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保單規劃分享》
我想近期大家應該也體會到保險的重要性了,因為完善的醫療規劃真的很重要!因此在我懷孕四個月左右,我就把劉小姐的名字取好了,主要是因為我打算劉小姐一出生就馬上去辦戶口,然後就可以立刻投保。(生完不到一個禮拜我就幫劉小姐投保了)
新生兒的保險費率雖然不是最便宜的,但卻是投保的最佳時機。因為這時的他們就是一張白紙,核保率極高,所以我會建議這時候的醫療保額在能力範圍內能做高就做高,等到一歲左右穩定了之後,第二年或第三年續保時,再調低保費也可以。
這裡先給大家幾個新生兒投保的觀念:
1.父母的保單會比新生兒保單更重要。
要做新生兒保單的預算之前,首先要檢視整個家庭保單的比重,父母的保單會比新生兒保單更重要。因為父母才是整個家庭經濟支柱,因此父母的保單必須要先完善,才來做新生兒的。而且記得!保險不是有買就好!保障不足有買等於沒買!所以保單檢視必須定期要做,不同的人生階段會有不同的保險規劃。
2.先計算出適合的預算
很多爸媽可能會在幫寶寶投保的時候,因為情感因素加上保險員在一旁吹耳風,就這也買那也買,買了一堆沒用的,買到最後才發現繳得很吃力,導致無法長久繳下去而直接停繳,失去了保險的功能。
因此在幫寶寶投保之前,先概抓出適合的預算,並且這個預算是你可以長久繳下去的,然後讓你的保險業務員按照這個預算下去做保單規劃。
其實一般來說,寶寶的保單大約年繳兩萬左右,就可以買到很不錯的保障了。但這裡要提醒大家,醫療險我不建議買產險的,因為不一定有保證續保,也就是萬一你曾經出過險,他們隔年可以拒保你。
3.定期險會比終身險更好
大家都知道,終身險保費高,保障低,唯一的好處就是繳20年之後就不用再繳,終生有保障。但事實上,那不過是把一輩子該繳的保費集中在這二十年繳完而已。
要用最少的成本,去買到最高的保障,那就必須以能保證續保的定期險為主。當然若是你預算很夠,也是可以把終身險先做起來。
4.不要掉進還本型的陷阱
要記得羊毛出在羊身上,任何還本型的醫療險都是噱頭,而且保費都會比一般醫療險貴,本來花2元就能買到的保障卻變成花5元,根本一點都不划算!
5.雞蛋不要放同一個籃子
每家保險公司的強項不一樣, 所以保單其實可以做組合式購買。而且多買幾家可以分散風險,包含不理賠的風險以及公司倒閉的風險。(但要注意主約保額不要買太高)
再來介紹一下新生兒保單的投保要點:
●壽險─不重要,因為寶寶不會是家庭經濟支柱,因此身故之後的保險金對家庭來說並不重要。並且14歲以下的兒童最多只理賠喪葬費用61.5萬,也就是說,不管你壽險、意外險買多少,最多只理賠你61.5萬。所以壽險這項在新生兒保單裡,都只是拿來當主約而已,保額不需要做高,每份保額大約做10~ 30萬左右即可。
●醫療險─分日額給付(終身型)與實支實付(定期型)。日額給付的理賠內容僅包含住院、手術,而實支實付則是包含了所有醫療花費。所以實支實付的實用性,會比日額給付來得高,因為其實住院時,有很多花費是日額給付理賠不到的,比如一些自費的用藥等等,因此我會建議實支實付的加總保額至少要做到30萬。金管會規定每人實支實付最多可以買三張,因此建議你至少買兩家,可以雙實支實付。但要注意正副本理賠的問題。範例圖裡的台壽跟遠雄都有副本理賠,但遠雄的副本理賠要6歲開始才能買,6歲以下需要正本理賠。
