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一整天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後,如果別人問我到底值不值得,我一定會回答:值得!
🔔 2021 / 5 / 8(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2021 已有兩梯次額滿|立即報名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陳一銘醫師的論文寫作課,是工作坊的第一記當頭棒喝。原來寫作不是即興的靈感發揮,而是填空題一般的,將每個句子填入欲表達的意涵,經由縝密的邏輯思考後,演繹出最後有信服力的結尾!
雖然以前在讀 paper 的時候,大概可以推敲出作者每個段落的重點,但第一次聽到有老師能夠如此系統性的解說,收穫超級大!
吳爵宏醫師的文稿與圖表規劃課,也解答我長久以來的疑惑。吳醫師用科學及數據檢視審閱者常見退稿的理由,甚至直達審閱者的內心思路,讓我們利用同理心來最大程度減低自己被退稿的機率。
另外也跟我們說明常見排版錯誤及較理想的修正方式,連字體、行高、大小等細節也一併給予建議,非常實用!
整體來說,這次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我有非常好的體驗感受!
不論是課程內容、實用度以及含金量,都給予非常高的評價,另外從課前、課中、課後,也都能得到主辦單位客製化且仔細的回饋,完全可以感受到主辦單位的用心,以及對報名學員滿意度的重視。
🔔 2021 / 5 / 8(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2021 已有兩梯次額滿|立即報名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 太驚人了!校友發表成績大爆發
🏆一月 84 篇創新高🏆
🏆單月 13 位發表第一篇🏆
前前後後跟著老師寫論文、跑統計、投稿,但有種不踏實的感覺嗎?
覺得實際上缺乏扎實的寫作方法論嗎?
對於投稿策略也沒有想太多,投稿常常被拒絕,寫論文越來越失去熱情,但又想成為一位獨立研究者,到底該怎麼做比較有效率?
✓ 不再害怕統計,讓你親手畫出數據圖,有。
✓ 入門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有。
✓ 投稿期刊選擇策略。多元文體與學術參與,有。
✓ 還是寫不出來?過來人時間安排建議,有!
內科 #陳一銘醫師,復健科 #吳爵宏醫師,放射科 #蔡依橙醫師,與你一樣的世代,超過 200 篇 SCI 發表經驗,給你最實用的建議。
🔔 近期校友傑出榮耀 #每天都有學員發表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greatachievements/
[快訊] 林舜穀醫師團隊,關於 COVID-19 疫情對患者求診中醫行為變化之研究,獲 BMC Complementary Medicine and Therapies 刊登!
[快訊] 陳柏成醫師團隊,關於中風後憂鬱與心理危機之關聯研究,獲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刊登!
[快訊] 蔡明劭醫師團隊,分享深層頸部感染以連續沖洗法治療之個案研究,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Case Reports 刊登!
[快訊] 張耕閤醫師團隊,使用自製道具安全移除耳道中的蜈蚣之個案研究,獲 Ear, Nose & Throat Journal 刊登!
[快訊]陳科廷醫師團隊,關於 EBV-SMT 並有中樞神經侵犯之外科角色的系統性回顧,獲 Cancer Medicine 刊登!
新思惟最受歡迎研究入門課程,論文苦手必上。
最「接地氣」的寫作攻略傳承|立即報名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bmc 期刊 評價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臨床上觀察到特殊的現象,發現文獻中從未報告,雖然只有 5 個案例,但配合整體 357 例的歸納、整理,與簡單的統計,就能從 case series 升級為很不錯的 retrospective study。
出版之後,便能喚起世界同行的注意,或許將因此確認了一個新的疾病種類,並逐漸發展出更完整的知識與治療!』
🔥 恭喜徐佳鈿醫師團隊,關於移植後腎臟產生糖尿病腎病變的研究,獲 BMC Nephrology 刊登!
