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後抗生素時代】(2019/8/16)
.
提起抗生素,大家會想起甚麼畫面?其中一個,相信是一隻戴著膠手套的手,拿著一隻透明的培養碟,碟裡有薄薄的一層,像果凍的東西,果凍上再長著一層淺色的物質,中間有一個個透明的圓形。隨著年月過去,在各個媒體上可以看到,這些圓形越來越小,甚至都沒有了。媒體上的報導也由「某某細菌出現抗藥性」,變成「超級細菌無藥可醫」。
.
【細菌抗藥性的媒體形象】
.
畫面中的培養碟大多是直徑十厘米的淺身圓碟,裝著的是一層和大家平日吃的大菜糕成份差不多的基質,按不同細菌可加不同成份幫助生長。長在基質上的是細菌,不同細菌的質地和顏色都會不同,平日在媒體上比較常見的是一片同一顏色的,是由同一粒細菌分幾天長成。若是有很多不同顏色和大小的點,大多是從一個人體部份,如鼻腔、血液,或一些環境樣本,如泥土、河水等而來,是一堆不同種類的細菌混集在一起生長。
.
最重要的,是那些越來越小的透明圓形。大家試回想一下,透明圓形的中間還有些甚麼?這些透明圓形的中間都貼有一塊直徑約六毫米,質地類似過濾紙的圓形紙片,這些紙片上早已滲有不同份量的抗生素,放在特定大小和成份的基質上,能使以紙片中央為圓心的一個特定範圍內有特定濃度的抗生素。跟著就很容易明白了,越近圓心,抗生素濃度越高,細菌長得越近圓心,即能在越高的濃度生存,承受不了的細菌會死掉,看上去就成了透明。
.
隨著年月,在不同媒體中看到越來越小的透明圓形,代表著各種細菌,特別是致病菌,對各種常用抗生素都產生了抗藥性,而且越來越強。我們正在不知不覺間見證著,人類在醫學上的最強武器正在一步步失效。
.
【由盤尼西林到粘杆菌素】
.
如果讓大家說出一種曾吃過的抗生素,大家會不會脫口就說出盤尼西林?相信大家都聽過英國科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意外發現盤尼西林能殺掉細菌的故事,但因為產生了抗藥性和發現了更有效的分子結構,大家很少會吃到盤尼西林的本尊了,現在一般只會在實驗室裡使用。
.
盤尼西林是英文Penicillin的音譯,學名是青黴素,由青黴菌(真菌)製造和分泌到生長環境,用來抑制,甚至殺掉在同一環境中生長,會分薄營養和生長空間的細菌。青黴素是β-內醯胺類抗生素(β-lactam antibiotics)的一種,它們的分子包含一個稱為β-內醯胺的環狀結構(β-lactam ring),專門針對細菌的細胞壁,只要細菌開始分裂,它們的細胞壁就會被破壞,一說是受不了水壓直接爆掉,也有說法是因為新細胞的細胞壁結構脆弱,更容易死亡。
.
這個家族的抗生素有很多種,包括現在常用的頭孢菌素(cephalosporins)和碳青霉烯(carbapenems),它們可以對付不止一種細菌,所以亦稱為廣譜抗生素(board-spectrum antibiotics),可是,由於使用過量,抗藥性也來得很快、很猛。
.
首先要知道,所有生物的DNA只要進行複製就有機會出現異變,這幾乎是無可避免的,這代表,住在我們身體裡的病菌,總會有一部份對你將會吃的抗生素有抗藥性。這些抗藥性成員因為要用部份資源來製造對抗抗生素分子的蛋白質,一般會比較脆弱,例如長得很慢,所以只會佔群體裡的少數。如果你看的醫生開的抗生素種類和份量正確,你又有按時按量全部吃完,那幾乎所有病菌都會被消滅。
.
