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日期:1839年9月27日
#知史討論
「就在以中國為中心的區域性宗藩國際關係體制最終形成之際,以歐洲為中心的 近代外交理念和外交體制也得到了確立。
在近代的外交理念中,『外交』一詞的 涵義發生了根本的變化。1796年,愛德 蒙·伯克使用『displomacy』一詞,意思 是指處理國際交往和談判的技巧。從此, 近現代意義上的『外交』概念才流行開來。 牛津字典中對外交的定義是『外交就是用 談判的方式來處理國際關係是大使和使節用來調整和處理國際關係的方法;是外交官的業務或技術。』在辭海中為:『國家 為實行其對外政策,有國家元首,政府首 腦、外交部、外交代表、機關等進行的諸 如訪問、談判、交涉發出外文件、締結條 約、參加國際會議和國際組織等對外活動。』……
很顯然,在近代外交理念中,外交變成了一門交涉的科學,更加強調交涉的技術,其目的如日本外交學者信夫淳平 所指出的那樣,『在於維持並增進外國的親 善;保護在外僑民;發展國外的工商業; 考交外國的情勢;披瀝國民的能力、實力、同情及誠意;迅速交涉各種案件,善求妥協;擁護國民利益,防受侵害,而伸張國力。』
-----------------------------------------------------------
如果喜歡我們分享的歷史知識故事,歡迎進入「知史網」→「知史專題」→「鴉片戰爭日誌」閱讀全文,謝謝!
https://www.mychistory.com/a001-2/a0011/y0270
-----------------------------------------------------------
(《鴉片戰爭日誌》取材自林則徐親撰的銷煙日記,每天帶你瞭解當年今日的歷史事件。本文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知史討論的資料來源:《從『郭劉互訐』事件看晚清外交近代化的艱難》,作者:李慶龍,特此鳴謝。)
#知史 #長知史 #近代 #近代史 #中國近代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鴉片戰爭 #林維喜案 #林維喜 #香港 #澳門 #廣東 #虎門 #虎門銷煙 #林則徐 #晚清 #外交 #禁煙 #日誌 #知史討論
虎門銷煙意思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從價值觀看鴉片戰爭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保衛鎮江城戰鬥一直延續到深夜,英軍被打死的,據英官方公佈是185人,實際數字要超過多倍。貯藏船歐琴號僅剩下3個水兵和1個侍者,船長、官兵均斃命。英軍自己也不得不承認在鎮江遭受的損失比以往任何戰役都要慘重。恩格斯指出:「駐防旗兵雖然不通兵法,可是決不缺乏勇敢和銳氣。這些駐防旗兵總共只有1500人,但殊死奮戰,直到最後一人……如果這些侵略者到處都遭到同樣的抵抗,他們絕到不了南京。」
乍浦之戰。乍浦的防禦力量遠不如廈門、定海、鎮海。但是英軍攻占乍浦付出的代價遠遠超出了後者,共有9人斃命,55人受傷,為鴉片戰爭歷次戰鬥第三位。在天尊廟,一些清軍僅僅憑藉房牆以輕兵器作頑強抵抗,擊斃英陸軍中校湯林森等人。該廟被英軍炮火夷平。大多數清軍在戰鬥中逃跑,而乍浦駐防八旗官兵拼死作戰,讓英軍為之膽寒。
裝備、技術、組織或許是一場戰役勝敗的關鍵,但絕不是一場戰爭勝敗的關鍵。如果我們每一座城市,都像鎮江、乍浦一樣,堅守自己的價值觀,與敵殊死搏鬥,戰到最後一滴血。即使我們技不如人,幾億人的堂堂中華帝國,也不可能輸給區區萬人來犯的英國。
那麼清軍就無人了嗎?也不是,當時很多人建議啟用主戰派林則徐、鄧廷楨。但是林則徐、鄧廷楨已經被懲治了。怎麼回事呢?林則徐當時虎門銷煙,點燃了中英之間的戰爭。戰爭開始後,英國打了幾個勝仗,清朝立刻就慫了。派了琦善去談判。一個民族價值觀衰敗了,叛徒就特別多。琦善就是這麼一個大漢奸。
他去了大沽口和英國談判,英國要求懲辦林則徐,口氣是非常強硬的。琦善作為傳話人,把「懲辦」翻譯成「申冤」「昭雪」。這就很合道光帝的胃口。(哪有打到你家門口來申冤的?)道光帝滿足了,他以為懲處了林則徐,兩國就可以化干戈為玉帛。琦善也在邊上煽風點火,結果道光就將林則徐發配新疆伊犁了。真是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國家衰敗,帝王必昏庸。這道光的價值觀也真是讓人搖頭。當初讓林則徐禁煙,那給林的待遇是可以騎馬進紫禁城,聽說林不善騎馬,特准可以坐椅子轎進紫禁城。當時的大臣有幾個有這樣的風光。現在風頭一變,立即要懲辦林則徐。翻臉比翻書還快。你讓一朝的大臣怎麼看?像林則徐都是這個下場,誰還敢效命。
林則徐被懲辦以後,琦善滿心以為英國人這次該高興了。結果呢,英國的要價更高了。要大清割讓香港。琦善又開始給道光做工作,道光再懦弱,也咽不下這口氣,就把琦善也革職了。這時候道光才有點後悔懲辦林則徐了。但是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何況是天子呢?
