑秀即能與君坐論抗倭十二策﹐又能統兵百萬﹐沙場征戰﹐理應封都御史﹐官至極品﹔忠心耿耿的"中上人物"殷勇﹐在抗倭前線屢立戰功﹐便派他駐守重鎮﹐量才委用﹐各得其所﹐以此類推。
隻有徹底脫出封建統治階級營壘的人﹐才有可能窺視見鐵桶山河的沉沉黑幕﹔但站在外圍並不意味著就是清醒者。《雪月梅》封贈大團圓的結局﹐就是作者不屑於仕途正道的反証。說明他並不否定功名富貴﹐哪怕這隻是一紙"黃樑"。那麼﹐作者又是怎樣為自己"烏托邦"的迷宮溝通條條通衢大道的呢﹖
(2)建功立業的舞台
人物形象是小說成功的第一要素﹐《雪月梅》的人物是靠了出色的時代背景才得以成活的。可見﹐環境不僅是事件發生的場地﹐而且是人物活動的根據。離開了舞台﹐角色便無從表演。試想﹐倘若沒有內憂外患﹐何須英雄補天浴日﹔倘若沒有沙場征戰﹐英雄何處嶄露頭角。如果說紙上八股是銷蝕知識分子才情的大染缸﹔那麼﹐疆場經略則是檢桄젱2郾舊□氖越鶚□?
1時代啟動幕幃
陳朗以太史公遊歷名大川為范例﹐強調"古人文章皆從閱歷中出﹐"說自己"北歷燕齊﹐南涉閩粵﹐遊覽所經﹐悉入編記"(序)。因此《雪月梅》有實事在內。陳朗正是成功地借用了明嘉靖間包括軼聞野史在內的史料﹐把"時代呼喚英雄"的設想訴諸紙間的。拉開幕幃﹐是一個內憂外患的亂世。主人公們的命運首先受到社會惡勢力的挑戰﹐繼而又在民族矛盾的風口浪尖上磨礪考驗。
據《明史》朱紈傳載﹕嘉靖二十五年﹐由於明政府日趨腐敗﹐海防鬆馳﹐"戰船哨船十存一二"﹐士兵也剩十分之四。倭患騷擾日益嚴重。當時朝廷命朱紈為浙江巡撫﹐整頓海防﹐捕殺內姦。因侵犯了閩、浙豪紳地主利益﹐朱紈被劾自殺﹐朝廷"罷巡視大臣不設"﹐於是"倭寇入侵浙江及江蘇沿海﹐當地人民奮起保衛鄉裡﹐人民的英勇鬥爭又鼓舞了愛國將士的抗戰意志﹐這就是《雪月梅》的大背景。
華秋英可說是一位不櫛之士。這是明清小說史上較早出現的一位抗倭女英雄。她的親身經歷是倭寇罪行的記錄﹕
且說這倭奴攻破崇明﹐大肆殺掠﹐巨商富室﹐馨擄一空。婦女三十以上﹐無姿色者殺戮無存﹐少艾者驅使作役﹐青天白日﹐群聚裸淫﹐少不如意﹐揮刃濺血﹐群婦股裂受污﹐天日為慘。
但是﹐華秋英不甘做砧上的魚肉﹐她被倭寇擄去以後﹐至死不從。為了保衛國家、保護自己﹐她一改溫順柔弱的稟性﹐把對敵人的消極反抗升華到主動進攻。她將來犯的倭奴引至無人樓房裡﹐奮力刺死﹐逃離火海﹐其智勇雙全﹐堪稱女中丈夫。當她歷盡險阻投奔官軍後﹐又為擊退寇仇出謀劃策﹐使官軍扳回敗局。這位在民族存亡關口挺身而出的婦女﹐鍛煉了才幹﹐最後成為僥將殷勇抗倭的賢內助。如此生動逼真的場面描寫還有第三十七、三十八回、四十至四十九回。其中岑秀身負封疆重任後調集兵力﹐分路進剿大獲全勝的情節﹐就是以嘉靖三十四年"戰功第一"的王江涇大捷為藍本的。所不同的是﹐小說除襲用講史中槍挑刀砍的手法外﹐還出現了神魔小說的鬥法"手段"。真假參半﹐倒為仕士各顯身手﹐大增風采。
2社會險象"追光"
豐富的生活底蘊為《雪月梅》的演出舖設了舞台基石。從藝術框架看﹐《雪月梅》的支點是三維的﹐即主角--正而人物、配角--反面人物、活動舞台--時代背景。陳朗的筆直下褒貶﹐營壘分明﹐黑白清純﹐對比強烈﹐但個中缺少復色。尤其是反面人物草草帶過﹐面目模糊﹐充其量隻是惡勢力和社會險象的化身。作用是以昭彰的劣跡為正面人物建功立業作一舖墊。他們或是朝中姦臣﹐或是江上盜賊。如海盜汪真、徐海、毛海峰歷史上確有其人。正是因為這些社稷江山的蛀蟲﹐勾結倭寇﹐充當內姦﹐才使社會更加動盪﹐人民慘遭禍殃﹐一貫陷害忠良的代表是江南巡撫侯傑父子。岑秀的祖父早年為官時﹐曾秉公依法經辦過候傑私吞官橐之案。俟候重新得勢後便加害於岑家﹐禍延孫輩﹐封門拔灶﹐使岑秀三年流落異地。花花惡少侯公子﹐因垂誕清官王縣令女兒月英﹐強聘不逞﹐便將王縣令誣陷致死﹐遂又勾結強盜搶其女兒月英。寫得最栩栩如生的要算雪姐被輾轉騙賣的過程了。強盜江二兄弟四人明是江上船夫﹐暗是歹徒響馬。金陵秀才許俊卿的女兒雪姐因走親戚而誤上賊船﹐便跌入了一個由強盜、窩主、牙婆、人販緊緊包圍著的密不透風的陷井。她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最後被騙賣給儀征財主曹偉如作妾﹐不料其夫人是一悍婦﹐致使雪姐不堪捶楚﹐懸樑自盡。墮入陰間後﹐又遭惡鬼欺凌。這樣的社會分明是一個黑世界的天羅地網。善良的人們須得團結起來﹐方能鎮邪壓惡﹐使正氣發揚光大。在《雪月梅》中﹐倭寇騷擾、強盜打劫的場面比比皆是。而正是這些危難的緊鑼密鼓喚來了英雄的出場亮相。
3"千裡馬"馳騁的天地
虎狼遍地的亂世為英雄們披荊斬棘﹐敞開了莽林腹地。同時﹐如果沒有明君的雨露恩澤﹐英雄們便沒有施展抱負的可能。《雪月梅》的人才正是從這兩方面來體現的。機會面前人人平等。《雪月梅》中冠以英雄之稱的人有五個。雖然出身不同﹐卻個個身手不凡。機遇讓他們的寶刀在同一塊鐵鑽上初試鋒藝﹐這表達了作者的階級觀點和民主意識。其實作者已為英雄譜劃出了等次。列於榜首的是世家子弟廉吏之後岑秀和蔣士奇﹐他們是封建統治階級正統的繼承人。排在末尾的自然是純屬勞動人民的船夫文進。盡管他不是等閒之輩﹐作者仍將其覺悟寫得稍遜一籌。文進的面前曾擺著兩條路﹕一是投在官軍的旄下﹐靠自己的才幹﹐走一條堂堂正正、轟轟轟烈烈的路﹐另一條接受歹徒的拉攏﹐入伙盜賊﹐苟苟且且了此一生。他之所以選擇前者﹐是因為有直接的榜樣。以自己的剛猛打天下的殷勇是他的鄉鄰。少年氣盛的劉電又因偶然的機會與他結伴沖進敵陣。如此的點撥、感召和鼓勵﹐象暴風驟雨震撼著他的心靈。使他再也無法安心蝸居燕雀之中的生活。在小說中佔有大量筆墨的殷勇因此也成了主人的義子﹐不能等同於一般家奴。為尋落入強人之手的母親﹐他與義士劉電不期而遇﹐誘發了深藏在心中的報國之志。一日﹐他在江浦為叔父收帳﹐碰上江賊打劫過往船隻﹐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一身沖險隘﹐擒住眾匪﹐以非凡的勇武証明了自己的價值。他被轄區縣令所看中﹐經層層官員的舉薦﹐破格起用。商人之子劉電因遷父柩﹐由江西往山東﹐輾轉耽擱了投充之事﹐但深感時不我待﹕"此壯士力功之秋﹐不可錯過機會。"值服喪期滿便立即起程﹐尋立功報國之機。當他看見倭寇如群蟻般的呼嘯而來﹐劫村焚舍﹐茶炭百姓﹐不由得怒火萬丈﹐振臂高呼﹕"見死不救﹐義勇安在﹖"遂沖鋒陷陣﹐配合官軍痛擊寇仇。戰場是最好的考場﹐劉電超群的技藝和非凡的膽略都受到洗禮﹐得到社會的承認。
"所以龍蟠鳳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於君侯。"(李白《與韓荊州書》)千裡馬還須伯樂來牽。《雪月梅》中有一大批求賢若渴、肝膽赤誠的各級官員。如耿直剛愎﹐治下極嚴的江南都御史黃炯﹔為官風厲、品望非常的南直操江察院程宏達﹔蘇州縣令劉電的哥哥劉雲等。其中對網羅人才最有心最熱心的當屬江浦縣令成某。他是殷勇的發現者﹐又是岑秀的揀金人。當殷勇在其境內為民除害的消息傳開後﹐做事英決的成縣令"夜裡五更聽得通報﹐即刻坐堂﹐審了口供﹐將兩個強盜收監﹐即告四班頭役去拿伙黨。"並一面迎英雄到衙﹐一面呈文上報。為怕一介白衣受人冷落﹐特與殷勇結為金蘭之盟。在科場上﹐岑秀的卷子因犯聖諱﹐主考不取﹐成公不願埋沒良金美玉﹐奔走設法﹐又將卷子薦給副主考大監臨程宏達。在程公的建議下﹐考場諸官員聯奏請皇上御覽﹐使榜上無名的岑秀以石破驚天的妙文受到皇上的青睞﹐被欽賜內閣中書﹐後又授尚方寶劍﹐出任江浙巡海副都御史﹐主辦封疆事﹐捍御之才岑秀平步青雲﹐程公不禁發出肺腑之言﹕"老夫為官數載﹐隻有兩件大快人心事﹐今日得遇賢契是一大快也﹐前者招幕得一少年英雄(殷勇)屢建奇功﹐亦一快事。"這是眾伯樂的心聲。
一代之治﹐必有一代之才。君臣際合是至關重要的。試想﹐以自薦聞名於世的毛遂﹐如孟嘗君不讓其處於囊中﹐則他何以脫穎而出﹖《雪月梅》寫了一個慧眼識珠﹐體察下情﹐會用才、不棄才的好皇帝。他降旨特批江浙兩省招幕民間勇壯的奏疏﹐並頒布了一系列細則。如"立賢無方"﹐即"不論大小文武官員盡情條奏﹐有抱負者隻要是智勇非常之人都可舉薦。"又如"制憲受驗"﹐即在舉薦的基礎上由皇帝親自面試、殿試、武試。這樣使草茅英雄不致埋沒﹐恂私舞弊者不能得逞。再如"果有英才﹐計攻尤效"﹐即根據才幹大小論功封爵。這些嚴明的措施杜絕了濫冒者魚目混珠之想﹐同時切實搜羅到一批洗天浴日之才。岑秀及經他推薦而入選的蔣士奇、劉電等人成了社稷江山的左輔右弼。"四朝憂國鬢如系﹐龍馬精神海鶴姿。"(唐李郢詩《上裴晉公》)插上理想的翅膀的英豪們終於鴻圖大展﹐怎麼能不仰報天恩﹐肝臟塗地﹖於是便有了這樣的結局﹕在紛紛的戰火硝煙裡﹐敵方氣熾方盛﹐咄咄逼人﹐而英雄們鎮定自若﹐巧於籌劃﹐"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為全殲盜寇﹐安國定邦立下汗馬功勞。幕客、謀士從來不是獨立的階層﹐必須寄附於"謀主"﹐即他們所事奉的人物階層才能實現其自身價值。這種意義上的英雄好漢不象被皇帝招安的農民起義軍﹐身在曹營心在漢﹐暗藏反骨他們並不希望徹底毀滅可以寄身其上的封建統治階級的根基。所以﹐陳朗的政治理想不發生在《鏡花緣》式的理想國度﹐又未染上《水滸》斑駁的叛逆色彩。陳朗在紙上舖設了一條最現實又最正統的路。然而﹐他未必清楚﹐他所高擎著的封建大旗﹐正在召喚一種進步的人才觀。康乾兩季是八股科舉的盛世﹐對知識分子身心的束縛﹐早已超越了權力與榮譽的歸屬﹐而成為一種社會心理、習慣勢力。陳朗們的黃粱美夢直做到光緒戊戍變法才破滅。
一、社會論
4、曹家的敗落與雍正的改革
雍正﹐執政短短十三年﹐很少娛樂﹐絕不巡幸﹐惟日孜孜﹐宵旰操勞﹐從而使政治趨於清明﹐國家統一安定﹐清代的經濟自此被推上繁榮的頂峰。但是﹐後人論及康乾盛世﹐卻往往將這一位皇帝承前啟後的功勞忽略過去﹐而津津樂道於他"篡權謀位"的公案﹐並由此引發出種種流言蜚語。在公眾輿論中﹐雍正罪不可恕的"罪行"大約就是"殺兄弒弟"﹐清除異己﹐大抓朋黨。誅連所及﹐《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家族也被革抄﹐從一個喧喧赫赫將近百年的世家大族﹐最終落到"甕牖繩床"、"舉家食粥"的地步。史學的研究影響了"曹學"的研究﹐而"曹學"的研究更為清史研究中的"雍正篡位說"提供了反証。如何正確認識曹家的敗落和雍正朝政治鬥爭的關系﹖筆者感到有必要重新加以分析。
曹雪芹在《紅樓夢》裡寫金陵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文學典型﹐是以曹家為首的江寧三織造為原型的。江寧三織造的另外兩家是蘇州織造李煦、杭州織造孫文成。李、孫兩家都是皇室的包衣。李煦本是曹寅的內兄﹐孫文成是曹寅母親孫氏的娘家。三家構成了當時一個聯絡有親、榮辱與共的特權豪族集團。康熙皇帝是他們的總後台。自從雍正繼位﹐同僚戚誼的三織造先後撞到雍正的槍口上。首當其沖的是李家。雍正二年﹐李煦因虧空公款落職入獄﹐並被抄家籍產。李家遭禍後雍正以"組織差員勒索驛站"為名轍了曹頫的職。雍正五年﹐江南總督范時繹奉旨查封了曹頫的家產。不久﹐孫文成也以"年已老邁"為由﹐被撤職。有些研究者認為﹕雍正迫害其父的家奴﹐是為了掩蓋自己篡位的事實﹕曹家是康熙包衣家奴和心腹大臣﹐家中藏有大量康熙的朱批諭旨﹐這些諭旨中收有不利於雍正的材料﹐雍正必須銷証滅跡而後快。二、曹家與康熙的皇八子允祀、皇九子允□關系密切﹐允祀集團是雍正的主要政敵。曹家是被雍當作允祀的黨徒來打擊的。這些觀點乍一聽有些道理﹐其實與歷史事實存在一定的差距。先從雍正收繳朱批諭旨說起。康熙六十一年十月二十七日﹐康熙駕崩的第十四天﹐雍正立刻下了一個繳批的規定﹕"所有皇考朱批諭旨﹐俱著敬謹封固進呈﹔若抄寫、存留、隱匿、焚棄﹐發現斷不恕寬﹐實行從重治罪。"他不僅要求將前朝奏折收繳歸檔﹐並且要求今後形成一個制度。從密折書寫規格、裝封、傳遞、批閱、發回本人﹐再繳進宮中﹐都規定了一套完整的程序﹐不許紊亂。自康熙年間﹐開始實行一種由皇帝親拆親行﹐任何第三者都無權拆看的奏折報告﹐這便是所謂密折。給皇帝上密折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特權。隻有皇帝的親信家臣才有這個權利。據現存的《康熙朝朱批諭旨》﹐最早的密折大約寫於康熙三十三年﹐是蘇州織造李煦給康熙的請安折。曹寅在康熙三十六年也開始向康熙奏事。最初的奏折毫無秘密可言﹐內容大都是請安、雨水、收成物價等瑣事。曹家、李家是康熙的親信﹐在宮可面奏﹐在外有折奏﹐事無巨細﹐均可上奏。康熙嗜好江南食物﹐他們在貢獻寧鴨、金腿、腐乳的同時﹐順帶將當地要事奏皇上﹐使皇上能通過非正式渠道來了解官僚的表現和民情。他們充當了康熙在江南的耳目。但今天看來﹐其密折的內容並未涉及到皇子﹐也沒有不可告人的內容﹐那麼雍正為什麼懼怕康熙給三織造的朱批諭旨呢﹖這確實與雍正繼位後政權的鞏固有關。康熙晚年﹐皇子爭儲。康熙與眾多的兒子雖是親骨肉、一家人﹐但爾虞我詐﹐明爭暗鬥﹐殺氣騰騰的情景﹐就象《紅樓夢》裡三小姐賈春所說﹕"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在這裡﹐骨肉之情﹐君臣大義﹐全然消失了﹐隻有三綱五常封建道德的虛偽性。雍正最終獲得皇權﹐儲位之爭卻沒有隨著他的嗣統徹底消失﹐其余波仍強烈地震盪著新政。新皇繼位﹐在最高統治集團中相當一部分實力人物不予認可。各派皇子黨縱橫捭闔﹐給新君制造各種各樣的麻煩﹐企圖搞垮新政。他們的圈子裡不僅有滿洲鐵桿死黨﹐漢族官僚也廁身其中。雍正是一個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的皇帝﹐他痛恨社會積弊﹐力圖使清朝政權從康熙後期的儲位之爭和朋黨之爭中解脫出來。而要勵精圖治﹐必須有一支數量龐大的良好官僚隊伍。遺憾的是雍正的支持者卻不多。這一方面是因為他原來的小集團勢力單薄﹔另一方面是因為他的政敵太強大。雍正要在勢力單薄的情況下掌牢印把﹐就必須采取許多行政措施。建立密折制度實際隻是雍正所施行的一系列有效手段中的一個罷了。
寫密折的人不在官階﹐而在同皇帝的關系。康熙皇帝通過密折來了解深宮中難以得知的官箴民情﹔同時還籠絡了一大批心腹官員。雍正從中受到了啟發。公開的題本和奏本在皇帝觀覽之前﹐已先由其他官員看過。有些事情﹐上奏的官員就不便奏聞了﹔皇帝想知道的從中得不到。為了保密﹐雍正規定了嚴格的密折收繳制度。這正是對康熙統治方法的繼承和發展。果然﹐在雍正一朝﹐寫密折的官員多達千人以上。密折的內容也比康熙朝大大豐富了。君臣籌商國家要事﹐變成了最重要的內涵。雍正正是通過密折制度掌握和控制了大批官僚﹐使自己的新政得以順利推行。收繳朱批諭旨﹐並非為銷証滅跡﹐更非專對曹家等個別親康熙集團。
再談曹家被抄與允祀集團的關系問題。據《關於江寧織造曹家檔案史料》記載﹐雍正五年臘﹐在江寧織造府查出允□交給曹頫保存的一對高近六尺的巨銅獅。那是帝王才能享受之物﹐允□要它何用﹖於是曹頫被撤了織差﹐落入詔獄。在這之前﹐曹寅的內兄弟李煦早已在抄家過程中被查出替允祀強買蘇州女孩的事﹐因讒附允祀而流放到烏喇。當時李煦年近七旬﹐僅一載余﹐便被折磨而死。更早一些﹐曹寅的妹婿﹐雍正的舊侍衛傅鼐也被從盛京戶部侍郎任上鎖拿至京﹐交刑部治罪。再晚一些﹐曹寅的長婿老平郡王納爾素又被雍正圍禁在家。曹家的親朋好友均受到雍正的整治。其余的人都為何事得罪﹐史料中記載不詳。而曹頫幫助允□匿藏巨銅獅、李煦為允祀送蘇州戲子﹐是在對曹李兩家的查處過程中被發現的。罪証得於後﹐顯然不是他們抄家的主要原因。況且做為皇帝的家奴﹐為皇子們辦一些事﹐也是順理成章的。那麼﹐雍正為什麼要嚴辦曹家呢﹖無疑﹐允祀允□集團作為雍正最強勁的對手﹐對雍正皇權的鞏固構成了很大的威脅。雍正的主要目標是打擊他們。曹、李等是被當作允祀集團的黨羽被嚴辦﹐隻是事情的導火線﹐問題的本質卻關系到雍正大刀闊斧所進行的一場改革。
康熙末年﹐吏治敗壞﹐貪風日熾﹐庫帑日絀﹐日不瑕給﹐生民乏食﹐物價騰貴。當時﹐上官勒索下屬肆無忌憚﹐酷吏嚴刑厚斂是為家常便飯。文官私征濫派、武官吃士兵空缺﹐督撫府州縣官虧空成風﹐舉不勝舉。雍正所接手的是一個財政已亮起紅燈的爛攤子。"戶部虧銀達數百萬"﹐"藩庫錢糧虧空達數十萬"﹐國庫存銀僅八百萬兩。倘若災年、戰爭﹐必定會引起天下大亂。為了鞏固新政權﹐雍正不得不清理財政之舉。雍正改革財政的第一個殺手□說是"懲羅貪官﹐清理虧空"。他登基不到一年就查出了幾十宗大案。緊接著革職鎖拿﹐抄家追贓﹐皇親國戚也不能幸免﹐貪污官吏惶惶不可終日。雍正對他們采取了嚴厲的措施以堵住其後路。其一將官衙與原藉同時抄撿﹐使官員財產無處匿葳。其二罷官革職﹐使他們不能貽累百姓、搜刮下屬﹔其三是畏罪自殺者由親友代還。對繼續貪贓挪用者﹐更是嚴懲不貸。總之﹐敲骨吸髓也要還清國家虧空。曹家正是其中的一個虧空大戶。當年三織造萊膺康熙在江南的政治耳目時﹐經濟上一刻沒有閒著。曹寅、李煦幾乎輪流把持了兩淮巡鹽御史這一"肥缺"﹐他們在織造任上用"內府"、"上用"等名義肆意搜刮百姓。在供應皇室豪華享受的同時﹐日益增添著自己的榮華富貴。曹寅時經歷過康熙四次南巡的接駕﹐花錢如流水﹐成百萬地虧空錢糧﹐曾經遭到官員們多次彈劾﹐都被康熙壓下去。康熙五十一年﹐曹寅突然病歿﹐曹家的虧空未及彌補。曹頫繼任後﹐又有了新的發展。雍正本來就不喜歡曹頫﹐曾派兩淮巡鹽噶爾泰監視查訪﹐被彈劾後交給怡親王允祥代管。直到發生了曹頫騷擾驛站﹐轉移家產的事﹐雍正才又嚴加追究。由此可見﹐曹家由盛轉衰並非全是政治迫害﹐主要是撞在了新朝清理經濟的風口上。雍正是在清王朝發展過程中出現問題的時刻登上歷史舞台的。他碰到的一個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官員們不顧王朝的前途與命運﹐通過廢弛政務法紀、貪污婪享等行動﹐來滿足個人或利益集團的私利。雍正認為﹐官吏操守如何﹐是國家行政的根本﹐如果官吏貪酷苛暴﹐"即使堯、舜之仁﹐皆成苛政"。針對康熙晚年政治腐敗、文武官員萎靡成風的時弊﹐他以精明強幹整綱飭紀的功績﹐為清王朝的發展寫下了濃重的一筆。作為文學巨著﹐《紅樓夢》藝術地再現了封建統治集團的腐朽、沒落和必然滅亡的命運。這﹐正是它偉大的文學成就、社會意義和認識價值所在。但是﹐歷史不能穿鑿附會﹐如果先認為雍正得位不正﹐心中有鬼﹐再推及出他對一切知情人要加以迫害﹐這恐怕隻是研究者的思路﹐未必合於雍正本來的想法。研究文學也是一樣﹐不能因為曹雪芹是一代文學巨匠﹐便以同情替代事實。史實不能臆斷﹐文學研究更不能建立在臆斷的基礎上。
