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十八分鐘給自己](個人拙見)
出國的時候,我喜歡帶一本書,再買一本書。
這趟和閨蜜一起去大阪玩,為了「入境隨俗」,我帶出國侍寢的的是日本作家七月隆文所著,最近被翻拍成電影的《明天,我要和昨天的妳約會》,剛好內容的舞台設定是在京都,更能替我的旅行增添一股尋幽的樂趣。
在機場等待登機時,我會去機場的書店晃晃。雖然出一趟國不過短短六天,帶兩本書好像太硬了,但或許是旅遊好心情所致,我總是抗拒不了機場書店的誘惑,往往讓書籍成為我旅行時的第一樣紀念品。
出發前一晚,我在整理行李時,哥哥問我準備要去哪裡?
「會去京都穿和服,然後去一些世界遺產看看啊。我們有排要去那個很有名的都是鳥居的神社。」我答,邊俐落地把行囊裝進行李箱。
聽完我的回答,哥哥卻突然訕笑道:「那不就是去跟一大堆廟拍照嗎?真的搞不懂妳們女生,出國就到處拍,每個人都在facebook上放一樣的照片,好像一樣的東西到了國外就變得比較厲害。為什麼不去行天宮拍一拍就好了,不是一樣的道理嗎?」
沒想到竟被潑了一桶冷水。
我也不甘示弱,憤而回道:「日本人來台灣也會跟行天宮拍照啊!物以稀為貴嘛,就是因為我又不是天天看見鳥居才會想留個紀念。你沒有去過你不懂啦。」
而閨密的哥哥不但開車接送我們來回機場,還在出國前一晚,拿了一萬塊日幣給閨密,告訴她:「想買什麼就買、想吃什麼就吃,不要虧待自己。」
為何兩人的哥哥可以差那麼多啊?
在機場購入的是美國作家法蘭克·阿倫斯(Frank Ahrens)所著的《韓國,原來如此》(Seoul Man)。因為最近迷上看韓劇《隧道》,因而也想看看跟韓國有關的事物,才買下了這本書。
結果,在旅行當中,我居然把《明天,我要和昨天的妳約會》看完了,新買的《韓國,原來如此》也看了將近二分之一。除了因為這兩本書都很好看以外,也由於除了手機、錢包、鑰匙、衛生紙之外,我在旅途當中,總不忘多扛著一本書,在搭電車時、排隊時、等上菜時,偷點時間看個幾頁。
這個世界很大,宇宙更是大到我們所能想像的程度之外。憑人類的一己之力,我們僅能窺探到小小的太陽系,還殘缺不全。不過這些「淺薄」的智慧,只要我們用心汲取,依然可以為渺小的我們帶來極大的益處。
地球繞著太陽公轉,自己也自顧自地旋轉著。為什麼它們不是靜止不動的、為什麼它們要有這樣的規律?為什麼哈雷彗星不在宇宙中亂竄,而要每七十五年造訪地球一次?
花開花落、春去秋來,這世上的每件事似乎冥冥中都遵循著一種規律,那麼我的規律是什麼?是什麼可以讓我在塵世的浪潮之中如同下錨一般,即使風浪搖擺也不用擔心失去根本?
我很喜歡台灣美學大師蔣勳對生活感官的細膩、入世地著迷人與自然的倫理。他在二零一二年中秋節的TEDxTaipei上,開頭就唸了一首詩,然後提問:「我們能不能每天留十八分鐘給一首詩?」後來他又心虛地說,也許很多人很忙,一天都抽不出十八分鐘,那麼一年裡,甚至在一輩子之中,能不能留十八分鐘來給一首詩?
「十八分鐘」只是一個比喻,因為他那天的演講長度被主辦單位要求限制在十八分鐘;「詩」也只是一個指稱,暗喻在這惶惶人世中,能讓你安下心神、寧靜致遠的一項事物。
我的生命當中,賴以為生的東西很多。比如我一定要早上洗頭,不然我的瀏海會很容易油;我出門無法不化妝,連去健身房、跑半馬都是全妝,完全不管肌膚死活能不能呼吸。除此之外,我走出家門之前,會背誦「手機、錢包、鑰匙、衛生紙」必備四樣口訣檢查一樣不缺,再在書櫃挑上一本書帶著走。
如果這是我的必須、我的日常,何以出國旅遊就要改變?
剛剛單身時候,我很害怕一個人,一到假日就要找朋友陪伴,只是無意義的瞎逛、閒聊、打屁也好,我就是不想要一個人。而且,我幼稚地想讓前男友知道,我過得很好,所以滿滿的拍照打卡更是少不了。我如此高調的喧囂,心也更是煩躁。
後來,我漸漸找到與自己相處的方法以後,我反而變得很怕被打擾、很享受一個人的時光。
朋友都說我變得很難約、問我到底都在幹嘛、為什麼這麼久沒有出現?