如果你在中途停藥,沒抗藥性的成員是殺掉了不少,但抗藥性成員都會留下來,再加上原本就活在身體內的其他細菌也被殺掉,原本處於弱勢的抗藥性成員就得到了生存優勢。或許在以後任何一個時間,還在身體內的抗藥性成員會累積越來越多異變,足夠對更高濃度和更多分子結構近似的抗生素產生抗藥性,到這時候,能救你的抗生素就會越來越少,如果誤用的是廣譜抗生素,更是無路可退了。
.
近來常在媒體上看到的「超級抗藥菌」,例如從一個在印度做過手術的病人身上發現,並傳播到世界各地的NDM-1 (New Delhi metallo-beta-lactamase-1) 大腸桿菌,就已經對多種碳青霉烯出現抗藥性。NDM-1 是由抗藥性細菌製造,一種能分解β-內醯胺類抗生素分子中,β-內醯胺的環狀結構的酶(enzyme),一旦環狀結構被破壞,抗生素分子就再不能攻擊細菌的細胞壁,即宣告失效。
.
要對抗這種抗藥性細菌,少數能用的抗生素是粘杆菌素(Colistin),有用的原因是因為它對肝臟有毒性,已經很久沒人使用,所以才會對新出現的抗藥菌有效,名副其實的以毒攻毒。
.
【以毒攻毒—以噬菌體代替抗生素】
.
經過醫學界多番宣傳,相信大家很容易就能列出有甚麼病不需要用抗生素,像是流行性感冒和登革熱等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因為抗生素是針對細菌的新陳代謝機制(例如細胞壁、細菌才有的蛋白質等),對人體細胞是沒有效用的,而病毒是依靠人類細胞作宿主來複製繁衍,所以不受抗生素影響。
.
對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沒病菌可殺,倒是會殺掉身體裡無害的細菌,這些細菌,是人體裡的微生物群(microbiome)的一部份,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這些微生物和各種敏感症、炎症,甚至精神疾病有關,是不能胡亂消滅的。
.
關於病毒的另一方面,病毒的宿主可以不是人類細胞,被稱為噬菌體(bacteriophage)的病毒的宿主就正是細菌,包括侵襲人體的病菌。每個品種的噬菌體只會針對個別品種的細菌,所以不會傷害原本住在人體的細菌。噬菌體一旦碰上對應的細菌宿主,就會抓著宿主表面,強行把自己的遺傳物質注射進細菌,騎劫細菌的新陳代謝機制來複製自己,最後弄破細菌繼續擴散,很少留有「活口」,也減少了產生類似抗藥性的可能。
.
但是,這絕不代表問題就此解決,廣譜抗生素的用處是在病況緊急,不夠時間仔細化驗是哪種細菌致病時用的「救命丹」,要全面以噬菌體代替抗生素,還是要解決如何在短時間內確定致病源的問題。而且,生命自有其法,細菌不會永遠「捱打」,演化成能抵抗噬菌體只是時間問題。
.
我們要學習接受,世界上沒有一顆能醫百病的萬靈藥,每項醫療手段若被誤用,不但無效還會招禍。由於之前數十年的無知,我們現在只能非常小心地使用手上還有效的抗生素,等待新療法的到來,歡迎進入後抗生素時代。
.