一、社會論
5、"血滴子"形象略考
──從雍正的特務機關和告密制度談起
清末民初﹐中國民眾好談宮闈秘聞﹐即便識字不多的市民也能讀懂的通俗小說﹐自然成了"講新話"的最佳載體。在清代十三朝中﹐雍正是一位施行恐怖、苛嚴政治的強權統治者﹐關於他的流言蜚語在民間廣為流傳。在世人眼裡﹐這位皇帝奪位前老謀深算﹐即位後冷酷無情。他屢行大獄文網森嚴﹐廣布耳目﹐令人談虎色變……。凡此種種都為他的統治蒙上了一層詭秘的色彩。當時的小說以雍正軼事做為談資的有胡蘊玉《胤□外傳》、孫劍秋《呂四娘演義》、紫萼《梵天廬叢錄》、和蔡東藩《清史演義》、燕北老人《滿清十三朝宮闈秘聞》等等。這些小說言稱借史實演繹成篇﹐其實都是擇采民間傳說﹐進行藝術加工而成。其間有一個值得注意的藝術形象﹕"血滴子"。"血滴子"最早究竟出自何處﹐不可確考。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類似的藝術構思起到了引導社會輿論﹐借古諷今的作用。然而﹐歷史總是有其客觀性的﹐雍正到底是一個好皇帝﹐抑或是一個壞皇帝﹔他的強權政治是有利於社會發展的﹐還是阻礙歷史前進的﹖必須從史實中去加以考察、認定。"血滴子"的形象特征是詭秘、殘暴、人治加鐵腕﹐藝術原形是雍正朝的特務組織和密折制度。那麼﹐"血滴子"與特務政治的真相是什麼﹖筆者不揣簡陋擬加以正之﹕
(1)關於"血滴子"和粘桿處
小說是有事實的"影子"。在文人筆下雍正被刻畫成精諳武藝、神通廣大的陰謀家﹐他的手下豢養了一批技藝絕倫的俠客力士﹐操持著一種名曰"血滴子"的殺人利器﹐能取敵人的首級於千裡之外。同時﹐"血滴子"也是秘密殺手的代稱。據傳﹐雍正的八弟"阿其那"(允祀)、九弟"塞思黑"(允□)都是為"血滴子"所殺。顯然﹐此類荒誕不經的描寫不能作為信史。然而﹐雍正確實是以處於弱勢的政治力量在奪儲鬥爭中取勝的。他能登上寶座﹐除了本人工於心計和有一套政治手腕外﹐還得力於他有一個訓練有素的情報組織。這個組織便是"粘桿處"。
顧名思義﹐"粘桿處"是一個專事粘蟬捉蜻蜒、釣魚的服務組織。雍正還是皇子時﹐位於北京城東北新橋附近的府邸內院長有一些高大的樹木﹐每逢盛夏初秋﹐繁茂枝葉中有鳴蟬聒噪﹐喜靜畏暑的胤□便命門客家丁操桿捕蟬。康熙四十八年﹐胤□從"多羅貝勒"被晉升為"和碩雍親王"﹐其時康熙眾多皇子間的角逐也到了白熱化的階段。胤□表面上與世無爭﹐暗地裡卻制定綱領﹐加緊了爭儲的步伐。他招募江湖武功高手﹐訓練家丁隊伍﹐這支隊伍的任務是四處刺探情報﹐幫助胤□鏟除異己。
雍正登上皇位後﹐為了鞏固專制統治﹐也為了酬謝黨羽﹐在內務府之下設立了"粘桿處"機關。"粘桿處"的頭子名"粘桿侍衛"﹐是由有功勛的大特務擔任的。他們大多是雍正藩邸舊人﹐官居高位﹐權勢很大。粘桿處的一般成員名"粘桿拜唐阿"統稱"粘桿拜唐"﹐由小特務充任。他們都是內務府包衣人﹐屬未入流﹐薪水不高﹐但每天跟隨雍正左右﹐炙手可熱。
可見"粘桿處"表面上是伺候皇室玩耍的服務機關﹐實則是一個特務組織。小說中所謂的"血滴子"大約指的就是粘桿處的這些人。不難推想﹐雍正是把政敵比作魚、蟬、蜻蜒一樣的小動物來撒網捕捉、加以控制的。
"粘桿處"雖屬內務府系統﹐總部卻設在雍親王府。雍正三年﹐胤禛降旨雍親王府改為雍和宮﹐定為"龍潛禁地"。但奇怪的是改制後的行宮並未改覆黃色琉璃瓦﹐殿頂仍覆綠色琉璃瓦﹐有人認為﹕雍和宮雖為皇帝行宮﹐曾經有一條專供特務人員秘密來往的通道。但是﹐今天的雍和宮其實是一個森嚴的特務衙署﹐為了不致秘密外泄﹐才改府為宮。還有一種傳說﹕在雍和宮已找不到任何地下通道的痕跡了﹐很可能雍正的兒子乾隆為了消除其父留下的不良遺跡﹐改雍和宮為喇嘛廟時﹐已加以徹底翻修﹐將之平毀無痕。
"粘桿處"在紫禁城內還設一個分部﹐御花園堆秀山"御景亭"是他們值班觀望的崗亭。山下門洞前擺著四條黑漆大板凳﹐無論白天黑夜﹐都有四名"粘桿衛士"和四名"粘桿拜唐"坐在上面。雍正交辦的任務﹐由值班人員迅速送往雍和宮﹐再由雍和宮總部發布命令派人辦理。雍正去世後﹐乾隆皇帝繼續利用"粘桿處"控制京內外和外省大臣的活動﹐直到乾隆死後﹐"粘桿處"的特務活動才逐漸廢弛。
(2)別出心裁的密折制度
告密﹐為君子所不恥﹐因為這是不正當的手段。可是在雍正麾下互相告密卻是官員的常課﹐被視作為本職工作的一部分。雍正二年﹐封疆大吏漸閩總督覺羅保、山西巡撫諾□、江蘇布政使鄂爾泰、雲南巡撫揚名時突然遭到皇帝嚴厲的斥責﹐緊接著宣布停止他們給皇帝上奏的權利。作為一個封建官僚﹐除了降罪撤職﹐再也沒有什麼比被剝奪其參政言事的權利更為嚴重了。為何事得罪﹖可以參見雍正七年胤□給鄂爾泰的侄子鄂昌的一段批示﹕"密之一字﹐最緊要﹐不可令一人知﹐即汝叔鄂爾泰不必令知。"原來﹐覺羅保們是因為向外人透露給皇帝奏章的內容被懲罰的。這種不得讓第三者知道的奏章﹐不是題本、奏本﹐而是雍正朝的一種特殊的文書制度--奏折。
古代臣對君的報告名目繁多﹐常用的有章、表、議、疏、啟、書、記、札子、封事等。清代沿襲前明制度﹐用題本和奏本兩種形式。題本是較正式的報告﹐由通政司轉送內閣申請擬旨﹐再呈送皇帝﹐手續繁復﹐又易泄密。奏本不用印﹐手續較簡﹐但也要做公文旅行﹐毫無機密可言。奏折的要旨就在一個"密"字﹐它由皇上親拆親行﹐任何第三者都無權拆看﹐有很強的保密性。因此﹐雍正登基的第十四天﹐便下了一道收繳前朝密折的諭旨﹐使密折逐步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文書制度。在雍正欽定的規章裡﹐從繕折、裝匣、傳遞、批閱、發回本人﹐再繳進宮中﹐都有一定的程序﹐不允許紊亂。按照密折的內容﹐分別規定用素紙、黃紙、黃綾面紙、白綾面紙四種繕寫﹐並使用統一規格的封套。密折須本人親筆﹐臣工繕寫完後﹐加以封套、固封﹐裝入特制的折匣﹐用宮廷鎖匠特制的銅鎖鎖住﹐坊間鎖匠配制的鑰匙是絕對打不開密折匣的。密折派專人送達。
給皇帝上密折是一種特權更是一種榮譽。現存最早的奏折是康熙三十二年的奏折。當時有資格上奏的隻是由中央派到地方上的常設官員﹐他們大多是皇帝家臣。如江寧、蘇州織造什麼的。終康熙一朝密奏者隻有百余人。而雍正朝卻多達一千一百多名﹐逐步擴大到各省督撫、藩、臬、提、鎮等。何等官職才有資格密奏﹐誰也說不清。與其說依品級﹐不如說視與皇帝的關系而定。到了雍正後期﹐甚至連知府、同知副將等一些微職也可特許準奏。
上密折是特權﹐有權力就有義務﹐臣子們在洋洋得意於自己恩寵的同時﹐不知不覺中把前程也付之於這一奏折了。奏折的內容千殊萬別﹐上自軍國重務﹐下至身邊瑣事﹐無所不包。雍正朝的密折不但用來陳事﹐還用來薦人。於官員的登用、陟黜極為留意﹐他曾一再透露﹕"朕惟治天下之道﹐首重用人。"雍正考察地方的吏治﹐著重點是對地方的官吏的檢查。他給官員授權﹐允許越境奏事﹔可以越級監視﹐上下牽制﹐這種方法使雍正了解了很多的情況。諸如地方政事的好壞﹐官員中誰認真負責﹐誰搪塞敷衍。也使為官者人人震懾﹐不敢輕蹈法網。但是﹐雍正很講究體制﹐他不允許下級超越職權。他一再告誡臣子﹕"今許汝密折奏事﹐切毋籍此挾制上司﹐而失屬官之體。"
密折作為君臣間的私人通訊﹐可以無話不談﹔臣下獻議﹐皇帝先睹為快﹐可以通達下情﹐直接批上自己的意見﹔國家有所興榮﹐臣下有不同看法﹐也可以婉轉諫勸。奏折制隻是一種文書制度。它雖是無形的﹐但比之某個官衙的設置所產生的影響﹐卻遠遠超出一般的衙門的興廢。楊啟樵先生在《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一書中認為﹕密折制是雍正推行專制政治的有效手段。之一﹐皇帝可以直接處理庶務﹐強化其權利﹔之二﹐有效地控制了官員﹐使他們互相牽制﹐效忠於皇上。密折制度牽涉到君臣間的權力的分配﹐是官僚政治的重大改革。
(3)情報網的由來
在雍正朝每一個具有奏折資格的人都有權向皇帝密告自己的同僚、下級甚至上司﹔同時在他監視別人的過程中﹐自己也被置於別人的監視中﹜廙恣慰控w苫涮傅礁婷埽□□臧褡約?"朕勵精圖治﹐耳目甚廣"。從現存的資料分析得知﹐他的耳目觸角遍及全國各地。有以奏折制度為依托的明線﹐又有由特工所織成的若幹暗線。一切都是無形的卻又很制度化。其情報網組織的人員﹐一為科道言官和寫奏折的官員﹔二為雍正所培養的一批御前侍衛﹔三為通過各種渠道推薦給各省督撫的書記、長隨等。
探究雍正情報網的設立﹐起因有三端﹕一是政體上的原因。清代以族國立制﹐皇帝是臣子的最高主子。家臣效忠主子是天經地義的事﹔所以﹐官員以取得與皇帝進行私人通信的資格為榮。二是受當時的政治形勢所迫﹐這是直接的原因。康熙朝的儲位之爭在雍正初年的延續﹐造成了雍正了解民間動向的迫切性﹐也增加了他嚴格控制官僚們思想行為的自覺性。三可說是集權的需要﹐這是最本質的原因。楊啟樵在《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一書中指出﹕"君主專政時代﹐人君深居九重﹐與外界隔閡﹐政事則委諸大臣﹐但又恐所托非人﹐為非作歹﹐貽誤蒼生﹐甚或生覬覦之心﹐危及江山﹐因此不得不廣布耳目﹐以周知庶務﹐通達下情。"按照他的觀點﹐高高在上的皇帝並非高枕無憂。在他們的潛意識中都有一種危機感﹐生怕臣子不忠﹐生怕佞臣篡權﹐對每一點星星之火都要防微杜漸﹐隨時撲滅﹐以免失去控制﹐形成燎原之勢。歷代的特務機關都是在這種情形下產生的﹐諸如"詔獄"、"大誰何"、"麗竟門"、"不良人"、"侍衛司獄"、"內軍巡院"等。最有名的當推明代的"廠衛"﹐其荼毒臣民的殘酷和恐怖令人談虎色變。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公開的任用特務﹐不得人心﹐且目標太大﹐成事不足﹐敗事有余﹔但下情不能不周知﹐耳目不能沒有。有此殷鑒﹐雍正所建立的情報網才有更多的創意。
雍正情報網監控的主要對象是臣子。雍正以為用人得宜則地方獲治﹐此乃敷政寧人的根本。所在﹐他有一個基本信念﹐那就是對官員要不時體訪﹐防其改節。他的用人政策有三個要旨﹕廣采輿論、時加訪察和乾綱獨斷。以廣東省的官箴為例﹐略見一斑。廣州提督王紹緒系寵臣鄂爾泰所薦﹐雍正也曾予以"明敏穩妥"的考語﹐但他疑惑王紹緒"偏於養柔﹐恐不能克勝現任"﹐因此命廣州將軍石禮哈"留心探聽﹐便中據實奏聞"。石禮哈對王紹緒不錯﹐說他﹕"念念不忘聖恩﹐志潔行清﹐勤於辦事"。雍正仍不放心﹐再向兩廣總督孔毓□、署理廣東巡撫傅泰調查﹐直到再一次証實王紹緒操守極好﹐這才罷休。為了一名提督的任用﹐他不惜勞動眾人。又如傅泰﹐不但監視王紹緒﹐還訪察過廣東布政使王士俊、廣東按察使婁儼。照此說傅泰所得的寵信應該是很高的﹐但是﹐傅泰又何嘗不受他人監視﹖從《朱批諭旨》可知﹐王士俊和廣東總督郝玉麟都負有密報傅泰行止的使命。由此﹐一省大小官員均在互相監督之中。將軍和總督可以密報提督、巡撫﹔提督、巡撫對總督﹐也要按皇帝的要求提供所需要的情報。章學誠在研究《朱批諭旨》時說﹕"彼時以督撫之威嚴﹐至不能彈一執法縣令、詈誤之吏﹐但使操持可信﹐大吏雖欲擠之死﹐而皇覽能燭其微。愚嘗讀《朱批諭旨》﹐而嘆當時清節孤直之臣遭逢如此﹐雖使感激殺身﹐亦不足為報也。"所嘆正是封建政治尊卑統屬﹐督察參劾均有定制﹐而雍正卻隨心所欲地混亂上下次序。一方面皇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鞏固﹐另一方面臣子們卻處在被愚弄的境地中。
雍正的耳目還有一類是發往督撫處試用後補的侍衛﹐如雍正曾派遣十個御前侍衛到川陝總督年羹堯處學習軍事。這些侍衛賦有了解該地官民情況的職責﹐同時身負監視封疆大吏行止的密務﹐應該隨時隨地向皇帝密報年羹堯的表現。不曾料他們被年羹堯恩威並重收買下來﹐給雍正的密折中充滿了對年羹堯肉麻的吹捧。做皇萎h牡貌壞餃魏握媸登榭觶□淺D棧稹5蹦旮□11褡鍤保□□詬□濤賴鬧炫□辛□?"卑鄙"令他們不必再回京。
在文人筆記和小說中﹐有許多對密訪人員的記載和描寫。有些情況因資料本身語焉不詳已弄不清楚了﹐但有一批人在為雍正幹密訪的勾當則是千真萬確的。趙翼在《檐曝雜記》中述及﹕官僚王雲錦元旦在家裡與親朋好友打葉子牌﹐不知怎麼丟了一張。第二天上朝﹐雍正詢問他新年假期做了些什麼。他從實回奏﹐雍正點頭稱是﹐說他細事不欺君﹐不愧為狀元郎﹐隨手從袖中把那張丟失的葉子牌掏了出來。王雲錦驚駭有加五體投地。這樣的說法近乎演義﹐不實的成分很多﹐但是雍正用耳目以獲取真實情況卻是事實。
有一利必有一弊。雍正要求親信和非親信、了解或不甚了解的官員都互相監督。文員武弁、上下級之間、中央派員和地方官員交互進行。文武不同途﹐這樣互察已出了正常的范圍。上級監督下級﹐本是應有職責﹔但密訪密奏﹐不是正常考核。特別是下級匯報上級、屬員匯報主官更是極不正常。這種不正常的手段必然會招致朝臣們的非議。雍正去世後不到一個月﹐原監察御史謝世濟和伯爵欽拜就大聲疾呼取消密折制﹐他們聲淚俱下歷數密報的弊端﹕"小人多以此說害君子﹐首告者不知主名﹐被告者無由申訴﹔上下相忌﹐君臣相疑。"他們在《論開言路之疏》中提出﹕"欲收開言路之利﹐且先除開言路之弊。"盡管﹐新一代君主乾隆對於他們的發難不以為然﹐繼續把密折當作法寶相襲相沿。然而﹐這位新皇帝對於那種訓練特務、派遣耳目的手段也感到過於兇殘了。為了替父親重塑形象﹐掩蓋其敗政﹔更為了給自己留下好的口碑﹐從此他再沒有大張旗鼓地強調要強化情報網、並重用那些專事密報的耳目。
二、婦女論
6、網未破、魚先死
──析《蘭花夢奇傳》人物的悲劇色彩
中飽撮凳峇屨陷蛤鶄腄潦l男睦矸5□笙嗑鍛□□鞣餃俗18馗星櫚吶□憶中海□矣謚泵嫜□牖鸕乃伎跡□?"哀而不傷"的中國人卻善於把慘痛的場面演變為皆大歡喜的結局。《蘭花夢奇傳》就是一個裝在大團圓套子裡的中國悲劇。
《蘭花夢奇傳》成書於咸豐、光緒年間﹐作者吟梅山人有幸步隨文學巨著《紅樓夢》清晰的轍印、汲取英雄、神魔、公案、人情以及才子佳人、狹邪等各種小說流派的泉水﹐以傾吐蓄積在自己胸中的時代風雲。在那個連慈禧太後也隻能垂簾聽政的對婦女歧視摧殘的封建末世﹐鐵板一般的堅冰下正蘊動著民主思想的潛流﹐有識之士紛紛口誅筆伐﹐向腐敗社會的各種癰疽開戰。有感於婦女千百年來所遭受的不平待遇﹐吟梅山人向人們訴說了一個功蓋須眉卻死於丈夫淫威的婦女--鬆寶珠的不幸遭遇。
與晚清那些譏評、譴責社會弊病﹐啟蒙愚昧、呼喚新思想﹐揭露黑幕的作品相比﹐《蘭花夢奇傳》顯得不太入流。作者當為飽學而失志的文人。他推崇科舉﹐顯然深受儒家仁義道德的陶冶﹐這是他的局限。對於鬆寶珠所受到的封建禮法的迫害﹐他既厲聲譴責﹐又為之開脫﹔他讚賞寶珠的美貌﹐又憐惜她的薄命﹔首肯她的才智﹐又憂心她的出眾﹔推崇她的功業﹐又斷言必妨害兒女之情﹐他用輪回報應、壽數在天的迷信抹殺了寶珠的冤情﹔用熱鬧非凡的追薦掩蓋了寶珠的哭聲﹔把寶珠留下的空位讓給丫環紫雲﹐以填補寶珠去世帶給夫家的損失。這樣﹐他就在飽蘸著極盛極衰、至尊至卑、大喜大悲感情的筆鋒上塗抹了一層復色﹐把這濃烈的感情納入到中國文學"發乎情﹐止乎禮義"的軌道上去了。由此﹐與其說《蘭花夢奇傳》是歐洲戲劇概念中的"悲劇"﹐不如稱其為"正劇"更恰當。
然而﹐我們今天能夠站在俯視歷史的廣角上﹐不會去苛求生活在封建長夜裡的小說家﹐也不會幼稚地認為紙上的大快人苳勴丿T蘭淶拿纜□蘚丁﹗獨薊□紋媧□范運殺χ櫚男蝸蟪曬λ茉熳鬩苑魅?"團圓"之"迷信"之類的塵埃。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們得出結論﹕《蘭花夢奇傳》是一部符合中國人欣賞習慣的悲劇。在思想性方面﹐它有一定的社會進步意義﹔在藝術形式上﹐對婦女問題的表現翻出了舊制﹔描寫亦頗生動﹐有催人淚下的感人力量。
(1)天下第一奇女子
用"把有價值的東西撕破了給人看"這句來概括《蘭花夢奇傳》的思想藝術特點再合適沒有了。書中主人公鬆寶珠年幼才高﹐文賽崇嘏﹐武勝木蘭﹐十五歲中進士﹐點探花﹐十六歲升左副都御史﹐數破奇案﹐十七歲掛帥出征﹐十八歲平定南疆﹐建立赫赫功名﹐並且品貌端正﹐隱忍大度﹐是一個"亙古今無可匹者"的完美的中國婦女的典型形象﹐在她身上﹐作者寄予了自己的審美理想。
"山川靈秀唯女子獨鐘"。《蘭花夢奇傳》開篇第一回就借賈寶玉的話﹕"男人是泥作成的﹐女子是水作成的。"透露出為女子樹碑立傳的宗旨。這個女子不以節婦烈婦稱世﹐而是與男子駕並驅的巾幗英雄。和《紅樓夢》一樣﹐《蘭花夢奇傳》寫的是封建貴族大家庭的生活。在鬆、許、李三家中﹐寶珠的父親鬆仲康是個內閣學士﹐鬆家七代簪纓﹐家財千萬﹔公公許月庵和舅舅李榮書亦是朝臣顯宦。這些代表封建統治階級的大家顯貴們是大清朝天下的頂樑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而代表家族希望的男子漢們又具有怎樣才品呢﹖寶珠的父親為自己一時的虛榮﹐便葬送了女兒的青春﹔丈夫許文卿自視才高﹐卻心胸狹隘、性情暴唳﹔弟弟鬆筠未及成年就學會了"花街柳巷"﹔公公許月庵則是個糊塗已極的書呆子……最使人厭惡的是宰相的兒子劉浩﹐這個地道的流氓無賴專會欺男霸女﹐無惡不作。無怪乎煙波散人在《蘭花夢奇傳》序中嘆曰﹕"竊怪叔季之世﹐須眉所為﹐不啻巾幗﹐儻亦小人道長﹐君子道洁慼熨_艫叩梗□腥縭且□?"吟梅山人把"英雄"的桂冠帶在一個女孩子頭上﹐不但賦予她歷史優秀婦女的崇高品德﹐而且還把多數隻有男子才具備的才智、膽略和功業集中在她身上﹐足以使那些自視非凡﹐實則平庸拙劣、品格卑微的男人們瞠目結舌﹐自慚形穢。
