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 星期三 絕對音樂】
「世界上有一種愛,一定得吵過了才嚐得出味道,
它躲在婚姻裡、藏在親情中,
等你/妳跌進去後,才能體會它的意義,
也才會明白:生澀的戀曲,原來不過是種材料;
吵過的愛情,才會是熟成的佳餚~~」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線上收聽快點這裡:
http://fm997.cityfm.tw
*************************
【「閱讀空氣」學問大!光會閱讀空氣,不懂劃清界線,小心迷失自我!】
常常覺得,當日本人蓋衰。到日本書店晃一圈,架上永遠擺滿一堆「說話術」「閱讀空氣」「溝通力」的書籍。裡面強調的重點就是「尊重他人、察言觀色」,從倒酒時的潛規則,到雨天收傘的禮儀,每個人都應該「極盡所能地不帶給他人困擾」。說錯話、做出冒失之舉,都是打咩的NG行為。日文裡甚至有個詞叫做「空気読めない」,意思是「不會閱讀空氣」,簡稱KY,泛指搞不清楚狀況的人。
閱讀空氣≠無條件迎合他人
最近有一部漫畫改編的日劇叫《自然捲小姐放長假(凪的新生活)》。女主角凪(音同「止」,漢字讀音為 Nagi)平時是個好好小姐,時常幫同事揹黑鍋,甚至分攤不屬於她的工作。她對「空氣」很敏銳,但總是無法坦率地回應。好比第一集中她和公司同事喝下午茶,眾女七嘴八舌:
A:妳洋裝好好看噢,什麼牌子啊?
B:(嬌笑)LBT啊,也不知道在公司穿合不合適。
C:妳穿的話沒問題啦,很配呢。是說,大島妳總是穿主播風呢。
A:我也覺得,很清秀的感覺。
B:啊,原來這就叫做主播風啊。
C:我知道了,就像綜藝節目想娶回家的主播排行榜第一名那種啦。
凪確實察覺到氣氛變得微妙,「她們是在嘲諷我嗎?」她微笑著,腦海中浮現幾種選項:「謝謝」「才沒那回事呢」「少來了啦」「我才不像女主播咧」;還在舉棋不定的時候,話題就被轉走了。
之後,她無意間發現這群同事私下對她的評價是「沒辦法我們合不來」「她只會說我懂我懂」「稱讚她一下什麼都會幫妳做, 超好用」。她因為善於閱讀空氣而時常流露的有禮微笑,在同事眼中卻是噁心的假笑。不只工作,她談戀愛也時時在閱讀空氣。因為男友喜歡柔順的直髮,明明是自然捲的她每天摸黑起床拉直自己的頭髮。那一天,她在公司裡聽到男友不承認彼此關係就算了,還為了面子當眾把她形容得俗氣不堪。她一時像墜入深海般恐慌,過度換氣,暈倒了。
像凪這樣閱讀空氣、讀到自己都快消失的人,反而比完全讀不懂空氣更危險。因為她失去了「自我肯定感」,亦即「肯定自己的價值或存在意義」的能力。因為無法肯定自己,所以想被他人肯定的心情會變得更強烈。她拼命讀懂周遭的空氣,卻漸漸讀不懂自己的心情,自己的匱乏,和自己的需求。
閱讀完空氣,該怎麼做?
光會閱讀空氣沒有用,重要的是後面能做出「彼此都感到舒服」的應對。盼柳修在《閱讀空氣學》一書中提及,「取得良好溝通」並非只是一直思考「這種時候應該這樣表達比較好」「剛剛應該那樣拒絕比較理想」。真正的溝通應該奠基於「自我肯定」的態度。
像凪習慣壓抑自己的想法跟需求,表達方式也過於迂迴,有時會被認為「很配合」,但就怕過於隱忍一朝業力引爆。你的不表達,其實助長了別人對你予取予求。臨床心理師山明裕子在《歡迎來到麻煩女子劇場》中這麼建議,「人與人之間恰到好處的距離感不是順其自然產生的,而是要靠言語跟行動去主動建立。」所以,請試著成長為「自我肯定型」的人吧!成為在各種關係中,都能讀懂對方心情,但同時也能站在平等立場,清楚表達自己感覺跟需求的人。不是KY,也不GY,天天都像活在谷關的空氣裡好自在。
CHECK!你跟凪一樣容易自我否定嗎?下列敘述符合想法請打勾。
1. 發現苗頭不對,會設法避開某個人或某個狀況。
2. 儘量不在討論中引人矚目。
3. 被人稱讚時會不知所措,很難坦率表達謝意。
4. 受到別人不合理的強烈批評時,會選擇沉默。
5. 被人熱情請託時,會不好意思說「不要」。
6. 會很在意別人的眼光或對你的評論。
7. 拒絕別人的拜託時,心裡會產生罪惡感。
8. 與人交談時,常常會迴避對方的眼神。
9. 即使有不知道或不懂的事,也不好意思要求別人說清楚。
10. 遇到事情很不果斷,需要一再詢問別人的看法。
(一個勾代表一分,得分越高表示你自我肯定感越低落)
硬起來!擁有「自我肯定感」的三個關鍵字
關鍵字1:坦率
你是否常為了「企圖」或「顧慮」壓抑真心話?學習清楚表達你在想什麼、你要什麼。
關鍵字2:勇於負責
發生鳥事只想怪罪周圍的人或環境,說穿了就是想依賴他人而已。過去和他人都無法改變,我們只能改變自己和未來。
關鍵字3:接受對立
自我肯定並不是「單方面主張自己」,也會願意傾聽,用尊重的精神接受不同意見引發的爭論,找到選擇的空間,也願意互相讓步。
...
