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IG限時動態發了個Hmmm...就消失了幾天,讓粉絲們擔心了,對不起~
———————————————————————
【2021 Taiwan Fun city 飄移系列賽】圓滿結束
對不起🧎♂️我就是個爛車手。。。
沒有臨場應變的能力,沒有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第一時間做出對的解決方法和心態~
這幾天自己一直在轉牛角尖!
從開放報名就一直掙扎是否要參加,因為試車的日子都不好過,車子有許多問題,直到比賽的最後一天也還是一樣,導致我沒辦法有更多的時間練習和熟悉這台車的感覺。
禮拜五調教車輛的時候,煞車出問題,卡鉗卡死過熱彈不起來之外,當時我也覺得發動機方向盤給的感覺也怪怪的。
不以為然把煞車用好就去練車,結果發現我選錯了輪胎的尺寸,215/45/17根本和我車子動力還有尾牙齒比配不起來,車子稍微彈離合就會滑掉,非常不穩定,非常滑!
那天我已嘗試把胎壓降到14來開,稍微有點抓地力,但一圈都沒辦法結束,輪胎直接脫掉。。。
當下我就知道這一站,我沒機會有好的表現,也沒辦法抓著這台車子。
相信經驗老道的車手,此時就會更換更寬的輪胎來應戰對吧?那為什麼我那麼堅持用那滑到內褲都要噴飛的尺寸來跑比賽呢?
因為我就固執的告訴自己,早已付錢買了8顆215輪胎,自己就只能用那些輪胎來應戰!
(當初買輪胎時,仁哥就有建議我說要不要用235輪胎)結果我沒聽取這意見。該死!
我就因為想太多,畢竟車不是我的,我會擔心(預算/輪胎太寬會不會彈不起來/會不會變速箱就被我用壞/輪胎和不同的輪轂搭配offset會不一樣/ 車子角度開不大,換寬的輪胎一定會直掉被扣分等等。。。)
最後想到最愚蠢的方法就是,自己開得再保守一些就可以了~
修好煞車就耗了一段時間,調教車子的禮拜五就這樣結束。
直接來到禮拜六比賽天,我胎壓只能洩到20避免輪胎脫框,角度只能小小的去修正和安全的開,結果都開得很不習慣。
腦海裡一直迴響裁判長說的不想看到折身時拉手殺,不然會被扣分。。。
希望看到的是D1大角度入彎方式~(這也是我喜歡的開法)
對不起,當天我在折身後都被逼帶手煞,因為實在太滑了,完全止不住,車子的角度也沒有辦法做到,加上方向盤給我的感覺還是怪怪的。
禮拜六8強進4被刷掉了。。。
星期天獨走的時候方向盤的問題更加明顯了,果然方向機的皮帶松了,而且跳齒要脱出來了,難怪方向盤在回反的時候都硬著。
解決好這問題就是16強PK的時候,16強低空飛過險勝了對手,進入8強PK~
結果我在8強PK時。同樣的點失誤了兩次!!!
我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都在同個地方轉掉?為什麼!!!
事後檢查輪胎旁邊的花紋被磨光,抓地力更差了(因為車子拉桿都是原廠,沒有做過定位和設定,所以外輪磨損很大)
即使折身拉著手殺,彈個離合器,扭力一來就會轉掉了。。。加上自己忍耐不住,想折身大角度進去最後的彎。。。
結果都轉掉和倒霉的撞上賽道上的坑洞,導致輪胎有脫出。。。
一切的一切都是我自己的經驗不足,應變能力太差。
非常受挫,我真的是一位很爛的車手!
我在禮拜五調教車子那天就知道不會有好結果,所以也沒有特別PO文邀請粉絲上山看比賽,不想讓他們辛苦上山卻看到我這麼爛⋯
————————————————————
但是回想起來我真的不應該!雖然知道自己成績不好,但也應該幫忙推廣讓更多人知道賽事和讓粉絲到場支持看看其他車手的表演!
因為A組車手的水準真的值回票價!
- 有台灣國寶級車手 豬腸帝王-馮仁稚的粉絲團👍🏼(國際賽車手水準,強到無話可說)
- 攻擊力道極強的 台灣飄移車手 劉家豪 櫻木 さくら ぎ(在追走賽,還能在S3以大角度入彎,幾乎是倒退入彎,還可以後輪填滿格子的就是他!)