"情即是幻﹐幻即是情"。作品借塑造完美的婦女形象以及美好形象的厄運來揭露封建末世的不可與之謀﹐表達了作者一定程度的現實主義精神。"傳奇者貴幻"。在創作方法上﹐吟梅山人又是浪漫主義的。他直接承繼中國小說虛實相間﹐真幻互出的傳統﹐模仿"紅樓夢"寫了一個人間的"夢"﹐寓言於其間。寶珠有一異人之處﹐每到夏日﹐身上便溢出奇香﹐後經道士鬆鶴山人點破﹐才知她原是蘭花仙子﹐花仙臨凡﹐要在人間做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作者在"夢"境裡描繪的是自己理想的春天。"春天"系於一個"情"字﹐即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所聲明的﹐這部書"大旨談情"的"情"。這個"情"比情感﹐愛情有更深廣的涵意﹐應該是指作者所讚同的個性解放和社會平等。但"夢"畢竟是空的﹐在夢裡作者把"歷史的必然要求和這個要求實際上不可能實現的悲劇沖突歸結為"弱草輕塵真是幻……始信浮生一夢中"。表達了作者心頭深深的失落感。
"極駭人之事""極近人之筆"。文能治國﹐武能略疆的鬆寶珠﹐在顯赫的外表下有一顆柔弱的心。作者沒有一味寫她的風雲氣﹐而自始至盡都在舖墊她的兒女性。她的春困不亞於杜麗娘﹔她的不自主超過了崔鶯鶯﹔她的憂愁和眼淚可與林黛玉比肩﹔她在婆家的非人生活遠甚於劉蘭芝。這使她的形象十分真實可信。尤其是前五十回寫寶珠的閨閣生活﹐通過裹腳、傷春、染病、思家、賜婚等情節表達了婦女深切的痛苦。從男扮女裝的第一天起﹐她就常在月下燈前暗自落淚。她憂心自己莫測的前程﹐為此背著父母偷偷裹了腳。小腳不堪遠行ㄐ樁澈涹慼慼憐碻腄撲懂敯g□戳四蜒緣目喑□T諂蕉□轄□惱髡街校□□□□□睿?"淘空了心血"﹐患上了婦女病。第三十四回中她嘆息道﹕"人看我雖然安富尊榮﹐不知我的命最苦惱不過﹐自從十四歲去了父親﹐把我矯揉造作﹐弄得我欲罷不能﹐幾年內不知受了多少風波"。別人家十七歲的少女也許還沒有出過閨門﹐而她已經統帥萬軍﹐遠戍邊陲。每當想家﹐不禁耍起女兒嬌嗔的性子來﹕"什麼國家大事﹐也不能捆在我這個小女孩子身上﹐我要不管﹐就不管了﹐誰敢奈何我。"父親逼她洗去鉛華﹐家紹書香﹔母親亦不讚同她易取冠而釵﹔姐姐用嚴格的家法來禁錮她的情感﹔許文卿發現她是女扮男裝﹐即用挾持的手段逼她許婚﹔皇帝則把這個十幾歲的女孩子推上了國家安危的風口浪尖。其中的尷尬非男子﹐也非女子所能兼而體味。終於﹐超負荷的苦惱和不幸匯成一股激流沖垮了她生命的大堤。這是作者寫得十他成功之處。非對婦女有深切同情和了解者不能為之。
(2)在更高層次上的落筆
《蘭花夢奇傳》帶有明顯的"反夫權"、"爭女權"的傾向。比起以往寫婦女問題的小說﹐有了進一步的深化。封建社會的婦女所受壓迫太深﹐不得不為作人的起碼權利--自由戀愛、自主婚姻而前後僕繼地奮鬥。在文學史上因而演出了《牡丹亭》、《西廂記》、《杜十娘》、《白蛇傳》、《紅樓夢》等鬥爭史話。於是牆頭馬上﹐逾門鑽穴﹐私訂終身後花園﹐落難公子中狀元的故事層出不窮。"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似乎成了婦女們所追求的最終目標。然而﹐有情人終成了眷屬後﹐婦女的幸福就有了可靠保障嗎﹖《蘭花夢奇傳》提出了疑問﹕
即使愛情婚姻能夠自主。鬆、許、李三大家族﹐兒女們互為婚姻﹐離不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唯獨寶珠有與男子自由交往的便利。她與許文卿是同年﹐又是同事﹐互相屬意﹐釀成婚姻。雙方才貌相當﹐門戶相對﹐既不存在地位的潛越﹐也沒有來自第三者的障礙。象她這樣位居於上層的婦女﹐婚後生活尚且不幸﹐一般婦女的情形便可想見了。寶珠的婚姻悲劇說明了一個深層次的問題﹕即中國婦女除了和男子一樣要受到政權、神權、族權的壓迫外﹐還要受夫權的統治。封建的一整套制度不改變﹐就沒有婦女的幸福可言。
即使寶珠沒有夭折。寶珠和姐姐寶林原是一對花神﹐壽數天定﹐是不會生育的。寶珠自從還其女兒身後﹐克勤克儉﹐以全婦道。嫁到夫家﹐尚在新婚燕爾﹐她就逆來順受﹐曲意奉承﹐而丈夫許文卿卻時時在耍威風﹐口口聲聲斥責她﹕"竟忘卻自己是個女人了"﹐試想﹐如果今後寶珠不能為夫家傳宗接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她最終定將遭到丈夫的厭棄。即使寶珠嫁給了皇帝。寶珠曾感嘆自己﹕"當日拿錯了主意﹐隻說故人情重﹐堪托終身﹐誰知好事未諧﹐初心已變。"隨著對做一個女人的滋味體會的加深﹐她越來越為自己的終身顫栗、痛苦。當朝皇帝曾對她十分眷注﹐屢次寫詩贈詞表白心跡。他封她為升平公主﹐並讓其全家共亨尊榮﹐賜婚時他對寶珠的公公千叮嚀萬囑咐﹕"你這個媳婦﹐朕所鐘愛﹐你須青目視之﹐如有凌虐之情﹐以違旨論。"皇帝為什麼對寶珠格外垂青﹖第五十回中寫道﹕皇帝見寶珠換了女裝﹐容貌嬌柔﹐曠世無雙﹐心中十分愛慕。親自為她點宮砂試清白。皇帝看中了她的美貌和貞節。當她跪在殿前﹐表白自己心願"循跡空門﹐長齋繡佛"的心願時﹐皇上心裡想的卻是﹕"隻恨她為捷足者先奪去﹐不然倒是自己的一樁好事。"這樣的好事如果成就﹐寶珠開始了以色事君的後妃生涯﹐又能有幾時好呢﹖
即使不隱去女兒真貌。寶珠從女人到"男人"﹐又從"男人"到女人﹐經歷了幾番曲折。唯其女扮男裝才為她才幹的發揮啟開一扇方便之門。盡管這樣﹐她超凡脫俗的容貌仍然招致了許多禍災。色狼一般的劉浩首先在她身上嗅出了女性的氣味。四次設下圈套﹐妄圖調戲霸佔她﹐幸虧寶珠足智多謀﹐狠狠懲罰了這個花花公子。但是﹐惡勢力是不肯輕易放過她的﹐中傷她的謠言又滿城沸揚。許文卿聞訊﹐立刻窮追不舍﹐迫她允婚。試問﹕如果寶珠不隱去女兒身份﹐別說施報負﹐做一番事業﹐恐怕早成了公子王孫們槍口下的獵物。
(3)"利他精神"的失敗
"三綱五常"的倫理觀念包括了整個封建社會的尊卑、貴賤、上下等級制度和道德準則﹐把政治關系和家庭關系合為一體。又具體化為"三從四德"牢牢禁錮著婦女的思想﹐捆綁著婦女的手腳。鬆寶珠從小受到的是正統的封建道德教育。這一整套道德準則要求把君主、家長、丈夫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無條件地犧牲自己。鬆寶珠正是這樣做的。這種"利他精神"和"無我意識"可以說是封建社會婦女人格變態的典型特征(從另一個角度也可說是中國婦女的傳統美德)。但是在一片哀樂中﹐她的自我犧牲早被遮掩得黯然失色。
勇赴家難﹐甘為孝。鬆寶珠十三歲起就為繼承祖業挺身而出。她傳奇般的經歷首先是她的父親鬆仲康一手制造出來的。寶珠降生的那天恰是父親四十大壽﹐因家中無子﹐為湊熱鬧﹐將錯就錯﹐通知親友生了兒子。十三歲鄉試中魁﹐從此一發不可收﹐以長子身份支撐門庭。十四歲父親去世後﹐她又聽命於新的家長--母親和姐姐﹐拉扯弟弟。她的犧牲和努力為家庭帶來了莫大的尊貴和榮耀。姐姐、媽媽、弟媳都因她屢受冊封﹔大弟弟官至極品﹔小弟弟也做到侍郎督撫。連夫家也因她得了世爵世襲﹐丈夫、公公都連連升官。然而﹐在美滿的大局中﹐卻沒有她個人的絲毫美滿﹐她的一舉一動都受到嚴格家規的管制。第四回中﹐她因與文卿同遊﹐勾起了傷春的愁腸﹐回到家便寫了兩首春興詩﹐被姐姐發現後﹐立刻受到質問拷曾o?"終日在外邊﹐與男子相處﹐若不駕馭一番﹐鬧出笑話來就遲了。"在封建家長的眼中﹐她隻有盡孝、守節的義務﹐而不能有任何的思想自由的權利。
弱女拜大將﹐忠於君。鬆寶珠為官後堪稱忠君模范。一方面是百姓的清官﹐認真勘驗"小妾謀夫案"﹔明斷"弟媳紊亂宗支案"﹔判明"親兄謀殺親弟案"﹐另一方面﹐她又是皇帝得力的佐臣。當聽說海疆鬧寇、國家危難時﹐她不顧年幼﹐上表請戰﹐被皇帝封為兵部侍郎﹐經略大臣﹐總辦海疆事務。她開導母親說﹕"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又道事君能致其身﹐身子都是君的﹐敢不替國家辦事嗎﹖"當時﹐她正與文卿訂下百年之好﹐卿卿我我﹐難舍難分﹐卻毅然拋卻私情﹐奔赴疆場。在戰場上﹐她調度有方﹐指揮若定。她的胸襟、膽略﹐連男子都望塵莫及。
忍辱全婦道﹐振夫綱。自從出嫁為人妻後﹐寶珠的命運就發生重大轉折﹕從至尊轉為至卑﹐由極盛趨向極衰。許文卿並非不愛寶珠﹐婚前曾苦苦追求﹐死後亦傷心痛悔﹐但他畢竟是寶珠的丈夫。寶珠從同年、同事而成為妻子﹐也就一個平等的人變成了他的附屬品。他對妻子如狼似虎的統治﹐是那個時代男尊女卑的必然產物。首先他把寶珠視作奴僕﹐要求他好夫之所好﹐惡夫之所惡﹐溫柔順從地成為體現丈夫意志的工具。因為紫雲無意間將他欺凌寶珠的事告訴了許夫人﹐這便觸怒了他。他竟取過一隻界尺﹐逼著寶珠親手抽打紫雲﹐以示懲罰﹐非如此不肯罷休。其二﹐他把寶珠看成自己的陪襯人。認為妻子聰慧雖奇貨可居﹐但不能超過丈夫﹐隻能做丈夫娛樂和滿足自尊心精神武器。他要寶珠代他作畫﹐以炫耀於朋友﹐當寶珠推辭時﹐便大發雷霆。他讓寶珠陪他吟詩作對﹐可是當寶珠勝他一籌時﹐又怒形於色。更有甚者﹐他完全把寶珠當作自己的玩物。他眼中所欣賞的隻是寶珠雪白的脖頸和瘦不盈握的"金蓮"。他不顧寶珠的尊嚴﹐竟要她充當歌妓舞女﹐彈琴唱曲以供自己取樂助興。多麼觸相驚心的事實。噫﹗做女人難﹔做一個才華超群的女人更難﹔而才華超群的女人所嫁非人﹐那說難上加難。封建社會就象一張密密綰結的大網﹐何處是魚兒的出路呢﹖
二、婦女論
7、為巾幗扭曲的靈魂譜寫一曲哀歌
──《林蘭香》主題側論
封建宗法社會特地為婦女們制定了一系列倫理道德規范﹐諸如"三從四德"--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婦德、婦言、婦言、婦功﹔夫為妻綱﹐以及由此衍化出來的什麼"烈女不嫁二夫"﹐"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之類﹐成為女性難以擺脫的沉重的精神桎梏。歷代統治者還使出種種手段在上層建築、意識形態領域裡固化這種精神牢籠。除了西漢劉向的《烈女傳》﹐東漢班昭的《女誡》充作垂訓閨閣的道德經典外﹐史乘方志中有關女德的篇章也蔚為大觀﹐《後漢書》、《明史》、《清史稿》烈女烈傳長篇累牘﹐輿論聲勢何等甚囂塵上。可想而知﹐在茫茫的漆黑之夜﹐中國的女性完全喪失了自身的獨立人格﹐她們世世代代以謹守那些僵死、腐朽的禁錮為楷模。多少優秀善良的女性因受到禁錮﹐不得已以身相殉﹔又有多少才華出眾的女性在這種風霜刀劍嚴相逼的人文環境中虛度一生﹐甚至為社會所不容。中國家庭結構的核心是男權中心和父權制﹐具體地體現為一夫多妻制。在窒息性的文化氣候中﹐女性毫無獨立的社會地位和社會權利﹐她們所有的人生價值隻是做男子的附屬物。《林蘭香》就是一部反映中國封建宗法社會家庭文化的典型之作。它通過明初開國元勛之後耿朗的家族史﹐反映了一個封建官僚家族自洪熙至嘉靖百余年間的盛衰榮枯。全書六十四回﹐牽涉人物達三百二十個之多﹐規模頗為可觀﹐耿朗之妾燕夢卿短促一生的悲劇才是整部小說的精魂。《林蘭香》的作者不可確考﹐但編輯者呯X迪率課□磬□謀□縊□3齙陌□競湍藕埃□淥枷胍庖逶對兌緋雋誦::的諶蕕木窒蕖?
(1)主旨﹕張揚傳統"女德"
作者對燕夢卿的品行無比讚賞。顯而易見﹐小說家是不能免俗的。其實任何一部明清小說在寫到婦女時都沒有離開過詠唱賢妻良母孝女的事跡。《林蘭香》中的燕夢卿正是一個這樣的典型。她本來可以幸福地成為人妻﹐不料臨近婚期﹐其父燕玉突遭姦人構陷。燕夢卿為救父情願入宮沒為宮奴以代贖父罪。她的"白馬王子"耿朗隻得另聘林雲屏為妻。苦苦挨了一年後﹐父親的冤獄得到昭雪﹐夢卿才得還自由之身。歷經苦難的燕夢卿信念未泯﹐她堅持"一女不嫁二夫"﹐表示"生為耿家人﹐死為耿家鬼"。耿朗喜出望外﹐寧為耿朗之妾不願另嫁的夢卿第二個壯舉更讓朝野震動﹐皇帝賜旌表曰﹕"孝女節婦"。耿朗共有嬌妻美妾五房﹐在這樣復雜的家庭裡﹐屈居"二娘"的夢卿謹守婦道﹐對丈夫的放盪行為善言規勸。丈夫生病﹐她斷指以療夫疾﹔耿朗出征她割發為夫結甲護身。但丈夫並不理解她﹐反而猜忌她﹐有意與她疏遠。曾經維持著燕夢卿思想言行的道學教條﹐很快變成了套在她脖上的沉重鎖鏈﹐她出眾的才華和美麗﹐成為妻妾們誹謗的依據﹐並讓耿朗嫉妒。"風刀霜劍嚴相逼"﹐這個才華出眾的女人﹐不得不一步步地降格﹐處處約束自己。極端抑鬱的情緒使她美麗的青春很快暗淡了下去。
無疑﹐作家主觀上想把夢卿寫成一個體現道學理想之"神"﹔然而﹐站在我們面前的卻一個多慮多病、陷於困境的可憐女人。道學常常是她希圖表現自己、創造生活的一種方法。她積極地運用自己的天賦﹐想使自己成為實現自我的人--人中佼佼者。不幸的是﹐她把這種要求納入道學這一文化心理定勢中。她癒是嚴肅認真地力求肯定自我﹐實現自我﹐癒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有意義的人﹐反而癒不成其為"人"。她所嫁非人已為自己的命運輔設了一條險徑。她既以道學作為其一生的精神指南﹐那麼﹐就沒有別的路可走。是傳統婦德殺死了燕夢卿﹗
(2)變調﹕懷疑男尊女卑
作者對燕夢卿的死無比惋惜。燕夢卿活在小說中僅有三十六回﹐她的悲劇與中國大部分小說中的愛情悲劇不同﹐不是那種外在的社會力量對真純愛情的破壞﹐諸如父母、門第、地位等等原因所造成的悲劇﹐而是在有情人已成眷屬的基礎上展開的﹐這就使人們不得不對神聖美好的愛情產生疑慮和失望。耿郎與燕夢卿兩人年貌相配﹐門第相當﹐耿朗曾為夢卿相思成病﹐婚前有深厚的感情基礎。因此﹐夢卿悲劇超出於當時一般小說的高度。
夢卿的悲劇是一貫的﹐其父燕玉是一個進士出身的正直廉潔的官員﹐夢卿自幼聰明異常﹐按照當時"淑女"的標準﹐她是一個引人注目的少女﹐德才工貌﹐樣樣努力﹐樣樣出色。她"幽閉貞靜﹐柔順安詳"﹐"比玉香猶勝﹐如花語更真"﹐並且多才多藝﹐"穎異不亞班昭﹐聰明恰似蔡琰、深明閨閣理﹐洞識古今情。"在當時社會﹐這是人們所普遍認可的最優秀的女性形象﹐它是時代對女性的審美理想的顯現。少女時代的燕夢卿能夠感受這種光榮所給予她的滿足和欣喜﹐她個性與理想的矛盾已露出端倪。
夢卿生活在道學的思想氛圍裡﹐她的悲劇就不在於反抗這種思想而碰壁﹐而是在於一種奴化的強制﹐她強迫自己去做倫理思想規范下的"理想"女性。但是﹐她的個性、天賦卻與這種思想格格不入。從精神氣質上說﹐她所負有的突出的才華使她不願碌碌無為。小說第五回夢卿曾賦白梅一絕句雲﹕"聞說江南並雪開﹐蕭閨何幸一枝來﹐卻憐柔素與奴似﹐些子春光佔帝台。"作者評曰﹕"看這詩﹐分明是夢卿自比﹐言自己雖一介弱女﹐欲與燕京人物分一席也。"這便是夢卿性格上的好強的根本原因。然而﹐道學思想又不能容忍有個性的女人﹐芊撩r姥?"淑女"的標準在根本上背道而馳。夢卿所受的教養使她把道學思想奉為金科玉律﹐這些教條深深地印入她的腦子﹐形成了她的思維方式﹐控制著她的言行舉止。對她來說﹐掙脫教條束縛的念頭是大逆不道。夢卿盡量地要求自己在當時道德倫理的規范下﹐做出一些常人難及的舉止﹐在行動上把道學對女人的要求推向極端。夢卿犧牲自己代父贖罪﹐恪守道學教條而不惜以千金小組的身份下嫁為妾﹐為耿朗割發斷指等等行為﹐有她天性上的善良的成分﹐但潛意識裡又有驚世駭俗之功名的渴念。這種強化了的自我犧牲精神﹐不能不讓人刮目相看。
夢卿有超乎常人的克制力﹐表現在她驚人的忍讓、溫順、淡泊和隨和上。夢卿作得好詩詞﹐寫得好書法﹐並且極有繪畫的才分﹐但是﹐"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無時不在窒息著她的藝術氣息﹐所以﹐她深知不能奢望在這些方面留下一些後人傳揚的東西﹐雖偶爾技癢難熬﹐但心理上又不得不擯斥它們。她心目中的理想女性不是衛夫人﹐不是李清照﹐而是孝女和節婦。她遠比正妻林雲屏能幹得多﹐既能從大的方面合理調度家庭收支﹐又善於小心收拾﹐對僮僕知人善任﹐連她婆母康夫人都為她讚嘆﹕"賞罰奴婢﹐從不自作威福﹔教導丫環﹐從不輕施責詈﹔儉所當儉﹐全無小戶規模﹔豐所當豐﹐總是大家氣度。"作為一個側室﹐她恪守自己的身分﹐從不準備凌駕於妻之上。她的隱忍、自我克制本身就是道學女性理想的"感性顯現"﹐具有模范的意義。一個女人蒙昧地活著乃是不以德之為德也﹔而有才卻守愚﹐這需要巨大的意志力量和獻身獻身。這﹐才是道學倫理的最高境界。
夢卿未嫁時﹐有一天與耿朗之妾宣愛娘不期而遇﹐宣愛娘在燕家墳院的牆上題詩一首﹕"情辭委婉、令人可愛"﹐夢卿讀後很欣賞﹐自思道﹕"我夢卿生長深閨﹐無一知己﹐似這般女子﹐又隻空見其詩﹐殊令人可恨﹐不免用他原韻和詩一首﹐寫在舊詩旁﹐或這女子重至舊地﹐見彼此同情﹐亦可作不見面的知己。"因無隨身筆墨﹐乃取下一支金蘭花簪兒﹐在石灰上劃出詩句來。詩寫得頗成功﹐她自顧吟哦不已﹐把金簪也忘在牆縫裡﹐以至為耿朗拾去。夢卿回家後﹐這種顯露才華的快感很快變成精神上的負擔﹐她為自己的不守女規擔憂、惶恐﹐幾至於產生一種犯罪感。她如此規矩嫻靜﹐嚴謹過人而有此失﹐其實是尋覓知音之心太迫切了﹐夢卿的潛意識中始終期待有人來發現她﹐欣賞她。而她在題詩後愁腸百轉﹐其內心的真正目的隻有一個﹕"如何維護自己'淑女'的形象﹖"作一個孝女、淑女﹐是她十分珍惜的﹐怎麼願意失去呢﹖在才華、聲名和道德規范之間﹐她苦苦地掙紮著﹐無法找到一個相諧點。
夢卿這種特有的超凡脫俗的品格﹐在她婚後復雜的環境裡變得更加復雜起來。小說中多次寫她的掙紮和努力﹕
卻說耿朗一日無事﹐在夢卿房內夜話﹐是時乃宣德四年九月中旬﹐清商淡淡﹐良夜迢迢﹐桂魄一庭﹐菊香滿座。春畹行酒﹐便坐小飲。耿朗道﹕"飲香醪﹐看名卉﹐已是人生快事﹐況又國色相對﹐各在芳齡﹐志願足矣﹐又何求哉﹗"夢卿聽了﹐低頭不語。耿朗道﹕"卿何心事﹐忽忽不樂﹖"夢卿道﹕"妾以鄙弱之質得侍君子﹐私心自幸﹐有何不喜﹐惟願上則尊祖敬宗﹐以作九個叔叔領袖﹐下則修身養家﹐以為後世子孫法度﹐若美酒名花﹐隻不過博一時之趣﹐益處不少﹐損處亦多﹐若不知檢點﹐則費時失事﹐滅性傷生﹐以所難免。"耿朗道﹕"我於花酒雖則留心﹐絕不致太過﹐又得卿不時提撕﹐想將來亦不致受損。卿與我名雖夫婦﹐實同朋友矣﹗"
乍一看耿朗對夢卿很尊重。夢卿初嫁時已明確地表現了自己對愛情婚姻生活的理解和追求。那時她與耿朗新婚燕爾﹐不覺得扭曲了對生活的真趣。可現在﹐她的一番嚴肅勸諫ヸ瑐|□床壞□ㄐ耍□□易鱟鰲916試捫□?"名雖夫婦﹐實同朋友"一語﹐正是夫妻感情產生裂縫的開端。在封建社會﹐丈夫把妻子引為朋友就意味著不把她作為女人。精神上的知遇正是夢卿所企求的。為了這種精神追求﹐她拋棄了愛情的真性而全不知曉。這一切都為表面瀟灑﹐實則庸俗的耿朗所不容。