(文章來源:https://www.marieclaire.com.tw/relationship/sex-relationship/47810)
***************************
迂迴溝通術稱讚 在 台灣之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蔡康永:「做自己」跟「沒禮貌」常常是一線之間
從文藝青年跨足藝能界,蔡康永左手玩藝文,右手搞娛樂。以前他主持《真情指數》、《今天不讀書》,總能將受訪人的內心世界牽引出來,或將嚴肅知識談得有趣;這幾年《康熙來了》中,他犀利直率、諧而不謔的風格更蔚為風潮。
蔡康永的人氣,從他為新書《蔡康永的說話之道》宣傳所辦的校園演說可見一斑。幾個小時前就有人排隊,為了讓人潮進場,演講足足延遲了半小時以上,連講台上也席地而坐、擠滿了「搖滾區」的聽眾。
這些學生,都渴望學習蔡康永的說話之道。
學說話就是學做人
為何要談「說話」?蔡康永開宗明義點出:「貴人不一定能改變人生,外表不一定會決定魅力,但生活種種:報告、開會、道歉、要求加薪、演講、傾聽訴苦,都只跟一件事情有關,就是你會不會說話,你有沒有能力去想像,聽你講話的人是什麼心情,想聽到什麼。」
蔡康永強調,說話不只是「術」。從小在人情世故複雜的大家庭成長,他覺得,「透過研究說話,你會比較根本的搞清楚自己跟別人的關係,搞清楚自己跟別人在想什麼,還有,最重要的,自己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用一句話來歸納,就是:You are what you say(你怎麼說話,決定你是誰)。
他的理論是:說話形塑自我。說話謹慎,或注重說話品味,才能因此成為謹慎或有品味的人;嘴上愛抱怨,久而久之也將愈來愈像「怨女」。說話既然決定你在人生中扮演的角色與命運,當然要在乎。連帶地,他詮釋「說話之道」時,也從人性出發。
以《康熙來了》為例,「大家一定覺得《康熙來了》是挖人隱私的節目,希望來賓說愈多愈好。錯!其實我最常做的事,是在保護、阻止某些人說得太多。」有時來賓在現場失控「爆料」,蔡康永就會帶著小S設法把話題引開。
難怪小S在他新書推薦序中說:「做自己跟沒禮貌常常是一線之間,」形容蔡康永:「跟他聊天絕對不會被刺傷,還會被附加的一兩句小誇獎逗得心花怒放,又感覺真誠不滑頭。」
的確,蔡氏風格就是慧黠、世故、貼心,但不尖酸刻薄。
所謂「會說話」,是不是常要昧著良心,說些虛偽的話?蔡康永露出促狹的眼神,「是虛偽一點好,但說不上昧著良心吧!」
生活中,面對諸如「我最近是不是胖了?」、「我新剪的髮型如何?」這類問題,大可毫不猶豫的回答:「不會呀!」、「好看極了!」多稱讚別人讓聽者開心,並無損於「良知」。
故事永遠比道理吸引人
除了不傷人,要把說話變成自己的特色,進階版還得做到學會「說故事」。
蔡康永認為,很少人會被道理說服,都是被故事吸引:「我想這跟人類原始的生存之道有關,原始人也是靠著故事的講述來傳播生存之道。」
一個好故事,會讓聽者忍不住問:「後來呢?」要不就是:「怎麼會這樣?」要練習這種「懸疑式」說話,可沒事多找朋友練習,例如在每個段落稍作停頓,若對方一直問:「後來呢?」那表示成功了;若對方不斷分心,就該換個方式說故事了!
人生無處非故事,他進一步形容,「當你說『我希望中一億樂透』時,心中同時也在編造中樂透後要如何使用這些錢;當你跟一個女生求婚,也不可能說『嫁給我吧!』然後就沒下文了,你會進一步去描繪『我們以後會有幾個小孩』、『我會買一棟豪宅給妳』.....之類的故事,故事說得愈好,成功機率愈高。」
推到極致,蔡康永說,人生就是對自己講的故事,學會說故事,就是為自己編造更美好的人生劇本,「說話之道」如同另一張臉,怎能小覷!
「把別人放在心上」的溝通法
蔡康永強調,說話之道,是把對方放在心上,因為「靠語言確認了彼此的存在,此刻語言最美。」你可以嘗試這些方法:
1. 懂得認輸。遇到別人意見與你相左,可語帶保留,迂迴提醒,甚至認輸無妨,把無謂的勝利讓給對方,人緣留給自己。
2. 不要一直說「我」。多說「你」或「他」,才能不斷把話題丟給對方,讓對方暢所欲言,成為一個超級上道的人。
3. 把對方看在眼裡。但不是像「驗屍」那樣緊盯著看,而是三不五時、帶著情感「望著」對方,讓彼此的電流傳遞;然後帶一點「觀察」,留心對方的舉止與需求,讓他感覺時時「被重視」。這點,約會時格外受用!
4. 不想交淺言深的話,應該避開某些地雷。像財務、感情,或政治、宗教這類對方可能有強硬立場的話題,容易起爭執。
5. 讚賞。觀察對方最渴望被肯定的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