- 應變能力非常強的 王昱仁(對手出招,他都能破解,什麼車都能開得好)
這三位車手的表演真的精彩絕倫~
———————————————————————
很可惜因為個人情緒問題,沒有幫忙推廣到這個賽事,讓大家錯失認識好車手的機會。
主辦方與裁判們,還有所有工作人員都辛苦了!你們真的很棒,謝謝你們!
老實說到現在心情都很難接受,自己為什麼會在轉掉。。。為什麼!!!明明自己是可以控制得住的,但為什麼會轉掉?而去還要是兩次都在同個地方。。。。
厲害的車手肯定可以在短時間抓得住車子,熟悉它的!所以我能怨的就只有自己。
真的很生氣自己,浪費公司的資源,辜負了大家的期望,台灣朋友和馬來西亞朋友的幫忙。。。
對不起🧎♂️。。。
Fun城市賽車 Funcity Racing
#Fun城市飄移系列賽
#飄移 #台灣 #陳澤耀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moto1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次去意大利Mugello賽車場,主要出席APRILIA ALL STAR派對及APRILIA RSV4 1100 FACTORY發布會,沒想過試車,所以沒有帶備皮衣、皮靴、手套及頭盔。 沒打算試的原因是車輛高達217匹馬力,來意大利之前從未開過1000cc的跑車,還要在MotoGP分站直路車速最...
離合器攻牙機 在 moto1h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今次去意大利Mugello賽車場,主要出席APRILIA ALL STAR派對及APRILIA RSV4 1100 FACTORY發布會,沒想過試車,所以沒有帶備皮衣、皮靴、手套及頭盔。
沒打算試的原因是車輛高達217匹馬力,來意大利之前從未開過1000cc的跑車,還要在MotoGP分站直路車速最高的賽道駕駛,這部車直路可超過時速300km/h,所以沒有信心。還有10年前在珠海賽車場第一次開600就炒車,往後沒有在大賽車場開過車,到現在只在街道上開過幾次600,還有最近才參加使用300cc入門大包圍,在小型賽車場(卡丁車)操練的培訓班,可以說自己沒有開大排車的經驗。
但是同行的Kin說難得來到著名賽車場,別浪費機會,恰巧APRILIA提供全套裝備,所以決定試車。另外,很多豐富經驗的騎士說現在的跑車比以前容易駕駛,自己確實想體驗一下,經過這次測試後,某程度上認同這說法,但在我的角度來說絕對不能說容易駕駛,但是沒想到很快適應。
以前的大馬力跑車難開,是因為又大又重,馬力輸出太狂野,油門很難控制。可是現在的高性能跑車又小又輕,還有配備先進的電子科技,在神不知鬼不覺下輔助騎士控制車輛,還有油門控制寬容度比以前大,讓我自己覺得不是第一次駕駛超跑,可是要開得很好,確實要求更高層次的駕駛技術,正所謂易學難精。
回顧過去20年電單車的發展,電子科技進步神速,如果10年前我駕駛的600擁有循跡系統,很大機會不用炒車。因為現在的超跑推出前,已裝有大量數據,車上的感應器把騎士動作及車子的傾則角度化成數據,萬一數據超出安全範圍,電腦立即減少供油,及早化解炒車危機,可以說補救騎士犯錯及駕駛技術不足,讓騎士更安全,。
先不說最先進的MotoGP戰車,就算高性能市販跑車,已經做到車子仍在傾則,騎士大油門出彎,輪胎都不輕易打滑導致炒車,還有馬力模式能夠壓住馬力輸出,讓新手更容易者適應。其實跟電腦賽車遊戲一樣,在電子系統輔助下,玩家大力按住控制器的油門出彎,可以調校至輪胎輕微打滑,甚至沒有打滑地出彎,可是在現實世界沒有這個膽量。
雖然電子科技很重要,但車輛的設計及各項設定才是最重要,因為它等同穩固地基,否則再多電子科技,都無法彌補硬件上的不足。因為試駕RSV4 1100 FACTORY後兩星期,編者去西班牙JEREZ賽車場,出席輪胎發佈會,有機會試駕不同款式的超跑,在可以比較情況下,發覺RSV4 1100 FACTORY的加速力及轉向靈活性能非常出色。
