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筆記 #科技觀察
■【女歌手改當電競直播主?到底電競選手一天是怎麼過的?】
📍好讀網誌版:https://reurl.cc/dGnb96
最近有一個消息還蠻震撼我的,不是拜登的基建計畫通過或誰又送疫苗(當然這兩件事都很重要),而是我兒子很喜歡的歌手 李芷婷 Nasi居然說他不當歌手,跑去當電競直播主!😮
看到新聞,我在電腦前一愣,因為前幾天才跟兒子一起回聽了李芷婷在比賽時的經典好曲《一直走》,也還在聽《你聽聽就好》和翻唱盧廣仲的《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特別是《一直走》這首歌,讓李芷婷躍升為我心中台灣最適合唱迪士尼卡通的人選,兒子也是愛得要命,還因此努力練鼓,希望有天能幫芷婷姊姊打鼓(兒子的夢想)XD
沒想到這位小女生居然不唱了,跑去當電競直播主!
看了一下新聞內容,其實也很心疼她,畢竟年紀小要承擔夢想與現實的壓力,也是很不容易,特別是演藝圈如此競爭,現在甚至不少人開youtube唱,競爭對手來自四面八方,在這個時代,創作者真的很難為,讓自己稍作休息,能夠先放開一切,也是一個好作法。
反正年輕就是本錢,之後調整好再回來逐夢也未嘗不可。
不過這也引起我對電競產業的興趣,最近因為WFH要視訊開會或錄節目,上網找綠幕,才發現原來網路上有賣電競直播主的綠幕,直接一塊綁在椅子上,畫面真是超可愛的,從市場需求也看得出產業的熱絡,
更不用說,其實一些網路知名的KOL都是從遊戲產業出身的,像是 M觀點、 SKimmy 你的網路閨蜜、 呱吉 等
🤔#想要成為一名職業電競選手,容易嗎?
身為門外漢,之前常覺得這就是打電動嘛,好像不是一個正常職業,但多年前在電視台時,去採訪獲得世界冠軍的台灣之光電競團隊,才明白原來玩遊戲可以變得如此專業,是一份扎扎實實的工作,而電競選手就跟體育選手一樣,光鮮亮麗的表現背後是不斷的孤獨訓練。
在科技領航家節目中,長期資助台灣電競學習發展的 #Snapask 行銷經理 #Monica 和曾是英雄聯盟LOL遊戲賽事退役電競選手,現在是東泰高中電競隊教練 #Dee 跟我分享,要做一名電競選手真的很不容易,不是你喜歡打遊戲就能當,還得有資質和能耐,我問他,那是什麼?
他說,先問問自己能不能一天在電腦前坐著練習12~14個小時!😱哇~興趣當飯吃,真的不一樣,第一關就是你能不能忍受如此長的練習時間,而當一整天都必須打遊戲時,你還能真的如此熱愛打電動嗎?
Dee笑著說,第一關就會刷掉很多人了,不少懷抱夢想的學生會發現,原來現實跟自己想像的差很大。第二關,你得忍受「#重複」!🎮💻🖱🎮💻🖱🎮💻🖱
就跟運動員一樣,訓練其實是乏善可陳的單調,但卻非常重要,這些基本的健身、體能訓練,應用在電競選手的練習也是類似,而且因為是團體作戰,還必須集中培訓,幾乎是沒有假日可言。
這樣的操法,為得就是能換得團隊的青睞,讓自己有機會能加入團隊(類似運動員加入球隊),那就可以拿到固定薪水,不過你也得對團隊得獎有所貢獻(真的超像運動選手啦,可以想像成籃球或棒球選手的職涯方式)。
不過光想著一天要看電腦這麼長的時間,也不難發現,電競選手的視力真的蠻容易受影響,也因此這個職業的生命週期很短,大概在25歲前就會退休,後續職涯規劃變得很重要,例如可轉當教練。
這一集專訪,我完全以劉姥姥進大觀園的心態,充滿好奇的東問西問,也慢慢拼湊出這個產業的模樣,如果你家的小朋友很愛打電動,也希望未來能靠電動當飯吃,走上電競選手一途,快把這篇文章和專訪音頻給他看看聽聽,這樣的未來是不是他要的呢?
🔥更多內容歡迎收聽這集訪問:https://user72908.psee.io/3easac
Snapask
——
🎧 楚文的廣播Podcast節目|#科技領航家
✨ 聚焦科技趨勢話題 科技人懂理財 科技人職場衝
IC 之音 FM97.5
首播 每周二18:30-19:00、重播 每周三 08:15-08:45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90的網紅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80620蘋果 大直SNG哥搞連線拉人脈 陳泰源還清200萬債務 蘋果原影→https://youtu.be/E1dWikEjyoQ 新聞網址1,有影片→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0619/1364583/ 新聞網址2,有影片→https...
