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地直擊!瀕危隱藏古蹟:茶果嶺篇】
研究員Stewart 喺港台最後一集《The Pulse》 帶大家去即將清拆嘅茶果嶺村睇政府遺忘咗嘅隱藏古蹟同故事,從個案深入探討25年前古蹟辦做嘅建築物調查有咩重大缺陷,令呢啲珍貴嘅回憶岌岌可危。裡面既有《全港8803項歷史建築名單》中未被評級嘅遺漏個案,亦有不被視作建築嘅修路碑銘。
再次鳴謝《The Pulse》節目製作團隊預留最後一集嘅檔期討論古蹟保育政策,日後本研社會繼續深度剖析各項政策問題。
延伸閱讀:
全港8803項歷史建築名單 現正原汁解封!https://www.facebook.com/localresearch/posts/3932764996819544/
#ThePulse #RTHK #尾班車
#古蹟 #保育 #古蹟辦 #8803 #茶果嶺 #瓷坭廠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抗爭迄今已逾半年,黃大仙居民一路走來逐漸覺醒,上月區議會選舉更成功以選票踢走所有建制派,民主派全取25個議席,黃大仙的「黃」可謂實至名歸。竹園,又名竹園鄉或竹園村,原本是黃大仙區域的地名,然而現今世人眼中的竹園鄉,彷彿只有排檔及士多,卻不知這狹小的一隅,仍有幾十戶人家聚居,發展巨輪在此停滯,這一帶仍...
茶果嶺歷史 在 香港舊照片 - oldhkphoto.c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本網新著】壹街一個故事.新界篇
2021香港書展/Hall 1B-B02-B14 攤位有售(八折)
#第一本 記錄新界東的街道故事
本書按沙頭角、落馬洲、上水、粉嶺、大埔、沙田、馬鞍山、西貢、調景嶺及將軍澳分類,運用口述材料、文獻檔案等,發掘鮮為人知及具有代表性的地區歷史。
__________________
跨過海岸、越過山谷,
百年過後,
昨日的荒土成為今日的居所。
戰爭、破壞、頹垣敗瓦,
發展、重建、瓊樓玉宇。
細味新市鎮前貌,
大時代下重溫一篇又一篇的街道記憶,
讓我們燃亮僅有的微溫。
__________________
《壹街一個故事》系列
港島篇:中上環、西區、跑馬地、銅鑼灣、北角、七姊妹、筲箕灣、柴灣、香港仔
九龍篇1:尖沙咀、油麻地、旺角、石硤尾、李鄭屋、荔枝角、土瓜灣、九龍灣、牛頭角、觀塘、茶果嶺
九龍篇2:尖沙咀、油麻地、大角咀、紅磡、馬頭涌、馬頭角、九龍城、九龍寨城、大坑東、大坑西、九龍塘、九龍仔、深水埗、長沙灣
茶果嶺歷史 在 香港經濟日報 hket.c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location,location,location,贏哂!
【茶果嶺村等3寮屋區擬建公屋新社區 黃偉綸:最快2025年動工】http://bit.ly/30irVCg
茶果嶺歷史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抗爭迄今已逾半年,黃大仙居民一路走來逐漸覺醒,上月區議會選舉更成功以選票踢走所有建制派,民主派全取25個議席,黃大仙的「黃」可謂實至名歸。竹園,又名竹園鄉或竹園村,原本是黃大仙區域的地名,然而現今世人眼中的竹園鄉,彷彿只有排檔及士多,卻不知這狹小的一隅,仍有幾十戶人家聚居,發展巨輪在此停滯,這一帶仍保留着歷史中香港木屋區的模樣。
這個地方,名叫「竹園鄉」,亦叫「竹園聯合村」,村落在清朝已有記載,範圍曾遍及現今天馬苑、竹園北邨、竹園南邨、黃大仙下邨及鳳凰新邨一帶,有數百戶人聚居。黃大仙的舊稱「竹園」,正由此而來。自1957年起的多次拆遷及建樓,村落默默成就黃大仙的興旺發展,然而剩下這一小塊,卻被大眾遺忘。一直到早前的黃大仙警民衝突,催淚彈與汽油彈誤中竹園鄉,加上新公佈的施政報告計劃收回市區三大寮屋區——茶果嶺村、牛池灣村及竹園鄉的私人土地,才令這條村落再次被大眾看見。
果籽 :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相關影片:
【告別街舖】有人鬧$100紅豆沙搵笨 有人排足個半鐘 車仔麵店老闆娘:「終於輪到我揀客!」(果籽)(https://youtu.be/ZRxuvymM7j4)
【臭豆腐烈女】喪母後拜師成全港唯一女師傅 獨門醃法不授徒:如果佢反骨我點交代 (https://youtu.be/nOnn7uQCxIw)
【流浮山蠔民】養香港蠔50年收成等三年半 良叔獨撐蠔田捱到殘:阿仔唔接手冇人做 (https://youtu.be/zb-rYILQZms)
【筲箕灣東大街】魚蛋河名店對決!名廚食評人實試 王林記魚蛋有水準 安利切腩似湯渣(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vYjGxQtbgxU)