●重大傷病險─這個也是必備項目,並且我個人覺得會比癌症險實用(得癌也會賠)。這類險種是一旦診斷確認就可以整筆給付,就算沒住院也可以有大筆金額安心治病,所以實用性相當高。我自己是買了三家保額共300萬,因為真的生起大病來100萬肯定是不夠用的。
●防癌險─我自己是沒有給劉小姐買防癌,因為我的基因檢測是完全沒有癌症基因,家族也沒有癌症史,因此我個人認為劉小姐罹患癌症的機率不是太高,當然這也必須要等劉小姐做過基因檢測後再來做調整。那範例圖裡的癌症險我是規劃了100萬,主要是用來補足癌症住院及癌症雜費的部分。
●失能險─失能險的cp值也很不錯,不過已經有多家保險公司都不賣了。目前台壽還有,所以建議大家可以附加上去。
●意外險─孩童時期其實發生意外的機率比較小(就算有也都是小傷,算是可負擔範圍),主要著重在燒燙傷。若是醫療險做足的話,意外險其實都只是輔助而已。所以這裡會建議大家兒童的意外險可以去找產險公司的來買,因為保費會比人壽公司的便宜。意外險的話其實比較不用擔心保證續保的部分,反正也都是一年期這家不保換別家就好。
圖為我用網站做的新生兒保單範例,給大家看個概念,保障還算是齊全但年繳保費也才23000左右。當然若是你還有預算,也可以加入終身型,或者把剩下的預算拿去投資其它報酬率更好的。
這裡可以介紹兩個工具網站給大家
1.FINFO https://finfo.tw/
這個網站的功能非常多,有全台所有保險的比較,也有保費試算。(圖1)
2.商智保險網 https://pse.is/3gxezz
這個網站可以幫你整理保單,輸入你買的險種之後,它會幫你計算出你的各項保額。(圖2)
倘若你是那種真的沒有太多時間去處理或研究保險事宜的,或是你希望日後保險理賠可以有人統一處理不用自己到處跑,那麼我會建議你去找一個專業又可靠的保險業務員。
這裡介紹我的保險業務經理陳英婕
Line ID mollyhanna
email joyce_cyj@yahoo.com.tw
她是一個非常專業的醫療險女王,雖然在三商美邦,但是各家的保單險種都可以為妳客觀評估,給予量身訂做的規劃建議。投保/後續的服務/理賠/諮詢,完全可放心交給從業20年的她。找她買保險最大的好處就是她完全不會強迫推銷,或是為了賣你佣金高的產品而睜眼說瞎話,這麼多年來始終秉持強大的醫療險專業來累積保戶。
以上就是我的新生兒保單分享,不一定全對因為還是要依照你自身的狀況去評估。然後有問題不要來問我因為我真的很忙,要一邊照料嫩嬰的需求導致這篇斷斷續續寫了好久~(哭)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艾倫的理財研究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天我們來聊聊,你可能不知道的『資產配置黑洞』 過去幾年我和團隊夥伴接了好幾百場的財務諮詢和規劃案 我們發現在台灣大多數人喜好的理財方式都藏著這個黑洞 最嚴重的情況,可能還會導致有錢也無法自由使用的狀況 而大多數的這些情況幾乎都是發生在屆退或已退休者身上 你可以思考看看,我們辛苦了大半輩子才累積...
長照險保費試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定期定額,要分幾批投入?」
市場先生很常收到一類讀者問題是,想長期定期定額,但不知道要用什麼頻率、分幾批投入?
例如長期存美股ETF或台股ETF,想要每月投入,但考慮ETF每張的單價、國際電匯手續費等原因,實際上一季或半年、一年才能投入一次,這時很多人就會很擔心這樣是否對報酬結果有影響?
