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女睇波能力值加學乘🤔🤔】
版主讀書嘅時候都已經玩運動,都曾經渴望過會有Fans幫自己打氣。到踢波之後都希望另一半黎支持。咁到底係咪有能力加乘🤣明明一個人去就100%有另一半睇就能力再加到200%,好似啲online game抽到靚裝備,一落場就信心大增。
男士想另一半睇波 - 虛榮感
正如買左架靚車,都想車條女出去晒命。呢個道理理論上係成立。踢波除左講技術體力之外,心理因素都係一個好重要嘅問題。因為男人想藉著足球,去展現佢地嘅魅力。而當要show off,都唔會企喺度任對手魚肉。可能平時踢得Hea,跑動一定比平時多。當射入嘅時候,就算另一半識波定唔識波都會覺得有型。就係呢份虛榮感,絕對可以喺另一半面前J足一個星期。呢個情況不論岩岩拍拖定結咗婚。唔多唔少心理表現比一般情況下更好。
帶另一半睇波嘅好處
✅心理能力值加乘
✅有人照顧埋飲水食煙
✅帶佢見下你嘅波友,等佢下次容易申請下一次permit
✅當陪左另一半,少啲機會被投訴
✅等佢出去呼吸下空氣,好過行商場唔見錢
✅比佢了解到你嘅興趣,增加溝通
當另一半同你去踢波,細心嘅你當然想佢做你長期Fans,就算踢多幾場都冇投訴。以下有少少心得同大家分享。
1️⃣選擇合適球場
當然好多時唔到球員控制,但想冇黎睇波,你都唔想佢企足兩個鐘,所以必須要有看台,最好係仿草。因為真草會容易有蚊蟲。另外踩完草會入沙,對於有潔癖嘅女士黎講係的確難搞。例如蒲崗村、青衣東北、大埔廣福公園都係帶女睇波唔錯嘅選擇,附近又有啲野食下。
2️⃣飲品、遮、褸不可少
帶得女睇波,一定要佢睇得舒服。先至有下次。正如港女去High tea,個場唔靚坐得唔舒服,服務又差就唔會有下次。所以一定要安排好。買一支佢岩嘅飲品,得佢幫你打氣嗌到口乾嘅時候都可以潤下喉。特別呢期又濕又凍,一件保暖嘅褸得佢唔使吹風吹到冷親。佢冷親咪又係要你照顧佢🤣特別有啲女士鐘意著裙著短褲,呢件褸嘅作用就唔使比隊友眼望望。又唔會令到大家尷尬。另外春啲濕度高仲會落住毛毛細雨。一把遮保證到佢唔會淋濕嘅同時,帶多個膠袋比佢墊住睇波就滿分💯。夏天蚊蟲多就帶埋蚊怕水。仲有風扇仔👍🏻基本上做足呢啲就好多問題都解決得七七八八,最後唔少得一個叉電嘅尿袋,特佢覺得悶打機玩電話都保持足夠電力。
3️⃣盡早出門
帶女去睇波最忌趕住出門口,因為女仔要化妝,快則15分鐘,慢則1個鐘都出唔到門口。同埋化緊妝嘅女人係絕對唔催得。呢個只限早波,最好就輕鬆食個飯,令佢保持心境愉快。食完飯咪出球場就岩岩好。所以要預計多啲時間比佢。
曾經版主仲係單身狗嘅時候喺看台睇緊波,同隊友啲女友太太團傾下計,問點解睇波好天晒落雨淋都黎睇佢地踢波。佢地話雖然未必好識波,只係見到個22個男人追住個波唔知為乜。但有時場波入肉嘅時候係幾好睇,見到男
啲男人為左贏波咁緊張。都係一種樂趣。前提唔止要有個女朋友,仲要唔怕晒唔怕淋雨嘅女友,就等於肯陪你捱M記嘅女友,一樣咁難搵。所以要好好珍惜去睇你踢波嘅人。即使實際上冇加乘。但因為佢黎睇波。所以心理上都會開心嘅,enjoy 🤣
#有女睇波能力值加100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漁民一般都是居無定所,以海為家。荃灣一帶的漁民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未填海發展前,都驟居於今天近仁濟醫院,即昔日關門口村對出河邊及葵涌。另外亦有漁船集中於青衣門仔塘,即牙鷹洲與青衣東北的小港灣及今天青衣城的位置。這裡多是廢船,殘破不堪,白天如同廢墟,晚上漆黑一片。由於水淺,佈滿船民所丟垃圾及附近的工廠船塢...