原文刊於: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3582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antibiotics spectrum」的推薦目錄:
- 關於antibiotics spectrum 在 余海峯 David . 物理喵 phyca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antibiotics spectrum 在 小小藥罐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antibiotics spectrum 在 一個平凡醫學生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antibiotics spectrum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antibiotics spectrum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antibiotics spectrum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antibiotics spectrum 在 Antibiotics spectrum mnemonics - YouTube 的評價
antibiotics spectrum 在 小小藥罐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服藥兵法】留一條退路給自己
在日常生活裡,藥罐子經常會遇到很多用藥者,拿著一包包的藥袋,不管是從醫院、診所,還是其他藥房領回來的,前來問藥,然後,一同認識一下手上的藥物,例如適應症、服用方法、副作用、注意事項。
這,在相當程度上,便是藥物輔導的工作。
藥罐子相信,只要不斷跟這些用藥者分享用藥知識的話,一點一滴,日積月累,用藥者一定能夠慢慢累積相關的藥物知識,最後,成為一個上乘的用藥者。
其實,有時候,藥罐子覺得,藥物輔導,說易不易,說難不難,難的,不是用藥者不做資料搜集,相反,而是用藥者做了太多資料搜集,因為一些用藥者在搜集資料的時候,不管是網絡、媒體,還是親友這些途徑,多多少少,心裡可能滲雜一些先入為主的概念,從而往往帶著幾分主觀的心態,看待手上的藥物,而且,有時候,根深蒂固,難以動搖。畢竟,相較灌輸一種知識而言,糾正一種知識,難度較大,力度較大。
「凡說之難,在知所說之心,可以吾說當之。(《韓非子.說難》)」豈能不慎?
當然,說真的,自動自覺做功課,主動認識自己的病症、了解自己的藥物,絕對是一個負責任的用藥者,試想,如果不是關心自己的健康的話,你會上網、看書,做資料搜集嗎?
有時候,一些用藥者會問:
「藥罐子!我上過網、看過書,根據資料,治這種病,應該用這種藥,對吧?那麼,為什麼醫生不開這種藥給我呢?」
唔……
真的要說的話,藥罐子不是主診醫生,實在不能、不該、不敢揣測醫生的用意,所以,在這個情況下,實在不宜妄下判斷。
但是,如果只是純粹從藥理的角度上看的話,這個,倒是可以分享一下。
《孫子兵法》在〈軍爭〉裡說:
圍師必闕。
杜牧在注釋裡,補充說:
示以生路,令無必死之心,因而擊之。
《百戰奇法》在〈圍戰〉裡說:
凡圍戰之道,圍其四面,須開一角,以示生路,使敵戰不堅,則城可拔,軍可破。
孫子認為,圍城的時候,主張圍三面、空一面,目的在開示一條生路,讓對方以為自己還有退路,沒有必死的鬥志、死戰的決心,從而不能背水一戰,減少狗急跳牆的反撲。
同理,在用藥上,有時候,我們真的需要留一個缺口,準備一條後路,作為最後的殺著。
這話怎麼解?
在治療上,一般而言,藥物,往往會分為一線藥物、二線藥物兩種。
所謂「一線藥物」「二線藥物」,在用藥上,是指根據藥物的藥性、毒性,歸納、分類,然後,順序排列,針對實際的情況、症狀的變化,採取漸進式用藥,循序漸進,拾級而上,使用適當的藥物,治療適當的病症,有怎麼程度的症狀,便用怎麼等級的藥物,對症下藥,簡單說,就是「門當戶對」,竹門對竹門,木門對木門。
因為,有時候,強不代表好,好不需要強,殺雞焉用牛刀,一個人做到的事情,不需要兩個人一同做;左手做到的事情,不需要右手一齊做。
有時候,越級挑戰,未必是一件好事。
這個情況,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兩個:
一、藥性過重,藥效過大,可能會增加出現副作用的風險
舉例說,外用的類固醇,在藥理上,根據收縮血管的能力(Vasoconstrictive Properties),大致可以分為七個級別,然後,在使用上,整合、歸納、簡化,劃分為四個級別:超強效(Super-high Potency)、強效(High Potency)、中效(Mid-Potency)、弱效(Mild Potency)。
各位看倌,看到這裡,可能會問:
不管是四級,還是七級,類固醇不就是類固醇嗎?為什麼還要刻意分門別類呢?
