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英雄Rose拯救撐起原本要崩盤的尼克,助球隊獵鷹追平系列戰。
⬛巫師與七六人直接寫在文末
-
Julius Randle今天 #打出一個很糟糕的上半場,攻不進外還屢屢失誤,在受到包夾的出球速度與判斷他還得持續精進,而在他被老鷹防守針對限制下,尼克打得非常辛苦。
上半場尼克完全被老鷹壓著打,被他們 #猛烈的三分砲火轟得體無完膚似,如果不是老將Derrick Rose從板凳跳出來穩住局面,這場比賽可能老早就被老鷹定調奪勝。
🌹第二節Rose他不斷嘗試進攻籃框,在球隊進攻陷入兵荒馬亂的情況下跳了出來,也一度穩定局勢死咬比數追到僅2分差,不過Trae Young與Bogdan Bogdanovic也很快聯手上演反打,在第二節末又將領先分數擴大到雙位數。
-
🌹就上半場的氣勢,真的會認為亞特蘭大老鷹這場真的有可能在麥迪遜花園連下兩城,想讓紐約市長Bill Blasio笑不出來,但 #Rose又在第三節硬起來帶著年輕人衝。
🌹開局就先助攻給Randle投進三分,再來用他現在招牌的單手拋投命中,接著又在防守者面硬拔三分命中, #他的表現將現場球迷的情緒都沸騰起來,接著Randle也終於甦醒,開始在進攻端打出破壞力,同時也在防守端非常強硬。
💪第三節就是尼克拼防守,然後Rose單節10分與Randle單節11分聯手下把落後的分數都給討了回來,反倒以1分的領先進入末節,一舉把士氣與信心都給重建起來,而Rose絕對就是 #關鍵的領航者,在球隊可能迷航一蹶不振下,他把局勢給導了回來。
-
🏀而第四節尼克的綠葉與替補也夠給力,開局時Toppin、Quickley與Burks都在那段時間有建樹,Noel則是做好他的防守,至於Bullock
就是在 #關鍵時刻在外三分狙擊,大夥聯手撐起勝負,很有意思, #這節尼克所有球員都有得分進帳。
Rose則持續扮演關鍵人物,在比數88-87只領先一分時,老鷹又想靠Young掀起一波反擊氣勢時,他先妙傳給Bullock投進三分,接著又在肘區用單手拋投命中,不斷在穩定軍心上做足貢獻。
接著Bullock再透過Randle的傳球投進一顆價值連城的三分,而老鷹後來我認為打得太慌了,迎來一波打鐵下就讓尼克最後拿下勝利,讓系列戰追成1-1平手。
-
看到玫瑰在關鍵時刻表現這麼好😭,扮演球隊老大哥真心很興奮,他今晚整場26分4籃板4助攻,真的在板凳端替球隊帶來太多能量與領導力。
尼克有他與Taj Gibson這兩位老將,就像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似,也再次說明Tom Thibodeau真的很懂得用他在公牛時期的愛將,不管是Rose、 Gibson或JB都是。
而尼克如果之後想順利晉級,Julius Randle與RJ Barrett兩位年輕主將一定要打出優勢,例行賽能如此橫掃老鷹,靠的就是兩人精湛的發揮,如果只想依賴Rose與Gibson是很辛苦的。
-
🏀老鷹方面 #成也三分敗也三分,上半場他們三分就投很兇,也命中很多顆,命中率至少也維持在36%水準,但易籃後命中率跌到只有15.8%,尤其最後追分階段我認為 #太迷信三分了,頻頻打鐵下也讓自己士氣崩掉,使得尼克守成勝利。
今年是Trae Young第一次打季後賽,老實講他真的打得不錯,但關鍵時刻感覺經驗還是有點不足,這點方面他必須要繼續去追Luka Doncic。
—————————————
🏀而前幾天有人私訊我問Trae Young對尼克球迷挑釁的表情有什麼看法?