▌文章介紹
對於末期腎病患者,在排上移植名單之後,可能會等待相當久的時間。另一個選擇,是使用糖尿病患者所捐贈的腎臟,雖然腎臟可能因為糖尿病的關係而稍微受損,但若檢查後功能正常,畢竟也是一個能運作的腎臟。
徐醫師團隊,在臨床上曾經遇過一些這樣的捐贈者與接受者,也觀察到這些接受腎臟移植的患者,即使之後血糖控制良好,腎臟依然有可能持續惡化,確實的機制不明。
翻過文獻,發現目前並沒有相關的整理,於是作者群決定回溯醫院過去的所有病例,整理出來,並命名為 ongoing donor-transmitted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T-DKD)。
研究回溯了台中榮總 2006 到 2018 年共 357 例腎臟移植,其中有 23 例為糖尿病捐贈者,最後有 6 人最終為切片確認的糖尿病腎病變。這 6 人的洗腎時間較久、有較多的蛋白尿、較低的最終 eGFR、且 eGFR 下降速度較快。意外地,空腹血糖值在這群病人竟然較低,顯示他們的血糖控制其實並不差。移植腎臟的冰凍切片,多顯示已有一定程度的糖尿病腎病變。
其中 5 人,在移植前並沒有糖尿病的病史。符合作者所定義的 DT-DKD,也就是他們的糖尿病腎病變,應該是從移植腎傳過來,並持續惡化的,系列的切片也證實了這點。
總結來說,沒有糖尿病的患者,如果接受了糖尿病捐贈者的腎臟,即使之後的血糖控制良好,該腎臟也有可能持續惡化為糖尿病腎病變,稱為 DT-DKD,本文是文獻中第一次的整理。相關的可能解釋以及研究限制,作者群也做了詳細的討論。
在臨床上觀察到特殊的現象,發現文獻中從未報告,雖然只有 5 個案例,但配合整體 357 例的歸納、整理,與簡單的統計,就能從 case series 升級為很不錯的 retrospective study。
出版之後,便能喚起世界同行的注意,或許將因此確認了一個新的疾病種類,並逐漸發展出更完整的知識與治療!
▌期刊介紹
BMC Nephrology 是 BioMed Central 於 2000 年開始發行的 open access、全電子版電子期刊,2019 年的 impact factor 為 1.913,在 Urology & Nephrology 領域排名為 Q3(51/85) 期刊。
BMC 是在「大發表時代」之後興起的期刊集團,2000 年開始,以線上全文方式發行,抓住時代機運而起,後被 Springer 收購,並加入 Springer Nature 集團。普遍評價是 APC 稍微比同等級期刊貴些,但網頁與文章排版有質感,而且也為了避開被刻板印象一網打盡,期刊命名有的以 BMC 開頭,有的則否,是很順應學術發表市場的調整。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過去我們提到 BMC 的幾篇文章。
▪2016 年 impact factor 公布,那些大家關心的期刊,現在怎麼了?
➠https://bit.ly/3f8tyYp
▪PLOS ONE:我該不該投這本期刊?
➠https://bit.ly/3f4GHSq
▪Open access 期刊觀察:PLOS 系統
➠https://bit.ly/36YtR4D
▌ 每個月都有校友登上 PubMed
▪ 2020 年 10 月 PubMed(SCI),共有 63 篇!
▪ 2020 年 09 月 PubMed(SCI),共有 77 篇!
▪ 2020 年 08 月 PubMed(SCI),共有 72 篇!
▪ 2019 年新思惟之友 SCI 論文發表,共 517 篇!
看到眾多校友逐步做出自己的成績,從 0 到 1 突破困境、得到被挖角機會,或在體系內獲得升遷,往更好薪酬與發展邁進,而你,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前進了嗎?
新思惟最受歡迎研究入門課程,開放報名!
☑ 不再害怕統計,讓你親手畫出數據圖,有。
☑ 入門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有。
☑ 投稿期刊選擇策略。多元文體與學術參與,有。
☑ 還是寫不出來?過來人時間安排建議,有!