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相較其他藥物而言,類固醇,副作用較多、較大、較廣,使用不當,較容易會構成深遠的禍害。(當然,類固醇還是有一定的藥用價值的,只要正確用藥,不但安全,而且有效。)
在副作用上,一般而言,主要跟類固醇的藥性、劑量、療程,構成正比關係。簡單說,藥性愈強,劑量愈高,療程愈長,副作用便會愈大。
常見的副作用,主要是皮膚變薄、微血管擴張、粉刺、多毛症、胃或十二指腸潰瘍、骨質疏鬆、青光眼、白內障、生長遲滯、高血糖、高血脂。還有,因為類固醇會溶解脂肪組織,然後重新分佈在身體軀幹裡,所以,可能會出現月亮臉、水牛肩、青蛙肚這些症狀。
這些副作用,歸納、綜合起來,稱為庫欣氏症候群(Cushing's Syndrome)。
所以,在用藥上,一般建議,根據不同的病症、部位,使用不同級別的外用類固醇,適當、適時、適量用藥,減少用藥者承受不必要的副作用,保障用藥安全。
二、藥性過重,藥效過大,可能會增加出現抗藥性的風險
舉例說,抗生素,因為自身的穿透能力不同、作用原理不同,所以,殺滅菌種的功效,各有千秋,稱為「抗菌譜(Antibacterial Spectrum)」,一般而言,可以分為廣譜抗生素(Broad-spectrum Antibiotics)、窄譜抗生素(Narrow-spectrum Antibiotics)兩種。
所以,抗生素,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不同的抗生素,能夠殺滅不同的菌種,治療不同的感染。
理論上,一般建議,根據不同的菌種、不同的感染,使用不同的抗生素,但是,大前提,是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選用第一線抗生素為首選,避免選用第二、第三線抗生素,減少這些備胎出現抗藥性的風險,目的在讓這些抗生素,作為最後的殺著,用來治療一些連第一線藥物都無法治療的菌種。
所謂「抗藥性」,簡單說,是指抗生素未能消滅體內所有的病原體。這些殘兵敗將,作為倖存者,便可能會透過基因突變,俗稱「變種」,進化成為頑強的菌種,建立防衛系統,進行反制措施,抗衡抗生素的影響,例如改變細胞壁的結構,妨礙抗生素繼續滲透,進入細菌菌體,破壞菌體的內部結構,或者自行研發解藥,直接分解抗生素,破壞抗生素的藥性,讓抗生素不能發揮正常的功能。
這些菌種,便能夠繞過抗生素,存活下來,然後,透過細胞分裂,不斷複製,進行繁殖,逐漸成為一種新的菌種,誘發抗藥性。
最後,值得一提,在兵法上,「闕」的目的,還是「圍」,所以,「闕」是手段,「圍」是目的,「闕不傷圍」是真正的用兵之道。
在用藥上,這就是說,如果一線藥物真的派不上用場的話,便真的可能需要動用二線藥物,所以,這時候,不要因為擔心副作用、抗藥性這些問題,抗拒用藥,否則,只會得不償失。
antibiotics spectrum 在 一個平凡醫學生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覺得抗生素的使用是一個很揭露人性的議題。對病人自己短期而言,他們主觀上當然覺得使用強力的big gun antibiotics有利無害。但對社會大眾長期來說卻影響深遠,後患無窮。選擇一時的方便還是盡力延長藥物的有效期;只著眼一人的病情還是關注整個社會的健康:這是醫生用藥時必須考慮的後果,也希望病人(和家屬)能夠理解。
【我們正步入「後抗生素時代」| 醫患連線】
「瑪嘉烈醫院一名長期病患者去年因肺炎留醫,醫生處方 Azithomycin 及 Augmentin 5日後情況沒有好轉,繼而獲處方更強力抗生素 Tazocin,惟病人4日後因肺炎去世。」病人家屬責怪醫生未能為病人處方「最強」的藥物,令病人失去最佳治療時間。可是,應否先為病人處方 Tazocin 卻值得商榷。
然而,「最強」的抗生素只會帶來「更強」的細菌,於剛發現抗生素青黴素 (Penicillin) 的年代,它就是「最強」的抗生素,直到細菌普遍出現耐藥性。於是,科學家找出耐藥性的原因,研發出更廣譜性「更強」的抗生素 Amoxicillin。之後,科學家再研發出「更強」的抗生素 Augmentin。而現在Augmentin 卻被認為是「普通」的抗生素。
原來,「沒有最強,只有更強」。 出現如此強勁的耐藥性細菌,究竟是誰的責任呢?