說回電子科技如何使編者迅速地適應RSV4 1100的大馬力,先說她的座姿,騎上車輛後雙腳像芭蕾舞(編者5呎6吋高),座姿十分俯伏,但車子很小,這是採用V4引擎的好處。
由於我從未駕駛過1000cc跑車,從維修區駛出賽道後立即加速,到現在仍然清楚記得那一刻,她的低扭非常勁強,很爽,雖然力量不斷地湧出來,但來得很順暢,油門控制沒想像中困難,可是最意外是駛過T1、T2及T3三個彎道以後,不知不覺在T4很自然地磨包。可能聽起黎有點誇張,雖然她的操控感未致於編者操練的300cc入門大包圍靈活及輕,但沒想過一部1100cc跑車的壓彎感那麼輕,壓下去可以那麼輕鬆,過彎穩定性能更出色。雖然這樣比較不太合適,主要是因為沒有太多經驗,腦海裡還停留在10年前炒掉的舊款600跑車,又重又大。
其實RSV4 1100 FACTORY有那麼好彎向性能不難解釋,看看她的鋁合金車架及搖臂,還有市販車使用的頂級Ohlins前、後避震,與及賽車胎輪,這些硬件製造出來的穩定感及咬地力,我前之從未體驗過,給我很大信心。當我逐漸熟習戰車及賽道後,出彎打開油門時間越來越早,越來越兇。但是如果有機會檢視行車數據,編者肯定循跡系統在每次出彎都介入,幫手控制馬力,否則以自己的駕駛技術,是沒信心車子還在傾則就大開油門出彎。
其實Mugello賽道的大部份路段是上、落坡彎,看MotoGP直播是無法看到,其中一個彎道可以磨包4-5秒,這反映編者的車速不高,純粹是嘆彎,可是最難忘是全長1.4公里大直路,今年MotoGP又創出356.7km/h新記錄。雖然往上衝看不見T1彎道,可是非常刺激,還有在這條大直路可以徹底感受她的加速力有多利害,從最後的T15彎用2檔出彎後,一直衝到底可以用盡6檔。而她的5檔很大力,沒想到6檔同樣很強,不要忘記,她比一般超電多78cc。
那天共有四節試車,每節15分鐘,由於編者在前兩節試車無法適應大直路的超快車速,所以不敢開油。但適應以後,還有找到煞車點,才大膽地扭油加速,產生的推力對我來說無法形容,即使身體俯伏在風鏡後,但兩側與頭頂的風阻卻非常利害,風聲像轟炸機投下的巨型炸彈,手臂還要用盡力捉緊軑把才可以駕駛,還有首次體驗到高速煞車的俯衝感,雙臂必須撐緊軑把,與及上半身抵受強勁的風阻,現在想起都回味無窮。雖然車速很高,但車輛卻十分穩定,與及非常貼地向前衝,說不定碳纖定風翼正發揮下壓作用。另外還有防起頭電子系統,大油門加速都不容易起頭,這些科技確實了不起。
這是我第一次使用快速電子轉檔器,由於我的轉檔技巧不高,這對我來說簡直是神器,因為在賽車場操練,最困難是連續退3個或者4個檔位,如果減慢車速不對,補油與放開離合器時間不準,產生的引擎煞車(Engine Brake)使車尾兩邊擺,很恐佈與無法穩定地攻彎。雖然緩和引擎煞車(Engine Brake)的防鎖死離合器或滑動式離合器(Slipper Clutch)已普及,但如果有電子輔助當然更好。
怎樣也好,除了起步入1檔與停車入空檔,RSV4 1100 FACTORY都不需要使用離哈器,趾尖只要頂上或踏下,與及不用放開油門就可轉檔,轉檔聲清脆利落又準確,最利害是在高速大直路從6檔拖到2檔,車子保持高度穩定,因為電腦及節氣閥不動聲色地自動補油,緩和引擎煞車,讓我穩定地攻彎。編者也試過在大直路用傳統的手動轉檔,鬆開油門再扣下離合器,但是由於體力已下降,在高速握緊軑把下轉檔其實不容易,拜科技所賜,不僅減少轉檔動作,而且轉檔速度更快。
還有配備碳纖導風管散熱的煞車卡鉗及330mm大煞車碟,煞車手感非常美妙,在如此高速下減速,好像不費吹灰之力車子就減慢,對我來說又是另一番體驗。
說到現在,從頭到底把車子說得很容易開,某程度來說是沒錯,因為電子科技的確可以馴服一部超過200匹超跑,可是千萬不要輕視她們,當她們發惡起來,又或者無法駕馭,你是無法壓住她;此外,最困難是怎樣用成熟態度去運用強力馬力。總的黎講,雖然很多人說現在的車子電子科技過多,減少操控樂趣,可是對我來說是偉大發明,因為科技可以讓我好快適應大馬力超跑;另外,如果騎士本身有很好的技術,電子科技可讓你如處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