我認為很棒啊!季後賽本來就該這麼血性,或許猖狂但又如何?麥迪遜花園的球迷整晚都在對球員叫囂(很喜歡這種對抗感),球員當然可以回應,這樣的比賽才熱血。
🏀如果聯盟每個人都乖乖牌,都愛維持好好先生形象,那多虛偽多無聊,系列戰就是死鬥,結束後大家都仍是好朋友,但 #在結束前互相挑釁開嘴我認為沒啥,球員又 #不是聖人,真實做自己最有意思。
—————————————
倒是今天七六人球迷對Westbrook撒爆米花,這種行為就不可取,我認為 #費城方面一定要懲罰那名球迷,不該對球員做出這樣行為,嘴砲就算了,超出以外都是過了。
原本想寫今天巫師的,但尼克與老鷹比賽是疊著打,沒辦法賽後馬上寫我就有點懶了.....總之巫師想贏七六人真心難,這是我在之前開打前就說過了。
-
七六人每個位置對位上 #在體格高度都有優勢,其中第二節其實就是一個縮影。那節巫師一度將比分追到只有2分差,Beal不斷高難度進球單打得分,Westbrook也不停衝鋒陷陣給禁區吃餅,兩人打得都很拼命。
🏀但七六人就是靠著 #簡單的配合或身材優勢又輕輕鬆鬆將比分拉開,打得非常容易,這一方面凸顯這支球隊很有團隊默契與對位優勢外,也反應巫師的 #防守層面真的不堪一擊,就之前一直在講,這防守資源實在落差太大。
-
本來就清楚Westbrook打七六人會很辛苦,禁區有JoJo、側翼有Simmons、Green與Harris,板凳有Hill、Thybulle,一堆防守資源能嚴正以待,一旦他外線手感不好就會很難打,而這場就是如此,Westbrook必定要檢討,#尤其罰球上得必須把握好。
🐢但也心疼Westbrook還扭傷腳踝,整個下半季他太衝了,不確定下一戰能不能回歸,希望他別硬著頭皮上,本季能進季後賽,帶領綠葉們建立信心,這目標是已經達成,就著眼明年團隊要如何變更好,而他自己也是,投籃方面穩定性不足始終是他的缺陷。
在開打前我自己評斷首輪最一面倒的就是巫師與綠軍,主要兩邊的對手都很相剋且天賦極高,#容錯率實在太低,這就是實力差距。
—————————————
🔔我的Twitter
➡https://twitter.com/HBKMAMBA
📱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hbkmamba/
✏️ HBK
麥迪遜貢獻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年底,知名YouTuber #愛莉莎莎 發表了一支「喝橄欖油排膽結石」的民俗療法影片,被另一位YouTuber台大兒科醫師 #蒼藍鴿 批評是誤導民眾。2021春節期間,愛莉莎莎拍攝影片反擊對方言論,反而遭到醫療人員和眾多網友嚴厲批評,最後終於發布道歉影片,並且下架前面兩支高度爭議的影片。
底下我彙整了《#專業之死》這本書的重點資訊,交叉比對這起事件可能的起因和過程,整理出我們能從書中學到的五件事情。
部落格圖文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death-of-expertise/
【這是一本怎樣的書?】
《專業之死》的作者是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湯姆.尼可斯(Tom Nichols ),他主要研究蘇聯政局,也曾經在美國參議院擔任過會助理。他感嘆道:「以前的問題是在於資訊不流通、不發達,人民缺少學習知識的機會;現在則是資訊太爆炸,大家充滿了擁有知識的假象,反而開始對知識和專家體系抱持著敵意。」
這本書會說明這種現象的成因,以及這種現象帶來的後果和影響。作者除了談「專業」兩個字之外,書中也圍繞著「專家」與「公民」在民主社會中的關係來談。作者試圖回答兩個問題:(1) 專家與公民之間的關係可以崩解? (2)我們每一個人,不論是專家或者公民,又應該如何應對來將此危機化解?