電視台 經理 薪水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訂閱《文茜世界日報》
#YouTube 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9ta9-Z0zh5EfgRME9yCeA
右邊 👉「訂閲」,並開啟小鈴鐺 🔔
《文茜世界日報:末代新聞局長談新聞自由》20201215第25集
從前有個末代皇帝,楊永明則是是台灣末代新聞局局長。當時NCC才成立一小段時間,可以擔任主委的都是德高望重的新聞研究所所長。
過去立法院看到新聞局局長本是行政長官任命,希望剝走政治干預的可能性,因此立法:1)NCC成員必須依照立法院政黨比例,由各政黨推薦組成。2)立法院行使同意權。3)不得干預內容。
之後大法官釋憲,認為這樣的立法侵犯了行政權,於是新的NCC變成了一個怪獸👾集團。一個新聞局局長,變成七個,納稅人的薪資多付了七倍,政黨比例也不必了,有提名權的行政院長掌控一切,等NCC決策出現後,再無辜表示:「尊重獨立機關」。
以前國民黨一黨獨大,反對人士包括陳水扁因言論自由冤獄被判刑,國民黨的新聞局長最常用的搪塞語言就是:「尊重司法獨立審判。」
NCC已經成立14年,末代新聞局長走入歷史,變成七個:領了七份部長級薪水。
經過這14年,沒有人看到台灣新聞品質變好,言論變深入。
但過去新聞圈的人只看到他們因為出身象牙塔,沒有實務經驗,連報導小吃店,民宿,民間文創小店都當成置入行銷胡亂開罰,自以為是:而真正付得起百萬置入行銷的新聞報導,他們反而不會分辨。
簡而言之,是外行領導。
但隨著台灣政治從兩黨政治,走向沒有制衡的一黨獨大,NCC開始針對和執政黨立場不同或僅僅是沒有100%擁護政府的電視台,進行變相審查。包括董事長資格,總經理人事,外部監督⋯⋯沒有法律依據,胡亂擴權阻擋。只怪當時修法者,太相信學者的良知,忽略了他們也是人,也可能成為好權之人,成為逢迎之人。
抓住一個本來只是形式上的換照權,或是小小的備查權,擴權成為生殺大權,成為刁難酷吏。
我自己在電視台工作已經25年,看一眼就認出什麼叫置入行銷,他們完全看不懂。
有理論卻無常識之後,政治的風向,吹向「獨立機關」。
李敖生前曾經説:一個人云亦云的社會,那來的獨立知識份子?
一個苟且趨炎的社會風氣,那來的獨立機關?
末代新聞局局長楊永明的感受,當然特別深。
電視台 經理 薪水 在 翁琬柔 Joyc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大學畢業那年,碰上了雷曼兄弟倒閉引發的金融危機,政府為了搶救失業率,補助企業22k,也因此很多企業只願意發給當年的大學畢業生22K的薪水。
我當時在準備去日本留學,倒是沒那麼在意薪水,找了份在電商的工作,薪水是25k。在日本拿了碩士回來之後,因為對新聞業有著熱情,捨棄了日商的高薪,進了電視台當國際新聞編譯。
我還記得剛出社會的時候,對於生活的轉變,一切都很不習慣,也曾經因為氣自己工作做不好躲在辦公室的洗手間紅了眼眶,當時24歲的我以為自己從天堂掉到地獄,但誰知道,之後人生的考驗更是無窮無盡∞
工作嘛,臉皮厚一點,不知道的時候就承認自己無知、纏著前輩問問題,做錯事了,除了道歉之外還要負責解決問題,一路上給自己的人生添了不少有革命情感的夥伴,無論是颱風的風吹雨淋、國際新聞現場收不到訊號機器沒電的混亂、還是第一次在棚內緊張的半死時的加油打氣,我始終相信,只要真心對待你的工作,很多事情會成為人生珍貴的寶物。
但是除了唸書、工作,出了社會之後,開始意識到自己已經不能像18歲小女生一樣談戀愛,擇偶條件多了,也學會控制自己的小情緒,但是還是可能會遇到被劈腿、喜歡的人不喜歡自己、或是有了伴侶又喜歡別人的狀況。怎麼處理?我不認為這是選擇題,而是一道道只有自己走過才能解開的應用題。
經歷了工作的波折,戀愛的碰壁,好不容易覺得自己開始穩定下來的時候,可能會發現爸媽白髮多了,講話要很大聲他們才能聽見了,甚至可能會開始面臨生命帶來的揪心考驗,所以也會變得戀家、想要爭取跟家人團聚的時光。