(3)意蘊﹕呼喚人性復歸
作者對燕夢卿的遭遇無比不平。燕夢卿是個見義勇為、有著義無反顧的精神的奇女子。小說中曾把她比為賈誼。從精神氣質上說他們的確相通。
以夢卿的氣質﹐她的行動絕不同於流俗。她從心底裡看不起耿郎之妾"香兒、彩雲之放盪淫戲"。作為年青女子她需要愛情﹐但她卻常常把愛束之高閣。程朱理學使她對愛情先有了一道厭惡的心理防線﹐自然的感情在她看來是卑下的。她過人的才華使她為愛情規定了一個很高的境界。她不應該向普通女人那樣沉迷、依戀﹐而是從精神上把愛情傳達給對方﹐為此﹐她不惜扭曲了天性。可悲的是﹐當她把真情傳達給丈夫時﹐風流、平庸的耿朗隻感受到教育、勸告﹐遠不如香兒、彩雲之嬌嗔可愛。
在燕夢卿所處的環境中﹐耿朗是她唯一可以愛和可以從他那裡接受愛的異性。為了做一個出色的堪為楷模的賢妻﹐她徹底否定了個人存在的意義﹐虛偽的道學造就了她狹窄的思維方式。當舅父鄭文問她﹕"甥婿之為人﹐甥女以為何如﹖"夢卿竟言不由衷地說了一通大道理﹕"夫者﹐婦之天﹐萬有不齊之物皆仰庇於天﹐婦人一生苦樂皆仰承於夫﹐以婦而議夫之是非﹐猶以人而議天之寒暑災祥也。"鄭文道﹕"此論大是。甥女姐妹五人(指妻妾五人)同處一室﹐能無各有是非乎﹖"夢卿道﹕"是非朝朝有﹐不聽自然無﹐若五人各以長爭長﹐便如五色之不能相混﹐惟以短濟短﹐即如五味之相和矣。"從理智上說﹐夢卿沒有在說謊﹐但在感情上隻是大而無當的一種掩飾。她怎麼能說出夫婦關系的疏遠﹐妻妾間的勾心鬥角呢﹖她生活得太沉重、艱難了﹐道學的原則甚至剝奪了她痛苦的權利。過分的克制使她的言行顯得那麼矯情。這是她愛情悲劇的一個重要因素。
《林蘭香》深受當時流行的才子佳人小說的影響。《林蘭香》也寫耿朗的風流瀟灑﹐能詩能文。但作者更懂得耿朗的平庸。在愛情上﹐耿郎憐香惜玉﹐但沒有深刻的感情﹐更沒有專一的對象。對於女人﹐他隻視作玩樂的對象加傳宗接代的工具。他無法接受一個試圖從精神上幹涉他﹐給他施加壓力的"悍婦"。盡管夢卿處處嚴以律己﹐力圖做道學所理想的淑女﹐但在耿朗的眼裡﹐她遠非合乎理想﹐因為她犯了道學中的一條很重要的教條﹕"女子無才便是德。"夢卿是矜持的﹐察覺到耿朗對她的有意疏遠之後﹐她內心的自信崩潰了。丈夫冷淡她﹐這一切就不再輝煌﹗她受到打擊遠比別人沉重的多﹐不僅是愛情的失敗﹐更意味著理想和追求的破滅。她整個人都變了樣子﹐請看夢卿被扭曲了的模樣﹕
一日﹐秋雨晚作﹐夢卿方倚窗聽芭蕉碎響﹐耿朗突然而至﹐且道﹕"知二娘寂寞﹐特來賞雨。"夢卿即命夏亭秋階條幾設榻﹐丹棘青裳行酒烹茶。耿朗連飲數杯﹐因笑道﹕"飲香醪﹐看名卉﹐已是人生快事﹐況又國色相對﹐各在芳齡﹐志願足矣﹗今日必如中秋夜﹐醉而後止。"夢卿道﹕"中秋好月﹐今夜好雨﹐須暢懷以看菊花洗妝也。"耿朗見無別項言語﹐乃暢意大飲。須臾秉燭﹐花氣越香﹐雨聲越大﹐因戲夢卿道﹕"吾為卿洗妝如何﹖"夢卿笑而不答﹐於是乘醉便移待香兒、彩雲之謔浪狎邪以待夢卿﹐夢卿亦受而不辭﹐次早歡洽如昨﹐色笑依常。
在第三十回的這段描寫中﹐讀者不難從夢卿的強顏歡笑中聽見她內心的暗泣。這次飲酒﹐是耿朗對夢卿積憤的發泄。他故意使用上次飲酒時同樣的語言﹐當他看到夢卿已不敢犯冒他﹐一種征服的滿足充滿了他的全身。他開始了全方位的對夢卿的報復。夢卿沒有反抗﹐她的沉默表現了她的不凡。然而﹐她的才能、識見和精神境界是她自己無法掩飾也不能泯滅的。小說中寫到耿朗滿意地感到自己報復了夢卿之後﹐"走在各處一看﹐見東套間衣架上搭著一件染過衣服﹐便是中秋夜酒污的﹐隻道夢卿又要借此諫勸﹐幡然變色﹐茶不飲﹐湯不用﹐怏怏然走了出來。"感覺告訴他﹐被征服隻是一種假象﹐他終至黔驢技窮了﹐冷淡和疏遠夢卿確實成了他唯一有效的方法。此後他根本不進夢卿的住所﹐時時處處刺激她。他出征後往家裡寄詩﹐竟有意無意將夢卿遺漏掉﹗這﹐終於形成對夢卿最有力的一擊。
燕夢卿徹底喪失了生存的勇氣。對於具有夢卿這樣才具的女人來說﹐一旦陷於窘境﹐軀體的存在已經沒有意義了。她的理想是做一個淑范長存的賢妻﹐現在她失去了最後的機會。前途如同枯井﹐再沒有榮水滋生。當她意識到自己無法實現人生價值時﹐面前隻有死路一條。她在生下一個男嬰之後寂寞地死了。這耿家的第一個孩子本可以給她帶來榮耀和牢固的地位﹐也會讓她享受到天倫之樂。夢卿不是憑著本能和對生活的天然興趣生活著的人﹐她生活在的一個很強的理念世界裡﹐一旦這個理念世界崩塌了﹐她"樣樣都比人強"的強者境界﹐便成為"件件都不及人"的棄婦境地。
《林蘭香》歌詠的是舊"女德"模范的實踐者。燕夢卿是一位具有無比純凈和高尚美質的婦女﹐盡管作者把她身上固有的人性的閃光納入到舊女德教條的范圍裡﹐其聖潔的光輝仍然掩蓋不住。這位巾幗把自己的精神生活自願地受制於道德規范﹐以此為最欣慰的歸宿。她﹐將作為封建祭壇上的一個犧牲品﹐永遠給後來的人們以有益的啟示。
三、家庭論
8、漫談中國古代人情小說的亞文化形態
在中國﹐諸子百家歷經君王傳承朝代更替﹐為人們所熟知﹐但是稗官野史﹐流傳保存至今﹐能為人們所知悉者能有幾何﹖人們耳熟能詳並深受其文化影響的不外是《三國演義》、《金瓶梅》、《水滸傳》、《紅樓夢》、“三言”、“兩拍”等中國古典小說﹐若把小說中的品類分為三六九等﹐涉及風花雪月而屢遭封建王朝禁毀的“人情小說”乃至艷情小說或稱愛欲小說很不公平地被劃作品級中的下品﹐排斥在等而下之。
將人情小說作為流派研究﹐清晰地勾勒流派概貌的要算是魯迅。早在《小說史大略》中﹐魯迅已獨辟“明之人情小說”一章﹐探討“佳話”滋生的原因及命名“人情”的緣由。爾後論者紛紛﹐多立異名﹐諸如“世情”、“言情”、“風情”、“艷情”等等不一而足。這些命名或多或少地涉及了這一流派的某些特點﹐但從小說發展史的角度考察﹐命名“人情”似乎更符合流派特點。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又對《小說史大略》的論述作了修改﹐他指出﹕
當神魔小說盛行時﹐記人事者亦突起﹐其取材猶宋市人小說之“銀字兒”﹐大率為離合悲歡及發跡變態之事﹐間雜因果報應﹐而不甚言靈怪﹐又緣描摹世態﹐見其炎涼﹐故或亦謂之“世情書”也。
原來﹐人情小說之命名是依據這一流派記人事、不甚言靈怪的題材特點。人情小說通過描寫家庭盛衰、情侶悲歡離合來反映社會﹔家庭婚姻和社會世態融合成了這一流派作品內容的特色。人情小說被禁的原因主要是“誨淫”。即使連《紅樓夢》這樣“士大夫愛玩鼓掌”的小說也在所難免。《紅樓夢》描摹的痴男女情性﹐其字面不露一淫字﹐令人目想神遊﹐而意為之移﹐所謂“大盜不操幹柔也”。(清陳基元《庸閒齋筆記》)﹐可是﹐歷代的禁毀小說書單都少不了《紅樓夢》﹐連它的“續書”統統都被列入“特衍誨淫之謬種”而難逃法網。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心理和特定內含。儒學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作為統治思想﹐曾經熏陶人民長達二千余年之久。被歷代統治者尊奉為“至聖先師”的孔子學說﹐由孟子、荀子等所發展﹐在先秦諸子百家的學術爭鳴中已成為顯學﹐經過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和董仲舒等漢儒的闡發補充﹐從此一直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主流文化。至宋、明理學的影響﹐幾乎支配著中華民族全社會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明清小說的身份並不高雅﹐它既無“登高能賦可為大夫”的堂皇遭際﹐也不像“詩言志﹐歌永言”那樣受聖人的青睞。在明清小說中﹐人情小說更是無“經”可“宗”﹐無“聖”可“征”﹐不登大雅之堂﹐注定了被排斥在廟堂文學之外。
人情小說是地地道道的亞文化。相對於制度性文化來說﹐亞文化是某階級所獨有的﹐處於制度化前的個性較強的文化﹐從文化形態上來看亞文化屬於由創造主體直接用以表現自己理念的文化﹐是階級心理在社會屏幕上的投影﹐是由於階級在經濟結構中的地位所決定的。為什麼說人情小說是亞文化形態呢﹖理由有三﹕
(1)寫世態
亞文化是社會文化變遷的前奏。人情小說是以創作主體的實際生活經驗為基礎的﹐反映了表現在社會生活和人際關系中的民族文化心理的特點。任何一個民族文化的心理都有足引以自豪的高尚而純粹的因素﹐亦不免有平庸、卑鄙﹐甚至落伍不時宜的成分。人情小說被正統觀念所鄙夷是因為在藝術上失於自然主義的描寫﹐但是它以不可替代的具體性和真實性﹐攝下了古代各階層各方面的生活面貌。除了《紅樓夢》、《金瓶梅》這樣的宏篇巨著﹐明清以來名不見傳的散落各地的人情小說有上百千計﹐它們不光寫情場角逐、家庭瑣事﹐而且也涉及宦海升沉、戰爭風雲。當然最多的則是寫都市風光、裡巷瑣事、發跡敗落、商場危途。市井細語裡有世態人情﹐吃喝玩樂裡蚘蜞夆l縞小O鋼氯胛5賾吵某穌□鱍俏幕□旱奈幕□奶□I婕叭鬆□壑怠5燃豆勰睢11繽烈饈丁12彝□勰睢19誚坦勰睢5窳楣邸19烏□邸19□斯郟□□誦牟糠質切園□邸17杲詮邸11橐齬邸11砝止邸?
自從《紅樓夢》誕生以後﹐讀《紅》、仿《紅》、學《紅》之作蜂湧而出。產生於嘉慶年間的《風月鑒》﹐從書名到人物﹐到許多情節、環境﹐都顯露出仿紅的痕跡。它也寫簪纓之家的顯赫熱鬧﹐賈寶玉似的貴公子常敏無心仕途﹐天天帶著妻妾們嘯風嘲月。當然﹐無論思想、藝術水平比之《紅樓夢》均等而下之。有人說﹐常敏不象賈寶玉﹐更象說部中的唐伯虎。還有寫宮廷生活、以最高統治者的驕奢淫逸為題材的例子﹐如《閫娛情傳》﹐描繪了武則天寵幸面首﹐禍國殃民。有以農民起義為背景寫起義軍將領私生活的﹐比如《春秋鬧》、《燈月緣》都是寫李自成打入北京坐龍庭後整個皇族生活腐朽的。此外﹐有寫商人和士子的﹐分別如《繡屏緣》和《浪史奇觀》﹔有寫和尚、道士的﹐如《燈花夢》、《覺後禪》、《八段艷》等﹐這些作品是道道地地的愛欲小說﹐赤裸裸地鼓吹一種性交的文化﹐比如道家的內丹、房中術﹐佛家的八種勸誡等等不一而足。這些性文化的記錄﹐雖然粗制濫造的不在少數﹐毫無審美價值﹐但一幅幅活生生的眾生相﹐無不匯集著古代文化生活的寶貴資料。
(2)寫人欲
《金瓶梅詞話》是一部集中表現人生欲望的作品﹐在這部家喻戶曉的世情傑作中﹐作者從多方面展現了那個“人欲”橫流的世界。人﹐一來到世界上﹐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欲望﹐在諸種人生欲望中﹐最為人們所渴求的是什麼﹖《金瓶梅詞話》第八十五回﹐寫吳月娘識破潘金蓮和陳經濟的姦情﹐薛嫂想趁機賣掉龐春梅時﹐有這樣一節描寫﹕
春梅見婦人悶悶不樂﹐說道﹕“娘﹐你老人家也少要憂心。……人生在世﹐且風流了一日是一日。”於是篩上酒來﹐遞一鍾與婦人﹐說﹕“娘且吃一杯兒暖酒﹐解悶解悶。”因見階下兩隻犬兒交戀在一處﹐說道﹕“畜生尚有如此之樂﹐何況人而反不如此乎﹖”
我們故且置文字的粗俗不論﹐“人反不如畜生”的潛台詞是很明顯的﹕作為物質的“人”﹐有著生理的和心理的欲望要求﹐它應該很好地享受人生的各種欲望﹐而且應當比禽獸更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來滿足和享受屬於個體的欲望渴求。誠然﹐作者的這種對人生欲望追求的感慨﹐是建立在人的自然性、動物性的生理基礎之上的。我們也不妨把它看做是對人生欲望追求的肯定﹐這樣才不致於褻瀆作者的良心。
“依翠偎紅”的生活﹐是當時一般士人和市民所追求的生活情趣。《金瓶梅》的開場詩說﹕“墜西山月出東﹐百年光景轉飄蓬。點頭才慕朱顏子﹐轉眼翻為白發翁。易老韶華休浪度﹐掀天富貴等雲空。不如且討紅裙趣﹐依翠偎紅院宇中”。這是一種典型的崇尚現世享樂的人生觀。這種“且風流了一日是一日”的藝術描寫﹐在全書俯拾皆是。李瓶兒就是作者塑造的一個對欲望追求非常強烈的藝術形象。作者要告訴人們﹕人有追求“情欲”的天性﹐而且這種追求“情欲”的渴望表現得十分強烈。隻有當它感到滿足時﹐人才會感到暢快和幸福。否則﹐心靈甚為壓抑和痛苦。這一切﹐是作為一個自然的、物質的人的正常欲望﹔人﹐本來就該充滿活力﹐清新活潑﹐是自我的主宰者和幸福的崇拜者。
除了蘭陵笑笑生等人﹐晚明清世情作家還有﹕徐謂、湯顯祖、馮夢龍、凌□初、及圍繞在他們周圍的一大批闕名、化名的作家﹐《牡丹亭》敘杜麗娘讀毛《詩》“關關雎鴆”後﹐“講動心腸”﹐丫頭春香轉述她的感慨說﹕“關了的雎鴆﹐尚然有洲諸之興﹐可以人而不如鳥乎﹖”湯顯祖在其作品《題記》說“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嗟乎﹗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盡。自非通人﹐恆以理相格耳。”在湯顯祖看來﹐“情”是天地萬物我的主宰﹐是整個世界的主宰。它能克服“理”﹐戰勝“理”。但是﹐湯顯祖強調的僅僅是“情”嗎﹖不盡然。湯顯祖真正強調的是“欲”﹐是人的自然的、正常的欲望。湯氏所說的“欲望”﹐在《特丹亭》全本中有多次出現﹐如花神說﹕“宴則是混陽丞□﹐看他似蟲兒般春動把風情煽。”柳夢梅說得更是直截了當﹕“恨不得肉兒般和你團成片”。凡此等等﹐都強調了人對欲望的追求。
“二拍”中也有不少篇章是對“人欲”藝術描寫。其中甚至對不正常的兩性關系也采取了同情和諒解的態度。凌□初《二刻拍案驚奇》三十四回《任君用恣樂深閨﹐楊太尉戲宮館客》的“入話”有一節議論﹕“豈知男女大欲﹐彼此一般”﹐“怎能夠滿得他(她)們的意﹖盡得他(她)們的興﹖所以滿閨中不是怨氣﹐便是醜聲。總有家法極嚴的﹐鐵壁銅牆﹐提鈴喝號﹐防得一個水泄不通﹐也隻禁得他(她)們的身﹐禁不得他(她)們的心。略有空隙﹐就思量弄一場把戲。”他把對人的欲望的尊崇視為是天經地義的﹐強調了人的欲望的普遍性。他認為無論男女﹐都有追求欲望的需要﹐尤其是女性的欲望追求﹐誠是可貴。這種欲望防不勝防﹐沒有任何外來的力量能夠加以抑制。
(3)寫私利
《金瓶梅詞話》序雲﹕“富與貴﹐人之所慕之”﹐“富貴善良﹐是以搖動人心﹐盪其素志。觀其高堂大廈﹐雲窗霧閣﹐何深沉也﹔金屏繡褥﹐何美麗也﹔鬢雲斜□﹐春酥滿胸﹐何嬋娟也﹔雄鳳雌凰迭舞﹐何殷勤也﹔錦衣玉食﹐何侈費也﹔佳人才子﹐嘲風詠月﹐何綢繆也……”﹔“合天時者﹐遠則子孫悠久﹐近則安享終身”等等﹐都意在說明﹕蚴D蠛桶蠶硐質賴男腋#□僑鬆□淖罡呃硐搿?
在人情小說的世界中﹐錢財有著無窮的妙用。它“乃是眾生腦髓”﹐“能動人意”。有了它﹐一切皆能暢通無阻。再舉《金瓶梅》第五十六回﹐寫常二“得鈔傲妻”的場面更是將市井細民貪財的心態描摹得維妙維肖﹕
那常二隻是不開口﹐任老婆罵的完了﹐輕輕把袖裡銀子摸將出來﹐放在桌兒上﹐打開瞧著道﹕“孔方兄﹐孔方兄﹗我瞧你光閃閃響當當的無價之寶﹐滿身通麻了﹐恨沒口水嚥你下去。你早些來時﹐不受這淫婦幾場合氣了”。那婦人明明看見包裡十二、三兩銀子一堆﹐喜的搶近前來﹐就想要在老公手裡奪去。常二道﹕“你生死要罵漢子﹐見了銀了就來親近哩﹗……”。
真是一幅絕妙的市井生活圖。難怪張竹坡讀到此﹐禁不住評說﹕“此又寫財的利害。”懂得“財的利害”的西門慶舍棄了有錢人“讀詩書﹐登仕途”的生活道路﹐從事經商斂財之事。短短幾年﹐成為獨霸一方﹐腰纏巨萬的富商。在他奇跡般的暴發生涯中﹐集中體現出錢財的強大力量。西門慶霸佔孟玉樓、李瓶兒的動機主要是為了“謀財”。小說第七回寫媒婆向西門慶介紹孟玉樓是一位頗有錢財的富孀時﹐他“歡從額角眉尖出﹐喜向腮邊笑臉生”﹐和薛嫂於第二天“就買禮往北邊他姑娘家去”探親。其貪財之狀躍然紙上。第十七回還描寫西門慶吞沒陳經濟因避難而帶來的“許多箱籠”﹐說明在這位封建商人的眼裡﹐追求財欲比親情更為重要。透過凸現在我們眼前的“鏡頭”﹐不是可以十分清晰地折射出人情小說乃在集中表現私利人生欲望的思想基調嗎﹖
從我國文化的發展來看﹐肯定“人欲”的描寫是在封建社會中世紀向近代邁進的過程中出現的。它代表著啟蒙主義的曙光。任何亞文化都是前置的﹐它所展現的人欲橫流的景象揭開了我國文化發展史上特殊的一頁。
首先﹐蕃堞擖z擻□鋇乃枷耄□謨胛夜□□車穆桌淼賴鹿勰釹嘍粵5耐□保□岢雋艘恢中碌牡賴鹿勰睿□硐至私□□枷氳拿妊俊N夜□拇□車賴孿蛞浴叭省14濉16瘛12擰焙汀爸搖12Ⅰ13淞14濉鋇紉幌盜蟹飩n燙蹺□涔娣叮□浠□灸諶菔且種迫說母髦鐘□□□□鎏遄魑□□□墓□摺@□紓□園□楹突橐鑫侍饃希□□□肌耙宸頡焙汀敖詬盡薄>科涫抵剩□褪且□媚切榛玫摹耙濉焙汀敖淞鋇木□竇纖□窗□崛嗣塹淖勻壞摹17□5摹10俠淼撓□□非蟆T謖庵值賴鹿勰畹鬧□湎攏□鋈撕衛純燉趾托腋#克穩宓摹按嫣燉懟19鶉擻□備□顏庵執□車牡賴鹿勰鍆葡蛄思□恕K□健岸鏊朗灤。□□謔麓蟆鋇難到洌□褪且桓魷岳□?
其次﹐從本質上說﹐對“人欲”的追求是和人的物質利益的獲得聯系在一起的﹐換言之﹐人情小說在實際上是肯定了人要求能獲得自己的物質利益的權利。也正因此﹐人情小說表現人生欲望的同時﹐也體現出對個性自由的追求。這種追求本身蘊含著要獨立自主地主宰“自我”命運的因素。如潘金蓮的挑逗武鬆、李瓶兒的招贅蔣竹山﹐向來被道學家們視其為是“好淫”的例証。倘我們丟棄固有的偏見﹐難道會不理解她們力圖擺脫命運賜於的種種苦難以重新安排新生活的奢望嗎﹖
勿庸置言﹐人情小說﹐乃至艷情小說、愛欲小說畢竟是在中國這塊布滿了封建毒菌的土壤上滋生出來的﹐它和封建統治階級文化的關系無比密切。從根本上來說﹐肯定“人欲”的思想﹐仍然是以“利己”為其鮮明特色的。作者力圖要表現的“欲望”﹐僅是一種人的物質上的利益與自然性、動物性的混合體﹐還缺乏與人的社會要求緊密結合。所以﹐人情小說雖然反映了和封建統治階級文化的沖突﹐但始終未能提出一種新的社會理想的追求。換言之﹐在人情小說中﹐我們能看到和聽到的隻是社會要滿足人的“好貨”、“好色”等自然欲望的要ГB禿艉埃□□床壞階魑□魈宓摹拔搖比綰穩□謀瀋緇嶧肪場R艙□蛭□□耍□俏幕□暇共荒艽□砩緇岬鬧髁鰨□□揮星苛業娜□叢斕某綹呃硐爰捌涑志貌恍傅淖非缶□瘛?