作者從定義什麼是專家、什麼是公民開始,然後說明為什麼這兩個族群之間的溝通越來越難,現在甚至還演變成彼此抱有敵意。然後談到了教育有時候不一定會開啟我們的視野,如果做的不恰當,反而會讓我們變成自以為是的知識分子。
接著,作者談網路資訊爆炸的時代,為什麼單純依靠搜尋引擎,並沒有辦法讓我們擁有跟專家一樣的能力,有時候「以為自己弄懂了」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他也同時抨擊新聞媒體和政客官僚,他們為了博取眼球、總是操作意識形態的手法,反而會讓專家和公民漸行漸遠。
最後,作者提醒要如何成為一個恰如其分的公民,也提醒了身為專家應該保持謙虛和溝通的意願。這不是兩邊的拉扯,而是彼此的互相合作,因為專家和公民的良好合作,才能讓民主體制健康地發展,而不會淪為意識形態操弄下的極權統治。
無知在美國是一門邪教,而且源遠流長。反智像一條綿延不絕的線,蜿蜒貫穿著我們生活中的政治與文化面,至於滋養著這條線的謬誤觀念,則是:民主就等於「我再無知,也可以跟博學的你平起平坐」。
-科幻作家艾西莫夫(Issac Asimov)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我之所以會拿起這本書來讀,是因為在去年的疫情肆虐之下,美國前總統川普總統特立獨行的防疫作為,還有他的支持者對於防疫不屑一顧的態度,都讓我十分納悶。為什麼在現在資訊這麼發達的時代,還是有這麼多的人,對於這種明明有科學證據的公衛政策,抱有這麼大的敵意呢?
加上有讀者推薦我這本書的內容非常精彩,我找來讀完之後的確大呼過癮。通常來說,這種書名加上教授身分的作者,會給人一種「艱澀」和「生硬」的先入為主印象。但是作者的敘事手法,搭配譯者非常「接地氣」的翻譯口吻,簡直讓這本書讀來輕鬆流暢,偶爾詼諧戲謔,偶爾嚴肅正經。
例如在這本書的開頭,作者就開宗明義就說:「萬一你覺得自己從來不需要任何人的意見,那就恭喜你,就是你這種人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寫不可。」以及平民是怎麼看待讀書人的:「只要你還讀過兩天書,然後又不願意棄明投暗去跟大眾抱團的,那你就是精英份子,你全家都是精英份子。」
當我讀完這本書,正在整理心得的時候,恰逢最近網路上吵得火熱的「愛莉莎莎和蒼藍鴿的肝膽排石法事件」,這段你來我往的過程,被媒體塑造成了「文組vs.理組」之爭或「網紅vs.醫生」之爭,以這本書來解讀的話,這恰好是一場「公民vs.專家」之爭。
【1.無知的人有時候不知道自己無知】
許多網路留言抨擊愛莉莎莎的這支影片充滿誤導民眾的惡意,甚至在後來還拍了支反擊的影片,更是罪不可赦。我認為,起初的影片應該不至於是惡意,她很可能只是落入了「鄧寧——克魯格效應」而不自覺。
作者提到,所謂的「鄧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是由兩位心理學者鄧寧和克魯格發表的論述,這個現象是在說「愈是笨蛋,就愈有信心自己不是笨蛋」。說話愈是草包的傢伙,就愈不可能知道自己錯、別人對。愈是沒料的人,就愈是會去無中生有、穿鑿附會。
在沒有充足的醫學知識和化學知識之下,她並不知道這件事情有任何不妥,恐怕對這種療法會帶來的副作用也毫無所知。我可以想像,當她看到蒼藍鴿的糾正影片時有多麼氣憤,如同作者說的:「人很不願意承認自己在對話中有跟不上、聽不懂的情況,特別是在大量資訊唾手可得的今日。」因此,她找了相關書籍和網路資訊,磨刀霍霍準備回擊對方的指點。
【2.搜尋引擎已經不管用了嗎?】