其實我真的沒有特別在幹麼,就是一放假就做自己最喜歡的事——寫作、看書、陪伴家人,為自己設定各式各樣想要完成的目標,然後逼緊自己去做。
我很充實,也很快樂,雖然我還是一個人,而且一個人的時間比起從前要多上太多(現在就是一個人),但我再也不慌張、不焦慮、不急著要找人出來、找事情做,因為我已經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把握每個機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且很自在。
很多人把出國旅遊當作「充電」、「找回自己」。有人行軍式的排定各種行程、精神抖擻地一定要完成,完全體現「上班一條蟲,下班一條龍」;有人只想找地方躺著,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吹吹風、看看海、滑滑手機就好。
奇怪的是,如果我們在自己的國家都無法充電、都沒有自己,我們怎麼知道出國就一定有相合的插座,電壓還不會有問題、本人全民英檢中級都考不過了,靈魂卻在國外等著你?
我以前也是這樣,很在乎這種「形式」上的東西。
但當我發現,儘管千里迢迢出國了,美景當前,我依舊渴望的是某人眼中的我的倒影;放不下網路、手機、行動電源,拼命檢查他人在我頁面上留下的痕跡。我才發覺,原來我充實的從來不是自己,是他國的國庫;我找到的也從來不是自己,是一堆買了也不知道幹嘛,僅能證明到此一遊的紀念品。
似乎從小學開始,我們就開始被逼著拿起刀一劃一劃地切割起時間:國語(40分鐘)、下課(10分鐘)、數學(40分鐘)、下課(10分鐘)、自然科學(40分鐘)、下課(10分鐘)、美勞(40分鐘)、午餐(30分鐘)、午休(20分鐘)⋯⋯。我們像是戰亂時期,戰況膠著又抓不到青壯年上戰場而被硬是推向前線的娃娃兵,從拿著步槍還感到沉重無法前行,到後來可以俐落地一槍一個,殺人不留情。
這麼多年下來,我們的刀竟在自己的肉上被磨利了。
我們還進化到不止很會切割時間,還很會切割空間: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什麼空間該做什麼事。一樣一樣,刀功精準地像喜宴上主菜的大龍蝦旁栩栩如生的蘿蔔鳳凰,羽翼昂揚,似要飛翔。
可是我們只是蘿蔔而已。
大家拿起筷子夾食的還是旁邊肥美的大龍蝦,再怎麼逼真的鳳凰,不做他本質的事,儘管贏得一秒吸睛,也不是真的,很快就被丟進廚餘桶裡去。
時間不是量詞,空間也沒有界線。
我們不該再拿做蛋糕時計量幾杯幾匙的量杯去掐算時間該如何分配;不該把心關在四四方方一道牆裡。真的想做一件事、真心喜歡一件事物的人,超越了時間空間,都能在任何「當下」完成他想他完成的事,沒有吉他還能彈奏空氣、沒有紙筆還能在心中刻下詩句。
我相信這種超然,就是你靈魂的所在。你最喜歡、最深刻、最有意義,能貫注全情而不受他人影響、不改初衷可以繼續堅持,不論潮起潮落、物換星移,都存在你中心的東西。這樣東西沒有特定形體,它可以大至是一個夢想,小至只是一個想法;可以是一項事業,也可以只是一種氛圍。
然後,更奇怪的是,你可能需要耗費全部心神在這樣事物上,可是抽乾了自己,卻又得到無比的休息。
就好像太陽一樣,遠遠地,還能讓我們繞著它旋轉,並且使我們成長。
這趟和我一起出國的閨蜜,是我非常多年的好友,在她面前我可以完全做自己,也不用想話題聊天。沒話講又沒有活動的時候,我自顧自地拿起書來,也不用不好意思。我很感謝她讓我這樣坦然地保有靈魂,還大方地把民宿裡唯一一張桌子給我擺了筆電。儘管排了行程,但肚子真的餓了,也不堅持一定要吃什麼餐廳,走累了就坐下來休息。
有些沒看到的美景、沒入口的美食,它們可以是遺憾,也可以是我們對身體的誠實;可以是下次再來的理由,也可以是擦身而過的永恆。
或許是因為職業的關係,出國對我來說是家常便飯,所以我在出國前後心裡的波濤已經趨向一致而平緩。還是會興奮,但回家了也不會失落。因為我每天每天,都至少會探索一遍我心裡的那座樂園。在書本文章裡遇見自己喜歡到會有點嫉妒的字句、前衛到會心虛發毛的觀念;拼揍我的視覺、聽覺、嗅覺為一種意義、仔細聆聽心跳的摩斯電碼,將它翻譯成寫給自己的一封信。
這是專屬於我一個人的秘密,也是我快樂的規律。
我不知道屬於你的快樂是什麼,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可是快樂絕不是出國旅遊、拍照打卡那麼容易,不然台灣不會是鬼島,而是天堂島。你願不願意,不去看別人,而是看自己,去拾綴快樂留在你嘴角、衣領、袖口、褲頭上的碎屑,一點一點走進真正屬於你的樂園裡?
如過非得要切割時間空間,那麼切出一塊給自己吧。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