公允地說﹕相對於中國的正統的“經典文化”﹐中國古代愛欲小說所呈現出的亞文化形態﹐較少虛飾成分﹐更切近民族歷史、社會生活、精神面貌的實際。我們不應該以膚淺的眼光來評判它。愛欲小說不僅長於男女兩性關系的描寫﹐它所涉及的社會畫面也很廣。這一流派的小說資料龐雜﹐社會生活﹐生理方面應有盡有。它傳遞出的是一幅幅生動的民俗畫卷。從思想意義上說﹐它有強烈的訓誨傾向﹐以寫男女私情來弘揚自由戀愛﹐具有反封建桎梏的積極意義。它還能教育世人﹐暴露世情的缺憾﹐驚醒人們的情夢。其性愛描寫雖直露煩碎﹐溺於展示﹐但“意不在事﹐不避鄙穢”。當代社會﹐是人類正邁向更趨於開明的時代﹐我們不妨回顧一下歷史﹐探索往昔的文化典籍﹐認識古往今來的迥異﹐以便更多地了解民族的歷史和精神面貌的實際﹐作為改造社會的強有力的武器。
三、家庭論
9、試論《好逑傳》的文化主題
──“家庭主義”
文化主題的要旨是由現代西方學者提出的。美國的莫裡斯‧E‧歐普勒認為﹕文化為單一的整合原則所支配的情況是極其罕見的。通常的情況下﹐每一種文化中都存在一些數量有限的主題。比如印度文化當中的文化主題包括等級化、男性優勢等原則﹔在北美文化中有對長壽和年長的重視和對參與有效性的重視。美籍華人許烺光在《在文字文明研究》一書中提出了一個與文化主題相類似的概念﹕“公設”。倘若我們有興趣循著這些概念來分析中國這樣復雜而有文字的社會﹐或許也可以總結出許多帶有規律性的文化現象。
有時﹐文化的傳播帶有極大的偶然性。成書於康熙初年的《好逑傳》﹐作者自署“名教中人”。小說以“好逑”為正名﹐以俠義、風月為別名﹐其意昭然﹐無非是想借俠義風月之故事﹐傳播名教、宗教道義﹐可謂用心良苦。作者不僅標榜維系風化﹐在作品中也不厭其煩地貫徹這一宗旨。然而﹐不知何故《好逑傳》竟被莫名其妙地列入了淫書的行列﹐在《野叟曝言》中提到淫書﹐除《全真記》、《嬌紅記》外﹐《好逑傳》赫然其上。為此《好逑傳》遭到了禁毀的命運﹐幾成孤本的《好球傳》鬧到隻在英國博物館和大連圖書館有藏。
沒曾想因禍得福﹐在國內連二流作品都排不上的《好逑傳》有幸被展示在外國人眼前﹐搖身一變成了傳播中國文明的“經典著作”﹐受到許多西方人的賞識。1761年有英譯本面世﹐名“恩愛夫妻”﹐接著又有德、法等多種文字的譯本﹐被歐洲人視為初學漢語的教科書。大文豪歌德讀了法譯本後概嘆不止﹐給予了一段很高的評價﹕
中國人在思想、行為和情感方面幾乎和我們一樣﹐使我們很快就感到他們是我們的同類人﹐隻是在他們那裡一切都比我們更明朗、更純潔﹐也更合乎道德。在他們那裡﹐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平易近人﹐沒有強烈的情欲和飛騰動盪的詩興。
有一個德才兼備的年輕人三十歲就榮幸地和皇帝談話﹐又說有一對鐘情的男女在長期相識中很貞節自持﹐有一次他倆不得不同在一間房裡過夜﹐就談了一夜話﹐誰也不惹誰。還有許多典故都涉及到道德和禮儀。正是這種在一切方面保持嚴格的節制﹐使得中國維持到幾千年之久﹐而且還會長存下去。
貝朗瑞的詩歌和這部中國傳奇形成了極可注意的對比。貝朗瑞的詩歌幾乎每一首都根據一種不道德的淫盪題材……中國詩人那樣徹底遵守道德﹐而現代法國第一流的詩人卻正相反﹐這不是極可注意嗎﹖
顯然﹐《好逑傳》成了西方人了解東方的窗口。作為中國文化啟蒙的讀物﹐《好逑傳》引發了西方人濃烈的興趣﹐它的文化價值就不限於僅是獲得認同了。因為﹐對比強烈﹐差異極大的文化現象﹐能引起民族反思﹐造成互補﹐促進文化碰撞﹐推動人類文明發展。曲經通幽﹐作為文化的參照物﹐西方人在《好逑傳》裡悟到了些什麼﹖我們不妨鑒其哲言﹐仿其眼光﹐循其思路﹐遵其理論﹐也來一個別開生面的反思。
先看中國人是怎樣說的﹕清代雍乾間的小說《駐春園小史》曾這樣評價《好逑傳》﹕“歷覽諸種傳奇﹐除醒世、覺世、總不外才子佳人……《好逑傳》別具機抒﹐擺脫俗韻﹐如秦系偏師﹐亦能自樹赤幟。其他則皆平平無奇﹐徒災梨棗。”《中國小說史略》的作者魯迅也認為﹕《好逑傳》比其他才子佳人小說“文辭較佳﹐人物之性格亦稍異”。可見《好逑傳》在才子佳人小說中算是比較精彩的。由此﹐我們可以大致得知這本書的前半部分情節曲折﹐人物形象有過於完美之嫌﹐但總體性格較為鮮明﹐可稱較好地烘托了主題。從社會學的觀點看﹐《好逑傳》以其人物形象展示了一個個人社會化的問題﹐中國封建社會的個人社會化即傳統理學對人的整合。
(1)至善至美的人物形象
《好逑傳》中的男女主角鐵中玉和水冰心﹐不是一般才子佳人小說中所千遍一律塑造的那種“登科榮華”的才子和“溫婉賢淑”的佳人﹐而是對向著邪惡與不義不斷地進行反抗和攻擊的青年男女。其中最突出的是水冰心。按照西方人的觀點﹕家庭的中心是女人。從女主人的描寫來看才貌雙全的水冰心“生得雙眉春柳﹐貌秋花﹐柔弱輕盈”﹐“及臨事作為﹐賽過須眉男子。”她本是兵部侍郎之女﹐在那個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有這樣一個在京中做大官的父親﹐這位貴族小姐本來可以得到一種天然的護衛。可是社會惡勢力也不放過她﹐惡少過公子垂誕水冰心美麗非常﹐幾番央媒說親﹐用厚禮求聘﹐都未如願。
﹛@叭擻械╣□齦﹗薄K□□牡母蓋自□且晃槐澂渴湯桑□輝□弦蛭笥靡輝貝蠼□懷□11髦埃□彩□咄□6□□□擁母蓋墜□□咳幢弧靶巒迫□蟆薄U庋□□□□木褪□□慫□梢砸覽檔謀﹔?--家庭地位。那位過公子自以為有了新入閣的父親做靠山﹐如虎添翼﹐向著水冰心猛撲過來。朝庭有人好做官。在那個男尊女卑、一夫多妻的封建社會裡﹐即便是出於豪門之家的青年女子﹐往往也難逃悲劇的命運。一聽說水侍郎被削了職﹐在過公子再三請求下﹐某府官“便掉轉面皮﹐認起真來”﹐以威脅水冰心的叔叔水運﹐必須快快叫侄女出嫁﹐“若執迷不悟﹐不但失此好姻﹐恐於家門也有不利也”。而那個一心想逼迫侄女出嫁進而謀取哥哥家財的水運﹐一聽此話﹐“正中其懷﹐滿口應承”﹐並從此與惡少過公子及府官內外勾結﹐狼狽為姦﹐一齊下手欺負孤女。
水冰心是一位非凡的女子﹐她沒有被惡浪打倒﹐當水運前來議婚的時候﹐她聲色不露地利用叔叔的升官癮和利令智昏使了個“掉包兒計”。她假意讓水運操辦婚事﹐偷偷將結婚庚貼寫上水運小女的生辰八字﹐使被蒙在鼓裡的水運﹐忙到頭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最後無可奈何地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惡少。在這第一回合鬥爭中﹐水冰心聰明機智、沉著大膽的性格特征﹐得到了充分的顯示。這一性格品質又使她接二連三地戰勝了對方的誆騙、強搶的陰謀詭計。她以勇敢和智慧捍衛了女性的人格與尊嚴﹐這是小說第一個亮點。水冰心的力量來源是對邪惡與強暴的反抗精神。一次次地失敗而惱羞成怒的過公子﹐假借聖旨﹐闖入冰心小姐的內室來搶親。此時無退路的水冰心﹐橫下一條心﹐將一把有鞘的解刀﹐暗藏在袖中﹐準備與對手拚以死戰了。水冰心那種寧折不彎的鬥爭精神﹐使她將生死置之度外﹐而對無論來自何方的欺壓都毫無懼色﹐鎮定自若﹐應付自如。過公子曾求助新按堔咩縑慼樣x□冒叢旱耐□疲□人□□木頭丁C娑園叢捍筧說囊壞賴琅屏睿□□□囊圓謊俺5牡ㄊ叮□酉屢屏睿□14源伺屏釵□擄叢旱淖鎰矗□唇□□恍擄叢翰瘟艘槐盡K□泵嬤賦庹□話叢捍筧說淖鎰矗□顧□熬□□簧砝□埂保□詈蟛壞貌煌□縞u兀□茉謁□□牡氖窒隆﹗逗緬洗□匪茉斕惱餉匆晃桓矣詼氛□□晃非勘╕吶□孕蝸螅□勻蝗壑□毆憒笫芷堊溝那嗄昱□擁睦硐耄□庋□吶□蛹缺閿星橐簿澂換嵋□遙□□換崴獎肌K□□□歡ㄊ切1□晃□摶歡ㄊ竅推蓿晃□敢歡ㄊ橇寄浮N蘼鄢淶奔彝□塩詞巧緇幔╕哪囊恢紙巧□□嵫鶯米約骸?
書中的秀才鐵中玉也不同於一般的才子﹐他確是一位不慕富貴、不自狂妄誕的君子。他“有幾分膂力﹐動不動就要使氣動粗……倘或交接富貴朋友﹐滿面上霜也刮得下來﹐一味冷淡。卻又作怪﹐若遇著貧交加己﹐煮酒論文﹐便終日歡然﹐不知厭倦。更有一般好處﹐人若緩急求他﹐便不論賢愚貴賤﹐慨然周濟﹔……”。他打入禁地養閒堂救出被大夫侯沙利強奪去的窮秀才韋佩的未婚妻﹔又多次路見不平﹐救助孤女水冰心……。疾惡如仇﹐見義勇為﹐這就是鐵中玉的主要性格特征。這與那些醉心於風流韻事的才子們顯然是大相徑庭的﹐他的形象有著下層人民那種勇敢正義、相互救助的行為品質的影子。
(2)合乎道德的婚姻觀念
眾所周知﹐《好逑傳》之名出自《詩經‧周南‧關睢》篇中的“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句。《關睢》是《詩經》中的第一篇﹐古人多認為是寫所謂“後妃之德”﹐也就是最純真、高尚的愛情。歷史上大約也隻有《牡丹亭》中的杜麗娘等少數幾個風月少年被這篇《關睢》所教壞﹐以至於喚起青春的覺醒﹐感慨﹕“聖人之情﹐盡見於此﹐今古同懷﹐豈不然乎。”做起遊園驚夢來。這篇范詩一直是君子、淑女的楷模。
《好逑傳》突出地描寫了一對青年在長期患難交往中不違“名教”的“貞潔自持”的品質。水冰心將鐵中玉接到自己家裡養病。夜裡﹐兩人隔簾對飲﹐“無一字及於私情”。他倆雖然互相傾慕相愛﹐但是﹐由於他們在患難中不得已違背了“男女授受不親”之禮﹐所以始終不肯結婚﹐一定要証明他們的“毫無苟且”。照現代人的眼光看這似乎太刻板做作了﹗然而﹐在那個時代﹐實堪稱模范。乃至當他們順從父母之命成婚後﹐仍然異室而居﹐直到皇後派人親自驗明水冰心果系處女後﹐才奉旨真正結為夫婦。
《好逑傳》的作者為什麼要以這種方式來處理男女愛情﹖《好逑傳》世德堂本的維風(維護風化也)老人敘道出了作者的思想真諦﹕“愛倫常甚於愛美色﹐重廉恥過於重婚姻。是以恩有為恩﹐不敢媚恩而辱體﹔情有為情﹐何忍恣情以愧心。未嘗不愛﹐愛之至而敬生焉﹔未嘗不親﹐親之極而私絕焉。甚至恭勤飲食如大賓﹐告誡衾為良友﹐伉儷至此﹐風斯美矣。”(《明清小說序跋選》)作者振振有詞﹐無非說明名節重於愛情。然而﹐我們不禁要問﹕沒有性愛的婚姻是最完美的嗎﹖
在中國的傳統觀念裡﹐婚姻是兩性關系的通行証﹐家庭和睦才有美滿愛情。家庭乃是封建社會綱常最基礎的實施單位。這種處理愛情的宗旨﹐客觀上是對晚明以來的墮落世風的一種否定。在當時那個虛偽社會裡﹐自由戀愛被視為是有傷風化的見不得人的醜事﹐真正的愛情往往要遭到禮法上的道德譴責。相反﹐多妻制、賣淫制卻對封建統治者的縱容淫欲合法的保護。禁絕愛情與放縱淫欲﹐這是封建制度下一對孿生的畸形兒﹐它們扼殺人們對自由的追求﹐維護專制統治。《好逑傳》作者的思想正是被這種傳統的封建觀念緊鎖著。從中華民族的民族性上說﹐家庭主義在潛意識裡是根深諦固的。這裡﹐作者的筆墨雖然有別於一般才子佳人小說不屑於涉淫﹐但是﹐今天﹐覺悟的中國人是沒有一個讚成封建禮教﹐而同意把愛情納入封建倫理道德的軌道的。
最後﹐讓我們再重溫一下許烺光的理論。他認為中國、美國兩個國家在對待家庭以及父母和子女的關系上很不一樣﹐中國人注重培養子女的孝敬﹐美國人則注重培養子女的獨立性。因此﹐“從《好逑傳》、《玉嬌梨》的梗概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這種對比﹕盡管這兩部小說的情節都包含了《湯姆‧瓊斯》或《雙城記》中所具有一切復雜性--誤從、巧合、潛逃﹐然而重點仍是家庭的組合與發展﹐而不是個人的浪漫行為與獨特情感。”許烺光是從“文化主題”的角度來詮釋《好逑傳》的。須知﹐文化是一種創造﹐也是一種生存需要。審視東西方文化的異同﹐我們將滿足的不再是廉價的自尊。沾沾自喜之余﹐必會驚訝地瞥見民族文化的定勢乃至缺陷。此時的我們也許會由衷感到﹕從文化主題的角度來研究《好逑傳》不失為一種有趣的嘗試一個有益的課題。
四、心理論
10、站在生活危機的臨界線上
──《石點頭》人物變態行為的心理分析”
中國封建倫理道德的種種教義﹐無一不圍繞著"存天理"、"滅人欲"而闡發。明末清初諸多的擬話本作者紛紛以衛道、勸懲相標榜。《石點頭》用"聖僧說法﹐頑石點頭"名篇﹐反映了其作者試圖"聳動世人之心"使"凡夫俗子積迷頓悟"的創作旨意。然而﹐在小說發展史上﹐《石點頭》的地位雖不能與"三言"、"二拍"並駕﹐又確實有別於那些讓人廢然思睡的滿紙說教之文﹐名家早有定論。
"三言""兩拍"也寫了青年男女特別是青年女性對於愛情的執著追求﹐如《古今小說》《張舜美燈宵得麗女》中的劉素香﹐為了愛情﹐毅然不顧一切地沖破了家庭的牢寵﹐歷流離艱辛達三年之年。又如《古今小說》第四卷《閒雲庵阮三償冤債》﹐寫一個帥府的小組陳玉蘭由於父親極其苛刻地擇婿條件﹐耽誤了自己的婚姻﹐於是她不顧父親的意志﹐大膽而熱烈地愛上了對門一個商販銩~淖擁莧釗□□弧凍蹩膛陌婦□妗貳鍛u□蠹嶁牡蘋穡□粥蜞艚荼ㄆ熗濉罰□綽尷□□炊願改赴□旎橐觶□仁垢改竿說粼□╚樵跡□鷸刈約旱難≡瘛U庖磺邪湊瘴夜□□匙誚毯屠硌□酃飫純矗□摶梢捕際鞘粲?"邪惡的肉欲"﹐屬於"非禮"的淫亂行為﹔但"三言"、"兩拍"作者卻熱情謳歌了這種他們認為是高尚純潔的愛情﹐謳歌了青年男女對於愛情的忠誠和堅貞。小說有關這方面的內容雖然沒有達到《十日談》如"綺思夢達的故事"那樣的思想高度﹐但就總體上講﹐它們在反映生活的廣度和深度上是要超過《十日談》的。
(3)展示人欲不可抵擋的誘惑
《十日談》裡還有一些描寫男女性愛的故事並不具備反對封建包辦婚姻的意義﹐作者的著眼點在於表達"人性"和"人欲"的不可抗拒的誘惑力。在人文主義者看來﹐男女之間的性愛是人的天性和本能﹐它的力量要比宗教的戒規強得多﹔第四天有一個插曲﹕一個青年自幼跟隨他的父親上山修行﹐過著完全與世隔絕的清教徒生活。一天父親帶他回到了"浮華世界"﹐可巧遇見了一隊年青漂亮的姑娘。父親生怕兒子知道她們是女人﹐從而喚起他的肉欲﹐就哄嚇說她們叫"綠鵝"﹐是"禍水"。誰知兒子卻回答說﹕"爸爸﹐讓我帶一隻綠鵝回去吧。"那老頭兒這時候才明白﹐"原來自然的力量比他的教誡要強得多了"。確實﹐這個青年盡管連"女人"這個名詞都不知道﹐但他卻本能地覺得她們是世界上最美麗和最惹人愛的。這個插曲生動地說明了人類的天性是任何力量也阻擋不了的。"如果你非要跟它作對不可﹐那隻怕不但枉費心機﹐到頭來還要弄得頭破血流"。第三天故事第十所敘述的"痴女修道"是同樣的主題。一個十四歲女孩憑著一時幼稚的熱情﹐一心想到荒涼的沙漠區修道。起先遇到的兩位老修士見她生得年青漂亮﹐生怕收留了她會遭受魔鬼的誘惑﹐都把她打發走了。後遇上一位年輕、虔誠的修士﹐他有心想試一試自己的道行﹐便收留了她。可是很快肉欲的引誘便開始向他的性靈逞威﹐他終於屈服了這種誘惑﹐而那位痴女在嘗到了人生的樂趣之後也再不肯罷休。一旦"人性"活生生地展現﹐即便是修煉得道的"上帝使者"﹐也無法抵擋其誘惑。
描寫男女之間不那符合道德規范的性愛關系﹐在"三言"、"兩拍"中同樣也佔了極大的比重。它們中有反映了對於封建婚姻制度的反抗和不滿的﹐如《警世通言》第十六卷《小夫人金錢贈年少》一篇﹐寫小夫人初嫁給王招宣作妾﹐失寵後又被騙嫁給了一個比她年紀大三四十歲的老頭兒﹐她主動愛上了年青的主管張勝﹐死後猶然相從﹔又《醒世恆言》《勘皮靴單証二郎神》﹐寫韓夫人妙選入宮﹐年方及笄﹐但卻從未享受過愛情的幸福﹐因而懨懨得病﹐一次因到二郎神廟許願﹐見了神象﹐禱告將來也能嫁得一個好似尊神模樣的丈夫﹐被孫廟官聽見﹐假扮神道模樣﹐夜夜與其幽會﹐夫人再也不願回宮。作者對小夫人和韓夫人都充滿了同情﹐因為她們的不幸﹐無疑都是封建婚姻制度造成的。
(4)同情婦女不合理的處境
薄伽丘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文主義作家對婦女表示了尊重和同情。《十日談》裡不僅有許多故事讚揚歌頌了婦女善良、機智和深情﹐而且直接抨擊了封建社會男女不平等的現象。婦女地位問題是和男女性愛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第六天故事寫從前在一個地方有一條法律﹕凡是婦女與情人通姦被丈夫發覺的﹐一律活焚。就在實行這條嚴酷的法律時﹐一位美貌多情的太太因和情人歡會而被其丈夫發覺﹐訴訟到了法庭。但這位太太在法庭上不僅坦然承認了自己所做的一切﹐而且勇敢地對這條不公平的法律提出了申訴﹕"法律對地男女﹐應該一律看待﹐而法律的制訂﹐也必須得到奉行法律的人的同意。不過拿這一條法律來說﹐可就不是那麼一回事﹐因為這條法律是完全對付我們可憐的女人的……當時定下這條法律﹐女人並不曾同意而且也並沒征求過我們女人的同意。所以這條法律可以說是一點也不公平的。"由於她的指摘﹐這條殘酷的法律從此作了修改。
"三言"、"兩拍"作者也表現了同樣的尊重和同情婦女的進步立場﹐《賣油郎獨佔花魁》其間就表現了秦重對於瑤琴人格的尊重﹐對於她命運的同情。又如《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蔣興哥對失節妻子的態度也不象封建階級那樣看得嚴重﹐那樣處罰殘酷﹐相反對妻子的不幸遭遇還表示了一定的同情﹐後悔自己當初不該"貪著蠅頭微利﹐撇他少年守寡﹐弄出這場醜來"﹐仍能平等和好地對待失節被休的妻子。這種夫妻關系和感情態度在許多作品中反復出現﹐它說明那種隻要求於婦女的封建貞操觀念已逐漸失去了支配作用。還有些作品﹐作者借議論直接抨擊了男女性愛關系上的不平等現象﹐如《二刻拍案驚奇》《滿少卿饑附飽□﹐焦文姬生仇死報》﹐作者尖銳地指出﹕"天下事有好些不平的所在﹐假如男子死了﹐女人再嫁﹐便道是失了節﹐玷了名﹐污了身子﹐是個行不得的事﹐萬口訾議﹔及至男人家喪了妻子﹐卻又憑他續弦再娶﹐置妾買婢﹐做出若幹的勾當﹐把死的丟在腦後﹐不提起了﹐並沒有人道他薄幸負心﹐做一場說話。就是生前房室之中﹐女人少有外情﹐便是老大的醜事﹐人世羞言﹔及至男人家撇了妻子﹐貪淫好色﹐宿娼養妓﹐無所不為﹐總有議論不是的﹐不為十分大害。所以女子癒加可憐﹐男癒加放肆。這些也是伏不得女娘們心裡的所在。"這段議論說到了問題的要害和癥結﹐把歷來隻是壓束婦女而不壓束男子的封建婚姻制度和貞操觀念揭得淋漓盡致。特別是能在三百多年前就提出這樣透徹的見解﹐實屬難得。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指出﹕"在中世紀以前﹐是談不到個人的性愛的。……古代所僅有的那一點夫婦之愛﹐並不是主觀的愛好﹐而是客觀的義務﹔不是婚姻的基礎﹐而是婚姻的附加物。"而現代意義上的性愛同古代的愛的根本不同之處在於﹕"第一﹐它是以所愛者的互愛為前提的﹔在這方面﹐婦女處於同男子平等的地位﹐而在古代愛的時代﹐決不是一向都征求婦女同意的。第二﹐性愛常常達到這樣強烈和持久的程度﹐……僅僅為了能彼此結合﹐雙方甘冒很大的危險﹐直至拿生命孤注一擲﹐而這種事情在古代充其量隻是在通姦的場合才會發生。最後﹐對於性愛關系的評價﹐產生了一種新的道德標準﹐我們不僅要問﹕它是結婚的還是私通的﹐而且要問﹕是不是由於愛情﹐由於相互的愛而發生的。"我們欣喜地在《十日談》和"三言"、"兩拍"中看到﹐對中世紀禁欲主義和專制婚姻制度的批判已吹響了號角﹐現代進步的性愛觀正在萌芽。
新舊交替的時代必然產生新舊思想雜糅的作家和作品。對一部復雜的文學作品作出恰當的、實事求是的評價和分析並不是輕而易舉的。《十日談》"三言"、"兩拍"﹐代表歷史進步的一面﹐也表現了歷史局限的一面。比如它們把許多不正當的男女關系看作了愛情﹐不僅特別寬容﹐且加以不適當的稱頌。同時﹐對男女性愛的大膽描寫雖然有著沖擊禁欲主義牢籠的作用﹐但其間夾雜著大量不堪入目的描寫﹐實在是一種玩世不恭。用公開的縱欲﹐來反對中世紀宗教的禁欲--不公開的縱欲﹐是歷史局限性的突出表現。作為時代產物的《十日談》和"三言"、"兩拍"﹐不可能幸免。過去﹐有些評論者以把露骨的色情描寫歸為當時統治階級的腐化風氣所及﹐這隻觸及到問題的表層﹐試想﹕封建社會有幾個統治者不腐化墮落﹖又有幾個王朝沒有宮闈穢史﹖羅馬天主教會的虛偽無恥﹐也決非自是薄伽丘生活的那個時代的"獨家新聞"﹐為什麼偏偏在《十日談》和"三言"、"兩拍"裡﹐鉻e魷秩□舜罅柯豆塹拿櫳矗空饈且桓□寫□匭氯鮮兜奈侍狻5□怯幸壞閌嗆□魅返模□□肪窒奘侵匾□囊蛩亍?