最近是台灣的畢業季,我想跟今年的畢業生分享一句話,是我在日本找工作的時候,LVMH的總經理跟我們分享的一句話:「No one is perfect, just keep growing」這個社會不會、也不應該要求任何人完美,但是持續學習、吸收,正面迎向挑戰,並且持續為世界貢獻一點小小力量,是我們應該嘗試去做的,讓我們一起深呼吸,面對這個不完美但是又可愛的世界吧🌍
電視台 經理 薪水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180620蘋果 大直SNG哥搞連線拉人脈 陳泰源還清200萬債務
蘋果原影→https://youtu.be/E1dWikEjyoQ
新聞網址1,有影片→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0619/1364583/
新聞網址2,有影片→https://tw.appledaily.com/finance/daily/20180620/38048235
有如房市縮影的房仲執業家數,近5年走勢呈現一個倒V型,最新資料顯示,今年4月全台房仲店數落在6331間,雖然相較去年同期的6323間回穩,但相較2015年同期高峰約6900間,仍未回水準。房仲業者指出,房仲店數其實是房市延後表現的數字,止跌回穩雖然沒有大幅上升,表示市場已回正常軌道。
黃阡阡/台北報導......↓
不動產經紀業資訊顯示,今年4月全台房仲店數落在6331間,略高於去年同期的6323間,而房仲業百花齊放時期的2016、2015年,有高達6634、6894間的水準,就連2014年同期,全台也有6579間房仲店數。
住商不動產企畫研究室經理徐佳馨指出,相較於成交價量,房仲由於靠成交的服務費用經營,能做為市場興衰的反應指標之一,房仲店數經過多年的下修,總算在近期止跌回穩,顯見房地產市場最壞狀況已經過去。
為了撐過最壞時期,第一線的房仲業者最有感,美商ERA不動產經理陳泰源,除了主要賣台北市大直區物件外,也是外界熟知在Youtube上,猶如電視台記者SNG現場連線介紹物件的房仲。
陳泰源說,台北市大直區總價高,也是台北市指標住宅區之一,因此房市下修的第一時間最有感;以平均成交狀況來說,房市巔峰期每2~3個月就能成交1件,但房市一走下坡,平均半年才能成交1件,「而且當時不是價格能談,是連看屋的人都沒有。」
至於如何撐過這個時期,陳泰源除了積極開發客戶,也透過拍影片的方式看屋賣房,吸引到不少消費者的注意,但要談起他當房仲的原因,就要回溯至過往參選市議員敗選,20多歲就背起200萬元債務。
陳泰源說,「當時想要償還債務,領固定薪水是不行的,所以就想說做業務,至於選擇房仲業,主要是想在做業務之餘,培養高資產族的人脈。」
為了行銷手上的物件,他選擇最沒行銷成本的網路影片。口才流利的他,從8年前入行至今,請不同的同事幫忙掌鏡,僅簡單的用手機拍攝,約5至8分鐘的短短影片,但最特別的是,他使用了電視台記者現場連線手法,詳細地介紹房屋內部格局,內容相當活潑,廣受顧客歡迎。也讓其他同業開始引用他的手法推銷物件。
陳泰源說,自己手上的客源,最高紀錄有高達7成,都來自觀看影片的屋主,隨著口碑的建立,老客戶介紹新客屋的比例漸高,來自影片觀看的客源比也逐漸下降。現在陳泰源早已把300萬元債務清償,往後則考慮投資店面。
高昂的債務還清,房市也雨過天晴,陳泰源說,以第一線的有感市況來看,整體買氣確實有變好,從2017年底到今年年初,看屋族群陸續出籠,降價換成交是目前的交易關鍵。
徐佳馨表示,相較於過去的百家爭鳴,經歷市場空頭洗禮留下的業者,也有其生存之道,除對專業提升之外,對消費者服務與自我能力提升更為要求,也相信當市場由燦爛歸於平淡之後,對產業將有正向發展。
除了買氣持續出籠,台灣房屋智庫資深分析師陳炳辰指出,2016年房地合一稅預告上路,多項不利房市稅制頒布,加上政經局勢動盪,房仲店家數出現逆勢走衰折點;但近年市場回溫,加上各加盟品牌打出轉招牌優惠,開店成本降低,也是房仲店數出現止跌現象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