書中提到現代人有一種通病:上網搜尋的過程會讓人自認學識變淵博了,包括跟他們所查知識無關的主題,網友都會覺得自己所知變多了。這也算是一種鄧寧克魯格效應,也就是程度「愈差」的人,「愈難」在上網的時候察覺自己其實什麼都沒有吸收進去。
一心想反擊的愛莉莎莎,做了一個在這種處境下,可能很多人都會犯的事情:「他們會先決定好自己要相信什麼,然後再去網路上找證據,也就是一個先射箭再畫靶的概念。」作者也提到,人很不願意承認自己在對話中有跟不上、聽不懂的情況,特別是在大量資訊唾手可得的今日。當她急著找資料佐證自己的立場的同時,似乎忘了對方是有醫師執照的執業醫師。
雖然我們不是當事人,但仍然能從作者對「搜尋引擎學習法」的批評學到寶貴一課:「我們希望別人可以幫我們把骨頭都先挑掉,整理成懶人包,呈現方式還得顧及視覺上的舒適。那些字體又小、本身就很容易破損的教科書,我們敬謝不敏。所以與其說很多人在做研究,不如說他們是在:搜尋漂亮的網頁來提供人們能在最短的時間裡,花最少力氣吸收的解答。」搜尋引擎只能幫我們找到線索,閱讀和解析的苦工才是我們該練就的真本領。
【3.高等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許多媒體報導愛莉莎莎雖然擁有高學歷背景(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士、英國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行銷碩士),卻在醫療這件事上面「不尊重專業」。為什麼會犯下這麼明顯的錯誤?這可以用心理學家鄧寧的說法來解釋:「我們傳統上認為無知就是缺少知識,所以教育就是無知的解藥。但教育即便是辦得好,也還是可能會製造出虛幻的自信。」
如今高等教育已經非常普遍,有時候反而帶給我們一種「我再多學一些就能跟專家平起平坐」的過度自信。我很喜歡《知識的假象》書中提過的一個觀念:「我們自以為擁有的知識,不過是延伸自全人類的知識共同體罷了;許多我們自己為懂的事情,其實我們並沒有那麼懂。」
所以愛莉莎莎在反擊影片中,引用《神奇的肝膽排石法》這本書,還把所有替這本書推薦和背書的「專家」也拉了進來,試著讓自己的立場增添一分可信度。只是她沒料想到的是,她引用的這位作者和推薦者們,本身就充滿了爭議,在科學上也站不住腳。受過高等教育的平民要挑戰另一個領域的專家,過度的自信反而成為了最大的絆腳石。
【4.專家難道就不會錯嗎?】
當我在閱讀相關報導網友們的評論時,看到許多留言寫道「很多專家也會誤人子弟」,以及「專家也不能全信」。之所以會有這種觀感,大多來自於某些專家曾經「撈過界」或「犯過錯」,如同作者批評某些自以為是的專家:「他們當自己的專業知識是萬用鑰匙,動輒對天下的事情大放厥辭,他們漂亮的博士帽就像佛光普照,一戴上去就覺得自己什麼都知道。」
這次的事件,很明顯的是蒼藍鴿以醫學專業獲得壓倒性勝利,導正了視聽,但身為普通公民的我們,仍然要保持清醒的意識,察覺以後遭遇的其他爭議事件。注意專家發表意見的場合,是針對他們自己真正的專業領域,抑或是他們不小心撈過界了。
雖然作者並不鼓勵我們對專家抱持百分百的盲信,但是在我們保持懷疑的同時,也不要急著對非自己專業領域的事情妄下判斷。他建議平民對專家抱持懷疑之心時,必須符合以下三點:
1. 當專家看法一致時,反面的意見就不能推定為真。
2. 當專家看法有分歧時,非專家的人不能認定任何一個看法為真。
3. 當專家都認為資料不足以做出結論時,一般人也理應不要妄下斷言。
專家不能保證所有的事情都是喜劇收場。他們無法承諾自己永遠不會犯錯,或在思考時不掉進凡人都很容易掉進的陷阱。他們能保證的,只有遵循科學原則和方法,進而把犯錯跟掉進陷阱的機率降到比大多數人低很多。想要享受某種專業帶來的好處,我們就得同時接受他們的不完美,就得接受他們還是有一定犯錯的風險。