主戰的林則徐懲辦了,主降的琦善革職了。同志們,你們要是大臣該怎麼提這個建議。這時候可以看到,滿清最高統治者的觀點一直在左右搖擺,這就是價值觀不堅定的結果。那麼下面的官員就很難揣測聖意。誰也不敢說話。你要是堅持打,那麼肯定有大臣給你拿方案。你要是降,也有人讚成。這一會兒急著打,一會兒忙著談。大臣們也都蒙圈了,心裡沒底兒啊,皇上到底什麼意思?這時候大家都觀望,謀定而動。這沒人獻計獻策,皇上就成孤家寡人了,更無助了。
鴉片戰爭敗了,就只能投降談判。對清政府來說,這還不叫降,叫「撫」,就是安撫的意思。(都這步田地了,滿清還把自己擺得高高在上呢。)清朝派了耆英和伊里布去談判。奇葩的是,這麼重要的談判,也不是這兩人直接去和英國人談,是他們派了家丁去談的。然後家丁再回來轉述談判情況。
為了盡快送「瘟神」,清政府對英國的要求是有求必應,基本照單全收,連討價還價的過程都沒有。談判的結果呢,簽署了《中英南京條約》,內容大家都知道了。其一,五口通商。從廣州到上海,五個口岸通商。其二,稅率。英國進口商品的稅率是值百抽五,就是5%的稅率。而且在補充協議了,進一步約定,今後中國核定稅率,必須與英國商議才能核定。還有就是領事裁判權。英國人在中國犯了事兒,不接受清政府的審判,只接受英國的審判。也就是說,英國人如果殺了中國人,只要我英國說沒罪就是沒罪。你中國也干涉不了。所以我們後來看很多清朝題材的影視劇,外國人可以肆無忌憚欺負中國人,即便殺了人都不怕,就是有這一條的保護。這其實是侵犯了中國的司法主權。但是當時清朝人的價值觀裡,哪有這些主權意識呀?這也答應了。關稅主權、司法主權的喪失,後來經過多年的努力,直到1943年才廢止。在中國實際執行了差不多一百年。
最後就是割讓香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1860年,簽訂了《中英北京條約》,又把「九龍司地方一區」,即九龍半島南端尖沙咀區,正式併入香港界內,「割讓」給英國。到了1898年6月9日,再次強迫清朝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又強租了深圳河以南、尖沙咀區的界限街以北整個九龍半島,以及東起大鵬灣、西至深圳灣、南至南丫島的廣闊海面和大嶼山等大小二百多個島嶼。直至1997年7月1日,正式交還。
鴉片戰爭雖然輸了,但是如果作為一次警鐘,讓中國人開眼看世界,臥薪嘗膽奮發圖強,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但是,清政府,在戰後就沒人再提這件事兒了。上至皇帝、下至大臣,誰也不願再提起鴉片戰爭。就好像什麼也沒發生一樣。繼續自己的鴕鳥夢。這樣的價值觀,就只能讓中國繼續滑向歷史的深淵。
時光荏苒,一百七十多年過去了,今天我們已經從歷史的谷底走出來了,可是這其中的代價有多大呢。以史為鑑,珍惜眼前,勿讓歷史重演。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虎門銷煙意思 在 史檔- 【粵講越過癮】虎門銷煙...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粵講越過癮】虎門銷煙早兩日阿史介紹過昔日香港嘅販毒問題,其實香港嘅毒品問題可以追溯到清代,英國通過不平等條約搵咗香港亦係毒品鴉片貿易所致。講到呢段歷史,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