【九龍城老粥店】廣東撞粥賣足71年 結業再重開 第三代傳人:有信心保持招牌 (https://youtu.be/NA460vTgiq4)
【借貸逾10億】葉玉卿以愛共闖「面子關」承認老公申請破產 (蘋果日報 ) (https://youtu.be/3Gle3Uo0WzI)
#黃大仙 #公屋 #竹園古村 #寮屋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茶果嶺歷史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九華徑Kau Wa Kang位於香港新界葵青區,原名為狗爬徑,因舊時山路極爲陡斜,村民及野狗上山時都似爬行模樣而得名,後來因名稱不雅而改作「九華徑」。九華徑位於下葵涌東南面,範圍包括九華徑村、九華徑新村、九華徑長坑村、南面的荔灣花園和華豐園以及位於荔園舊址的住宅華荔邨和荔欣苑。南面的呈祥道為深水埗區及葵青區的分界,所以該區屬於葵青區。但清麗苑及盈暉臺是屬於深水埗區。據報載,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在出生時,曾在九華徑村居住(其母秦厚修女士則在荔園售票);與此同時,不少左派文化人士,包括國畫大師黃永玉、作家端木蕻良及妻子蕭紅、樓適夷、詩人臧克家等等三十多人在香港避難時,也住在九華徑村。藝人曾華倩也出生在九華徑村。擁有三百年歷史的九華徑,舊村以曾姓族人為主,保留著本身的祖祠和點燈風俗。村內有三座祠堂,其中饒公祠(地址:九華徑舊村26號A)建於1905年前,是族人祭祖及舉行宗族會議的地方。九華徑舊村一系列建築,大都超過八十年歷史,展現了上世紀二十至三十年代西洋平房的建築風格;全村只有一座未曾改動的村屋,採用傳統中式建築風格。先祖在康熙八年撤銷遷海令時移居香港,並扎根於此。村民享有新界原居民權利,以姓曾為主,曾氏跟陳氏和鄧氏是葵青區三大客家姓族,村內有三座祠堂,仍然保留點燈傳統。九華徑村曾經有個小街市,就在「養正學校」對下一個大水井旁,村子有豬肉檔、菜檔、魚檔、粥麵腸粉檔、可訂火水石油氣的糧油雜貨舖、文具店等等,十分興旺,卻在九十年代初逐漸消失。今天入村,觸目所見盡是閉鎖的店舖鐵閘、剩下一根石柱的藥行,較諸薄扶林村和茶果嶺村更顯荒涼,那唯一的茶檔,現已變成村子唯一的士多,舊村與新村之間的農田變成燒烤場。客家人本以耕田捕魚維生,六十年代的九華徑仍見漫山農田,據《葵青──舊貌新顏.傳承與突破》記載,香港二十年代曾大量招聘中國人上蒸汽船當船員,先是美國總統輪船公司招人,後來不招人了,村民便轉赴荷蘭及英國等地的輪船工作,有些甚至當了海軍。航海生活讓村民見過世面,小部份人在異鄉落地生根,大部份海員都會回鄉,把多年積蓄用來修建西洋平房,以示衣錦還鄉,變相把當時西方國家最先進事物帶回舊村,令村民大開眼界。這批海員亦為教育出力,清末民初舊村有家卜卜齋名「養正家塾」,屬家族學堂,教授四書五經,1921年,養正家塾改名「養正學校」,便是由海員支援辦學的,並招收海員子弟讀書,1922年成為首批教授英語的津校,至七十年代學生漸多故興建新校舍,至1992年被殺校。在抗日期間,著名游擊隊東江縱隊港九大隊的指揮官曾生,曾在養正任教,所以不難明白,何解舊村村民組成的游擊隊,大部份都是接受過西方文化洗禮的海員。
荔園於1949年開業的荔園遊樂場曾是香港規模最大的遊樂場,設施包括各類劇場、機動遊戲、攤位遊戲、水上遊戲及動物園等。1961年邱德根購入荔園並增設「宋城」景點。海洋公園於1977年落成後,荔園入場人數下跌。荔園動物園首先於1993年關閉;1997年,荔園與「宋城」一同結業。
茶果嶺歷史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九龍,曾有十三鄉。沙埔、衙前圍、大磡、坪頂、牛頭角、茶果嶺……一鄉一鄉,是田是土,也歷史悠久。無奈時代迫使建造繁華,叢林終要割下。只不過半世紀,十三鄉逐一消逝。就算留得下,也越縮越小,牛池灣鄉就是其中之一。牛池灣鄉已有兩百多年歷史,如今鄉已成村。以大牌坊為首,兩層高的平房相對,下有街市食肆,乾濕貨盡有,依山處還有零星數十間寮屋石屋、老式上海髮廊。老街坊天未光在村尾的舊式茶寮打躉,雀籠高掛,愛的正是地踎風味;往來西貢與九龍的人日落前總要在村口的菜檔魚檔買餸,貪其新鮮又方便。獅子山下自成一隅,這條城中古村的古早真味卻沒被人遺忘。
=========
全新副刊,推動知識文化多元。培養品味,立足香港放眼世界。不畏高牆,我們站在雞蛋一方。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as.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