歷史雖然提出了反對中世紀禁欲主義的使命﹐可是又隻能為思想家和文學家提供如此這般的思想武器﹐誰又能免俗呢﹖
八、傳播論
21、呂四娘與俠女孰先孰後
在《聊齋志異》眾多的婦女形象中﹐俠女是很特別的一位。她既非狐魅花妖又非幽鬼神靈﹐卻有著超凡的法力﹐脫俗的俠骨﹐她來無影去無蹤﹐行動神秘﹐讓人難窺真跡。"神韻說"的倡導者王漁洋這樣評價﹕"神龍見首不見尾﹐此俠女其遊龍乎﹗"他一語中的﹐指出﹕蒲鬆齡的高明之處正在於給讀者留下了一個廣大的空間。唯其空間廣大﹐讀者便有按自己的方式詮釋文學形象的可能。清末漢人喜談宮闈秘聞﹐野史紛出。這些野史搜羅了大量的民間輾轉相因的傳說﹐枝蔓繁多﹐頗具影響﹐其中在雁北老人的《滿清十三朝宮闈秘聞》、柴萼的《梵天廬巡錄》、蔡東藩的《清史演義》中都被反復提到康雍間的一位女傑﹐她就是與甘鳳池、魚娘等人齊名的江南八傑之一呂四娘。她的故事在許指嚴的《十葉野聞》和孫劍秋的《呂四娘演義》等筆記、小說中有詳細的交待。呂四娘等人的傳說和記載給清史研究提供了旁証材料。特別是對於雍正的研究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很大程度受到這些筆記、小說的影響﹐甚至被一些研究者作為解決歷史疑難問題的關鍵材料。關於雍正的猝死﹐歷來是清代一大疑案﹐長期以來眾說紛紜﹐至今尚無定論﹐其中最有影響的就是呂四娘刺殺說。人們發現《聊齋志異》中的俠女與歷史人物呂四娘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顯然﹐呂四娘與俠女有著某種不可解脫的連帶關系。作為可資辯証的疑點﹐上述關系引發出一個假設﹕俠女系為呂四娘作傳。亦有人斷言﹕《俠女》並非蒲公所作﹐而是後人托名蒲鬆齡的贗品。俠女的生活原訇O醋院未Γ俊斷琅□氛嫻氖且黃□弊髏矗勘收□詵□牧舜罅肯喙刈柿蝦螅□械接斜匾□右鑰賈□S□員緱鰨□卻遊侍獾姆16刺鈣稹?
(1)呂四娘其人其事
呂四娘先於俠女之說最先起於《闕名筆記》﹐其中言之灼灼﹕清世宗之崩也﹐實為人所刺。蓋其嚴治呂留良、陸生蚺、查嗣庭之獄﹐既以大幹吾民族之義忿﹐於是甘鳳池之流﹐始相率而起﹐從事於暗殺。清庭雖竭力搜捕﹐而終不能去之。當時呂晚村孫女某﹐劍術之精﹐尤冠柴倍﹐相傳雍正即為呂女所殺。《聊齋志異》俠女一則﹐蓋影射此事也。考鄂爾泰傳﹐是日上尚視朝如恆﹐並無所苦。午後忽召鄂入宮﹐外間已喧傳暴崩之耗矣。鄂入朝﹐馬不備鞍﹐亟跨驏馬行﹐髀骨被磨損﹐流血不止。既入宮﹐留宿三日夜始出﹐尚未及一餐也。當時天下承平﹐長君繼統﹐何所危疑﹐而倉皇至此﹐知被刺之說不誣也。
說俠女影射呂四娘﹐必先知道呂四娘其人其事。關於呂四娘的傳說有多種多樣﹐但故事的主體都是圍繞著刺殺雍正一事。選擇有代表性的刊布如下﹕其一《呂四娘傳奇》寫在呂留良一案中呂家長子呂葆中之女呂四娘被乳母救下﹐隻身北上京城﹐決心刺殺雍正﹐報全家慘遭屠戮之仇。由於連日奔波﹐年少體弱﹐昏倒在河南洛陽白馬寺山下﹐被一高僧救下。高僧乃江湖豪傑甘鳳池﹐因遭到雍正的通緝才隱匿出家當了和尚。四娘早聞甘鳳池的大名﹐立刻跪地拜師﹐從此跟甘鳳池在寺內學藝。四年過去後﹐甘鳳池對四娘說﹕"你武功已練成﹐報仇的時機到了。"四娘告別師父﹐來到京城﹐摸清了雍正寢宮乾元宮的路徑﹐翻越宮牆﹐混進宮內。入夜時分用蒙汗藥麻翻了雍正﹐割下首級﹐離宮而去。
其二《十葉野聞》寫以文字獄被滅族的呂家隻有年幼的四娘被門人所匿。門人乃明功臣裔﹐家中有反清傑士往來﹐拔劍斫地﹐擊拄悲歌。中有虯蚺客善技擊﹐知劍術﹐取人首如探囊。當他見到呂女乃大驚曰﹕"此異人也﹐吾術概不傳男子矣﹗"遂悉心教之﹐並贈以名"俠娘"。俠娘穎悟絕倫﹐三年學成﹐年已及屏﹐因志在報仇﹐矢志不嫁。她身邊還有一江湖姐妹名魚娘﹐嫵媚且有英氣﹐亦是非常女子。雍正要臣張廷玉派一心腹士人前去打探秘密﹐士人是俠娘兒時學友﹐企圖以情感麻痹俠娘。俠娘為了活動的需要與士人假扮夫妻﹐但她沒有陷入感情的漩渦不可自拔。當她與魚娘前往宮中探路時發現雍正早有戒備﹐遂起疑心。一日士人作密函待發﹐被魚娘發現。兩人設計當晚入宮取了雍正的首級﹐並殺了士人。後兩人遭到清兵的追捕槍擊而失散﹐從此隱身江湖。
其三《清季野史》的記載與前兩種有些差異。是說呂四娘逃出後拜一個道士為師﹐三年學成來到了京師。她與一李氏男兒結婚﹐從此以李家為隱身之處。四娘每每更深夜半待丈夫熟睡後從窗口逸出﹐李氏發覺後漸生疑竇。一日﹐四娘短裝外出﹐深夜歸來﹐提著一個血淋淋的人頭﹐這是從雍正脖子上取下來的。李氏大驚﹐呂四娘才以真情告之。丈夫見四娘膽識過人﹐十分欽佩﹐想到妻子留在京都必遭鷹犬追捕﹐於是陪同妻子遠遁他鄉。文人筆記和小說所勾勒出的隻是經過輾轉相傳、添油加醋的、帶著過多演繹成份的、大半是虛構的呂四娘。史料中關於呂四娘的記載極少﹐我們隻知道她與甘鳳池等人合稱江南八傑。據袁枚《隨園筆記》甘鳳池是江寧人﹐著名的反清密秘活動領袖。他"煉氣粗勁、武藝高強"﹐名聲很大。曾與明朝後裔周昆來、張雲如等人結拜﹐在浙江安徽等地進行反清復明活動。而在一些小說演義中他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有說他是少林和尚﹐又有說他是雍正豢養的力士。而呂四娘隻類似於草寇盜賊一類。上面所提到的魚娘與呂四娘的情況相仿﹐我們隻知道她是江南大盜魚殼的女兒。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隻好存疑。
(2)兩位女俠何其相似
凡是閱讀過《俠女》的人都會發現﹐此女子是一個艷若桃李、冷如冰霜、有恩必酬、有仇必報的豪俠之人﹔而呂四娘亦是一位不同凡響的奇女子。兩位女子無論是身世、處境﹔還是報仇方式﹐甚至年齡、稱呼上都有許多的相似之處。概括起來不下五點﹕
一是籍貫相同﹐年齡稱呼相仿
筆記、小說中的呂四娘是呂留良的孫女。呂留良﹐號晚村﹐清代大儒﹐雍正朝一特大文字獄的案主﹐他是浙江石門人。據此四娘的籍貫是沒有疑問。再看《俠女》結尾處﹕俠女夾著一個"須發交而血模糊"的仇人首級回到家中﹐向顧生和盤托出自己的身世"妾浙人﹐父官司馬﹐陷於仇﹐被籍吾家"。可知俠女也是浙江人。至於俠女的年齡﹐幾處都交代當呂家被籍沒時﹐呂四娘或"年未及笄"﹐或"年僅十四"﹔後來她拜師練武﹐有說"三年學成"﹐有說"四年始成"。照此推算﹐四娘得報大仇時年正十八九歲。顧生初見俠女﹐是一次偶遇﹐當時他"正自外入﹐見女郎自母房出﹐年十八九﹐秀曼都雅﹐世罕其匹"。再看兩人的稱呼﹐俠女沒有留下真名實姓﹐以其特征稱"俠女"。四娘在《十葉野聞》中因造詣精進被虯髯公贈以"俠娘"之名。在其它各處多被稱為"女俠"。兩人稱呼思路相仿。
二是出身名門﹐長期流落在外
莊重、堅強﹐知書達禮是俠娘和呂四娘都具有的品行。這與她們的出身不無關系。呂四娘的祖父呂留良是一個以倡導程朱學問而著稱於世的大儒﹐被人尊稱為"東海夫子"﹐他義不仕清﹐寫下了大量的詩集、文集。他以評選時文為務﹐評選集多達二十余種﹐當時的讀書人莫不奉為經典。時人對他的仰慕不言而喻。照四娘的年齡推算﹐她出世時﹐其祖已仙逝﹐而呂家仍是當地的名門望族。蒲鬆齡對俠女的描寫"神龍見首不見尾"﹐但幾處都交代俠女出身大家。俠女流落金陵﹐家無隔宿之糧。"問所業﹐則仰女其指。"顧生的母親通過觀察說﹕"此女不似家貧"﹐隻是家道中落而已。俠女最後道出隱情"父官司馬"﹐可見俠女是家遭大難才破落的。這兩位女俠均失去了生活依憑﹐不得不背井離鄉﹐顛沛流離。
三是忍辱負重﹐舍棄感情生活
《俠女》寫少女復仇的故事﹐同時也寫了她的愛情生活。開初﹐作者以較多的筆墨寫兩家的交往﹐通過顧母及顧生的感受逐步揭示俠女的為人。顧母意娶俠女為媳﹐女每不應。然生送米給女﹐女受之。日嘗至生家﹐代縫紉﹐"出入堂中﹐操作如婦。"顧"母適疽生隱處"﹐"女為之洗創敷藥"。兩家互敬互愛﹐感情日篤﹐但女終不願以身相許。一直到她為顧生生了兒子﹐仍然表示"隻能為君生之﹐不能為君育之"。她舍棄了原本能很幸福的家庭生活﹐主要是不願拖累顧生。呂四娘也有類似的經歷。據《十葉野聞》"俠娘年已癒開﹐矢志不嫁﹐蓋在復仇﹐不願傍分也。"她遇到了兒時的伙伴--士人﹐雖屬意於他﹐但嚴格遵守師傅的教誨﹐隻是假扮夫妻。當她發現這士人原來是官府派來的密探﹐遂決然舍去﹐讓魚娘結果了他。四娘和俠娘的共同之處在於她們都想過正常生活﹐但既要考慮報仇﹐又要提防仇家暗算﹐不得已要斬斷私情。
四是身懷絕技﹐武藝超凡俗毫無疑問﹐呂四娘是以武藝高強而名聞遐爾的。在多種史料記載中她都身懷絕技。比如《呂四娘演義》中的四娘打一套少林拳﹐無人能匹。她還會飛檐走壁、空中飛劍等。《十葉野聞》中的俠娘﹐劍術尤精且有神力﹐虯蚺公感嘆到﹕"吾術殆不傳男子矣﹗"蒲鬆齡不愧是小說大家﹐他在《俠女》中寫了一狐仙少年﹐看似閒筆﹐實則別有深意。少年不知俠女品氣節﹐更不知俠女超凡的武藝欲狎褻俠女。俠女當著顧生的面﹐"忽翻上衣﹐露草囊﹐應手而出﹐則尺許晶瑩匕首也"﹐"女以匕首望空拋擲﹐嘎然有聲﹐燦若長虹﹔俄一物墮地作響。生急燭之﹐則一白狐﹐身首異處矣。"顧生看的目瞪口呆﹐才知俠女並非隻是一弱女子。
五是胸懷大恨﹐勇取仇人首級《俠女》中有一段精彩的描寫﹕更數夕﹐夜將半﹐女忽款門入﹐手提革囊﹐笑曰﹕"我大事已了﹐請從此別。"急詢其故﹐曰﹕"養母之德﹐刻刻不去諸懷。向雲'可一而不可再'者﹐以相報不在床第也。為君貧不能婚﹐將為君沿一線之續。本期一索而得﹐不意信水復來﹐遂至破戒而再。今君德既酬﹐妾志亦遂﹐無憾矣。"問﹕"囊中何物﹖"曰﹕"仇人頭耳。"檢而窺之﹐須發交而血模糊。駭絕。
這一段是《俠女》一篇的大結局﹐說俠女養兵千日用在一朝﹐如願已償﹐成功的取下了仇人的首級。關於雍正的死因﹐歷來充滿了神秘色彩﹐說法各異。有丹藥中毒說、中風病死說、為宮人所殺說等﹐而流傳最廣的就是遇刺身亡說。究竟是什麼人刺的﹖無從得知。呂四娘仿佛就是為了証實"遇刺身亡"而編造出來的人物。雖然在多種筆記史料中刺殺的細節不同﹐但主幹都是呂四娘割下了雍正的首級。
(3)究竟誰摹仿誰
正是因為俠女和呂四娘如此相像﹐才給了人們想像的空間。遺憾的是作這種猜測的人忽視了一個基本的事實﹐那就是時間的錯位。我們隻要稍加考索就會發現﹕首先﹐蒲鬆齡於康熙五十四年去世﹐雍正於康熙六十年當皇帝﹐所謂雍正被刺發生在雍正十四年。其時蒲鬆齡早已作古﹐根本不可能寫出十數年以後發生的事。其次﹐盡管九泉之下的蒲鬆齡有口難辯﹐與他同時代的王漁洋已留有評說﹐王漁洋的評語不會是憑空捏造。蒲鬆齡作《俠女》也不是未卜先知。那麼﹐怎麼來解釋兩位女俠神秘的相似之處﹖這裡面有個誰先誰後的問題。我們不妨對《俠女》和呂四娘的來龍去脈再做一個考察。俠女是蒲鬆齡所創作的文學形象﹐但有源可溯。唐傳奇裡有諸種劍俠傳奇﹐比如《聶隱娘》、《紅線》中的女劍俠都可能是俠女的原型。另外﹐《集異記》和《唐國史補》中也有類似故事。《集異記》寫唐余幹縣尉王立流落京師﹐認識了一個寡婦。兩人生活在一起並生了一個兒子。寡婦有一天去市場上做生意半夜才歸。她提了一個皮囊﹐內裝一個人頭。王立驚詫﹐問之﹐她說﹕"妾有冤仇﹐痛纏肌骨﹐為日深矣。伺便復仇﹐今乃得志﹐便須離京。"她舍不得嬰兒﹐給孩子喂了奶﹐就象飛鳥一樣跳牆走了。再看《唐國史補》寫一個長安人的小妾忽然失蹤﹐不知去向。數日後的一個夜晚她又出現了﹐手中卻提著一個人頭。她對長安街客說﹕"我有個殺父的仇人﹐我到長安來是為了報仇。如今心事已了﹐請你放我離去。"面對血淋灑的人頭﹐長安客無言以對。那小妾灑淚後象一陣風似的去了。為了不留後患﹐她臨行前殺死了自己的兩個孩子。毫無疑問﹐《俠女》脫胎於唐傳奇。《闕名筆記》說《俠女》影射雍正被刺一事非但沒有根據﹐而且顛倒了事情的前後次序。然而﹐麻煩的是假使後人根據俠女的型象構思出了呂四娘﹐那麼﹐呂四娘是否確有其人﹖這又成了疑案。無論歷史上是否有呂四娘其人﹐至少有一點可以確定﹐呂四娘與呂留良毫無瓜葛。江浙是清朝的海上門戶﹐又曾是南明小朝庭的盤距之所﹐歷來盜劫、抗官案件層出不究。雍正朝《東華錄》曾載﹕兩江地方"一月之內﹐所報盜案﹐竟有一百九件"。有浙江總督兼巡撫李衛給雍正的奏折報告﹕以江寧人張雲如、甘鳳池為核心骨幹的反清復明勢力已被偵破雲雲。在徐珂的《清稗類抄》等文人筆記中也有許多甘鳳池的軼事。而與甘鳳池同樣具有傳奇色彩的呂四娘幾乎不見於任何官方記載。世人為什麼要把呂四娘和呂留良聯系在一起﹐很可能因為倆人都姓呂。更重要的是呂留良案濃重的反清復明的政治色彩。
呂案始發於雍正七年﹐是被因策反而遐爾聞名的教書先生曾靜所牽連出來的。其時呂留良早已死去多年。但雍正深深感受到了漢族尤其是文人士子中反清復明的強大政治勢力的威脅﹐必欲除之而後快。雍正十二年﹐呂留良全家被誅。他的屍體被從棺材裡挖出戮屍梟示﹐子孫俱發配到邊疆為奴。雍正是一個政敵頗多的皇帝﹐當時冤獄遍地﹐受到他迫害的何止呂留良一家。可以想見﹐根據呂留良一家的遭遇塑造出呂四娘這樣一個有仇必報﹐意志堅強﹐具有超凡神功的傳奇式人物﹐表達人民對滿清統治者殘酷統治的不滿和反抗。至於到底是誰最先創造了這一人物﹐不可考。大約先有口傳﹐輾轉相因﹐再有文字、演繹。這就是在多種文人筆記和小說中呂四娘的形象有多種版本的原因。應該說﹐呂四娘這個人物的"神"來自於呂留良冤案的思想精髓﹔而"形"正是摹仿於《俠女》。我們知道﹕雍正並不是文字獄的始作蛹者。順康間就有多起冤獄發生﹐矛頭都是直指漢族文人學士的反清思想的。聯系時代背景和當時的社會狀況可以得知蒲公創作《俠女》其主旨亦包含了一種反抗。《聊齋志異》傳為名篇﹐摹仿其形當然更是順理成章的事。綜上所述﹐俠女並非為呂四娘作傳﹔而呂四娘卻可能是俠女的翻版。據此﹐俠女與呂四娘孰先孰後不言自明。
八、傳播論
22、《孽海花》
──晚清的新聞小說
應該說﹐小說自誕生那一天起就與新聞有著不解之緣。世說新語搜集的是"世事"﹔唐傳奇的素材取之於軟新聞﹔到了宋代﹐話本興起時﹐涉及時事的作品已不在少數。然而﹐宋元話本不能算作新聞小說﹐因為它的傳播僅僅是公眾傳播﹐不是通過大眾媒介向受眾進行信息傳遞﹐時效性也不強。對於受眾與其說之獲得了信息﹐不如說是得到消遣娛樂。真正意義上的新聞小說萌生於晚明﹐昌盛於晚清。反映晚清政治、文化生活的長篇小說《孽海花》搜羅了"三十年舊事﹐寫來都坉X□?"。曾樸《修改後要說的幾句話》道出主旨﹕"借用主人公做全書線索……專把些有趣的軼事來烘托出世事的背景。"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正是清末同治初到甲午戰爭這三十年間的社會面貌。小說中的人物﹐絕大多數是有所影射﹐有的甚至就是現實社會中的人物﹐連姓名都沒有改動。所以﹐我們可以言之鑿鑿地說它是一部真正的"新聞小說"。
(一)、什麼是新聞﹖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新聞小說是新聞與小說的混合體。所以稱之為新聞小說。新聞與歷史很難截然分清。今日的新聞﹐即明日的歷史。因此﹐新聞小說應納入歷史小說的范疇之內。但新聞小說與一般的歷史小說又有明顯的區別。新聞小說的題材是新近發生的事實﹔它的創作時間極短﹐出版速度極快。一般的歷史小說不具備這些特點。所以﹐新聞小說隻能是歷史小說中的一個品類。
從晚明開始﹐新聞小說以其嶄新的內容、傳統的形式﹐正式立足於中國古典小說之林。由於邸報發行量小﹐所傳播的對象限於官僚士紳。當時一些重大的政治事件和社會事件被封鎖在一個極小的范圍裡﹐而彼時﹐市民階層已經壯大﹐作為一個的階層﹐他們有他們自身的社會需求。因此他們通俗小說中就有了滋生的土壤。這些小說由於其真實性接近新聞﹐與今天的報告文學、新聞通訊實是一種文體。封建時代的報紙非大眾傳播媒介﹐不是為群眾服務的﹐不可能起到引導輿論及教育群眾。而小說讀者面大的多﹐能借助說話人的"說話"﹐傳播給市民。一些識字無多的市民也能閱讀。這些廣泛流傳於民間的通俗小說常常以社會熱點新聞為題材進行創作﹐替代報紙起到了引導輿論、發動群眾的作用。例如﹕明末的《警世陰陽夢》、《魏忠賢小說斥姦書》均刊於崇禎元年﹐魏忠賢於天啟七年十一月自縊。《警世陰陽夢》從成書到出版在七個月內就完成了。這種寫書、出書的速度﹐不僅在中國古典小說史上絕無僅有﹐即使與當代的書籍出版周期相比﹐也算是極快的了﹐簡直是"搶新聞"。為什麼會這樣快呢﹖很明顯﹐這是由小說的特殊內容決定的。因為﹐出版時間越遲﹐新聞價值也就越小。新聞變成路人皆知的舊聞﹐書賈當然不希望這樣。於是﹐中國古典小說出版史上就出現了奇跡。這樣及時地報道新聞﹐對於一些地方官吏也是一件好事 。當時﹐並沒有印刷邸報﹕"昔時邸報﹐至崇禎十一年方有活板。自此之前﹐隻是寫本"。一份邸報﹐從用人抄錄到送往各地﹐這個周期是不會很短的。有時﹐地方官吏甚至看不到邸報。王世貞作《鳴鳳記》﹐"詞初成時﹐命優人演之﹐邀縣令同觀。令變色起謝﹐欲亟去徐州出邸抄示之曰﹕'嵩父子已敗矣'乃終宴。可見﹐王世貞見到了邸報﹐而知縣倒反而不能見到。因此﹐當時新聞小說提供的新聞﹐確實是很新的。邸報由諭旨、奏折匯編而成﹐用的是文言文。新聞小說主要是通過章回說部這一載體來傳播其內容的。它雖雜有許多淺近文言﹐但畢竟摻入了大量的白話。章回說部以市階層為主要讀者群。市民是當時最需獲得新聞的階層之一。邸報文字古奧﹐非通儒夙學﹐很難讀懂。通過閱讀通俗小說﹐既能了解新聞﹐又能欣賞藝術﹐滿足了文化層次較低的讀者群的需要﹐當然是市民階層樂於接受的。這樣﹐終至形成了數量廣大的受眾群和新聞傳播的市場。
(二)、新聞靠小說來傳播這是中國所獨有的。到了晚清新聞小說的載體發生了很大變化。清末民初﹐文壇領袖大都換成了報人。著名的有李伯元、吳研人、歐陽鉅源(茂苑惜秋生)、曾樸、樑啟超、徐念慈、周桂笙(知新室主人)、蘇曼殊等人。創作《官場現形記》、《文明小史》的李伯元﹐曾任上海《指南報》主筆。1897年創辦《遊戲報》﹐此後又另辦《世界繁華報》﹐由此被尊稱為"小報界鼻祖"﹐同時商務印書館1903年創辦的《繡像小說》﹐其主編也是李伯元。樑啟超是新小說理論的創導者﹐創作了政治小說的代表作品《新中國未來記》﹐主辦過多種政治報刊﹐如《時務報》、《清議報》、《知新報》、《新民叢報》等﹐其於1902年創辦的《新小說》期刊是中國倡導新小說理論後的第一種刊物。曾樸不僅創作了《孽海花》還同時創辦了雜志《小說林》。吳研人曾任漢口《楚報》主筆。
