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章 Taster 美食加
世界巧克力大賽( International Chocolate Awards,簡稱為「ICA」),2020年亞太區賽事於 10 月 9 日在屏東公布結果,今年共 14 個國家、148 家業者、883 件作品報名,台灣表現優異,奪下 22 金、32 銀、35 銅、14 特別獎,共 103 面獎牌,囊括 198 個獎項中的過半數。
台灣業者成績亮眼,再仔細看榜單則會發現,台灣囊括的多數獎項集中在調味巧克力。今年我也有參與評審,並且首度以「大評審團」的身份進行評審工作,我的感覺是,用茶、咖啡來做調味巧克力,好流行啊!
或可謂茶、咖啡、巧克力這三種經濟作物飲品(巧克力在南美古文明是用喝的),在現今的飲食風潮下可以互相置換或借力,至少巧克力業者很喜歡援引茶或咖啡的風味,而在巧克力風味輪中,茶、咖啡也是巧克力本身蘊含的味道。若從「流行」的角度來看,我個人甚至感覺茶、咖啡的調味已經開始往「氾濫」的方向前進,ICA 的評分項目也必須考量創新程度,台灣茶還能「引領風騷」多久?
chocolate taster 在 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Self-taught Gourme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文章 #巧克力品評課 @ Taster 美食加
「Nina Fine Chocolate主要種植三種可可:ICS 95、ICS 39、TSH 565,仗著 #TreeToBar 的優勢,我們得以一一比較每一個品種在100%、70%的風味呈現,而這是非常難得的經驗。100%的巧克力代表無糖、無奶、無添加,是可可豆研磨成漿後最天然的風味,等同巧克力的素顏─初嚐100%的巧克力可能會讓你皺眉,怎麼那麼澀、那麼苦、那麼酸?然而,好的巧克力即便是100%也有很好的風味,就像素顏美人不化妝依舊悅目。而一旦加了糖,就像給魔法杖輕輕一點,整個風味都不一樣了,水果、堅果、花香、焦糖傾巢而出,容光煥發。
我也因此學到 #澀味的形容:如果真的很澀很澀,就說是帶殼腰果(cashew apple),就是腰果的果肉,裡面的果核就是我們熟悉的腰果本人。在Maricel老師的食材課上,我咬了一口cashew apple,澀得讓我想罵髒話,整個口腔都乾掉,品嚐100%巧克力會有類似感覺。如果不是強澀,但仍澀得有存在感,則可用香蕉皮(banana peel)來形容,這在加了糖的巧克力(如70%)也會出現。必須強調澀味未必是負面風味,澀、酸、苦都是構成巧克力風味的重要成分。」
秘魯巧克力品評課的第二篇,走訪了四家巧克力工廠,跟著我一起 #前進亞馬遜 吧!
chocolate taster 在 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Self-taught Gourme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謝謝 Asia Tatler 與 TAIWAN TATLER ,讓我成為 Generation T的一員,與亞洲八個城市的年輕領袖一起脈動!
昨晚在 Wildwood Live Fire Cuisine 的派對好嗨!本來有點擔心自己會不會落單,還好入選者中也有餐飲界好朋友— 福灣巧克力 Fu Wan Chocolate 創辦人許華仁和 Impromptu by Paul Lee Paul Lee主廚!
我是以「媒體」一類入選,非常感謝評審與推薦人對 Taster 美食加 與 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的肯定。「愛吃」絕對可以感染人,希望未來我們能發揮更多、影響更多!
Generation T 完整名單:
https://generationt.asia/gent-list
有關Generation T:
https://reurl.cc/WYpAy
#GenerationTAsia
#GenerationT2019
#TaiwanTatler
#AsiaTatler