【5.新聞媒體的標題亂象】
書中有一段話讓我很有感觸:「現代人會蜻蜓點水掃一下報紙頭條或文章,就分享到社群媒體上,但他們根本沒閱讀報導的內容。儘管如此,人們都希望在別人眼裡既聰明,消息又靈通,所以他們總是會一路裝蒜下去。」不可否認的是,以前的我也曾經這麼做過,看到標題就急著轉發。這個動作最後只為了表達自己立場和意識形態,還很容易造成假新聞的傳遞(用標題引誘轉發、塞假資訊在內容裡)。
你或許會問,那我們該如何對抗假新聞的傳播呢?雖然作者在這本書裡沒有給出明確的指引,但是我想起了另一位英國科學作家大衛.羅伯森(David Robson)在《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書中給出的兩個建議:
1. 首先,不要推波助瀾。盡量避免轉發誘餌式標題,例如「肝膽排石法到底有沒有效?」這種標題,就無助於資訊的釐清,卻會讓不知詳情的民眾被誤導,只看標題還以為這是某種有效果的療法,很容易越描越黑。反而是「研究已經證明肝膽排石法是無效的民俗療法」這種平淡的論定式標題,才有助於導正視聽。
2. 其次,只轉發有憑有據的正確資訊。例如看到某則醫療資訊,就要很謹慎查證來源是否有公信力,像是衛服部、醫療院所和機構、有名有姓的具名醫師,這些查得到來源出處的資訊才經得起驗證,避免那些連作者和來源都查不到的坊間謠言。
【民主制度仰賴專家與公民的溝通】
除了上面的討論之外,作者認為一個良好的民主制度,得仰賴專家與公民保持良好的溝通,才不至於讓不尊重專業的民粹主義崛起,進一步惡化成極權主義。這個觀點讓我重視到這件事情的嚴重性。
作者在書中這麼說道:「專家與公民的關係,就跟絕大多數民主制度下的互動關係一樣,都建立在互信的基礎上。一旦這樣的基礎崩解,專家與公民就會變成交戰的兩方。一但事態朝此方向惡化,民主本身就可能陷入死亡漩渦,進而讓暴民政治或由技術官僚把持的精英統治,變成迫在眉睫的危險。這兩種終局都是威權統治的變形,也都是美國現狀所面臨的重大危險。這就是為什麼專家與公民關係的崩解,就等同於民主制度的失能。」
對應到台灣的社會狀況,這段評論值得我們作為警惕。歷史上平民的資訊量不足是一碼子事,專業知識又是另外一個問題。現在有問題的不是大家對於知識體系無視,而是大家對於知識體系抱持敵意。專家必須更加謙遜地傳達知識,公民必須提高自己對知識的自覺。
【後記:不敵對,造橋梁】
我認為《專業之死》這本書是寫給所有現代人看的必讀之書,無論你自認為是專業領域中的專家,或者你只是一個像我一樣普通的平民百姓,這本書都會帶給你不同於以往的觀點。更進一步,讓我們認識民主制度和數位浪潮的結合之下,身為個人該如何保持冷靜和理性,扮演好自己身為公民的角色。
我透過這本書學到的事情,就是除了跟著大眾搖旗吶喊「專業已死」這個選項之外,我還能有別的選擇。回顧到我自己能做出的貢獻,就是在專家和公民之間搭建起一個「橋樑」,透過部落格和Podcast傳遞我看到且認為正確的資訊,保持謙遜聽取來自各方的意見,讓知識的傳播足夠廣泛,並且時時保持優化。
一支民族若想自治,就必須要先武裝自己,而知識的力量就是他們最好的武器。
-美國第四任總統詹姆斯.麥迪遜(James Madison)
麥迪遜貢獻 在 民視新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9年前的2月10日,當年23歲的林書豪在紐約麥迪遜花園廣場,率隊力抗洛杉磯湖人,繳出38分、7助攻的驚人表現,正式點燃小蝦米扳倒大鯨魚的林來瘋熱潮,尼克隊也PO文表示,這是球隊史上重要的時刻。
🉐關心台灣大小事📰https://www.ftv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