這個時期的報人兼寫小說成為風尚﹐他們注重借助報刊所具備的新聞性使小說更富時代性。與晚清政論報刊一樣﹐晚清小說因政治而興盛。此類小說一個突出的特點是關注政治﹐反映政治﹔關注社會﹐反映現實。試圖做到﹕"上之可以借闡聖教﹐下之可以雜述史事﹐近之可以激發國恥﹐遠之可以旁及彝情﹐乃至宦途醜態﹐試場惡趣﹐鴉片頑癖﹐纏足虐刑﹐皆可窮極異形﹐振厲末俗"。他們認為正是清政府及其官吏把中國弄得幾近垂亡﹐因此必須揭露。《孽海花》即是揭露社會的黑暗、表達作者對社會的關心以及對時局的政治態度為目的的作品。《孽海花》通過當時京城內外一大批知識分子、官僚、名士的聚會場景﹐通過他們眼、嘴道出了大量的時聞﹐所涉及到的新聞人物有慈禧、光緒、李鴻章、馮子材、劉永福、洪鈞、孫中山、譚嗣同、龔自珍、賽金花等。涉及的新聞事件包括中法戰爭、中日戰爭、中俄戰爭、孫中山革命等等。
請看愛自由者金鬆岑和東亞病夫曾樸是如何報道"三十年舊事"的﹕首先是以充分肯定的態度直接描寫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革命黨人。兩位作者曾經一起擬訂了六十回的回目﹐這部書原來預訂的內容﹐是以推翻清廷、革命成功結束的﹐隻可惜沒有能夠完成。但就這修訂本的三十五回而言﹐有不少地方大寫特寫革命黨人的活動。如第二十八回"霹靂一聲革命團特起"﹐第二十九回"龍吟虎嘯跳出人豪﹐燕語鶯啼驚逢逋客"﹐第三十四回"雙門底是烈女殉身處﹐萬木堂作素王改制談"﹐都有較長的篇幅詳細交代了革命黨人興起、活動、乃至失敗的過程﹐其中流露出作者對他們的欽佩、讚嘆和同情的心情。特別是對孫汶亦即孫文的描寫﹐傾注著深厚的感情﹕外面走進一位眉宇軒爽、神情活潑的偉大人物……原來此人姓孫﹐名汶﹐號一仙﹐廣東香山縣人。先世業農。一仙還在香山種過田地﹐既而棄農學商﹐復想到商業也不中用﹐遂到香港去讀書。天生異稟﹐不數年﹐英語、漢藉無不通曉﹐且又學得專門醫學。他的宗旨﹐本來主張耶教的博愛平等﹐加以日在香港接近西洋社會﹐呼吸自由空氣……因而養成一種共和革命思想﹐而且不尚空言﹐最愛實行的。那青年會組織之始﹐籌劃之力﹐算他為最多呢﹗他年紀不過二十左右﹐面目英秀﹐辯才無礙﹐穿著一身黑呢衣服﹐腦後還拖根辮子。當時走進來﹐隻見會場中一片歡迎拍掌之聲﹐如雷而起……作者對革命黨人陳千秋、史堅如、陸皓東等人革命活動的記錄﹐也流露出由衷的敬佩之心。第三十四回寫到陸皓東因革命起事失敗而被捕時﹐通過其他人物的口說﹕"陸皓東真被捕了﹐可惜﹗可惜﹗""陸皓東的供辭非常慷慨動人﹐臨刑時神氣也從容得很。這種人真是可敬﹗"對於一般的出場的革命人物﹐他也寫道﹕"個個精神煥發﹐神采習揚﹐氣吞全球﹐目無此虜"﹐不僅和作者筆下的封建官僚迥異﹐而且和"維新派"也大大不同﹐人人都"熱心共和﹐投身革命"。書中的孫一仙曾經說過﹕"哈﹗哈﹗本會有如許英雄崛起﹐怪傑來歸﹐羽翼成矣﹗股肱張矣﹗洋洋中土﹐何患不雄飛於二十世紀哉﹗在《孽海花》主要部分的寫作與成書時﹐不但辛亥革命尚未發生﹐即同盟會也還沒有成立﹐而作者在初刊本中已的熱情地描寫青年會的活動、興中會的成立等情節﹐這是難能可貴的。這一點﹐確是高出一般譴責小說之上。
其次揭露了帝國主義的侵略本性﹐前六回主要是"愛自由者"草擬的﹐他看到帝俄野心勃勃﹐要侵我東北﹐有意借小說來反帝。曾樸改定和續作時﹐也並沒有違背這個旨意。第十八回通過書中人物薛淑雲﹐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作了深刻的揭露。他說﹕"現在各國內力充滿﹐譬如一杯滿水﹐不能不溢於外。侵略政策出自天然……"書中寫到老沙皇一面用假地圖騙金雯青﹐一面還花言巧語地對卸任歸國的這位公使大人說﹕"近來外人都道朕欲和貴國為難﹐且有吞並朝鮮的意思﹐這種議論都是西邊大國造出來離間我們邦交的……朕日夜兢兢﹐方要綏和斯地﹐萬不願生事境外。……貴大人歸國﹐可將此意勸告政府﹐務敦睦誼。"這番話﹐活畫出了老沙皇狡詐、兇狠、貪婪的真面目。書中描寫中法戰爭、中日戰爭時﹐注意揭露出這是帝國主義對我國的蓄意侵略。如第六回在《花哥曲》裡寫道﹕"法國通商逼阮哥﹐得了西貢﹐又要過紅河﹔……在河內立起黃旗隊﹐嘯聚強徒數萬多"﹐因為劉永福"鎮守了保勝、山西好幾年﹐保障了越南固了中國的邊﹗惹得法人真討厭﹐因此上又開了這回的大戰﹗"指出中法戰爭﹐是法國侵略者貪得無厭﹐侵略越南﹐進一步想侵略我國造成的。第二十四回談到中日戰爭﹐書中人聞韻高說﹕"我說日本想給我國開戰並非臨時起意的"﹐而且"醞釀了數十年﹐到了今日﹐不過借著朝鮮的內亂、中國的派兵做個題目﹐發泄出來"。這個議論是切中要害的。再如三十二回、三十三回的描寫台灣人民英勇不屈﹐誓死抗日的事跡﹐讀之亦令人十分感動。在《孽海花》中自始至終貫串了反帝的精神。
其三盡述官場的腐敗。書中說﹕當時的帝王"暴也暴到呂政、奧古士都、成吉思汗、路易十四的地位﹐昏也昏到隋煬帝、李後主、查理士、路易十六的地位。"封建君主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各樹黨羽﹐各懷心機﹐勾心鬥角﹐爭權奪利。第二十回、二十一回寫到賣官鬻爵的事﹕先是有一個叫余敏的﹐走了慈禧太後前總管連公公的路子﹐花了銀子﹐由一個"庫丁"當上了"東邊道"﹐卻目不識丁﹐這使光緒很不平﹐抓住機會﹐就辦了一個"降三級調用"。慈禧知道後大發雷霆伺機報復。二十一回寫魚邦禮謀取求上海道的官職﹐他禮花了一、二十萬兩銀子﹐走了皇妃的師傅聞太史的路子﹐好不容易補了一個缺﹐幾天就被太後革了職。朝廷裡的那些達官貴人又是如何呢﹖上自尚書、中堂﹐下至巡撫、督辦﹐面對內憂外患﹐一個個懦弱無力﹐醉生夢死。就拿威毅伯(影射李鴻章)來說吧﹐他是作者抨擊的主要對象。第六回中寫到中法戰爭時說﹐馮子材在鎮南關大破法軍﹐殺了數萬人﹐……"算把法國的氣燄壓了下去"﹐可惜威毅伯卻"隻知講和﹐不會利用得勝的機會﹐把打敗仗時原定喪失權利的和約﹐馬馬虎虎逼著朝廷簽定。"第二十四回講到中日甲午戰爭﹐說他雖然被迫派了軍隊到平壤設防﹐但還是"請了英、俄、法、德各國出來﹐竭力調停﹐口舌焦敝﹐函電交馳……不料議論癒多﹐要挾癒甚﹐要害坐失﹐兵氣不揚……"結果大敗而歸。小說在二十五回更進一步通過主戰派聞韻高之口譴責威毅伯﹕"這一次大局﹐全壞在威毅伯倚仗外人﹐名為持重﹐實是失機。"對李鴻章的投降賣國的行為﹐進行了譴責。其四諷刺了官員的無能。二十五回寫到主戰派的兩位首領高理惺和龔和甫﹐在國難當頭的時候﹐"一個談災變﹐一個說夢佔"﹐甚至為自己的一隻寵物鶴逃走而寫了一篇《失鶴零丁》。湖南巡撫何鈺齋自告奮勇去打仗﹐他的準備工作僅是訓練三百個專門打靶的士兵﹐余下的時間便是邀了幾個清客"畫山水﹐拓金石"﹐"一到晚上﹐關起門來﹐秉燭觀書"﹐以為這樣便可以打敗日本。他還別出心裁地"豎起一扇五六尺高白底黑字的木牌﹐牌上寫著'投誠免死牌'五個大字"﹐還寫了一張勸降告示﹐企圖"借軍威行仁政﹐使日人不戰自潰"。這是多麼的可笑﹗結果﹐自然"綸巾羽扇的風流﹐脫不了棄甲曳兵的故事﹐狂奔了一夜﹐敗退石家站"。(第三十二回)嘻笑怒罵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
小說的男主人公金雯青(洪鈞)是光緒時狀元郎﹐作者也對他做了貶斥。這位出使德、俄、意、奧四國的堂堂公使﹐自噓精通西北地理﹐當了公使﹐便想立下"千秋不朽之業"﹐花八百鎊銀子買了一張帝國主義分子繪制的中俄交界圖。他竟自得地說﹕"我得了這圖﹐一來可以整理整理國界﹐叫外人不能佔據我國的寸土尺地﹐也不枉皇上差我出洋一番﹔二來我數十年心血做成的一部《元史補証》﹐從此就有了確實確實証據。"(第十三回)他把圖刻印出來。喝酒時吹噓"長圖萬裡甌脫堅"。可是這張偽圖並不正確﹐後來成了沙俄侵佔我國鄰土的口實﹐"一紙書送卻八百裡"江山的黑幕簡直讓人欲哭無淚。
(三)、十九世紀﹐帝國主義用炮艦打開中國的大門後﹐開始在這塊殖民地上辦各類報刊。緊隨著政治入侵、經濟掠奪而來的無疑是文化滲透。最初由傳教士們辦的報﹐繼而為洋商們辦的報刊﹐都給予愛國志士們極大的啟迪。一部分中國知識界的精英分子﹐如康有為、樑啟超、譚嗣同、嚴復等"開眼看世界"﹐驀然發現報刊是獲取西方先進知識、思想、技藝促進改造社會的一個便利的工具﹐這成為先進知識分子的共識。
晚清小說的初興﹐得力於上述知識分子的倡導。中國的文人政治家們﹐借助報業宣傳變法思想﹐通過辦報等方式參與政治。把社會變革的希望寄於自下而上的輿論。他們選擇了或"發現"了尚未成為"高雅"文學的小說。他們將這些"稗官野史"抬高到"文學之最上乘"的地位﹐嘗試通過小說達到改良政治的目的。晚清小說正是在這種觀念的倡導下深入民眾心中的。與明代相比﹐晚清小說與新聞的關系有了一些新的變化。小說的傳播不再僅憑手抄本或刊印本傳流於市。而大多首發於報刊﹐分章節連載。從一開始寫就是為了報載。有些作者寫成一章發表一章﹐邊寫邊發。小說發表後受到市場歡迎﹐再結集印成單行本出版。《孽海花》第一、二回首發於雜志《江蘇》﹐金氏後來交由曾樸修改續寫﹐再由上海小說林社、《小說林》雜志、《真美善》雜志陸續出版。
政治、社會、官場的關注可以稱之為晚清時代小說的整體特點。從晚清的主體小說曾被魯迅先生命名為"譴責小說"來看﹐已經能大致了解了它的內容即以抨擊時弊、揭露官場黑暗為旨歸。晚清小說借助報刊這一大眾傳播媒介﹐服務於政治﹐也"服務"於讀者的閱讀興趣。用市場的法則維持小說的生產了﹐傳統小說的成書及出版方式是一次性完成的。受眾對它的鑒賞必須是在成書後能進行。這決定了它必須具有完整性﹐要有鮮明的主題﹐注重高潮的設置。報刊連載小說﹐由於其定期、連續的出版方式﹐常常是邊寫邊發表﹐讀者在作者尚未完成整部作品的情況下便已先睹為快了。作者與讀者幾乎是同步進行著創作與鑒賞。在小說的結構上﹐報載小說也有一些別於傳統小說的要求。即要求婑垣湳鴃慼撰芺蝖撰擊央潺銃鵂s遼僂瓿梢桓齬適祿蛞桓魷嘍遠懶5墓適碌男鶚觥7裨穎□琳呔突崴魅晃尬叮□□黃鷦?"聽下回分解"的興趣。作者可運用這種方式﹐迅速地將社會熱點問題化為小說中的章節﹐也可以根據讀者反饋﹐將他們不再有閱讀熱情的故事快速地結束。
《孽海花》的結構屬開放體﹐開放體主要指小說的人物、情節呈現出開合自如的狀態。但開放體的結構必須圍繞一個基本的、固定的主體展開。《孽海花》的眾多人物、眾多事件都可以另起爐灶﹐從頭寫起。它既可以在任何一處結尾﹐也可以在任何一處繼續下去。如果把每個故事比覂僥晼慫[桑□敲湊飧□Ω傻拿扛鮒□詼寄萇□□尚碌鬧Ω傘U庵紙□狗絞階釷室擻諦詞筆隆12瓷緇帷12瓷□叩母髦秩恕T□釉□岢觶?"拿著一根線﹐穿一顆算一顆﹐一直穿到底﹐是一根珠練"。《孽海花》又是穿珠式的﹐主要人物金雯青和傅彩雲一貫到底﹐穿珠式起到"一根線"的作用。因此﹐吸引讀者的能量相對要大的多﹐也容易使受眾對主人公產生親近與熟悉感﹐便於記憶和理解。
難道這不是事實嗎﹖注重史實﹐同時又缺少新聞自由的中國民眾﹐一向對於有事實依據或隱射某一知名人物、隱指某一重大政治事件的小說興趣盎然﹐中國的考據之風盛行﹐恐怕難脫此幹系。中國是一個輿論社會﹐在中國傳播史上似乎有一條定律﹕凡小說涉及社會熱點、牽涉到某社會性人物時﹐就能迅速、廣泛地流傳。毫無疑問﹐《孽海花》受新聞之益非淺。
八、傳播論
23、樹前沿意識 向縱深開拓
──江蘇省明清小說研究會1992年 年會學術討論會綜述
江蘇省明清小說研究會於11月7日至10日在古城邳州召開。同時邳州市還成立了《三國演義》應用研究會。與會的專家、學者及業余研究者共50余名﹔收到論文20余篇﹐還有劉冬、劉懷玉、馮子禮、張清吉有關施耐庵、吳承恩、《三國演義》、《醒世姻緣傳》的專著四部。
會議表明﹕江蘇的明清小說研究正向縱深發展。會議交流了國內外明清小說的研究成果﹐並就明清小說研究與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關系、明清小說研究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等問題進行了討論。
(1)繼續加強明清小說的本體研究
明清小說本體的研究﹐即審美價值、認識意義、道德意義的研究任何時候都是研究工作的首要任務。對此﹐代表們具有較強的前沿意識。繼幾年的沉寂之後﹐1992年的紅學界連續爆出幾個有爭議的問題。歐陽健就脂硯齋批本《紅癒敵猼^嫖蔽侍夥1□艘幌盜形惱攏□雜詿雍□室岳醇賦啥□鄣鬧□庹□□盡逗□□巍肺□逗□□巍氛吒盡16□荊□渲械吶□鏤□苧╠鄣鬧燎諄蠔糜閹□印1□閼呱踔斂斡肓恕逗□□巍反醋韉墓鄣悖□岢雋酥室捎氡韁□□閌僑□燒□櫓舋撓杏跋炱木嘸壑檔惱□櫓□弧U獯位嶸希□□俅翁岢觶□Ω蒙羈譚此?"新紅學"七十年來的路子是否走正。檢討紅學研究的原有基礎是否穩妥。他從版本學的角度對脂硯齋抄本作了"來歷"、"題署"、"年代"、"諱字"、"格式"、"文字"六個方面的考辨﹐論証了脂批本《紅樓夢》是一種後出的本子﹐批語系後人所加﹐從而進一步向胡適《紅樓夢考証》這部"新紅學"的奠基之作提出挑戰﹐明確地闡釋了自己關於"程甲本早於脂硯齋抄本"的論斷。他認為"重新梳理胡適《紅樓夢》版本考証的邏輯順序﹐重新檢驗他的最後結論﹐才是求得紅學發展和突破的最明智的選擇。"省紅學會秘書長曹明指出﹕歐陽健對版本的考証不僅對程甲本早於脂抄本提出了証據﹔而且對打破"紅學"研究停滯不前的狀況也大有裨益。此外﹐陳玉書、張訓《淺議秦可卿的出身》一文﹐也對《紅樓夢》中的人物秦可卿的身世問題與劉心武同志作了商榷。
江蘇是明清小說的繁勝之地﹐結合地方特點﹐會議對幾部名著的創作環境進行了深入探討。黃俶成在其《施耐庵籍貫考辨》(載《揚州師院學報》1992年1期)一文的基礎上﹐進一步從《水滸》描繪的自然環境、歷史環境、人文環境來驗証施耐庵是以故裡揚州興化為藍本來寫《水滸》的。他指出至今興化陽山還留有許多書中所寫的戰績和遺跡。而持相反意見的諸祖仁《施氏家譜不可輕信》一文﹐在對新發現的資料進行考証後﹐提出"施氏家譜"存在著"元朝辛未進士"﹐"邑(文)庠生"、"迪功郎"等三個無著落的疑點。他認為施彥端家譜為其祖先所載的各種頭銜均屬虛假。因此﹐施氏家譜不可全信﹐施耐庵是揚州興化人的結論也站不住腳。王偉康的《儒林外史與揚州》一文對揚州的古老文化進行了考証﹐指出《儒林外史》展現了包括名城揚州在內的廣闊地域的生活畫面﹐從客觀上反映了十八世紀上半葉封建社會的本質特征。宣嘯東的論文《三國演義與邳州市》擇取了這本名著中《白門樓曹操斬呂布》、《屯土山關公約三事》等回的情節﹐論述《三國演義》的本事與邳州的淵源關系。
會上對明清小說的創作思想和社會性也進行了探索。夏興仁《<西遊記>中的長生不老是永恆的社會意識》提出﹕追求長生不老的思想在《西遊記》的字裡行間、人物思想言行中表現得甚為突出。他認為﹐事實上﹐追求長生不老是人類共同的要求和願望。無論在科學不發達的過去還是在科學極端進步的未來﹐隻要自然規律不突破﹐這個願望就始終存在。因此﹐這是個永恆的主題。《西遊記》所集中反映的這種具有人民性和人類共同具有的心理矛盾和意識﹐富有獨特的思想內涵﹐值得認真研討。明清兩代是理學思想的弘大發明時期﹐過去﹐在明清小說研究中多重視李贄等進步的思潮對世情小說的影響﹐而忽略了從理學營壘中的分化、理學思想的衰變全面考察其對小說創作的浸染。趙興勤《從理學的衰變和對世情小說內容的制約》從明清小說帶有一定程度思辯色彩這個特點﹐分析了當時的社會存在所決定的文化總背景。對明清小說中所表現出的道德觀念、思想意識以及"情"與"理"的矛盾作了新角度的詮釋。
文學是人學﹐小說尤其是如此。對小說人物藝術形象的研究﹐無論何時﹐都應特別重視。陳建生《再論<金瓶梅>人物性格系統》一文是他《初論著<金瓶梅>人物性格系統》(載《明清小說研究》1992年2期)的續篇。他從性格組合的角度把《金瓶梅》人物的復雜性格梳理成有機的"三大系統"。他認為這些系統狤旰啎彌餺R宋錆凸適碌牧刺躋謊□坊廢囁郟□緯閃8濉13徊妗6嗖憒巍6嚳轎壞耐□戳□怠H鮮逗馱擻謎飧瞿讜諦願襝低常□喚齠岳斫餿□櫚慕□蠱鸕驕僮闈嶂氐淖饔茫□□夷艿玫礁□嗟拿姥□硎埽□拐獠棵□□哂蟹岣壞娜鮮都壑怠3掠袷欏洞詠到□鱟嚦垂毓□蝸□姆綺傘犯爬□恕度□□菀濉分械娜宋錒賾鸕鬧矣隆4室濉6欠喬宄□19靼鬃鋈說刃願裉卣鰨□潭□□第□萑嗣裨諼□舜κ婪矯嫻鬧勢印17嬤俊17□保□銜□毓□蝸罌沙莆□謝□褡宓賴碌目□#□獯笳庵?"古風"﹐有其現實意義。
在作品的研究方面﹐王立興的論文《劉鶚築路開礦論辨》很值得一讀。他根據所涉獵的材料﹐聯系當時的社會政治背景﹐對晚清譴責小說家劉鶚和築路開礦問題﹐提出了新看法。論辨的焦點主要集中在申辦蘆漢鐵路、作為英公司買辦插手山西、河南兩地礦務等事件上。並且以史實為據﹐說明劉鶚流放新疆的原因與全國收回路礦運動的鬥爭形勢密切相關。吳國對是名著《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所產生的思想影響實証﹐對於考察研究吳敬梓思想的民主傾向有一定幫助。徐保衛《接近李漁》一文則從生活、小說及戲劇的創作、哲學思想、美學思想、政治觀點等方面對李漁重新作了評價﹐也使人耳目一新。
(2)致力於開拓新的研究領域
與會代表一致認為﹕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明清小說研究要吹入新鮮空氣﹐避免說老話、套話、大話。在研究方向、方法上﹐不僅要縱向開拓﹐而且要橫向發展。首先﹐要重新面對原始資料來考証小說史的起源問題。朱恆夫的《目連戲中孫悟空故事敘考》以翔實的資料証明﹐在戲曲中有許多小說材料﹐這些資料不僅開辟了研究《西遊記》的新途徑﹐而且說明小說的起源不是孤立的﹐它是同時代姊妹文字藝術互相影響、互相滲透、共同發展的結果。蕭相愷則在《關於通俗小說起源研究中幾個問題的辨証》一文中明確指出﹐以往在這個問題的研究中﹐存在著三個層次上的錯誤傾向﹕一是把敦煌石窟所藏的幾乎所有敘事文學作品一概稱之為變文﹔二是把所有這些所謂變文又一概當作和尚俗講的底本﹔三是導出"說話"源於印度的結論。他認為應當正本清源﹐通俗小說的正源是在"雜戲"之中﹐"雜戲"的發展孕育了"說話"技藝﹐"說話"乃是通俗小說的父祖。
與會者一致認為﹐明清小說的研究要為繁榮社會主義的文化服務。小說研究者一方面要增強事業心﹐耐得住寂寞﹐甘坐冷板凳﹔另一方面也要拓寬讀者面﹐古為今用﹐把中國古代小說的文藝理論作為現代文藝創作的主要理論支架。近年來﹐明清小說在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無論是研究論文還是鑒賞文章都沒有打入作家這個讀者群。一講到文學的創新和突破﹐似乎隻能去套外國的文藝理論模式﹐這是怪現象。中國古小說是一個文化寶庫﹐明清小說研究者有責任總結其中的精華﹐形成一套有中國特色的小說創作理論﹐為作家、文學藝術家們提供借鑒。