🚩 【新班公開】2021 / 1 / 30(六)
➠ 【立即報名】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 年初投資自己,年底 PubMed 有你!
bmc 期刊 評價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給年輕的臨床研究者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起步究竟需要什麼?我們年輕過、我們起步過、我們從什麼都沒有的狀況開始過,所以我們知道。
因為資源稀少,幾乎只能做臨床研究。
➡ 因為剛起步,所做的主題個案少。
➡ 因為個案少,所以很難通過常態檢定。
➡ 因為害怕統計,看到千百種統計方式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 因為身邊有豐富投稿經驗的人少,到底怎麼寫才會讓 reviewer 喜歡?到底怎麼 revision 才有機會被刊登?到底哪些特色是 editor 會在意的?全部都不知道。
➡ 身邊有好多種不同建議,到底哪一種適合我?我這樣努力下去,真的會有成績嗎?會是怎樣的成績?有沒有剛走過這條路的人可以告訴我?
這次的工作坊改款,就是這樣設計的。延續過去的優秀成果,保持課程簡潔直接的核心,重新以一個新進研究者的需求打造。
🎯 從稿件送出,經過 editor / reviewer / revision 三關,究竟如何趨吉避凶?不講高深理論,直接從應用切入介紹統計,並實際讓你在自己的電腦上完成。
🎯 初學者應該如何集中資源?避開常見誤區,我們給你務實建議。
🎯 在台灣,想從一個 author,逐漸變成期刊 editor,是可能的嗎?
這些你都想知道,卻幾乎沒有機會聽到的內容,都將在課程中與你分享;你對統計曾經擁有的害怕,我們協助你破除,在你的電腦上,解決你的困難,讓你親手畫出多種圖表,甚至包括 ROC curve 與 Kaplan-Meier survival curve!
如果你是臨床研究者,剛剛起步,又恰好有興趣的主題偏外科系,這課程就是為你設計的。歡迎您一起來學!
🎊 本月快訊
🔘 徐佳鈿醫師團隊,關於移植後腎臟產生糖尿病腎病變的研究,獲 BMC Nephrology 刊登!
🔘 林錞語醫師團隊,關於低劑量 itraconazole對黴菌性氣喘之治療研究,獲 Journal of Asthma and Allergy 刊登!
🔘 林鼎彥助理教授團隊,在醃製醬菜中,快速測量苯甲酸殘留準確性之研究,獲 Food Science & Nutrition 刊登!
👁🗨 課程特色
【親切大師】國際級 editor / reviewer 的論文供您閱讀,並現場提問。將從 author 到 reviewer 甚至 editor 這一路可能遇到的狀況,系統性整理,節省您的時間、節省您的精力,機會難得!
【不怕統計】素富盛名的「互動實作時間」,處理初學者最常用的無母數統計,畫出漂亮圖表,並實際操作,上手 ROC curve 與 Kaplan-Meier survival curve。在眾多助教與講師的協助下,統計不難。
【課後回饋】除了課前提問,將由講師們仔細回覆之外。課後,蔡校長也將針對您所做的統計圖表,給予建議。用資深 reviewer 的觀點,協助您從「已經是自己做得最好的圖表」,再上層樓。
🗣 學員評價
「厲害的人就是能用簡單直接的方式,告訴你成功的路擺在眼前,該怎麼走,邁步就對了!如同設計嚴謹的科學研究,具有可再現性,本次講者的經驗分享絕對是同樣道理,可以循著類似軌跡執行,貼近我們現在的生活,不打高空不廢話,直指人心。」(陳韋翔 醫師)
「短短幾個小時,讓我可以輕易駕馭統計工具,面對常見的臨床問題,分門別類且快速地依循指引,跑出統計數據及圖表,這赫然是以前夢想無數次的統計學習方式,有效率、又容易,更重要的是,心中那堵統計高牆不見了!」(陳柏帆 醫師)
🧑🏫 講者陣容
【吳昭慶】神經外科頂尖期刊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Spine 之核心編輯成員。從素人狀態起步,歷經 author / reviewer / speaker / editor,用研究與發表,讓世界知道自己的技術與專業。
【吳青陽】從別人眼中的小手術 port A 開始,逐步登上外科第一名期刊 Annals of Surgery,發表多項獨到研究與專利,並有肺癌手術系列研究。用 PubMed 的足跡,榮耀自己胸腔外科醫師的身份!
【蔡依橙】原創論文被引用破百次,領導制訂亞洲心臟電腦斷層 guideline 後,希望協助想在國際舞台發光的朋友,於是辭職創業,全心投入課程規劃,協助大量傑出校友,活出更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