青衣東北公園狗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漁民一般都是居無定所,以海為家。荃灣一帶的漁民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未填海發展前,都驟居於今天近仁濟醫院,即昔日關門口村對出河邊及葵涌。另外亦有漁船集中於青衣門仔塘,即牙鷹洲與青衣東北的小港灣及今天青衣城的位置。這裡多是廢船,殘破不堪,白天如同廢墟,晚上漆黑一片。由於水淺,佈滿船民所丟垃圾及附近的工廠船塢廢水。青衣另一個艇戶聚居地方是青衣灣避風塘,即今天的青怡花園位置,在1958年動工,1961年落成,收容大量本來停泊在荃灣漁船。青衣塘大約有500-600間木屋,居民約有2500人,他們的房舍全部建在岸邊,用一些殘舊的木條支撐著。因為沒有清潔服務,居民都將垃圾倒在屋腳下,臭氣沖天。全區只有三條街喉。政府為了改善環境及方便居民,在區內設立臨時廁所,又在青衣塘設供水管道。政府又透過消防局訓練青年居民成立志願消防員。理民府曾協助青衣塘居民成立居民互助會。七十年代在附近設立新消防局。上世紀六十年代,青衣的漁民漸改在青衣大街對出的海灣設置魚排,養殖海魚。由於當時漁農處只批准漁民在「合適地方」註冊養魚,青衣並未列入合適地方,所以法例上屬於「無證養魚」。1980年由於政府利用魚排位罝作航道讓駁船運從青衣運載填海物料到荃灣,而且青衣亦填海在即,故當局決定清拆青衣灣魚排,漁民需將魚排搬往其他合法養漁區。由於青衣魚排屬無證養魚,政府不打算發放遷徙補貼,漁民則拒絕退讓。最後荃灣理民官許舒作中間人,一方面請求輔政司署向漁民發放補貼,另一方面遊說漁民接受補償安排,最後達成協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不少漁民由內地來港。教會為了幫助窮人,向漁民派發麵粉和米糧。在1960年代,天主教的「美國經援協會」體恤青衣漁民困境,斥資26萬多元,取得青衣塘未端的官地(即青衣公園的小山上),為漁民建屋,約400平方呎,稱為漁民村,今天名為青衣漁民新村 (Tsing Yi Fishermen’s New Village)。後來美國經援協會撤出香港,改由漁農處轄下的魚類統營處管理,以短期租約方式給予合作社使用。1966年政府設立魚類統營處青衣小學,為漁民及艇戶子女提供教育。但隨著青衣塘清拆,這所學校亦被淘汰。美國經援協會撤出香港後由天主教香港明愛跟進青衣艇戶的徒遷問題,1973年在漁民村旁興建聖保祿村,約300平方呎,容納27戶水上人居住,村內曾有4家士多店舖。初由明愛管理,後來亦由漁農處轄下的魚類統營處管理,讓村民自行組成合作社管理,以政府土地牌照方式給予合作社使用,改名為青衣聖保祿村改善生活有限責任合作社(The Tsing Yi St. Paul Village Better Living Co-operative Society, Limited)。青衣大街是八十年代前青衣舊墟的主要商業街,居民衣食住行所需品都是主要在這裡所得。青衣公小原校也是在青衣大街中的一段。照地理位置,青衣大街應該是位於現時青衣邨與偉景花園的一段位置。踏入七十年代末期,青衣島已進入全面發展,龐大的開山闢地放渠工程趕緊展開,島上的上下涌美村、大王下村、老屋、鹽田角、藍田、新屋村落原有舊村落,經已夷為平地,面目全非。舊墟一向是青衣島居民最重要的集散墟,其後更成為居民的購物中心。設有多種不同行業的商店,如電器、酒家、什貨店、餅家、冰室、藥房等。一九八六年,政府進行搬村收地計劃,將商戶及居民遷移,位置為現時青衣診所與青衣邨宜偉樓之間。原址90年代初興建青衣公園足球場及網球場。大街清拆後鄰近新建屋邨命名為「青衣邨」,以紀念昔日青衣大街及市集,而市中心路牌至今也是指向青衣邨及青怡花園一帶。當年在第一段棚屋的馬路對面,是一個果樹園,地方不算很大,園內主要是石榴樹。果園隔鄰是牛皮廠,每天,一塊塊染成藍色的牛皮掛在對開空地上,地下滿是細碎的「廢料」,廠內可見巨大的木輪在轉動,發出「隆隆」的聲響,也發出陣陣的惡臭。再隔鄰是一間灰窰廠,每天都冒出濃濃的白煙,沒有風的日子,這一帶都給濃「霧」瀰漫著,夾雜著濃濃的氣味。「黑橋」是當時的地標,也是在未興建馬路前,是當時南北的主要通道。每當颱風過後,潮退的時候,海水由港灣流出大海,橋底的水流很急,細心觀看,原來海面有很多細小的蟹隨水流飄出大海,「黑橋」上便站滿棚屋的居民,利用長長的抄網捕捉水面的小蟹,熱鬧非常。
(註:幾十年前青衣天后誕時是可以找到狗肉吃的,亦有賭檔,最刺激當然各堂口搶花炮,過程激烈,常起爭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