➡對這問題市場先生的答案是:只要你是長期投入,那麼拉長時間來看,無論分成幾批,對結果其實影響不大。
例如你每年預計投入12萬元,那麼是一次投入12萬、或分成4季每季投入3萬,或分成12個月每月投入1萬,結果的誤差其實都很小。
---
➡以下圖跑個EXCEL測試投資S&P500 (用SPY ETF的報酬試算),從2006年測到2020年,一共15年的數據。
分成3種條件,每年都是投入同樣的資金:
1. 每年初投入 - 一次12萬元
2. 每季初投入 - 一次3萬元(一年4次)
3. 每月初投入 - 一次1萬元(一年12次)
➡用2006-2020年(共15年)投入美股S&P500做測試,結果如下圖。
得到的結論是差異很小,
1. 每年初投入 - 年化報酬 12.2%
2. 每季初投入 - 年化報酬 12.0%
3. 每月初投入 - 年化報酬 11.9%
只有小數點後一位數的差異,誤差屬於可以忽略的範圍。
資產累積的曲線畫出來也都是疊在一起,拉長時間後曲線非常相近。
(市場先生貼心提醒:歷史報酬不等於未來報酬)
---
當然,每年初投入好像稍微好一點、每月初投入則最差,有一部份可能性是它的資金在年初就全部進入,換句話說在年初全部投入的資金參與行情的時間更久一點。不過畢竟這誤差很小,而且實際投入時也要根據實際自己資金狀況而定,三個結果我仍會把它當成是差不多一樣的。
➡既然結果差異很小,那問題只在於自己單位金額好不好買,不會切完好幾筆資金,卻買不起一單位的標的。
例如有些讀者提到0050ETF一個月的薪水不夠買一張,買零股又覺得麻煩,其實看完數據告訴我們可以放寬心,一季或半年買一批,結果也不會差太多。
普遍的人們都會說覺得分批比較穩、分越多批越穩,從數據結果可以發現,如果你只投資1~2年的短期也許時機點或頻率有差,但拉到夠長時間真的都差不多,你會發現分越多批越穩定也許是一種迷思與錯覺。
---
➡有另一個常被問的問題是「我手上有一筆錢,該定期定額嗎」
比方說手上有1000萬,是不是要分很多年投入?
實際上,定期定額談的範圍其實不是手上的資金,而是未來的現金流。而手上有一大筆錢想分批投入,不該稱做定期定額,我覺得雖然兩者同樣都有平均成本的概念,也同樣可以定期,但把兩者用詞區分開來比較不會搞混。
➡實際上這兩者沒辦法直接用報酬率或試算去比較,因為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在處理不同的資金狀況。
這點用巴菲特最喜歡的保險業的角度去思考就很清楚了,假設你經營保險公司,經常手上有大筆現金而且後續每月都還定期有現金進來(保費收入),保險公司得盡快把當下手上現金再投資出去,否則都是在損失利息和報酬、會無法支付未來的理賠支出。畢竟對個人來說可能短期一兩個月損失的利息或收入沒多少,但在保險公司的資金規模來說,即使小數點一兩個位數以後的報酬損失也很驚人,可能也都是至少百萬千萬甚至數億的差距。
從任何時間點來看,先不考慮未來現金流,你當下手上的資金就如同保險公司手上的資金,應該立即做規劃處理,放越久損失越多時間價值,只是可能零點幾個百分點對個人的資金影響不大而已。
儘管持有現金慢慢投入,這誤差短期傷害不大,但如果資金一直閒置(例如你想等低點,但2009~2018年間幾乎沒太多顯著低點),最終對報酬來說仍是有負面傷害。(可以google搜尋"cash drag 現金拖累"的概念)
如果你對定期定額和單筆投入仍覺得困惑,不要把定期定額當成一整組投資,我建議可以拆開來看,把每一筆定期投入都當成是一筆單筆投入獨立決策來思考判斷,這樣也許可以想得比較清楚。
---
➡我覺得定期定額這個概念最大的價值,並不在於分散持有成本或者任何報酬或風險上的優勢,而是在於「紀律」。讓你的投資計劃能夠規律地去執行,而不是靠感覺操作隨意進出、聽到市場熱絡就買、聽到市場恐慌就擔憂不敢進場。
畢竟之所以定期投入,就是因為我們無法精準地掌握時機點,如果你都能預知高低點,那你根本不需要定期定額對吧?