人往往都追求最好的,最強的。既然有特效藥能殺死細菌,為何我要服普通的藥? 「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在細菌的世界也不外如是。不同的細菌每天在你我的身體中爭個你死我活,亦會不斷變異,務求自己能生存。然而,特效藥將絕大部份細菌殺清,連幫助對抗惡菌的益菌都殺掉。有節制地﹑有需要地及情況嚴重時使用特效藥沒問題,但假若每一次的感染,甚至是情況輕微的感染都使用,只會「逼得細菌太緊」,替變異成功的抗藥惡菌爭取領土。結果,絕大部份細菌都殺清光,取而代之就是那些特效藥殺不死的抗藥惡菌。特效藥霎時降級,變成普通藥,唯有再研發「更強」的抗生素了。
問題有多嚴重?
世界衛生組織於2014年的抗菌素耐藥性報告中指出,我們正步入「後抗生素時代」—— 意指一些原本常見或輕微的感染因耐藥性而無藥可醫,像回到了以前沒有抗生素的時代一樣。大家對抗耐甲氧西林金黃葡萄球菌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相信並不陌生。近年引起更大關注的,是碳青霉烯酶腸道菌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CRE) 。某些克雷伯氏菌 (Klebsiella species) 和大腸桿菌 (Escherichia coli) 都屬於益菌,能在健康的人的腸道中找到。無奈因不正確使用抗生素,它們對碳青霉烯 (Carbapenem) 已出現耐藥性。健康的人有益菌這隊大軍保護,CRE難以侵入。因此,CRE襲擊的大都是長期病患者,特別是一些經常服用抗生素,而導致腸內益菌減少的人。益菌減少,令CRE這類抗藥惡菌能乘虛而入,大肆破壞。某些CRE只對市面上「最後一道防線」的粘桿菌素 (Colistin) 有反應,因此也能解釋為何感染CRE死亡的人能達50%。更甚的是,現時開始有不同國家及地區,發現對粘桿菌素產生耐藥性的腸道菌 (Colistin-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而本港亦在1,324 個醫院臨床樣本中,有0.4%出現其耐藥性的基因。此外,另一種引起擔憂的超級細菌是淋病奈瑟菌 (Neisseria gonorrhoeae)。現在已經有最少十個國家,包括英國﹑澳洲﹑加拿大﹑法國﹑日本等,發現牠對作為「最後一道防線」的第三代頭孢菌素 (Third-generation cephalosporin),如頭孢曲松 (Ceftriaxone),產生耐藥性。
香港情況如何?
醫管局及衛生防護中心均有監察細菌耐藥性。醫管局的超級細菌報告(2011-2016)指出,監察的鮑氏不動桿菌 (Acinetobacter species) 中,約50%對碳青霉烯 (Carbapenem) 有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中,約40%對甲氧西林 (Methicillin) 有耐藥性,及有20%的大腸桿菌 (Escherichia coli) 製造廣譜β-內酰胺酶 (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 ESBL)。更甚的是,醫管局亦發現了耐碳青霉烯酶腸道桿菌 (CRE) 個案在近年有所增加,由2011年的19名病人增加至2015年的340名病人。另一方面,衞生署亦有監察淋病奈瑟菌 (Neisseria gonorrhoeae) 耐藥性的興起,該細菌對頭孢菌素 (Ciprofloxacin) 及青黴素 (Penicillin) 有耐藥性的分別佔總數的95%及50%,幸好對頭孢曲松 (Ceftriaxone) 的耐藥性還處於接近0%的低水平,但我們絕不能對此掉以輕心。
新的抗生素在那裡?