(3)積極開展應用研究﹐投入經濟建設主戰場
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使之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築和管理相結合﹐是這次研討會的另一重要議題。東南大學旅遊資源應用與開發研究所所長鄭雲波從旅遊文化的角度作了發言。他指出旅遊事業是文化性很強的經濟事業﹐又是經濟性很強的文化事業。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所有人類高級創作的物質都能轉化為資源。中國古典小說正是這樣一個取之不盡的資源。把小說研究與旅遊事業聯系起來﹐根據古典名著中的許多人物、景觀、情節來設置旅遊景點﹐不僅可以加快經濟建築的步伐﹐向世界介紹中國文化﹔而且使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藝真正植根於我國古老的國土之中﹐順乎國情、民情。如此﹐明清小說的研究將更加根深葉茂。峏]□度□□菀濉妨鞔□豕悖□□憒筧褐謁□舶□□□蛑□皇且蛭□獠渴槭侵腔塾□甭緣腦ㄞ礎F浼渲□嗟惱鉸躍霾摺17絞踝櫓□瘓儐腿文堋9飩惶概小17斕寄甭願□筧肆糲鋁吮□蟛聘弧J瀾縞閒磯喙□疑枳□嘔□苟源思右匝芯俊Z□菔僑□□適碌姆11櫚兀□磯嗍錄□腿宋□腦□投擠5□謖飫鎩﹔嵋櫧詡洌□□菔小度□□菀濉酚τ醚芯炕嵊氬渭用髑逍::笛刑隻岬淖塩乙黃鶇湧□1鏡刈試吹慕嵌齲□怨適慮榻詰母謀□馱俅叢熳髁頌教鄭□佽□貧□絲□5墓婊□﹔嶸稀度□□菀逵肫笠盜斕寄甭浴罰ㄖ泄□笠盪笱□靄嬪?1991年10月出版)一書的主編介紹了該書的編撰出版情況。他說﹕關於領導謀略是《三國演義》中的精華之一。發掘其間的領導謀略思想和鬥爭經驗﹐將應用研究與現代企業科學管理結合起來﹐有利於提高現代企業領導的素質和管理水平﹔同時﹐也有利於拓展《三國演義》研究的視野。他認為﹕應用研究需要基礎研究的深厚土壤﹔基礎研究也要著眼於新觀點、新知識的概括和應用﹐否則就沒有生命力。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李靈年在總結中指出﹕這次研討會發揚了好的會風﹐內容充實、有特色﹐學術氣氛熱烈和諧。代表們在如何鞏固前沿﹐並佔領更廣闊的讀者領域方面形成了共識﹐今後要繼續發揚實事求是的研究作風﹐全面佔有資料﹐反對以先驗的臆測代替科學探討的傾向。不說過頭話﹐不過早下結論﹐不鑽牛角尖﹐不進行人身攻擊。在今後的事業中共同努力﹐使我省的明清小說研究取得更大成績。年會得到了邳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邳州市市長邢黨嬰同志和其他領導同志出席了開幕式﹐並發表了熱情的講話。
八、傳播論
24、大薈萃 大檢閱
──江蘇省明清小說研究會
1994年年會學術討論會綜述江蘇省明清小說研究會成立十周年紀念會暨1994年學術討論會於1994年11月7日至11月9日在興化市召開。與會代表共62人﹐收到論文40余篇。會議期間﹐代表們就明清小說研究的諸方面問題展開了廣泛深入的交流﹔省明清小說研究會副會長王立興代表學會第二屆理事會作了十年工作匯報。會上通過無記名報票選舉產生了第三屆明清小說研究會理事會。省明清小說研究會成立於1984年12月﹐1988年11月召開了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十年來﹐學會在發展會員、團結全省研究隊伍、努力開展學術活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迄今為止﹐會員隊伍已由成立時的67人發展到165人。此外﹐繼大豐施耐庵研究會、淮安市西遊記研究會、連雲港市鏡花緣研究會三個地方研究群體後﹐又相繼成立了東台市明清小說研究會、鹽城市水滸研究會、邳州市三國演義應用研究會、鎮江市三國演義學會四個群體﹐共有團體會員150多人。
據統計﹐十年來學會會員共發表了明清小說研究方面的專著42部、大型編著7部﹔校注整理25部、改編1部、翻譯1部﹔發表論文508篇、其它文章69篇。一些優秀成果先後獲獎﹔1985年﹐會員的專著和論文獲得省首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的有9項﹔1988年﹐獲得省第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以上的有7項﹐其中陳美林的專著《吳敬梓研究》獲二等獎﹔1991年﹐獲得第三屆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的有4項﹔1994年﹐獲得第四屆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以上的有6項﹐其中陳美林《吳敬梓評傳》獲一等獎﹐何永康的《紅樓美學》獲二等獎。
由社科院明清小說研究中心主辦的《明清小說研究》創刊9年來共出版了33期﹐已成為小說研究會發表學術成果的主要陣地﹐並在海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另外﹐由各分會編輯的《耐庵學刊》、《西遊記研究》、《鏡花緣研究》也顯示了工作實績。由於研究會逐步形成了學科優勢和人才優勢﹐並在整體研究﹐作家作品研究﹐資料整體考証方面處於全國領先地位﹐新華社於1990年刊發電迅稿稱"江蘇省已成為明清小說的研究基地"。
這次會議﹐是對江蘇省明清小說研究隊伍的大檢閱﹐是對上述學術成果的大薈萃。會上﹐代表們堅持雙百方針﹐發揚優良的學風﹐研討有以下六個方面的內容和特色﹕
(1)作為一門學科﹐明清小說研究的理論框架被提上了議事日程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在魯迅、胡適、鄭振鐸等老一輩先驅者的倡導下﹐我國古典小說的研究體系逐步形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古典小說的研究又被注入了新鮮血液。特別是80年代以來﹐明清小說的研究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局面﹐范圍更明確、課題更集中﹐碩果累累。作為一門學科﹐明清小說研究到底有哪些規律﹖學者們眾說繪紜。夏興仁在《淺談明清小說研究》一文中認為﹕明清小說研究不能隻囿於考証和求實的方法。在考証了時代背景、作者生平、成書年代、版本真偽﹐出版時間等方面問題後﹐還應著重研究小說自身的藝術水平和存在價值。一部優秀的古典小說被眾多的人傳抄、傳閱、出版、評點、評論、傳世﹐說明這部作品有很高價值﹐值得流芳後世。這就更需要把其思想意義、藝術水平作為大的工程來研究。蕭相愷認為﹕界定通俗小說的范圍是研究者和小說編撰者的首要任務﹐隻有對通俗小說有了本質的認識﹐才能科學的劃分其范圍。中國歷史上早就有"文雅"和"通俗"之分﹐這兩個系統無論從創作目的、創作理論、創作實踐上都有本質的區別。有人說劃分兩個概念標準的是"語體"﹐即"文言"和"白話"的區別﹐這不盡全面。他認為﹐界定通俗小說應依據三大特征﹕一是語言的口語化﹔二是內容的通俗化﹔三是精神的平民化﹐缺一不可。王學鈞從中西小說比較的角度來探討小說界革命與傳統小說典范。他從二十世紀初小說學的提出考察了清朝末年小說界革命的宗旨。這場革獺敷捁僉鐧x□□18形鞣轎幕□鱟駁謀塵跋虜□□模凰□諞淮偉衙髑逍::底魑□桓穌□謇囪芯濬徊□閻泄□::的扇肓宋難□姆凍搿V形鞣焦賾諼難□母拍畈瘓∠嗤□T謚泄□□::擋皇俏難□□蛭□□怯冒諄靶吹模歡□詬穸□鹽難□綞ㄎ?"語言的藝術"。照此說來﹐中國古代的文學概念應稱作"文言的藝術"。小說界革命的內容雖然不完全涉及小說﹐但樑啟超等一代資產階級思想家把中國的文學概念從"文言的藝術"轉化到"語言的藝術上"﹐把小說作為一門學問奠定了下來﹐對20世紀的文學有著決定性的意義。
(2)作品的發揮、作者的研究和版本的考証﹐仍是研討的重點
晚清小說浩如煙海﹐湮沒無聞的不少在少數。發掘整理這批佚作是研究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中國十二女傑演義》是晚清專門為中國歷史上傑出女性歌功頌德的書。劉懷玉介紹了發現這部書的經過﹐並對此書的思想意義、作者、校者和出版者作了詳細的考証和評價。《英烈傳》的作者歷來有兩說﹐一為郭勛﹐一為徐文長。"郭勛說"因有魯迅、孫揩第、鄭振鐸、劉大傑、戴不凡等名有定論﹐似乎是不可更改的。朱恆夫通過對《皇明英烈傳》等大量文獻的查考﹐發現"郭勛說"的源頭來自鄭曉的《今言》﹐而鄭曉是郭勛的政敵﹐言不可信。從文獻來看﹐《英烈傳》的作者當有三人。作品本身也透露出這部小說從開始編寫到成為社會通俗讀物經歷了相當長的過程。作者問題是《金瓶梅詞話》的熱門話題。國內外學者的論說不下三十種﹐可概括為兩大類﹐即﹕一是文人獨立創作﹔二是說話藝人歷代累積集體創作。
周欣在《<金瓶梅詞話>是佚名藝人獨立創作》一文中另辟蹊徑﹐指出文人和藝人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界限。《金瓶梅詞話》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具有完整性﹐構思亦較為縝密。而錯亂主要在一些次要情節和年月、詩文等枝節問題上﹐這正好說明此宎堨B桓□杖說畝懶4醋鰲?
(3)對於名著的研究﹐朝著多種層次、多種方法、多種角度的方向深入《聊齋志異》是膾炙人口的名著﹐戴永文對這部作品所蘊含的思想意義和藝術價值作了進一步的闡發。他認為﹐作者在小說中所流露的對花妖狐魅的深情是眾所周知的﹔但人們對其間貫穿的理性思考卻注目不夠。"情"與"理"的矛盾是蒲鬆齡創作這部小說的最高原則﹐作者是如何處理對現實的描寫和對理想的謳歌的呢﹖小說是借司馬遷《史記》中篇末的讚語、以"異史氏曰"的形式淋漓盡致地抒發胸臆的﹐"異史氏曰"值得重視。吳九成的論文則考察了以中國文化為土壤、又給中國文化帶來巨大影響的道教對《聊齋志異》的影響。他認為這種影響首先反映在創作題材上﹔其次表現在思想內容上﹔再次﹐道教的意象、思維模式和特征也給作者的藝術思想以潛移默化的滲透。
王偉康的《<儒林外史>對揚州鹽典商人的典型化塑造》、張蕊青的《<三國演義>中知識分子形象掃描》和陳建生的《<金瓶梅>的男性魍魎世界》等三篇論文在評論名著人物藝術形象上頗有特色。王偉康指出﹕在以士人為中心的《儒林外史》畫卷中﹐商賈形象佔有一定比例﹐而其間大部分是揚州鹽典商人的形象。作者通過對商人本質特征和藝術形象的典型塑造﹐揭示了他們在揚州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史上的重要作用﹔並借以展示出十八世紀上半葉封建社會的時代特征。因而不僅具有形象意義﹐而且有認識價值。張蕊青認為﹕集中描寫知識分子的《儒林外史》在對知識分子全面性概括和規律性的揭示方面不如《三國演義》。《儒林外史》暴露的是知識分子的弱點﹐給人以醜惡的一覽﹔而《三國演義》不僅形象地再現了封建社會中各種類型的知識分子﹐而且把他們在政治鬥爭中的主導性和一旦受挫時的依附性都展示了出來。可見《三國演義》才是知識分子的圖譜和全息錄相。陳建生用系統論的方法論對《金瓶梅》男性人物的性格系統作了探索。這是他對《金瓶梅》女性世界研究的進一步橫向拓展。他認為﹕以西門慶為核心的男性世界內聯以關月娘為首的女性群體﹐外則上聯以蔡京為頭子的官僚集團﹔下聯應伯爵之類的無賴集團。如果將這男性的上層下層孤立地去看﹐隻能看到分散的、個別的醜惡現象﹐隻有對整個人物系統作全面觀照﹐才能窺透社會的本質。
(4)更多的二、三流小說成為研究者注目的課題
明清時期的艷情小說《痴婆子傳》向來被統治者列為禁書﹐這是因為"論者大凡著眼於此書的穢褻描寫﹐將其與著意寫床第﹐恣意描寫性事的作品混為一談"。王星琪在自己的論文中如是說。他認為﹕將《痴婆子傳》斥為一味導淫之作﹐不僅近乎迂腐﹐而且枉費了作者曲意別調的一片苦心﹐甚至抹煞了作者借艷情形式﹐以攄憤慨的創意。他指出﹕當宋明理學被推向極端、將人們壓抑的難以喘息之時﹐一種異端思想便應運而生。此時﹐從社會文化心態到人們的行為規范﹐以及價值取向、倫理道德都會發生深刻的、人性的覺醒。《痴婆子傳》等書的價值正在於試圖用情欲的火燄去焚毀理學的牢籠。從這一點上說﹐它具有進步意義。《鐘馗斬鬼傳》是一部未受到評論家足夠重視的作品﹐沈漫濤在其論文中揭示了這部小說的思想意義。她認為此書雖然以降妖作為主要內容﹐抒發的卻是作者對統治者不重視人才的強烈不滿。這部小說有著以鬼喻人、諷世明道的主題﹐斬殺惡鬼是對人間鬼類的嚴重警告。作者通過暴露鬼類的種種邪惡﹐以引起人們的警惕、激起人們的憤慨﹐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
(5)搜集古典小說中的民俗和文化現象﹐作出歸類和思考
華夏素稱禮儀之邦。生活在封建禮教束縛下的男女老幼的舉止言談都要節之以禮﹐以表示人們對皇權、神權、夫權的崇拜。這種文化現象在一些小說中出現的頻率相當高。比如《水滸傳》中就有大量的關於君臣之禮、長幼之禮、親朋之禮、道佛儀禮、謝恩之禮的描寫。彭海、吳曉寅的論文《<水滸全傳>中的禮節描寫》把《水滸》中的跪拜、作揖、唱喏、合掌、以首加額以及許多與禮儀有關的詞語加以歸類、比勘﹐得出結論﹕這些禮節和詞語分別透露出南宋、北宋和明朝的文化習俗﹐顯示出不同時代的印跡和不同編撰者的文化修養。由此可以確定﹕《水滸傳》是歷代積累成書、經過多人寫作修改而傳世的。在中國仙話和明清小說、尤其是在《太平廣記》和《聊齋志異》中有相當多的關於屍解的故事。周俐在論文中重點闡述了屍解故事的由來。屍解的方式有多種、先死後蛻、棺內唯留一枝青竹杖是最常見的。這種奇怪神秘的對生的崇拜﹐反映了中華民族多樣的圖騰崇拜。
(6)在古典小說研究貼近時代、與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管理和經營掛鉤方面﹐有了可喜的嘗試小說研究如何與經濟建設的應用研究相結合﹖這是明清小說研究的新課題。明清之際是中國資本主義的萌芽階段﹐社會變化給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和人們的心態帶來了極大的震撼。趙興勤、孔繁華的論文《徽州經商習俗與明清小說的關系》重點考察了當時在徽州一帶掀起的經商熱潮以及新舊思想的種種沖撞。正是徽商的崛起給當時的作家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創作素材﹐並使小說中有了經濟生活側面的寫照。徽商敢於冒險、勇於開拓、積極進取的精神﹐不僅擴大了小說表現現實生活的領域﹐同時也為後世研究明清之際的經濟史、徽州文化史提供了寶貴的藝術資料。《三國演義》是智慧與謀略的淵藪。周俊在題為《三國演義的現代化市場競爭價值》的發言中指出﹕《三國演義》作為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於人類的貢獻是整體性的。書中的領導謀略、戰略戰術、競爭意識對於炾鶠憐遛荂v芾懟14□□唄浴12畔9□緄扔τ醚芯坑兇胖苯擁鬧傅甲饔謾R虼耍□度□□菀濉凡喚鱸毯□盼難□壑擔□□沂欠17咕□玫謀□笏枷胱試矗□綣□右岳□茫□笥鋅晌□P::笛芯咳綰斡□緇嶂饕寰□裎拿□夜常空饈怯τ醚芯康撓忠豢翁狻W魑□饈緞翁□□::檔拇□□厝歡隕緇嶸□罘5□卮笥跋□g延膠淘詵13災兄賦觶豪□飛顯□□泄□□位粕□::檔姆豪摹5諞淮問敲鞔□╟輳壞詼□問敲窆□逼淞W源又謝□嗣窆埠凸□閃14院螅□瞥痹謚泄□□厴銑溝拙□﹗﹖墑竊詬母錕□諾慕裉歟□□炙闌腋慈肌14磽林乩戳恕﹔粕□::笛現馗□醋徘嗌倌甑牧榛輟10﹕ψ派緇岬陌捕a>」□□□隕a平朔峭度肓誦磯嗖屏□臀□Γ□□撬枷牒臀幕□皇強課□慫□苧姑鸕摹N□裁椿粕□::德漚□恢梗□檔蒙釧肌K□銜□鶴魑□恢治難□繃鰨□粕□::檔牟□□17鞔□15跋轂囟u□拋隕淼墓媛尚裕□芯克□謔裁幢塵跋虜□□16諍沃智榭魷祿竦檬諧。□u□男╠□來□□□綰胃□□□牧蛹#□恢故巧緇崳幕□芾聿棵擰3靄娌棵諾氖攏□彩俏難□芯空叩納緇嵩鶉巍N□難□芯慷□□芯課難□□竅漣□模□荒蓯刮難□芯恐□吩階□秸□P::笛芯咳綰衛□孟執□□饌枷竦紉帳跏侄甕卣故諧。□蚨琳摺9壑諂佔壩判愎諾渥髕返奈難□□叮□饈怯牖崠□礱槍餐□腦竿□=窈筧勻灰□誑□16□霉諾湫::滴幕□□饃隙□□嗟哪越睢19齦□嗟氖凳隆E□銜囊展□髡摺4籩詿□交□刮□琳摺9壑謐齪玫級痢5伎礎2佔啊8岣叩確矯嫻墓□鰲U獯窩刑隻崢□們笫怠15諧尚□S牖崠□礱翹教至宋難□咎逖芯亢陀τ醚芯慷嚳矯嫻奈侍猓□3以謚傅妓枷□閒緯閃斯彩丁?
後 記
本書所匯集的論文共二十四篇﹐其中十八篇先後發表在《明清小說研究》、《聊齋志異研究》、《南師大學報》、《文教資料》等刊物和《江蘇出版人物志》(江蘇人民出版1993年版銴胼I□小F渲?"紅樓夢詞匯"研究已列為江蘇省教委1999年社科研究項目。書後有附錄兩種﹕《明清小說敘錄》中的一部分是為《近代文學大辭典》(黃山書社1994年版)撰寫的條目。《三十五種清代日記書錄》已收入《名人日記》一書(江蘇文藝出版社1990年版)。 清代日記的研究與清代小說尤其是清代新聞小說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多年來我對日記資料的搜集從未間斷﹐1999年全國高校古籍整理委員會已把此項研究列為直接資助項目﹐這將使我在明清小說的研究中獲得更多直接、間接的資料﹐相得益彰﹐觸類旁通。
我的這本書在出版過程中得到各方面的幫助﹐特別是陳仁禮、李慶山的鼎力相助。在此﹐我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
天體在運行嗎﹖大地在靜止嗎﹖
※ 來源:‧水木社區 newsmth.net‧[FROM: 211.151.90.8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