了解它的原理後你也可能會想到,其實定期不一定要定額,我們用定期定額只是比較方便做試算,也符合大多數人現金流狀況,定期不定額也可以,並不是照著某個規則走就一定是最好,根據自己現金流狀況去考慮,並且保持紀律按照計畫執行才是最重要的。
---
➡快速複習一下重要觀念總結:
1. 定期定額投資在長期持續投入的前提下,分成幾批對報酬結果影響並不大。每月、每季、每年實際上拉長時間來看結果差不多,不用執著一定要每月投入。分越多批不會比較差,也不一定比較好。
2. 定期定額談的是未來的現金流規劃,而手上有一筆錢要分批投入,與定期定額是不同的概念,兩者的資金狀況前提不同,不會拿來比較好壞。
3. 定期定額只要拉長時間必然能分散持有成本,它並不是什麼能幫你多賺或者降低風險的方法,但它是一個可以讓人長期保持紀律、避免受貪婪恐懼影響的方法。
#希望這篇幫你對定期定額的理解有更完整
市場先生 2021.04
#不知道這份EXCEL大家有需要嗎
#滿3000按讚就把EXCEL放到留言區
長照險保費試算 在 艾倫的理財研究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今天我們來聊聊,你可能不知道的『資產配置黑洞』
過去幾年我和團隊夥伴接了好幾百場的財務諮詢和規劃案
我們發現在台灣大多數人喜好的理財方式都藏著這個黑洞
最嚴重的情況,可能還會導致有錢也無法自由使用的狀況
而大多數的這些情況幾乎都是發生在屆退或已退休者身上
你可以思考看看,我們辛苦了大半輩子才累積出來的資產
在中壯年期間,可能是為了溫飽、買房、養兒育女
到了快退休的時候,財務規劃的重心除了放在退休以外
更希望的就是這些資產還能夠好好的照顧我們所愛的人
人到了真正退休後,就不像退休前一樣能用時間來換收入
這時就算有大把的時間,也不會有人認為你的時間很珍貴
手上唯一有的王牌,就是在退休前長年累積下來的資產
有很多人在退休前買了些房子、買了些股票、存了不少錢
就是為了在退休後能讓自己的資產使用得更有掌控性
但事實上想要全盤掌控,你還得經歷最硬的一道關卡...
00:00 賺再多錢都不一定能自由分配?
02:21 退休和屆退者真正關心的事?
03:32 價值的摩擦導致你的資產完全失控!
05:50 名下有不動產,可能會讓失控加劇!
08:00 Q&A時間
預約專業諮詢
https://www.surveycake.com/s/KBywY
臉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llenpage666
加入我的LINE
https://lin.ee/PkykJIL
想讓事業拓展,吸引網路流量嗎?
你可以參加這個Youtube營銷課程:
https://reurl.cc/8yzgGX
還是想透過經營Youtube增加廣告收入?
那我推薦你參加這個Youtube課程:
https://bit.ly/3cTngfU
合作/演講/諮詢聯絡信箱:
allen750528@gmail.com
#資產配置黑洞 #台灣人不會注意 #但它卻會失控
長照險保費試算 在 長照險保費高,每年得繳4萬!預算有限又想做足晚年保障 的相關結果
長看險年繳保費約3到4萬元,對不少人來說是不小的負擔,加上還要支付必備基礎險種「壽險、醫療險、意外險、重大疾病險」等的保費,實在無力再負擔。所以 ... ... <看更多>
長照險保費試算 在 好時光長期照顧定期健康保險 - 新光人壽長照護 的相關結果
長期照顧 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失能、失智年輕化,超前部署長照險,不要讓每個月的照護 ... 投保好時光長期照顧定期健康保險. 保險金額. 3萬元. 繳費年期. 10年. 年繳保費. ... <看更多>
長照險保費試算 在 長期照顧|健康醫療險|國泰人壽 的相關結果
... 導致長照狀態者的投保商品建議。國泰人壽提供完整優質長照險健康醫療保障商品,滿足您保險需求規劃。 ... 給付項目. 身故/完全失能. 長期照顧. 保費豁免. 保費試算.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