雖然一直有科研人員致力研發新的抗生素,但是成效始終不大。一份2016年初出版的抗生素回顧文獻指出,由2000年至2015年新核准 (Approved) 的抗生素有三十款,另有兩款為新的 β-lactam/β-lactamase inhibitor 組合,當中只有六款為市場首見新藥 (First-in-class),其餘為新一代的藥物 (New generation of existing class)。然而,單計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在2016年新核准的藥物的七十八款中,卻沒有一款為抗生素,只有兩款為針對細菌毒素的單株抗體,而對比抗癌藥則有十款,可見每年能成功推出市場的抗生素廖廖可數。
截至現時的臨床實驗 (Clinical trial) 中,單針對肺癌的有1648項紀錄,而針對細菌感染的只有145項紀錄(註:每項紀錄以單一地方進行的單個實驗去計算),數據顯示出藥廠亦不願去研發抗生素。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為細菌變異速度快,而全球濫用抗生素的情況嚴重,以致細菌容易產生耐藥性,令新研發的抗生素很快失效。另外,抗生素療程有限,相比起需長期服用的藥物,如降膽固醇藥,所賺取的利潤未必太多,亦不持久。
假若你是藥廠的老闆,你會投資相對高風險的抗生素,或是能賺大錢的抗癌藥呢?
事實上,要成功研發更多抗生素,政府的角色十分重要。若果單靠藥廠自行研發,結果只會遠遠追不上不斷變異的惡菌。因此,政府應立刻投放更多資源,支持科研人員研發新的抗生素,才能及早未雨綢繆。當然,在公共衛生層面上,政府亦應靠一系列的措施去減慢細菌產生耐藥性的速度。
也許,這名瑪嘉烈醫院患者去世一事告訴我們「後抗生素時代」已漸漸逼近。
如何應對?下回再談。
事件來源: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24/20099693
參考資料:
Medeiros, A. (1997). Evolu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β-Lactamases Accelerated by Generations of β-Lactam Antibiotics.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4(Supplement 1), pp.S19-S45.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17).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in Healthcare Settings | HAI | CDC.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s://www.cdc.gov/hai/organisms/cre/ [Accessed 24 Jul. 2017].
Centre for Health Protection. (2017). Bacterial pathogen isolation and percentage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 out-patient setting.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chp.gov.hk/en/data/1/10/641/697/3345.html [Accessed 22 Jul 2017].
Martens, E. and Demain, A. (2017). The antibiotic resistance crisis, with a focus on the United States. The Journal of Antibiotics, 70(5), pp.520-52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4).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global report on surveillance 2014.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apps.who.int/…/bitstream/10665/112642/1/978924156474… [Accessed 22 Jul 2017].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16). Colistin-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Carrying the mcr-1 Gene among Patients in Hong Kong. Available at: https://wwwnc.cdc.gov/eid/article/22/9/16-0091_article [Accessed 22 Jul 2017].
Butler, MS., Blaskovich, MAT. and Cooper MA. (2017). Antibiotics in the clinical pipeline at the end of 2015. The Journal of Antibiotics, 70, 3-24.
CenterWatch. (2017). Search Clinical Trials.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www.centerwatch.com/clinical-trials/listings/ [Accessed 22 Jul 2017].
Centre for Health Protection. (2017). Hong Kong Strategy and Action Plan on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2017-2022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www.chp.gov.hk/files/pdf/amr_action_plan_eng.pdf [Accessed 22 Jul 2017].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2016). Most private doctors prescribing antibiotics too easily: expert.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www.ejinsight.com/20161103-most-private-doctors-pre…/ [Accessed 22 Jul 2017].
圖片來源:https://commons.wikimedia.org/…/File:Human_neutrophil_inges…
antibiotics spectrum 在 Antibiotics spectrum mnemonics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Antibiotics spectrum mnemonics - This lecture explains about Antibiotics spectrum mnemonics.For more information, log on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